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王”:易武刮风寨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刮风寨普洱茶 普洱茶刮风寨 易武谷花茶

刮风寨普洱茶。

易武刮风寨是“易武茶区”中的顶级古树茶,通过2008年以来老茶的变化验证,可以证明其后期陈化之王。

刮风寨茶的气韵,高香,回甜,代表了生茶的所有优点。更为可贵的是每一泡的优雅之韵让茶友入醉,后期变化之后能体会到越陈越香的魅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勐腊县刮风寨是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

刮风寨生态环境

刮风寨处在与老挝边界上,周围多是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得非常好。茶树多是混杂在原始森林中,所以产量低,品质最优秀,路途偏远,不容易开发,目前算是普洱茶中的一片净土。

2001年之前未通公路,交通极其不便,经济相当落后,90%的村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村没有一幢瓦房,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长久以来,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其远离现代社会,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植被极为丰茂,茶树与众多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共享共生,所产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质超乎想象。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刮风寨茶叶受到市场追棒的原因之一。

刮风寨立寨势险风急,寨子附近没有茶地,原料主要来自白沙河、茶平、茶王树、黑水梁子四个地方。刮风寨与丁家寨隔着冷水河相望,但两者风格不尽相同。茶王树寨出产之茶甜韵及喉韵表现均极为出色,是目前易武茶的带头大哥。

刮风寨茶树分布

刮风寨古树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份没有矮化,都是在国有林中间。每3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一年总产量可以达到2000公斤优质的古树茶。

真正去过刮风寨古树林里的人很少,从村子里如果徒步去古树林,需要5个小时一个单边;而且路是狭窄的杂草路。

从刮风寨村子3公里往外走就是老挝丰沙里省,古树资源也是非常丰富,主要是产量低,关税重,做工略差,所以市场上表现普通。但茶的质量优秀,值得后期开发。

刮风寨茶品滋味特点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所谓好茶,一片足矣;一泡耐人寻味,再喝念念不忘;尝之在口,赏之在心;过目而不忘也!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山行:刮风寨之茶王树


茶友要我推荐易武茶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总是以“推后几天”为借口一拖再拖。于是,促成我今天早上开始推荐易武茶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大哥之前答应送我一顶刮风寨瑶族同胞的帽子,在我全然忘了这回事的昨天下午,这顶红黑相间的平头圆帽的突然出现带给我一阵惊喜;

二是昨天有位茶友跟我购买了一些古树茶要压制成200克的小饼,末了,对方要我再推荐一款古树茶,我就随便推荐了这款2011年4月的刮风寨之茶王树古树春茶。

之所以说是“随便推荐一下”,是以为这款成本颇高、又珍贵稀有的古树茶既便报个实惠的原产地价格,也能轻松地就把对方吓跑掉,普洱茶绵羊便可以“随便交差了事”了。想不到对方硬要接招,“随便”就买了两饼,权当试喝一下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她和茶王树的缘份-----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两饼茶王树。

易武有“七村八寨”的说法,沿途一线有荒田、曼秀、三丘田、落水洞、麻黑、大漆树等村寨。从麻黑丫口叉进去二十二公里处就是刮风寨(瑶族),易武老街附近还有三合社、易比等村寨。我的本意是将刮风寨的茶王树放在最后来推荐的,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只好先推荐茶王树了。

没修路之前,去茶王树必须从刮风寨徒步翻越大山,走上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内地来的不一定能适应得了这种长途跋涉。曾经有位壮汉走到中途便两眼一抹黑晕倒在地,同行的朋友急忙打电话叫来瑶族同胞救援,临时做了个简易担架,七八个人将他硬抬出森林才得以大难不死。

去年,我们陪四位外地茶友走新路去茶王树,皮卡车是可以直接开到森林深处的,但土路不算宽敞,遇见对头车,一方必须倒车好长一段路才能错车。车到终点站停下还要徒步向下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茶王树——技术好的可以骑摩托车下去一段或两段,然后还是得徒步。

