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普洱茶不在于"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生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普洱茶】

近几年来可谓是普洱茶最热闹的一年,从投资客把熟茶当生茶炒到古树天价茶的横空出世,用一个乱字岂能概括。一些天价茶也成了普洱茶圈内最热议的话题。天价茶的出现正是折射出普洱茶投资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天价茶的中心是价而不是茶,茶分三六九等,茶友同样也分三六九等。有人喝茶是为了品茶,有人喝茶则是为了炫耀。喝天价茶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别人他喝了什么茶,而是为了告诉别人他喝的是多少钱的茶。再直白点,炫的是富而不是茶。

炫富起源于社会比较。当我们在高呼人人平等的口号时,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却是要成为人上人,思想上也毫不松劲地探寻着人群中的较佳位置。而社会身份、财富地位成为人们表现个人价值的最佳外显形式。如同学生考试排名次一样,人人都想成为最好的,谁也不喜欢落在后面。于是跑在前面的人便会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优异,而炫富正是人们宣告自我优越感最直观的一种形式。

品茶的人大部分都处于社会的中上层,对于炫富者来说能在社会的中上层里显摆自己的财力那要比在大众面前显摆自己财力要威风的多。炫富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如同谁穷谁光荣的年代一样,其意义仅仅就是一种社会内容,用一款茶来体现自己在茶友中的社会地位。能被用来炫富的茶首先要被绝大多数喝茶的人认可,即虽然我喝不起,但是我知道那是一款好茶。如果有人晒了这款茶,我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应该是羡慕嫉妒恨。要是用一款成天被茶友拿来取笑的天价茶来炫富会怎样?恐怕受到的嘲笑会远远大于羡慕。

作为高价茶本身,并不是说价格越贵越能彰显饮茶者的身份。有时候用一些高价茶中的低价茶反而更能吸引茶友的追捧。能被用来炫耀的茶可不单单只凭价格,还要看茶的品质、品牌、底蕴、人脉等综合因素。

cy316.cOm扩展阅读

“天价”普洱茶疯狂背后的真相


近些年来,云南的“天价”普洱茶总能成为茶友们饭后茶谈的重点,从68万的茶王到今年88万的冰岛老寨古树茶。几乎,每年的天价茶都掀起了一个大浪涛,引起的不仅仅是茶友们的热议,可见其波及之广。

有人谴责炒作“天价茶”,也有人却拍手叫好。这背后,谁是真正的推手?

天价普洱茶的背后,你知多少?

云南古树茶为什么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古树茶和普通的普洱茶有什么不同?树“老”。

再加上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古树茶投资、收藏渐渐成为了热潮。在商家深度的挖掘普洱茶的市场属性下,在资源稀缺、资本进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古树茶的高价势不可挡,迎来了古树竞价交易时代。

古树茶更是古董中的瑰宝

人们常说,普洱茶是能喝的老古董,而古树茶更是古董中的瑰宝。其稀缺性,不亚于某些即将灭绝的物种。用一茶友的话来讲,就是喝一泡少一泡,咋能不贵?

据曾经的数据统计,从种植面积上看,古茶树不到栽培茶园的十分之一;从产量上来看,古茶树每亩单产只有50公斤左右,比普通茶园少20公斤。老班章茶王树头春茶仅能采摘1公斤左右鲜叶。这还没算上采摘过程中、后期制作所造成的亏损。可见,古树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富饶”。

资源稀缺使得人们对古树茶趋之若鹜。每年头春茶采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客纷纷涌上了老班章、冰岛、易武等名茶山,抢夺为数不多的明前春茶鲜叶。这已成为云南茶山一道景观,不信,你可以关注一下近期的茶山行。

谁是真正的推手?

就前段时间的88万冰岛老寨古树茶,让不少茶友想不明白竟然有人会买:“这个价格都有人买,疯了吧?”、“88万的茶喝了会返老还童?还是能升仙?”、“喝了会长命百岁吗?”、“刚想接触普洱茶,听到88万一公斤就望而却步了。”

恰恰,茶圈真的有很多所谓的“茶疯子”,对普洱茶非常痴迷,我就认识一个。只要他喜欢,只要在他的消费能力范围内,就是再高的价格,他也愿意掏,因为在他看来,千金难买心头好。

不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而是富人的需求让我们长见识了!正如一茶友说的:“几十万一个包包都有人抢着买,88万的茶叶相比较而言也不算太离谱,有钱人买贵的,钱少的人买便宜的,这个世界的消费从来都是分等级的!”

