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普洱之——评茶(九)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之美 九年普洱茶 九香普洱茶

普洱茶之美。

接上文《细说普洱之——评茶(八)》我们明白了人的口感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是不同的,因身体状况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反差。我们就可以正确地认识客观的茶了。

严格地说,其实人的口感也是客观的,只不过很多人不自知,没有很有意识地去感觉它。譬如说,当人的身体状况十分良好时,津液甘甜,口腔润滑,咽喉畅通;当人身体欠佳时,会喉干舌燥,津液苦涩。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这跟人口味偏咸、偏淡、或偏甜,并不在同一个问题上,这只是人口味的偏好,并不是人的口腔感应。人爱很咸、很甜的食物,是爱好。人对酸、甜、苦、辣、咸的感应,是口感。甜之所以为甜,苦之所以为苦,是因为人有共同的反应。

我们说一个茶好、坏,是相对的,有对比才有好、坏之分。假如,世上只一个茶,就不存在好、坏了。因为,世上有成千上万种茶,才有好、坏之别。评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较的茶。

所以,茶是需要比较的,最起码是两两以上的对比。甲跟乙,或甲跟乙、丙、丁对比,才知道谁好,谁不好。除了功力很深厚的专业人士,一般是同一时间,同一条件比较,会更清晰,更准确。就是说,我们要评判两款茶谁好谁差时,最好是同一时间,称同一重量的茶,用同一茶具,用同一水,同一水温,同时倒等量的水,浸泡相同的时间,同时倒出茶汤,然后,两款茶品试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当品试到一款茶口感更舒服,证明这款茶比另一款要好;当品试到一款茶口感更难受,证明这款茶比另一款茶要差。人们常说,烟、酒、茶很难喝回头,会越喝越高,当喝到好的就不愿去喝差的。其实,利用我们的天性,就可以试出茶的好、坏。在客观,端正,没有利益左右的情况下。遗憾的是普洱茶太多利益左右,甚至把很多人的利益都捆绑了,如前文所说的。因此,很多人是很难端正心态去喝茶、评茶的,这也许是这些人的悲哀,和没有茶福吧!

cy316.cOm扩展阅读

细说普洱之——评茶(十)


接前文《细说普洱之——评茶(九)》,甲、乙两款茶同时,同一条件比对,是不难评出哪款茶好坏的,同时意味着同一口感,同一条件意味着客观公平。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容易被误解了。我们只是说甲茶和乙茶比对,评出谁好,谁不好而已。假如,甲茶比乙茶好,乙茶比甲茶差,只是甲茶跟乙茶相对而言的对比,并不能因此就可以断定甲茶就是好茶,乙茶就是不好的茶。

因为,通常情况下,其实甲茶和乙茶都不是标准。我们之前的假设是不知道甲茶和乙茶是否是好茶,两款对比,评出谁好。这样的情形,会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甲、乙都是好茶,只是甲更好;二、甲、乙都不是好茶,只是乙更不好;三、甲是好茶,乙不是好茶。所以说甲、乙的比对,只能说,甲、乙之间谁好谁不好,并不代表好的就是好茶,不好的就是不好的茶。

我们茶聚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几个人喝同一款茶,有的人觉得好喝;有的觉得一般般;有的觉得不好喝。很多人都会因此纳闷,觉得茶真的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各个人喜欢就好,没有标准可言,从而失去了对茶的理想和追求。其实,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出现这样常见的现象并不奇怪。譬如,平常所喝的茶比这个茶要好的人,会觉得这个茶不好喝;平常所喝的茶比这个茶要差的人,会觉得这个茶好喝;平常所喝的茶跟这个茶差不多的人,会觉得这个茶一般般。

