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这样拿,好看又不烫手

发布时间 : 2019-12-09
盖碗花茶 绿茶用盖碗 盖碗泡花茶

盖碗花茶。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是功夫茶必备的茶具,而且相比进阶的紫砂壶,盖碗的价格实在是美丽得多。

然而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1、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可以说,盖碗就是懒人的福音。

懒人总是想一样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盖碗就能满足你。盖碗一般为瓷质,表面光洁致密,不吸味,泡完绿茶就可泡红茶,完全不会串味。懒人还想泡完茶洗洗就睡了,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灵活控制很方便。

盖碗的盖子开口可以任意调节,只要灵活掌握,开口可大可小,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绝茶渣。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

盖碗还有个好处,就是价格不贵。

哪个茶人家里没好几个盖碗?比起几百上千的紫砂壶,盖碗可是几十块就能买到一个。对于新人练手来说,是最合适不过,假设一不小心打烂了,也不至于心疼。多备几个盖碗,大大小小,各式颜色纹样,不时换着泡茶,也换换心情。

2、两种常见的拿盖碗的手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3、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不会烫手。

选适合手的盖碗

盖碗有大有小,手大买大,手小买小;盖碗有高有低,手大买高,手小买低。手掌大、手指长的人很适合用盖碗,手指能轻松地从上面拿起盖碗的两侧;而手小的人,可选择迷你的小盖碗。

这样的盖碗相对没那么烫手

以三指法为例,手指与盖碗接触的地方就是盖钮和碗边缘,盖钮高突且比较厚、盖碗壁比较厚、碗沿比较高、碗沿弧度比较弯的就没那么烫手,而盖钮深凹、盖碗薄、碗沿低的就比较烫手。

泡茶的时候注意这些细节

水放少一点,大概七分满左右。给碗沿留下足够高度,手指捏上去不容易烫手。注意水量少了之后,茶也要适当减少。

拿盖碗的小技巧

如果盖钮比较凹,食指可以不用“抠”进去,而是压在钮上面。

手指尽量往碗的边缘拿,无名指和小指不要贴到碗身上。

盖子的口开大一点,出汤速度快没那么烫手,如担心有茶渣,可以使用茶滤。

小编推荐

这样拿盖碗不烫手,盖碗泡茶的完整操作


盖碗可以说是现代人泡茶的一个神器。相比于用直身杯、便携式茶杯、搪瓷缸、保温杯等等泡茶来说,它在香气和滋味的呈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因为它获得比较容易,携带方便,所以也是很多爱茶人必备的茶器。

然而,用盖碗泡茶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泡茶的水有些满就容易烫手。

如何做到可以优雅地泡茶而又不被烫到呢?是不是每一个泡茶人都要修炼出不怕烫的神功才可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泡茶,之所能修身养性,更多的是因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深度投入”在这样的深度投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除了泡茶一事之外,别无杂念,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纯净,在泡茶的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思虑。

专注的好处无需赘言,也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进入到精深的境界中,也唯有进入精深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深度投入下带来极致自由和美。

泡茶,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练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我们会说“拿盖碗”“拿”是没有细节的,它是一种直白的陈述,而我们在泡茶(创作)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温度,有节奏,有轻重之区别是。

在品茶六要“手抚茶器”这一要中“抚”是有温度的,有力量的,它饱含了作者和工具之间的强烈的,深入的情感链接。只有当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创作情感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有了创作的时机和相应的条件,这时候,创作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作品也就能因此而产生。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工具其实就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一件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也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选择趁手的盖碗,和我们手的大小密切相关。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多的时候用大盖碗,人少的时候用小盖碗”

其实,小盖碗不一定好用。用小盖碗通常不存在掌握上的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轻重的变化而带来一些操作上的轻微不适,这是完全有可能影响茶汤的。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状态,有着高要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情况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

大盖碗往往不趁手。人多的时候选择大盖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冲泡环节,似乎更简练,貌似我们有了更专业的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忽略了工具的趁手不趁手直接会影响作品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样选盖碗?

