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丢弃的茶包,变成她363天的画作!

发布时间 : 2019-12-05
好喝的茶包 天福的黑茶 立顿茶包

好喝的茶包。

你寒冷的冬季,泡上一袋茶包,慢慢享用一天的温润。

喝完的茶包不要急着丢进垃圾桶,摇身一变,茶包会成为你描绘生活的方式,变成363天的艺术!

来看看这位名叫rubysilvious的菲律宾女士她是怎样处置这些被茶色熏染过的小茶包。

rubysilvious是茶的狂热爱好者。有一次盯着用过的茶包,突然萌生了在上面绘画的想法:在今年年初她开启了一个名为“363天的茶”(363daysoftea)的项目。她将每天用过的茶包做为自己的画布,画出当天的所见所闻与心情,让它成为生活中简单唯美的记录。

rubysilvious的创作三部曲:打草稿、描边、上色,一幅优美的画作诞生。

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个茶包被画上画,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这些画形成了“363天的茶”(363daysoftea)系列。

这些被重新赋予生命的小茶包,带着温润自己的温暖回忆,怀旧色彩令人着迷。

喝过每一家的茶包都可以作为美好的纪念,花卉是她的最爱。

去旅游的时候,随身携带自己爱喝的茶,也能很方便的拿来当画纸。

画下眼前的美景,别有一番风情。

把茶包拆开,加长的画纸画上偶遇的美女或者一起喝茶的对象,也是另一种创意。

就用茶包去记录你一天的喜怒哀乐,当你难过的时候也能是个疗癒的过程。

一个茶袋,温润了一年的回忆。

一张画,记载了一天的心情。

rubysilvious教会我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生活。

仔细看看我们身边被遗忘的素材,发挥创意,也许就是下一个“363天的艺术”!

小编推荐

生茶存放几年能变成熟茶?生茶存放几年能变成熟茶?


前几日,有小白茶友问到:“普洱生茶到底存放几年能变普洱熟茶呢?”

抱歉,笔者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这可不是存放几年的问题,就算存放个50年,你也喝不上呀!因为根本问题是你没弄清楚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的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说说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自然存放,生普变不成熟普

首先我们得从“生”与“熟”的定义各自谈起。

普洱生茶,一般称为生普,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茶,干茶色泽墨绿;普洱熟茶,一般称为熟普,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人工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干茶色泽棕褐。

从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很大不同:熟普是经过人工发酵制成;而生普是不需要人工发酵的。

普洱生茶在后期储放的过程中会发生的后发酵作用,是一种自然陈化。随着时间推移,普洱生茶的干茶颜色会变深,汤色会转红,清活的口感会变得醇厚。人类为了快速获取那种生普陈化后的美妙口感,发明了人工发酵的工艺。

而人工发酵与自然陈化的机理有所不同。因此工艺的调整,虽然能起到普洱的快速陈化的作用,然而茶叶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普洱生茶和熟茶俨然成为两种不同的品类。

在自热存放的情况下,生茶放久了,会变成陈茶或老茶,但是永远也不会变成熟茶。

当然了,如果要更直观的区别生普和熟普,编辑建议大家可以去有茶的亲戚朋友家,串串门蹭蹭茶。

生茶放多久能变成“熟茶”?


生茶可以自然发酵成熟茶吗?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按理来讲,普洱茶后期发酵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那给普洱生茶一点时间,是否会成为“熟茶”?要弄清楚这点,无疑就是搞清楚普洱茶后期发酵和人工渥堆发酵。那什么是普洱茶后期发酵?普洱茶后期发酵,俗称陈化,是轻发酵的过程。“轻”到什么程度呢?

以生茶为例:

陈化一年的生茶,褪去的只是青色水气,泡出来的汤色、口感、滋味和一年前的,差异不大。只是没那么青了。而陈化十年的生茶,褪去的不仅仅是青色水气,连茶中原有的涩感也褪去了,剩下的是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不再是原来的颜色,有点像加了水的可乐。茶饼有沁人心扉的陈香,摊开看茶底,会有点泛红。

那什么是渥堆发酵呢?

