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盖碗才能做到泡茶不烫手?

发布时间 : 2019-12-09
红茶能做冷泡茶吗 盖碗花茶 绿茶用盖碗

红茶能做冷泡茶吗。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可以说,盖碗就是懒人的福音。

懒人总是想一样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盖碗就能满足你。盖碗一般为瓷质,表面光洁致密,不吸味,泡完绿茶就可泡红茶,完全不会串味。懒人还想泡完茶洗洗就睡了,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灵活控制很方便。

盖碗的盖子开口可以任意调节,只要灵活掌握,开口可大可小,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绝茶渣。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

两种常见的拿盖碗的手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不会烫手

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下图是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

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一个是盖子,左图的盖子标注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右图就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以上就是个人选购盖碗的经验之谈,欢迎补充。关于盖碗原料讲究这些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小编推荐

这样拿盖碗不烫手,盖碗泡茶的完整操作


盖碗可以说是现代人泡茶的一个神器。相比于用直身杯、便携式茶杯、搪瓷缸、保温杯等等泡茶来说,它在香气和滋味的呈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因为它获得比较容易,携带方便,所以也是很多爱茶人必备的茶器。

然而,用盖碗泡茶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泡茶的水有些满就容易烫手。

如何做到可以优雅地泡茶而又不被烫到呢?是不是每一个泡茶人都要修炼出不怕烫的神功才可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泡茶,之所能修身养性,更多的是因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深度投入”在这样的深度投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除了泡茶一事之外,别无杂念,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纯净,在泡茶的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思虑。

专注的好处无需赘言,也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进入到精深的境界中,也唯有进入精深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深度投入下带来极致自由和美。

泡茶,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练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我们会说“拿盖碗”“拿”是没有细节的,它是一种直白的陈述,而我们在泡茶(创作)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温度,有节奏,有轻重之区别是。

在品茶六要“手抚茶器”这一要中“抚”是有温度的,有力量的,它饱含了作者和工具之间的强烈的,深入的情感链接。只有当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创作情感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有了创作的时机和相应的条件,这时候,创作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作品也就能因此而产生。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工具其实就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一件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也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选择趁手的盖碗,和我们手的大小密切相关。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多的时候用大盖碗,人少的时候用小盖碗”

其实,小盖碗不一定好用。用小盖碗通常不存在掌握上的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轻重的变化而带来一些操作上的轻微不适,这是完全有可能影响茶汤的。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状态,有着高要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情况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

大盖碗往往不趁手。人多的时候选择大盖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冲泡环节,似乎更简练,貌似我们有了更专业的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忽略了工具的趁手不趁手直接会影响作品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样选盖碗?

为了更利于注水时水流的平滑和流畅,盖碗的选择以圆底为佳,外沿不可过阔,过阔则不利于手的把握。碗高以5.5厘米以下为宜,过高则重心不稳,操作颇艰。总容量为150毫升到180毫升为宜。

盖碗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冷白、暖白均可。白色的背景在泡茶过程中更方便观察茶汤的变化,从而更能让我们对茶汤进行及时的调整(力度、方向)

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

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捏的字义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夹的用力方向是横向的。

在使用环境中,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特别珍惜呵护的时候,就会用托,比如托起明天的太阳。而捏的使用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捏饺子”十分的日常,缺少了精心呵护的含义。

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托的动作怎么做?请看如下动作分解:

1、身体坐正;

2、手臂带动手肘下沉,食指的向中指的一侧轻轻搭于盖钮上;

3、拇指和中指从盖碗沿的下侧向上托住碗沿;

4、手肘向上,带动手肘、手腕,然后盖碗离开台面;

5、向公道杯方向行进,到达公道杯上空,转动手腕,倾斜盖碗,直至茶汤出尽;

6、手肘下沉,带动手肘、手腕上升、最后盖碗下沉至碗托上方;

7、盖碗稍稍向前方倾斜,碗足一侧轻轻和碗托的凹处一侧接触实了之后,整个盖碗完全平稳地坐在碗托之上;

8、手轻轻离开盖碗。

完成这八个步骤,整个盖碗的操作就算是完整结束。

托盖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避免被烫;

2、省力;

3、优雅;

4、茶汤之美得到完美呈现;