为了更利于注水时水流的平滑和流畅,盖碗的选择以圆底为佳,外沿不可过阔,过阔则不利于手的把握。碗高以5.5厘米以下为宜,过高则重心不稳,操作颇艰。总容量为150毫升到180毫升为宜。

盖碗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冷白、暖白均可。白色的背景在泡茶过程中更方便观察茶汤的变化,从而更能让我们对茶汤进行及时的调整(力度、方向)

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

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捏的字义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夹的用力方向是横向的。

在使用环境中,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特别珍惜呵护的时候,就会用托,比如托起明天的太阳。而捏的使用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捏饺子”十分的日常,缺少了精心呵护的含义。

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托的动作怎么做?请看如下动作分解:

1、身体坐正;

2、手臂带动手肘下沉,食指的向中指的一侧轻轻搭于盖钮上;

3、拇指和中指从盖碗沿的下侧向上托住碗沿;

4、手肘向上,带动手肘、手腕,然后盖碗离开台面;

5、向公道杯方向行进,到达公道杯上空,转动手腕,倾斜盖碗,直至茶汤出尽;

6、手肘下沉,带动手肘、手腕上升、最后盖碗下沉至碗托上方;

7、盖碗稍稍向前方倾斜,碗足一侧轻轻和碗托的凹处一侧接触实了之后,整个盖碗完全平稳地坐在碗托之上;

8、手轻轻离开盖碗。

完成这八个步骤,整个盖碗的操作就算是完整结束。

托盖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避免被烫;

2、省力;

3、优雅;

4、茶汤之美得到完美呈现;

5、和器物建立柔软的链接,修养自己呵护之心。

如何拿盖碗才能做到泡茶不烫手?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可以说,盖碗就是懒人的福音。

懒人总是想一样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盖碗就能满足你。盖碗一般为瓷质,表面光洁致密,不吸味,泡完绿茶就可泡红茶,完全不会串味。懒人还想泡完茶洗洗就睡了,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灵活控制很方便。

盖碗的盖子开口可以任意调节,只要灵活掌握,开口可大可小,能够一定程度的隔绝茶渣。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

两种常见的拿盖碗的手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不会烫手

其实任何盖碗都会烫手,即使是行家,也常被烫,但只要选对了盖碗,就能尽量避免。下图是几个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窄,这样茶水容易溢出烫到手。宽口的就不会,茶杯也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看,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

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一个是盖子,左图的盖子标注地方,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而右图就不同了,盖纽做的比较高,这里不多描述相信也看的明白。以上就是个人选购盖碗的经验之谈,欢迎补充。关于盖碗原料讲究这些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盖碗泡茶防烫手攻略:教你避开盖碗泡茶的烫手雷区!


不瞒大家说,笔者隔三差五地就会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个盖碗经常被烫成“红烧猪蹄”!并且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别怕,今天就让笔者来拯救你的双手——教你一项用盖碗泡茶不被烫手的新技能!

如何选择一款不烫手的盖碗?

首先,先来看两张图,大家可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实际上,盖碗也有器形上的差异,并非都长得差不多,用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手感。选择一款不烫手的盖碗,以下三点是关键。

1.盖碗边沿

盖碗的边沿宽窄决定了拿它倒茶时手与开水之间的距离。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界限其实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所以手指感受到的温度会相对较低,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2.盖碗盖纽

高一点的盖纽,离盖子的距离长,抓取的时候更方便,更顺手,手势更加优美,而且不易在慌张时抓滑烫手。

3.出水流畅

倒茶出水的时候,水柱倾泻而下,聚集不“散”,便叫做出水流畅。这跟盖碗本身的设计有关,需要碗身、碗盖之间的和谐统一。盖子自身饱满有一定弧度,会使倾倒茶水时更加流畅,而这样的感觉,也常被叫做“顺手”。

盖碗注水量的问题

茶叶投入盖碗中之后,注水量只需合适即可,不能过多。如果把水倒得过满——第一,出汤时会比较烫手;第二,水过多,泡出的茶也会相对较淡。

倒茶手法

捏盖碗时尽量捏住边缘位置,每次出汤都沿着同一位置。

出汤时,拿盖碗的手势应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拇指和中指卡住盖碗沿,食指护住盖子,手腕下沉,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盖碗泡茶如何不烫手?


隔三差五就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用盖碗泡茶时,“怎么被烫成红烧猪蹄”,新手老手无一例外。真的有那么玄?

