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春光吐新绿 茶农春茶采摘炒制忙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佛手春茶 春茶白茶 春茶冲泡

【www.cy316.com - 佛手春茶】

三月里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清明来临之际,春茶采摘也陆续开始了,正是收获好时节啊,茶农们忙着采茶炒制。

对于重庆开州区敦好镇茶农来说,春茶之色、香、味、韵,都让人品之着迷,欲罢不能。

开州区敦好镇龙珠村茶叶生产基地,数百亩连片茶园蔚为壮观。出产的绿茶、红茶,品质上乘,现在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机。 龙珠村海拔600多米,受高山云雾滋养,茶树生机勃勃,富含氨基酸,有颜值又有料,芽头饱满肥壮,滋味清香。

放眼望去,茶树遍布山丘。山峦叠翠的茶园,翡翠般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茶农们忙碌地采摘春茶,游客们也利用周末前来体验采茶乐趣。在阳光的照耀下,他们身挎竹篮穿梭在如诗如画的茶海里,茶场中人、茶、山三者合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当下,各个茶园陆续开园采摘,茶园里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嫩绿的春茶茁壮生长。在龙珠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放假少年都成了采茶工。春茶经采茶人采摘回来之后,茶厂的技术人员将嫩绿色的新茶芽进行深加工,通过鲜叶躺亮、杀青、揉捻、分筛、烘干、分选等一系列制作工序,便形成上市产品。

cy316.com扩展阅读

重庆合川区:春茶采摘把农忙 双凤镇3000亩茶山助农增收


合川区是我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区,其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合川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卫星城市,其在经济辐射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合川区还是重庆市重要的产茶区,重庆多山,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重要茶产区的地位,每年合川的茶叶产值在合川经济中贡献着重要的作用。

3月份,是春暖花开时,此刻在重庆市合川区双凤镇的各大茶山上,茶树清香伴随着桃李花的芬芳飘向远方。山顶山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春茶,一片忙碌的景象。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村里几十个妇女都会到茶山上采摘茶叶,因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采摘茶技术,每人都有3000多元的劳务报酬。”双凤镇车山村的李大姐高兴地说,“近几年来,双凤镇的茶叶产业发展得较好,茶厂需要大量的劳务工,村里的妇女们就不用大老远的外出打工了,可以就近在茶场务工,经济收入也不错。”

双凤农业中心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茶厂始终坚持‘开发一片、致富一方’的理念,全力推进农旅一体化产业进程,产业辐射车山、塘湾、江北、保合、关口等多个村,覆盖人口上10000人。目前,已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近4000亩,并吸纳了200余名农民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每逢育苗、种茶和采摘季节,每天进入茶山务工的农民达200余人次,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

据了解,由于双凤镇常年云雾缭绕,非常利于茶叶的生长,生产出绿茶品质极高。目前,双凤镇近4000亩茶山涵盖钓鱼城、玉芽、鱼城茗剑等3家茶叶有限公司,每年带动附近村民300多户增收。

据悉,自今年春茶开摘以来,镇村干部积极动员、组织上100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上山采茶,既缓解了企业采茶工紧缺的问题,又给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震雷春茶炒制工艺


震雷春”的鲜叶采摘:于清明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初展。茶树品种为无性系良种茶树,如福鼎大白茶、白毫早、信阳10号等,以保证芽叶大小均匀一致,茶叶白毫多、上市早。严禁采雨水叶。鲜叶采回后,薄摊于洁净阴凉通风处,摊放时间4小时左右,当含水量降到70%左右时即可炒制。

“震雷春”为:杀青、初揉、初干、复揉、提毫、摊晾、烘干等工序。

杀青:锅温120~140℃(离锅心1厘米高度用电子温度计测量),投叶量约500克。先抖炒,当水蒸气大量蒸发时,即抖闷结合,以抖炒为主,使之杀匀杀透。经3~4分钟,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暗绿,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即为杀青适度。

初揉:锅温90~100℃,揉捻2~3分钟,待茶汁略外溢,初步成条时进行初干。揉捻时不宜重揉或揉捻时间过长,避免茶汁溢出过多,成茶颜色发黑。中间应解块2~3次,防止茶叶闷黄。

初干:以抖炒为主,蒸发部分水分,利于复揉整形。锅温80~100℃,经4~5分钟,含水量降至35%~40%时开始复揉。

复揉:主要起整形作用。锅温控制在60~70℃。方法是:将茶叶置于两手掌心,利用掌力使之从单一方向转动搓揉,搓揉4~5分钟后撒于锅中,边炒边轻轻搓揉,如此反复,经4~5分钟,待茶叶索紧秀卷曲,含水量约20%时为复揉适度。

