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茶树的分类知识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古茶树 古茶树普洱茶 普洱茶的茶树

普洱茶古茶树。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2、野放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小编推荐

普洱古茶树的分类与未来茶树的研究与发展


一、普洱古茶树的分类: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a: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b: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c: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d: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2、野放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a: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b: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c: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a: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b: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c: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a: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b: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c: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a: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b: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a: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b: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a: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b: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二、未来茶树的研究与发展:1、经省民政厅批准,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以下简称“古普会”)筹备组日前在昆成立。古普会于去年得到省民政厅的核准批复,预计在今年8月份召开会员大会并挂牌成立。2、古普会成立后将依托古树普洱茶制茶专家、品饮专家、收藏专家等专家优势,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换为己任,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省古茶树遗产资源,推动云南省云茶产业繁荣发展。3、古普会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开展古树普洱茶行业调查、培训、交流,收集、发布市场信息,编辑专业刊物,组织本行业茶文化精品创作、展示及对外交流,开展省内古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提升古树茶制作工艺。希望未来普洱古茶树能够发展越来越好,对它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大家一起让普洱老茶树长存,给我们带来更美味的普洱茶。

制作有机普洱茶的茶树品种分类


云南有机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喜欢在有机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制作有机普洱茶的几种茶树品种

看到这些是不是对有机普洱茶有多少种茶树制作十分好奇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机普洱茶有多少种茶树制作:

野生古茶树野生古茶树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茶树嫩叶无毛或者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厘米,成叶可长达10~20厘米;茶树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已知目前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为云南普洱市镇沅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大茶树,这棵茶树由天福集团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古茶树就是云南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多年。

过渡型野生古茶树

过渡型野生古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者半开展,树高1.5~3米;茶树嫩叶多银毫,叶缘有细锐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3~5厘米,成叶可长达6~15厘米;茶树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黄绿色;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略薄而刚烈。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过渡型野生古茶树为云南普洱市澜沧县邦威野生大茶树,树龄1000年,高度为12米。此树由野生茶古树与栽培型古茶树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古茶树。

荒山古茶树

荒山古茶树又称家茶,此种茶为栽培型茶树,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者少人采摘,这种茶园可以说是荒废的野放古茶园。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荒山野放古茶园是云南景迈山万亩古茶园,树高约为2~3米。

老茶园古茶树

老茶园古茶树又被称为生态茶,这种茶基本上由野生古茶树移植而来,所以也称为栽培型野生茶;古茶树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2~3厘米,成叶长5~10厘米;古茶树叶缘有细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台地茶园茶

台地茶园茶又被称为灌木型栽培茶,目前云南茶区这种茶园最多,光是云南景洪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因为台地茶较容易种植,产量也较多,其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些茶园会喷洒农药或者必须喷洒农药。目前,管理得好的台地茶园也叫有机茶园,有机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普洱茶树的几种生态茶地

一、森林里的茶树。优质级:SSS。目前追的茶树的最高等级,能在森林里自然生长,这本身就说明了此茶树的生命顽强性。国有林、自然保护区的茶树都在此列。如图:

二、茶林里的茶树。优质级:SS。何谓茶林,自然茶树很多且树龄相对很大,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种茶树的茶地生态是仅次于森林里的。如图:

三、荒地里的茶树。优质级:S。荒地说白了就是以前有人管理,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工管理,人工只是去采摘茶叶。这种生态的茶叶被称为“野生茶or荒野茶”。目前,这类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因为茶树形不成规模或者说是产量很低。如图:

四、茶园里的茶树。优质级:A。这里的茶园里的茶树是指种植或者野生树龄小相对间距较稀疏情况下的茶树,俗称生态茶园。它们至少有一层绿色的植被或者腐页覆盖裸露的泥土。如图:

五、绿篱型的茶树。优质级:B。绿篱型的茶树,最大的特点就是修得平平整整的树冠,且都是现代种植的。规模较大,有人工跟进管理。大型茶叶基地多数都是此种生态。其实坡地跟台地一样一样的,只是方不方便管理。如图:

六、耕地里的茶树。优质级:C。这种生态的下的茶树,不管树龄大小,由于茶地里农民还种植其他作物,如包谷、豆子、小麦等。这种生态的茶树是最不好的一种,因为作物不施肥不打药而且还在茶树下面的话,是长不好的。还有一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橡胶林里面的茶树,也在此列;

普洱茶树龄分类,怎样区分普洱茶的树龄?


为什么要对普洱茶的树龄进行分类呢?