这片森林中陡峭、蛇形般的小路,晴天可以骑骑,雨天就别去逞强了,推摩托车的滋味可不好受,一不小心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属于骑摩托车能够下去一段的人,而再往下的那一段,还能骑得了的家伙,要么是技术高超的;要么就是不怕死的。我一看那翻下去不是重伤就是必死无疑的情形,干脆就走吧。

所谓下山容易爬坡难,返程途中的陡峭山坡才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同行的一位男士因身体不适,急性肠胃炎发作,落在后面上吐下泄;另一位稍胖的、三十岁出头的老板接过我递给他的棍子,拄着拐杖、大口喘着粗气爬坡,每爬十五六米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歇息。他接了个电话,上气不接下气地跟对方讲:“我差点就要死在这个地方了。”

我等不得这些人慢吞吞的样子,先上到半山腰歇息一会儿,不久便听见山下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也是熄火了五、六回才来到我的面前。起初,我以为是车技高超的瑶族茶农,后来看对方五官,像汉人嘛。

我们打了个招呼便聊了一会儿:这位大哥来自唐山,每年都要来刮风寨的茶王树收鲜叶加工茶叶。他的摩托车后座绑了一袋鲜叶,约摸四、五公斤的份量,恰好可以做得一公斤干毛茶。

我说,你的摩托车技术真好,一般人可是下不去的,即便下去也不一定能骑得上来。他说,没办法啊!为了能够喝到正宗的茶王树,只能豁出去了。

我问他,你亲自加工的这些茶叶是要拿回去卖还是自己留?他说,当然是存放起来,舍不得卖的。我一想也是啊!这些数量有限的茶王树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所有的一切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刮风寨之茶王树的弥足珍贵还体现在产量有限。为防止他人偷采鲜叶,必须在采摘鲜叶的那么几天里,派专人日夜守护,以防万一,还得刀枪不离身。有一位茶农家就因为某天的疏忽,鲜叶被人偷采,损失了十多万。

剩下就是来自各位老板之间的激烈竞争-----价高者得。有位老板就因为某季春茶的时候,茶农较往年少做给他五公斤,便激动得不行了:他质疑茶农,你怎么能这样呢?每年几十万定金都提前打给你,你怎么能把五公斤偷卖给其他人?

茶农亦作了实事求是的解释:今年大旱,茶叶减产了,我也没有办法啊!不是我要少卖你五公斤的。

在普洱茶江湖中,能够喝到茶王树古树茶的人极少,能喝到正品的人便是一种幸福。

你若问我这款2011年的茶王树古树春茶到底啥滋味?我就不用在此描述了。

茶山介绍:易武刮风寨茶坪地古树


相对于版纳茶区易武山头系列的普洱茶来说,无论是从品质上、还是价格上,以及普洱茶发烧友的喜爱程度,刮风寨普洱茶的优越性日益凸显。这个山头茶,相对于易武茶山头领域的普洱茶来讲,刮风寨片区的普洱茶是未来易武茶中最具有潜力股的。

细细品啜,刮风寨普洱茶的特点,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据悉,茶坪地茶区离刮风寨约15公里路程,其中11公里为麻黑公路,4公里左右为婉蜒小路,可摩托车骑行到达茶地,也是刮风寨最早开发出来的茶地。刮风寨三大茶地中,茶坪地古树采摘时间最早,比茶王树、白沙河早期很多。

踏进这片原始森林里,迎面而来的山清水秀,参天大树,极为震撼。零散茶地分布在森林中的各个位置,坡度较大,红壤砂土质为主。茶坪的古茶园相对集中,一块一块的分散在溪谷两边的陡坡上,这里的茶叶多幽黒沉绿,叶面油光发亮。大部分茶树都不大,树干成人手腕粗细,从地面开始分支,一株茶树常有多个分支。也不是很高,树高多为两三米。茶树的老叶子很少见,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新鲜的芽头。目前约有20几户茶农拥有茶坪的茶地。

从近年来普洱茶山头茶价格榜单上的趋势来看,刮风寨整个茶区领域内,相对来说,晒青毛茶价格最高者要数茶王树最贵、茶坪地和冷水河第二、白沙河次之、家边树最便宜。但从口感、滋味角度来讲,茶坪地普洱茶也有自身的魅力特点。比如茶汤,清透显油质感,其滋味清冽,微凉喉部涩显长。

