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茶事

发布时间 : 2019-12-23
漫漫长夜花茶 茶叶坏了喝了有什么事 青茶醇茶

漫漫长夜花茶。

细细道出漫漫茶事

古人都是些暴脾气,动不动就闹绝交,不像我们总得设法维着。比如管宁割席绝交,按说这华歆只不过是挖了一回金子,看了一眼靓车而已。有时不但要绝交,还要写绝交书羞辱对方,最有名的当数《与山巨源绝交书》,此书一出,山巨源的名声也就完了,他为人到底怎样,后世才不屑去了解,只记得他被朋友“休”了,外加“休书”一封。这儿还有一个 因茶绝交的例子。说的是元代画家倪瓒素好雅饮,一位叫赵行恕的宋皇室宗亲慕名来访,倪瓒用核桃、松子肉等精心烹制成清泉白石茶,赵皇室连饮几碗,而与饮普通茶一样毫无异色。倪瓒见之,艴然而起,说道:“我念你是王孙,特地烹这绝品茶,谁知你一点也品不出风味,真是俗物啊!”从此便与之绝交。 立巢茶业

自己的“造作”别人没反应就发飙,今天看起来很不厚道,但造作正是古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云林遗事》所载一种莲花茶,制法就不厌其烦。旭日初升时,到池沼中选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将茶装满花中,用麻丝扎紧,第二天清早再将莲摘下,取茶用纸包好晒干,再放入另一朵莲花中,如此反复三次,收藏进锡罐,就成为莲花香茶。茶学专家倒是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上等细茶最忌用花香夺其真味。但恐怕味道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种意淫莲花的过程,就像传说中某极品茶非得在大姑娘怀里焐熟一样。

那时候送人茶叶的也不嫌麻烦,往往连茶带水一起奉上,以示体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曾得友人赠送龙团茶和被陆羽评为第一的庐山康王谷水,这家伙高兴坏了,特地以水为镜,来照照自己那张名士的脸,然后赋诗曰:“此水此茶皆第一,共成三绝鉴中人。”尽管有臭美之嫌,但造作之人的可爱之处,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眼下又快到“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时节,此刻我喝着陈茶,怀着对新茶的向往,想起这些悠远的“漫漫茶事”。其实,我虽嗜茶,但对茶质、水质、器具什么的均不讲究,比倪瓒眼中的“俗物”还不如。当年司马光身居高位,家中来客不断。他特意准备了三个茶罗,分别为金、银和棕栏。每当他命取金罗,家人便知是来了宫中贵客。若命取银罗,则是一般常客。如果是取棕栏,那便是公事之余自个儿饮用了。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司马光为人节俭,而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像我这样的牛饮派,最合以棕栏招待,否则上了金罗,却还是像对待棕栏一样草率,难免会得到绝交“休书”一封的。

精选阅读

日本茶道茶事


日本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相当于佛寺的开光大典)、惜别的茶事、赏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了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

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像千利休之于丰臣秀吉。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决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忙碌的准备茶会了,这期间客人们会来道谢,因为准备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门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叫“初座”。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为整个茶会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会的炭要用樱树木炭),所以这次就称为“初炭”。之后主人送上茶食,日语为“怀石料理”(据说和尚们坐禅饥饿时将烤热的石头揣在怀里以减少饥饿感,故称)。用完茶食之后,客人到茶庭休息,此为“中立”。之后再次入茶室,这才是“后座”。后座是茶会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炭(后炭)之后再点薄茶。稍后,主人与客人互相道别,茶会到此结束。

茶会通常有纪录,纪录的内容包括与会众、壁龛装饰、茶具、饭菜、点心等情况,有时还加入与会众的谈话摘要和纪录者的评论。这种纪录叫“会记”。古代有很多著名茶会的会记流传下来,成为现代珍贵的资料,如《松屋会记》、《天王寺屋会记》、《今井宗久记书拔》、《宗湛日记》等被称为四大会记。

明前茶的那些事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特质:细嫩、矿物质含量丰富、数量稀少。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新鲜。

上等的茶

外观:碧绿新鲜,带油光,白毫多,形状扁直,尖端不弯曲。干茶香气清纯。

叶底:茶香呈天然清香,幽雅飘逸。全叶淡绿清翠,形状整齐。

冲泡:汤色碧绿或呈清黄色。滋味清新刺激,有清新爽口之感。

次级茶

外观;绿而无油光,老叶多,或稍呈黄色。白毫少,形状稍弯或扁而不结。干茶的香味低。

叶底:叶底断碎,呈暗绿色;或稍呈黄褐色,有点发酵的状况。

冲泡:汤色带黄或暗黄。滋味刺激中含有苦与涩。有菁嗅味。

新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新茶在冲泡的时候需要注意:

