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 第33堂课:“老帕卡”是什么茶?老帕卡茶是怎么制作的?

发布时间 : 2019-12-04
老陈白茶是什么茶 老白茶是怎么制作的 帕莎普洱茶

【www.cy316.com - 老陈白茶是什么茶】

导读:上一课堂,为大家讲解了“普洱茶有异味是什么原因”?详情请查阅《学堂|第32堂:普洱茶有异味是什么原因?》一文,这一课堂为茶友讲解,“老帕卡”是什么茶?

老帕卡,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地名。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少数民族的寨子中均有茶树,茶叶便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需品。但即使是茶叶也会产生很多种不同的吃法、喝法。如:拉祜族的烤茶、竹筒茶;白族的三道茶;布朗族酸腌茶等。

老帕卡在哈尼话中意思是“茶树的老叶子”,在云南思茅地区的一些哈尼族中,他们会在冬季,将茶树上新鲜的老叶子(茶叶嫩度较成熟、对夹叶)采摘下来,带回家中,以特殊的制茶工艺制成。

最为常见的是用沸水煮后再进行其它步骤;但也有用甑子蒸然后再揉捻,阳光晾晒。

其中最为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是“涝青”,什么意思呢?即将茶叶放入沸水滚滚的大锅中,让茶叶快速、较短时间内失去酶等活性。煮沸茶叶的过程中要不停的翻茶叶,以免煮糊了。

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慢焙干水,茶叶此时已经变成黄色,柔韧性很好,接着揉捻,揉捻完成;将茶叶铺在簸箕里,放在阳光下晾晒,老帕卡即成。

待喝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将老帕卡放在自家特制的土罐里,放在火塘上烤,烤得茶香飘出罐口,立马倒入沸水,刺啦一声后,茶香四溢。饮一口,茶汤甜稠,还有独特烤茶香。

还有一种是将老帕卡放在壶中,煮饮。壶中水沸,即可喝。

每一个东西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便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喝茶也一样,茶汤虽甜,可不要贪杯哦!

下一期和你介绍普洱茶有异味怎么办?

cy316.Com精选阅读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老帕卡”


太和甜茶突破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天上人间”茶楼的开张也没能打开销路,反而是酒成了当家花旦。一段时间迷茫之后,我又投入了普洱茶的研究。

太和甜茶是镇沅地方名茶,它的再兴是依段苹家传对联而得,是阴阳组合的一对茶。阴也就是当地自产的“阴干茶”,阳就是“晒干茶”。阴干是天造地设无人为,晒干是天地人和共成茗。这两种茶都是靠自然力来干燥,也没有现代茶学的“杀青”,我因此反思现代茶学的工艺步骤: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很多东西都是存在历史局限性。这杀青也应该是如此过程,应该是由无到有,应该有它的演化过程。

记得小时候家乡有用一枝一枝的老茶叶在火上快速的烘烤,或者用炭火烧,或放到火堆里炰,然后再放到罐里或锅里煮着喝的制作工艺,其它地区也遗存此法。我想这应该是杀靑的最原始雏形,是人们对茶的加工制作有所认识后采取的措施,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交通不便、交流不畅、生产工具原始而遗存的方法。同样在老家还遗有把一枝枝老茶叶或采老茶叶,倒入开水大锅中快速翻烫后,快速捞出晒干后煮喝的制作工艺。这应是对“杀青”的进一步认识,也是现代茶学中“杀青”的基本雏形之一。这两种工艺的共同点有:1、都是针对粗老的茶叶。2、生产中强调快速加工。3、都没有现代茶学的“揉捻”工。4、所得产品都是用“熬”喝,还与其它的物品合熬而饮。5、这两种产品都体粗糙无卖相,都是用现代茶学的边角料加工而成。6、都没有大规模、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

这些原因解答了我的疑问:为什么澜沧江两岸广泛流行的藤条茶采养法中大量被丢弃的老叶没有进行此类的加工?哪怕在制作供应“边销茶”的年代也没有大量加工?这是因为它粗老体壮、饮用不便、运输困难、经济附加值低,所以在规模化专业化的茶区,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产品,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低效益的制法被抛弃,粗老叶当做肥料直接还田,加强茶田管理,从而获得更好的产出。因此只有在茶叶不多的地方或销路不好的茶区才会保留有此类加工法,才会想方设法增加茶的利用率,创造更好的效益。再结合茶园景象等因素而得:茶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除种植面积大、品种纯度高外,它对茶的开发利用是突出重点,主抓利益最大化。种植加工贸易都是围绕着最有效部分展开,并在生产中再次彰显其核心,坚定产业化的方向,创造更大效益;而在茶的原始产地或没有实现产业化的地区,茶种植不广,多在寨子边、田间地头就近种植,面积不大、相对集中,茶树外观纷繁多样。它的开发利用反而是全方位的、是综合的,茶树的每一部分都会得到充分利用,各项功能都得到全面开发,通过这种全方位开发来确保综合效益。但相对来讲它没有凸显主项,没有突出的效益点,所以这些地方开发程度不高,没有实现产业化,反而蕴藏着茶的多样性,更具地域性,更显民俗特色,其也是我们鉴古明今的重点。