在云南的“天价”普洱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同时,拉开普洱茶新时代的序幕,迎来了“古树茶竞价交易时代”。如果说是市场造成了古树茶,还不如说是消费升级,时代催生了这一切。古树茶竞价交易时代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普洱茶知识:茶的妙处在于传统


资讯:茶的最高极限是用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它是一种内省的功夫和表达方式,这在传统的中国古典人物描写、刻画中时常可见,现在的人不大从这样的角度来论茶,也不会用这样的心境来品茶,而只是为了解渴而喝茶,因此便少了许多冷静和沉静的东西。

长知识

【土家族人的独特茶文化】土家族人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问大人一声“喝点茶”。

【何谓醒茶?】1、是指紧压样式的茶品,如饼砖沱等,先拆散入紫砂或别的材质容器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再品饮;2、是指泡茶时第一次茶汤出尽后,不必立即向盖瓯或紫砂壶等泡茶器中注水,而是让刚洗茶、润茶后的茶叶在冲泡器中静置一分钟左右,使茶在温润中慢慢苏醒过来,以利冲泡焕发茶性。

【竹筒茶注意事项】首先竹筒茶并不十分适合现喝,它需要时间——给竹韵和茶香渗透交融的时间,来雕琢口感。另外润元昌竹筒茶是传统工艺边烤边压制作,以至于压的比较紧,容易撬很碎,所以投茶量要比平常减少四分之一,且出汤要快,平常泡8g的,竹筒茶6g足矣!

【大叶和中小叶】单比较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和中小叶种茶树,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从内质来判断口感的话,大叶种所含内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蕴含芳香物质较多,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所以大叶种更利于后期转化,更适合做普洱。

【普洱冬茶】普洱年年有,冬茶不常有。虽然云南的冬季相比其他地方温暖,即便是进入11月的下半月,山上的茶树仍会发芽。但此时只要一降温,那些新芽就会冻死。若赶上天气温暖稳定,茶芽反而会在山雾的滋润下,慢慢积聚起养分。所以普洱冬茶一般都具有茶香浓郁、滋味醇厚,且更具保健养生功效的特点。

【慎用茶水服药】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茶人四境:1、学茶人,初入茶门,勤喝茶,喝得一款好茶,夜不眠;2、品茶人,喝茶无数,口味颇叼,煮茶品泉,聊茶赏器;3、寻茶人,心中顿悟某事,入山中,进茶园,寻得妙茶,茶已入痴境;4、喝茶人,好茶尝尽,人生亦短,粗茶淡饭,悟,好茶喝得,坏茶亦喝得,随遇而安,茶已非茶。

【茶文化茶艺被编入中小学课程】随着茶叶的再度兴起,茶艺茶文化也越来越为茶人们所重视。近日,安溪已把茶文化教材编入小学课程,而今,武夷市一小学也把茶文化艺术列入中小学第二课程。日前,武夷山市公馆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上茶艺课。

商家说

蒙顿茶膏:【中国茶叶产量全球第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茶叶产量区域分布方面,2012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占比最大,达到42.29%;印度以24.55%的产量位居第二;其他地区产量占比均低于13%。

碎碎念

对于品茶的过程有人会嫌它冗余而琐碎,会说那些繁琐的过程不甚必要,不像可乐、啤酒无所束缚,单一简练就能带来感官上的满足。我想懂得生活的人,是不会因为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蹙眉的。茶似人生,嫌弃它又怎么会得到它的回味无穷呢?怎会懂得享受它苦尽甘来美好圆满的结局呢?

【茶之苦与人生况味】茶之本质,是苦的。茶之苦源自于茶的天性,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选择了茶,就意味着认同了“苦”。寻常人对于苦多为退避,因为苦的经历会给人带来身心创痛记忆,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安全感,是人所共惧的。只有苦之后的甘,才能代替那段苦的记忆,就像笑容下隐藏的似隐若显的苦难痕迹。

沉静在普洱茶之中,不妨亲手泡之,必有自己的人生禅悟,品的必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韵味、自己的心语、自己的画卷、自己的人生。

10岁的男孩是柠檬茶,清涩醇味;20岁的小伙是雨花茶,情窦初开,滋味鲜香;30岁的男子是碧螺春,少了浮躁,香味独特;40岁的男性是龙井茶,简单完美,成熟高贵;50岁的男人是乌龙茶,情感自然,香飘悠长;60岁的老人是祁门红茶,滋味浓厚;70岁的老头是银针白毫茶,凡事过而观止。

喝茶思考

体虚

友一:不行,这茶太厉害了,喝了胃疼

友二:体虚就不要喝普洱茶了么

友一(怒道):老子疼的是胃,不是肾!