渥堆发酵就是人为效仿自然发酵(即上面所说的普洱茶后期发酵,属于自然陈化)的方式,让晒青毛料提速发酵,提前获得品饮的价值。一般的做法,就是将毛料堆在一起,洒水,翻推至于其快速发酵。只需发酵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获得如红酒般的普洱熟茶。如此,我们对比一下便知,渥堆发酵的速度,普洱茶后期发酵怎么也追不上的。这倒像是汽车与火箭之间的差距。

众所周知,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有没有经过渥堆发酵。那经过几十年陈化的普洱生茶会不会有一天变成了熟茶?答案是不可能的。不管普洱生茶放多久,都不会变成熟茶。为什么?因为生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后发酵是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自然意味着什么?纯天然,无人为。而熟茶的渥堆发酵,通过人工的干预加速发酵,这已是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个天然美女和一个人造美女,能变得一样么?

普洱茶和包种茶的区别


历史文化区别

包种茶盛产于台湾北部,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名茶,素有北包种,南乌龙的说法。包种茶的由来,据日人井上房邦氏之调查报告指出,包种茶是由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制作工艺区别

台湾包种茶的初制工艺依次分为日光(或室内加温)萎凋、室内萎凋(静置与搅拌)、炒青、揉捻、初干、焙干等工序。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

“生茶”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自然转化。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形式。

冲泡口感区别

包种茶水色蜜绿鲜艳带黄金,香气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包种茶最注重香气,香气越浓郁质量越高级。

普洱茶口感丰富多变,地域山头不同、年份不同、拼配和古树,口感也不一样。各个山头地域、年份均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老班章以刚猛霸道著称,而易武则以阴柔细腻闻名。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茶就要比新茶醇厚浓郁,刺激性减弱,价格也要贵的多。好的普洱茶可以一般能冲二十余泡,而茶味却是愈见香浓。

功效与作用区别

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解除尼古丁及酒精中毒的功能,更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部分功效是与中医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还能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赘肉。

老包说茶:这个古镇兴起的原因你可能想不到_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


因马帮兴起的傣族坝子

整董镇位于江城县南部,距离县城59公里,东南与老挝接壤,南与西双版纳勐腊县毗邻,西与景洪市隔江相望,西北与普洱市思茅区相接。“整董”是傣语译音,意为“看得见的大地方”,下辖整董、曼滩、滑石板三个村委会。整董位于一个三岔路口上,一边通往江城,一边去往易武;是历史上西双版纳的12个版纳之一;是一个保持干栏式古建筑的傣族聚集区;是云南著名的古村落之一;一个因马帮兴起的傣族坝子。

我们从普洱驱车80多公里来到了整董村曼景湾小组的一个丁字路口停下,几块新旧不一的路牌指示,右边去往勐腊县易武,左边通往江城,两边路程都差不多,大概六十公里。

走进寨子边看到几栋保存完好的傣族杆栏式木质阁楼,房顶的木板上刻有“1987年整修”的字样。原来这里独具特色的民宅以前的房屋多用茅草盖,1987年修缮时使用“小挂瓦”盖屋顶,房屋样式不变。

我们走进其中一家,用篱笆围墙,阁楼的第一层没有门,一片堆着许多瓜果、玉米,一片是鸡舍、猪舍,一片放着一些农具、杂物和停放着一辆摩托车。房子正中有一把木梯通往二楼。二楼入口的门是关着的,我们以为没人,就绕了出去,却看见一个老人坐在二楼平台上休息,我们便让老人给我们开了下门跟他聊聊。

曾经每天有近百个马队过

老人今年82岁了,傣族人。他回忆说,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家门前每天有近百个马队经过。我们这里过去很少种茶,都是种玉米和稻谷为主,卖点水果、粮食给马帮。马帮解放后都还有的,只是少了些,驮运的物资也不仅是茶,还有一些百货。近些年基本没有了,因为道路都改了,交通工具也发达了。

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以前是马帮经过的地方,但是现在只是村子的一条巷子。突然,我发现他们家的门檐上有一个八角竹子编织物。形状很像从下往上看阁楼内八片屋顶的模样。老人说“这是他们的当地的风俗,家家都会编,挂在门头,有驱邪庇佑的作用。”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女子端了两杯茶过来让我们喝。她自我介绍说“是老人的儿媳,名叫伊开,是从西双版纳勐腊乡猪屎河嫁过来的,1982年就来到了这个村。”我们并聊起她家的经济收入,她说“我家有6亩水田租给了别人种香蕉,后山上种植了5亩茶叶,10多亩橡胶,每年收入还是有7-8万元,可是这几年一群10多头的亚洲象野生群经常在这一带出没,晚上不敢上山割橡胶”。