在景谷黄草坝茶区考察时,对无量深山中隐藏有如此大面积的茶感到惊奇,更感叹人们是如何运输如何交易的?寻访中得知他们分不同定额,用布蒸而团之或利用竹子,把茶蒸而舂紧,取出晒干,以缩小体积方便运输,这样就能把茶运到更遥远的地方进行交易。茶蒸而压之、团而紧之,其主要目的就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储存,并无它意。在困鹿山考察也得到印证,但他们是蒸而以布团之或以模压之,无蒸而以竹舂紧之。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工艺;在西双版纳有所发现,但他们是茶竹相容,舂而烤之,是工艺的发展创新,是依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竹,为的是茶竹合一,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竹筒茶”。它除方便储存运输外,更重提香醇味,并非陈化,并非我所找。

普洱茶流派众多,对它为啥要紧压也是各有说法,其主流说法是便于后期陈化,便于进行无氧发酵,是形成普洱茶风格的重要步骤。有说它主要是为方便运输方便储存,因为云南产茶区远离中原远离西域远离交易消费区;我也偏于此观点,它的初衷也是储存运输,后才有各项功能的延展,渐演化出定额压制等各具风格的外形,这应该是普洱茶商品化的表现,是普洱茶产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准。

2006年,同学说要发展推广太和甜茶,要做茶业,镇沅市场不大,又无区位优势,你还是得到思茅看看。到思茅龙生茶叶交易市场看后(当时还没有普洱市茶源广场),感觉非常不错,但向南行的时机还不成熟,暂时放弃。但此行让我认识了“老帕卡”,让我对此前的推断产生了怀疑。

“帕卡”一词来自于哈尼语,是茶或茶叶的意思,“老帕卡”就是老茶叶的意思,它只产于普洱市江城县。眼前这老帕卡不是“手拣条”,也不是大黄片,都是老叶,老到都角质化木质化了。色黄叶厚质硬反光发亮,以被整理成圆柱状,两头用竹笋叶封着,通体用树皮捆扎着。被按柱体长短,茶色深浅进行再分类归堆、一码码摆放着。它那独特的香味弥漫整个空间,让人垂涎欲滴;听店家讲解,又仔细观察后,我初步得出如下几个推断:

1、外形长圆柱状,粗细相近却长短不一,两端大小略有差别,且小的一端显椭圆形收口状,圆柱状外沿的颜色没有发黑、与柱体内相比没有明显的色差等等,复合竹子有粗细竹筒有长短中空两不一的特征,表明:如店家所说以竹为模而制,而且竹模经过精挑细选。

2、整筒老帕卡之间有明显的色差,而筒内却体色一致,没更多杂花,表明:(1)产区茶种一致性好,品种已经过筛选提纯。(2)加工以村民自采自制为主、而且加工户多、生产批次多。(3)还表明没有实现对外收鲜加工,也就是说没有加工厂。(4)表明店家是多户多批次收购,时间上前后不一。

3、以筒为单位进行记数交易而不是进行计重交易,表明:(1)原料物的痕迹。在生产中的成本所占比重不大。(2)不同重量、不同长短、不同外观的产品能以同一价格实现销售,说明产品销路不愁、有一定的市场。(3)无标准重、计数交易是商品经济欠发达的表现,隐含着以物易。

一上水,香飘扬。这老叶子特有的香味,又有老叶经过加工后,不避光不包装、长期晾在空气中,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氧化见光分解后特有的味道,也就是当地老百姓说的“腊”味。(但太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太长时间的光照又会产生“哈腊”味,会影响茶品。)一喝,感触颇多。老帕卡拿起,回太和,更多信息慢慢解读。

老帕卡的制作是在秋冬时节采一年生的老叶(阳面生为上),放入锅中焯水杀靑,也称水煮杀靑或水捞杀靑,还有时会蒸靑杀靑。用时长,其间还会不断的搅动,让其翻滚杀匀杀透。有时还会直接在锅中把水气炒干,就热就湿趁软搓揉,然后在太阳下晾晒多天后回蒸软,用竹筒舂压制形,冷却定形后取出,再用“老虎皮”捆扎固形。最后再次晒干后发运。它保持了古老的杀青方式,用活了老叶,利用了当地富有的自然资源,解决了品相不佳、体积过大、运输困难等问题,变废为宝,登堂入室,成了茶中珍品,以独特的风格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这其中有3个环节引起我注意。

