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转化 怎样泡普洱茶 普洱茶怎样泡

普洱茶转化。

普洱茶的价值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存在于后期的存储醇化后,那么评定一款普洱茶的时候,后期走势如何对于这款茶的价值占有很大的比重。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当,是会越陈越香的,一款普洱茶究竟存放多长时间能够到达最佳的表现呢?

活性,对于普洱茶的转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普洱茶从生产加工到品饮到存储都需要不间断的监控,其中活性的监控是非常重要的。普洱茶是一种越陈越浓越香的茶品,但这种越陈越浓越香不是无止境的。

实际应用当中普洱茶品质不断提升的极限时间也不过几十年,当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就是类型的转变了。

那么一款普洱茶究竟存放多长时间能够到达最佳的表现呢?活性的好坏也不能决定一个茶品的好坏。活性好不能证明茶好,但活性不好的普洱茶基本就没有提升空间了。

就普洱熟茶而言,它有三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

刚压制好两三个月以后,这个时候的熟茶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就在这次品饮中。

第二个品饮期:

三年之后,昆明干仓转化慢,两三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第三个品饮期:

十年之后,是熟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养生功效强,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茶饼的松紧度会影响后期转化吗?


茶饼的松紧度会影响后期转化吗,常见的普洱茶一般就是以茶砖、沱茶、和饼茶的形式出现的。

这些都是属于紧压茶类的,其实有很多的朋友都是买了普洱茶拿回家用来收藏的,因为普洱茶的特性就是越陈越香,那么大家对于普洱茶后期的陈化有哪些了解呢?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制本身并不会给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

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

苦涩对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影响


茶人们常说苦能生津,涩能转甜,这是普洱茶苦涩的良好体现。

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会有一个漫长的后期转化过程。由于普洱茶经过“低温杀青”和“阳光晒干”,茶叶还保留着活性,在一定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茶叶中以茶多酚为主的物体进行转化递减,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新成分。于是年份越久,茶叶色泽越深,香气口感越醇厚,苦涩感越弱,茶性越趋于温和。

滋味饱满的茶一般都附带有良性的苦涩感,这样的茶在后陈化更容易变得醇厚,茶的苦涩会逐渐减轻,甜度加强,回甘越来越好,这在中老期茶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比起苦,涩感转化周期略长,就算在20-30年的老生茶里仍然可以感受到,这并不影响茶品整体的转化趋势。

因此,苦涩并不是决定茶品转化的必须因素,但是一款“滋味饱满丰富的好茶”经常附带的特征。

对于茶品的审评我们要客观看待苦涩,苦和涩是茶叶品质的“试金石”,优质的苦涩会为茶加分,而劣质的苦涩,则让我们更容易去淘汰一款茶。

有说苦涩是喝普洱的一道坎,喝懂了“苦涩”,就喝懂了茶。品味苦涩就像一种历练,看淡了脚下的坎坷,才能看到沿途美景,品到壮美人生。

苦涩,就是茶。

普洱茶加了蜂蜜会有怎样的惊喜?


外国人喝咖啡得往里加糖,现代人喝奶茶则往里加珍珠、果条,那么普洱茶呢?似乎什么都不用加,或许是因为几千年的饮茶文化使然,也或许是因为普洱茶的滋味太过迷人,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的辅助。

但是,你可否想过,加了东西的普洱茶会有怎样的惊喜呢?

普洱茶若是加了蜂蜜,丝丝苦涩融入蜂蜜的甜润,想想是不是很不错呢?普洱和蜂蜜都兼有排毒清肠作用,双重排毒,效果应该更好吧。如果用熟的普洱茶,那么温和的普洱茶与蜂蜜的寒性相抵消,这必然是一款口感迷人、功效更加上乘的绝佳饮品喽。茶淡薄静雅、蜂蜜腻人,苦甜相融、温寒相抵,普洱茶与蜂蜜大概是完全相反的两物,它们的结合算是互补,不过却补得刚刚好哦!