云南普洱茶易武茶区三寨(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历史上的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大量茶人便涌入易武。虽不曾列入古六大茶山之中,然自清朝始便为贡茶进献宫廷,实为茶中上品。

如今易武被列入新六大茶区,已成为了普洱茶中众人追捧的上品。特别是近年比较火的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1.刮风寨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茶评:干茶青褐油润、显毫、梗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柔和带有蜜香;滋味顺滑,入口柔和,苦涩感不明显,有喉韵;叶底黑、长、粗、厚。刮风寨古树茶的总体感觉是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十几泡后意犹未尽。

2.麻黑

麻黑是易武最具韵味的茶,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没有半点邪杂之味,很多南方人偏爱麻黑茶的醇厚。

茶评:干茶色泽乌润,条索壮实,茶梗较长;茶汤明亮;香气清幽,有花香,有人称作蜜兰香;滋味醇厚顺滑,涩感不明显,甜度好,有回甘。总体感觉是温柔而细腻,高雅而绵长。

3.薄荷塘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相传这片茶园是村民在深山中种植草果时发现的,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茶评:干茶色泽墨绿,条索壮实,梗长;茶汤金黄明亮,花香幽深而浓郁,入口有明显的清凉感,水路细腻稠滑,回甘持久,喉韵明显。总体感觉是茶汤柔甜,滋味饱满,喉韵深厚。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易武刮风寨山头茶村寨、文化、茶树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刮风寨山头茶

刮风寨位于易武镇东北部,隶属麻黑村村委会,分为一队、二队两个小组,距离易武镇32千米,属偏僻山村,东与老挝国相邻。村子平均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有农户170多户,是易武镇瑶族较为集中的地方。前往刮风寨,开车须小小心翼翼,车子过麻黑村后便开始在土路上颠簸,这段土路约有20千米,常有塌方、水毁路段,并且路窄谷深坡陡。最陡的一段坡长约1500米,坡度约30度,坡的尽头是一段长下坡路,下到坡底右转过龙家坡桥便进入刮风寨村。村民房屋沿龙家坡河两侧建在山谷中,周围看不到茶树,刮风寨的古茶树都生长在原始森林的国有林中,其中名气较大的茶树位于茶王树、冷水河等茶园里。这些茶园远离村庄,从村子徒步攀登3~5个小时方可到达,而且山路崎岖狭窄,长满野草,采到每一叶好茶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山中的山蚂蟥特别多,一不小心就跳到脚上、手上甚至脖子上,让人惊愕不已。由于山高路险,除非有当地的瑶族居民做向导,否则一般人很难进入。原始森林树木品种繁多,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作用下,由紫色岩、砂岩母岩等风化发育而成,土壤基本为红壤、砖红壤、赤红壤,加上腐殖质厚,土壤有机物含量高、养分充足。此地森林覆盖率高、伴生林木物种繁多山中终年云雾缭绕,因此刮风寨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品超乎想象,茶气内敛而强劲,喉韵悠长而绵延,实为易武茶中极品,品质不亚于“老班章”。

刮风寨文化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村中境况略显贫寒,房屋低矮老旧。即使近年刮风寨茶叶受到茶人的热烈追捧、村民收入逐年增长,也未能改变这里瑶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他们至今还是自已纺纱织布,从山里的植物中提取染料染布,剪裁后手工缝制自己的民族服装。刮风寨的瑶族属于蓝靛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这一支系在瑶族中占的比例很小。从村民李永生口中得知,他们的祖先最初来自广西梧州,还有来自广东和老挝国的。蓝靛瑶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使用汉字。他们有自己的族谱和本歌”,“本歌”在他们族中世代相传,作为后生学习和生活的教科书。族谱和“本歌”都是用毛笔手抄汉字而成,封面均以牛皮或其他兽皮制作。我在李永生家见到的两本手抄本就是他爷爷用毛笔抄写并流传下来的,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的纸已发黄,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见。瑶族的男孩在6~15岁时,家长要将孩子交给村中德高望重的几位长辈进行“度诫”,“度诫”的长辈被称为“师傅”“戒师”“道师”等,而长辈则依据“本歌”的内容向这些男孩传授生活与劳动技能,以及民族节日与操办红白喜事的仪式。

