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产地之西双版纳茶区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09
西双版纳普洱茶 金版纳普洱茶 版纳春普洱茶

西双版纳普洱茶。

西双版纳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相比其他产区,西双版纳有着更为丰富的茶山资源。

在西双版纳,各个熟悉的名山名寨,这里也算是普洱茶的大宝库,普洱茶有名的六大古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均在西双版纳境内。在勐海的巴达山茶山上,还有一株被载入史册的,1700余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

西双版纳其中易武山最具特色,易武茶山的七村八寨最具代表,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习俗,以及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特色茶品。

易武的七村是指:麻黑村,落水洞村,高山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弯弓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大寨,曼撒寨,新寨,每天的“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云南全省大部分的地区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境的影响,降水量在季节和地域上的分配不均,这也造就了普洱茶不同产区,不同茶区的千滋百味,有的温顺柔腻,有的苦涩回甘,有的刚烈浓郁,有的醇厚柔绵。这也是众多普洱茶喜好者对它情有独钟的魅力所在,茶人静静的守护这份大自然分享给我们的神秘馈赠。

小编推荐

西双版纳之巅,问鼎普洱茶


勐宋地区拥有西双版纳第一高峰--滑竹梁子,被人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坐落在西双版纳州西部的勐海县勐宋乡境内,海拔2429米,地跨西双版纳勐宋乡蚌冈、蚌龙、曼吕3个村委会,是西双版纳最高之山。

高海拔,是滑竹梁子茶在茶界叱咤风云的原因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就厚实,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内质饱满。

滑竹梁子古树茶是保塘四个寨子,蚌龙三个寨子,还有坝檬,共8个寨子茶园的一个总称,是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三种民族居住地。

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气候。属‘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古树茶园,林、草构成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故茶树没有病虫灾害,不需用药防治。

而滑竹梁子这个名字的得来也是有故事的,以前这座山上生长着大片竹子,都是竹节长而光滑的野竹,当地人称滑竹,而最高的山脉在当地称为“粱子”,因此这座第一高峰就叫做“滑竹粱子”。

勐宋滑竹梁子茶,汤色黄亮透亮,口感较好。茶汤入口苦涩有度,滋味浓烈而回甘生津讯速且持久,有一股山野气韵在其中。茶香清香、悠长飘逸,唇齿留香。

叶底:色泽统一,富有活性。

普洱茶产地西双版纳之南糯山古茶山


白孟愚在1948年因为时局动荡,而离开的南糯山茶厂,1951年期间南糯山茶叶实验场在旧址上成立了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南糯山是哈尼族的聚居地,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还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是唐代以前从青藏高原迁入云南的民族。

哈尼族定居南糯山有800多年了,而在民国以前南糯山又是车里宣慰司的直管地,所以每年哈尼族都要向车里送贡品,贡品中有一种叫笋酱的,而南糯在傣语里的意思就是产笋酱的地方,南糯山有十几个哈尼族村,上千户人家,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双版纳格朗和的南糯山,是驰名全国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哈尼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原始、传统农业十分普遍,生产落后,工业十分薄弱,仅有少量的矿业土法采冶和手工业作坊。

新中国建立起,哈尼族农民因地制宜地改坡地为梯田,改旱地为水田,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地方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现已建立了冶炼、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纺织、塑料制品、卷烟、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为全国的“锡都”。

有人说:“心中有茶,倒茶成茶道;心中无茶,茶道成倒茶。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甚至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普洱茶之版纳茶区_分布情况?


西双版纳茶区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勐海和勐腊。

一、勐海茶区

勐海茶区又分为布朗山、贺开山、南糯山、勐宋及巴达等茶区。

布朗山乡是个乡有一座山叫布朗山,闻名天下的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名寨就是传说中的土豪村每年春茶季都是人山人海。

贺开山一共有9个寨子,其中古树主要生长在班盆新、班盆老、曼弄新、曼弄老、曼迈、曼囡六个拉祜族寨子。

勐宋乡勐宋一词来自傣语,意思就是“高山坝子上的部落”。有勐宋乡一共有9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全乡一共约25000人。勐宋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还有三千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木、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等寨子。

巴达(原属西定乡)释名:“仙人脚印位于勐海县西部,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古树茶主要产于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二、勐腊茶区

勐腊茶区包括易武茶区和著名的古六大茶山。

历史上,位于今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就是贡茶的重要产地。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等多部文献史籍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清雍正年间设立普洱府后,江內六版划规思茅厅直辖,六大茶山也就归思茅厅管辖。古六大茶山原来分布于原车里宣慰司所辖江内六版纳。古六大茶山指攸乐、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曼撒。

