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熟普洱茶泡出“红、浓、透、亮”色?怎么_

发布时间 : 2019-12-09
熟普洱茶泡法 普洱茶熟茶的泡法 熟普洱茶的泡法

【www.cy316.com - 熟普洱茶泡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把一款好熟茶泡出“红酒色”,我泡的却是“酱油汤”。在茶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唯有用心,那“别人家”的熟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呢?

1.投茶适量

熟茶之所以容易泡浓,是因为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出色出味较快。如果不想泡出一杯浓茶,首先要控制投茶量,一般在5—7克左右为宜。

2.醒茶时长

醒茶是冲泡普洱茶的必要步骤,但具体要醒多久,醒到什么程度,很多茶友就不太清楚了。一般熟茶醒茶,注水没过熟茶,至茶器的七分满,待茶叶中的气泡冒出,汤色底层开始析出颜色,至茶汤出现颜色分层,即可出醒茶汤。

3.快进快出

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冲泡了。一般把熟茶泡浓就是容易出现在头几泡的环节,所以开始几泡要“快进快出”,即注水快,出汤快,加上适量的投茶量,很容易控制茶汤的浓度。一说要快,有人就会慌慌张张地倒水倒茶,然后洒一桌子,其实快的同时还要注意从容有序,不慌不忙。

4.如何把浓汤调淡?WWW.cY316.CoM

这里可不是要教你把开水直接倒进浓浓的茶汤里,而是改变注水方式。一般情况下,用盖碗冲泡,我们会从右壁定点注水,出汤时茶汤从左壁倾出。如果茶汤太浓,可以从盖碗左壁注水,然后再快速出汤,这样,水与茶叶接触的面积和时间不多,茶汤立马变淡。

5.留根,还是不留?

之前讲泡生茶不宜留根,否则会影响茶叶滋味。熟茶又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头几泡肯定是不能留的,有人泡熟茶泡出酱油汤,有一种可能是出汤没有出干净,导致下一泡更浓。但是熟茶经过人工发酵,耐泡度略低于生茶,所以如果每泡都不留根,就不能泡太多泡。在发现茶汤颜色和滋味变淡后,可以适当留根,延长闷泡时间,就能让熟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6.给茶叶“休息”的时间

要提高熟茶的耐泡度,还需要给茶叶一点“休息”时间,即不要连续出汤,每泡之间间隔几秒钟时间。一款茶不可能通过冲泡脱胎换骨,但若是一款好熟茶,掌握了正确的冲泡方法,相信你也能泡出红酒的颜色,感受美妙的熟茶滋味。

小编推荐

正说普洱:解读普洱熟色审评词—“红浓明亮”


接作者上文《正说普洱:普洱茶新工艺杀死了“越陈越香”》最经常听到形容普洱熟茶汤色的词就是“红浓明亮”了。不同的茶叶级别,对应一定的汤色表现,“红浓明亮”来自于专业审评词汇里形容等级为一、三级茶叶的用语,对应一、三级茶叶应用的品质表现特征;五级茶叶汤色表现为深红明亮,至于七、九级茶叶汤色就显褐色,根本达不到“深红明亮”,更不要说红浓或红艳了。

在用“红浓明亮”形容熟茶汤色时,“红浓”指的是:色红而深厚,“明亮”指的是:发亮或发光。那么红浓明亮到底需要些什么特征才能达到呢?

首先色红是明确了茶汤颜色以相对单一的红色为基准色,值得一提的是,渥堆发酵不仅是熟茶与生茶制作技术的根本区别,也是汤色主要呈红色的原因之一,因此,好熟茶茶汤颜色不能偏褐,可能偏黄。

深厚的意思是由内涵有厚度。在这个程度上再发亮发光,就是红浓明亮了。

可是容易混淆的是很多茶友把“透亮”误以为是“明亮”。“透”在茶叶汤色里是贬义,通常是因为水溶出物少,才会形成茶汤的“透”。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这是因为,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多元,而经过长时间存储陈化,茶叶内含物质进一步转化和积累,所以在冲泡普洱茶时,往往会释放出更多有益身体的物质。因为茶叶溶出物质少而形成的“透亮”,它和有油质感的明亮又本质的区别。

可以这样去理解和分辨。明亮可以理解为反射光线而发亮和发光,而透亮是光线直接通过茶汤的程度。

品味普洱熟茶是一趟漫长而有趣的旅程,期望大家都能找到那一份赏心悦目的“红浓明亮”。(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如何才能泡好茶?怎么把普洱熟茶泡的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普洱茶冲泡如何把握“透”“闷”技法?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普洱茶需要泡较长时间才出味,而有的普洱茶却能短时出浓汤。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在起作用。是第一次泡普洱茶但是想泡一杯非常好的普洱茶该怎么操作呢?普洱茶是所有茶叶种类中冲泡方法最多,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