提毫:目的在于显露白毫,充分发挥成茶香气,固定外形。全过程6~8分钟,锅温稳定在40~50℃。方法是:两手轻轻握茶作不同方向的回转运动,使茶叶在互相摩擦中逐渐干燥,显露白毫,发挥香气。操作过程中,注意两手用力是轻柔、均匀,切勿用力过猛、过重,防止白毫脱落、茶叶断碎。

摊晾:提毫后,将茶叶薄摊于覆盖一层干净皮纸的烘笼上,摊晾时间40分钟,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利于茶叶充分干燥。

烘干:将烘笼置炭火上文火烘焙,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时温度80℃,以后逐渐降低到60℃左右,烘焙时间约40分钟。中间翻动3~4次,烘至茶叶含水量5%~6%时下焙,冷却后即可包装密封贮藏。

碧螺春的炒制过程,碧螺春茶叶炒制全流程


碧螺春茶叶是我国十大传统茗茶之一,碧螺春茶叶的炒制过程要求十分精细,想要炒制出上好的碧螺春,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从采摘时间到炒制过程中的每个小细节,都要十分注意,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一下碧螺春茶叶的炒制过程。

1、采摘

碧螺春采摘时间一般在明前的头几天,这时候的茶树刚刚发出新芽,孕育了一个冬季的嫩芽,很厚、很小、很嫩,青芽中有茶碱,采多了,手指就被茶碱染黑了,严重时还会开裂,裂口碰到青芽汁非常疼,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2、挑拣

茶叶采回,必须及时精心捡剔,剔除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为的是保持芽叶均整一致。老茶农们熟练的手起手落,在桌上磕一下指尖拣下的叶片,留下鲜嫩的芽芯。这个过程很枯燥,很漫长,但为了制出好茶,却是必经之路。

3、杀青

要求锅温达到200℃,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4、揉捻

要求锅温70℃以上,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太松不利紧条,太紧则会使茶叶溢出,在锅面结“锅巴”,力度的拿捏,凭借的全是手上的经验。

5、搓团显毫

当茶叶达六、七成干时,保持锅温在50-60℃,开始搓团。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这时候深吸一口气,满肺都是碧螺春的清香。

6、烘干

保持锅温在30-40℃,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目的,待茶叶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整个炒茶过程大概要花费40分钟左右。

上等碧螺春茶叶

注意要点:上好的碧螺春讲究新鲜,一般是清晨采茶,中午前后捡剔质量不好的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碧螺春炒制在平底锅或者斜锅内进行,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道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也就是搓团焙干工序。

重庆开州龙珠茶:沉淀千年飘香海内外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中有“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唐朝宰相韦处厚也曾留下“千丛因此始,含露紫因肥”“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等名句。这些美妙的诗句无一例外指的是开州龙珠茶。龙珠茶清香味醇,甘甜生津,早在唐代便被列为贡品。千年历史的涤荡,龙珠茶几经发展,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贵为皇室贡品茶

“龙珠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据《夔州府志》记载,早在唐代、清朝时就被列为皇廷贡品茶。刘禹锡、韦处厚、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一大批诗人都曾留下名句给予赞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保护倡导者介绍,开州地处中国茶树原产地——三峡腹心地带,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史上,开州龙珠茶曾经是我国著名的上品贡茶,自晚唐开始进贡,到清朝为止,历经千年。

据了解,龙珠茶素有“形美、色绿、香浓、味醇,味绝佳、无杂卉”之称,属于天然有机食品,含有无机矿质元素约27种,具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等众多保健功效。

清咸丰《开县志》记载,在唐代,开州的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沿着秦巴古道被送到京城。中国档案管理“千文架阁法”创始人周湛在《龙珠仙茶传世记》中述:“汉唐以降,龙珠寺香火不断,龙珠茶声名远播,成为茶中仙子,历为龙茶贡品。”因此,到了宋代,龙珠茶已成为贡茶中的极品。改革开放后,开州龙珠茶远销香港、摩洛哥、乌干达、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选材严格工序复杂

龙珠茶为何成为了皇室贡品,又能远销海内外?据了解,龙珠茶是以上等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一次杀青、扇(摊)凉、一次轻揉、二次杀青整形、毛火(二次揉捻)、拣剔(理条)、慢火轻烘、摊冷阴干、包装(成品)等工序炒制而成。

据了解,龙珠茶对鲜茶叶要求很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采回的鲜茶叶要先分级,随后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而且摊放要匀、薄。

“第一次杀青对温度有要求。”制茶工人介绍,锅温一般在140—160℃,投叶0.3—0.4公斤,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再用小棕帚扫入簸箕里。

