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云南普洱茶小茶叶如何升级?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云南普洱茶是红茶吗 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红茶

【www.cy316.com - 云南普洱茶是红茶吗】

茶文化的兴起,电商对茶产业的影响,线上和线下的消费与交易,都给茶产业带来很大的调整,这几年普洱茶行业提档升级必须顺应潮流。

2017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让从业者备感振奋,如何提档升级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云南普洱茶遭遇行业低迷。两年多过去了,有人仍在哀叹“生意不好做”,有人却感叹行业的“春天来了”。其中奥秘何在?春茶上市时节,记者走访普洱茶行业,看一片茶叶如何提档升级。

生产更规范——

“生态茶园”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兼顾产量和质量

走进津乔普洱昆明营销中心,还以为是误入了一个IT公司:环境现代,面孔年轻。“80后”总经理杨绍巍说:“销售前端颜值高,我们后端的工厂和茶园同样高颜值,是按照可以参观旅游设计施工的,茶园基地永远是‘第一车间’,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我国茶叶产量去年达243万吨,剩余茶叶加上收藏茶总量估计达60万吨,再加上中西部茶园的扩张,供大于求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3月初,云南产茶重地西双版纳州召开分析会,州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汝碧认为,今年春茶价格走势是“两平一升一降”,即古树纯料、稀少古树茶价格与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态茶园)价格将有所上升,而台地茶价格可能稳中略降。他建议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机茶园建设,发展优质原料基地。

普洱茶嫩芽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却出现弃采现象。茶农说,一公斤干毛茶才卖10多块钱,还不够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费。台地茶卖不上价,对茶农伤害大。分析认为,这和一个地方的茶叶有无龙头加工企业、品质和口碑如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经过植株疏松并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的“生态茶园”,由于兼顾了产量和品质,逐渐成为茶园中的翘楚。

在“千年茶乡”保山市昌宁县,温泉镇松山村茶农刘红德家有50多亩生态茶园。去年,他家茶叶加工收入有6万多元。刘红德介绍,现在茶园里都是人工除草,没人打除草剂。如今来收购茶的人都要现场开汤试茶,甚至带着仪器检测,茶叶农残超标肯定卖不出去了。温泉镇是保山市第一茶叶大乡,镇党委副书记禹晓宁介绍,镇里重点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让消费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温泉茶”。

如今,云南省的茶园面积已经超过600万亩,与全国一样,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对茶园进行生态改造,成效明显。如普洱祖像茶园通过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多项有机认证,茶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条虫就奖励茶农五分钱”。除了传统茶园的生态改造,对茶园综合开发也在探索。杨绍巍认为,对许多品牌茶企而言,发展茶山游等融合发展的路子,将一举多得。

消费更时尚——

茶店“变身”,销售端的每项创新都让茶农钱袋子更鼓

在许多人眼里,茶店或者茶楼还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离年轻人有点远。大益茶庭,将彻底颠覆这个印象。在昆明长水机场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为主题的星巴克:时尚简约的装修风格,里面售卖“金普芮”系列茶饮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饼系列茶食,甚至还有西双版纳一绝甜品“泡鲁达”!其一次性冲泡普洱茶的茶饮机,更让人大开眼界。茶庭的商业系统,使茶空间连锁经营一下子站到了时尚消费的前沿。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介绍,茶庭项目自2012年就开始准备,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区域进行商业试水,为的是摸索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计划开遍世界各大城市。”吴远之相信,“茶除了在家里、写字楼里喝,还可以在茶庭里喝。”

普洱茶采摘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坐落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销售额有上百万元,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找上门来的旅游散客。一位来自广东的先生告诉记者,就在这家店里,他们一行几家人买了20多万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为当前普洱茶时尚消费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陈皮结合起来“混饮”,因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饮而受青睐。吴远之说,普洱茶市场熟茶的价值发现和柑普等单品的热销,都是消费新趣味和产品创新合力推动的结果。而销售端的每项创新,都关乎茶农的钱袋子。吴远之告诉记者:“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产业,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动了各民族茶农增收致富。”

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茶农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达2900元,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长11.5%。

回味更美好——

茶产业发展要和休闲生活、康体旅游、保健养生等新业态结合

弘益大学堂“掌门人”李乐骏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学堂的生活美学课程受邀走进云师大附小;春节后,这门课程陆续收到昆明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邀请。