点评:普洱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普洱晚课

熟茶为什么缺乏高端市场?

熟茶缺乏的不是高端市场,缺乏的是市场对高端市场的需求。这和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一样。

“劣币逐良币”的市场状况古已有之,放在今天形容得当的话还可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名词叫“信息不对称”。

因为消费者对熟茶的不了解,容易造成给生产商反馈一些错误的信息,在生产中一再压低成本。

我相信只要有茶友的深入认知,一定会有健康而高端的熟茶市场的出现。

不用天价喝到老普洱?普洱茶如何存储?


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普洱,尤其是“老”普洱。

问理由,有人简单地答一句好喝,也有人说,老茶是有灵魂的。

新茶,若是生普,保留着青绿的外表,难免有着新鲜的冲劲,即使有回甘生津,那入口的一下也似乎是极力想让人印象鲜明,就像是一股孩子气的倔。

而随着时间的陈化,它会慢慢沉淀,外放的性格渐渐变成收敛的内劲,包在貌似柔滑的茶汤中,随之而来的是“四两拨千斤”般的,看似绵绵的十足茶气。

即使是温和的熟普,新茶时期就是顺滑微甜的,也有免不了的微微的燥意。或许入口都是格外地容易接受,但是多饮或者几泡过后,新燥感会越来越明显。虽然不能说是包着糖衣的药丸,但是喝到最后,总归是有些不适。

有些年份的熟普,就要从本质上更温和得多。不只是干茶变得乌润有光,汤也变得稠滑偏糯,甜感明显,完全褪去了初时的燥,成为纯粹的醇厚稳定。

有时我们想用眼睛去看透历史,也许很难很难,但用舌尖来体验历史的味道,却很轻易。打开一包陈年普洱,就像揭开了历史的盖子,我们冲饮的仿佛不是那一片一片的叶子,而是一岁一岁年月的痕迹和历史的生动。

一饼老茶,茶刀撬开的是一段回忆:初生时的模样已被岁月洗礼过几世几回,在辗转的生命里倔强生长,等待再次被唤醒的漫长时光里,它独自芬芳。

一旦遇水复苏,它整个生命的鲜活,用层次细腻的香气、浓厚顺滑的茶汤、润泽软弹的叶底跃然呈现。冲泡的每一道,品出时间的滋味,每一味,感受本质的灵魂。

然而,对于许多茶友来说,优质陈年普洱茶的价格似乎是过高了,更有涉及管道、真伪、仓储等问题,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尤其很多陈年普洱茶的真伪鉴别、年份断代更是一大难题。

那么若是自己存茶呢?

在它年岁尚青时收入,待它一点点被养得“成熟”,有一种费尽心思终成器的满足感;不论外面炒得漫天飞的高价,自己便没有压力享用的轻松感;还有,不担心年份的真假,不担心是否人工刻意“做老”的安心感。

但是,你首先得有耐心。老普洱茶需要时间去喂养,若是压制紧实的铁饼,其转化就要更慢一些。

你要不急不躁,精心地守着它,或许一开始是自己存茶的兴奋感,后来,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与见证成长的安然。见着它,就像是老友一遇,很自然地,就温润了容颜,柔化了嘴角。

存茶的方法似乎是众口不一,但是也总脱离不了清洁、干燥、避光、无异味。但若是存的茶从一开始就不好,那么它还有存放的意义吗?

外禅内定,专注一境,此乃一个茶人修为的极致表达。从良初品到良禅品,从原料、工艺,到成品,都秉持以“良”。用良品以存茶,当是极好的。

普洱茶分为生熟,区别在于什么?


知道有六大茶类之后,每喝到一款新茶,总喜欢问。

“泡的这茶叫什么?”“这茶味道怎么样?”“这款茶属于哪一类?”

一边啧巴嘴细品着茶,一边眨巴眼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喝茶的过程,也是探寻滋味的过程。对于茶友来说,好茶,与美食一样不可辜负。

新制作的两款普洱饼茶一出,茶友便相约一起尝尝鲜。

品第一饼普洱茶,茶叶呈红褐色,茶毫明显。茶汤红浓,叶底呈红褐色。泛浓郁的陈香,滋味醇厚,带有回甜,有种稳重靠谱的成熟气质。

茶友尝后便问:普洱是黑茶?别急别急,还有第二饼普洱还没喝呢。

品第二饼普洱茶,茶叶偏黄色,茶毫明显。茶汤清澈,显橙黄色,黄色叶底,香气更偏向清香的感觉。滋味先苦涩,后有强劲的回甘,有种打人一巴掌又给人一颗枣的泼辣脾性。

茶友一尝,疑惑了,怎么都是普洱,和第一饼差别这么大呢?普洱是绿茶?