5、和器物建立柔软的链接,修养自己呵护之心。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泡茶君近日忽然发现,在许多的古装剧里,都会穿插着优美喝茶的镜头。就像横扫万千少男少女之心的《琅琊榜》中,每次梅长苏与靖王商讨事情时,都在桌上摆上茶具,两个茶杯,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就将各类事情解决。完美有没有?镜头下的喝茶场景,将梅长苏斟茶、喝茶的优雅完美展现,令胡歌的万千粉丝口水横流。可是现实中的泡茶场景却让人眼泪横飞。

泡茶君多想像林殊哥哥那般优雅的泡茶喝茶来吸引无数茶客,奈何现实残酷。只因我们用的泡茶器具天差地别,盖碗君,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对我这般残忍?一想到每次泡茶的情景,就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烫,烫,烫!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尤其是大夏天的用盖碗泡茶,整个人都不好了。

记得刚学普洱茶的时候,第一次用盖碗泡完普洱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手都是火辣辣的,被烫的心理阴影面积一直很大。被烫的太惨,往事不堪回首。经泡茶君不断学习钻研后,发现了一些用盖碗泡茶不烫手的方法,特与广大茶友分享。

要想使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首先要会选择盖碗。

大小适中:根据手掌的舒适张开度,手腕的力度,女性茶友适宜选择容积在150ml左右的;男性茶友可选择250ml左右的。

盖子内度凹适中:因为内凹的地方要放一个手指,通常不超过一节手指的深度,也不低于一节手指的一半,不然盖碗会掉。

盖碗材料通常以瓷质为佳,也可用紫砂盖碗。前提是口袋里资金雄厚。

再来是拿盖碗的手法,专业的说法是“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

有茶友可能会说,三个手指能拿得动装了茶和烫水的盖碗吗?当然能,手腕用力咯。来来来,看正确的姿势。关于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可添加董玥微号: 进行交流学习。

拇指和食指分别握住盖碗两侧,记得是碗口的边缘,千万不要握到盖碗君的身体,会被烫哦。握住了盖碗两侧的边缘,食指轻扣住盖碗上盖子的内凹处(不用紧张)。现在举起来试试,熟悉下手感。以这样的姿势反复练习,熟悉拿盖碗的姿势后,接着难度加大。试着边拿盖碗边使手腕呈圆弧状,幅度不必大,力度适中。多练习几次,直到手法自然。姿势要帅,不然怎么吸引小伙伴惊艳的目光呢?

你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正式冲泡才是重点。是不是迫不及待了?觉得自己拿盖碗的姿势全世界最帅?先温杯,温杯也没问题,不错。投茶,注水,出汤。看到泡茶君扭曲的脸和颤抖的手了么?别急着笑,你也会。努力忍者颤抖,使出浑身的洪荒之力,才将茶汤倒完,放下盖碗。盖碗君的肉爪红彤彤煞是好看,脑中只有一个字——烫!内心不服,开始找原因,拿盖碗的手法正确,是哪里出了错?注水太满!水都快溢出盖碗了,不烫才怪!又学到新知识,用盖碗泡茶时注水不宜过满,距离碗口大约1-2厘米为佳。

要想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除了适中的盖碗,正确的姿势,也可以借助外物:比如泡茶时在手旁放一块潮湿的毛巾,趁着出汤后间隙摸一下毛巾。要是你要面子,就忍着吧~

盖碗泡茶如何不烫手?


隔三差五就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盖碗泡茶时,“怎么被烫成红烧猪蹄”,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一、新人选盖碗

这样的盖碗碗沿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二、烫手的原因

这个高背盖碗,盖子与口沿之间没太多余地,也就是距离窄,这样注定了会比较容易烫手。

仔细看图,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就是盖子,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

三、注水量

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再说,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四、倒茶手法

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盖碗这样拿,好看又不烫手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是功夫茶必备的茶具,而且相比进阶的紫砂壶,盖碗的价格实在是美丽得多。

然而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1、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可以说,盖碗就是懒人的福音。

懒人总是想一样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盖碗就能满足你。盖碗一般为瓷质,表面光洁致密,不吸味,泡完绿茶就可泡红茶,完全不会串味。懒人还想泡完茶洗洗就睡了,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灵活控制很方便。

盖碗的盖子开口可以任意调节,只要灵活掌握,开口可大可小,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绝茶渣。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

盖碗还有个好处,就是价格不贵。

哪个茶人家里没好几个盖碗?比起几百上千的紫砂壶,盖碗可是几十块就能买到一个。对于新人练手来说,是最合适不过,假设一不小心打烂了,也不至于心疼。多备几个盖碗,大大小小,各式颜色纹样,不时换着泡茶,也换换心情。

