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东县“石头山”种植岩茶增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武夷山岩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岩茶红茶 红茶岩茶

【www.cy316.com - 武夷山岩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岩茶并非只有武夷山可产,在两广一带有些山陵地区也可以种植,就如广东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沐化村,这个村周围有许多小矮岭,这些小矮岭下蕴藏着岩石,实际上是一座座“石头山”,看似光秃秃不起眼,种植岩茶后却意外的为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石头上种植岩茶

2011年,一直致力农业种植的惠东县平山街道青云社区居民杨天送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相中了这些“石头山”,在“石头山”上种植岩茶并取得成功。2014年,沐化村里种植的岩茶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选中一举夺得金奖,使得沐化村出产的岩茶一时名声大噪,也使人们对这些不起眼的“石头山”刮目相看。如今,当地许多往昔光秃秃的“石头山”种上了岩茶,披上了新绿。

除种植岩茶外,“石头山”附近还种植着火龙果、柑桔、香蕉和番石榴等水果。据当地村委会干部介绍,目前全村除了种植约500亩岩茶外,还种植了600多亩柑桔、200多亩火龙果、100多亩番石榴,此外还种有大面积的龙眼、荔枝和香蕉等水果。前些年,当地一农业龙头企业与该村实施村企合作,在村中种植玫瑰花等名贵花卉。

在高处俯瞰沐化村,只见嫩绿的茶叶、绿油油的果树、绿色的稻田充满生机,村民现代洋气的小楼和平房点缀其间,一派茶绿果香粮丰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cy316.cOM编辑推荐

奇妙的云南岩茶,石头缝里的古树茶!


从云南临沧茶区的上空向下俯瞰,你会发现大片大片的古茶林,生长在乱石相间的土壤之中,长势挺拔,蔚为壮观。如此大面积的茶石共生的环境,云南乃至中国首屈一指。

典型茶区当数邦东和马台。受地壳运动影响,两地乱石穿空,兀立嶙峋。大面积茶树杂长其间,茶石相伴相生。烂石之下土质层深厚,茶树扎根数米之深,汲取丰富的微量元素,内含物质丰富而协调,茶叶品质和口感卓尔不群,宛如世外仙子。

足迹遍及云南普洱茶三大茶区的古农茶业掌门人岩文,一见钟情,称其为“云南岩茶”。

岩茶中的古树茶,古树茶中的岩茶

唐代茶圣陆羽著作《茶经》写道:“上者生烂石”;北宋蔡襄《茶录》认为:“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清刘源长《茶史·茶之分产》亦有记载:“……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

云南岩茶——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古树茶,石缝养茶,轻香冷韵,甘滑相融,而邦东马台一带的大叶茶,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故兼得古茶的滋味和神韵。

云南岩茶卓绝的品质,显然与邦东马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东临无量山,背靠邦马大雪山,脚下澜沧江水奔腾不息。受澜沧江河谷影响,年均气温在22度左右,江面水汽升腾弥漫,在高海拔处形成冷凝面,邦东云海的浩瀚景致,令世人瞩目。此谓邦东之奇;马台境内海拔高差大,最高点高达3429米,最低点仅750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茶树早朝阳、晚背阴,漫射光一束束照射,保证了茶质鲜嫩,茶汤鲜爽灵动。此谓马台之妙。

在澜沧江和邦马大雪山高低位的双重影响下,在乱石相间、含有砂砾的土壤中,云南岩茶沐浴着白云雨露、日月光华,而悄然生长。

奇妙的云南岩茶,奇于茶石相遇,茶以石眠,石滋茶荫,岩韵天成;更妙在历经岁月沧桑,葆持着古树茶的傲然风骨,散发出高雅脱俗的野山气象。

岩茶的岩韵,古树茶的陈韵,荟萃一杯香茗中。品饮者,细细咂味岩韵与陈韵的口感层次;收藏者,静静观赏奇妙岩茶随岁月变化的陈化之美,收获一番别致的人生趣味。

岩石缝里长出来的古树茶,你喝过吗?