1、是秋冬时节采老叶。在澜沧江两岸的众多茶山中都有此法,都会在此时采出茶树上多余的老叶(一般情况下,只在每条生长枝顶端留两片老叶),还会疏花除果修除细弱枝、折断长得太长的生长枝,回收再造蓬面,清除寄生物,采尽未木质化还能利用的茶鲜。为的是减少水份蒸发,发挥顶端优势,减少细弱枝“鸡爪枝”产生,让有效的水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来年春茶发得早发得齐,在保质的前提下获得最大产量。我们将此采发称为“冬采”或“洗蓬采”,言下之意就是对茶树从上到下清洗一遍,造成树枝裸露叶片稀少、满地残枝老叶,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过度采摘。其实它是茶农在茶产业化的过程中逐步总结的采摘管理经验,现已被业界总结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它把多余的茶花果枝叶全部还田,用于茶地的补肥,用于茶树的再生,是要嫩叶而采老叶,并不是要老叶而采老叶,更不是像这里要老叶而养老叶而采老叶。这老帕卡反倒是有点像我小时看到哀牢山民一样利用老叶,但比它原始得多。

2、是它的晾晒。它的晾晒是全天候的,不起不收仍它风吹日晒任它风霜雨露,连续多天的白天暴晒夜晚上霜。茶农有时还会就着露水趁老叶回软之际舂紧,省去了蒸软的环节,利用自然省工省时增效,还产生了独特的香味。这让我对普洱茶的储存发酵有了新的认识: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靑毛茶,晒也是形成普洱茶特色的一大因素。我们在原料上不但不避讳晒,反而强调晒,而在储存陈化中却要避光?为什么被光照后的普洱茶就是“光污染”?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从前,很多的紧压茶是没条件进烘房干燥的,多是晾干晒干的,也没强调要避光,也没条件避光,光一直伴随普洱茶。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再强调避免光污染,难道它就一无是处?老帕卡在它全程中都暴露在空气之中,置于光照之下,被空气氧化被见光分解,在光氧水热及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着发酵,形成了特有的“腊”味,而独具特色。实践也证实“腊”味的产生与氧与光密不可分,但过强过长的光氧又会形成“哈腊”味,这才是人们所讨厌的,而要尽力避免的。看待事物要用辩证法,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看你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控制。老帕卡让我认识到普洱茶的储存陈化与光氧之间的关系,没必要避讳,它还可能是普洱茶特色一大成因。我进行了尝试,在“普洱仓”中加以实践应用,逐步完善普洱仓理论。

3、是“老虎皮”。老虎皮是种藤皮,在有些资料上写为“蒙古藤”。我考察认为这是笔误,应该是“勐谷藤”。它广泛的分布在无量山,从景东到江城都有。普洱市景东县史称银生城,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有个傣族名字,这就是“勐谷”,意为水渍之城。在与茶界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先生、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包忠华董事长一同考察中,我们在无量山系中多次从老百姓口中听到这个名,有村民还能准确的写出这几个字。加上各地都有“香堂人”种茶的说法,再结合濮蛮彝人种茶时会在地中混植柏树椿树的习惯,看无量山系从北到南遍存此况等等多种景象,从而证明:“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毋庸置疑,“茶叶种植文明一路向南传播……”有据可查,“在古六大茶山成型向北反哺……”导致新茶区兴起,从而实现云茶产业化,成就百年后的辉煌,这一大构想的合理性。

这老帕卡叶形完整、大,用“泡”难于操作,还损外相,用“煮”更显其优,还保其完整。刚制作出来的老帕卡,清香爽口,久置之后醇和香甜,具有特殊的‘腊’味,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引起众商家的关注,受到消费者追捧。这被其它地方抛弃的老叶子,在这却有了成熟的制作工艺、完善的产业链,已是江城县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它地方视老叶为草,这里却废物变宝,让我大惑不解。

江城在东晋南北朝时属永昌郡,隋唐时属剑南道濮子部,南诏时属银生节度,元明时期先后归沅江路、钮御夷长官司管理,清光绪设弹压委员、作为地方行政官吏、军政兼辖。1929年由元江墨江宁河等县拆置,故名江城县。这南蛮之地居住着多少民族让你想无可想,除了你常听到的外还有傈僳族纳西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阿昌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等,不但有南方民族还有北方民族,实想不到有如此众多民族。