“毛火”的工序也很讲究,所用工具叫烘笼,待烘笼顶部温度100℃左右,将茶叶抖落到烘笼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时轻翻,待茶叶七成干时,下烘摊凉。毛火下笼后薄摊在篾簸中,再拣去黄片、红梗红叶、形状差异大的茶叶及杂物。

“待茶叶摊冷后,才进行包装阶段。”制茶工人说,制作龙珠茶工序复杂,好茶就是“慢工出细活”制出来的。

200克拍卖9.8万元

龙珠茶在开州当地深受老百姓喜欢,但因价格贵只能望叶兴叹。在2007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龙珠茶因为200克茶叶拍得9.8万元而名声大震,一举拿下“国际金奖”,现场签约达500多万元。会后,乌干达特命全权大使前往开州区签订了3700万元的茶叶意向购销合同。

“我记得当时四两(200克)茶叶拍出9.8万元时,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可是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龙珠茶有历史、有文化、有品质、有味道,在那届博览会上我坚信能够成功。”曾经参与当年博览会的张先生话语中带有几分自豪。

在张先生的荣誉陈列室里,龙珠茶获得的奖杯、奖状多达60余项,有“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等,还在2007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在重庆市首届博览会荣获“十大名茶”……

传承手工制作技艺

“开州龙珠茶凝聚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对发掘民俗民风、促进文化传承以及研究巴渝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我区一位文化倡导者称。

近年来,为了抢救这一重要的手工制作技艺,我区已将龙珠茶手工制作技艺纳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成立开州区龙珠茶手工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及一系列保护措施。

据悉,从2012到2013年,我区组织专家对龙珠茶发展历史、制作技艺、传承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挖掘整理了相关历史资料,完成了相关文字、影像资料,并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湖龙井的采摘和炒制技术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采摘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据说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炒制

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方法


雨花茶以其香韵宜人的特点闻名海内外,雨花茶具有如此风韵不仅得益于其秀美动人的产地环境,严苛的采制条件以及精湛的制作技术也是其中的重点。下文为您介绍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步骤。

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步骤

1、鲜叶采摘

采摘时间为清明前至谷雨前后。标准为:特级,一芽一叶初展,叶包芽,芽长于叶;一级,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芽叶等长。要求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芽叶不采,对夹叶不采。

2、摊放

采回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在竹匾或竹垫上,厚度不超过2cm,时间3-4/小时。同时要剔除老叶、单叶、鳞片、杂物等,以保证原料净度。

3、杀青

杀青在电炒锅内进行,锅温180-200℃,投叶量为250g左右。杀青要翻得快,扬得高,撒得开,捞得净,必须杀透、杀匀。以杀青叶外表失去光泽,变软且有粘性,茶香溢出为适度。出锅后快速散热,排除水闷气,并簸出焦末、碎片。

4、理条整形

理条整形无论采用手工完成,或多功能名茶机完成,都要掌握温度先高后低,加压轻重结合的原则。具体操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将杀青叶投放电炒锅(或多功能机槽)内,锅温80-100℃,掌握抖压交替,加压用力由轻到重,动作要轻快。待初步成型,达3-4成干时出锅摊凉并簸出碎片。第二步,锅温60-80℃,用力轻一重一轻,并不断拉理茶条,待茶叶成微扇形,达7-8 成干时出锅,摊凉至常温。

5、烘焙提香

初烘,以白木炭为燃料,温度掌握在70-80℃,均匀薄摊,每隔2-3分钟轻翻一次,动作要轻,防止茶条断碎。足烘,将初烘叶摊凉后合二为一,温度40-50℃,烘至手捻茶叶成末,含水量约5%时下烘。

6、整理包装

达足干的产品通过拣剔、簸筛,除去茶梗、老叶、鳞片、茶末和夹杂物,分级、装箱待销。

西湖龙井的采摘和炒制学问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采摘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据说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炒制

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西湖龙井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1西湖龙井简介

2西湖龙井茶档案

3龙井虾仁的典故(杭州典故,乾隆典故)

4西湖龙井茶简介

5西湖龙井茶故事四则

6西湖龙井常见饮用方法和功效(保健作用)

7选购西湖龙井时如何辨别茶的品质?

8西湖龙井茶品质等级详解

10西湖龙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详解

11西湖龙井的产地

12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等级

13龙井虾仁是啥?

14西湖龙井的制作工序 文字详述和视频讲解

茶园管理:春茶采摘后茶农要做些什么?


