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人工复合立体种植模式

发布时间 : 2019-12-19
雨花茶园 御茶园花茶 中茶黑茶园

【www.cy316.com - 雨花茶园】

这是一种以改善茶园微域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出为目标的时空结构型生态茶业建设模式。目前常见的复合种植方式有:

1.茶—防护林复合种植:即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树种如杉、湿地松、泡桐、合欢、托叶楹等,在茶园周边及茶园内布置成带状或网状的防护林带,以调节茶园小气候,增强茶树抵御害性天气的能力。

2.茶—经果林间作: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间作适生条件与茶树基本一致、与茶树共生互利、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高、春季展叶迟、生长快、效益高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梨、栗、猕猴桃、柿、橡胶、乌桕、山苍子、杜仲等,配置成乔—灌两层结构,经果林不仅具有防护林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增加茶园收益。据各地测定,茶与经果林间作的综合经济效益比纯茶园高50%左右。

3.茶—草本作物套种:在茶树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台刈茶园和农村丛播稀植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肥、蔬菜及中药等,形成灌—草两层结构,既具有增加地面覆盖、保持水土和改良熟化土壤、促进茶树丰产结构形成的作用,又能提高这类茶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园收益

精选阅读

重庆綦江:茶树种植的立体农业模式


3月31日讯 近年来,重庆綦江区永新镇在农业发展上不断追求创新,跳出了单一的农业模式,开创了“梨、茶、鸡”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农民亩产值立马翻倍了。

如今,綦江区永新镇跳出“圈块地种花收景区门票赚钱”这种简单模式,探索出了梨树下种茶树、茶树下养鸡的新型综合发展道路。

昨天,80余名记者编辑来到綦江永新镇一探究竟。据了解,1995年,为了发展产业促农增收,永新镇石坪村开始栽种梨树,而后梨子产业意外收获了“梨花经济”,带动了该村的乡村旅游。但“花无百日红”,怎样才能摆脱赏花旅游对花期的依赖?对此,永新镇做了积极思考和探索。

“位于石坪村的梨花山景区有3500亩梨树,尽管规模做大了,我们仍然不在赏花景区收费,同时我们还在部分梨花树下栽种了油菜花,丰富景区植被色彩。”永新镇党委书记张光强说,但是,想要让“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梨树栽种的间隔距离较宽,其间长满了杂草,还要请工人除草,那我们就在梨树下套种茶树,除草这一人工费用便可省去,同时,进一步做深做细农业立体化,在树下养鸡,茶树上的虫喂鸡,鸡也成为了生态产品。”张光强细数着农业立体化发展的好处,他说,如果村民只种梨,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如果发展“梨、茶、鸡”,亩产值将提高1倍以上。

据了解,如今永新镇利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成功打造了1200亩的“梨、茶、鸡”立体化生态农业,下一步将大范围推广。

永新镇的探索之路仍未停歇,他们还准备在“梨、茶、鸡”的基础上,套种名贵中药材石斛。

“石斛是寄生植物,很多树上都可寄种,但最适合的还是梨树。目前镇上正在进行学习考察,计划下一步将对石斛进行引种。”张光强说,茶树的绿色不仅可以衬托白色的梨花,而且采茶体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石斛花既漂亮花期又长,不仅可以延长赏花旅游时间,还可以盘活“赏花经济”,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石坪村村民陈佐对“梨、茶、鸡”种养模式充满信心:“现在我种了10亩梨树,养了2000多只鸡,今后套种茶树,将增加1万元的纯收入。”

“茶园套种金银花”种植模式


笔者从重庆巫溪县中岗乡获悉,该乡推广试行的“茶园套种金银花”的种植模式,不但让茶农尝到当“药农”的滋味,收入比种植传统作物翻了两番,“钱袋子”鼓了。

据了解,茶园村是巫溪县有名的老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村子也因此而得名。去年,该村提出“发展高品质茶叶,向传统产业要效益”的发展思路,引进该县知名的新茗茶业有限公司,改造老茶园300亩,新植茶树150亩,成功打造出优质茶叶基地450亩。

为充分利用茶园闲置土地,让茶农效益最大化,今年,该村发动茶农,组织成立了康丰中药材股份专业合作社,在茶园里面套中金银花,打造“茶山药海”,切实帮助农民增收。

“茶叶套种金银花可产生物理作用,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品质量,还可提升金银花的药用效果,可谓一举两得。”据茶元村村主任唐继军介绍,茶叶和金银花成熟采摘期不同,农户正好错时完成两样采摘。

唐继军说,一亩茶园每年可采摘鲜叶2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80元计算,每亩收入1600元。套种金银花后,每亩可产干花100公斤,按最低价格每公斤80元计算,每亩可收8000元。除去劳务费和加工费,每亩纯收入可达6100元,比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传统农业收入翻了两番。

据悉,该村还计划建1个20亩金银花苗圃基地,育苗150万株,力争把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同时,还拟将茶叶和金银花“混合”深加工,打造出一种“金银花茶”新型品牌上市。

山东日照探索出茶园种植新模式


茶叶是日照市特色农业之一,日照现有茶园12万亩,经科学区化研究,日照可种茶叶面积达30余万亩,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在新茶园发展过程中,茶园遮荫和种植模式成为茶园大面积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这几年利用间作花生、豆角、大姜等作物遮荫缓解了部分难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的遮荫物和新的种植模式。

据市茶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年来对多种保墒模式和间作模式的试验研究,2008年日照市首次提出了草+膜的新茶园保墒模式和大行距单行玉米与大豆同穴间作的遮荫种植间作模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新茶园种植路子。

具体做法是:茶籽播种后喷一遍800倍已草胺,再盖2-3公分的长湿麦秧后再盖膜,待茶籽出苗时破膜。该方法具有保墒、保温效果好,茶苗出苗快,且不易伤苗,同时减少茶行中杂草滋生。清明时在大茶行间作一行中棵玉米,玉米同穴播种2-3株大豆,株距在35公分。不仅茶树生长良好,而且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客观,与间作花生相比,减少了茶园用药,实现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对北方茶园大面积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指导。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