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怎么喝茶?品的是味,感受的是韵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怎么喝红茶 白茶怎么喝 红茶怎么喝

怎么喝红茶。

想成为一名通过喝茶就能辨别茶叶好坏甚至是茶叶产地的老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如果一个人把所有山头毛料的特点都倒背如流,但他没有喝过或是很少喝过对应的茶叶,那他依旧是一个菜鸟。

喝茶一开始喝的是茶叶的味道,只有喝久了才能感受出茶叶的韵味。

韵味是整个口腔对茶的反馈,同一个山头的茶味道上经常会有差异,但韵味却都高度一致。喝一口茶,就说这茶出自哪里哪里,这样的人要么是品茶的功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要么就是胡扯八道,装神弄鬼之辈。

绝大部分的高手都是在喝完一整泡之后,才会去评价这款茶的优劣以及产地等等。一口论高下,从入行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

如果名山古寨的味道不会改变,想成为一名老鸟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茶叶的味道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量。打个比方,茶农在毛茶杀青的时候,因为手法的不同茶叶的苦涩度就会有比较大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手重的茶苦涩度高些,手轻的茶苦涩度低些。茶山每年的气候不尽相同,基本每年的毛茶味道都有变化,至于茶园中背阴,向阳等因素都影响着茶叶的口感。

作为一名茶客,若单从口感来论产地,那同一产地就要被贴上多重标签。这样显然是不对的,只有喝惯了这个产地的茶叶,品出了其中的韵味,才能够了解这一地区的茶叶。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积累,所以大师是不能速成的。

一口茶下肚,只能喝到它的味道。只有经历了无数杯之后,茶叶的韵味就会像记忆一样被储存在喝茶人的大脑之中。

等到再喝到这样的茶,就会勾起大脑的回忆,当两者完全一致的时候,喝茶人就能判断出茶叶的产地。至于说要喝多久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我觉得没个二三十年的功夫,是万难达到的。

高手喝茶,品的是味,感受的是韵。

小编推荐

品普洱茶时,如何感受回甘、生津和喉韵?什么是回甘什么是生津什么是喉韵


品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茶汤本身的滋味、香气、口感,再到回甘、生津、喉韵,是一个逐渐提高的层次,能带给品饮者更加愉快的品饮体验。也因此,很多茶友在冲泡或品饮普洱茶时,都会将其回甘、生津和喉韵等多方面的品饮感受,作为评判普洱茶品质优异的标志。接下来,思思就和大家谈谈,在品普洱茶时,如何感受回甘、生津和喉韵?

1、回甘

品质优越的普洱茶,都会有“回甘”的现象,即茶汤咽下后两颊和舌面产生的非常清润的甜味,回甘是伴随着苦味产生并且在苦味之后的,有强弱之分,其强弱程度、持久性也常常被用做评判一款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之一。

回甘所感受到的甜是间接的,即使你所喝的这款茶回甘很快,你的身体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做出反应的,需要一个缓冲的阶段,而不是像茶汤本身就带有的甜味,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想要感受一款茶是否具有回甘,其实很容易,喝了两三泡茶之后停顿两分钟,注意力集中在喉咙接近舌面一段就能感受到,有种吃了青橄榄之后产生的甜意。

2、生津

体会生津也不难,简单来说,就是饮茶后口腔中的不同部位不断涌出细小的“水泡”。一般分为舌面生津和两颊生津,茶汤咽下的几分钟之内,舌面或者舌底乃至两颊都有唾液不断冒出来,在当年新茶中比较明显。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给出一款普洱茶这样的评价:“两颊生津,舌底鸣泉。”这可以说是生津的最高境界了。

生津,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对口腔粘膜起刺激作用,能够促进唾液分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可与唾液发生反应;芳香物使口感清香。回甘和生津常常是相伴相随的,但其实这是不同的概念,有的茶回甘未必生津,有的茶生津也不一定回甘。