适宜广东茶区种植的名优茶主栽品种


(一)适制红茶类的主栽品种

1.英红9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1~1986年从云南大叶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片特大,椭圆形,叶色浅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3月下旬开采。产量高,每亩达23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制成红条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甜香显,滋味醇爽,有“奶”韵;制成名茶级别的金毫和银毫茶,茸毛密披,香气清幽如兰,滋味鲜醇。制成红碎茶,颗粒乌润重实,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香气鲜高持久。此茶树抗寒性较弱,扦插繁殖力强。不宜栽培在地下水位高或霜冻期长的茶区。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定型修剪,第1次高度为20厘米,第2次为30~40厘米,第3次为50~60厘米。高温高湿季节注意防治芽枯病。

2.英红1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阿萨姆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平,叶尖渐尖,叶色深绿,富光泽。发芽早,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茸毛中等,持嫩性强。产量高,每亩可达350千克。适制红茶,品质优良;制成红碎茶,颗粒匀整,色泽乌润,香气高锐,滋味鲜浓爽口,汤色红艳。幼龄期抗寒性弱,能适应-3℃左右低温。扦插繁殖力较强。宜用营养钵扦插育苗、移栽,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幼龄期注意防寒,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

3.秀红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1993年从英红1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制红碎茶,颗粒紧结棕润,滋味浓烈鲜活,香气高锐,显花香。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宜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幼龄期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害虫。

4.五岭红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1993年从英红1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品质优。制红碎茶,色泽乌润,颗粒重实,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活,香气高鲜持久,显花香。抗寒性较弱,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宜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幼龄期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

5.桂红3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研究所于1976~ 1987年从宛田大叶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尖钝尖,叶齿密浅,叶质中等。芽叶绿色,肥壮,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1开采期在4月中旬。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适制红茶分滋味浓强,香气高,带花香。宜双行条栽,行丛距以1.45米×0.5米×0.35米为宜。第1次定型修剪高度为15厘米。注意防治螨类。

6.云抗14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85年从勐海县南糯山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嫩枝有毛,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身较弯,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尖骤尖,叶齿粗浅,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新梢生长快,持嫩性强。春茶开采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2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抗寒、抗旱及抗病性较强。扦插繁殖成活率低。双行双株或单株种植,每亩栽3000株左右。茶苗移栽后要适当遮阴。严格定型修剪,第1次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第2次在离地面25厘米处;第3次在离地面40厘米处;第4次在离地面60厘,处剪去主枝。投产后注意防治小绿叶蝉和茶饼病。

7.黔湄419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8~1965年从镇沅大叶茶与平乐高脚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平,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浅密,叶质较厚。芽叶淡绿色,肥壮,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春茶开采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高产茶园每亩可达480千克。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弱,抗病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8.福云6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软。芽叶淡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30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制工夫红茶,色泽乌褐显毫,香清高,味醇和。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二)适制绿茶类的主栽品种

1.乐昌白毛1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乐昌农场从乐昌白毛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88年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厚、较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中等,每亩约12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良。制白毛茶,色白如银,条索粗壮,兰花香高长,滋味浓醇。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适宜栽培在海拔300米以上的中高山茶区。宜选择湿度较高、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块种植。

2.乐昌白毛茶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广东省乐昌县。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或半开张,分枝较稀疏,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绿或黄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或稍内折,叶缘平或波,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质厚脆。芽叶绿或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190~23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制红茶,香气特高,滋味浓郁,茶汤呈“冷后浑”;制绿茶,白毫满披。抗寒性较强。结实性较弱。宜选择土壤湿度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种植。

3.福鼎大白茶

又名白毛茶。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有光泽,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锐,较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发芽早,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功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显毫,香高味醇,汤色红艳;制烘青绿茶,条索紧细,色翠绿,白毫多,香高爽,似栗香,味鲜醇;制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4.梅占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

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芽叶绿色,茸毛较少,节间长。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300千克。是制特种绿茶的优质原料,也适制乌龙茶、红茶。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5.龙井43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0·1978年从龙井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纤细,色绿稍黄,茸毛少,叶质中等。育芽力强,发芽整齐,耐采摘,但持嫩性较差。发芽早,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80千克。抗寒性强,抗高温和炭疽病较弱。扦插繁殖力强,移栽成活率高。适制绿茶,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品质优;制特级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色泽嫩绿,边缘糙米色,香气郁幽孕兰,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制炒青绿茶,汤味鲜爽,略带花香。

6.迎霜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浙江省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6~1979年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浅密,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80千克。也适制红茶西抗寒性尚强,扦插繁殖力强。