江城县毗邻越南老挝两个国家,可“一眼望三国”。周边有板山、红河、越南、老挝、易武五大茶区,发源于无量山南涧县的李仙江从中而过,成就了“普洱府江城县莱州”的东南线茶马古道,被称为“水上茶马古道”,是古代普洱茶国际化的最快捷通道。考察还发现它成形于光绪年间,是茶马古道北阻之下南闯而开辟的,是最年轻的茶马古道。对于老帕卡的起源民间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清光绪,一说成于建国后,两个版本都各有缘由,都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值得进一步探讨。它所采用的焯水杀青工艺在国内已很少,在国外还广泛使用,但依此提升的“蒸靑”在高档茶制作中仍在应用;江城县已认识到它所隐藏的价值,正积极申报非遗保护。古为今用、让传统技艺再现光芒。

再品老帕卡,我们不但品出它的风味特色历史渊源,更探寻到它在茶叶文明传播路径中所起的作用,在云茶产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还品出一片老叶子背后的故事。它让我们走出就茶论茶的圈子,让老叶出新意古树发新芽,让我“普洱仓”研究得到新启发,对杀青工艺有了更深认识。今年的老帕卡已出,正酝酿着腊味,蕴含浓浓的年味,你品品,与往年有啥不同。

学堂 | 第7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茶气?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普洱茶的喉韵,详情请查阅《学堂|第六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喉韵?》一文,这一课堂我们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普洱茶的茶气?

喝普洱茶,茶气是一个不可避开但又有些许神秘的体感。若是知道了它的产生原理以及表现形式,那么就不再会觉得它神秘了。

茶气是普洱茶品茗中,极具特色的品感之一。

一、茶气的最早论述

茶气早在唐代、清代,就有茶仙卢仝,以及爱茶诗人许廷勋等人,描述过。

卢仝关于普洱茶气的描述,最广为流传的便是那首《七碗茶歌》:

一碗喉温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许廷勋的《普洱吟》中:休休两腋自生风,何用团来三百月。

二、茶气产生的原理

茶气是一种由茶叶中的有机锗(即生物有机锗)元素和多糖共同作用身体后,令身体呈现:腹部一团暖气聚集,浑身筋络舒畅,后背掌心轻微细汗,打嗝等这些现象。

中医学研究天然有机锗,在灵芝、人参等药用植物中存在较为丰富。而茶叶中也含有少量天然有机锗,只是它不易溶于水,需要和多糖结合后,才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利用。

三、茶气与热气区分

茶气产生的感受要和喝了热烫的茶汤后,因热气产生的感受区分开来。

喝了热烫的茶汤,因为热气而产生的暖,以及后背是热汗且很密集。

茶气是宛若气流一般,在不经意间流过经络,慢慢的增强,然后被人体感知到,如腹部气团聚的暖,后背手心细汗析出,有的出现频频打嗝;这些都消散后,浑身轻松,自在。

所以在喝茶汤时,适宜喝温的茶汤。

综述:茶气是品饮了普洱茶后,茶气进入人体内部,贯通经络,待茶气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体便会出现全身毛孔微张,微微出汗,而后轻松愉悦之感。下一堂课和大家分享普洱茶的冲泡,

学堂 | 第3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水路?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普洱茶香气类型,请查阅《学堂|第二堂课:普洱茶的香气类型有哪些?》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分享普洱茶的水路。

普洱茶汤的水路并没有官方定义,其只是流通于民间的品饮通俗用语。后逐渐被引用在茶汤品评中。具体指的是:在茶汤入口后,咽下过程中,喉咙和口腔与茶汤接触后,这两感官对茶汤的整体感受是细腻还是粗糙。宛如丝绸般的为细腻,宛如麻布般的为粗糙。

辨别茶汤的水路需用灵敏的口腔、喉咙感官和一颗静心去仔细感受。

选2017年《无锋》古树春茶和2017年《悦泉》古树春茶,两款独特茶品作示例。

一、《无锋》水路辨别

茶汤入品茗杯,先小啜一口,使口腔熟悉《无锋》茶味。

熟悉后,再饮一大口,慢慢咽下,让茶汤充分与口腔和喉咙接触。

这时候,集中精神体会茶汤在这两个地方流过后是软如丝绸般的细腻,还是有些如麻布般的粗糙感。

静心感受发现,《无锋》的茶汤在流过口腔和喉咙后是十分细腻的,宛如绸缎般软滑而下至腹中。

隔半个小时,我们再来辨别《悦泉》古树春茶的茶汤水路。

二、《悦泉》水路辨别

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小啜一口,熟悉《悦泉》茶味。

接着饮一大口茶汤,慢慢咽下,调动口腔和喉咙的感官去感受,茶汤流过后的感觉。

此时会发现茶汤的水路有些质感,但又没有像麻布那样的粗糙,是介于丝绸和麻布之间的另一种感觉,清劲中带着些许力道。

两款茶的水路各有特点,是因为制作这两款茶的鲜叶原料来自不同的地域。茶树生长环境的不同,使得茶叶内的物质如多酚类、氨基酸类、糖类等的含量存在较大区别。从根本上造成了制成的茶品,水路一个是细腻,一个是有些质感。