如果说普洱茶与蜂蜜的结合更多的是提升口感的话,那么若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金银花、决明子一类的东西,就应该是提升普洱茶的养生保健功效了吧。菊花、金银花、决明子一类的东西,都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而普洱茶亦然,若把它们放在一起,那么功效不是就更好了吗?暂且不说它们的这些功效,想必口感也会有所变化,说不定还会带来不小的惊喜呢。

如果再大胆一些,我们就像养生汤一样,在普洱茶中加入红枣、枸杞这类养生的东西,原本清香迷人的普洱茶中融入了枣子的香味,是不是更加有特色呢?原本的苦涩大概也会被红枣、枸杞淡淡的甜味冲淡一些,如此一来,岂不是口味正好适宜?原本微寒的普洱茶,加入了这些滋补的东西,养生效果虽不如养生汤,但是也肯定比单纯的普洱茶要好得多了。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洱茶也一样,没有谁说普洱茶就得那么单单纯纯的喝,我们完全可以像喝奶茶一样,加入我们喜欢的珍珠或是果条,或是加入任何我们喜欢的水果,爱喝普洱茶的你不妨试试,也许普洱茶会带给你全新的感受哦!

普洱茶是怎样转化的?


普洱茶的自然存储陈化,其实质是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之中持续的后发酵。茶叶的内含成分主要是由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叶绿素等物质以及一些香气成分组成。这些组成成分多为还原性物质,极易受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自身或相互进行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或聚合反应等,从而产生一系类变化。造成其物质构成、含量的显著改变,使普洱茶的滋味、功效也随之发生改变。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具有陈茶气味特征。

茶多酚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经过存储实验表明,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随着存放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得甜润醇和。

儿茶素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对人体有极佳的保健功效,有助于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延缓衰老。儿茶素含量和种类会随着存储期限和存储温度发生改变,总含量将会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储期限越长其转化量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茶氨酸

氨基酸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5%之间,茶氨酸的含量最高,是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也对茶汤色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在存储过程中,普洱茶内氨基酸含量随着存储期限的增长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且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越大。

茶多糖

茶多糖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复合多糖,茶类级别低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称为茶叶多糖复合物。茶多糖对茶叶汤色滋味有直接性影响,是决定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间接影响茶叶香气。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等可溶性糖类物质,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变的更加甜淳柔滑。

芳香类物质与可溶性蛋白

茶叶内芳香物质决定茶叶的香气类型及其品质,在存储过程中,芳香物质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芳香物质含量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降低乃至消失。也有一部分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增加,最为典型的就是决定普洱茶陈香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而提升。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使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普洱茶饼的松紧度如何影响后期转化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

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

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制本身并不会给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

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

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

浅谈普洱茶拼配之后期转化


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

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

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实际上,在现代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上,对原料的鉴别也一直存在两套标准,一套是借用了绿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另一套则是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秘而不宣”并实际采用的标准。两套标准差异很大,其普洱茶的拼配就是参照“秘而不宣”的标准升华出的新境界。

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

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的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

这个空间既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题。

存放环境对普洱茶后期的转化有多重要?


导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仓储塑造好普洱。”普洱茶因其富含活性物质,在后期的存储中发生变化,成为“可以品饮的古董”。而要使它后期的转化能够良好进行,存放环境的优质就至关重要。

存放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对流、干净无异味。其中的任意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普洱茶后期的转化。

经常有茶友在微号:(长按复制)询问:

1、老师,麻烦您帮我看看,这饼茶是不是起霉了?若是起霉了要怎么办呢,还能不能喝?

2、老师,我这饼茶怎么感觉味道有点怪,不像茶味啊?

3、老师,我的普洱古树生茶已经存放了四五年,怎么还是如新茶般,没有发生所谓的转化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遇到这样的茶友,我们第一个问题都会问:您的茶是怎么存放的?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就随便放着;或者也有茶友知道茶饼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发霉,所以会说茶饼受了潮没有及时发现;也有的说怕受潮用密封袋将茶饼一直装着。

听完茶友回答,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说一下,存放环境对普洱茶后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

先看茶友的第一个问题,茶饼起霉,说明在存放的过程中受潮了。受潮的茶饼在还没有发生霉变之前可将其置于阳光下晒2—3个小时,也可以将茶饼放于微波炉中小火加热1—3分钟,待茶饼干透,用干净的紫砂罐或者纸箱装起来。若是看到饼面有明显的霉变,就不建议再饮用,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可惜是可惜,还是弃之为佳。