首先,要知道泡好一杯茶只有两个基本要素: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

水温普洱茶的水温是最好掌握的:100°C;是不是很容易?不象龙井要85°C,碧螺春要75°C,很难控制,而普洱茶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

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可以弃去,第二道起作饮用,但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可以短些如10-20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30-4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看以下示范:

1.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冲泡技巧。

“透”:指的是冲泡过程中不加盖(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

“闷”是指冲泡过程中,加盖(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

如何把握“透”、“闷”技法,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

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幼嫩的茶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粗老原料的茶叶,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把握好普洱茶冲泡的透闷,还应注意茶具的选择。

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普洱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等),适宜冲泡嫩度高的茶。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大的壶等),适宜冲泡原料较粗老的老普洱茶。

把熟茶泡出“酱油”汤,问题可能出在这几点上


普洱茶滋味醇厚,保健效果极佳,喝熟茶的人也越来越多。

对新手来说,往往想泡好一杯熟茶可不容易。买茶的时候看着茶叶店老板泡出来的明明是红酒般的汤色,自己回到家却将熟茶泡出了颜色暗沉的“酱油汤”,问题究竟出在哪?

什么是“酱油汤”

熟茶经渥堆发酵而成,其汤色相比生茶或者绿茶、白茶未发酵茶类都更浓。对一杯好熟茶的汤色,我们常常以“红浓透亮”这个词来形容。

但如果一杯茶汤的颜色过浓,甚至浓到发黑,宛如酱油放在我们面前,这就会让我们对这款茶的第一印象以及品茶的心情也会造成影响。

但如果茶品本身没有问题,同样是泡茶,为什么别人家的熟茶总是泡的那么好看又好喝呢?冲泡过程中的技巧有多重要?是哪些不当操作让熟茶出现了“酱油汤”?

熟茶泡出酱油汤的原因

1、投茶量过多

一般,几个人坐在一起喝茶,取8g的茶量即可。投茶量过多,会造成茶汤颜色过浓。在这里特别提醒,以熟茶+新会柑皮制成的柑普茶同样是如此。

想起身边一段真实的案例:有一位阿姨与家人到茶楼一同喝早茶,本想着十几个人坐在一起,于是将整颗大红柑(一般在30g左右)都投入茶壶冲泡。此种操作,泡出来的柑普茶茶汤由于过浓,喝起来的滋味也欠佳了。

人少或者是只用保温杯单独喝的情况下,投茶量应适当酌减。第一道用于洗茶/醒茶的茶水不宜喝,倒掉第一道茶汤,将可能附着的一些杂质灰尘充分洗去,以免影响第二道茶汤的汤色。

2、注水的方式没有掌握好

有时我们为了茶汤更细腻顺滑,会采用细水且缓慢注入的方式,但是这样一定要控制好注水时长,否则很容易出现“酱油汤”。

3、注水后闷泡太久

熟茶的冲泡,一般都是以“快冲快出”为好,不宜闷泡太久,时间尽量控制在5秒左右出汤。在茶具的选用上,对新手来说,用盖碗比用紫砂壶更好掌控出汤。

4、上一泡的茶汤没有完全倒干净

茶叶的冲泡有时候讲究“留根”,(留根:出汤时不完全倒出,留一点在盖碗中与下一泡一起出汤。)但在熟茶的冲泡中,由于头几泡的茶质足够多,析出速度足够快,此时“留根”会造成下一泡茶汤浓度过高,也会影响茶汤滋味。

当然,熟茶在十几泡过后,当你觉得茶汤滋味变淡了,这时候进行“留根”,或适当延长闷泡时间,或再用飘逸壶继续煮着喝都是可以的。

5、不用“公道杯”分茶汤

熟茶在出汤时,建议要倒入公道杯之后再给在座的人分茶汤。如此倒出的茶汤所含茶质以及滋味更加均匀,而且还能滤去多余的残渣提升汤色的美感,众人一起品鉴的感受也能更加集中。

普洱茶饼该怎么撬开?如何把普洱茶弄碎?


有人说喝普洱茶很麻烦,一饼一饼的,那么结实,怎么打开?不能徒手劈开,降龙十八掌是使不上了,我们得借助工具呀。

开饼我们一般用茶刀、茶锥或茶针。这3款茶人神器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上并未出现,可能是因为喝茶的人都很善良,那些江湖上打打杀杀的事都不参与。

那么什么是茶刀,什么是茶锥,什么是茶针呢?