看到她家的房子有些倾斜了,我们问她是否计划建新房子,她说“本来去年就计划盖新房,但政府把我们寨子列入古村落保护,这些老房子已经几百年了,它记录着我们傣族的历史,不让动,要保留现状,又没有其他地方建设。”这种保护与发展的两难选择,也在考验着人们的智慧。

傣族村寨保存完整

整董镇曼滩村曼滩小组2013年入选由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乡村大世界》栏目主办,央视网、人民网协办的“中国魅力新农村”。曼滩是一个有着古老传说和绮丽风情的古老村落,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和谐村落,村寨经历百年沧桑依然散发着古朴神奇的独特风韵。

每座傣楼四周都围着精心编织的竹篱,篱内种满芒果、菠萝蜜、三角梅、紫薇等果树花木,把古朴的傣楼掩映在红花绿树下。傣楼的屋檐下燕子在筑巢,蝴蝶在翩飞,寨子用青石板路联通,保留着村寨、田园、河流、森林相互映衬的傣族传统聚居格局,显得美观别致,幽静清洁。

其民居、服饰、饮食、节日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每年的泼水节,全镇的各族群众就会在寨中心的大青树下敲响象脚鼓,跳起孔雀舞,泼着祝福水,弦乐笙歌,载歌载舞;到了晚上,年轻人们在大青树下点起篝火,围着篝火游戏玩耍、互诉衷情。

清朝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清朝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茶膏在清朝时期是一个繁华期,这个时期,茶膏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尊贵),喝茶膏的人群,大部分都是达官显赫之辈,与今日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是一样的意思,而茶膏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娇贵”与皇帝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制作则要精细和讲究得多。从乾隆开始,茶膏由“贡茶院”专司熬制,并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据《茶记》中记载:“茶膏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在长达200多年间,茶膏作为皇室专用,史上有“八色贡品”之说,雍正、乾隆、嘉庆也都嗜饮茶膏。上等的茶叶自不用说,连用的木炭都要求是三百年以上的花梨木,这样恒温熬制,保证了茶膏的品质。清朝宫廷茶膏有186道工序和72天的加工周期,使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茶黄素以及游离氨基酸达到平衡,最终使得普洱茶膏的口感、色泽最佳,健康成分更容易吸收。做工极为精细、严格。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为了选料更精细,或者防范茶中投毒,竟在御茶房之外建了“清水房”,对云南上贡的普洱茶进行“检验—解块—漂洗—检验”。在正式压榨前对原料进行检测和“预处理”。然后将其移到御茶房正式压榨,所有的制作都是在常温下进行,没有任何高温的过程,使产出的“普洱茶膏”品质更佳,一跃成为宫廷御品。

由于宫廷对普洱茶膏选料极精,要求极严,这也造成产量极少,且从未在外界流通。但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却作为国礼第一次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茶膏从此销声匿迹。

一天中喝茶的最佳时间,你知道吗?


众所周知,喝茶有益健康,尤其是长期坚持喝茶。而以茶养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喝茶的最佳时间,在对的时间喝对的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来告诉大家一天当中,什么是最佳的喝茶时间。

早上喝茶

早上喝茶,经过了一整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变大,喝上一杯淡茶水不但能快速的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清理肠胃,还可以降低血压,稀释血液,有益健康,对便秘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是注意,早上喝茶时一定不要喝浓茶,比日常喝茶时要淡一些。

早上喝什么茶?

早上喝红茶较好,因为红茶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祛除体内的寒气,让大脑的供血充足。每天吃完早餐之后饮用一杯红茶,也可以加入牛奶一起饮用。需要注意的是,早上喝茶一定要吃完早餐之后才能饮用,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饮用的话肠胃会吸收过多的咖啡因,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尿频等不适的症状。

下午喝茶

下午3:00左右喝茶,在这个时间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俗称下午茶,对一些“三高”人群来说,如果坚持喝下午茶,能起到药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下午喝什么茶?