在昆明北部雄达茶城“锥子周文创”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进他的“茶书馆计划”。很难用既定的商业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么,用他的话说,是文化变现和知识付费养活了自己,“没想到茶书会这么好卖”。

到2020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将稳定在600万亩左右,高产优质茶园面积占到七成;茶叶产量稳定在35万吨,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叶综合产值将达800亿元,力争实现1000亿元。一面是“千亿产业计划”,一面是产能相对过剩的现实,周重林透露,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曾主动上门,“听听茶人的意见”。王敏正表示,茶产业要走出一条新路,必须和休闲生活、康体旅游、保健养生等新业态相结合。

当前,“互联网+”、融合发展、消费升级等潮流,早已把茶叶从农副产品里“点石成金”。周重林判断,茶叶消费正由“柴米油盐酱醋茶”,转向“琴棋书画诗酒茶”。推动和完成这场转变,关键的是高知群体的加入。目前,云南一大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视野开阔、创新力强的“茶界80后”开始崭露头角,周重林、杨绍巍、李乐骏都是“80后”。吴远之介绍,为了便于延揽人才,大益集团在北京设立了大数据中心,在广州设立了营销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总部。“大益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他说。

精选阅读

云南:普洱茶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启动,同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这个标准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云南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定义 保护范围内按标准生产

这个国家标准将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企业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这意味着在云南境内按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不在保护范围内的也不能叫普洱茶。在省外就算是按照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也不能再打普洱茶的名号了。

强调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

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介绍,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是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定要求。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

据了解,《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类型与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可以说是一套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

公告 保护范围为639个乡镇

按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辖75个县(市、区)及所属的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据了解,上述11个州市共辖97个县、市、区,98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而成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见保护范围规定得相当细致。

提醒 使用专用标志不收费

“从现在开始在保护范围内的企业可以开始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准备工作。”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提醒企业,使用这个标志是不收费用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使用。

“要组织保护范围内有规模、有实力、讲诚信,能保证普洱茶特色的企业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陈百炼强调。

据介绍,云南还将建立从茶叶种植到成品茶销售全过程的登记追溯制度,确保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权威和国家标准的执行。

“有了标准后,那种将云南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拉到省外,采用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不能称为普洱茶;相反,不是在保护范围内种植出的大叶种晒青茶原料,就算是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加工也不能称为普洱茶。”陈百炼说。(张敏)

为了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泰山茶产业


茶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扬光大无疑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泰山文化包含山水、帝王、宗教、民俗、风水、饮食、健康文化等,不仅自成体系,更有其它山岳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

山茶文化则渗透在这些文化之中,成为泰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泰山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技术瓶颈,所以如何进一步激发茶产业的发展潜能,进而推助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成为泰安众多茶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推动泰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山东茶叶体系专家与泰安试验站泰山林科院召开3155工程启动会及推进会,各位专家、茶企负责人就茶园施肥、绿色防控以及茶叶清洁化加工等事宜进行座谈调研,并在泰安茶示范基地——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布点安排相关实验,寻找最适宜茶叶繁育的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机制。

泰山是中国最北的茶区,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香高味浓。但是茶树休眠期长,采摘期短,受自然、气候条件和泰山作为自然、文化、地质三世界遗产保护区对经济作物种植的诸多限制的影响,从未来泰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上看,种植面积提升空间都存在巨大潜力。为此,以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企业,积极开展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管理,率先引进珍惜茶树良种,通过建设优质高效的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取得了不错的示范成效。

通过深入交流,各茶企业负责人汇报了本企业茶园施肥、病虫害防控及清洁化加工情况,提出目前存在的茶园基础设施落后、无性系良种比例偏低、化肥和农药使用不规范、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各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对下一步的茶叶的种植培育提出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进而以点带面,促进全省茶产业提档升级。

“茶云”大数据推动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近两年来,贵州省运用茶云”大数据,帮助茶品种选育、品质把控和品牌传播,对贵州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从贵州省政协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由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实施的“茶云”包括茶资源数据库,基因分析、生物物联、品质认证、文化传播平台,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茶云”已完成搭建包含全省茶树品种、基因、种植和质量监控等数据的贵州茶资源数据库;通过基因分析,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分析,为选育茶树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指导;实践建设现代茶园,在贵州省黎平、纳雍、江口三个试点县设置600余个传感器无线节点,对上千亩核心茶园实现实时监测,构建黔茶种植生态模型。