其实,好茶并非没有标准的,譬如,一个茶什么人喝了都觉得好喝,什么时候喝了都觉得好喝,还是不受他人影响,没有利益左右,自己直觉地觉得好喝,这样的茶就是绝对的好茶。遇上这样的好茶大概要缘分和福气吧!遇上这样的好茶也省了很多疑惑,对茶也有了理想和追求。对其他茶的评判也有了把握。

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登极的,或者说登极之前是崎岖的。在崎岖中前行,需要有标准,或说起码有标准。以什么茶为标准好呢?当然是大益茶,大益茶的知名度是无与伦比的。这样我们可以走少很多弯路。通过大益茶跟其他茶的对比评判,如果得出比大益茶差,性价比低的茶可以少花功夫了;如果比大益茶好,性价比高的茶,可以多对比,不断地找出更好的茶。然后用更好的茶再去对比,再去找更好的茶……直到如前所说,那个茶给任何人喝,任何时候喝都是觉得好喝,那就是真正的好茶了。

细说普洱之——评茶(八)


人的口感是主观的,可说是千差万别。不但各个人的口感都不同,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口感都不一样。这似乎是说,喝茶没有标准,各个人喝了好就好,不好就不好。

但另一方面,茶都平铺摆着,它好是好,不好是不好,它不会因人的意志所改变。

如果有这样的科学,有这样的检验机构,可以把茶叶里面的所有成份量细化,什么样的含量,什么样的比例,就是好的,或者就是不好的。那茶叶的好、坏就有标准。但大概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不易做到,就算能做到,也要相当高的费用。而且市场上的茶叶品样成千上万种,每一个品样去验,基本是不可能的。况且,验证也会作假。看来,我们还是依靠自己更为实在。

各个人的口感可有不同,每个人不同的时候口感也不一样。但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变,就是“水”了。上善苦水,二千多年前老子就知道了水的好处,我们这里借用一下。前文说到,水由于太普通了,以至我们忽略了它的好处和重要。我们这里指的水,只是最普通无色无味的纯净水。

水为茶之母,茶需要用水来泡,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水还有一个妙用,就是用水来试我们自己的口感。水可以说是中性,它不会把我们的口感变好,或变坏,我们原来的口感是怎样就怎样。这里是指我们喝一小口,一小杯,像品茶一样的情况下。

我们品试一小杯,一小口的普通纯净水,感觉一下自己口腔的感觉。我们口腔原来的口感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就是说它原来怎样就怎样。

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去品试我们要评试的茶,茶是会改变我们原来的口感的。它会使我们原来的口感或变好,或变坏。变好了,说明该茶的口感比我们此时的口感要好,可以改善我们此时的口感;变坏了,说明该茶的口感比我们此时的口感要差,使得我们此时的口感变坏。

仅此而已,这并不能说明该茶就好或坏。这里只是说茶会改变我们的口感,并不涉及到茶的好、坏。因为,当一个人的口感很差时,可能喝到不好的茶,也会改善他的口感;反之,当一个人自身的口感很良好时,可能喝到较好的茶,也会把他原来的口感变坏。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对客观地认识茶和评茶就更为清晰了。

细说普洱之——评茶(四)


人的口感因每个不同的个体而异,可说是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和时间因身体状况不同,口感都会有不同。如果不是长期练习,较深功力的人,不要说喝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茶,就是喝同一款茶,在不同的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普洱茶更是受天气影响,茶品会因不同的气温、干湿度,出现不同的口感。而且普洱茶还处于一个后陈化的过程,更是每个时段,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我们茶聚时,会谈及一个问题,茶需要有一定天份。有些人喝茶,学茶很久,并不代表他就很懂茶;有些人学茶却会进步很快,时间不一定很长,也略懂茶。当然,任何一种学问,都需要天份十勤奋。有天份还要加上后来的勤学苦练。这是学茶所必须的。

作为普通茶友,常常会出现,有时喝茶以为懂了,再喝好像又不是这样,再喝就乱了,糊涂了。再喝好像喝什么样的茶都差不多,越喝越乱。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因为茶复杂多样,人的身体状况更是复杂多样。如果,我们搞不清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想去搞清复杂多样的茶,是不太可能的。孔子说,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担心自己不了解自己好了。