2、两种常见的拿盖碗的手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3、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不会烫手。

选适合手的盖碗

盖碗有大有小,手大买大,手小买小;盖碗有高有低,手大买高,手小买低。手掌大、手指长的人很适合用盖碗,手指能轻松地从上面拿起盖碗的两侧;而手小的人,可选择迷你的小盖碗。

这样的盖碗相对没那么烫手

以三指法为例,手指与盖碗接触的地方就是盖钮和碗边缘,盖钮高突且比较厚、盖碗壁比较厚、碗沿比较高、碗沿弧度比较弯的就没那么烫手,而盖钮深凹、盖碗薄、碗沿低的就比较烫手。

泡茶的时候注意这些细节

水放少一点,大概七分满左右。给碗沿留下足够高度,手指捏上去不容易烫手。注意水量少了之后,茶也要适当减少。

拿盖碗的小技巧

如果盖钮比较凹,食指可以不用“抠”进去,而是压在钮上面。

手指尽量往碗的边缘拿,无名指和小指不要贴到碗身上。

盖子的口开大一点,出汤速度快没那么烫手,如担心有茶渣,可以使用茶滤。

盖碗泡茶防烫手攻略:教你避开盖碗泡茶的烫手雷区!


不瞒大家说,笔者隔三差五地就会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个盖碗经常被烫成“红烧猪蹄”!并且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别怕,今天就让笔者来拯救你的双手——教你一项用盖碗泡茶不被烫手的新技能!

如何选择一款不烫手的盖碗?

首先,先来看两张图,大家可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实际上,盖碗也有器形上的差异,并非都长得差不多,用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手感。选择一款不烫手的盖碗,以下三点是关键。

1.盖碗边沿

盖碗的边沿宽窄决定了拿它倒茶时手与开水之间的距离。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界限其实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所以手指感受到的温度会相对较低,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2.盖碗盖纽

高一点的盖纽,离盖子的距离长,抓取的时候更方便,更顺手,手势更加优美,而且不易在慌张时抓滑烫手。

3.出水流畅

倒茶出水的时候,水柱倾泻而下,聚集不“散”,便叫做出水流畅。这跟盖碗本身的设计有关,需要碗身、碗盖之间的和谐统一。盖子自身饱满有一定弧度,会使倾倒茶水时更加流畅,而这样的感觉,也常被叫做“顺手”。

盖碗注水量的问题

茶叶投入盖碗中之后,注水量只需合适即可,不能过多。如果把水倒得过满——第一,出汤时会比较烫手;第二,水过多,泡出的茶也会相对较淡。

倒茶手法

捏盖碗时尽量捏住边缘位置,每次出汤都沿着同一位置。

出汤时,拿盖碗的手势应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拇指和中指卡住盖碗沿,食指护住盖子,手腕下沉,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无晒青,不普洱”:为何唯有晒青才能做普洱茶?原因如何有哪些


晒青、烘青、炒青在传统茶叶分类中同属绿茶工艺,且与普洱茶初制工艺组合相同,都需要经历从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但是,晒青、烘青、炒青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风格。因而,不是所有工艺都适合于制普洱茶,也由此可区分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

按照业内通说,普洱茶的定义为“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该定义直接限定了普洱茶的先导原料是云南晒青毛茶,所以,采用云南晒青毛茶以外的茶品制成的茶,不属于普洱茶的准确范畴。

普洱茶的标准在于“一定程度的发酵”,其陈化和发酵主要依靠茶品的自然氧化、微生物作用等来实现。普洱生茶的陈化主要依靠晒青毛茶自身的自动氧化和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达成。由于烘青、炒青类毛茶杀青温度高(杀青叶温达9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钝化和破坏,加之毛茶在干燥时采用了高温快速干燥,烘干和炒干温度维持10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进一步破坏、钝化,形成烘青、炒青茶汤清叶绿的特点。加之烘青、炒青毛茶含水量低(5%左右),完成陈化与发酵困难,甚至无法后期转化,因而不宜加工普洱茶。

就普洱茶熟茶来说,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是对毛茶的增温增湿,通过渥堆的微生物作用催化完成。烘青、炒青毛茶经高温杀青与烘烤,先天丧失了先导基质。即使对烘青、炒青茶进行渥堆处理,转化速度也会非常缓慢,茶胚因长时间堆渥也易出现酸馊味,无法到达普洱熟茶的品质要求。因而,普洱茶还是需要晒青料。

如何做到爱茶懂茶会泡茶会喝茶,提升泡茶技艺?


