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茶,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发布时间 : 2019-12-23
一抹绿茶香 清香乌龙茶 桑叶乌龙茶

一抹绿茶香。

桑叶茶,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是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爱上一种茶,其实也无关其它,仅仅只是爱了。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么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茶之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馥郁。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苦涩,回味甘甜!人在世间功名利禄浮浮沉沉,滚滚红尘荣辱炎凉,苦乐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接触到桑叶茶,不过两三个月,但已被它深深地吸引,桑叶茶有一种淡淡地甜味,闻起来没有什么香味,但是这种淡淡的,静静地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社会所需要的。

劳累一天,静夜,沏一壶桑叶茶,听一曲音乐、独坐、一段闲暇时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足矣!

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Cy316.com延伸阅读

一抹淡绿,一叶清香


[摘要说明]一抹淡绿,一叶清香

茶是有心的。一泡恰恰没过茶叶,洗净茶上历史的封尘;二泡去除浮躁,保持香味,茶叶慢慢地舒展开,沉了又浮,浮了又沉,缕缕清香.从杯口溢出.安静舒畅自然地流淌在心里、眼里、情里……三泡尽显其香、其色、其韵,就像多情的女人,成熟中体现高贵,简单中表达完美。茶是讲究的沏茶的水温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茶,茶叶就轻轻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淀,也没有清香;而用沸水沏的茶,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会释放出它独特的香味。好茶全有赖于好水,明代张大有撰《梅花草堂笔记》说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确是至论。

茶是独特的。究其种类,上至龙井、铁观音.下至一般的绿茶;究其国界,远至英国红茶,近至日本抹茶,都有其独特的造诣与境界。不同的茶具有不同的文化。普洱茶要越老越好。100克清代光绪年间贡品普洱茶饼卖到16万元,被誉为“能喝的古董”;而杭州的龙井则反之,对杭州人来说,隔年的陈茶是只配煮茶叶蛋用的。每年阳春三月,清明节之前采摘的龙井茶(即所谓的“明前茶”。是茶中珍品)才是大家争相购买的对象,一别清明前茶产量少,二则茶叶全然得乎于天然,没有一点一滴的化肥。英国人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喝红茶,但在喝茶时,他们一定要先倒一点冷牛奶在茶具里,然后再冲热茶,再加一点糖。同样的岛国日本,则以抹茶、玉露为代表茶品,其延伸出来的茶文化是神圣庄严的。品茶成了心灵与精神共赴艺术盛宴的方式。日本讲一期一会的,中国是“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尽矣。”独特的茶与不同的文化底蕴结合酿造了一部生活美学。

慢慢啜口茉莉花茶,张扬的香味.就像那年少轻狂的时光,缺少点含蕴:饮一口苦丁茶,生活的苦难艰辛,尽育其中,但缺少点甜美;一杯普洱茶,先苦后甜,从舌根散发出缕缕清香,苦涩尽敛其中。茶不是简单的。对生活在现今要求快速便捷的城市中,人的精神却无所归向.茶不啻是一方洗涤澄净的良药。每天有那么一刻饮茶去.想来可以让人得片刻的清凉和自醒。虽然治不了本.或许能多少洗去点俗尘罢!