一、新人选盖碗

这样的盖碗碗沿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二、烫手的原因

这个高背盖碗,盖子与口沿之间没太多余地,也就是距离窄,这样注定了会比较容易烫手。

仔细看图,碗身口是不是比较平。整个碗身看去比较矮。使用这种外形的盖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边的热度也会加高。

还有就是盖子,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

三、注水量

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再说,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四、倒茶手法

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


泡茶君近日忽然发现,在许多的古装剧里,都会穿插着优美喝茶的镜头。就像横扫万千少男少女之心的《琅琊榜》中,每次梅长苏与靖王商讨事情时,都在桌上摆上茶具,两个茶杯,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就将各类事情解决。完美有没有?镜头下的喝茶场景,将梅长苏斟茶、喝茶的优雅完美展现,令胡歌的万千粉丝口水横流。可是现实中的泡茶场景却让人眼泪横飞。

泡茶君多想像林殊哥哥那般优雅的泡茶喝茶来吸引无数茶客,奈何现实残酷。只因我们用的泡茶器具天差地别,盖碗君,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对我这般残忍?一想到每次泡茶的情景,就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烫,烫,烫!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尤其是大夏天的用盖碗泡茶,整个人都不好了。

记得刚学普洱茶的时候,第一次用盖碗泡完普洱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手都是火辣辣的,被烫的心理阴影面积一直很大。被烫的太惨,往事不堪回首。经泡茶君不断学习钻研后,发现了一些用盖碗泡茶不烫手的方法,特与广大茶友分享。

要想使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首先要会选择盖碗。

大小适中:根据手掌的舒适张开度,手腕的力度,女性茶友适宜选择容积在150ml左右的;男性茶友可选择250ml左右的。

盖子内度凹适中:因为内凹的地方要放一个手指,通常不超过一节手指的深度,也不低于一节手指的一半,不然盖碗会掉。

盖碗材料通常以瓷质为佳,也可用紫砂盖碗。前提是口袋里资金雄厚。

再来是拿盖碗的手法,专业的说法是“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

有茶友可能会说,三个手指能拿得动装了茶和烫水的盖碗吗?当然能,手腕用力咯。来来来,看正确的姿势。关于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可添加董玥微号: 进行交流学习。

拇指和食指分别握住盖碗两侧,记得是碗口的边缘,千万不要握到盖碗君的身体,会被烫哦。握住了盖碗两侧的边缘,食指轻扣住盖碗上盖子的内凹处(不用紧张)。现在举起来试试,熟悉下手感。以这样的姿势反复练习,熟悉拿盖碗的姿势后,接着难度加大。试着边拿盖碗边使手腕呈圆弧状,幅度不必大,力度适中。多练习几次,直到手法自然。姿势要帅,不然怎么吸引小伙伴惊艳的目光呢?

你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正式冲泡才是重点。是不是迫不及待了?觉得自己拿盖碗的姿势全世界最帅?先温杯,温杯也没问题,不错。投茶,注水,出汤。看到泡茶君扭曲的脸和颤抖的手了么?别急着笑,你也会。努力忍者颤抖,使出浑身的洪荒之力,才将茶汤倒完,放下盖碗。盖碗君的肉爪红彤彤煞是好看,脑中只有一个字——烫!内心不服,开始找原因,拿盖碗的手法正确,是哪里出了错?注水太满!水都快溢出盖碗了,不烫才怪!又学到新知识,用盖碗泡茶时注水不宜过满,距离碗口大约1-2厘米为佳。

要想用盖碗泡茶不烫手,除了适中的盖碗,正确的姿势,也可以借助外物:比如泡茶时在手旁放一块潮湿的毛巾,趁着出汤后间隙摸一下毛巾。要是你要面子,就忍着吧~

泡茶是为了好喝,也为了好看


说过了泡茶用水、用器,不嘚不嘚泡茶方式好像少点什么。如果就投茶量、水温、注水方式、出水时间等论述觉得有些主观,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泡茶的两大方向和四种方式。

泡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为了好喝,一个是为了好看。好喝对应身体,好看对应精神。

泡出好喝的茶有两种方式:随意性泡茶,用比较简单的茶具,完成习惯性喝茶过程,冲泡出自己喜欢的浓度、味道;技术性泡茶,是将茶的品质发挥到极限,为他人也为自己体验出一壶好茶,这要通过自己长期的职业修练,不断探究专研才能实现,是本事。