1.茶刀

茶刀因外形与“刀”相像,成扁平状,故取名“茶刀”。茶刀可以是,木、竹、象牙、牛角、牛骨、金、银铜、铁、等材料,结构包括带有刀柄的刀体及刀鞘。利用刀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茶饼内,这时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茶饼部分的分离。

2.茶锥

茶锥一头尖锐,用于解散紧茶的工具,因造型锥状,故取名“茶锥”。茶锥椎体大多有金属材料做成,手柄则多样化,结构带手柄的锥杆体及锋尖。由于采用了呈圆锥状锥杆的并在其前端设置的锥尖,当需要切制茶沱时,利用锥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紧茶内,而后通过圆锥部分的张力在紧茶上形成一锥孔,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便可形成一线性孔,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紧茶部分的分离。

3.茶针

茶针又名“茶通”,形状为一根细头针形状的称呼为茶针。茶针也是开茶的工具,因其细小尖锐,茶针还有一个用处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之用。

从形状看茶刀像是屠龙刀,茶锥像是倚天剑,茶针像是东方不败用的绣花针。

用屠龙刀来形容茶刀,是有点夸张啦,如果真用屠龙宝刀开茶饼,一刀下去茶都成两半了。东方不败练葵花宝典后使用的兵器是绣花针,可谓是把绣花针玩的出神入化。假如东方不败用茶针拆茶呢?也许一招就能拆开各种茶饼、茶砖。

对付普洱茶饼,你会用屠龙刀、倚天剑、还是葵花宝典?

关于用茶刀、茶锥开茶还是茶针开茶,在茶友圈中一直争论不断。一饼普洱茶摆在谢逊面前,谢逊选择茶刀,周芷若选择茶锥,东方不败会选茶针,不同的人有不同选择。也并不是“力大就用茶刀,力小就用茶针”,开茶饼用的是巧劲儿。

无论是茶刀、茶锥还是茶针,在使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技巧。用茶针还是茶刀,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如何选择?

其实自己的手会告诉你答案,也就是哪个舒服就用哪个。

不论是用茶针、茶锥还是茶刀开茶,精髓都是在一个“撬”字。撬开茶是我们的目的。撬茶,拢共分两步。第一步,入之,第二步,撬之。茶刀、茶锥较宽,茶针较细,插进茶饼,肯定是茶针更容易进入。但是进入茶饼后,茶刀的宽度也使得接触面大也更容易撬开,茶针很容易撬碎,茶刀撬开会完整些。

一般大部分茶友赞同较松散的茶饼适合茶刀或茶锥,较紧的茶饼适合用茶针先开饼,再用茶刀、茶锥拆散。

1.如何使用茶刀?

以茶砖为例,撬茶砖的入刀以侧面为宜,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剩下的就是一片一片拆开,似乎有点像是在片鱼片,保持条索的完整最重要。

2.如何使用茶针?

有茶友说记得当年用锄头开过铁饼,感觉过于暴力,不合茶人心境。后改用针,用时三秒戳进去,顿时快哉!只觉手心一痛。。。

茶针撬茶能够快速进去,但是要小心扎手。用茶针怎么撬饼?茶针拆茶饼的时候,则需要从饼背中心的凹陷处下针,没个普洱茶饼的背面都有这样一个凹陷的地方,这个设计也是为了方便拆饼。将茶针从凹陷处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有点像是发射火炮)。这样入针的好处:一来从凹陷处入手比较容易撬起,二来可比保持饼面的完整和美观,但是要注意别被茶针扎到手。

沱茶的撬法和茶饼类似,也是从中间的凹陷处开始着手,将茶针沿沱茶的内涡边缘用力插入,向里侧撬起,也可以保持茶的外观,同时比较好着力。

也可以沿沱茶的外窝边缘插入,只是容易碎

有茶友问铁饼怎么撬?有茶友试过锤子加螺丝刀都没拆开,真是像一块铁一样。铁饼是在众多紧压茶中压的最实的,入刀的角度选择角度很很重要,先从边上入手。

不过到了中间仍然会容易碎茶,怎么办?可以先蒸一下,蒸软了就很好撬,而且不容易碎茶。

茶刀、茶锥、茶针被称为“最温柔的冷兵器”,对付一饼普洱茶,很多茶友都有几把茶刀、茶锥或茶针。用的时候,哪个顺手用哪个。在这场温柔的拆茶之战中,你会用屠龙宝刀、倚天剑,还是葵花宝典呢?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上)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普洱熟茶怎么泡才好喝?_普洱熟茶怎么泡好喝?