总结:普洱茶汤水路的粗与细,需结合具体茶品调动口腔和喉咙两大感官静心辨别。静心去品,茶汤水路细腻的茶品,饮来温润如玉;茶汤水路粗带有质感的茶品,饮来清劲有力。

学堂 | 第6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喉韵?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普洱茶的生津,详情请查阅《学堂|第五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生津?》一文,这一课堂我们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普洱茶的喉韵?

喉韵是指喝茶之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受,喉韵一直深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一些资深品茗高手都会较为注重喉韵特色,因此喉韵特色也被作为评价茶叶品质优劣与否的要素之一。

而不同茶叶带给品饮者的喉韵感受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喉韵感受,又可将喉韵分为:甘甜的喉韵,清凉的喉韵,润滑的喉韵,阻滞的喉韵。

1、甘甜的喉韵

甘甜的喉韵是指在喝茶之后,喉咙部位会感觉到甘甜,有的还会伴随着甜味从喉咙自下而上蔓延至整个口腔。甘甜的喉韵一般需要到四五泡茶汤之后,才会较为显著的被感受到。

在不同的喉韵感受中,甘甜的喉韵是较为容易被直接感受到的。要体会甘甜的喉韵,品茶时要让茶汤尽可能的被咽部的味蕾感受到。所以,让茶汤缓缓的流过咽喉,能够较为容易的感知到茶汤所带来的喉韵。

2、清凉的喉韵

清凉的喉韵是指在喝茶之后,喉咙部位会感觉到清凉舒适,呼吸时还会觉得喉咙至口腔会有舒缓的开阔感。与甘甜喉韵是因为咽部味蕾捕捉到糖类物质和氨基酸而形成不同,清凉喉韵的形成机理较为复杂,且需要品茶者具备一定的品饮经验和能力,才能较明显地感受到。

3、润滑的喉韵

茶最初是用做药物,而后才用来解渴,而解渴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喉咙得以滋润,解除喉咙部位的干渴感,茗者在感受“润滑的喉韵”时,道理与此相通。感受普洱茶的润滑喉韵时,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将茶汤含于口中不忙于下咽,先用舌头轻轻搅动感受茶汤的厚度与滑度,而后再让茶汤自然的滑入咽喉,如果是品质较好、具有润滑喉韵的茶,品茗者便能明显感觉到随着茶汤下咽,喉咙滋润、舒适感渐生。

4、阻滞的喉韵

阻滞的喉韵与润滑的喉韵相比,是体验截然相反的一种喉韵,是不能带来品饮愉悦感的不好的喉韵。茶汤流过喉咙时感觉会与喉咙有摩擦,茶汤流动有阻碍和滞缓,不够顺畅。茶汤流过之后会觉得喉咙难受,有干燥感,强烈者吞咽困难。阻滞的喉韵也叫做燥感喉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锁喉”。下一堂课和大家分享普洱茶的香气,

学堂 | 第4堂课:什么是普洱茶茶汤的厚薄?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什么是普洱茶的水路?详情请查阅《学堂 | 第三堂课:什么是普洱茶的水路?》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普洱茶茶汤的厚薄?。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口感上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其醇厚度,厚度对一款普洱茶的品质来说之至关重要的,因为厚度好代表着内含物质充足,内含物质充足意味着后期转化空间更大。

普洱茶的厚度,是指茶汤入口之后带给口腔的充实饱满感和滋味丰富度,厚度好的普洱茶会让人觉得厚实,往往伴随着黏稠感,滋味丰富且和谐的搭配在一起,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普洱茶的厚度与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程度成正比,茶叶内含物质越充足丰富,可溢出物质的种类就越丰富、含量越高,茶汤的整体浑厚稠密感觉就越佳,滋味也就更为丰富饱满。

但要注意分辨,普洱茶的厚度,不同于浓度,厚度由原料的内质决定,还与茶品的工艺、存储息息相关;而浓度是可以通过改变投茶量、减少注水量、以及延长冲泡时间等冲泡手法来改变。

厚度好的普洱茶给人稠而不浓的品饮体验,这点在熟茶品鉴中尤为明显,以2008年古树熟茶《揽月》为例,因以内含物质充足的布朗山古树纯料发酵而成,茶汤厚度尤为明显。

与厚相对应的就是薄,薄和淡也不同,薄是指汤质不饱满,滋味单一丰富度低,给人滋味寡薄之感,淡是指浓度不高,一款汤质淡薄、滋味寡薄的普洱茶,其后期转化价值极为有限。

总结:普洱茶茶汤的厚与茶叶品质成正比,也是普洱茶的一大风味特色,是由其原料品质为根本,工艺和存储为辅助共同作用而成;而薄往往意味着原料内质不足,后期存储转化空间较低。下一堂课,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普洱茶的生津?》,

学堂 | 第24堂课:熬夜后该喝什么茶?


