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发布时间 : 2020-11-25
浙江绿茶 浙江黑茶 浙江产绿茶

浙江绿茶。

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楚门文旦、安吉白茶、临海蜜桔、三门青蟹……这些都是我省耳熟能详的证明商标。昨日,记者从2009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暨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获悉,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已有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是2004年的3.5倍,继续领先全国。

由于证明商标的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较好的体现,产品价格上升较多。楚门文旦用上证明商标后,每公斤售价比一般文旦价格高出了3—4元。余姚瀑布仙茗从1999年每斤5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斤800多元,精品茶达每斤1200多元,茶农的年收入从证明商标使用前的3万元,增至现在的5万多元。安吉县依靠白茶产业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20%。即便遭遇金融危机,依靠品牌致富的浙江农民日子照样越过越好。

目前,浙江省证明商标注册也获丰收。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农产品著名商标324件、涉农驰名商标12件,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还有30多件证明商标正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和核准之中,继续领先全国。尤其是龙井茶、金华火腿、龙泉青瓷、东阳木雕等多年悬而未决的千年历史品牌获得成功注册。龙泉宝剑、善琏湖笔经过积极努力,也获得初审通过。

浙江省工商有关负责人在全省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指出,下半年工商部门将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证明商标的有效使用上来,重点培育区域品牌和特色产业。(吕律高丽莎)

小编推荐

浙江茶农“打造品牌+茶旅结合”力保持续增收


茶产业是浙江最具特色的农业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浙江的茶农们坚持走“打造品牌+茶旅结合”的路线,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茶旅游和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了持续增收的效果,推动浙江省由传统茶业大省向现代茶业强省转变。

坚持品质打造品牌

“别小看这一片小叶子,我们一亩地可以赚到一万多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来自湖州安吉56岁的柏德林说出了安吉茶农的心里话。今年,他家360亩茶园的青叶总量会达到5万斤,净利润将近300万元。而在十年前,他家的茶园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茶叶很难打开销路。

安吉白茶园

2008年开始,安吉县引导农户就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统一标准,通过引导农户规范化生产,打造“安吉白茶”品牌。去年实现产值22.58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

安吉县宋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万富对记者表示,最近几年他们跟订单农户相互合作得很愉快,农民口袋里有钱了,就会都按企业的要求来管理茶园。

“坚持品质、打造品牌”,是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路径。2014年起,浙江启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共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带动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各地通过开展茶树品种与技术创新,不断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涌现出了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

茶旅结合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在做大做强茶叶生产的同时,浙江各地积极推进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局面。

“现在我自己想做出一个手工茶的制作,包括采茶体验,给游客一个游玩的体验。到我这里可以住宿可以玩,茶旅结合。”丽水市松阳县农户李贤高的想法,正是当地茶旅融合的最好体现。李贤高家位于茶园的民宿,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800余人次,光旅游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安吉县境内的12万亩茶园,也摇身一变,不仅是茶叶产地,同时也是天然景区。游客观赏风景的同时,还能亲自体验茶叶采摘炒制等全过程。

茶山变风景,在浙江全省茶叶主产区,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等遍地开花,2016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52.4亿元。

培育茶行业“领头羊” 因户制宜促茶农增收


河南桐柏,通过举办茶叶培训班以及成立茶叶合作社等多项举措来培养茶行业的“领头羊”,推动当地茶产业保持持续发展。其次,根据每家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扶贫政策,促进茶农增收。最后,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对茶叶的种植进行管理,提高了茶树存活率以及茶叶品质。

桐柏县海青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天热,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增加,就不要除草了,覆草遮阳是茶树保墒的诀窍。”7月27日,桐柏县海青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海青正在地头培训新招录的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是当地的贫困户。

目前,桐柏县参与精准扶贫的茶产业合作社达72家,茶园规模达13万亩,帮扶贫困群众达1.7万人。桐柏县把建设中原茶乡战略目标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推动茶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

桐柏县

多措并举培育“领头雁”。每年举行茶产业培训班4期,培养了138名茶产业带头人,鼓励他们成立茶产业合作社。专注于打造品牌,通过提高茶叶品质提升扶贫效益。制定优惠政策,把到户增收项目与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贫困户种茶,每亩地政府补助1800元。

多形式促进茶农增收致富。针对不同贫困户实际情况,结合茶产业发展需要,制订专门的扶贫方案。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每亩地核算为800元。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到茶叶基地种茶、采茶、除草等。

多项措施育强茶产业龙头,提高茶叶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水平。实行网络化种植管理模式,从购买和培育茶苗、种植、修剪、日常管理、采摘、制作到收购和营销,茶叶种植合作社全程指导服务。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合作社成员茶树成活率在90%以上,茶叶质量验收合格率在95%以上,优质茶叶供不应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