一抹酥胸蒸绿玉-碧螺春


[摘要说明]一抹酥胸蒸绿玉-碧螺春

“碧螺春”,茶好,名字也好。“螺”前冠一“碧”字,“螺”后带一“春”字,色彩亮丽而充满生机,形状美观且富有趣味,读来上口,韵味盎然。 碧螺春产在哪里? 最早我是错以为碧螺春产在湖南洞庭湖的,因为称碧螺春都说“洞庭碧螺春”,喝了苏州朋友寄来的茶才晓得,这碧螺春不是产在湖南,而是产在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原来这洞庭不是那洞庭。所幸洞庭湖里也产名茶,谓“君山银针”,同是茶中珍品。 苏州朋友寄来的碧螺春新茶正是产在洞庭东山,只见这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每个芽叶都是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未及冲泡,就已嫩香袭人。玻璃杯泡上后,茶慢慢沉底,开始伸腰舞肢,犹如白云飘动,春草复萌,渐染渐绿。不一会儿,芽叶舒展,嫩绿明亮,先是春染杯底,继而绿烟升腾,汤色开始碧透清澈。头遍水绿色较淡,但品一口却格外的幽香鲜雅;二遍水翠绿鲜嫩,入口芬芳,滋味香醇甘厚;第三遍水则呈碧清,喝起来感到香郁回甘。真是茶中珍品,不愧为“天下第一茶”的美誉。 喝过这茶,不仅给人口福享受,还能给人许多美的联想。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又想到雍陶的诗:“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还有少女那螺壳状的发髻,古人是称作“碧螺”的,如宋人王《宫词》就说:“十三垂髻碧螺松,学舞经年后苑中。”这些本没太多的联系,或许有点联系,但我就是那样联想,自从饮了碧螺春,心中就总想着那太湖洞庭山。凑巧,有一年到上海组稿,借等稿的时间,去了一次苏州,从苏州火车站乘车南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碧螺春的产地----江苏四大历史名镇之一的东山镇。 洞庭东山在东山镇南,站在东山的主峰莫厘峰上即可望见太湖对岸的浙江省。正是暮春时节,洞庭山下茶香过后枇杷香,漫山的绿色,在阳光下一碧如洗,青翠欲滴。山根的茶树墨绿,山腰的修竹嫩绿,小径的苍苔幽绿,古寺的琉璃青绿,满眼绿色,似乎连飘缈的空气也氲氤着淡淡的绿意。一种洞庭东山特有的绿,碧螺春的绿,包括掠过林杪的鸟语柔风和当地那些削肩细腰女孩发出的吴侬软语。此时正是东山特有的照种白沙枇杷成熟的季节,只有仔细于万绿丛中辨认,才能见到粒粒金丸缀满枝头。 洞庭分东、西两山。东山宛如巨舟泊在湖滨,形成一个半岛;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白银盘里一青螺”。两山遥遥相对。我登上的是洞庭东山,因湖上水雾迷离,看西山若隐若现,让人想像水中披着轻纱的仙子。 旅行车沿湖滨公路绕行一周大约需三个多小时,路边有唐时古寺紫金庵,南北朝时代的轩辕宫,饱览太湖秀色的寒谷公园及保存有柳毅井遗迹的启园等。洞庭山的茶树,不同于其他茶园,大片大片,而是分散着种植,一墩墩,一丛丛,星罗棋布在花果林间或果林周边。各式各样的果树,桃、李、杏、梅、桔、枇杷、白果、石榴等与茶树交错种植,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调节着茶园的风霜日照。据说洞庭山的茶果间作,是碧螺春香浓味醇的主要条件。确也如此,大片的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明人 《茶解》中的一段话: 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高洁之物,自有择邻而居的灵性,这正是碧螺春不同凡品的特色。 傍晚时分,夕阳的腥唇吻在湖面上,不知何时,太湖已是云开雾散,山色倒映在湖水中,深翠更浅翠。此时远望西洞庭山,轻纱换上了彩裙,湖水荡漾,裙角也在微笑。夕阳下,山泉在林稍闪烁,很让人联想到绿罗裙上点缀的珍珠和传说中那位碧螺姑娘。在踏上洞庭山之前,曾翻看过一本关于太湖的风物传说。有道是历史与人、与自然总有解不开的情结,于是才有了太湖,有了碧螺春等等的传说。 那传说讲很久以前,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碧螺,她曾采茶救活了她那同恶龙搏斗而受伤的情人阿祥,后来她培育采制的茶叶就被称作“碧螺春”。 还有另外一种传说讲碧螺春茶原本也是一位洞庭山的姑娘发现的,姑娘发现了这茶后就采摘下来揣入怀中,且香气四溢,姑娘一路走一路飘香。她将这种茶泡好招待乡亲,大家赞不绝口,问这是何种茶叶,姑娘顺口回答:“吓煞人香”。“吓煞人”为吴中方言,即“吓死人”之意,可见这茶叶该有多香! 然而这“吓煞人香”又怎么变成了碧螺春呢?据说这与清代那位颇有建树的康熙皇帝有关。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王应奎《柳南续笔》等记载说:康熙年间,地方官吏将此茶进贡朝廷,皇帝品尝后,觉得清香味醇,但觉“吓煞人香”这名字太俗,就以茶色碧绿、形曲如螺,产于早春之故,赐名“碧螺春”。 