一是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在冰柜里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

二是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一般以85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分也较少破坏。

三是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

喝茶二、三事


七碗茶歌

唐·卢仝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神农氏尝百草始发现茶叶具有特殊功效,解渴生津,去烦润燥,却病走疾。唐时的禅茶一味,宋时的斗茶盛行,明清时的无茶不待客。茶这一事物随着中华历史走过烽烟离乱,安聚繁华,历尽波折,自成一脉,风光无限。

与茶相交说来也有十几年,从初时的牛饮猛灌,如筛酒一般,一窍不通,到如今的浅品细酌,可说道一二,略有涉猎。茶这一自古传承的国之饮品伴我走过了从青葱到成熟的成长岁月。见证了我从火爆急燥,进退无度,猛浪轻率,到知朴守拙,识得迂回,不慌不忙的心理路程。茶也在我的生活中从可有可无的小兴致,成为不可或缺的大爱好。虽还没到嗜茶如命的地步,但也是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忆及年少时,家中有一对单人沙发,两沙发之间放一小茶几,茶几上经年累月放着一长方形塑料托盘,里面放着一对甜白瓷带盖单耳杯,两杯之间放一铁质绿花纹方形小茶罐,茶罐正面有四个金色楷体字“西湖龙井”。家规甚严的母亲经常教导我别乱动茶盘里的东西,那不是玩的。家里若有贵客到访,待客用的。怕蒙灰尘,爱好的母亲用一块白底色的丝质印兰花素雅手帕盖着。年少的我确实发现这套玩意儿一年到头用不了几次,它们就是个摆设。那时父亲与兄长也不见常饮茶,而普通人家亲戚往来也不习惯用茶水来招待。

有一次,父亲好久不见的同学到访,据说跑到南方做生意发了,从父母亲欣喜激动的神情可见一斑。绿花纹的西湖龙井终于派上了用场。父亲拆开茶罐,用右手三指并拢伸入茶罐中,轻轻捏出一撮茶,细看茶叶是灰绿色的小芽片,干干瘦瘦的,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开水,盖上杯盖,静待了几分钟,便可饮用。谁知父亲的同学竟是性情中人,看着这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连连摇头,说:“天气太热,不想喝热的,吃几块西瓜得了。”于是这杯热情的龙井被移至角落,孤零零地散着它那股茶草香,慢慢凉掉了。待客人走后,躲在角落里的我立刻跳出来,奔到那杯茶跟前,双手捧起茶杯来,仰脖就喝,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喝茶,以这样的姿态,用这样的心情,咕嘟咕嘟仰头灌了两大口,凉的,有点苦,舌头涩涩的,贵客喝的这东西味道也不怎地,还不如一碗糖水好喝。

在大门外送客回来的母亲看到我双手捧着茶杯,像是喝茶的样子,满脸笑容立马掉了下来,她唬着脸说:“不敢喝凉茶哩,会肚子疼,往坏喝呀,再可不敢了。”这番话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提心吊胆了多半天,就怕因为喝了几口凉茶闹肚子疼,那可麻烦了。从那以后,我便见茶敬而远之。觉得那种东西口感又不好,还讲究大,不适合我这种见风是雨毛毛燥燥的小丫头。

与茶一别十年有余,小丫头长成大姑娘,十年光阴,虽不能够苍海桑田,但人间已是日新月异。家中兄长乃风雅好学之人,成家立业之后,正值新生代茶艺兴起,普洱茶大热,每逢佳节,他常喜欢在自己家中招待亲友,待众人酒足饭饱之后,便招呼大家坐在茶桌旁消酒喝茶,闲话家常。比起麻将桌上的烟气缭绕人声嘈杂,论起输赢来伤情伤脸面,酒饭之后以茶待客就显得雅致的多。烧水、温杯、洁具、取茶、投茶、注水、出汤,整个过程充满着艺术的享受,看着颜色清亮的茶汤从公道杯中缓缓倒入小巧的品茗杯,我这个对茶饮一窍不通门外汉对这样的做派,都有点羡慕了。当时就在心中种下一个念头,等自己成家后,一定也要象这样布置一间茶室,自己也算是读书人,不为喝茶,只为这清雅和正的喝茶氛围。