普洱有生普熟普之分。其实普洱饼茶,按照加工工艺、品质特征,可以分为生普、熟普两种类型。茶友喝的,第一饼“带陈香”的为熟普,第二饼“带清香”的为生普。

普洱因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划在六大茶类哪一类都不太可行,一般是将普洱拎出来单说的。

生普存放久了像熟普?普洱具有耐存耐放的特点,长时间存放之后。

在外观上,生普的茶叶和汤的颜色都会加深,会和熟普相像,颜色都泛红褐色。但香气上,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

生普的香气会更富有层次,出现果香、蜜香、枣香等。熟普本身自带的“陈香”味,更偏向于呈现出糯香等。

因此,久存的生普只能称为老茶,和熟普还是存在很多差异,变不成熟普喔。

聪明的你,看明白生普、熟普间本质的区别了吗?

总的来说,普洱茶有生熟的差别。但分辨起来并不困难,只要细心、用心地去品味和观察,就能辨别出来。

即使存放时间拉长,生普、熟普间有了相像的地方,但两者还是存在绝对的差异,不能等同,辨认只要掌握技巧就能做到。

懂得识别,就是懂得鉴赏的开始。依据自己的喜好,开始自己的喝茶“探味”之旅吧。

普洱茶滋味在于舌头的敏感度


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此外,品评普洱茶的滋味,应特别注意茶汤的温度,把握好茶汤的"品评温度",一般以50℃左右较合适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时,一是低温情况下的味觉对"滋味"敏感度下降,二是茶汤自身的滋味物质经热汤调和导致协和度下降,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在品评普洱茶之前,最好不要吃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会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云南普洱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形成


资讯:普洱茶陈香隽永,醇厚甘滑品质深得人们喜爱,而其天然品质之形成除了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发育自然环境和茶农们精心种采管制工艺以外,还要感谢历史普洱茶在“茶马古道”上人背马驮、长途跋涉的沧桑经历。它不仅浸满了茶区各族人民辛劳的眼泪和汗水,也在普洱茶“后发酵”中对其色、香、味之形成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一句话,普洱茶的品质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形成,处于不同的时空境界之中,因此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普洱茶原料均选自滇南海拔1500米以上茶山之乔木型云南大叶种者为上。因云南大叶种有多种亚种和品系,而产于“六大茶山”及其周边地区之品种尤佳,尤其春茶芽叶肥壮多毫,叶质柔嫩细软、水浸出物(可溶物)占干重40%以上,且以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果胶质及低聚多糖含量丰富。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云南大叶种所含儿茶素中,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含量丰富而著称。而L-EGCG及其氧化聚合物是茶叶赋予人类生命健康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因为L-EGCG氧化降解形成没食子酸,而没食子酸羟基的甲基化是具有强烈抗氧化作用的二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形成的关键。当今尤为追求健康者所重之。

笔者听闻从“普洱热”中有学者以“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字来概括普洱茶的品质,并称“无味之味”才是普洱茶的极品,因此普洱茶应是“茶种之茶”等等。

由于个体差异及人们信仰、理念、嗜好之不同对茶叶品质有不同感悟,应当是很正常的事,无须争个你是我非。但笔者以为,普洱茶之受到古今人们之一致推崇,恐怕不是什么“津气陈”,也不是源于“无味之味”。而是高海拔山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中丰富的多酚类及糖类物质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缓慢转化,形成令人闻之欲醉的芳香以及儿茶素、茶氨酸等物质氧化缩合和降解形成醇爽回甘,挥之不去的口感综合作用的结果,加之咖啡碱等嘌呤类化合物适当的配合,以及其对中枢神经之作用,让人们印象深刻,如痴如醉,久而久之,因而就有了卢仝“七碗茶歌”之类浪漫主义的联想萦绕于脑海之中。

应该说,人类对茶叶色、香、味的认识,完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味觉和嗅觉细胞感受到香味刺激的反映,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幻觉。