泡出好看的茶也有两种方式:程序性泡茶,按照传承的程序步骤有板有眼的泡茶仪式,待客、嫁娶、祭祀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艺术性泡茶,以茶为创意母体,走精神消费路线,通过茶的信息创造表演的高度,形成表演艺术。是舞台艺术,可不是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那套,类似于话剧的艺术才是正道。

泡茶技艺最早出现应该是随意性泡茶,然后才提升至程序性泡茶,又逐渐达到纯技术性泡茶,最后才出现艺术性泡茶。

我国的茶叶消费主体,随意性泡茶者居多,过于强调泡茶方式,主观性太强,为此,网上的很多泡茶方法,参考可以,别当真理。

能用简单的方式泡出自己贴心的茶,才是懂得喝茶。

盖碗泡茶法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杯托与茶杯、茶盖相互配合,也符合“天、地、人”三才的文化意涵。茶盖在上,谓之“天”,杯托在下,谓之“地”,茶杯居中,是为“人”。茶托托住茶杯,既美观,又可避免端茶烫手或茶汤溢出沾染桌巾,饱含人文关怀。

普洱茶的盖碗冲泡有一套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古人不断摸索实践后得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常见的普洱茶盖碗冲泡的步骤包括:孔雀开屏、温杯洁具、普洱入宫、洗净沧桑、行云流水、玉液移壶、普降甘露、敬奉香茗等程序。

1、孔雀开屏:向来宾展示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

2、温杯洁具:用开水烫盖碗和品茗杯,以此来提高器皿的温度,便于散发茶的香气。

3、普洱入宫:将茶叶放入盖碗中。

4、洗净沧桑:就是洗茶,注意洗茶时要快速倒出,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流失,洗茶同时也是在“唤醒”茶叶。

5、行云流水:将开水冲入盖碗中。

6、玉液移壶:又称出汤入壶,即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出汤时要低斟,以免茶香过多散发。

7、普降甘露:将茶汤均匀分到每个品茗杯中。

8、敬奉香茗:请大家细品普洱茶的茶香真味。

为什么普洱茶有的耐泡有的又不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而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尤其是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然而,在喝新茶时,会有这样的疑问“茶叶很香,口感滋味也不错,缺点就是不耐泡。”

明明在选茶的时候,茶汤冲十泡以上都依然耐泡。压制成饼茶,就变了味道。毛茶和压制成饼的茶,为何会有很大的差别和悬殊。

首先,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这一时候,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干茶成饼,首先需要高温蒸汽蒸压,蒸汽需要高温,才能短时间使茶叶变软,便于压制,高温蒸汽首先使茶叶含水量增多,其次使茶叶中的物质再一次进行转化,这时候的茶性是不稳定的。

成型后,不论自然晾干,还是烘房适度烘干,短时间要使紧压茶干燥,这段时间其实是很短的,而茶,本就是需要沉淀,慢慢来。喝茶的茶友都知道,新茶买回家,大多数人会选择半年之后再开汤,茶叶滋味会很适中均衡。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想尝鲜,打开新茶,撬开来喝,此时也许茶饼刚包好面纸,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浓郁,滋味浓强。到7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

这时,大部分人对于茶,或多或少就失望了,因此,可能会错过自己本该有的好藏茶,如果加多冲泡次数,不管茶的浓淡滋味如何,看看喝到十泡之后,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普洱茶的几次制作之间,高温的作用,对于茶,有好有坏,并不是茶叶的内含物质,或者是茶叶的制作工艺出了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二次高温,致使茶性不温和。(普洱茶吧)

普洱茶饼怎么“弄碎”?美观优雅又不伤茶叶


面对被压紧的普洱茶饼,许多茶友不知怎么分解开,往往是不知所措,难以下手。有人用手直接掰开,则导致茶块残碎,茶末较多;有人用茶锥一条一条剥落下来,则耗时耗神,致使兴味索然。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工具,优雅又不伤茶地撬茶呢?