泡茶师如何让茶文化与音乐、绘画、舞蹈等同等地位的艺术范畴?如何做到爱茶懂茶会泡茶会喝茶?如何提升自己的泡茶技艺?如何正常的奉茶?如何明确茶道艺术与茶道科学的知识?一位泡茶师合不合格,以下12点习茶经验,可以用来参照。

一、泡茶师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泡茶

1、泡茶、奉茶、品茶是茶道艺术的核心,茶汤是他们的共同灵魂,泡茶者无法独立于茶汤和品茗者之外,泡茶者必须要用一杯茶联系起泡茶、奉茶、品茶。

2、茶道精神要灌溉进人们的生活。不可只泛泛谈一些僵硬的理论,用实际又入世的事迹显示给大众看见才是合理方法,当代茶道精神的传播重心必将定位在茶品的品茗馆,品茗馆的灵魂中心在泡茶席,泡茶席的灵魂人物在泡茶师,泡茶师的工作是为大众泡茶。

3、茶道艺术家要确定:你将花一生的时间来练习泡茶。

二、泡茶需要苦练,练什么?

4、泡茶的人必须花时间苦练,不是为了变现什么创意、什么突破,而是让自己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不往下掉,常年累计下来才有力量,才会得到大众的赏识。

5、泡茶者要有将茶席的有形物转换成泡茶、喝茶的能力,必须超越茶席设计,理解到茶席只是为了方便泡茶而设计的地方,泡茶者只要有茶、水、泡茶器和茶杯就能泡茶的气势。不要变成每一个人都在“设计茶席”,却没有会泡茶。

6、茶文化要形成完整的学科,茶道要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泡茶理论与实践技能必须精密与完整。茶道艺术体系的完整“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普遍呈现,茶汤作品的呈现要有精密且完整的泡茶理论与实践技能,“茶道艺术”的呈现对茶道思想与美学有充分的认识。

7、要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欣赏生活的美。然后一通百通才能够欣赏生活以外的艺术。

三、泡茶师要这样讲究起来?

8、泡茶喝茶如何讲究法?

(1)从水开始,仔细品尝比较软硬水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清爽与活性。

(2)要知道如何买到好茶。前期功课是了解制茶,知道什么是制作到位的茶,从什么渠道可以买到这个茶。

(3)要备一套能泡出好效果且功能齐备、应用自如的的茶壶和能喝出好效果的杯子,加上其他搭配的器具。

(4)要有一方很方便的泡茶的茶席,全套泡茶用具以及有机地摆设,桌椅适合你的高度,泡茶时可以自然下垂。

(5)要懂得看茶。

(6)要懂得看水温。

(7)知道各类茶之不同品质所呈现的茶汤。

(8)要知道各类茶的欣赏法。

(9)要能从叶底来回顾这壶茶的身世。

(10)要有进行“茶道艺术”的意识。

9、时时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从泡茶师跨进到茶道艺术家,每场泡茶都要变成正式的演示。

10、茶谱的规划:从不同人的体质、时间段、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后,就可以决定要喝什么茶,怎么泡,喝几道茶,喝几种茶,泡茶席如何设置,预备什么茶食,茶食与茶之间的味道、冷热如何搭配,茶食供应几件,要不要赏茶、看叶底以及明确告知整个喝茶过程需要花多长时间。

11、没好茶怎么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茶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合理价位,品质又令身体喝了舒服的茶。维护茶产业、茶文化、茶道艺术的发展,只泡只饮喝了舒服的茶,崇敬色、香、味、性皆高欣赏价值的茶。让人们多接触喝了舒服的茶,让人们能经常参加茶汤欣赏会,自然良币驱逐劣币。

12、客观表述茶叶香气。茶叶三香:

(1)原料香,茶树或说茶青带来的香气,包括茶树品种的香气(金萱的奶香)、土壤给予的香气(岩韵)、气候造成的香气(冬片特有高香)、海拔的影响(高山茶的冷香)。

(2)制茶香,制茶时产生的香,绿茶、黄茶等各种茶有不同的香型,雨天制成的茶香气低沉,制茶技术欠佳,如延误初干或足干的时间造成的闷气,陈化不良造成的霉气。

(3)外来气味,如存放期间茶叶含水量超标产生的酸气,感染了包装材料的熟料气,环境的污染如柜子的木材气、樟脑味、海鲜味、水的金属味、消毒剂味。

盖碗泡茶法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杯托与茶杯、茶盖相互配合,也符合“天、地、人”三才的文化意涵。茶盖在上,谓之“天”,杯托在下,谓之“地”,茶杯居中,是为“人”。茶托托住茶杯,既美观,又可避免端茶烫手或茶汤溢出沾染桌巾,饱含人文关怀。