普通绝多数的人其实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就是达不到健康,比健康次一个级别;即感不到病、痛,但又不很舒服;或说,甚无病、痛发作,但只要稍有透因,即时发病、痛。中医说,违和,失衡;西医说,免疫力低。纵观人的一生,幼小时由于体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年老由于体衰,百病缠身;少青年,身体稍强,已为学业拼搏,忘了自身的锻炼增强;青壮年,更要为事业打拼,争斗于名利,劳损身体,忘了对身体的呵护。反观人生其实处于健康状态真是很少的。帮人治病的医生,也并不见得很健康。治病只是他们的职业,并不见得他们会维护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医生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逃脱不了社会的压力和俗务。社会的压力和俗务是会让人的身体不健康,或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不去说那些重大疾病,那简单就是人生的不幸。经常发生的发烧、感冒、咳嗽、上火、腹痛、腹泻可谓贯穿人的一生,还有忧郁、焦虑等精神上疾病在现今压力山大的社会亦是时袭我们。古时候的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杨州。”这大概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吧!腰缠十贯,有花不完的钱;骑鹤,像神仙般的轻松自在;下杨州,有健康的身体去游乐玩耍。即现代人说,大把钱又有时间,身体健康又精神幸福。

身体不健康,心情不好,口腔会有相应不同的反应。自身不同的口感,会有不同的茶感。

细说普洱之——评茶(六)


上文《细说普洱之——评茶(五)》我们说了理想的口感,接着说理想的茶。理想的茶:入口顺滑,感觉茶汤稠密有质感,但又清爽无粘连,与津液相融,为口腔细胞所吸收,不经意滑过舌面,流入咽喉,所谓化境是也,茶饮了却在不经觉间;停口,满口甘、甜,津液晰出润泽口腔各部位,茶香在口腔充盈,回荡,口腔各部被茶味,茶香包裹着,所谓满口是茶也;咽喉甘甜,畅顺,感觉没了阻隔;更好的可达到舌底鸣泉,回甘同时还回凉,像薄荷一阵清凉掠过舌面,直抵喉部。极好的茶不苦不涩,或说苦涩瞬间化去,停口甘甜、润滑、生津、内质丰厚,强到浓,但不会俗和杂,而清,清不是淡和寡,是清爽,清润,清雅;给人感觉强烈而不刺激,温和而安神。

这是理想的“茶”,或说极高标准的茶。这岂不是跟我们平常喝的茶,印像中的茶相距甚远。是的,平常我们印像中的茶又苦又涩又刺激,甚至有些人以为不苦不涩不刺激不是茶。也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茶是这样的,绝大多数的人所喝的茶也是这样的,所以这样普遍的认为是正常的。世上极好的东西都是极少的,能偶遇上极好的茶是一种缘份,遇到又认识到需要天份。

我们茶聚时,也常常聊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不很懂茶,分不出那个茶好,那个不好。并不是那些人的口感没那个分辨能力,只是他没喝过极好的茶,没有认识和对比,而其实他们所喝所试的各种各样的茶,其实从本质上都是差不多,水平就停留在那里,既然都是差不多的茶,自然难以分辨了,有时甚至会越喝越乱,干脆就随便乱喝,不再去追求“茶”了。如果,他们喝到极好的茶,自然马上就明白,有了相应的分辨能力。7q9O7f$r