茶园

又到了春茶采摘季,每年这个时候茶农们都要抢春茶上市时间,为的是卖个好价钱。当然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茶采摘后,茶农们要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管理。

由于春茶采摘后,茶树树体已消耗大量养分,加上去冬今春中耕松土,致使茶园杂草滋生,土壤板结,地力较差,茶树生长受阻。为此,建议各地茶农在春茶采摘后要及时抓紧做好如下茶园管理工作:

1、及时施肥:在春茶采摘后,土壤养分减少,地力下降,需及时进行施肥,每亩茶园需施尿素10-15公斤,土杂肥或猪牛栏肥50-60担,并配施磷、钾肥20-30公斤,肥料要在茶树行间开沟施下,施后即覆土,以恢复茶园地力。

2、中耕除草:春茶采摘后,务必进行中耕除草,以利茶树恢复生长。中耕深度以10厘米左右,在离茶树根颈30厘米左右处可深中耕,并除净杂草。

3、修剪台刈:春茶采摘后,要根据茶叶的长势进行修剪台刈。对当年留养的枝条进行修剪,除去上年的枝梢、徒长枝、枯枝、病虫枝等,保留丛面健壮枝条,以利芽叶萌发。对于衰老的茶树,必须进行重修剪,剪去树冠的二分之一左右,留下的主枝和侧枝,或采取台刈办法,然后重施肥料,加强管理,促进茶树树势早日恢复生长。

4、辅草种草:春茶采摘后,在要茶树行间进行铺草、种草、有利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湿度,抑制杂草滋生。铺草厚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为宜,并在茶树行间种植猪屎豆、乌豇豆、兰花苕子等夏季绿肥,在盛花期间连根拔起埋在行间土下,为茶树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和培养茶园地力。

5、防治病虫:初夏期间,茶树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和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蚜等。对叶枯病要进行全国喷洒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防治;对茶毛虫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茶小绿叶可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茶蚜可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早害如梢蛀蛾、茶天牛等,则可采用人工捕杀,并剪除被害枝消,消灭害虫、以利茶树健壮生长。

福建安溪:清溪湖畔铁观音飘香 茶农采茶制茶忙


夏天转眼即逝,秋意越来越浓了,如今正是秋茶上市的好时节!在福建安溪,铁观音茶飘香清溪湖畔,当地的茶农、茶工正忙着采茶制茶,虽然恰逢国庆、中秋假期,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说起铁观音秋茶,大家是否对其味醇鲜浓的口感滋味难以忘怀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看看吧。

铁观音

举国同庆的国庆中秋长假,正值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秋茶制作时间,茶农们忙着採制秋茶无暇享受黄金周带来的悠闲。在安溪县感德镇茶叶街,笔者看到整条街道人山人海,被全国各地赶来的人群包围,一片繁忙景象。

茶季茶农忙,保电工作同样牵动着供电员工的心。在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各供电所,有着这么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放弃长假休息,尽职尽责为茶农秋茶制作保驾护航,他们就是“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

“喂,供电所吗?我这边停电了,茶叶还在机器里,你们赶紧来帮帮忙!”10月3日下午,安溪县金谷镇的茶农老陈打响了值班室抢修电话。制茶过程中长时间停电会导致茶农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值班室整装待发的“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闻讯立即行动,迅速做好抢修前准备,驱车赶往现场。

十分钟后,服务队队员赶到老陈家,经检查发现是接户线以及表箱中的空气开关超负荷烧毁,立即更换上较大线径的导线,使制茶设备恢復运转。随后对室内用电线路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为其详细讲解安全用电常识,确保老陈可以用上舒心电安心炒制秋茶。

“停电的时候,我本想着这千把块的茶叶要泡汤了,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来抢修好了,谢谢你们!来,坐下休息喝杯茶吧。”满怀感激的茶农老陈热情地招唿服务队喝茶,队员们婉言谢绝了老陈的邀请,收拾工具奔赴下一个任务现场。

本次抢修只是安溪公司“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秋茶保供电任务的一个缩影。据悉,在秋茶制作期间,服务队充分体现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创先争优、尽忠职守,持续开展安全用电宣传,负荷实测,加强线路巡视,排除安全隐患,及时完成抢修任务,为茶农秋茶制作保驾护航。

六安瓜片的采摘炒制工艺


六安瓜片是一种绿茶,是我国的传统茗茶,拥有十分考究的采制工艺,那么,六安瓜片是怎么炒制的呢,六安瓜片的采摘制作到底有哪些工艺程序?

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六安瓜片采摘

扳片: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分嫩叶(或称小片)、老片(或称大片)和茶梗(或称针把子)三类。

六安瓜片采摘挑拣后,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具体如下: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六安瓜片炒制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