六大茶山严格讲不是六座山,而是六个茶区。其中易武、倚邦、蛮砖面积很大。历史上六大茶山又有倚邦、架布、嶍崆、曼撒、曼砖、革登之说。其实架布、嶍崆只是属于倚邦的小茶山,曼撒后来与易武合并为易武茶区。

易武

易武茶的特点是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茶质优良极耐冲泡,陈化速度较快;新茶茶气较淡薄,存放得当之后茶气渐强,回甘回甜越持久。

南糯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倚邦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宋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攸乐山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橘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贺开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帕沙

一至三泡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韵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好,苦涩味轻,化得比较快。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

莽枝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橘黄。

蛮砖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革登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橘黄。

布朗

属乔木大叶种,香气比较充实,茶汤润滑,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改善。

西双版纳普洱茶名山之:勐宋古茶山


在普洱茶世界里,勐宋有两个,一个是景洪勐龙的“小勐宋”,一个是版纳的勐宋,今天我们聊聊版纳的勐宋。

从南糯山北坡山脚往北跨过流沙河,就进入了勐宋地界,勐宋和南糯山基本是隔河相望,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西南通向勐海镇。

勐宋古茶山上的古茶园分布较广泛,总面积约3800亩,树龄跨度较大,100年--700年都有,老茶树老态龙钟,造型古朴奇特,非常壮观,其中树龄最大的是勐宋乡下辖的保塘老寨古茶园,树龄在500--700年间。

勐宋境内的滑竹梁子是西双版纳州的最高峰,滑竹梁子也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勐宋古茶山3800亩古茶园,基本都是围绕着滑竹梁子分布,由于高海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勐宋茶在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勐宋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保塘,保塘有两寨,新寨和旧寨,两寨相距一公里,新寨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保塘新寨是纯粹因茶而生的寨子,90%是汉族,进入保塘新寨,古茶园也就初现端倪,勐宋深远的历史从这里开始展开,新寨居住这以前因茶迁徙至此定居的人,据当地茶农介绍,他们祖上大致来自这些地方:江西、贵州、四川、大理,几十年前,新寨还居住这部分拉祜族,后来茶叶不好卖了,拉祜族逐渐迁走,现在的保塘新寨,几乎都是汉族。

和新寨相反,保塘老寨是个拉祜族寨子,新寨和老寨的古茶园是相连的,连绵有一千多亩,茶树长得很密,大至两人合抱,小至碗口粗,树龄跨度很大。

保塘老寨紧紧靠着古茶园,老寨是古村,但具体不知道多少年,勐宋最老最大的古茶树都集中在这里,当地的拉祜族人说,老寨是当地人最早来定居的地方,以前繁盛的时候有七八十户人家,现在只有二十多户,保塘的古茶树是拉祜族所种植,汉族来保塘居住的时间不足一百五十年。

还有一个寨子情境和保塘老寨相似——南本老寨,南本也有大面积古茶园,南本原为拉祜族寨子,清末是迁入汉人,汉人定居南本也是为茶而来。

说到勐宋,不得不提滑竹梁子和那卡,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欢迎关注董玥说茶

西双版纳普洱茶产区历史


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地是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保山等主要产区,其中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勐海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王和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园,便是茶史的“活化石”。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把孔明敬奉为茶祖,称茶为“武侯遗种”。据记载,西双版纳茶叶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阮福《普洱茶记》)。可见,以云南大叶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双版纳传统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销往西藏等地。宋朝除与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江南,甚至中原一带用普洱茶作茶马交易。明朝至清朝中期,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澜沧江北岸的攸乐、倚邦、革登、曼庄(曼砖)、莽枝、曼撒(曼腊)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南岸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景洪勐宋、佛海(勐海)江外六大茶山,汇咸十二大古茶山,年产干茶10余万担。自雍正年间起,古六大茶山的头春茶被列为“贡茶”,分为“八色贡茶”,清光绪年间,倚邦的金瓜茶至今还珍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自古以来,“十二茶山”马道驼铃终日回荡,商旅塞途,生意火爆,构成了一幅边塞风情与茶马古道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普洱茶是西双版纳历史最悠久,最有标志性的文明符号。悠久的植茶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多个民族习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种茶、饮茶、贸茶的习俗沿袭至今。西双版纳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境内有13万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点,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高档普洱茶的优质资源。茶叶是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生产紧紧相关的古老的传统产业,历经上千年而不衰,新中国成立迄今,茶叶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如今,全州拥有茶园近50万亩,年产干毛茶2万吨,加工普洱茶逾万吨,稳固地保持着普洱茶研发、生产大州的地位。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茶叶资源丰富多采。