兹举一例说明:喝过2005年老同志加嘉玉寿茶砖这款茶的茶友,或许已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回甘,这款茶的回甘特别明显,品饮之后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回甘、生津极好。茶汤入口时甜润柔和,厚重饱满,带有微弱的涩感,没有苦味,顺滑咽下后,回甘生津徐徐而来,唇齿之间茶香萦绕,韵味悠长。这款茶品自商城上架以来,深得茶友的喜爱。

3、喉韵

所谓喉韵,也就是品茶时茶汤带给喉咙的感受,喉韵相比回甘和生津,体会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难度,新茶友一般很难感受到这种曼妙的感觉,具有一定茶龄的茶友就比较容易的喝出一款茶是否有茶韵。

喉韵,一般分为甘、润、燥、凉。甘,即茶汤带来的喉咙回甘的感觉;润与燥相对,润即喉咙有舒爽顺畅之感,燥感则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造成吞咽困难,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外,还会让品饮者焦虑不安;清凉的喉韵是最好感受的,好比喝了薄荷水带来的丝丝清凉。此外,喉韵也有深浅和强弱之分,深远悠长的喉韵往往直达喉咙深处,感受深切,是很多品饮者期待的品茶体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有喉韵,喉韵也不能作为一款茶品质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如果一款茶同时具备甘甜喉韵、清凉喉韵和喉部顺滑感,那么可以说这是一款还不错的茶,但想要知道是不是一款顶级的茶品,还需要参照更多的指标来综合评定。

那如何体验普洱茶的喉韵?还是以2005年老同志加嘉玉寿茶砖为例加以说明。这款茶品,是由邹炳良监制,12年昆明干仓存放,品饮起来水路非常细腻,茶汤与口腔、喉咙接触时宛若绸缎质感一般软滑,非常舒适;挂杯香为浓烈的花蜜香,高锐悠扬,喝起来是浓郁的花香,带有一股春天的气息,随后转化为纯净陈香;其次,这款茶砖的喉韵也是属于“润”的类型,喝了之后不会有锁喉的燥感,反之十分温润,不愧是大师之作!(特此声明:

普洱茶的喉韵,是怎么样一种感受?


普洱茶为历代贡茶,茶味醇厚爽口,香气浓郁。许多喝普洱的人,喜欢带有苦涩味的茶汤,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这时候不仅仅只感受到回甘,还会在喉咙部位感受到很浓郁的韵味,这叫做普洱茶喉韵,向来深受普洱茶资深品茗者的青睐。

喉韵,是指茶水下咽过喉咙,喉部对茶的感受。普洱茶喉韵分有:甘、润、燥。

当茶汤入喉时,收敛性与刺激性逐渐消失,唾液慢慢分泌而出,此时喉咙感觉滋润甘美,这就是回甘。一般来说,回甘越持久、强烈越是好茶。

甘味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但好茶叶的苦味一定是化的快,退的也快,苦完之后就是回甘,茶叶的好坏以及茶叶内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性。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润感,对于普洱茶来说,一般是指饮后有润化喉头、滋润口腔、消除燥渴的感觉,从生理到心理给人以润泽。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

一些品质不好的茶品饮起来,既苦涩又干而燥(此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

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其他一些优点的茶品,也会立即被否定掉。(网络

普洱茶品茗高手是怎么炼成的?


普洱茶品茗高手是怎么炼成的?前提条件:首先得对普洱茶有兴趣,然后得有时间和空间,最后也是一点就是要有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学起来是事半功倍的。需要时间和空间是需要你不断不断的喝茶。

普洱茶行业中从来不缺“大师”、“师傅”。但是,这类人群几乎都是前辈,虽然对于他们的一些东西不认可,但必要的尊敬还是要放在心里的。他们虽然只是仅仅能被称作“前辈”,离称高手还差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品茗高手的炼成路上,承受的各种滋味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住的。上面忘了说,身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前提条件。因为各个年龄段的身体能接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第一步