即使我们没遇到极好的茶,但并不防碍我们说茶和评茶,我们就假当这一“极好的茶”是茶的理想,茶的极高标准。假如,喝到这样极好的茶,任何人,任何的身体状态,所相应的任何口感,都会感觉到是好茶。不但这样,还有任何人在任何阶段和时候喝这样极好的茶,都会觉得是好茶。其实,一个茶好不好,拿给一个不懂茶的小孩喝,可能会更准,更直观,小孩对茶没有太多的思维,他只是当一饮品来喝,好喝他会说好喝,不好喝他会说不好喝,好喝他会很乐意继续喝,不好喝你怎么说,他都不愿意再喝。而不是请那些所谓的“大师”,“专家”的评判。

我们有了“理想的口感”和“理想的茶”,可以进一步学茶,评茶了。

细说普洱之——评茶(三)


口腔感觉是每个有知觉的人都有的,但人并非常常去留意它,感觉它。人于饮、食中大多被酸、甜、苦、辣、咸、五味所吸引,只感觉表面好不好味,而很少感觉品腔内在的反映是否良好。更少人更少时候会去感觉不饮、食的时候,口腔感觉是否良好。除非口腔出了问题,病、痛的时候,才对口腔有感觉。

社会物欲横流,世人争搏于名利,一般无暇自身,不要说自觉感觉口腔的感觉,身体如果不是病、痛,恐怕连自身也忘了。自觉去感觉自身的感觉,大概是进入修身的开始了,茶可雅,可清心,大概也是从这开始吧。

普通的茶友,能从茶叶的外表看出茶叶的好坏,大概是不可能。就算很专业的人士也是需要多方的考证,最后还是要用口来验证。

用大米来举个例子,大米应该人人都很熟悉,因为人人都吃过,而且从小到大天天都要吃。这个“米”好不好吃,我想人人都知道,但这只是表面的。也就是说这个“米”表面的口感好不好,例如,软、硬,或软硬适中,香不香之类的。但这个“米”滋味好不好,丰不丰富,停口的感觉好不好,就很少人知道,或说去感觉它,何况我们吃饭的同时,需要菜餸,一般情况下,饭只有软、硬适中,没有味就可以了。所以要用菜餸的味来送饭。市面上的大米,其实是用很多种米拼配起来的。米老板为了迎合人的口感,用不同的米拼配起来,使之软、硬适中,高档一点的,拼点香米进去。现在有专门的拼米机,上百万一台的,拼配,打磨,抛光,添加各种“剂“,一次性完成,一出来就是卖相很好的米。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普通市民是很难看出,这个米的好坏,是用多少种米拼配而成。更加没有人考究它的健康,环保,营养,实质的口感。

我们所最熟悉的大米况且如此,更何况茶呢?茶因为有刺激性,大人一般是不会给小孩多喝的,小孩到而立之年大概更喜欢各种各样的饮料。一般人真正接触茶大概也是而立之年后吧!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茶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小我们耳闻目睹长辈们喝茶,说茶,陌生是因为我们真正接触茶,对茶感兴趣其实是长大后很久的事情。清楚这点,我们才不至于对茶似懂而非懂,自以为是。正视它,才会认真对待它,学习它,这才是认识茶的开始。

细说普洱之——上善若水


老子是得道之人,当然可以深切感悟水的妙处。水因为太过平易,以至普通人忘记了它重要和好处。当我们需要水,而又找不到水时,立马就会感到水的重要。人随时都需要水,在现今生活中为了方便人的需要,以至令“水”随时都可以让人可以找到,就是因为这种“随时的方便”,使水变得如此的平易,乃至令人忘记了它的重要。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怎么用最平易的方法说茶才会令人容易懂呢?这并不是说茶很难懂,很高深,恰恰相反茶其实也很平易,好喝,喝了健康就是好茶了。问题是怎么才是好喝,健康呢?这恐怕是要一个认识的过程。这往往不是外求的,而是内求的。说到内求,对于现在的人是有点难的。现今人多于追名逐利,心身浮躁,心狂意乱,连自己需要什么都搞不清,更不用说去感受茶的真味了。我们通常说,小孩子的感觉好,大人的感觉没那么好,其实是小孩没有太多的思维,注意力集中于感觉,而大人思维多而杂乱,不能集中于感觉。大人若能静下心来,去掉杂乱的思维,感觉会一样的好,甚至会更好,因为大人是有意识的意识,比小孩是高一层次的。