导读:习茶以来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普洱茶怎么泡好喝?”。日常品饮其实不必如茶艺表演那样庄重和繁琐,工作之余、午饭之后饮一杯茶其实更多的是休息,我以“熟茶初九”为例,与诸位茶友分享自己的冲泡方法。

一、盖碗泡茶

器具:中号白瓷盖碗130ml、公道杯、茶漏。

1、取茶醒茶:

冲泡之前先将要冲泡的普洱熟茶,从茶饼上撬下,让茶与空气适当接触,如果是散茶从包装盒中取出即可,放置半小时左右。

2、温杯洁具:

将沸水注入白瓷盖碗,再倒入公道杯,随即将公道杯里的水依次分入品茗杯中,最后用茶夹将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盂(裝洗茶水的容器)中,如此温杯洁具完成。

3、投茶洗茶:

一般来说盖碗投茶5~7克为宜,笔者取了6克“熟茶初九”,具体投茶量可根据品饮口感和品饮容器大小决定。冲泡熟茶沸水为宜,低冲注水使得茶叶在容器中翻滚。如果是新熟茶的话洗茶一次15秒左右出汤;如果是茶饼比较紧结的老熟茶的话,可以适当洗茶两次。

4、冲泡出汤:

依旧是沸水低冲,一般来说前三泡茶10秒即可出汤,第六泡开始增加闷泡时间为40秒左右。具体情况可根据茶汤滋味、个人喜好灵活调节。

5、分杯品饮:

茶饼类的熟茶撬茶时难免会有碎茶,因而将盖碗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时,可用茶漏过滤去茶渣,即可分入品茗杯中开始品饮。

普洱茶冲泡技能之“透闷”泡法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两种冲泡技巧。“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如杯盖、壶盖等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展茶品香气。

冲泡普洱茶时,如何掌握“透”、“闷”技法,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幼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残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

“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技法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中低档普洱茶。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我们从器皿、手法等方面,分享个人的泡熟茶心得。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

争取泡第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茶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3、冲泡前水烘。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4、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

5、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

如下,我们具体分析几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如何醒茶泡的出普洱茶更好喝


葡萄酒在喝之前,有“醒酒”的说法。让酒与空气接触,使酒的香气散发出来。在冲泡普洱茶时也有醒茶的步骤。

具体如何通过醒茶,让普洱茶更好喝呢?

醒茶是在空气、水、温度的作用下,使茶叶里的物质剧烈运动,这样一来,茶叶的滋味和香气都得到释放。对普洱来说,醒茶能显露其醇厚滋味和陈香来。

同时醒茶能去除普洱不够愉悦的气味,比如普洱生茶可能带有的烟火味、日晒味,普洱熟茶的渥堆气,普洱老茶的沉闷味等,因此醒茶对普洱有重要的意义。

普洱醒茶的方式有两类,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

1.整饼撬散法

一次性将紧压的茶全部撬开,之后不需要再多次撬茶饼,可直接冲泡品饮。

将全部撬散的普洱放入醒茶罐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一般熟普存1周,生普存1~2周,老普洱茶则至少需要存放1个月。

醒茶罐建议选择透气性较好的紫砂罐、陶罐。这种醒茶方法尤其适合熟茶,可以散开熟茶的渥堆气。

2.随撬随喝法

将“撬茶饼”这件事分次完成,每次要喝茶时再撬取茶叶,随撬随饮。这种“干醒”方法适用于相对忙碌,没时间和工夫专门挑时间撬整块茶的茶友。

将普洱茶饼在通风处保存,或存于透气性良好的茶罐或饼茶袋中2周。之后想喝的时候拿出来喝即可。撬饼时沿着茶饼边沿转着撬,先喝与空气接触的那个部分即可。

小贴士:不论是否一次性撬散茶饼,都需要注意存放茶叶的环境,避免杂味、潮湿和光线直射。建议将茶叶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可以避免降低茶叶的品质喔。

湿醒

1.闷香

先将盖碗用沸水温热,再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盖碗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

2.温润

闷香过后,打开盖碗的盖子,采用环绕注水的方式注入100℃刚刚沸腾的热水,将茶叶浸润,随即将茶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紧压扁实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

温润的次数视情况而定,一般生普温润1次即可,熟普要温润2次,老普洱茶、老茶头温润2~3次。

如果是散茶,而非紧压茶,则无论生普熟普温润1次即可。

普洱的醒茶不单单包含冲泡时的“洗茶”,还有冲泡之前的“唤醒”,两者兼顾才能呈现出普洱茶更好的品质。

冲泡前的醒茶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不过总有些喜欢琢磨的茶友,爱研究普洱茶存放过程(干醒)中品质的变化,从第一次遇见喝起,直到喝到他们心中最佳的普洱茶口感。

《如何把熟普洱茶泡出“红、浓、透、亮”色?怎么_》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熟普洱茶泡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