清楚认识自己的身体。如果你还年轻且胃能接受普洱茶生茶,那么我建议你从新生茶开始,各种山头茶也好,各种拼配茶也好,能清楚的辨别各个器官带来的感受,并且能说能写。如果你有一定的岁数,那么我建议你从新熟茶和老茶(生熟茶)开始,同样的能清楚的辨别各个器官带来的感受,并且能说能写。多久可以出师等后面再详说。

第二步

清楚认识茶品的茶龄。所说的茶龄就是做成茶品的年份,比如某某茶品是2010年5月份制成的,到目前是4年多。茶龄一般就分1-3年,4-7年,8-10年,10年以后。按一般来说,4年多茶龄的茶品已经能表现出能不能继续陈化的一些东西了。在以上前三个茶龄段的茶品,你盲喝一款茶,能猜出误差不过2年已经是这方面的高手了。

第三步

清楚认识需要的温度。品茗高手不会冲泡茶叶,说出去是会被人笑话的。而不会把握入口的茶汤温度,同样不是一个合格的品茗高手。由于品茗茶品时,不同地域对于茶品的诉求点不同,所以,冲泡前最好问下品茗者。普洱茶喝的内蕴香,并不是闻香。所以没有特别需要,不要把普洱茶的香气放出来让鼻子很好闻,而喝到嘴里涩感很强。

普洱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想成为品茶高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尝试,积累足够的经验。而成为品茶高手之前,得知道品一杯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出发,还有关于茶的颜色气味味道怎么去描述。

品评普洱茶,可分为的四个步骤:观汤色——闻香气——尝味道——看叶底。

观茶汤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1、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仅供参考。

2、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3、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闻气味

1、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2、成熟的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3、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4、异味

烟味——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5、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6、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尝味道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基本味道

甜味——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酸味、水味——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2、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水路:粗糙、滑的、丝滑的

4、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5、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茶怎么喝能养胃,怎么喝是伤胃?喝茶养生指南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茶,能养胃,亦能伤胃。你知道什么茶养胃,什么茶伤胃吗?

“伤胃茶”

凉茶: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都想带青睐于凉茶,然而,事实上,凉茶“很寒”,对于有胃病的人,尽量不要去喝凉茶。

绿茶:营养价值最高,抗癌,但同时绿茶也是凉性的,所以胃寒者不宜喝。比如龙井、碧螺春、毛尖等都是绿茶,有胃疼经历的人喝这些茶是会导致胃部不适的。

黄茶:黄茶在市面上并不多见,比如君山银针,产量很少,很难见到。君山银针也是凉性的,不适合胃寒者喝。

菊花茶: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可以清热解毒,但菊花茶并不适宜长期连续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喝太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

“养胃茶”

春天喝花茶,秋天喝红茶。养胃喝茶都是要看具体情况的,胃寒和胃溃疡的人喝茶尤其要注意。

建议胃不好的喝滇红茶,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红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普洱熟茶,性温和醇厚,可以暖胃、降血压、降血脂。

茉莉花茶不仅能够安定情绪、振奋精神,还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化湿、减轻肠胃不适。

喉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普洱茶的喉韵是什么?


喉韵在茶桌上评判一款好茶使用最多的名字之一,“有喉韵”,“喉韵好”,“喉韵不错”,“喉韵深”都说明这款茶的品质不错。

喉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既然是好茶才会有的感觉,喉韵一定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并且身体感官部位非常明确喉咙。有的人说喉韵是一种喝过茶后喉咙部位有清爽甘甜的感觉,也有人说喉韵是茶汤紧团的划入喉咙明显的下沉感,茶汤丰富的内容延伸至喉咙的一种感觉。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这是判定茶叶好的一个要素。普洱茶很多,但要有喉韵品质的茶叶确实需要认真喝过感受过才知道好与次的差异在哪里。

韵味是茶叶在味蕾中主要魅力之一,从口腔延伸至喉咙再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有的茶韵味只在舌头前半部分,有的茶韵味可以延伸至舌头的后半部分甚至是喉咙,慢慢的延伸,静下心来,慢慢品、细细感受。

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使身体产生的反应,那说明你喝茶不多,在别人的引导下,慢慢地会发现有这种感觉,没有引导,这些感觉似乎就消失了。也有人在喝每一款茶时都会说喉韵好,这就变成了一种对茶叶的习惯性评判,就如同说这是一款普洱茶一样的普通。喉韵是否真实存在,需要你用细腻的心思去感知,因为感觉也是需要自己不断的练习才能变得更敏锐。

仓味是怎么回事?