午后最后喝青茶或者是绿茶,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肝火旺盛,喝绿茶或者是青茶可以缓解这一症状。青茶例如铁观音性干凉,入肝经,可以清肝胆热,化解肝脏的毒素,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抵抗衰老的功效。

绿茶则入肾经,有利水去浊,排尿更加通畅。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最为丰富的,抗氧化和消炎的功效很明显。

晚上喝茶

晚上8:30左右喝茶。有许多人对晚上喝茶有误解,怕影响睡觉,其实不然,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如果能喝上一泡茶,人体会很容易修补和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等。

但千万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可以选择喝黑茶,尤其是熟普洱。熟普洱性致温纯,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而且晚饭之后喝黑茶可帮助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帮助消化。

如果能坚持每天在这三个时间,喝上三泡清茶,不但能使自己身体健康,还能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平静的、良好的心态。

普洱茶饼为什么是357克?她的前世今生你未必知道普洱茶饼357克为什么


今天,茶友问了一个问题:“请问,云南的普洱茶饼为什么是357克,为什么不是350克或400克这样的整数呢?”

我们拨开历史的迷糊,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数字。

357克自古有之?

其实,这个357克,最初也是“源于生活”的。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在古代是边销茶,为了方便保存和运输才做成紧压茶,并且做成了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所以又称“圆茶”。

而对于普洱茶这类涉边交易,政府为了规范管理也是煞费苦心。为了减少度量方面的纠纷,为了便于统计、交易、征税,政府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

每圆重7两,7圆为1筒(又称“七子饼”),重49两(古代16两为1斤,49两就是3.06斤),32筒为1引(98斤),接近100斤。

有一种说法,357克自古就有。理由是:357g*7=2499g≈2500g(2.5kg)

这种说法应该不准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度量衡,其中便设十六两为一斤。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十六两为一斤”被一直沿用。

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有如下记载: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简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

357克之始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普洱茶饼变成357克了呢?应该是建国以后,中国全面实行公制(1959)之后了。

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

此时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旧制,但将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一两的重量改为50克。

建国后,普洱茶的重量也与计量制度的变革相关,七子饼被定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此时,我们前面说到的公式才变得有意义: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30公斤。

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总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亲,这下知道了吧?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是这么来的。

网上还有很多与357克相关的解读,有些从玄学、命理的角度去分析,例如: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15为月圆之日。

所有这些,听起来都有些玄。今天只是聊聊357克的真实身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可供亲们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普洱生茶存放多久才会变成熟茶


生茶放久了会变成“陈茶”“老茶”,永远都不会变成熟茶!

普洱茶讲山头还分生熟,面对普洱茶里面诸多复杂的讲究,一些刚入门的茶友有时会误以为生茶存放一段时间会变成熟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普洱生与熟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经过人工发酵。然而生普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会发生后发酵作用,这是一种自然陈化。陈年生普的茶汤颜色会随着生普年份的增长而加深,从黄色逐渐进入橙红的阶段。香气淳厚,可能有珍贵的药香、樟香、参香等等,滋味醇浓顺滑。

于是乎,就有茶友问了:“自然发酵也是发酵,人工发酵也是发酵,那我的生普存多久能变成熟普呢?”

茶茶告诉您:“存一年半载不会。存三五十年也不会,存到天荒地老都不会!生普存多久都不可能变成熟普的!”

同样是发酵,内环境不一样

熟普的关键工艺——渥堆,是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盖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

曾经为了加速陈化,生普也会被特意放置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防空洞、土房这样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而现在,生普大多在湿度较低的环境存放普洱茶,让其自然缓慢陈化,产生陈香品质。这样的陈化环境相对来说是“普通”的,跟渥堆的“高温高湿”区别很大。

历史上普洱茶有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以前,广东地区,人们已经掌握了相近的熟茶发酵工艺,生产出了有“红汤”特征的普洱茶,被认为是普洱熟茶的前身。后来,云南省派出技术团队前往广东考察学习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的工艺技术。考察归来后,技术团队组成攻关小组,通过反复不断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普洱茶人工发酵的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目前普洱茶界关于“生茶”“熟茶”的定义十分详细,二者的制作工艺各有差别,成品茶在汤色、口感和叶底上差别明显,在后期储放中,茶品的转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生茶不会因为存放久了就变成熟茶。自然转化一年,渥堆一日。熟普的问世,宣告了普洱江湖不再是生茶的一统天下。同时,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香气滋味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长期存放的过程中,茶友们要把生茶和熟茶分开存放,这样能避免长时间存放后互相串味,影响品饮感受。

一个是自然之韵,一个是工艺之美,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普洱生茶怎么变成熟茶?


