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之道首要是“醒茶”

发布时间 : 2019-12-19
绿茶醒茶 青茶醒茶 普洱茶醒茶

【www.cy316.com - 绿茶醒茶】

不少茶客在开始正式冲泡之前,习惯上都有一个必做的环节——洗茶。在洗过茶之后,才开始第一道茶水的冲泡。这似乎成了规定动作。

有些茶为什么要“洗”?是为了干净卫生而洗去茶叶表面的灰尘、农药、化肥残留吗?如果是这样,那又为什么有的茶“不洗”?是因为有的茶干净而有的茶“脏”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茶都“洗一洗”呢?因此,“洗茶”这一提法显然有毛病!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琢磨,我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冲泡功夫茶中就是习惯上被叫做的“洗茶”。但是叫“洗茶”显然不恰当,因为大部分茶叶在冲泡前都需要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叫“洗茶”,那应该叫什么呢?直到去年底,在与茶友一起品茶聊茶时才有了答案。他们也认为不应该叫“洗茶”。大家给这个所谓的洗茶而实际上是让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的过程,起了一个绝好的名称——“醒茶”。

从茶道的角度,每次冲泡一款茶叶,不管是哪种类茶(包括绿茶),都要首先观察这款茶叶干茶时的状态,以决定是否需要醒茶,以及如何醒茶才能使这款茶叶达到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

醒茶的方法也很多。从冰箱里取出的新鲜茶,可以用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来醒茶。不够新鲜的茶可以用少许凉水或温水润泡一会儿,等茶醒了,再用适当水温的热水冲泡;也可以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对于绿茶、白茶、黄茶绝不可用100℃的沸水)快冲快出的方法醒茶。对于青、红、黑茶就可用100℃的沸水来醒茶。还可以用将干茶放入烫过的紫沙壶里干烘的方法醒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品茶之道“秘色千年”


色瓷陪葬。原为大唐宫廷贡瓷,借机挟为私有,使之秘色之秘,发扬光大,以致后世对秘色知之甚少。北宋其他各窑的崛起,遂将秘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人们在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唐徐寅诗《贡余秘色茶盏》: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中极尽赞美之辞,但正是文学的赞美使得后人如坠五里雾中。明月春水,薄冰绿云,形象转化不成具象,千百年来,收藏家及学者们都沉浸在梦幻般的追求之中。

这种追求到1987年2月戛然而止。

大唐李渊皇帝亲自命名的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抢救性的发掘揭开秘色瓷千古之谜。法门寺的地宫内藏有14件秘色瓷,细心的唐朝人在封存地宫时有内容详尽的“衣物账”,上面赫然写明: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

实物与文献对照,保存了1113年的国之重宝呈现世人面前。秘色瓷比对唐诗,诗虽酸腐倒也贴切。

这个瞬间,使得许多收藏家手中的财富重新估价。原来是身份不明的青瓷,终于可以在法门寺的标准器比对之下,一目了然。秘色瓷不再存在幻想中,而是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巡回一展芳容。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总是很少,靠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总会有偏差。尤其对这种属于奇技淫巧之类的小事,古人没有放在心上,漫不经心一笔带过,却难坏了一代又一代后世人,幸好有文物还可以帮我们指正。

文物鉴定是标型学,到目前还是以目测为准。有了法门寺的标准器,所有与之相似、类似、近似都可以向其靠拢,称之秘色,秘色因此不再神秘。

我历史上见过许多越窑青瓷。法门寺秘色瓷出土之前,想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弄明白秘色。一看秘色之秘就是不想让人弄清才起的名字。漫长的收藏生涯中,我陆陆续续买过不少越窑青瓷,今天有机会重新审视,忽然发觉有秘色混在其中。越窑青瓷已是宝贝了,夺得千峰翠色,可谁知这千峰翠色中还有一眼清泉,潺潺流淌。

品茶叶中的婚姻经营之道


婚姻如茶,且行且珍惜。

其实,婚姻就如同一杯茶,经营一段婚姻就像品一杯茶。

茶浓了,茶淡了,茶凉了,茶苦的,茶涩的……茶水的滋味,只有喝的人最清楚,无需过多的在意别人的评价。婚姻亦是如此。流言蜚语总也止不住,如果你过度关注别人对你们婚姻的看法,那样只会被流言蜚语击中,对婚姻失去信心。婚姻如各自饮茶,冷暖自知。