有的茶闻起来有一种复杂沉闷的味道,让人毫无品饮欲望,这种味道不少人统称为“仓味”。仓味严重的普洱茶闻起来有一股水味、泥腥味甚至类似霉味的味道。还有些仓味茶闻起来没什么异样,但喝起来喉咙会发干、不适,口腔也有燥、苦的感觉。

“仓味”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在,有时闻起来像霉味,但和霉味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仓味茶仍有普洱茶的真味,且仓味可以通过适量的通风手段调整祛除,也就是所谓的“退仓”。

仓味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发现普洱茶在低温高湿的防空洞里发酵更快,就以类似防空洞的仓储环境来加速其陈化。因为无法有效通风,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代谢物“气息”会累积成为环境中的杂味,还会被普洱茶反复吸收;普洱茶正常的降解无法有效进行,新组合出来的脂类、芳香类物质也不能很好的交流。

闭门造车的陈化过程,最终让普洱茶中的杂味与环境中的杂味相结合,形成仓味。

总的来说:普洱茶的仓味就是在不恰当的仓贮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滋味不够活跃、没有鲜爽度、令人感觉不愉悦的气味。

这类茶,业内称之为“入仓茶”。其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时不完善的普洱茶仓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何减轻普洱茶仓味

首先,把茶叶外包装打开,处于半打开状态,换言之,就是让茶敞着,跟空气氧化一段时间,但不要完全打开,裸露在外面。

第一、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很大,氧化的很快,加速氧化是极不利于茶正常转化状态的,可能对茶的口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空气中也有不干净的灰尘和细菌,会对茶造成污染,除非你能保证你所放茶的地方确实很干净,不然不要完全打开

第三、还是污染问题,不过不是空气,而是光污染,对于一饼长时间放置在光源较强的地方是对茶非常不利的。因此,让茶半打开状态放置半个月左右后,然后又包装好,继续放置一段时间。

其次,放的地方不要太潮湿,离地面最好在1.5米以上,而且放置地方要通风,最好能形成对流!

放的地方太潮湿不仅不利于减轻仓味,退去仓味,相反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太湿,空气中的水分就重,对于成品茶来说是极易吸水分和其它味道的,水分多了之后会不断聚集在茶饼内,当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混合其它细菌可能产生霉变。

最后,不定期检查放置的茶叶,并对茶叶适当的翻动一下,并记录退仓味时间,待闻起来以及冲泡出来的普洱茶仓味减轻了或者是很喝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装箱存放起来了。

仓味,是怎么回事?


有的茶闻起来有一种复杂沉闷的味道,让人毫无品饮欲望,这种味道不少人统称为“仓味”。仓味严重的普洱茶闻起来有一股水味、泥腥味甚至类似霉味的味道。还有些仓味茶闻起来没什么异样,但喝起来喉咙会发干、不适,口腔也有燥、苦的感觉。

“仓味”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在,有时闻起来像霉味,但和霉味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仓味茶仍有普洱茶的真味,且仓味可以通过适量的通风手段调整祛除,也就是所谓的“退仓”。

仓味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发现普洱茶在低温高湿的防空洞里发酵更快,就以类似防空洞的仓储环境来加速其陈化。因为无法有效通风,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代谢物“气息”会累积成为环境中的杂味,还会被普洱茶反复吸收;普洱茶正常的降解无法有效进行,新组合出来的脂类、芳香类物质也不能很好的交流。

闭门造车的陈化过程,最终让普洱茶中的杂味与环境中的杂味相结合,形成仓味。

总的来说:普洱茶的仓味就是在不恰当的仓贮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滋味不够活跃、没有鲜爽度、令人感觉不愉悦的气味。