7.槠叶齐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4年从安化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部位较高,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光泽,茸毛中等,叶面较平,叶尖渐尖,叶质较柔软。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春茶萌 发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5龄茶园每亩平均可达214千克。也适制红茶,品质优良。抗寒性 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8.白毫早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92年从安化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 育成。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 绿,叶身稍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生长速度快。春茶萌发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5龄茶树的生产试验茶园每亩平均可达420千克。制绿茶,如高桥银峰、洞庭茶、信阳毛尖等,银毫隐翠,汤色清澈,香气嫩爽持久,滋味鲜爽醇厚。抗寒性和抗病虫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9.尖波黄13号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于1972~1991年从尖波黄自然杂交有性后代中采用 单株育种法育成。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近水平状 着生。叶长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叶尖尾尖。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发芽密度中等。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6龄茶园每亩可达354千克。也适制红茶,尤其是红碎茶品质较 优。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10.黔湄809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偏早种。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76~1993年从福鼎大白茶与黔湄4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树姿半开张,分枝匀称,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淡绿,叶质较厚,叶面隆起,叶尖渐尖。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耐采摘。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5龄茶园每亩可达28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对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牡蛎蚧等有较强的抗性。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三)适制乌龙茶类的主栽品种

1.岭头单丛

又名白叶单丛。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坪溪乡岭头村农民和该市、县科技人员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育而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叶身内折,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每亩产乌龙茶150~4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花蜜香浓郁持久,有微花浓蜜特韵,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橙黄明亮。也适制红茶、绿茶,滋味浓郁,香气特高,有特殊香味。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适宜广东茶区,.最适宜区海拔400~800米,次适宜区海拔200~400米。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2.凤凰单丛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中、晚生种。由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农民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以树形、形态、香味命名的有80个品系,均为单株繁殖,单株采制,统称为凤凰单丛。其中黄枝香、肉桂香、茉莉香、芝兰香、姜花香、玉兰香、夜来香、杏仁香、桂花香、蜜兰香成为10大香型品系,为重点栽培品系。广东东部、北部、西部茶区均有较大面积栽培。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蜡质,富光泽,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中等,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产量中等,幼龄茶园每亩达10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花果蜜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具有特殊韵味。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能力较强。适宜栽培地区为广东海拔400米以上的大、中叶种茶区。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3.凤凰黄枝香单丛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是凤凰单丛花蜜香型珍贵名丛之一。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钝尖,叶齿浅锐,叶质厚软。芽叶浅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到5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5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花蜜香气浓郁持久,栀子花香明显,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力强,极耐冲泡。适应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最适宜在广东海拔600~800米的茶区种植,次适宜区为海拔300。600米的茶区。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4.金萱

又名台茶12号,为名优乌龙茶和绿茶兼制品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偏早)种。由台湾省茶业改良场以台农8号为母本、硬枝红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密度大、均匀,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近椭圆形,叶色淡绿,具光泽,叶面较平,叶身平,叶缘波状,叶齿密,叶质厚,叶尖钝尖。芽叶绿色,节间粗长,茸毛短密。芽叶生长势强,发芽整齐,芽叶密度中等。春茶萌发期为2月上旬末,开采期在4月中旬,采摘期长。在粤北,每亩产量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颗粒乌龙茶和名优绿茶。制乌龙茶滋味甘醇浓厚,香气高雅,带浓厚的玉兰花香气;制名优绿茶,香气高锐持久,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醇滑回甘。抗寒、抗病性均强,适应性强,发根性强,扦插成活率高。最适栽培在海拔600—800米的各茶区,次适宜区海拔200—600米。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5.铁观音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松尧。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稀,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或稍背卷,叶尖渐尖,叶齿钝、浅稀,叶质厚脆。芽叶绿带紫红色,茸毛较少。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持嫩性较好。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产量中等,每亩可达1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红点明: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香味,俗称“观音韵”,为乌龙茶极品。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也较强,成活率高。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红黄壤园地种植,增加种植株数和密度。

6.黄棱

又名黄金桂,是优质乌龙茶和绿茶兼制品种。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镇罗岩美庄,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初,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5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馥郁芬芳,俗称“透天香”,滋味醇厚甘爽。也适制优质绿茶,产品条索紧细,香浓郁,味醇厚。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7.八仙茶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由福建省诏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5~1986年从秀篆镇寨坪村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每亩可产乌龙茶200千克。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品质优。制乌龙茶,色泽乌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强甘爽。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8.丹桂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7年从肉桂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有光泽,叶面平,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末。产量高,每亩可产乌龙茶2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9.春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9年从铁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锐密、较深,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3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浓郁幽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韵味显。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0.悦茗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1。1993年从赤叶观音有性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近倒卵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平,昨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钝、浅稀,叶质较厚软。芽叶淡绿紫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5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制优率比铁观音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1.茗科1号

又名金观音。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1999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棱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而整齐,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初。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2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具有铁观音的香味特征,制优率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2.黄奇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2。1993年从黄梭与白奇兰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50千克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浓郁细长,具有奇兰类品种特征香型,滋味醇厚鲜爽,制优率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冬季茶园管理来年好增收