刮风寨山头茶特点

目前刮风寨的茶树以茶王树茶园的树龄最大,品质最优,所产的茶这几年深受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但是产量不高。据茶农估算,春茶产量不超过300公斤,以致价格居高不下,一茶难求。从村里到“茶王树”茶园,全为土路,汽车不能前行,只能乘坐摩托车。沿着上山的羊肠小道行驶3千米到达森林深处,再下车徒步进入原始森林,山路曲折险峻,沿途长满各种珍稀植物,其中有与恐龙同年代、高10多米的巨大的桫椤树。步行约2小时,翻越两座山岭,才可到达茶王树茶园。看到大茶树以后,就会觉得一切的艰险辛劳都是值得的。但见坡地上,茶树与其他林木伴半生,阳光照射充足却不被曝晒,这是茶树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因而这里所产的茶叶山野气更强,茶汤更黏稠浓厚、香柔甜滑、汤水细腻、苦感较低、回甘强劲而绵长。进入冷水河荼园的路况比去茶王树茶园的更差。由于生态环境相似,两园茶性较为接近,只是冷水河茶园的茶产量更少。但并不是通往每一个茶园的路途都十分艰险,白沙河、茶坪、龙家坡和家边茶园就是比较容易前往的。家边茶与龙家坡茶口感上略相似,香气不错,苦感稍弱,与茶王树茶园的相比,茶气较为不足,主要原因是树龄较小。茶坪的茶性较茶王树、冷水河的逊色,但又好于白沙河等其他茶园的茶。

茶山行:“刮风寨茶王树纪实”


对于每年春季几个月都泡在茶山收茶的人来说,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经历各种阴晴风雨。去年我们到刮风寨茶王树做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狂风暴雨冰雹闪电,当时我们还在山里又惊又怕,工棚被狂风吹毁、茶叶被暴雨打湿,这段记忆导致这一年来想到“刮风寨”这三个字就内心发怵。所以,瑶族兄弟们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今年一到寨子里就杀了只冬瓜猪为我们接风洗尘。吃饱喝足后,计划着明天进茶王树做茶事宜,希望未来几天都能有好天气,弥补我们去年在茶王树做茶时留下的遗憾。

不过刮风寨这个名字可不是凭白无故就叫出来的,关于刮风寨名字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以前村寨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某一天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这个美丽的姑娘给吹跑了,自此这个寨子就得名刮风寨了。

言归正传,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刮风寨茶王树”:传说中的“茶王树”到底是一棵树?是一座山?还是一个村?其实它是隶属于: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统管的一个寨子即刮风寨的山地(原来为国有林)。

刮风寨180户人家,有古茶的地方分别是:茶王树、茶坪地、冷水河、白沙河、家边(刮风寨村子周边古树)。但是茶叶价格都不一样,茶王树最贵、茶坪地和冷水河第二、白沙河次之、家边树最便宜。

刮风寨180户人家中,有茶王树地的大概30多户人家。茶王树的古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由于被其他杂木遮挡,受到的日照少,属于阳光漫射,这样的茶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这里的古茶树还是比较连片和集中的,但因为历史原因95%都是被矮化过的。

如果是亲眼见到刮风寨茶王树的古树肯定会失望,因为光听名字觉得茶王树很霸气、古树感觉也会长的非常高大。但实际上这里的古树都是被矮化过后又重新从树根上发出来的,乍眼一看就像是放大版的台地茶,这种树形如果放在布朗山或者景迈山只能是被视为放养了几十年的生态茶树范畴。但茶王树的实际树龄确一点都不小。

第一:据古茶园的拥有者瑶族兄弟说茶王树这里最早期居住的是布朗族和回族(现在茶王树地标大石头附近还有回族人的古墓),而布朗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比较早栽种茶树的民族,布朗人当时就在此地种植了连片茶园。后来布朗族离开了这里迁徙到了现在的老挝,这片茶园就被瑶族接管。瑶族接管茶园后就砍掉了茶树,改为种植粮食(因靠近水源,山脚有条茶王树河)和其他经济作物。后来瑶族也没有在这里居住生活,搬到了生活更为便捷的村寨(就是现在刮风寨),在一百多年的时光中,这些曾经荒废了的地方就变成了国有林。