康熙皇帝就这样轻易地获得了属名权。但平心而论,康熙赐名的“碧螺春”确也很美。在他之前,酒多以“春”命名,但茶名还没有称“春”的,如从唐代开始酒名就有玉露春、石冻春、留都春、梨花春、萼绿春、浮玉春、武陵春、玉壶春等,想来康熙皇帝正是从酒名中得到灵感,才获取这一发明专利。 清以后,碧螺春声名鹊起,饮者评论它“色香味不减龙井,而鲜嫩过之”;专家则说:“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诗人们对此茶也是交口赞誉,清《野史大观》卷一有一首诗称道: 从来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灵芬馆诗话》也引诗对碧螺春赞道: 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褂不惜春雨乾。 满盏真成乳花馥,奇茗一啜惊欲死。   “一抹酥胸蒸绿玉”,早年人们还碧螺春不用火焙,采后以薄纸裹之,著女郎胸前,待用体温烘干后取出,故虽纤芽细粒,而无焦卷之患。这是否真实,难以考究,或许原始的碧螺春真的这种生产法也未可知。但近三百年间,碧螺春的生产却在不断进步和精细。洞庭山的茶农围绕“碧螺春”三字下功夫:绝对的早春采制---“春”;成茶外形卷旋如螺---“螺”;茶汤色泽青翠碧绿---“碧”,使得茶的外形与名称完美相合。 碧螺春茶采摘早嫩,通常在春分前几天开始,谓之“分前茶”。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极其细嫩,每市斤干茶含芽量为6--7万颗,历史上曾有一市斤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世所罕见。制作工序为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焙干,四道工序在一锅内完成,根据叶质、锅温等灵活转换。碧螺春的制作特点是炒揉兼并,顺单一方向揉转,形成螺旋条形,在揉搓中使茸毫毕现。碧螺春茶芽背后的茸毛,新叶时肉眼是看不到的,制成后始显露出白色绒毛,这是碧螺春异于他茶的主要特征。成茶后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成螺形卷曲,披满茸毫,色泽银绿隐碧。当地人称其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自古少”,成为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盖世的“天下第一茶”。 那日下得洞庭山,已是落日溶金,陪同的朋友帮忙,在镇上的农贸市场里买了1斤真正的明前碧螺春,价钱不到200元。卖主热情备至,连包了三层纸,边包边尽力用普通话向我介绍:这碧螺春切不可用刚开过的沸水冲泡,那样嫩芽就会一下熟透,叶上的白茸毛也会被冲掉浮上水面,喝起来就像煮烂的青菜叶子,满是浊气。明白的该是“三开”冲泡法。第一开是杯中先注沸水,然后放茶,这是碧螺春不同于其他茶的另一个特点。待茶缓缓舒展沉下后,自可端杯细呷,其味虽然浅淡,但却有沁人心脾的芳香透出。第二开可用沸水注入,味道至香。第三开冲入开水后,可将杯盖合上,几分钟后再饮,色香味犹存。 听了这番介绍,不知怎么,我忽觉这碧螺春茶与苏州人的性格有些相像,它不该用“大江东去”的情调去品味,更不能“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当以妙玉的绿玉斗慢斟细品,三杯即可。 那一夜,宿洞庭山下雕花楼宾馆的春在楼,对着窗外的江枫渔火,按着茶农指点的“三开”法,我泡上了一杯清香四溢的碧螺春。…… 想起来,这已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名茶价格不菲,饮碧螺春已属奢侈。 沈阳城里开设了一家规模壮观的中国北方茶城,开业那天,我兴致勃勃前去,见有新茶碧螺春,看后禁不住问售价多少?一位梳着小辫子的售货员侧着身向我伸出了两个手指表示“八”字,这意味着每两80元,相当于大米60斤的价格,真是有些“吓煞人”,但我还是忍不住买了2两。 买回碧螺春的当晚,我一个人在客厅品茶,夜深人静,茶香袅袅,古人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从众则喧,喧则雅乏矣。独饮曰神……”,真是一点不假。那一刻,所有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待饮到二开时,时间已是深夜11时,电视里正播放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介绍的是杭州女作家王旭峰的小说《南方有嘉木》,写一个茶人之家族兴衰奋斗史。看完这个电视节目,茶已无味,原来我早已喝过了三开。 是夜,枕上春梦又将我带回洞庭东山上和雕花楼宾馆里,又闻到了碧螺春的气息,还有白沙枇杷的清香。