上一课堂,和大家介绍了决定茶汤厚薄的因素,详情请查阅《学堂|第二十三堂课:茶汤的厚和薄是什么因素决定的?》一文,这一课堂和你介绍熬夜的时候喝什么茶比较好?

熬夜时喝茶是为了减小熬夜对身体的伤害,而熬夜后喝茶是为了温养身体,恢复熬夜所损耗的身体机能,所以熬夜时喝茶和熬夜后喝茶并不相同。

熬夜之后喝什么茶,根据不同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1、熬夜之后要补眠休息的茶友

对于这一类茶友首要注意的就是喝茶不影响接下来的休息,所以咖啡因含量较高,能够提神醒脑的茶类肯定是不能喝了,如绿茶、新生茶之类的茶品。

并且熬夜之后本就容易使得肝脏火气积郁,所以茶性偏热的红茶、新熟茶也应该少喝。

可以尝试茶性相对温而不凉、暖而不热的柑普茶,或者有一定陈期的茶性温和的熟茶和老生茶;

肠胃消化系统熬夜之后也会有相应的损耗,应该好好温养,而老生茶和老熟茶能够起到较好的暖胃、养胃功效,又不容易上火。

熟茶内的咖啡因含量低,且其中的茶氨酸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睡前品饮不会影响睡眠;

熟茶经过发酵之后其中维生素C含量增加,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对肾脏和肝脏都有较好的养护功效。

2、熬夜之后不睡觉休息的茶友

有时候我们熬夜之后,还要继续去工作或者处理其他事情,这时就免不了要提神醒脑,驱赶睡意,如果是肠胃较好的茶友生茶、绿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肠胃虚弱的茶友可以考虑品饮红茶,茉莉花茶、菊花枸杞茶也是熬夜之后的不错选择。

偶尔熬夜通过适当的休息和事后的温养能够使身体得以恢复,但是长期的熬夜对我们身体所造成的损耗,就不是喝茶、食疗之类的能够弥补了,所以能不熬夜尽量不熬夜才是健康之道,饮茶只能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下一讲和大家介绍泡出来的熟茶,汤色为什么像酱油?

学堂 | 第32课堂:普洱茶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导读:上一课堂,为大家讲解了喝茶时出现“锁喉”的原因?详情请查阅《学堂|第31堂:喝茶时出现“锁喉”的原因》一文,这一课堂为茶友讲解,普洱茶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茶叶是一种较为容易吸附气味的物质,初期制作时的工艺流程,后期存储时的存储环境,都很容易使得普洱茶有异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普洱茶会有异味呢?本期就为茶友盘点普洱茶的异味和造成异味的原因所在。

一、加工时造成

1、烟味:普洱茶杀青的时如果灶膛不紧密,会有一些烟进入到茶中造成茶叶的烟味。并且如果杀青的时候温度过高,造成一部分茶叶焦胡,也会造成烟味。

2、青味:造成青味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普洱生茶杀青的时候,杀青程度低,就会产生类似似青草的生青气。

另一种是鲜叶粗老,含水量少,在杀青过程中必须采用“老叶嫩杀”,即杀青时间短、杀青温度低。

杀青技术不够青叶醇等相关青气物质难以较大程度消散,就会有粗青气。

3、焖味:茶叶水分重,摊晾不及时;或者揉捻之后,没有及时干燥,都会使得普洱生茶中有类似炒青菜时用锅盖焖炒而产生的气味。

并且如果普洱茶干燥环境湿度和温度较高,空气流通性差,也会使得普洱生茶产生类似的焖味。

4、渥堆味:渥堆味是普洱熟茶经过洒水渥堆这一工艺环节会产生的味道,这是大部分新制熟茶都会有的味道,不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存储就会消散。

二、存储时造成

1、烟味:烟味除了加工时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后期存储,普洱茶在自然转化中会出现烟味,例如昆明干仓存储的普洱生茶在陈期3~5年之间,最容易出现烟味,不过只要过了这段时期,茶中的烟味就会消失。

2、霉味:普洱茶存储过程中受潮,使得普洱茶发霉而产生对的气味,如果受潮发霉不是很严重可以将发霉的部分剥离,将剩下的微波炉小火烘干。如果发霉严重,那最好还是不要再品饮了。

3、仓味:仓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味道,例如一直存在争论的不同自然仓优劣,不同地区的不同仓储会导致普洱茶具有不同味道,以昆明仓、广州仓、北京仓较为典型。

学堂 | 第17堂课:什么是勐海味的普洱茶熟茶?