关于人类嗅觉和味觉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中期,Moncrieff首先提出气味本质的“键和键孔”理论,认为“气味和声音与光一样,其分子通过振动向四周传播,而人类则通过鼻孔和口舌几亿万个上皮细胞上的纤毛接受气味分子造成的刺激,从而产生了嗅觉和味觉”。1962年Amoore经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气味分子从产生气味的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散后进入鼻腔,并和嗅觉细胞的感受膜发生化学反应,对嗅觉细胞造成刺激从而使人产生嗅觉。”

长期从事茶叶感官审评的专家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茶叶的香气和异味如清香、花香、木香、果实香以及糖香等的判断在于茶叶冲泡后不同温度下盛茶器具表面(如杯盖、杯底、叶底等)所反映上来的气味,在无其它异味干扰的环境里,它由经验者的嗅觉中枢通过嗅球神经纤维的僧帽细胞发现气味,再由视床的背内侧核神经细胞进行判断和鉴赏,从而对香气性质、浓度以及持久性得出可靠的结论。

总而言之,普洱茶同其它任何种类茶叶一样,其香味也是客观存在,而且是一种使人感官愉悦的客观存在。只不过由于人们个体差异和积累的多寡对它的识别与判断存在着某种细微的量的差别或描述之准确与否而已。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关键在于前半生


之前和茶友们,分享过“普洱生茶好还是熟茶好?”,简单剖析了一下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区别。对此,有茶友表示困惑,因为陈年生茶的汤色开始接近普洱熟茶,再者,其口感,喉润,滋味,更是妙赞。所以,不见得,普洱生茶就不适合胃不好的你!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切,都归根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

它们的前半生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毛料,经过特定加工制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主要是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而它们最开始的区别,就在于其制作过程中工艺不同,从而表现在表象下,比如生茶和熟茶的外形不同,口感,汤色,还有功效不同。

这就是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前半生。按着人们的规划,步伐,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模样。直到,它们被允许与岁月相伴,而它们的后半生,才真正的开始,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它们的后半生

随着时光的沉淀,不管是没有渥堆发酵的生茶还是曾经渥堆发酵过的熟茶,在岁月余光的角落,慢慢与空气,环境,融为一体。

虽然,这个过程会相当的缓慢细微,可你看不到的变化正在以量子的速度,剧变。茶的内含物质,开始从量变到质变,间接,从内到外,普洱生茶的颜色也渐渐变深,香味愈醇,就像人生的履历和经验不断在累计和积攒。

你会发现,普洱生茶和熟茶之间,渐渐没有了界线,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陈年普洱有点分不出的感觉。但,时间一长,生茶和熟茶之间,有就有点“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感觉。

有时,泡一杯陈年生普,都能忽悠朋友说是熟茶。不过,细细品,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因为陈年生普会比熟茶,更为出彩。

不在国标定义范围内的小叶种普洱茶怎么样?


很多茶友不知道,云南除了大叶种茶,也有中小叶种茶,那么小叶种算不算普洱茶?

从广义上说,肯定是啊,都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只不过茶树品种不同。

但是有人翻开普洱茶的国标定义,“普洱茶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所以中小叶种不算普洱茶?不能太较真,因为少了中小叶种普洱茶,普洱茶的天空就少了一道彩虹。

什么样的算是小叶种呢?

一般来说大、中、小叶种茶树,是根据茶树型成熟叶片的面积大小进行区分的。计算公式:

叶面积=叶长(不含叶柄和叶尖)×叶宽(叶基和叶尖对折后的中间部位)×0.7

据此计算公式,把叶面积≥60平方厘米的,称特大叶种茶树;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茶树;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茶树;叶面积≤20平方厘米的,称小叶种茶树。

当然,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

那么如何区分大叶种与小叶种?

1.观其形

大叶种:叶形扁圆,叶尾大,主脉显然,分脉稠密而明晰,背面茸毛披覆,叶边锯显然。

小叶种:叶形扁圆,叶片较薄,两齿间间隔稠密,背面茸毛少而稀,简直是对于称行芽尖。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2.称其重

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3.品其味

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

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

4.耐泡度

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与小叶种,比小叶种经久耐泡。

小叶种普洱茶主要分布在哪里?