再看茶友第二个问题。茶饼没有茶味并且味还很怪。一款好茶,从采摘到制成茶品,经过严格的技术把控,不论是新茶还是老茶都是有茶味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再结合其存放的方法,很大原因是串味了。我们知道茶类是极其容易吸收其它味道的,要是将茶随便放在靠近厨房、卫生间等容易产生异味的地方,茶饼容易吸收这些味道。当然,你再品饮的时候也就会感到怪味和没有茶味了。

接着看茶友第三个问题。普洱茶古树生茶,茶质优良,富含丰富活性物质。存储得当的情况下,四五年不论口感还是香气亦或是喉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遗憾的是上文茶友的茶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呢?因为茶友所在地潮湿,怕茶受潮就将茶密封存放了,这一做法是对的。但是普洱茶是会呼吸的茶,需要与空气接触然后发生酶化反应才能够转化。长期处于密封状态,没有与空气接触,发生转化的概率就几乎为零了。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到底该如何存放茶品?普通家庭中,干燥的季节将茶饼连着包装(生茶和熟茶分开)放在紫砂罐、书架上或者纸箱中,置于阴凉、通风、干净无异味的地方即可;潮湿季节先用干净的塑料袋将茶饼包好,然后置于紫砂罐、书架或者纸箱中。再放到阴凉、通风、干净无异味的地方。待天气晴朗之时,打开塑料袋,让茶饼呼吸。

有仓库的茶友,首先将仓库中有异味的东西清理干净,注意门窗的完好。存茶的时候生茶和熟茶分开,再放到紫砂罐或者纸箱中,也可以支一个书架,将茶饼放在上面。天气晴朗的时候,打开窗户让普洱茶透透气;阴雨绵绵的时候,紧闭门窗并随时检查仓库是否会渗水。

存放好了茶,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它们,在时光中,发现普洱茶的神奇变化。

综上所述,存放环境对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优质的茶品再结合良好的存放环境,方可领略普洱茶在后期转化中的神奇变化,品味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动人滋味。

普洱茶的“苦”“涩”与后期转化有何关联?


云南普洱茶源于高山,以丰富的韵味让人迷恋。普洱千百味,品普洱茶,“苦涩味”是绕不开的,有人说“苦涩重不好喝”,又有人说“不苦不涩不为茶”。

那“苦涩”在普洱茶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在后期转化中,又是如何影响茶叶品质的呢?

苦:茶之味

苦是茶的一种味道呈现,一般来说茶“苦”是因茶叶中: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叶皂素、苦味氨基酸等物质含量较高,这些质又易溶于热水,使茶汤呈现出苦味。

优质的苦: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的苦伴随着“浓醇鲜爽”,且这时的苦味不会长久不化,这是优质的表现。

劣质的苦:茶的苦感突出还有可能是由于病虫害,或者施肥造成的,这时的茶叶叶底薄而无光,茶味寡淡、苦味突显,甚至有“恶苦”的感觉,这是劣质的苦。

茶汤的苦常常与涩相伴而生,比起涩,更容易化开,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一定的主导地位。

工艺和茶原料原因,在高品质普洱生茶中也会伴随有一种“自然的苦涩感”

涩:涩为收敛感

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因此有“涩”感一般也是嫩度高,内涵物质高的表现。

优质的涩感:一般来说,古树茶或多或少都会有涩,但一般不会良久不化。虽然涩感刻意因工艺而得到掩盖,好茶的涩在茶味中并不占主导,一般工艺师不会刻意去掩盖它。因此对于生茶“可以化开、切不占主导”的涩我们不用太在意,这是好茶的一部分。

劣质的涩感:反倒是低品质的茶因为滋味淡薄,涩感尤为突出,品来让人满口是涩,没有愉悦感。

虽然我们常以苦涩并称,但准确来说,涩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人口腔“收敛性”之表现,因此涩感也会比苦表现得长一些。

总之苦为味道,涩为感受。茶叶出现苦涩味的原因,可能是茶叶本身内含物质,也可能是制茶工艺造成的。

同为古树茶,云南白茶不杀不揉,“苦涩感”不明显。

普洱茶熟茶后期转化空间有没有生茶大?