一、撬茶原则

一般情况下,普洱茶在压制过程中,为了保证外形好看,会分层放入棉布袋或模具之中,再用重力压好,所以成型的普洱内部是层式结构。我们撬茶时,一般可以先从茶的松的地方入手。另外,为了便于观赏叶底,开普洱茶时尽量不要损坏茶叶条索的完整。

二、撬茶用具

茶刀:主要适用于压制较松、条索较大的普洱生饼。

茶锥:主要用于压制较紧的熟茶茶饼、熟茶茶砖、小沱茶等紧压茶。

至于选用哪种撬茶工具,没有多么严格的要求,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或具体情况来选,多数情况下两者配合使用。

三、撬茶步骤

以普洱生茶茶饼为例:

第一,我们选用一把金属茶刀。同时,选择好一个茶盘阿爷或者托盘,或者是可以用来承接撬散后的茶叶的布袋容器。如果手头没有这些类似的承接容器,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选择一张干净的白纸。

第二,将茶饼至于承接物之上,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水平插入。

第三,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得很散碎。

第四,向上用力,顺着条索或者饼型把茶饼撬开、剥落。

第五,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这样茶饼就可以慢慢撬开了。

对于其他形状的普洱茶,如茶砖或沱茶撬茶的原则是一样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对于普洱茶熟茶,因为条索比较小,压制后粘附性比较强,不易撬散,所以需用比较大的力度,一般可以选用茶锥作为撬茶工具。其实,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或者其他形状,在撬茶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的慢一点,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些,不会把茶撬得太碎,有利于冲泡。

四、注意事项

1.在撬茶的过程中,手要和茶刀(或茶锥)在同一方向,按住茶饼的手要在后方,与茶刀(或茶锥)成平行角度,切不可成交叉角度,以防用力过猛,失手误伤自己。

2.撬茶要慢,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撬松再撬散,再由大块解成小块。应双手轻轻捏住,水平的抽松抽散,切记用手把他掰断。

3.撬开的普洱茶要注意储存,建议把多余的散茶放在洁净的茶叶罐里,这样不尽基本满足了普洱茶的储存条件,也方便下次取用。

普洱茶是一种功夫茶,撬茶、泡茶、喝茶大有讲究,自然也会形成相应的方法和文化。学会撬茶,了解相应的工具用法,你就离懂普洱茶更近一步了。喝普洱,重在懂茶,细品其中的韵味!

关于普洱茶,几个你想问又不敢问的问题


在深圳工作的老友告诉我,他最近喝了一饼上千的班章,味道的确比淘宝买的强。对于喜欢喝茶的人,他不一定会考虑这价钱背后的产业链,但至少也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这个理论放在任何行业都适用,普洱茶更不例外。但是,就现实生活中,花上千块买到很一般的货色,也不是不会遇到的事,毕竟茶价水深,容易踩坑。对于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来说,这些问题,或许正在困惑着你……50元的普洱茶和500元的普洱茶有什么区别?茶叶作为一种饮品,首先要保证健康、无污染,这样才能长期饮用。一饼普洱茶,从人工采摘、杀青制作,包装到市场成为买卖商品,最后变成你手里的那杯茶,整个流通环节,劳动力成本和茶叶的原料价直接决定当年茶价的高低起伏。另一个决定因素,对普洱茶同样适用。茶叶被分为名优茶和大宗茶两类,名优茶使用季节和嫩度最合适的原料,经常有原产地保护和特定的品种,手工采摘和手工炒制的成本也高,喝普洱茶,讲究不同山头,有时一江之隔,两山的茶风味就不同,价格也悬殊不少。大宗茶在生产上比较粗放,对茶叶品质要求比较低,全程机械化以实现低价。所以,在大宗茶与名优茶之间,50元的普洱和500元的普洱确意味着品质上的差距,而在名优茶之间,买500元的普洱茶还是买5000元的普洱茶,只有口味偏好,没有逼格高低。普洱茶圈也有鄙视链吗?喝古树茶的真的就看不起喝台地茶的吗?在专营古茶的店里,茶艺师一边喝茶,一边为你讲解这款古树茶的风味及制作工艺,就在这时,你突然说其实你更喜欢家里那款老台地茶的口感,茶艺师就会告诉你,“别喝别喝,那些老台地茶,当年保不定是打过农药的。”。如果说这条链子真的有,或许这只是用于生意上的交流。大多数北方人爱喝口味偏淡些的茶,像香片(茉莉花茶),太重的苦涩味他们接受不来,而外国人喝茶,最看中的是健康有机无污染。在普洱现代茶园里所见大都是台地茶,普洱有机茶园在近30多年的打造下,已经远销海内外,世界和国内的订单纷至沓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态有机的概念也越来越认同,有机茶市场的前景一片大好。在广大的市场上,古树茶和台地茶,你能说谁瞧不起谁?发酵茶和非发酵茶到底有什么区别?发酵是个复杂的过程,能让茶叶释放更多风味。按照发酵程度从轻到重,依次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同时还有前发酵和后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的区别。如果你是新手,不妨从茶的颜色和风味来理解茶叶的发酵。整体来说,越接近全发酵,风味越醇厚,花香会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浓重风格;而越接近非发酵,会有更多花香,花香会更高扬,口感会更清爽。