因为,树龄小的茶树,会生成许多和氮有关的物质,茶汤给人很鲜活、爽口的感觉,味道有点偏苦涩。不过,在甜度方面,不会很甜。

树龄大的茶树,能产生各种糖,例如单糖、多糖等等。茶汤变得更甜,更香醇。

不过,树龄大的古树不常见。

就算在云南,古树也不会密集地生长在同一个地方。

同为云南的古树,不是每一棵都一样。

在老班章生长的古树,和在勐海其他地方生长的古树不一样,老班章的名气比较大,茶叶的味道比较好。

另外,不是树龄大就一定口感好。有一些茶树,它的品种滋味一般,茶汤的质量不太好,或者,茶树的树干曾经受到破坏,茶树的品质可能会发生改变。

茶树的划分

第一阶段,是树龄小于35年的茶树。这种茶树属于低龄茶树,能够生产大量的茶叶,茶树长得比较快。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比较小,它们每年都可以产出许多鲜叶。低龄的茶树,味道偏苦。

第二阶段,树龄超过35年,但是,低于60年的茶树。这种茶树比较茁壮,冲出来的茶汤拥有比较高的协调度。茶树的品质,属于中等,没有古树那么甘醇。

第三阶段,茶树已经种了60年,不过,还没到100年。这种茶树有大量的果胶质,味道偏甜。茶汤喝下去,感觉和古树茶有一些相似。苦涩方面,茶汤的苦涩味不算很强。

第四阶段,茶树的树龄在100年以上。这种属于古茶树。生态古茶树的苦涩微弱,比较不明显。果胶质使得茶汤的甜润程度提升了。茶汤的滋味比较甜,苦涩能够快速转化。古树茶的口感温和滋润,茶叶中树脂含量、果胶含量比较高,汤质较柔和。

树龄会影响果糖的含量。如果要判断哪一种茶叶的树龄比较大,可以测试茶汤的甜度。果糖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会降低果糖的甜度。两种茶汤放在一起,比较甜的那一种,树龄大一些。

不过,前提是两种茶叶都是产自相同的地区,茶叶的种类也一样。采摘的季节也一致。

普洱茶产区保山:古茶树介绍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姚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1、团田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保山市腾冲县团田乡(腾冲是云南较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方,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9米,树幅1.3~5.0米,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叶大,叶形椭圆或卵圆。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较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6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3.0%,咖啡碱5.0%,儿茶素总量22.8%,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与该品种风格较近似的还有“腾冲浦川大折浪茶”、“腾冲文家塘大口搽”等。2、漭水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普洱茶茶树等级多维度分类


古树普洱茶茶树分类可以是多维度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普洱茶茶树除树龄外还有那些分类?

一、茶园(按生态环境分)

1、原始古茶林

2、野化古茶园

3、原生态古茶园

4、生态古茶园

5、近代茶园

6、现代茶园

二、茶树(按树龄分)

1、千年野生古茶树

2、野放大茶树

3、原生态古茶树

4、生态古茶树

5、老茶树

6、小茶树

7、台地茶树

三、树形

1、乔木型

2、小乔木型

3、灌木型

4、乔木种灌木栽培型

5、小乔木种灌木栽培型

四、叶型

1、特大叶类

2、大叶类

3、中叶类

4、小叶类

五、工艺

1、传统自然发酵工艺

2、晒青茶工艺

3、渥堆发酵熟茶工艺

一、叶型

1、特大叶类

叶长大于14cm,叶宽大于5cm,叶面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2、大叶类

叶长10.1-14.0cm,叶宽4.1-5.0cm,叶面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3、中叶类

叶长大于10cm,叶宽大于4.0cm,叶面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4、小叶类

叶长小于10cm,叶宽小于4cm,叶面面积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二、茶园(按生态环境分)

1、原始古茶林(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茶树林,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树龄千年以上。茶树间距约20~50m,每亩约20~30株,亩产10~20kg,极其稀有。雨林中物种繁多,生态原始。

2、野化古茶园(宋代,树龄500~1000年)

原始雨林间空地或雨林边缘,古人种植、但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逐渐形成了野化趋势,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10m左右,树龄500~1000年。茶树间距约8~15m,每亩约50~90株,亩产30~50kg,极为稀有。人工干预少,野化生态环境。

3、原生态古茶园(明代,树龄300~500)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未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茶树间距约3~5m,每亩约120~220株,亩产约50~80kg,数量稀有。人工干预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农药、不除草、不翻地。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生态环境优。

4、生态古茶园(清代,树龄100~200)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已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茶树间距约1.5~3.5m,每亩约190~400株,亩产约60~90kg,数量较少。一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农家肥、偶尔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好。