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无论是从历史的普洱还是从近代普洱或是现代普洱来看,西双版纳历来都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她不仅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人们说普洱、言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那十二座古茶山,书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一个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版纳的血统,普洱英雄出自勐海。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版纳普洱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展生物办公室李庆友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兄弟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主任如是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的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盛名天下的普洱茶没有造就茶产业的强势,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溢价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大益是需要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六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扎实的基础。自己比自己,现在比过去,“十一·五”期间的成绩是显著的,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五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化模式,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

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

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

一是队伍专业化,需加大茶叶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同时继续加强对茶农的专业培训。稳住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包括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在内等方方面面的稿水平的专业创业团队。二是品种良种化。目前全州茶园的无性系良种仅占总面积的2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主攻茶树品种的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促进茶树良种化建设,通过良种来提高茶园的单产水平。在古茶山的发展与保护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三是基地生态化。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为生产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打下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生态茶业之路。规划期内建设15-2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实行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示范效果好的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四是采摘加工机械化。在州内的产茶区进行茶园机采、机剪等试验工作,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名茶机械加工、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五是生产标准化从茶园种植的标准化入手,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的生产环境,全面推进茶叶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实现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从茶叶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六是产品系列化在生产传统的名优普洱茶、绿茶、红茶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以及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等系列茶产品的开发工作,延伸茶叶的产业链。同时丰富人们的饮茶方式,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以及人们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消费观念的转变的需要。七是企业品牌化。对全州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500吨以上的企业,重点扶持和鼓励茶企创新产品、创立品牌。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全力打造茶叶产品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加大宣传,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西双版纳州的茶叶公用品牌。以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体系,提升版纳普洱、人文普洱的新形象。八是产业组织化。兼并、重组生产规模小的制茶厂家,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同时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茶农的娘家,成为一方面联系政府和龙头企业,一方面帮助茶农解决卖难、帮助茶农提高种茶以及采制技术的中间纽带。九是营销网络化。以连锁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到茶叶销售网络化。提高西双版纳州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把西双版纳茶业融汇到国际茶业的大市场中。重点打造以勐海为中心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品牌集散中心。十是管理规范数字化。对全州茶叶生产基地的户主姓名、生态环境条件、茶树的种植时间、品种、面积、产量、品质等进行数字化动态跟踪,导入现代农业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同时对每一家企业的产品品牌、标志(或防伪标志)、产品标准、生产动态、加工设备和手段、销量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全州茶叶信息档案,实行数字化追踪管理。

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主要利用全州境内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茶叶重要功能性状相关基因遗传改良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有针对性培育出能进行不同茶产品加工的优良品种。

2、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在全州2县1市的重点产茶乡镇组建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试验示范模式并进行推广;同时在茶园中进行禽畜的养殖,如鸡、鸭、鹅、猪等,实现以养禽积肥,禽肥培茶,种养结合,以短养长,茶园内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以绿色产品为主导的优质茶叶数量。生态茶园的试验示范研究,将为全州的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科技支撑。

3、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主要进行茶叶系列产品(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和茶籽油以及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为延伸茶叶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4、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

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

1、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

2、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

3、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4、茶区气象服务中心

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1、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在勐海建立一个茶叶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批发、销售西双版纳的优质名茶。吸引工商资本及全国普洱茶品牌落户勐海,使勐海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中心,成为普洱茶交易的集散中心,成为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的茶文化展示中心。

2、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以西双版纳的公用茶叶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启动西双版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并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并录制西双版纳茶叶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进行西双版纳茶产品的原生态品牌宣传,以品质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人文普洱等来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新形象。策划旨在宣传版纳宣传普洱的全国性的重大茶事活动。

董玥:西双版纳普洱茶名山之布朗山


布朗被成为普洱第一山,如果你还不认识布朗山,老班章总该知道吧?老班章就在布朗山上,但布朗山上不止有老班章。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目前古茶园保存的最完好的茶区之一,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濮人是最早栽培茶树的少数民族,布朗族种茶制茶的历史算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最悠久的,布朗山是普洱茶文化的源头之一。