现在很多人也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熟茶和生茶除了生产成本上的不同,在后期的转化中,是不是熟茶的的转化空间没有生茶大?这也是不是证明熟茶不具备收藏价值呢?通过以下几点给各位茶友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转化空间

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就是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而生茶没有。经过发酵的普洱茶,内部物质已经发生了转化,而发酵越久,转换的程度也越大。在存放的过程中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少了,转化的空间自然也有限。一般来说熟茶后期转化的年限就在15年上下。

层次感

熟茶因为经过发酵,释放出些许热量,再加上本身的湿热作用,会有大量的微生物被杀灭,酶的活性会被大幅度的破坏。所以熟茶在存放过程中,主要变化在于性质的转变,由热性转变为温性,味道也变得更加稳定。

而生茶由于一开始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的过程,茶内所含的物质也比较丰富,在存放过程中参与到转化的物质也相对较多,从而表现出的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一般情况下,相同环境条件存储,熟茶的转化空间略小于生茶,但需要强调的是略小于而不是一定。也不能笼统的说,哪个的转化空间就一定大!这需要根据茶叶生态、制作工艺及储存条件来看的,不能一味的说哪个的转化空间大,因为我们上述讨论的内容都是建立在相同生态和工艺下,生态和工艺是好茶叶的基础。

普洱茶存放后期,如何转化得越来越好?


近几年普洱茶大热,不仅是受到了许许多多喜欢喝茶的茶友们的青睐,而且受到了许多的茶叶收藏者们的眷顾,因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与其他茶叶不一样,普洱茶只要存放的好茶叶品质后期就会转化的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好价值也就越来越高,“越陈越香”说的就是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了。当然这里的重点就是要存放的好才会转化好,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丢也会让茶叶越来越好。

普洱茶存放的好才能陈化的好,这个存放条件有什么要求呢?

首先普洱茶陈化过程需要一个仓库,如果想得到陈化的比较好的茶叶,而茶叶的数量也不少,那我们最好就有一个独立的存放普洱茶的地方,这个仓库一定要避免阳光的爆晒,当然也要避免雨水,温度保持恒温在23度左右,室内空气的湿度为50%-70%之间为宜。

不仅不能密封存放,而且存放茶叶的仓库还需要通风,一定要保持室内干净不要把茶叶和其他有味道的物体放在一起,茶叶的吸附性很强,这样时间一长茶叶就容易窜味。

茶叶在存放的时候,可以定期的翻动它的顺序,特别是存放散茶的时候,我们最好就是定期的把茶叶给翻动一下,这样定期翻动茶叶可以使茶叶在转化的过程中更加均匀,紧压茶也可以把新旧茶的位置换动一下。

茶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茶叶的水分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后期转化品质的好坏,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一定要使水分保持在10%左右!

熟茶后期有没有转化价值?


秋冬季节,熟茶产品逐渐开始出现在茶桌上。经过人工发酵的熟茶苦涩味大大降低,醇厚甜滑,非常适宜暖胃健脾、秋冬养生。但说到“越陈越香”,经过人工发酵的熟茶后期有没有转化价值,很多茶友提出了疑问。

熟茶转化表现:

收藏过熟茶的人会发现,大部分新熟茶,汤色浑浊,渥堆味重,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汤色会逐渐清透,堆味越来越淡,茶汤的甜度、顺滑度、粘稠度随之提高,陈香味也越发彰显,这是熟茶转化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尽管熟茶同样可以“越陈越香”,那在正常的储存情况下这个过程能持续多久?这关系到三大要素,首先说说渥堆工艺。

熟茶的发酵工艺:

较生茶的制作工艺而言,熟茶增加了渥堆发酵,经过发酵后茶叶中酶和微生物发生了快速的转化,苦涩感迅速消退。一般来说,熟茶的发酵一共分为10成,10成为全发酵。达不到10成的茶品转化活性依然存在。

重度发酵:9成或以上的发酵程度属于重度发酵。这类熟茶虽然甜滑度较高,但汤感活性一般,存放下去没有太多转化空间。叶底样貌发黑。

适度发酵:发酵度在6成—8成之间为适度发酵。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适度发酵类熟茶香气纯正,叶底具备活性,汤甜粘稠厚实醇滑,后期也有高达30年以上的转化空间。优秀的适度发酵茶,叶底呈褐红色,光泽度好。