普洱茶的盖碗冲泡有一套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古人不断摸索实践后得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常见的普洱茶盖碗冲泡的步骤包括:孔雀开屏、温杯洁具、普洱入宫、洗净沧桑、行云流水、玉液移壶、普降甘露、敬奉香茗等程序。

1、孔雀开屏:向来宾展示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

2、温杯洁具:用开水烫盖碗和品茗杯,以此来提高器皿的温度,便于散发茶的香气。

3、普洱入宫:将茶叶放入盖碗中。

4、洗净沧桑:就是洗茶,注意洗茶时要快速倒出,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流失,洗茶同时也是在“唤醒”茶叶。

5、行云流水:将开水冲入盖碗中。

6、玉液移壶:又称出汤入壶,即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出汤时要低斟,以免茶香过多散发。

7、普降甘露:将茶汤均匀分到每个品茗杯中。

8、敬奉香茗:请大家细品普洱茶的茶香真味。

是不是高山茶园才能做出好茶?


高山的条件的确适合茶叶的生长,但是高山也并不是茶树唯一适合生长的环境,也不是高品质茶唯一的评价条件。

否则,又如何解释我国海拔平均在300米左右的西湖龙井能成就绿茶门类中的神奇?又如何解释武夷山坑涧中,海拔仅300-600区域内产出身价不菲的正岩茶?又如何解释那洞庭湖中一叶君山小岛,海拔不超过100米,却产出了著名的君山银针茶?所以迷信海拔高度显然就是传达的错误的信息。

我国茶树的生长条件,海拔高度高的确是条件之一,因为我们的品种研发和种植水平不高。何况湿度、温度、日照、土壤、气候……这些都会影响最终茶青,甚至于茶叶的品质呢。

日本静冈县大片茶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乘坐新干线和在高速路上行车,经常能看到当地的丘陵缓坡以及平地上种植的大片茶树。静冈大部分茶园都在海拔50~100米平原和丘陵地带,却产出日本最多最好的茶,这归功于采取称为“茶草场农法”的传统种植方法。这种独特的种植方法已经在2013年5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遗产。静冈茶无论是从质量、数量或销量已经成为日本第一。

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只有高山才能生产出好茶吗?

国家已经认识到高品质农业的重要性,开始全面布局,不久的将来,日本静冈的茶景象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不会倒退滴。

盖碗泡茶与茶壶泡茶的区别


从茶汤上来看,用壶泡的铁观音汤色比用盖碗泡的汤色深,饱满。

用盖碗泡的茶可以闻盖香,这也是喝铁观音最享受的一刻。

用紫砂泡的茶也可以闻盖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样了,盖碗的香味是兰花香和甜香,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紫砂壶盖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较沉稳持久,当盖碗的香味散了,壶盖还有茶香。

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盖碗持久很多。

将泡了6泡的茶对冲一下,泡了2分钟出汤,出汤后闻盖碗的盖和紫砂壶的盖,盖碗的盖香是花香,当冷却后盖香就跟着消失,壶盖因紫砂保温性强,盖香非常持久.盖碗的茶比紫砂壶的茶茶色来的深,奇怪的是紫砂壶泡的茶茶味却比盖碗的茶浓厚。

结论是:

1.在同样的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的情况下,紫砂壶比瓷的盖碗更能有效地发挥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加好的被体现出来。推断原因应是紫砂保温性强,散热慢,帮助茶叶释放溶出物。盖碗相对散热较快,当水注入盖碗时,冷却了的盖碗和茶叶表面会吸收部分热力,减低水温,降低溶出物的释放,减少醇厚感。

2.盖香来说盖碗略胜一筹,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紫砂吸香,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3.盖碗使用,清理,观看叶底都比紫砂壶方便,估计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

4.操作角度看,头几水盖碗比较烫手(但对老茶客,这就可以忽略了)容易摔坏;壶就相对容易上手,但清洗麻烦,在清理时易摔。另外也有一个问题:由于散热原因,盖碗冲泡的温度比壶相对要低,可以说茶叶用盖碗泡会比壶泡要显得耐泡。

盖碗和壶在第7泡对冲时,盖碗泡出来的茶色比壶的深,但是因为壶保温性好,茶味还是比盖碗的浓。

日常泡茶中铁观音和轻.中火岩茶、普洱生茶用盖碗,天寒的时候有的人也选择用壶,壶的保温性比盖碗好些.特别是后几水两者相比较为明显.或者高火,足火陈岩茶、普洱熟茶则用壶。

从清洗角度来考虑,用盖碗比较方便!