后来,嫁与先生,为何要尊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呢?只因人家读书多呗,啥也知道,我一有不懂的就去请教他,必会得到满意答案,从不落空。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所以做我的“先生”还是可以的,这样称呼也不为过。比称呼“老公”显得有文凭。(哈哈、哈哈、见笑了)先生品性温雅敦敏,宽忍豁达,为人有三好,一好喝茶,二好读书,三好打球。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些爱好都需要投资,为了成全这些爱好,常常得节衣缩食,但因为喜欢就不谈功利了。

刚结婚那会儿,全部家当就两卷铺盖,两个铁皮文件柜放餐具,一个煤气单灶,一个煤气罐,几个纸箱放衣服。一年结余不下两千块钱,我俩就有勇气花四千八百元买一黑檀茶船,如铁似石般沉重,得两个人花大力气才搬得动。这方雕山水亭室的长条形茶船,一直伴随我们身边,陪着我们从小家到大房,见证了平凡人勤恳过日月,日子从无到有,一点点如小鸡啄米,蚂蚁衔食一般,慢慢丰殷的全过程。也让我们深深懂得坚持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小人物的梦想也会渐露曙光,相信终会有实现的一天。这方黑檀茶船买回来后被安置在一张用捡来的红酒木盒粘在一起做的小方形桌子上,这是先生的手艺,这样的创新巧思,得到了许多来家做客的人的口头好评,它拉开我们一家人喝茶的序幕。

从此,隔三岔五,呼朋唤友,到家中喝茶聊天。那时候,一众年青人凑在一起消费的是寂寞,为的是红火热闹,既无人嫌弃家里的环境简陋,也没有嘲笑茶具的粗糙,更无人讲究茶叶的优劣,水的质地。与其说喝得是茶,不如说灌得是酒。一杯茶入口,话头一出,群口相声就开始了。那牛皮吹得震天响。只要是自谋职业的,称呼里都带“总”,只要是公职人员,称呼中都带“长”。光听这称呼,全是商界精英,政界要员,所谈话题广泛,大到国际事务,小到八卦新闻,全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喝起茶来也没有一点讲究,喝完红茶换绿茶,喝完绿茶换花茶,几个人坐在一起扯闲篇,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一个个红光满面,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

慢慢地,年岁渐长,阅历渐丰,也积累了一点关于饮茶的常识,才明白从前的胡喝海筛真真是一种罪过,茶文化博大精深,须静心领悟。

首先,喝茶要因人而异,因季节而异,因红茶、黑茶性温、甘淡、驱寒温阳,所以体弱虚寒之人宜饮红茶、黑茶,不宜饮绿茶,因为绿茶性凉。春天适合饮花茶,夏天适宜饮绿茶,秋饮乌龙茶,冬饮红茶、黑茶。一日之中饮茶也有讲究,睡前忌饮绿茶,因绿茶提神醒脑功效较其它茶类更强大。其次,不同的茶配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而且不同的茶冲泡的方法也不同。这时才发现,祖国的茶文化深不可测,需要喜欢它的人穷尽一生去探寻它的美及奥妙之所在。

这一时间里,相处的朋友们来来去去,有越走越近的,有渐行渐远的,有新交有老友,可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却少了过去的高谈阔论,激扬文字。更多时候是家长理短,互相问候,谈养生忆过往,讲讲茶道禅意,说说人生得失。偶尔会想起曾经的某一位朋友,好象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我家先生就感慨地说:“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一直见面的是与你一路向前同路相行的人,久不谋面,甚至再无音讯的人是与你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人。”是啊,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因为喜欢,所以生活中,总是精打细算,今日买一只杯,后日添一把壶,纵然布衣疏食,一家人也是甘之若怡。经年积累之下,小茶室渐成规模,拥有了许多精致的新茶具,可是却都成了多宝格上的陈设品,在那儿蒙尘落灰。手头常用的还是多年前便宜入手的一套粗瓷杯,数年的把玩,瓷面沉浆,透着一股子浸润岁月,穿越光阴的厚重感,仿若老友,不愿舍去。喝茶也没有前几年那么遵规循矩,各种讲究。随意随性即好,想什么时候喝什么茶随心而定,一切自然。常来往的朋友们共坐一处,交谈的时候少了,更多时候好像只是为喝一口茶而来,或是只为坐一坐看彼此一眼而来。围桌而坐,守着一壶茶,既不问茶叶的来处、优劣,也不管水质是否甘甜,只这么静静地端杯啜饮,几杯过后,身有微汗,浑身通透,便有人忍不住大呼:“好茶!”满室的轻松惬意淡然流淌。也有人来寻茶时貌隐忧郁,相含焦燥,腹中似有万千惆怅,瞧着象是为倾诉而来,招呼坐定,三五杯茶过后,竟然一切随汗发,烟云俱散,风清气爽。此情此景让人不免慨叹,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是一壶茶不能解决的。