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黄草坝等。就中小叶种而言,最好的山头当属倚邦,因为这里出了一个

赫赫有名的小叶种普洱茶

早在清朝,被皇室所看中,定为贡茶,以产小叶种为主的曼松茶成为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你没听错,又一普洱茶以20万1900的天价成交


前不久,又一普洱茶以20万1900的天价成交。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要收藏普洱茶?不知道这个理由够不够呢?如果不够,请洗耳恭听下一个新闻。

本月5日至7日在香港举行的保利香港2019年秋季拍卖,将拍卖普洱老茶及茶道具,当中“号字级”百年普洱老茶估价最高,达680万港元至1200万港元。拍卖普洱老茶及茶具品,是保利香港秋季拍卖首次尝试。我们不难想象,普洱老茶及茶道具将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拍卖现场,这是不容置疑的。普洱茶这个能喝的“老古董”将会走向更宽广的天地,而不会再局限于普洱茶圈,或许有一天,它将成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驱。很多人说到普洱老茶,眼光始终停留在其饮用价值。为什么要收藏老茶?因为好喝,特别是陈茶身上有过去时光的味道,喝一杯老茶,能将人拉回到某个情景,当年的人,当年的情,一一涌现心头。要不,就是因为老茶药用效果好,一杯下肚,体内涌起一股澎湃的气流,从指尖到脚趾。几杯下肚,感冒引发的鼻塞瞬间也通畅了。其实,普洱老茶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品,它的身上背负的已不再是简单的茶故事,而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回顾一下中国茶文化史,你会发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文化典籍中,专业论述、咏叹茶叶的书、诗、词不计其数,由茶衍生的故事、传说,制茶的程序及器皿,还有茶的礼俗等等让人不由心生敬意。就比如故宫里的金瓜贡茶,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文物。虽然我们都喝不到,但,它让我们连续了过去,让我们看到了茶文化继承和发展。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可以预见,在未来,普洱老茶将会打破历史记录,创造一个个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曾有茶友问,自己收藏的老茶有没有机会被拍卖会相中,被拍卖会相中的每片茶叶都经过严格筛选。如果您收藏的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可以喝的天价茶膏


可以喝的天价茶膏!无独有偶,2004年2月8日,在广东大厦举行的拍卖会上,茶膏突然现身在公众面前,立刻震撼了茶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小块茶膏居然是鲁迅的遗物。

鲁迅的茶膏卖出天价

鲁迅收藏的茶膏是清宫贡品,外包装是雕满龙纹的木盒子,里面用绘有龙纹的金色绸缎作衬,有39块茶膏,其中24块是完整的,约143克。每块茶膏规格、形状都相同,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长4厘米、宽4厘米、高约半厘米,重3克。这批茶膏原本准备整体拍卖,底价定为30万元。国家博物馆闻讯,赶在拍卖之前表示有意收藏,鲁迅后人们决定只拍卖其中一块茶膏。

这块茶膏备受追捧,在拍卖现场,观者如云,几乎每个人都尽量把鼻子凑得更近,嗅闻茶膏的香气。在忙乱中,小小茶膏竟然被挤裂了一角,致使品相受损。幸好没影响拍卖。起价为8000元,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12000元成交。3克茶膏拍出如此价格,在茶价中,已经算是天价了。

当时92岁的茶学名宿、研究茶道60年的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先生,感慨不已,他也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如此精致的茶膏。引来众声唏嘘,连老专家也是如此,何况尔等百姓。

历史烟云中的少许线索

茶膏究竟是何等尤物呢?

博翰茗香网站负责人、十余种茶书作者、茶膏收藏者叶羽晴川说:“茶膏是18世纪的速溶茶。”之所以说18世纪,是因为目前有案可查的关于茶膏的文字记载,最早也只能追查到18世纪的清朝学人赵学敏的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他先说“黑如漆”的茶膏,醒酒第一。又说绿色的茶膏醒酒效果更好。从中可以知道茶膏不止一种颜色。

赵学敏具体讲述了茶膏的药效,他说茶膏能治百病,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功效;如果肚腹受寒胀痛,用姜汤泡茶膏喝,喝出汗水,立即就好;口腔溃疡、咽喉上火疼痛,含一小块茶膏在嘴里,过夜即可。

这些药效,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流传到了民间,拥有茶膏的家庭都按赵学敏的处方行事。鲁迅茶膏的收藏者、鲁迅后人周海婴回忆说,从他初通人事时就知道家里有茶膏,每逢过年过节吃完大餐后,只要感到肠胃不舒服,母亲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泡给他喝,喝了没多久,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他还证实,鲁迅夫妇平时也舍不得喝这些茶膏。很明显,鲁迅也是看中茶膏的药用价值的。

另一则有关茶膏的记载,同时出现在中英文中。1792年,也就是乾隆57年,英王乔治二世派遣特使给乾隆皇帝祝寿,第二年,乾隆在热河接见英国使臣,他赐给英使的大批贵重物品中,就有20盒茶膏。当时的英国人不知道茶膏有何用,就把它封存起来。据说这批茶膏,如今还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叶羽晴川非常羡慕地说:“这批茶膏可是有文献记载的,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茶膏。要是拿出来拍卖,不知道谁能买得起。”