据了解,茶云将汇集目前贵州137万茶农,2336家茶企、1424家茶种植合作社的相关数据;面向茶企、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信息化服务、跨境贸易一站式服务,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服务,实现黔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整合;建立起消费者与茶产业区、茶企之间的信用通道。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和职能分析,为茶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引导提供决策分析。

根据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茶园种植面积达696万亩,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茶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茶叶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贵州茶叶加工企业将达到5000家,茶叶年产量40万吨,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湘西古丈:种植有机茶叶圆脱贫梦 推进茶旅融合促产业升级


从古至今,茶叶种植一直是古丈县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出产的茶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古丈毛尖啦,如今,古丈县只种植有机茶叶,全县的茶园面积达14.68万亩,茶农们逐渐实现脱贫梦。为了更深一步地延长产业链,将推进茶旅融合,借助茶园的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促产业升级。

湘西古丈

只生产有机生态茶

登上古丈城外的竹溪湾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高处,放眼望去,满目皆是错落有致的茶园。

“整个公园规划了7500亩生态有机茶园,辐射周边10000亩有机茶开发,这对推进全县茶园有机化有重要意义。”一旁的古丈县农业局推广站负责人张才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3.8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3.8万亩。

在红石林杜家坡茶叶基地,坐龙峡村村支书王本雄说,整个基地种植的茶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古丈毛尖分几个等级,有针形茶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顶尖的毛尖是一针型的,但采摘的标准很高,一个工人一天大概只能采五六斤。”

除了茶产业,旅游业也渐成特色。“我们不仅发展茶产业,也注重发展旅游业,基地茶园连片成景,同时建有观景台和帐篷宾馆,来参观旅游的人也不少。”王本雄说,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村已新扩茶园1500余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奋斗目标;并且成为了著名的乡村旅游名村,2016年,全村旅游接待量10万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湘西古丈

“茶旅”当家,将致富万家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做条、提毫……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制茶厂,从茶树上采摘的鲜茶叶,经过一道道制茶工序,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古丈毛尖”。

“要经过八道工艺,每个环节都很讲究,要很会看,特别是杀青和脱水,对茶的口感影响很大,杀出来的青,又香又甜,口感就会特别好。”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茶农张新凤,对制茶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熟悉。她告诉记者,做出的茶叶品质越好,收益越多,通常一亩茶叶,收入就有5000至6000元。

从茶叶中获益的不仅仅是张新凤。牛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龙献文介绍,牛角山村有313户1306人,10年前,全村人平均收入只有791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8年村里成立湘西牛角山公司等6家村企业,通过发展茶叶、乡村旅游当家产业,去年全村人平均收入达到8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25人全部脱贫。

“目前牛角山村的茶旅产业优势发挥远远不够。我们要种好古丈毛尖茶叶,让消费者更信赖我们。”龙献文称,将通过实施茶、苗、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把牛角山村及周边村打造成集茶产业、苗文化、乡村游、康养等于一体的民俗山水茶园综合体,实现万亩茶园亿元村目标,带领周边7个建制村1万多名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泾阳茯茶“产学研”合作 搭建产业升级新平台


泾阳茯茶属于黑茶的一种,这种茶叶始于宋朝,在明清时期开始流行开来。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陕西,生产的茶叶品种比较少,民间有句话说得好:“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茶已经成为陕西的一个地域标志,是当地的一种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泾阳当地制茶方也在进行茯茶的研究以及改革。

泾阳茯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在泾阳县揭牌成立,成为该县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为茯茶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搭建了技术平台。

据了解,泾阳茯茶研发中心是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共建的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茯茶科技研究试验示范中心,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名专家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重点开展泾阳茯茶产业技术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科技培训与人才培养、茯茶生产加工工程技术研发等。

近年来,泾阳县依托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合作平台,立足产业优势,不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先后建立了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泾阳茯茶研发中心,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二次腾飞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该县积极响应“陕茶复兴”计划,紧紧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复兴茯茶产业”目标,推动茯茶产业扩张产能、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茯茶生产企业52家,2017年茯茶产量3410吨,产值4.09亿元。投资10亿元的海航.泾阳茯茶中国集项目成功签约,与陕南两市六县深化茶产业战略合作,泾阳茯茶搭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如何品出云南普洱茶的新鲜


1、从香气辨别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10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10年至20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1973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经20多年了,无论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的最好的熟茶茶香。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与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渥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