5、近代茶园(民国,树龄60~100年)

1912-1949民国年间,茶树矮化前,按照传统方式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园。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茶树间距约1.5~3m,每亩约200~400株,亩产约60~90kg。较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肥、有时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较好。

6、现代茶园(1949-至今)

1949年以后,特别是64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园。树高60~90cm,每亩约3000~4000株,亩产约120~190kg。较强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打农药,除草、翻地。地表土裸露,靠施化肥维持产量,多数现代茶园生态恶劣,物种稀少,近年有向生态化、有机化发展的趋势。

三、树形

1、乔木型

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的树型。乔木型茶树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达3~5米,野生茶树高达10米以上。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以及大部分野生大茶树等。(《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2、小乔木型

亦称“半乔木型”。植株高度中等,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较明显的树型。小乔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较高大,根系较发达。如郑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3、灌木型

植株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0m的树型。灌木型茶树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或从根颈处发出,分枝稠密。成年后无明显的主干。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如毛蟹、苔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4、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90cm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300~5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高大的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5、小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小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90cm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400~8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较高的小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小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四、工艺

1、传统自然发酵工艺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发酵工艺:晒青茶—少许水分回软—入篮—筑茶—分口堆存自然发酵,约需4-5个月,约15-30kg一篮。

现在很少有厂家有能力和技术按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传统工艺接近失传。

2、晒青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生茶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晒干(有时低温烘干)

3、渥堆发酵熟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熟茶发酵工艺:晒青茶—湿水—渥堆—强制发酵,约需45天,一堆有数吨。

详解普洱茶茶树种类分类


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

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

“阿萨姆”是拉丁名“assamica”的中文直译,并不代表该种的原产地在印度阿萨姆。1981年张宏达教授将var.assamica的中文名改为“普洱茶”,被中国学界接受,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该种仍延用“阿萨姆”这个中文名,在学术交流中,则以拉丁文名通用。

也有中国植物学家认为:var.assamica“由于用了“普洱”这一名字,造成了种名(普洱茶种)、地名(普洱县)、茶类名(普洱茶)和品种名(普洱大叶种)的重叠,这就是人们对‘普洱茶’定义不清楚的原因。”

植物学家对阿萨姆种(普洱茶种)的形态描述为:

“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花小瓣薄,子房多毛,花柱3裂的茶树”。它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域,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了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

“普洱茶”成品中,以原料茶种划分有:阿萨姆种(普洱茶种)和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之分。

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

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

野生茶:是生长在野外无人工管理,完全自然生长和发展的。

茶园茶:人工种植、有人工管理的。

台地茶:原意是指那些外观整齐、高度相仿的茶园茶。“台地”一词,源于地理学,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台地茶”原是用来描述茶园外观的,而形成这种“台地”样外观的必然条件,是人工管理修整。

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狭义)

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

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

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

以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

依照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首先会依茶树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1985年之前,中国国营厂所生产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群体种。群体种,是阿萨姆种人工种植有性系品种的总称。1985年后渐被淘汰。1985年后推广种植的良种茶,均为无性系品种。

其它一些分类

云南大叶种: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将此说法用于界定普洱茶原料,很容易将一直作为普洱茶原料的阿萨姆种中、小叶茶排除在外。老树茶与大树茶:与古树茶一样,是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树龄的表述。它们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分与古树茶、野放茶的区分相仿。

普洱茶古树、大树、台地茶的分类与区别


当你喝明白生熟、各大品牌的拼配茶后,你可能就会慢慢去常识古树茶。但古树茶、大树茶又是怎么分类的呢?今天特意为你介绍:大树茶、台地茶、古树茶的区别。

一、古树茶:关于古树茶的认定,在普洱茶圈仍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应该是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但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树茶”。这些古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不一定都是野生,也可能是古时人工栽培的茶树。这些古茶树病虫害少,不需喷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因此产量低,不易采摘,但茶叶内含物丰富,所以当下很受茶友们喜爱。

二、大树茶:也就是我们说的乔木茶,叶片较大;目前为止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分布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市茶区等地。

三、台地茶:也有人称为“灌木”,也就是我们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树种,叶片较小,由于此种茶树是种植在茶农门开垦的台阶似的土地上。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茶农眼中的大树茶和小树茶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当地茶农没有人说什么古树茶,古树茶是茶友自己的说法。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普洱的分类,普洱茶是怎么分类的?