第二:现在我们看到的茶王树的古树基本都是上百年,因为茶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那些曾经被砍过的茶树又顽强的从根部发出。所以现在大家看到茶王树的古树树形是从根部分叉发出,每一个枝条很长、枝叉的叶子也长的很茂盛。古树一般高度为3~5米,因为这里森林茂密、茶树在原始森林的遮蔽下很少能吸收阳光养分,所以生长较缓慢。

第三:茶王树的位置是在整个山的中下段,茶园海拔从山中段的1380米~茶王树河边的1050米,整个茶地垂直落差300米左右。

第四:茶王树与丁家寨的百茶园仅一河之隔、对山相望。这里气候湿润、整个古茶园是一个大陡坡,茶园被原始森林环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古树茶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基于这些条件因素,刮风寨茶王树的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

做茶王树的茶叶,我们一般是早上就从寨子里出发,骑出摩托车大概1个半小时的车程,然后就只能步行穿越原始森林到达茶地。我们每年做茶王树的茶,都是雇工人采鲜叶、然后就地初加工后、等制成干茶后再背出来。

当然,如果不在乎品质、当天往返也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当地的茶农不愿意当天往返,除非有人特别要求。因为鲜叶从山里背回寨子这一段路都是上坡、耗时间长,鲜叶会被捂到,萎凋过度导致红梗红叶,杀青之后严重影响茶叶品质。所以每一家有茶王树地的农户都会在自己的地里搭建工棚,以便完成初制。

所谓:“茶要慢慢喝,事要慢慢做,人要慢慢处。”任何人都不可以一概而论,茶农也有踏实认真的、也有偷奸耍滑的。我们为什么这几年不论多么辛苦都坚持进山亲自收制茶叶?为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看人识人。只有不断的深入了解,合作相处,才知道哪些是真正把心思和力气花在做茶上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正式如此。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们从进山的时间、茶地的选择、树龄的考虑、加工制作的人上都比去年更加谨慎。今年我们换工棚了,从去年的180度纯山景奢华大棚换成了依山傍水棚的温馨小棚,今年挑选的这个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再被狂风袭击了。

今年做的三块茶地都是刮风寨茶王树古茶树比较多的人家,因为今年茶叶发的晚,只做一家的茶地采不了多少鲜叶,所以去年那块地今年依然延续做之外、我们又新增加了大河边的古茶地还有河边斜坡上的一块。

虽然茶王树的产量在整个易武茶区算很多的啦,但是鱼龙混杂、古树多,小树更多,更有一些境外茶流入。每一年我们做这里的茶都是先选好古树多树大且发得好的人家、自己雇采茶工直接采鲜叶,白天采茶晚上在工棚初制,然后做够数量后直接背干茶出去。

所以茶友们,珍惜你喝到的那杯茶吧,它实在是来之不易。为了得到正本清源的茶,我们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背着帐篷在荒郊野外安营扎寨、日晒蚊虫叮咬都不算什么,还得祈求老天给面子有个晴朗好天气。当天时(季节天气)地利(区域树龄)人和(加工初制)等等这些条件都具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出一泡好茶。

很多茶友看了我们的

刮风寨茶王树的品鉴报告


此次要品鉴的是广东深圳茶友寄来的,标明为刮风寨茶王树的茶样。刮风寨是易武茶中比较有名的茶,与弯弓、落水洞、麻黑等齐名,价格不菲。大家要知道的是茶王树不是一棵树,它是一个古树茶的小产区,隶属于刮风寨,古树比较集中,是近些年来炒作比较凶猛的一个小区域茶。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茶王树究竟怎样。