2000多年前,濮人首先定居于此,称“濮满山”。古时曼桑、曼新属车里宣慰使司地,期于属勐混土司,因以族称,名布朗山。

在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即2004年以前,布朗山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原料基地,当时勐海茶厂在这里建立初制所,一年可收鲜叶三百多吨,制得毛茶七八十吨,今天的很多勐海茶厂老茶中都拼配有布朗原料。

布朗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佛寺是布朗族各种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人们接受传统教育、举行仪式的场所。布朗族男子七八岁到十一二岁均需到佛寺当和尚,在佛爷指导下学习傣文和简单的佛经,系统学习教规教义,所以在布朗山上的一些村寨里,能看到许多和佛教相关的文化遗迹,比较典型的是老曼娥。

除了布朗族,布朗山上还世代居住着佤族和德昂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是濮人的后裔,世代与茶相依为命。

布朗山上名声比较大的产茶村寨有: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章家三队,还有附近的贺开、勐宋、那卡、班盆、帕沙、广别等。更多

茶学入门|普洱茶四大产区之西双版纳


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傣族古称西双版纳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乐土”。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最南端,北与普洱市相邻,南与缅甸交界,东与老挝交界,面积19700平方千米,人口80多万。西双版纳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1°10′~22°40′,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477米,澜沧江由北而南贯穿境内。年平均气温18~21℃,年平均相对湿度80%~82%,年平均降雨量1200~2400毫米。为云南省纬度最低、平均海拔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最多,普洱茶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气候,既无酷暑亦无严寒,日照充足,相对湿度大,雨量充沛,土质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勐海享有“大叶茶故乡”的美誉,也被尊称为“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州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以及11个国营农场。其境内还有全世界唯一在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区,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为全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保护区成员。

以往,传统普洱茶最知名的产地,厂方以勐海茶厂、地区以六大茶山茶区最为人所称道,所在地区都在西双版纳辖区,凭借优良文化传承与优质气候地理环境,可说主宰数百年普洱茶主流市场。近年,因普洱茶市场再一次兴盛,过度采摘与不实茶品重创这传统品牌;若不再有适当的措施保护品牌与产地,西双版纳的数百年的优良茶质与品牌,或将成为历史名词。

在西双版纳不懂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可我喝茶,跟喝水一样,除了解渴,还是解渴。

我对喝茶一窍不通。一个不懂茶的人,听懂茶的人谈茶,就像一个不懂禅的人,听禅师谈禅,云里雾里,天上地下,找不着北。西双版纳是茶的源头。在版纳,大街小巷,山野村寨,只要有一张桌子,只要一坐下来,我就会遭遇这样的窘境。每个人都在谈茶,茶的养生之道,茶的日常故事,茶的经典传奇,茶在杯中的沉浮,茶在壶里的忧郁。而我,呆笨得像一条桌下无人坐的板凳,或桌上的一只倒空了茶水的茶壶。

我也不知道桌上的人,有几个是真懂茶,有几个是装腔作势,孤假虎威,但桌上的茶给了他们满脸的自信,给了他们口若悬河的由头。在西双版纳喝普洱,就像在贵州茅台镇喝茅台酒一样,谁都会自鸣得意,交杯换盏。他们边高谈阔论,边浅酌低饮。而我,以洗耳恭听的样子,掩饰我的充耳不闻和不懂装懂。我只干一件事,一杯接一杯喝茶。我无忧可解,我只解渴。

在西双版纳不懂茶,就像漂洋过海,到了国外不懂外语。但茶香,我是能闻到的。我为古茶的幽香沉醉。不懂茶,但比谁都喝得多,这是我在版纳七天的愧疚。而在勐海南糯山,对着古茶树,我没有赞美,只有感伤。一个勐海县,有四万六千亩百年树龄以上的古茶群落。在南糯山,我看见的每一棵茶树,都在一百岁以上。生年不满百,叹息肠内热。我为自己将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的生命,耗费在过眼烟云一样的功名利禄而早生华发感到深深的愧疚。这些茶树,吸天地灵气,浴日月光华,遗世独立而生命长青。这片茶树是两百年,这片是三百年,这几棵四百年,带我去瞻仰茶树的人,比一个收藏家向别人介绍他得意的藏品的还喜形于色。

我站在一棵八百年的茶树王面前,让我沾点茶树王的福气吧,我能活八十岁,我就谢天谢地了。我已四十岁了,想想我在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时间,用指头都可以掰出来,不禁黯然。八百年,云卷云舒,那些帝王将相在哪里,那些才子佳人在哪里,只留下一棵茶树,惯看秋月春风,只留下一壶茶,笑谈古往今来。我喝酒喝到八分醉时,常常长吁短叹,感天动地。从南糯山下来后,我担心我以后会醉茶。