众所周知,普洱茶后期转化是个轻发酵的转化过程,就拿生茶来讲,后期的汤色,口感,滋味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后期的汤色,有点被染红的感觉,让不少人误以为:生茶放久了是不是会变成熟茶,不知这样的问题,是否曾经也困扰过你?

那我们先来看看,何以为“生茶”?

生茶的定义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境内一定区域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通过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步骤做成的散茶或紧压茶。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较熟茶更香一些、味道浓,汤色呈金黄色,比较透亮,霸气十足。

熟茶的定义

熟茶是以云南境内一定区域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或者紧压茶。熟饼经过渥堆,并人工适度发酵,较生茶,茶性较温和,茶饼呈现深黑色,汤色呈红褐色、汤色较红亮,口感醇滑。

究其根本差别,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是一个没有经过渥堆发酵,另一个却经过渥堆发酵。

虽说,生茶后期转化,也属于发酵的一种,但,和熟茶的渥堆发酵是天壤之别。

此发酵非彼发酵

生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是后发酵(俗称:后期转化)是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熟茶的渥堆发酵是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成茶叶内含物质,让苦转化成甜,使滋味变醇。

人工发酵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因此,生茶就是生茶,熟茶就是熟茶。

生茶放久了虽然会转化,但,永远不可能变成熟茶。

这是制作工艺上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也是无法逾越的区别。

普洱生茶存放20年后会变成熟茶吗?普洱生茶存放后会变成熟茶吗?


普洱生茶放上十余二十年会变成熟茶吗?答案是不会,普洱生茶放久了会变成老茶,但绝不可能变成生茶。熟茶从渥堆结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它是熟茶,生茶与熟茶最大的差别在工艺,而不在年份。

生茶的制作工序是将鲜叶采下来,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之后,就可以压饼了,随着时间存放,茶叶中的活性物质会发生自然转化,我们也称其为自然发酵。

干茶色泽由青绿转为墨绿,茶汤的颜色会由最初的青黄色转为红黄色,老生茶的汤色与熟茶汤色有一定的相似度。

普洱熟茶的工序是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人工渥堆发酵,人工渥堆发酵即通过人工起堆、洒水加速茶叶熟化。干茶色泽呈红褐色,有的芽头颜色呈现暗金色,汤色红浓明亮,发酵较重的茶汤色稍稍发黑。

历史上普洱茶也曾经过渥堆发酵,但现代普洱熟茶的渥堆工艺于1973年试制,1975年工艺定型。熟茶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追赶香港老生茶的口感,因为生茶自然渥堆时间较长,通常要十余二十年。事实上,只有轻发酵熟茶喝起来会有回甘、生津,口感清爽,与老生茶的口感较为接近,而重发酵熟茶喝起来香、甜、厚、糯,更适合就近品饮,但它对身体其实没多大益处。

普洱生茶放久了会不会变成熟茶?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这里讲的普洱茶,指的都是现在说的普洱生茶。普洱生茶主要以散茶和紧压茶两种形式存放,经过二三十年以上的自然陈化,现在谓之为“老茶”,其茶叶都会变得褐色或褐黑色,口感愈显醇厚,香气层次变化丰富,生津回甘也更是持久,深受广大茶人的喜爱。

可是“老茶”的数量是有限的,于是爱喝“老茶”的人对普洱茶的陈化特性进行研究,1971年-1973年通过湿度和温度控制发明了熟茶工艺,第一批大规模的熟茶生产在云南昆明茶厂进行。

就算如此,普洱生茶放上一百年也不会变成熟茶,两者有本质区别。

普洱生茶的工艺是采摘鲜叶-摊晾-杀青-揉捻-晒干-散茶(晒青毛茶)-蒸湿-压制-晾干-成饼;普洱熟茶的工艺在散茶的环节是一样的,后面不同,散茶-湿水-渥堆-出堆-解块-蒸湿-压制-晾干-成饼。