稍晚的记载,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在学人阮福写的《普洱茶记》中,茶膏是云南专供朝廷饮用的“八色贡茶”之一。贡品有两种包装,皇帝专用的,木盒子雕龙画凤,用黄色绸缎包裹;分送内府中官员以及六部堂官的,则用红色绸缎包裹。所以,叶羽晴川说:“现在还能品尝的茶膏,相当于皇帝般的享受。”

茶膏的生产工艺

“我不明白的是,短短50年时间,茶膏的生产工艺居然几乎失传了。”叶羽晴川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在有人尝试熬制茶膏,但并不成功。

为了解开茶膏的秘密,叶羽晴川曾经七进七出茶马古道,也曾经深入传说中的十六座普洱茶名山,遍访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老茶人。据他总结的经验,茶膏的生产工艺应该有这样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是茶叶的选择。用来熬制茶膏的普洱茶,是生普洱,不是熟普洱。以前有人推测认为,茶膏是用生产之余的茶末熬制的,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工艺,这个推测是错误的。茶膏不应该用茶末熬制,要用高等级的生普洱茶熬制。

叶羽晴川根据很多老茶人回忆的数据,推断出熬制茶膏的基本配方应该是:300斤泉水,加100斤生普洱茶。经过五道工序,可以熬制出15斤左右的茶膏。

先将茶和泉水置于大铁锅里,中火熬煮,待全部茶汁煮出来后,捞出茶叶。用细纱布反复过滤茶汁,滤去细渣。再猛火熬制,尽量让水分蒸发。然后移到中号的铜锅中,中火熬煮。待茶汁变稠后,再移到小号铜锅中,小火熬煮,此过程最为关键,要用打磨精致的竹片匀速搅拌,动作太快,茶膏会迅速变干,动作太慢,茶膏又会变糊。熬好的茶膏,移出小铜锅,要趁热倒进模子,形成规格统一的块状,待整体凝固后,用竹器贮存起来。

近距离体验茶膏

叶羽晴川展示了他收藏的茶膏,一种是黑色的,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1厘米,正面印“茶膏”二字,背面印“御品”二字。重约15克,拿在手里,感觉很轻。

他轻轻地掰下一小块浅褐色茶膏,约1克多,价值约1000元,在早已准备好的一套青花瓷茶碗里,为我们演示了茶膏的冲泡技巧。

先把滚开的水注入大青花碗中,备用。再把滚开的水注入小青花碗,投入那一小块茶膏。茶膏慢慢溶化,一缕缕浅褐色的烟雾状的膏汁,慢慢地包裹住整块茶膏,膏汁贴着碗壁扩散,沿碗壁慢慢朝水面爬上来,在水面又朝中心收拢,慢慢朝水下滑落,当膏汁变成枣红色时,整碗膏汁就充满动感,一收一缩,如同水母。这时将小青花碗移入注满开水的大青花碗中,让小青花碗里外受热。茶膏的溶化加速,汤汁里的雾状物也加速运动。直到茶膏完全溶化,汤汁里仍然有一些亮晶晶的荧光物质在轻轻运动,有四五个层次。这种亮晶晶的荧光物质是茶碱结晶体,只有百年以上的老茶膏才会产生这种荧光。而那块50多年的黑色茶膏,泡出来就没有这种荧光。

泡好的膏汁分成六个小杯,就可以喝了。入口顺滑,茶味清淡,在舌根处含一会儿,一股枣香弥漫开来,口舌生津,回味清爽、绵长。真正的口齿留香。

当天价茶遇见低品质?什么情况?


在普洱茶市场中,最可怕的事还不是“9.9包邮”的劣质老班章,而是明明茶叶只值三五十,却被卖出几千甚至上万的高价。若不是亲身遇到,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周末有朋友来家中喝茶,他自己还带了一片茶。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就把产品名称以及品牌略去了。这种茶就是业内都知道、名气特别亮、价格非常高的古树茶产品。

说实话,这些年只见到这茶被大量收藏,真还没见谁喝过,茶博会上也是作为展品出现的茶叶。

朋友有提入的打算,故尝鲜一片单饼喝喝看。茶饼香气十足,满足好茶的标准。饼面条索分明,也符合古树茶的特征。但是在冲泡的过程中,无论是生津、回甘,都无法与产品标注的产区想对应。

为了确保冲泡没有问题,两天分上午、下午共试了四次。最后甚至拿出来一款陈化了5年左右的广别古树茶做对比,结果依旧令人失望。

很难想象一个标志着核心产区的古树茶产品能差到如此地步,将近一万元一片的茶叶竟然不如四五百的茶叶。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产品的出现?