第一泡

茶汤香及挂杯香尚可,有易武茶的味道,但远不能确认此茶的产地,还要继续喝。

第二泡

茶味出,但有些薄,饱满度不够。稍有水味,稍涩,无苦。

第三泡

涩加重,微苦,喉部有发干,舌面及上颚有发麻的感觉。汤的质感不是很好,水路粗糙。

第四泡

茶气无法体验到,回甘有,但不强,主要集中在口腔的前1/3处,不向后延伸。

第五泡

已经有点汤薄水寡的感觉,但茶汤香还是比较明显的。

观叶底

叶底的一致性还好,叶底也有一点弹性,不算腐。树龄大约在30~40年左右。

结论

此茶肯定不是刮风寨的茶,也不是易武核心产区产的,应该是易武周边的,比如像是勐伦的茶。

普洱茶名寨之刮风寨


刮风寨古树茶(气,香,味,韵)都具有,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标准。有的茶友说茶气足,是指苦味,这是不可接受,也是片面的。气,更应该体现在内,就是喝下茶后整个身体感觉有点微热,当然不是全部都有。无法用一个科学数据来衡量。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刮风寨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特点:甜醇中含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而含蓄,喉韵绵延悠长。尤以后期变化之美见长,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普洱茶产地:易武“八寨”是哪八寨?


临近三月,寒冬已然远去,到处山花浪漫,正是春茶生长成熟的好时节。生活在都市里的你们,有的人或许听说过一个名词——“寨子”,有的人或许没听过。没关系,不论你听没听过,今天笔者就带领你们进寨子,喝普洱茶去!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易武八寨包括:倮德寨、新寨、旧庙寨、大寨、张家湾寨、丁家寨(汉)、丁家寨(瑶)、刮风寨。下面就一一叙述。

易武“七村八寨”之倮德寨

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实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密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一种民族,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易武“七村八寨”之旧庙寨

旧庙寨: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种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易武“七村八寨”之大寨

大寨: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在道光年间也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张家湾寨

张家湾寨: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的村寨,是马帮歇晌休整的地方,从张家湾到莱州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回族盖有清真寺、汉族盖有关帝庙,弯弓的关帝庙是六大古茶山中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画栋,飞檐点金,当时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刮风寨

刮风寨: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茶园匀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赏花、喝茶、踏青,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快随笔者一起进入这八寨,采茶、喝茶吧!

何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说到云南普洱茶一般的人都会知道班章茶,易武茶,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是一种很具有“霸气”的王者风范的茶,香气霸气众茶之冠,它体现的是作为王者的大气,口感强烈,所以人们一般就称为“班章王”;而易武的茶相比之下就多了几分柔和而少了几分的霸气,特殊的香味,让人一试即知,回甘顺滑,汤色油亮,陈化后的茶韵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可以将云南普洱茶比做一个王国的话,那么霸气十足的班章茶就可以称王,而柔和又不失滋味的易武茶则完全可以凭借其“母仪天下”的气质而封后

易武的柔,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扬水柔,更是一种内在的呈现。因此也更加令人沉迷于它的滋味。易武口感的细腻柔滑、甘润韵久,独具魅力,随着时间的陈化,茶汤愈来愈饱满醇润,余韵绵长,口感香甜而又不失醇厚,细腻而又柔和。

提到普洱茶,易武茶区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带您了解“普洱皇后”——易武的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洒村

从弯弓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漫洒老寨,漫洒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漫洒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蛮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香气悠长。

易武“七村八寨”之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

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回甘、生津、持久。

易武“七村八寨”之落水洞村

与麻黑村相邻,该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

该村是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韵味幽深、回味无穷。

易武“七村八寨”之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

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

易武“七村八寨”之高山村

是一个纯彝族村,与曼秀村隔箐相望,高山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

茶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

易武“七村八寨”之三合社村

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成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武“七村八寨”之易比村

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该村。

该村茶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回甘、生津、杯底带浓浓密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七村八寨”之刮风寨

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茶园匀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

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佳品。

易武“七村八寨”之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实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密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新寨

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一种民族,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易武“七村八寨”之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种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易武“七村八寨”之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易武“七村八寨”之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的村寨,是马帮歇晌休整的地方,从张家湾到莱州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

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汉)

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

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易武“七村八寨”之丁家寨(瑶)

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

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

普洱茶名山之易武丁家寨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这三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陈化王”:易武刮风寨》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刮风寨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