最大的区别在于熟茶要经过湿水、渥堆。

首先根据茶叶的芽叶情况往晒青毛茶加水增湿达到30%-45%的含水量,芽叶量越高加水量越高,然后将茶叶堆至70cm左右的高堆,再盖上棉布,茶叶在湿度作用下进行发酵,随即温度就会增高,当温度接近60度时,就要开始翻堆,避免“烧茶”,让茶叶能够发酵均匀,温度稳定。

通常发酵到45天,属于轻发酵的六成熟,叶底暗红色柔软,汤色变红且不浑,口感是微微的苦涩,回甘比较纯厚,属于可以边喝边有利于后期陈化;到60天时,是重度发酵的八成熟,叶底全部变得褐色柔软,汤色红浓带清亮,口感陈香味纯厚,回甘中深润感,这样的熟茶压饼后放上三个月退仓后就可以当下喝了;普洱熟茶发酵周期在45-60天相对来说口感和品质都是比较好,如果时间太短或太长,会适得其反。

通过工艺我们就会知道,生茶和熟茶其实是两种工艺类型的茶,具有不同的外型、香气、口味和口感,喝茶不在其他,重点是选择自己适合的茶,适口为珍,就是最好。

失传“茶票”捆绑茶叶变成收藏品


在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上,“甲拉一号·龙茶票景迈古籽普洱茶”是一种颇为特殊的商品。

景迈是位于云南的著名茶叶产区,将这里的千年古茶籽移植栽培并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就是这种正在版权中心交易的商品。北京甲拉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这一茶产品的出品方,而这种商品的特殊身份,则体现在“茶票”二字上。

“茶票”始于元代,原本是官府向茶商发行的税后运销执照,其票面上印有准许贩茶的数量和地点。明末清初,很多地方茶庄设立了专门的票号,人们可以凭票去兑换茶叶,茶票也逐渐具有信用融资的功能。直至民国中叶之后,茶票渐渐失去了使用功能,并且最终不复存在。

让古老的茶票得以复活的,是甲拉公司的创始人林振芳。2011年,这位已有20多年从商经验的茶老板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为自己销售的普洱茶附加一些文化属性,以提升产品的身价。几经琢磨,她相中了消失已久的茶票,并且请来2012年龙年生肖邮票的设计者陈绍华,设计出了一款茶票。

去年9月,获得重生的茶票正式对外发售。当时,林振芳将这种新式茶票与茶叶产品捆绑成礼盒进行销售,每套售价高达近5000元,限量发售1.8万套。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首批茶票产品便售出了1万套左右。

与历史上原有的茶票相比,这种所谓的新式茶票早已失去了作为票证的实际意义。它并不是由官方发行的“官票”,也并不具备实际的兑换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过是在名义上借用了茶票的历史渊源,其实质更像是藏书票,只是一种设计别致、印刷精美的纪念品而已。

不过,林振芳为自己的茶票找到了一条颇为独特的销售渠道。目前,这些茶票礼盒仅在包括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在内的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买卖。

“票据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诚信文化。所以必须借助官方平台做这个事情才有意义。”林振芳这样解释自己的营销思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在她所说的“官方平台”上进行交易,无形之中提升了茶票的身份。

林振芳还将这些茶票送到国家邮票厂进行印制,甚至还在版权交易中心的介入下,为其采取了多达16种的防伪手段。此外,她还打算今后每年邀请当年的生肖邮票设计者,来负责茶票的设计工作。

按照林振芳自己的说法,“茶票必须是国家级大师设计,在国家邮票厂印刷,在国家级版权交易平台发售,这样才有收藏意义。”总之,在经历了这样一番繁复的包装与营销之后,茶票本身似乎具有了一种文化之外的权威性。

改头换面后的茶票究竟具有多大的价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北京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则认为,甲拉公司的这种茶产品,“是融合了茶票文化内容的授权使用而开发的一款产品,是一种被赋予了文化附加值的全新的版权文化产品。”他所管辖的这家版权交易中心不仅是茶票的买卖平台,实际上也为其提供了审核、认证、流通监管等方面的服务。

但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看来,这种茶票的商业模式本身,仅仅是一种初级的价值创新,其价值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同样对这种新式茶票的文化价值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与其生硬地复古茶票,还不如将茶产地或制茶法等进行知识产权化的处理,并借以实现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恢复性保护。(节选自《文化可以让老字号复活吗?》)

《你丢弃的茶包,变成她363天的画作!》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好喝的茶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