为确保翌年春茶能够持续增产增收,应抓好冬季茶园的几个主要生产管理环节。

1、茶树适时修剪投产茶园停止采摘后,对茶树蓬面不整齐和树株边沿应及时进行人工修剪,一般以轻修剪为好,修剪高度3-5cm即可,以保持完好的伞形树冠蓬面,为机械采茶提供良好的弧形树冠和增大采摘指数密度打下基础。

2、及时深耕翻土茶园深翻土壤一般以10月下旬~11月中旬之前较好,翻土深度掌握在20cm左右为好,方法是沿茶行顺势距茶树15cm左右用山锄人工挖堀,有条件的茶区也可使用机械耕作,在深翻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茶树根系。

3、施好冬季基肥冬季施基肥时间一般以11月上旬~12月中旬之前施下为好,以施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和有机肥、茶树专用肥、生物肥为主,也可施氮、钾二元复合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1.5吨;有机肥、专用肥60-80公斤;生物肥100公斤;氮、钾二元复合肥65~75公斤即可。

4、喷施药剂防治在茶树休眠之前(气温小于10℃以下),要求茶园全面喷施石硫合剂或松碱合剂一次封园,喷施浓度严格按药剂说明书规定掌握好。

5、做好防寒防冻要充分利用稻草、秸秆、耕锄后的杂草等进行茶行间铺盖,铺草厚度一般以3~5cm为好,平铺后用细土压盖并洗好一次水;有条件的茶区也可用地膜覆盖,用细土或土块压盖地膜上,以防风吹。

6、老茶园技术改造通过建立防灾减灾设施、肥培土壤、整形树冠、改种换代、美化园貌等技术手段拔高改造标准,做到技改一亩,成效一亩,分期分批地改造好现有的老茶园,切实提高茶园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沩山毛尖如何种植?有哪些加工工艺?


一、品种

当地特色群体品种和适宜加工沩山毛尖茶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400米—900米。土壤质地为黑沙壤土。有机质≥1.5%,PH值4.5—6.5。

三、栽培技术

育苗:采用扦插方法育苗。

栽植密度:≤75000株/公顷。

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35吨。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按标准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两叶嫩梢。

五、加工工艺

鲜叶摊青→杀青→初揉→闷黄→初烘→复揉→二次闷黄→足烘

摊青:摊放厚度≤10厘米,时间为6小时—8小时;

杀青:温度为260℃—280℃。要求杀匀杀透,叶色呈暗绿色,手捏略粘手。

闷黄:温度为38℃—42℃,时间为12分—15分;

初烘:温度为100℃—120℃,烘至6成干,摊凉;

二次闷黄:温度为38℃—42℃,时间为8小时—10小时;

足烘:温度为80℃—90℃,分2次,每次20分。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干茶色泽黄润、有毫,滋味醇爽回甘,香气嫩香持久,叶底嫩匀黄亮。

2.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36.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专用标志使用

沩山毛尖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宁乡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沩山毛尖的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可以喝的石头:茶化石


所谓老茶痴者,古人称为茶老饕(tāo)、茶老虫。笔者想,茶虫想必是受了口嗜之欲,对茶味入了迷,所以变得一日不可无茶。因此笔者将普洱茶中的精华——茶化石的特点及优点与各位茶友分享。

“茶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茶化石”是一种品质上乘的普洱茶古树熟茶,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融合的结果,因其原料选用西双版纳勐海优质茶区百年以上古茶树春茶芽叶,成品外形酷似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小石头,故名“茶化石”。

“茶化石”,有别于一般的所谓“老茶头”。根据其外形大小分为“茶珍珠”、“碎银子”、“金不换”、“金沙”等。

普洱熟茶都是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而其中,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几翻,以免里面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了。

在发酵的过程中,通过人工翻动,茶叶会分泌出果胶来,因为果胶是比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

能结成茶块的茶叶,都必须饱含胶质和糖分,而茶叶中最嫩、最壮的部分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这些熟茶块再精细加工,就成了润藏“茶化石”。

那么普洱“茶化石”与一般熟茶的区别在哪里呢?

“茶化石”虽属于熟茶,但其发酵比普通熟普洱更为充分透彻,将这些结块的普洱茶单独拿出来存放,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独具一格、质地更加密实臻满的茶块,这便是“茶化石”的雏形。

据统计,一般渥一堆熟茶10吨,能称之为润藏“茶化石”的部分,仅有100至200千克。这种“茶化石”,口感醇厚、滑润,滋味绵软持久,且耐冲泡,是普洱茶饮家的上选。故普洱茶江湖传言:“未曾品过‘茶化石’,怎敢轻言懂普洱?”