这类茶,业内称之为“入仓茶”。其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时不完善的普洱茶仓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警惕有意为之的“入仓”和“退仓”

但是,在普洱茶仓储技术日臻完善,“干仓”已成为业界共识的情况下,仍然有人为了在短时间内让新茶有年份茶的成熟感,故意把普洱茶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入仓),并加强通风,促使其在短期内快速发酵,最后再进入正常的仓储环境去湿“退仓”,这种行为对普洱茶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退仓”虽然可以退去大部分的仓味,但是和干仓茶仍有很大区别。退仓茶冲泡时颜色尚可,但是透亮度欠佳,总体偏浑浊,欠油润度,入口味寡无香。

真正的干仓普洱有着严格的仓储规范

真正的干仓普洱有着严格的仓储规范。以双陈为例,古粮仓式的生态茶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结合茶叶本身的特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贮藏普洱茶。从茶仓的温湿度把控、通风换气,到茶仓内微生物菌群、活性酶种类数量的把控,再到专业的五大仓储系统划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严谨对待,在时光的雕琢中成就普洱真味。

唯有遵循普洱茶陈化的自然规律,不拔苗助长,保持普洱真味,才对得起茶农的辛苦,也对得起大自然的馈赠。

什么是普洱茶的陈韵?什么是普洱茶的陈韵?


邓时海说:“在数百种中国茶类中,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国文化和艺术的茶品。它除了有古老传统团茶的古朴粗糙外型,最可贵是普洱茶有着那份古意盎然的陈韵。”

对于喝普洱茶有经验的茶友来说应该是能够品味普洱茶的了,因为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而深奥。

普洱茶的陈韵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减轻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品味普洱茶陈韵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口感经验,无法以记录资料表达,也无法举例而联想转移得来。每一种食物的陈化历程,都会有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这些独特口感,就是陈化韵味。

学习认识体会普洱茶陈韵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韵感觉。陈韵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做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韵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韵引起共鸣、领会,激起思古之幽情,引发历史之震撼,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美感震撼,也就越陈越香了!

一位新进的品茗普洱茶者,在学习陈韵时,首先要将陈韵、老味(熟普洱茶经长期陈化后所形成的沉木气味)和霉味分出来。以粗略的感官反应来说,这三方面的感觉几乎都一样。有商人将熟茶加以湿仓催化,是外型显得十分古老且味觉好像十分陈旧,所以标上了百年普洱或远古普洱,以吸引消费者。反正一般的普洱茶爱好者,对真正的陈韵、老味或霉味,没有特别的鉴别功力,而混为一谈,大家也都接受当做好普洱茶来品尝了。

真正的陈韵、老味或霉味是有区别的,一旦在这三者之间品尝出其差异时,自然就会独钟余陈韵,而对其他的茶汤却产生出强烈的抗拒和反感。对陈韵,从认知的层面,进而有了好感,也渐渐形成了美感,这也就是养成品茗普洱茶陈韵的过程和层次了。对陈韵的鉴赏是不断的品尝和体会,从经验中自我领悟出来的!

什么是“茶韵”?


近几年来,名茶中冠以“某韵”的逐渐多起来了。

随便一说,就有铁观音之“音韵”、普洱茶之“陈韵”、凤凰单丛之“山韵”、岭头单丛之“蜜韵”、台湾冻顶乌龙之“喉韵”、黄山毛峰之“冷韵”、西湖龙井之“雅韵”等。

韵字本多用于文学艺术、山水人物等,如文韵、诗韵、画韵、神韵、风韵、气韵等等。这东西好似只有高人才会领悟,行家才能解读。

韵字用到茶上,有的能感觉、可辩识,有的似乎太深奥了,无法领会,如“雅韵”,不知是味觉,或是形态,还是臆念之想象。

其实茶作为一种饮品,不该是“无味之味至味”的虚无东西。

其化学因子是可用仪器测出的,其感观因子是用眼鼻口辨别的。如果其精华之“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疑给人一头雾水。