轻度发酵:1成—5成发酵度的熟茶属于轻度发酵。理论上这样的发酵适合一芽一叶以上原料稍嫩的茶品,制作出来茶品微苦,涩感残留,略带杂味,有一定的转化空间,要适饮等待的周期长,一般很少采用这样工艺制作。

对于一般熟茶而言,只要渥堆工艺对了,都有一定转化空间,数年后,滋味会得到自然修正。追求更高的茶友要问,那这其中还有没有好坏之分?这就要涉及另外两个要素。

渥堆前的两要素:原料、初制工艺。

除工艺外,茶叶本身原料品质、晒青毛茶制作环节的工艺也对熟茶后期转化的品质有很大区别。原料好,用古树春茶,那一定比台地夏茶转化要潜力大,汤感要厚,滋味要饱满很多;其次,初制环节,如果没有采用晒青,杀青有问题,也会在第一阶段就把茶叶活性杀死。

我们看到很多熟茶渥堆工艺都接近,但口感还是不“活”,那可能问题就出在了渥堆的前边两个要素——要么原料一般,要么初制没做好。例如:津乔“9年陈”熟茶到了第9年,依然活力四射,滋味饱满,茶汤粘稠如米汤,陈香味浓郁,那是三要素都具备了:“7成发酵”,古树春茶选材,良好的初制工艺。而津乔近年的熟茶,在制作上也一直延续三大要素,呈现“活滋味,厚韵味”。

熟茶陈化会带来哪些价值?

熟茶主要作用是保健功效:减肥降脂、暖胃护胃,活血排毒等等。高品质的陈年熟茶保健功效更加凸显,同时有更高的品饮体验:滋味顺滑,身体舒爽。

近年,熟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不但本身的制作工艺、制作标准在提升,还衍生了调饮茶品。总之,只要品质过硬,熟茶同样和生茶一样值得细品滋味、长久收藏。

普洱茶的苦味会随着转化慢慢消失吗?


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如果是一些滋味较苦的普洱茶,经过陈放,苦味会消失吗?苦味是怎么造成的?今天这篇就介绍一下普洱茶的苦味以及苦味是如何转化的。

茶叶的苦味从何而来

茶叶多多少少都会有苦味,造成苦味的物质主要是咖啡碱、儿茶素、花青素类、生物碱类,还有部分多酚类也呈现苦味。

不同物质造成的苦并不相同,这不仅有天然形成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工艺制作造成的,所以茶叶的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苦而回甘、久苦不化、焦苦。

苦而回甘

茶汤入口有苦味,但化得比较快,随后开始回甘,这种苦一般是花青素苷类和部分酚类造成的。诸如紫芽茶等叶色偏红的茶一般都会偏苦一些,因为茶叶中的花青素含量更高。

一些比较新的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较高,苦味也会重一些。

久苦不化

苦味重、叮嘴,会一直挂在舌头上,强烈而且持久,这一般是生物碱造成的苦。

生物碱中又以苦茶碱的苦最为突出,如版纳小勐宋等一些茶区的茶叶就含有大量苦茶碱,被称为苦茶,这与茶树的生长环境有关。

焦苦

普洱茶杀青过度炒糊了,也会产生焦味和苦味,这是由拟黑素和绿原酸氧化物产生。

苦味如何转化

苦味的转化,就是苦味物质消解的过程。花青素和酚类可以被氧化,由此造成的苦相对容易消解。

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随着存放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得甜润醇和。

这一类苦味可以随着时间的陈化有所减淡,茶汤口感越来越醇厚甘甜。

生物碱类比较稳定,尤其是苦茶碱,消解速度很慢,转化这类苦味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焦苦味也非常稳定,难于消解。因为是杀青过度造成,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可能被大量杀死,后期没有多余的物质可继续转化,因此焦苦味不大容易消失。

综上所述,苦味是否会随时间淡化,要看是什么原因、什么物质造成的苦。如果是多酚类造成的苦就相对容易淡化,而生物碱类造成的苦以及焦苦就很难改变。

普洱茶有苦味是正常的,但好的普洱茶一定是“苦不叮嘴,涩不挂舌”,苦能回甘,才显得层次感丰富。如果苦得像药片,那就单调很多,也就谈不上品饮愉悦感。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转化”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