我们还是先由水说起吧,水因为太平易了,以至人们很少去留意它,只知它是无色透明的,以为所有的水都是无味的,都是一样的。或者换种说法,我们从小一开始接触水,就知道它是无味的,水是无味这一概念在我们的意识根深蒂固,我们喝水的时候都不会太注意它的味道,觉得无味就正常了。其实不同的水是有分别的,有的鲜、爽、甘、活、细、滑;有的寡、淡、闷、粗、涩、辛,只不过我们没有留心去分别而已。例如,自来水与桶装水的味道是不同的,而且差别会很大;不同牌子的支装水其味道也是不同的,每个人只要静下心来,都可以分别它们之间的差别。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去作这个分别。人一般口渴时喝水,喝下去解渴就算了,还有通常情况,人喝水时满想着脑子的事情,注意力根本不会在水里,所以就不会注意到不同的水之间的差别。

水为茶之母,我们通常试茶前,先试试泡茶的水。不同的水对茶有不同的影响,要了解一个茶,先要了解泡茶所用的水,这样才会更客观准确。试一下水的味道,活不活?细不细?或者什么什么的?好不好?其实不用外求的,只需内求就可以了。只是我们有没有去做,只要我们把心静下来,专心地去尝试一下,感觉就会告诉我们好不好了。就像人,心灵的幸福,精神的自由,都不是外求的,而是内求就可以了。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试出一个水好不好,大概也就能试出一个茶好不好了。借用老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茶以养性。

细说普洱茶之——性价比


对于纯茶友来说,当然只希望找到好喝的茶,而且价格不太高。再好的茶,如果太贵,对于普通茶友也只能是望茶轻叹!所以茶的性价比,对于普通茶友很重要。

性价比,按字面的理解,应该是质量与价钱的对比。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茶而言,不能单说其质量或价格,应该将其质量与价格同时对比,才能说其值和不值,或超值。常说,这个茶性价比高,就是说这个茶,在同一质量的茶中,价格比其他茶要便宜很多;或在同等价格的茶中,质量比其他茶要好很多。

这里说到一个对比的问题,因为,没有对比是无所谓一个茶的好坏和价高低的。对比就需要有参照物,既然参照物就不能曲高和寡,应该是大家都知道和熟悉的。普洱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大益的7542,也容易找到,查询价格也方便,各不同年份都有。

作为茶友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不能受一些宣传和广告迷惑。茶人应该有广阔包容的心,什么茶都可以试,不要认定了这个茶,这样的茶好,其他的茶都不行,这样会画地为牢,自我封闭。通过品试不同的茶,会感悟到很多东西,甚至是茶以外的。现在,市场上,一些茶宣传广告做到很好,说得天上有地下无,试了只是平平而已,价格却是天上高。其模式当然也符合商业化社会的规律,利之所往也!受损的当然是消费者了。

现在市场的主流和共识,大概是把普洱茶的价格越推越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新的资金来支持后市的持续。价格一停下来,市场马上就不动,跌价更是不行,只能把价格拉高,市场才行。但问题是,市场培养的是追利的顾客,不是喝茶的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洱茶是没有消耗的,都是放着等升值。至今为止,市场上应该没有只升不跌的新产品吧?任何事物都有其极,价格高到市场无法承受之时,可能就是灾难的来临了。

为不断高涨的普洱茶价泼盆冷水,希望对市场有益,对茶友有帮助。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茶是用来喝的,喝过好再买。应该以喝为主,为基础。当确立需要投资时,必须先确信自己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茶是很专业,很复杂,很难懂的东西,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传言和跟风。跟风永远不是投资者赚钱,而是炒作的庄家。任何炒作其实只是利用人的贪念,让人买了后,把价格拉高,让人觉得有利可图。利越当大,吸引的人和资金越多,当然也就越危险。万变不离其中,最后一样的结果。