一、普洱茶以季节分类

春茶:春茶主要是2-4月间采收,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存了许多营养成分。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叶片较肥壮厚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春茶香气高、滋味鲜醇、汤色桔黄透亮,是一年中加工普洱茶最好的原料,也是茶厂原料收购人员最忙碌的季节。

夏茶:夏茶主要是5-7月间采收,这时是西双版纳降雨量最大、雨水最集中的季节,所以也称雨水茶,和春茶比较,滋味、汤色及茶叶等级相对较差,杆粗叶大、叶片薄老叶多,叶缘锯齿明显,苦涩味重。另外,因雨水频繁晴天少,无法进行晒菁,所以很多厂商都是进行烘菁,有的经烘菁加工后制成绿茶,有的制作成红茶,有的经过发酵以后做成普洱熟茶。

秋茶:秋茶于9月末至11月初采收。那时正是丰收季节,谷花飘香,田野一片金黄,故称谷花茶。这时的天气晴爽,乔木茶树上的嫩芽白毫尖上透着一点金黄,这时的茶口感纯和,味淡香如荷。仅次于春茶,自己宽裕的厂商都会把秋茶做成毛料存放库中,年后再和春茶一起拼配。

二、以树种分类

大树茶:也就是我们说的乔木茶,叶片较大;目前为止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分布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市茶区等地。

台地茶:也有人称为“灌木”,也就是我们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树种,叶片较小,由于此种茶树是种植在茶农门开垦的台阶似的土地上。

三、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注:普洱生茶的传统加工流程(一、采摘鲜叶,二、鲜叶摊凉(走水),三、铁窝杀青之生火,四、揉捻之摊凉,五、晒青(摊好、日晒),六、毛茶拪捡,七、加工压饼,八、包装、成品、茶汤!)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注:普洱熟茶的传统加工流程(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四、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无异味、干燥及清洁的环境,使茶叶自然发酵。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岩洞等常年低温的地方,使其加快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五、依外型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注:目前为止,很多厂商已经打破传统的357克规则,推出了200克、400克、500克、660克、1000克等规格的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500克等,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5-8克不等。??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普洱茶的分类


普洱茶的造型奇怪,有饼茶、砖茶、沱茶等等;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艺又有生熟之分;普洱茶产区主要集中于云南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产品种类更是繁多……是不是看着看着就晕了?

普洱茶分类到底有什么标准?今天我们列举了普洱茶分类的六种标准,帮你理清头绪。

1、按照茶树生长方式划分

野生茶

指从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上采摘原料,加工制成的茶品。野生茶树通常有一定树龄,茶气充沛,养分充足,绿色无污染。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经过“驯化”的野生茶,才适合饮用。

台地茶

又名基地茶,茶园茶,指从人工茶园栽培的茶树上采摘原料,加工制成的茶品。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上升,云南出现了大量人工茶园。人工种植的茶树,通常树龄短,养分薄。

2、按照茶树树种分类

乔木茶

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采乔木树叶做茶菁,叶片较大,称为大叶茶。

灌木茶

随着普洱茶需求量的提高,茶人移植茶树,制作茶园茶。近年栽培的台地茶(茶园茶),为了便于采摘,多培植成灌木种,即通常看到的矮茶树种,称为小叶茶。灌木茶叶片单薄,养分少。

3、按照加工方法分类

鲜采的普洱茶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

生茶

毛茶自然陈放,未经渥堆发酵的为生茶。生茶茶性桀骜,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雅纯正,回甘生津。经过若干年存放后,茶性逐渐驯服,陈香中蕴涵飘逸。生茶茶气浓郁,时间越长,内香及活力越盛,价值逐年增加。普洱生茶被称为“茶多酚王”,野生大叶种原料制成的优质普洱生茶,所含茶多酚是龙井等普通绿茶的3倍左右,侧重抗癌、抗衰老、防辐射等功能。

熟茶

毛茶经过渥堆发酵,茶性趋向温和,称熟茶。熟茶的制作工艺是1973年左右发明的。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常饮不燥,汤色枣红晶莹,香气醇和温厚,回甘生津。熟茶经珍藏之后,口感愈陈愈酽。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富含有益菌,在降脂、降压、减肥等方面效果突出,更兼茶性温暖柔和,能温暖身体,保护肠胃,且不影响睡眠。

4、按照外形分类

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被紧压成特殊的形状,称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者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成品散茶通常由灌木茶制成。

饼茶

扁平圆盘状的紧压茶,形似月饼,重357克,是最为常见的品种之一。

沱茶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易于携带,冲泡方便。

砖茶

形如砖块,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砖茶选料多为成熟叶片,口感醇厚,耐冲泡。

5、按照产区、山头划分

普洱茶主要分布在三大产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西双版纳产区。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是指攸乐、倚邦、革登、蛮砖、蛮枝、漫撒。普洱茶新六大茶山是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从(澜沧江)江北古六大茶山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勐海茶区由此成为了近代普洱茶的核心产地。

普洱茶古茶树为什么发芽比较晚?