比如笔者家乡的武夷岩茶的“岩韵”,当是从古时文人所云的“石乳”、“云石”、“岩骨”等引伸而来的。

清朝乾隆帝在《冬夜烹茶》诗中赞赏武夷岩茶“气味清和兼骨鱼更”,这位品茗行家点出了一个“骨”字。经过长期的探索,武夷山人茶家将之旌表为“岩味”。

“岩”字当概有地域、地貌、地形、地质、地土的内涵,所以做茶师、审评师多以“岩骨”、“有骨头”、“有东西”、“不轻飘”、“厚”、“粒感显”等等表达优异岩茶。

后来出现“岩骨”二字,五六十年前不知何人把它上升为“岩韵”。但如何感悟、表达“岩韵”呢?成了山人、茶家的难题,说法纷纭。

如:岩石味、烂石味、地土香、风土味、青苔昧、中药味、粽叶味、品种香、香清甘活等等。这些说法虽有其个性表现,但难盖全。至于最多的“岩骨花香”之说,“花香”可辨,“岩骨”是什么也讲不清。

笔者认为“岩韵”当是武夷岩茶的共同的大特征、优异表现,已作审评标准之一列入《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此要有个可评定的标准。

在综合先辈的见解和比较外地一些乌龙茶的特点,本人将“岩韵”概括为4句话:“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当是武夷山市内所产制的优良茶品的共同特征,只是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同是中国名茶的安溪铁观音,其“音韵”很多人也感到费解,说法也不尽一致。

著名茶人黄建璋专门开讲铁观音,颇为周详。安溪茶师王振忠、杨忠耿在《闽南乌龙茶》124、129页中曰:“观音韵是铁观音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唯有纯正的铁观音品种,在理想的天然条件下,采用精湛的采制工艺,才能使观音茶独具观音韵”。

这就是说“观音韵”的形成与茶树品种、天然条件、制作工艺有关。他们表述“观音韵”的感观表现是:“滋味醇和浓厚,甘喉爽口,蜜甜微酸”,并将“音韵”是否明显程度列为铁观音等级指标之一,使之衡量有标准。

我想其它有冠以“某韵”之茶,大概都要有其可表述的感观内涵,否则制订茶样标准时,只写上“某韵”的“显、欠”等,却没有可评判、表述的标准,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不是在忽悠消费者吗?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陈韵?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

学习认识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

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你是怎么养成喝茶习惯的?


你是怎么养成喝茶习惯的?据说,喝茶的人中,50%的人是在参加工作后养成的,30%的人是在父母的影响下爱上喝茶的。爱茶的人中,55%的人喝茶是为了健康;30%的人是为了提神,15%的人是为了减肥……——茶腻子,你们呢?

长知识

【你还在养厚厚的“茶山”吗?】有些茶客喜欢紫砂壶积一层厚厚的“茶垢”,美其名曰“茶山”。事实上,茶垢不仅可能形成致癌物,对养壶也极为不利。紫砂之所以适宜泡茶,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特殊分子结构造成的透气性。茶垢的堆积封闭了茶壶的透气性,使得紫砂壶变得毫无意义,还是将壶冲净晾干收好吧!

【讨论茶针的正确用法】常有茶友诉苦说撬茶时,误伤自己的事,所以再次提醒各位茶友在开汤品茶时,请要注意安全,切勿让茶针或其他利器伤及手指。撬茶时,要讲究正确的撬茶方式,选中正确的下针地点,确立茶针的前进方向,避免手掌挡在茶针前进的方向。

【茶苦方为真】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记得初次喝茶的感受,假如仔细想来,恐怕除了“苦”,不会有其他更为深刻的回忆。但“茶”一旦进入你的世界,你就会知道,蜜甜蔗甘原来只是生活中的插曲和点缀,苦,才是生活的本真。苦茶的别称是香茗,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与此相对的是:茗香皆因茶之苦。