在布朗山上,弥漫云雾里,我在想四千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棵茶树在布朗山上的模样。人类的第一片茶叶,就是布朗山上布朗族人的祖先摘下来。在布朗山老东南村村长家吃饭时,村里的民间歌手伴着三弦,唱了一个多小时布朗族的民歌。我一句没听懂,但我一直在用心聆听。那幽怨的曲调里,有天地之悠悠,有密林之郁郁,有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在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大山里千年隐居中和大自然的息息相通,也有一壶茶里人生物我两忘的怡然自得。

在中缅边境,有一座布朗山,那里有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他们给世界贡献了一种叫茶的神奇植物。从布朗山下来,我决定要懂茶,并开始谈茶。

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前景光明


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原生于滇又具有千年深山古茶树和优种台地茶基地的为未来扩大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茶叶提供有力保证,为外省和境外所无法比拟。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形成一个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趋势,由于其深富文化底蕴,在近年来文化营销的推动下,在国内各大城市、东南亚、欧美日韩和海外华人社会引起巨大回响,为业的进一步奠基打下了良好基础,使西双版纳能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以一种更佳的态势进军外省和国外市场。

的发展关乎千万茶农和涉茶人口,在发展新农村的大方向下,产业将能进入获得更大配置资源的发展轨道,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民也将获得更高的收入。

经过多年的开发,在政府和民间企业累积了丰富的茶业知识和经验,形成一套有利促进产业发展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及经营方式,未来进入他省市场及海外市场,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不过,西双版纳产业也存着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产业的恶性竞争、假冒伪劣、海外市场非关税壁垒、厂商和企业诚信问题和省外市场设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州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宣传培训,使生产经营企业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标准条款的内容。二是建立质量检验、品质鉴定及认证中心,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等方面全面规范生产和经营。三是成立专家委员会,为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开展公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共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强监管,提高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规范的生产经营环境,为打造品牌保驾护航。

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应按法定职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规范生产加工和市场秩序。应组织力量,对生产和产品进行检查,维护品牌形象,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生产加工企业按标准生产,提升企业生产加工水平,确保质量安全,树立品牌形象。

西双版纳产业必须建构一条“品牌强州、茶叶富民”的战略思路,确定以全州经济发展支柱和协助千万茶农和涉茶人口奔小康的两个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产业效率为中心,走“高效、高产、高质量,强势品牌、高科技 ”的发展方向,抓好茶叶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名牌效应,打造龙头企业,注重资本经营、整合业内资源,开拓省外和海外市场,提高的良好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多元化、国际化、团队化发展,使全州产业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

西双版纳:中国古老茶区重新焕发活力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岩宽香老人家产过百万。这对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布朗族群众来讲,堪称一个奇迹。拥有40余亩茶园的岩宽香富裕起来凭的就是来自古茶山的品质和牌子。

布朗山是驰名中外的的重要产区,也是云南六大古茶山之一。“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咯,布朗山茶在清朝可是上贡的极品。”岩宽香说,“我们根本不用做广告,每年还没有采摘,就有茶厂的人前来订购了。”

据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彭哲介绍,西双版纳是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植茶用茶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1700余年的野生型“茶王树”,南糯山800多岁的栽培型“茶树王”,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园,便是茶业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据勐海茶厂总经理助理赵建军介绍,云南“六大古茶山”最早指澜沧江北岸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江北六大古茶山。到了清朝,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即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南峤和景迈等六大茶山。六大茶山最高年产茶达4000吨。

而清末及民国时期,“六大古茶山”逐渐走向衰落。由于税赋太重、战祸横生、疾病流行等原因,西双版纳的产量下降到1000吨,民国末期减少到250吨。

新中国成立时,西双版纳境内茶叶采摘面积仅为1.5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古六大茶山”又逐渐恢复生机。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西双版纳的茶叶生产跃上了新台阶。西双版纳现有茶园67.62万亩,采摘面积43万亩,年产干毛茶2.69万吨,面积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45倍,产量是108倍。

1992年,随着当地茶叶私营企业的崛起,新的管理机制、新的经营理念给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过去的生产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加工厂代替。