作为真正爱喝之友,找性价比高的茶,淡定喝茶,才是永恒的道理。

细说普洱茶之—口感


上篇说味觉《通过味觉判断普洱茶的好坏》,这篇说口感,两者并不是一样的,是涵蕴与被涵蕴的关系,即口感包括味觉。味觉是指味蕾对酸、甜、苦、辣、咸五味的感觉,口感是指整个口腔的感觉,除了五味,还包括甘、涩、津、润、鲜、爽、顺、滑、柔、活、细、稠、醇、厚;麻、叮、剌、刮、燥、干、辛等等的一切反应和感觉。分号前是好的反应,分号后是不良的反应。五味是中性的,不能说好和不好,适中,平衡就好,五味中和,恰到好处就最好了;过量,不及,失衡就不好。

品味茶的口感,要很静心,细致,这是必须的。虽然这有主观成份,而且主观成份比较大。因为,每个人对五味的反应都不一样,口腔感觉的反应,灵敏程度也不一样,会有偏颇,差别。但我们不能说,人可以把好的当成坏;坏的当成好。有差别不等于没分别,好的还是好的,坏的还是坏的,只不过是每个人都会有接受好的和抗拒坏的,程度上的差别。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平常很有些人争论,茶是没有标准的,你说好喝,我说不好喝;你说不好喝,我说好喝。其实是不必争论。但人为了斗气,硬是要把好的说成坏,坏的说成好的,不在此话题中。好茶是有标准的,相对应的口感也是有标准,每个人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好茶对应好的口感,不好的茶对应不好的口感。所以练好你的口感。挑选好茶是至关重要的。明白这道理,就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挑选好茶的高手、师傅,而不必假手于人。其实,这个即使能假手于人,也是不好的。一、自已需要什么,只有自已最清楚;二、通过自已的努力选择的好茶,本身就有一种成功感,过中就是一种乐趣。所以,爱好的茶友,应该是努力锻炼自已的口感。凭自己的口感去挑选好茶。

平常听一些茶友说,以口收茶。以口收茶,这句是没错的,因为,茶是用来喝的,以自己的口感收茶,买茶,不管别人说什么。但问题是你有那个认识水平没有?你的口感达到了那分别水平没有?有认识和无认识是质的区别,层次的区别。可以说有认识,凭口感挑选茶,才会真正挑到好茶,不然只是你自以为是,任性,主观。

细说普洱茶之茶水(二)


水,看上去无色透明,但复杂程度不亚于茶。水里面有许多可溶性物质,这些可溶物的种类、构成、比例相当复杂。可溶物的不同就有我们通常所说的酸性水、碱性水、软水、硬水。还有在水里面存活的细菌,肉眼是看不到,要借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还有水的分子,是以单分子存在,还是分子团存在。

我们这里只能说大概的,与茶有关的,具体细致的要交给专家们。上篇说到,我们通过可感的茶汤,求知茶叶的好坏,但经分析原来还有一个不确定项“水”。所以我们要先把“水”这项搞清楚。

茶叶 + 水 = 茶汤

① ② ③

?(求知) ?(不确定) 可感

从以上公式,可知茶汤是可感的,直观的,我们每个人只要静下心来,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功能,就可以感觉得到了。但条件是要静心,专心,感觉才会准。所以我们前两篇专门讲述了《静心》。