由于茶性不同,一年四季随气候的变化,饮茶可作些合理的安排:夏日炎炎,宜饮绿茶,饮上一杯绿茶或白茶或轻发酵的乌龙茶,可以驱散身上的暑气,消暑解渴,十分的舒畅,冬天,天气寒冷,饮一杯味甘性温的红茶,或饮一杯发酵程度较重的乌龙茶,可给人以生热暖胃之感,春、秋两季喝花茶,性温而芬芳。

碎碎念

儒道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今天中国茶道精神。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茶叶栽制,饮用的变革和审美观点的变化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道的内在本质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

茶是水写的文化,不仅能洗胃,更能洗心。茶不入禅,皆为俗事。禅不入心,皆为文字。拈花微笑,喝茶悟道。酒越喝越糊涂,茶越喝越清醒。品至清至洁的茶,悟至灵至静的心。品茶,真正品的是自己和人生。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空”是人生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也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放空自己,得大自在。

【耐心】手工制作一饼茶需要耐心,等一饼茶变老也需要耐心,对一个品牌来说,从默默无闻到大量拥趸更需要耐心……耐心是希望的艺术,是一切才智的基础。

为什么一般人都喜欢晨起一杯茶,睡前静品茶呢?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时段,人心最平静闲适少烦扰吧!心情浮躁的人,对茶的感觉会淡许多。饮茶是最需要平静闲适的心,若一直以来奔波忙碌,浮躁不息的人,常常不喜饮茶,您感受下身边的人是不是这样?

茶”字是“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人非有闲不能品茶,只有有闲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品茗,其妙处正在于“品”。饮酒为“醉乡”,品茶为“醒乡”。从“醉乡”中觉醒过来,进入清纯的“醒乡”,才能体验人生,品味人生。

【茶意随心】喝茶和品茶往往被定义为两种不同的心态饮茶,而很多对茶道有一定见地的茶人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说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却也只喝得出茶的苦涩,至多到“嗅”得出茶的清香。先不论对茶道的理解到什么层次,至少无茶的日子,您是否也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人也一样,越活越淡然,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喝茶牢骚

口感

友一:最近搂到一好茶,那口感真是没话说!

众期待:说说,咋样?

友二:干茶乌润亮泽,体型圆润饱满,条索紧洁健壮,茶香浓郁高扬,茶一入口,所有的味蕾都颤抖起来,被这种苦和涩深深激倒,但是很快,似乎一道阳光从天空射下,春风扑面而来,那种花香、那种蜜香、那种果香从茶汤深处喷涌而来,口腔的每一个细胞被这钱塘江潮水般涌来的甘甜所淹没,在下咽的时候,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为之癫狂,为之震颤!入胃里的时候,每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自由的呼吸!

众:这么牛!

友二:关键是茶气足,几泡下来,我就挺不住了,冲进WC,顿时一种舒畅感、解放感洋溢全身,飘飘然飞翔在天空中,忍不住高唱“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众惊叹:这是什么神茶?

友一:下关X沱

众哄笑:去!

点评:口感因人而异,因表述而异!真是谁喝谁知道!

普洱晚课

对比叶底和茶汤的气味辨别陈茶的仓储

茶在淳化的过程中,非常讲究“临界点”,过于干燥,香气容易挥发,质感容易下降,而过于湿热,香气容易沉闷,回味容易丧失,所以,淳化环境对于陈茶来说,是异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仓储过于跌宕起伏的,会留下很多异杂气味,环境过于极端的,也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这里提供一个小窍门,针对过于干燥和湿热的仓储的鉴别。

叶底的气味浓于茶汤的:通常存放环境过于沉寂,空气循环不好、过湿。

叶底的气味淡于茶汤的:说明存放环境过于流动、过干。

方法:泡茶的时候,不要弄破茶胆,注水不可过急,进入后水(通常指总泡数的后三分之一),边泡边体验茶汤的气味,对比嗅叶底的气味。

理想的淳化,在杜绝了异杂气味的前提下,叶底和茶汤的气味呈现出大概一致的特征,茶汤的气味稍稍比叶底的陈一点点。

《高手怎么喝茶?品的是味,感受的是韵》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怎么喝红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