婚姻如茶,有的茶水比较浓,有的茶水比较淡,对于不喜欢的浓茶可以一饮而尽,对于喜欢的淡茶则可以细啜慢品。茶叶有浓有淡,婚姻也一样,有喜有悲。我们可以将对茶叶的包容之心用在婚姻上,对婚姻中不开心的事快速消化完,对于婚姻中的幸福的事,则可以多次回味。如此,便不会沉溺在婚姻的悲伤事情里,无法自拔。

茶水搁置久了,便凉了;婚姻无视久了,便冷淡了。夫妻之间应当相亲相爱,更应当相敬如宾。客人来了,倒上茶水,茶水冷了,需马上换上一杯热茶。婚姻需要的正是那杯暖茶。如敬茶一样,婚姻是需要夫妻一起经营的。夫妻应当对彼此的情绪有足够的关注,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沟通解决,并不时地在婚姻中制造些小浪漫,给对方一些小惊喜。如此,婚姻便能甜蜜长久。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 要用心灵去悟


茶味人生,可道可名亦可悟

日本禅师这样说饮茶“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这茶的味道,不也正与人生的过程一样吗?”。这就是这位禅师品茶悟出茶道有“人生三味”之高见。

人生或者浓烈或者清淡,每个人须亲自承受。人生在世,总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一分淡泊,一分宁静。深入细致地品茶,亦同品味漫漫人生。

用感恩的心态品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同体不二的精神,而化解戾气,成就和气。

用包容的心态品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甘露。

用分享的心态品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他人,少一点私欲,少一点冷漠,多一份关爱。

用结缘的心态品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让茶的洁净,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让人间的正气与和气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各人心中就自有感受,可道可名亦可悟也。

茶叶保鲜的首要工作


造成茶叶变质、变味、陈化的主要因素是:1.温度;2.水分;3.氧气;4.光线。因此,不让茶叶受到它们的伤害,是保存好茶叶的首要工作。

一.温度:温度愈高茶叶品质变化愈快,平均每升高十摄氏度,茶叶色泽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如果把茶叶储存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地方,较能抑制茶叶的陈化和品质的损失。

二.水分: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呈单层分子关系。因此可以较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开来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当茶叶的水分含量超过5%时,水分就会转变成溶剂作用,引起激烈的化学变化,加速茶叶的变质。

三.氧气: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这些氧化作用会产生陈味物质,严重破坏茶叶的品质。

四.光线:光线的照射,加速了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对储存茶叶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光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紫外线最为显著。

因此,若想常有新鲜的好茶喝,首先在买茶叶时要特别留意其包装的品质。其次,买回来后,要选择适当的地方存放。因为不完善的包装,不妥当的存放,都会加速茶叶色香味形的劣化。

泡茶首要的八个要素


一、台要简:指台面上除了茶具,尽量减少无关的器具。

泡茶是一份功夫活,须得用心吃茶,太多繁杂会影响我们品茗的心情。

二、器要洁:茶具要清洁无渍。

茶是追求口感的东西,稍有不洁,都会影响茶的韵味。

三、身要正:冲泡饮茶时身形要端正。

中医上讲究气,喝茶也有那么点小讲究,喝茶冲茶时身要正,这样才能保证气息通畅。俗话说“站如钟,坐如松”,这些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四、心要净:没有杂念,一心侍茶。

上篇我们说的“忙冗”,就是说心要静,这个“净”不仅仅是静下心,更是说要心无杂念。

五、气要和:身心合一。

这里说的和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这个很难做到,也不好评判,我们姑且做到心平气和就足够了。

六、水要静:刚烧开的不沸腾的水。

刚烧开的水还在沸腾,不适合立刻泡茶,应该等水“静”下来,否则倒水时不好把握度量。

七、手要稳:手要稳定,不能抖动。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冲泡时手抖,度量不好把握,势必泡不出好茶来。

八、声要低:不可大声喧哗。

泡茶饮茶上升到文化高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既然是“道”,那必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悟,大声喧哗则意境全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