兴趣与爱好是人生在世的调味料,就象食盐之于食物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从而实现它,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方不负此生,有滋有味。

“愿以新火煮新茶,诗酒趁年华。”

关于假老茶那些事


新人买普洱茶,难免会碰到假货。买到了假新茶,最多是货不对板,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是货不对板的情况,一般不会严重到危害身体健康的程度。

假老茶则不然,年份造假越厉害,茶商用到的手法就越多,那些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试剂会被大量使用,所以分辨假老茶是一个茶客必须要掌握的技巧。

谈到假老茶,不得不提提大名鼎鼎的“亿兆丰号”,这是一款完全认为杜撰出来的假老茶。只要看到这个名字,就不可能有真货。

因为亿兆丰号在清朝的时候,就是一个杂货铺。主要经营糖果,杂货,就算是茶叶也是以其他茶号的产品为主。第一批做假茶的人仅仅是借用了亿兆丰号的名字而已。

而奸商们做假茶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岁月的沧桑感,人为使茶发霉再退仓,在把瓷坛做旧,然后再用鞋油把包装给弄的皱皱巴巴。鞋油味的普洱茶,非易兆丰号莫属。

至于新中国建立以后国营茶厂做的那些产品,最离谱的假货应该就是文革砖了。这是一款只听说过,但是没见过,只知道厉害地不得了的产品。很多人都说XXX大咖手里有文革砖,但是每次我再去问的时候,基本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情。

但是市面上的文革砖真的不少,多到什么程度呢?

随便一个小店都能找到这样的产品,卖茶的人也会煞有介事的说这款茶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珍贵,价格是多么的便宜。反正我知道一件事,这类茶基本都是湿仓做旧后,高锰酸钾泡出来的。

在老茶做旧这件事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至于早期的印级茶,我只能说在某些藏家手里有极少量的真货。而且这些真货的名字也不是某书中称呼的那些。这块水太深,国营茶厂早期的产品有,但市面上绝对见不到。

至于随便一个小茶店就有卖的,你觉得会是什么?

总之,年代过于久远的普洱茶多是故事。有缘喝到就很不容易,就别想着买了。

茶事活动与禅宗仪礼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有如此巨大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性质的特殊方面所决定,正如道教最旱在观念上把茶吸纳进其“自然之道”的理论系统中一样,禅门亦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说的一个自然媒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中,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无与伦比的自然媒介。它的无可替代性正是禅宗能将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而大大兴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旱发生于药用功能中,但不同的是,它一开始便与禅门最基本的工夫---禅定结合在一块。而禅定正是其他宗派也注重的,所以就连最富神秘色彩的佛教密宗在其重要场合也无法离开茶。

实际上,佛教禅宗不仅对我国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的制作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禅茶精神对整个中国茶文化的渗透与普及,人人提高了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佛教茶文化的每一环节内。由此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味也大大提高,可见禅宗的功劳之大。

的确,禅僧高士能悟得禅理、茶性之间个中之味,与其本身的修养及其美学境界有关。他们注重精神追求,淡泊物质享受和功利名份。这是他们得以保持那份清纯心境,以随时进入艺术境界的前提。因而,“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梁子《中国唐宋》)这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意境。

佛教对各类“行茶仪式”的美学升华,一方面是山于茶事活动的普遍展开,场所日益增多,交流传播日益广泛,因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因出现了一些精益求精又热心的禅僧。此外,茶器的日益精良,也必然地推动着这一美学化的进程。那一套套顺应佛教仪轨的形式——寺院茶礼,正是适应禅僧们的集体生活而必然形成的严格要求。

关于春茶那点事!


都说“明前春茶贵如油“。春茶由于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会比较好,是品茶爱好者的“心头好”。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说说春茶那点事……!

1.何为春茶?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通常绿茶色泽绿润,红茶乌润,品质较好。春茶约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

2.如何辨别春茶?

观外形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查汤色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品茶香

在贮藏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味道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看茶底

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

谈到“染色茶”

专家表示,染色的茶叶往往显得过于鲜艳。消费者购买时,可把手指用冷水浸湿,然后捏一下茶叶,如果手指很快留下明显绿色痕迹,就说明有问题。将这种茶叶冲泡后,如果茶水颜色碧绿,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比较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茶叶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3.春茶的品质特点

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春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其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多酚较少,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保健作用更明显。再加上春茶生长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

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但春茶买回来后最好放置一段时间,等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