每年春季都是春茶市场热闹的时刻,在3、4月普洱茶界必定绕不开春茶二字。这个时候,古树春茶自然也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古树普洱春茶发芽都比较晚,要等到3月中旬,才能陆续看到古茶树的嫩芽。

要了解古树普洱春茶发芽晚的原因,我们就得从古茶树自身因素和外界影响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古茶树自身因素

每一个生命的一生,都是从生到死的一生,在这一过程中,又会出现繁盛和衰落的情况,茶树也不例外。每一棵茶树从生到死,都会经历四个阶段: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当茶树处于生长期时,芽叶、树梢的生长就是茶叶的养料归宿;而当茶树正处于繁殖期时,花、果等成为茶树养料的主要归宿;因此一旦古茶树正处于繁殖时期,那么开花结果才是茶树生长的主要内容,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茶叶的发芽能力不断降低。

虽然茶树以前能够很快发芽,然而当茶树处于生命周期中的繁殖期时,开花结果成为茶树繁殖期中的重头戏,因此茶树要想发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那么茶树就会出现晚发芽现象。

而到衰老期时,茶树这时生长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维持生命力上,这也会降低茶树的发芽的能力。

2、外部因素

(1)气候因素

极端的气候,如过于干旱。古茶树无法获得必要的水分去生长和发芽。

(2)气温因素

我们都知道,冬天气温较低,茶树处于一个休眠期,若是到了来年春季,气温依旧回升不了,那么古茶树得不到唤醒生长能力的温度,继续休眠,也会导致发芽推迟。

(3)海拔因素

海拔高低引起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区域茶树的生长节奏:这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一个道理,高山高海拔地区的古茶树发芽会比低海拔地区的古茶树、小茶树发芽更晚。

(4)人为因素

近几年随着古树茶价格的不断攀升,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方的古茶树大多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过度采摘会加速茶树的养分消耗,当茶树要再发芽时,茶树无法在往常的时间内提供充足的养分,所以导致古茶树发芽晚。

光照对于普洱茶树的影响丨知识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谁都知道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喜光植物,有的是喜阴植物。

茶树就属于喜阴、耐阴植物。对茶叶生长最佳的光是漫射光,将光照遮挡30%~40%时茶叶品质最佳。日本的有些茶园为了品质甚至人工遮阴。全光照的茶树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遮光条件下的茶树叶形大、叶片薄、节间长、叶质柔软,茶叶中的含氮化合物量提高,咖啡碱、氨基酸、叶绿素、含氮芳香物质合成量增加,持嫰性好;同时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茶多酚含量相对降低,茶的涩味降低。

但是很多茶农不懂这些道理,认为增加光照可以增加产量,可以让茶发芽时间提前好满足不懂茶科学道理的外地茶商追求“明前茶”的要求,结果将古茶园中的其他树木大量砍伐,使茶园生态破坏,使遮阴度本来最适合高品质茶叶生长的茶园改成全光照茶园,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有部分“茶专家”也在教茶农这样干。近年来除景迈等少数茶园保护较好外,大多数茶园在不停的砍伐破坏,茶叶品质严重下降,将来这样恶果会留给他们的后人去吞下。

2000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材奖。2007年专著《品鉴普洱》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获云南省教育功勋奖。国家级高级评茶员,普洱茶收藏协会副会长。《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专家组成员。在《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发表普洱茶专文十余篇。

2011年专著《新普洱茶典》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新普洱茶典》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13年《新普洱茶典》评为全国百部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2013年《新普洱茶典》韩文版在韩国出版。2013年应邀到韩国茶博会作普洱茶专题演讲。

2012年在云南电视台“云南讲坛”讲六期普洱茶讲座。2014年应邀在西安茶博会作“大师讲茶”普洱茶专题讲座。2015年在普洱电视台“普洱讲坛”讲六集普洱茶。2015年普洱茶叶节斗茶大赛评委。

普洱茶分类


普洱茶的分类分别是:压制形状,发酵工艺分类,规格分类,制法分类,存放方式分类,等级分类,按原料分类等。

按压制形状分类

形状描述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为250克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按发酵工艺分类

1、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厚。

2、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按规格分类

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茶。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及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按制法分类

1、生茶: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2、熟茶: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存放方式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

按等级分类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1、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

2、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

3、低档次茶:低等级是七到十级的散茶。

按原料分类

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1、人工种植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2、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古茶树的分类知识》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