紫砂壶大小如何搭配泡茶,才能雨露均沾?


壶型是决定紫砂壶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壶型精致秀气,适合做成中小品,比如西施、水平、思亭等。

如果强行把它们做成大品,或者超大品,脑补一下它们有韵味吗?有的壶型威武霸气,适合做成大品,或者超大品,比如汉方、四方玉玺、汉瓦等。

如果强行把它们做成小壶,脑补一下它们还有气势吗?正是因为紫砂壶具有这种本质,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千万壶型,各具特色。喜欢紫砂壶的朋友,一定会遇到这种问题:大、中、小的紫砂壶都有入手,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大品壶与小品壶的搭配使用,才能雨露均沾。

小品壶携带方便,可以放在包内出差。可以带到茶楼饮早茶,可以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偷闲品茗。拿捏方便,得心应手,一人独泡,自得其乐。

有些人认为,大品壶脱离了实用性,忽略了大品壶的妙用。关于大品壶怎样使用的问题,坚持“一泡三把壶,俩品三泡茶”。“一泡三把壶”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壶:小壶做主泡,中壶做公道,大壶装开水淋壶。

大品壶在泡茶时虽然充当了装开水淋壶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后,都把剩余的茶水装在大壶里泡养,晚上才清洗干净风干,如果节假日有亲戚朋友来作客,大壶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壶除了泡茶还可以养水,可以暖手,可以显摆。小壶实用,大壶妙用。如果壶架上只有小壶,远看就感觉缺乏了视觉的冲击力。正所谓,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组合,其乐无穷啊!

有些玩家家里壶很多,往往养不过来,好壶买回去,要养,不然就蒙尘了,只有养过的壶,才算是好壶,个别名家的壶不舍得养,这是题外话了。茶台上有这三把壶,恰到好处,可以在泡茶的同时,一起滋养。

紫砂壶的容量通常分为5种:

1.100cc或者100cc以下的成为特小壶;

2.100cc以上200cc以下的可以称为小品;

3.200cc以上350cc以下的可以称为中品;

4.350cc以上600cc以下可以称为大品;

5.600cc以上可以成为超大品。

为何只有晒青才能做普洱茶?为什么?


晒青、烘青、炒青在传统茶叶分类中同属绿茶工艺,且与普洱茶初制工艺组合相同,都需要经历从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但是,晒青、烘青、炒青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风格。因而,不是所有工艺都适合于制普洱茶,也由此可区分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

按照业内通说,普洱茶的定义为“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该定义直接限定了普洱茶的先导原料是云南晒青毛茶,所以,采用云南晒青毛茶以外的茶品制成的茶,不属于普洱茶的准确范畴。

普洱茶的标准在于“一定程度的发酵”,其陈化和发酵主要依靠茶品的自然氧化、微生物作用等来实现。普洱生茶的陈化主要依靠晒青毛茶自身的自动氧化和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达成。由于烘青、炒青类毛茶杀青温度高(杀青叶温达9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钝化和破坏,加之毛茶在干燥时采用了高温快速干燥,烘干和炒干温度维持10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进一步破坏、钝化,形成烘青、炒青茶汤清叶绿的特点。加之烘青、炒青毛茶含水量低(5%左右),完成陈化与发酵困难,甚至无法后期转化,因而不宜加工普洱茶。

就普洱茶熟茶来说,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是对毛茶的增温增湿,通过渥堆的微生物作用催化完成。烘青、炒青毛茶经高温杀青与烘烤,先天丧失了先导基质。即使对烘青、炒青茶进行渥堆处理,转化速度也会非常缓慢,茶胚因长时间堆渥也易出现酸馊味,无法到达普洱熟茶的品质要求。因而,普洱茶还是需要晒青料。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如何拿盖碗才能做到泡茶不烫手?》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