上一课堂,和大家介绍了普洱茶出现“水味”的情况有哪几种?详情请查阅《学堂|第十六堂课:普洱茶出现“水味”的情况有哪几种?》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介绍什么是勐海味?

对于什么是“勐海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勐海味”是一股带着点海鲜腥味的熟茶味,也有人说“勐海味”是某特定厂家生产的普洱熟茶具有的独特熟茶香。那么到底什么是“勐海味”呢?

勐海味的概念是从2014年开始大肆流行,逐渐发展至今。

很多的普洱熟茶发烧友,都将有勐海味的熟茶作为最佳茶品。有了需求就会有供应,相对的需求增多了,供应跟不上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造假现象,导致勐海味的熟茶出现混乱,于是很多茶友只能将喜欢深藏心底。

勐海味的形成需要勐海优质茶原料,勐海活山泉水,勐海发酵场地(丰富微生物群落),三者具备,方能为勐海味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虽然其他地方的茶叶拿到勐海发酵也能具有勐海味的风味,但总是缺了纯度。

有了这三个要素还不行,必须要有丰富发酵经验的发酵师傅精心发酵,然后在勐海存储一段时间,让勐海味趋于稳定状态,才能保证勐海味的形成。

普洱茶出现水味的情况就为你讲解到这里。下一讲和大家介绍为什么你泡的熟茶汤色偏黑?

学堂 | 第15堂课:具备哪些口感要素,才是好生茶?


上一课堂,和大家介绍了西双版纳海拔最高的茶山“滑竹梁子”,详情请查阅《学堂|第十四堂课:滑竹梁子在哪里?那里的普洱茶怎么样?》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介绍具备哪些口感要素,才是好生茶?

普洱生茶悠久的历史,即使不看野史,单看故宫博物馆的金瓜贡茶和茶膏,就可以知道其历史的厚重。

很多人喜欢普洱生茶,有的是喜欢它那丰富多样的口感滋味;有的是喜欢它来自自然的原始之味;有的是看到它越陈越香的特质。无论是什么,普洱生茶最基础的价值便是饮用。

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制茶工艺以及良好的存储,构成了一款好生茶。

除了基础条件外,最重要的便是冲泡后茶汤的口感滋味。

1、茶香纯净

所谓的茶香纯净,指的是茶汤中没有其它异味,香气是纯粹的,不会有其它异味如浓重青草味、霉味、糊味等味出现。

2、茶汤饱满

茶汤的饱满指的是茶品因富含丰富茶质,经冲泡后,茶汤中融合的茶质较多,茶汤入口粘稠饱满、浓厚。

茶汤的饱满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树龄、揉捻的程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3、回甘生津、余味悠长

好的普洱生茶,会给口腔、喉咙带来一系列的感觉。如回甘、生津,喉咙清凉开阔,口腔中余味持久,清新舒适。

生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的含量,会使口腔对回甘生津形成深浅不一的感受。

好的普洱生茶,喝完以后,口腔中的甘甜余味会持续很久,等喝一口白开水后,会发现口腔中甘甜清冽,宛如吃了青橄榄后喝了一口水后的甘甜清爽。

喉咙中有甘甜的余味,并伴随呼吸往上盈满口腔中,给人舒适之感。而不是像喝了一些茶品后,口腔中的苦涩浓重、经久不化,回甘生津不明显,余味几乎不见。

下一讲和大家介绍第16堂课:普洱茶出现“水味”的情况有哪几种?

学堂 | 第23堂课:茶汤的厚和薄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上一课堂,和大家介绍了普洱茶饼上“霜”和“霉”的区分方法,详情请查阅《学堂|第二十二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介绍茶汤的厚和薄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喝普洱茶时,茶友经常会有“为什么我在喝一些普洱茶的时候感觉茶味淡薄,但喝另一些普洱茶时,茶味又较厚重?是因为投茶不够吗?还是有别的原因?”这样的疑问。

基于茶友的问题,我们先要弄清这里的厚和薄的具体含义,再来解答茶汤的厚与薄与投茶量是否有关。

厚和薄

普洱茶汤的厚重和淡薄,有一个专业术语,即饱满度。

茶汤饱满度的厚与薄,入口就能切实感受到。如:饱满度较好的茶,茶汤入口,茶香与茶汤相融,茶汤在口腔中有厚重感。而饱满度较差的茶,茶汤入口,茶滋味淡且伴随着水味。前者的感觉是在喝茶,而后者的感觉就像喝水,只是水中略有茶味儿。