茶叶是要求知的,问题是如果水是不确定的,即使我们对茶汤的感觉是准的,但仍然是不能确定对茶叶的判断就准了。

上公式可有几种假设,假定①、②是好的,③一定是好的;①、②是不好的,③必定是不好的;①、②其中一项是不好的,③都会是不好的。如果,碰上前两种情况,感觉准,判断就准了;如果碰到第三种情况,感觉准,判断也不会是准的。况且我们判断一个茶叶,是不能靠碰巧,碰运气的。所以,我们要先确定水是好还是不好。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水好不好了。水因为太过于普通,所以很少人专门去留意它,它普通到像空气一样,虽然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水是可感的,像空气也是可感的一样。只不过人们惯于周围的空气,而没有专门去感觉它,是否好,是否清新。水也一样,我们可以专门去感觉它口感是否好。很多人试茶,都只是试茶汤的口感,而没有习惯,先试一下用来泡茶的水的口感。

水是不敢说,也不能说那个是绝对地好。这样说,一不客观;二不现实。因为每一个地方的水都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也不同,我们只能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身处的地方、环境找一个较好的水,较适合冲泡茶的水。

我们有一个审评水的方法,供茶友分享和参考。用一个自己熟悉的茶,拿几种需要评判的水,把几种水分别煮开,把同一个茶同一重量,放入审评杯,再把几种烧开不同的水,同时倒入审评杯,浸泡相同时间,同时倒出,审评那一个好就知道那个水好了。

用公式表示如下:

茶叶 + 水 = 茶汤

固定一个 ① 感觉同等条件

② 不同的水

细说普洱茶之茶水(三)


我们说水是为了说茶,只是对水无所了解,会对茶有所误判。一般情况下,什么水都可以泡茶。但要泡出好的茶汤,必须用好水。追求和日常可分开,并不是说找不到好水就不用泡茶来喝了。

还有,我们的原意是评判一个茶好坏与否,先弄清泡茶所用的水是否好。这是消费问题,是买“对”茶的问题。

上篇说到,用同一个茶审评不同的水。可得到你身处的地方,所能得到的水,用来泡茶那个会更好。这是感性的认识。

理性的分析有助提高感性的认识。茶叶加水成为茶汤,就是茶叶可溶物溶于水成为茶汤。某个茶叶所含的可溶物是固定的,它不会平白的增多或减少。但不同的水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分子小的水溶解力会更强,水分子大的水会较弱。活动的水,水分子会更少,俗称活水;静止的水,水分子更大,俗称死水。原因,不动的水,水分子会结团,流动的水,在运动撞击中,水分子会分开,分散,不能结团。

活水和死水,口感也是截然不同的。活水:细、活、鲜、渗透力强;死水:寡、粗、闷。有时我们喝到鲜活的山泉水,会有清爽、鲜活的感觉,是个很好的列子。

碱性水比酸性水泡茶要好。主要体验在其胶融性上。茶叶属碱性,碱性和碱性会相互胶融。如果,碱性和酸性,会相斥,互相抵消。用碱性水泡出来的茶明显要比酸性水的颜色深。碱性水泡出的茶汤会较浑厚,酸性水会较之单薄。碱性水口感会较滑,酸性水会较涩。大家可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我们用PH试纸测试一下,就知道绝大多数的桶装水基本是酸性的。而且这些水经过水厂再到消费者,停留静止了相当的时间,已经不是活水了。用来泡茶不是很好的选择。

我们身边最容易得到的活水是自来水,但自来水杂质和重金属会过重,用来泡茶还是弊大于利。需要用反渗透把其杂质和重金属去掉,变成纯净水。纯净水口感寡、淡,没有口感,而且不是碱性水。可以再用负电位能量净水机,变成弱碱水。如要求再高,可再经过能量激活器,将水分子进一步细化。这些水机和装置,在本地水店和在网上都较容易找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身边很方便得到的水,变为理想的水泡茶了。

去除自来水杂质、重金属,变纯净水的反渗透装置

变弱碱水的装置

细化水分子的能量激活器

细说普洱茶之茶水(一)