“茶化石”与一般熟茶有什么区别?

“茶化石”不但茶汤红润透亮,香气沉绵,且每品一口其独特香味会在口中慢慢弥散,轻轻下咽到喉部的时候,顺滑流淌,特有韵味,如古琴余音,似雨后林溪,沁人心脾,让人欲罢不能。

香气——以陈香为主、香气纯正。

口感——滋味醇厚、糯香润滑、制粘、甘甜。

汤色——红明透亮,美不胜收。

叶底——红褐色或褐色,富有弹性。

“茶化石”不管是水煮还是冲泡,汤水入口清爽醇厚,粘稠饱满,喉部顺滑,淡淡的糯香四益。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它在自然空气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随着时间的延伸,品质愈佳。“茶化石”,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封和命运的沧桑后,凝固了时间的记忆,变得老成持重。

正山小种和岩茶的区别


正山小种和岩茶都出自福建武夷山是中国茶叶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有些人认为它们产地相同,就是同一种茶叶,其实正山小种和岩茶之间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他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茶叶,想具体了解正山小种与岩茶的区别,可以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正山小种和岩茶的区别

1、所属茶叶种类

正山小种和岩茶,虽然都出自福建武夷山,但两种茶叶所属的茶叶种类并不相同,从中国六大茶叶种类上来看,岩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它属于青茶,是乌龙茶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乌龙茶中的极品。而正山小种这种茶叶是一种经过完全发酵的红茶。

2、外观区别

正山小种和岩茶在外观上也有明显区别,把正山小种和岩茶放在一起观察时,就会发现,正山小种的外形,紧结肥壮,而且色泽青褐油润,它带有明显的松烟香,而岩茶则行使蜻蜓头条索紧结,色泽多为乌褐色并带有明显的光泽,它具有明显的岩骨松香。

3、加工方式

正山小种和岩茶在加工方式上也有明显区别,正山小种是一种经过采摘晾晒,发酵等多个传统工艺制成的精品红茶,它是一种经过完全发酵的发酵茶,而岩茶在加工过程中,只经历了半发酵的过程,它是一种没有完全发酵的茶叶,这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山小种。

4、分类不同

正山小种和岩茶的分类也各不相同,正山小种还可以分为烟正山小种和无烟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松针或松柴熏制,而那些无烟正山小种,在加工过程中则没有经过松针或松柴熏制。而岩茶又称武夷山岩茶,他下面的分类还有很多种,像人们熟悉的大红袍,水仙,肉桂以及铁罗汉等,就都是武夷山岩茶的重要成员。

广东名茶


凤凰单枞

原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悠久,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已有900多年。现尚存300-400年老茶树,最大一株名“大叶香”,茎粗34厘米。

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海拔上千米,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存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百年以上,性状奇特。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分株采制,品质优良。

由于选用水仙品质茶树鲜叶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枞、凤凰浪菜、凤凰水仙三个品级。单枞,因茶香、滋味差异,习惯将单枞茶按茶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

凤凰单枞实行分株单采,清明前后,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摘。过嫩,成茶苦涩,香不高;过老,茶味粗淡,产耐泡。采制时间以午后最好,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天不采。

凤凰单枞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回甘好。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具有独特山韵品格。

食在广东茶在广东 广东人的早茶文化


广东早茶是一种闽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东早茶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是广东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广东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有利于消化。接下去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东的早茶文化吧。

早茶

1、早茶对于广东人的重要性

其实广东人饮茶大多分为早、中、晚三次,早茶是最为讲究的,所以早茶茶市也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早茶茶市会比较多人。

2、广东早茶的作用

广东人喜欢饮早茶,这些茶馆里除了有各种茶以外,还会配置一些点心,像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等,还有各种小菜,广东人聚会、淡生意和业余消遣,都喜欢来这里,在这里点上一壶茶,吃上几件点心,几个人聚在一起,不仅可以淡心联络感情,还有可能会淡成一桩生意。

早茶

3、广东早茶礼仪

其实广东人在饮茶在并没有太多的礼仪,但是在主人给客人斟茶的时候,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上轻叩,这样是为了身客人致谢,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时。

早茶

以上就是广东的早茶介绍,由此可见,早茶已经成为了广东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了。广东的早茶文化确实不错,是一种享受,和别的地方又不相同,没有那么多讲究。小编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广东的早茶文化,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