那是什么使得茶汤出现“厚”与“薄”呢?这就要追溯到茶品原料的生长环境和制茶工艺等方面了。

生长环境和制茶工艺

生长于深山古林的茶树,以阳光雨露,落叶层为天然养料。历经几百甚至几千年的生长,树大根系发达,能够汲取土壤中较多养料,为茶叶积蓄丰厚茶质,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类等物质含量较多。且茶树几乎没有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自然生长。以此种茶叶为原料,经传统手工工艺制成的茶品,冲泡后茶汤饱满度较高。

生长于其它地方,又经人为外力干涉下的茶树。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类等物质含量较少。用这样的茶叶作为原料,且以其它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品,冲泡后茶汤饱满度较低。

投茶量

投茶量比较容易影响的是茶汤滋味的“浓”和“淡”,且需要根据喝茶人数而定,故与茶汤的“厚薄”没有密切关联。

弄清楚什么是茶汤的“厚”与“薄”,以及投茶量的多寡不会对茶汤的厚与薄造成影响后,茶友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同时一款茶的品质优与劣,也可以从茶汤的厚与薄来判断一二。下一讲和你分享熬夜的时候喝什么茶比较好?

学堂 | 第10堂课:冲泡普洱新生茶为什么不能用沸水?


上一课堂,和大家分享了普洱茶出汤、注水的正确方法。详情请查阅《学堂|第九堂课:普洱茶出汤、注水的正确方法?》一文,这一课堂和大家分享普洱新生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普洱新生茶为什么不能用沸水?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如下三点:

1、产生烫熟味

新生茶相对娇嫩如果使用沸水冲泡,温度过高会将茶叶烫熟,产生令人不悦的“烫熟味”。以2017年新生茶《千峰翠》为例,正确的冲泡水温应该控制在90~95摄氏度之间,快速洗茶一次即入即出,冲泡时避免闷泡,原则上茶品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2、避免茶汤过浓

水温越高茶叶中内含物质溶解度越大,尤其是茶质相对新鲜幼嫩的新生茶更是如此,因此使用沸水冲泡普洱新生茶,会使得其内含物质过多的溢出,从而导致茶汤过于浓厚,既不利于品饮,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3、沸水易苦涩

新生茶尚未经过足够时间的后期存储转化,茶内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氧化发酵程度低,如果使用温度较高的沸水冲泡,水温越高新茶内的苦涩物质溢出也越多,从而导致茶汤苦涩度增加。

学堂 | 第31堂课:喝茶时出现“锁喉”的原因


导读:之前在《学堂|第26堂:“锁喉”是什么感觉?》一文中,为茶友讲解了“锁喉”,本期就为茶友讲解造成“锁喉”的主要原因。

“锁喉”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饮茶者本身患有咽炎,或者处于感冒期间喉咙发炎,此时如果品饮苦涩味重的茶很容易发生“锁喉”;

又或者饮茶者冲泡时手法不当,如高冲注水、出汤时茶汤高冲注入公道杯,也会容易产生“锁喉”。而茶品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仓储不当造成茶品腐坏霉变,或者高温高湿不透风环境中存储,茶品被快速氧化,导致氧化不均匀所致。

2、制茶过程中经过高温干燥烘焙产生燥火感,紧压茶直接日晒干燥,茶品未充分干燥直接包装再进行干燥处理,等都会出现“锁喉”。

3、部分新茶如果拼配不当也会出现“锁喉”。

4、部分老茶、紧压型茶品没有进行充分的醒茶,也会产生“锁喉”,如果对“醒茶”了解不多,不知道该如何“醒茶”的茶友可查阅《有些普洱茶为什么要醒?需要注意什么?》一文,其中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5、农药化肥残留也会使得品饮时产生“锁喉”感受。

出现“锁喉”之后该如何处理?

首先产生“锁喉”感受之后就应该立刻停止品饮,如果是手法不当,立刻调整冲泡手法;

如果是饮茶者自身诸如感冒、炎症等因素导致的“锁喉”,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身体暂时不适宜喝茶,所以暂时不要喝茶了;

如果是茶品因素,“醒茶”不充分就再进行更为充分的“醒茶”,如果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为了身体健康,就基本可以将茶品废弃了。

下一期和你介绍普洱茶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学堂 | 第33堂课:“老帕卡”是什么茶?老帕卡茶是怎么制作的?》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老陈白茶是什么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