赵建军说,西双版纳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内的大叶种茶叶具有萌芽早、牙叶肥、采摘期长等特点,水浸出物、茶多酚等含量均高于同类茶和其他茶类品种。因此普洱熟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广告语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以其独特的保健养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推崇,“六大古茶山”也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临近易武古茶山的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高志明说,“我们全家6口人,在2006年、2007年茶叶市场高峰期,卖毛茶就有11万元左右的收入。到2008年,虽然茶叶价格下降了,家里也还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预计会超过去年。”

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显示,境内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3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有7个品种,是迄今已知的全国古茶树资源分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区。而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则保持了云南省第一产茶、出口大县的地位。

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也成为西双版纳发展的重点之一,包括阳光茶文化科技园云茶源景区,易武古茶山和大渡岗万亩茶园等。按照规划,作为昔日茶马古道起点和六大古茶山生产、加工和贸易集散的重镇,勐腊县易武镇将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小镇,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茶马古镇。

西双版纳10个经典茶区口感特征,你喝过几个?


无论是朋友伙伴间的饭后茶歇还是高手云集的品茗茶会,喝茶,少不了的是交流口感、描述滋味、探讨体感。然而,这一切都是很私人的东西,所以一杯茶,千人品便有千种味。

既是工作需要又是个人习惯,喜欢为喝到的每一款新茶都写上一段描述。常常会把我的品饮笔记分享给最亲爱的茶友们,遇到感受一致的便是一阵喜悦。但又唯恐茶友被我的描述牵着走,没能寻找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总结了版纳10个茶区的口感特点,仅供参考!若你喝到的并不如此,还是要遵循你口腔中的答案。

易武特征

条索粗壮紧结;汤活水细,香高甜柔,苦涩度不显,口腔刺激度低,汤感稠滑细腻,回甘生津持久,茶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汤色淡黄明亮;叶底柔软肥厚,匀整洁净。

南糯特征

条索紧致较长;香气平和,汤感醇厚饱满,茶汤微苦微涩,瞬间即化,果香清晰,茶气足,山野气韵明显;汤色蜜黄明亮;叶底鲜绿有光泽。

雷达山特征

香气轻幽,汤感稠滑,入口洁净度很高,苦涩度低,花果香和蜜香入汤且比较浓郁,生津快且强烈,有回甘,内含物质十分丰富且协调性好,可冲泡25道左右,喉韵清凉,显山野气韵;汤色是淡淡的鹅黄色;叶底嫩绿油润,有弹性。

帕莎特征

帕莎茶素以清甜著称,茶汤入口实则能感受到微苦微涩,化开十分迅速,似乎就在一瞬间便感知到回甘和生津,生津很持久。汤水香甜,水路细,汤感饱满,内质丰富,层次感跟明显,喉咙中很甜润舒适,茶气表现强烈。

勐宋特征

干茶条索颜色较深,偏向黑褐色;茶汤入口能感受到苦涩,其中苦比涩又明显一些,汤中带甜,其中南本老寨的最为香甜,回甘较快较好,汤感较为饱满。

大勐龙特征

茶汤入口苦涩明显,其中苦强于涩,口腔收敛性强,滋味浓烈,有力度,苦涩化开后有充分的回甘生津,花香充盈于口腔,层次感很明显。

老曼峨特征

老曼峨的辨识度很高,苦的不一般。老曼峨的苦很清冽纯粹。前两道轻微的苦;三到十道非常苦,苦的通透;十道之后很轻的苦中开始透出甜味,所谓苦后十日甜,老曼峨苦后的甜同样不一般。老曼峨的茶性霸气,茶气足,层次丰富。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向来以茶气猛烈,香气纯正著称,其生长环境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香气独特,浓重低沉,汤质厚重,入苦有苦涩感但化开的十分迅速,回甘和生津在吞咽茶汤的一瞬间便体现出来而且很持久,浓酽甘爽,口感饱满,杯底留香非常持久。

曼糯特征

茶汤金黄明亮,汤质稠,熟果香和甜香入汤,口腔中鲜爽香甜,生津十分迅猛且充分有垂涎欲滴之感,回甘甜润,口腔舒适度高,喉韵香甜舒润;叶底肥硕厚实有活性。

贺开特征

条索稍长,黑亮紧结;入口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开回甘较快,涩化开稍慢,汤质细腻,汤感饱满,喉韵清凉舒爽,花香幽扬稳定;叶底黄绿油润,柔软细嫩,带兰香。

喝茶时要细腻,要柔软下来,温柔的去试探,去寻找,感受茶汤的滋味,感受这种滋味带给你的心情,或许是乡愁,或许是甜蜜,或许……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产地之西双版纳茶区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