将普洱茶制成沱状,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第一次看到普洱沱茶,深感新奇。它和平常大家所见的散茶、饼茶都不一样。沱茶的样子和窝窝头一般无二,想象着冲泡时,难道要和吃窝窝头般,一点一点掰下来吗?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们知道,普洱茶通常分为散茶与紧压茶。其中紧压茶就包括方茶、饼茶、圆茶、球茶、团茶、贡茶还有普洱沱茶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大家需要区分“普洱沱茶”和“云南沱茶”两个概念,虽然都叫沱茶,但仍有一些区别。

通常,沱茶根据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两者加工一样,皆经蒸压制成。但绿茶沱茶原料为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黑茶沱茶原料则是普洱茶。而黑茶沱茶,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普洱沱茶”和“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是以一、二级滇青为原料,蒸压成碗形的沱茶,其特点是外观显毫、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普洱沱茶,则是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紧结、色泽褐红、有独特的陈香,其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历史上,普洱沱茶曾运销海内外,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所以,归结起来,“普洱沱茶”和“云南沱茶”的区别正是在于:原料的不同。

我们常见的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窝窝头,从底下看像一个厚壁碗,中间下凹,每个净重100克、250克不等,现在市场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还开发出了便携易带的“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到5克左右。

有人正是根据沱茶成品形状如团,团由沱转化而来,故称之为“沱”。当然也有人认为,沱茶过去都销往四川沱江一带,因此得名。不管怎样,沱茶的大名是流传下来了。

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制成沱状?是为了更好看?还是因为模样新奇,销量就会好一点?也许两者兼有之,但最根本原因是:方便储存与运输。

就拿散茶与普洱茶饼对比,普洱茶饼是经过加压、加热等一系列工序才制成,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茶饼制成后,可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后发酵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活性成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进一步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因此很少发生变质现象。沱茶,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散茶就未必了。相信有很多老茶客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普洱散茶年份一般都比较短,因为不适宜长期储存。

之所以制成沱茶,除了方便储存,还有就是为了方便运输。沱茶压制成沱状,能够节省下很多包装空间。如今,很多沱茶包装仍采用“每五个用竹箬包成一包”的传统形式,以树皮绳或竹篾捆绑,结实牢靠,这也是出于运输方便考虑。

大多时候为何要用盖碗泡普洱茶?普洱茶冲泡盖碗


知者觉器茶具

冲泡普洱茶,首先要选择好水和器,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用瓷质盖碗冲泡普洱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观察和欣赏普洱茶茶汤的变化,并且瓷质盖碗比玻璃器皿更容易挂香;另外盖碗的口大,敞开时散热性好,不易闷坏了茶,最适于冲泡细嫩的普洱生茶。

用盖碗冲泡普洱的时候

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大部分材质是瓷,不会影响普洱细微表现。冲泡上可闷可放,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汤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等。

知者觉茶具

但同时,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很容易烫手。

知者觉器茶具

出汤的时候,拿盖碗的手势应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当然,如果是新手使用盖碗,还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根据每一款茶品的不同而调整冲泡手法及时间,真正享受到普洱茶的美味。

知者觉器茶具

盖碗泡茶不失茶味、实用、不会串味,可以泡出普洱茶的原味。简单说,纯熟的高手,可以用盖碗泡出你不敢相信的变化。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盖碗这样拿,好看又不烫手》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