仔细思考了两天,我觉得市场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家收藏名山古寨普洱茶是为了后期升值,没多少人会拿未来能变现的产品大规模品饮。倘若买茶是为了喝茶,我敢断言,一些茶商绝不敢做出这样的产品出来。毕竟茶客的眼睛是雪亮的。

都说垃圾茶藏一百年也没有用,那打着名山古寨标签,又有品牌背书的凡品难道藏下去就有用了?我不知道在这个市场当中还有多少类似的产品,也不知道这类产品的库存会有多高。收藏普洱茶最终都有变现的一天,一旦真相被揭露,茶企倒闭尚在其次,那又会有多少欲哭无泪的茶客呢?

茶有百味,适口为珍。藏茶之前,喝了再说。不止要喝茶样,藏品也要抽着喝,唯有如此,才不会上当受骗。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易武薄荷塘


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而易武薄荷塘便是出自此处,也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原先瑶族人的先辈在这片茶地中种植“草果香料”原来就叫草果地,茶叶出名后因叫草果地不好听,后来因为这里有一篇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随着普洱古树山头茶的兴起,老班章、冰岛、茶王树、弯弓等山头古树茶被喜爱普洱茶的人们追捧,近几年“薄荷塘”这个山头名声鹊起。不仅价格贵的离谱,数量还很稀少

究其主要原因,是被外乡爱茶之人品尝到了薄荷塘森林古树茶独特的口感,其原汁原味原香和清甜可口的森林茶滋味,是一般茶园古树茶不可比的。由于数量稀少,口感佳,它的价格超越同在易武的森林古树山头茶“茶王树”和“弯弓”就很自然了

今天就由茶农小李带着我踏着烈日探寻一下薄荷塘的真面目,从帕扎河驱车1小时,在山路上盘旋绕弯尘土飞扬,可算是到了一条小路入口,但车已经进不去,只能下车,早已在路口等候的小李跨在一辆摩托车上向我招手说:现在要换乘摩托车才能进去了

当我坐上摩托车的后座上顿时感觉头晕目眩,摩托车骑行的是一条崎岖还陡峭的上坡路,路宽不过一米左右,经历过跋山涉水7小时铜箐河和翻山越岭10公里曼松的我,原本是不把薄荷塘放在眼里的,可就是这样的薄荷塘干脆利落的给我留下了此生难忘的一程。就这样胆颤心惊的坐了四五拾分钟的摩托车

小李说接下来摩托车也进不去,只能步行了。我以为刚才的胆颤心惊才是最难熬的,原来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走的,一路往上爬,爬的我一直上气不接下气的,此时我的内心十分崩溃,累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大树环绕的森林里,虫鸣鸟叫,我已没有心情欣赏此番景色,衣衫早已湿透。当茶农小李说翻过这座山我们就到了,那时心里暗自窃喜,可当我放眼望去........还是徘徊在暗无天日的大山腰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来到了薄荷塘古茶园,在一座山涧里的斜坡上,站在茶园里可以听见山泉流淌的声音,薄荷塘茶园并不大,但四周环境非常好,沿途白花盛开,香气扑鼻,茶树长势良好,古树成片。在薄荷塘茶园里行走漫步,有极目远眺的舒畅,细嗅原始森林薄荷塘茶园芳香的心旷神怡

在古茶园里分布着两种古树:一类古树和二类古树。

薄荷塘的茶分为三类:

一类古树——即高杆古树,树龄较大,一共有50棵,每一棵都挂着牌子;价格已经好几万了

二类古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部分曾矮化过,但现在看起来树高依然超过2米

三类小树茶——后续栽种的小茶树,树龄多在十几年上下

在古茶园中有一棵最高的茶王树——一类高杆古茶树,树高超过20米,树围需二人合抱,非常壮观,经茶农小哥介绍说;这棵茶王古树在2017年鲜叶产量是9.9公斤(约2.2公斤毛茶),同时也是近几年产量中最高的一年

滇润祥名山系列薄荷塘普洱茶;主要关注的是“二类”古树茶,如有茶友需要一类高杆古树茶,也可预定或私人订制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层次丰富、余韵持久、香甜滑润。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气融合于茶汤中长留于唇齿之间,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喉韵深且持久,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天价普洱茶不在于"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