茶水,我们这里指的是冲泡茶所用的水。要进一步说茶,我们很有必要先说一下水。不把水说清楚,会影响到对茶的评判。

为避免误会,我们说明以下的名词所指。未经冲泡的茶称为茶叶。用水冲泡茶叶,将茶叶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的茶称为茶汤。

我们通常是通过品试茶汤好不好,来评判茶叶好不好。这里有一个很关键问题,颇容易被忽视,就是用来冲泡茶叶的水。水作为载体,把茶叶的可溶物溶解释出,成为茶汤。人们通过品试茶汤,评判茶叶好不好,适不适合自己的口感。人们喝茶汤时,注意力大多只集中在茶叶,往往没关心到水。茶汤是由两部分物质组成的,一是茶叶中的可溶物;二是水。决定口腔的感觉,是两部分的物质,不是任何的单一方。不但不是任何单一方,而且是双方相互相成,结合在一起交融而成才成为的茶汤。所以水是茶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忽略了水,是片面的,单一的,不客观。简单地说是不正确的,错漏的。会误判的,极会造成误判。所以要认识茶,先认识水是极重要的,必要的。

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水,表面看似很清纯简单,其实内有大学问。因为茶的缘故,我们对水有所了解,愿和茶友一起分享和交流。从而提高茶的认识,推广茶文化。

对水的求知,当初的原因,是在云南当地茶山,用活的山泉水泡出来的茶汤特别好喝。回到广州用同样的茶叶,怎么也泡不出那种感觉。刚开始以为是所用的桶装水不行,后来又换不同牌子的桶装水来试还是不行,再后来又用不同牌的支装水来试仍然不行。才开始请教一些专门研究水,做学问的专家。

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对水才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冲泡茶叶的水;对水和茶叶的关系才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用以下的公式说明一下认识茶叶,为什么要先认识水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吧。

茶叶 + 水 = 茶汤

? ? 可感

普洱茶评及普洱发展之浅见


普洱熟茶是我以前接触不多的茶类,坐杯以后熟茶就喝不出味道,也不喜欢那种“酱油味”。可能茶喝多了身体虚寒,熟茶给我的感觉越来越温润了。

清澈红艳的茶汤和油亮的茶底都是我认为茶质很好的表现。到手以后初尝说实话有点失望,茶太新,茶汤浑浊,酱油味明显,过后上火。虽甜味明显,但戳中太多痛点,遂封存。

今年再试茶汤表现好了不少,不再是那种像放了糖的甜,火气也消失。继续封存两年,口感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时间让我感觉这茶挺值。

关于冲泡:

120ML盖碗,95度水(冬天烧开30s后的温度),半个小饼。

前三道注意快速出汤,否则“酱油色”加“酱油味”,一点甜都没有。

后续可以冲3-4道6-8s出汤,目前为止茶汤应该有厚度。

继续泡的话,厚度慢慢消失,甜味显出来。这时可以延长出汤时间,顺便给茶水加温。泡个2min也没有问题,只是这道会很甜,后续会淡味。

下关甲沱

最近也入了一些下关老生茶。下关茶很有魅力,明明是很差的原料,刚拼配在一起也苦涩难喝,过个5年10年慢慢变成一般普洱不能比肩的存在,这过程让人感慨。

甲沱算是其中经典。我自己尝的09年款,价位20左右(100g),很适合作为日常口粮。汤淡红、显厚、有回甘,比市面上100+一饼的茶叶好不少。个人感觉当前价格偏低,这应该与市场过分追求茶叶原料质量有关。拼配这项极具魅力的技术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市场也因为检验拼配技术成本过高,选择忽视这项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

尤其当前普洱以预支消费为导向,如果喝茶人数增长率不能超过生产率,市场饱和只是时间问题。长尾效应本质上是资本运作,在用时间和资本赚钱。现在场内人应该开始着手这场“普洱寒冬”。07年至今讲古树、讲原料,下一次营销拼配、仓储还是其他,说不上答案。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细说普洱之——评茶(九)》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