那一小撮清香明前茶


那一小撮清香明前茶

明前茶是我国南方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其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今年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又一波新鲜明前茶相伴而至,爱茶的人会沏一壶清茶一品茶香,而食客们或许更愿意让这一抹茶香融入到饭菜里。

明前茶什么样?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 者。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 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明前茶何时采收?

俗话说“早一天是宝,晚一天是草”,明前茶采摘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诗中说到“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就是说“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实际上就是“明前”。

茶的静澈 清雅淡然 淡淡的茶


人间芳菲事,且随茶水流

从酒的浓烈走过,再跌入咖啡的浪漫里,一笑。此刻,心里最怀念的,竟是茶的静澈。仿佛所有的尘事,都清雅淡然,如一片茶叶,轻盈的在杯子里飘浮开去,芬芳之外,世间纷扰便远隔了去。

端起了茶杯,落了笔,只因一种情绪,或是怀念。如茶,淡淡的,却入了心底深处。

因果,皆因缘份。茶与水,许是因为一万年前的倾心相视,才有今生握手相许。红尘之上,我是水,溪里的水。你是茶,情中的茶。应是隔世的期待,一阕汉宫春,引来多少的惊叹。当白雪飘起,清笛吹寒之时,便注定初识,成一页绝美的故事。今夜,用驻足的温柔,泡上一杯清茶,打开琴盖,细细弹一段,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往昔。

茶在唇边,冒着沁怀的馨香。杯中的水,随琴声缓缓流动,浅浅的芬芳,扑面而来,萦绕处,让人如堕梦里,满怀温馨。低眉一笑,纤指握处,惺惺垂怜。像花开一瞬,轻盈入心;像秋色泠泠,开遍斜陌。坐在流年的叶脉上,细细回想最初的情节,听一首歌,唱彻红尘深处的传说。

不言,不语。此刻,心海如澜,我携温柔写诗,陪你细想从前,陪你细悟人生。摊开洁白的纸,打开长夜的序,有什么声音,在诉说着清香横斜。隔了千里迢迢,不知道,我的秋意轻零,是否一如你的春暖花开?风过了,千叶繁花,水里盛放,茶香渐淡。

安静如兰,淡忘。天涯远隔,飞雪关情,有片刻的失神,闪于孤灯影下。茶终于寂静,水终于无言,眼底,掠过沧海桑田。氲氤雾起,我和你,其实只是穿越不过的流年,落于尘缘的网里,挣扎,不休。只因,隔海相望,握着韶华,握着风霜,仍未肯老去。想起远方,此刻成经年。

山叠云重,赤足奔跑,也够不到尘缘的尽头。不知,当时明月,已流浪何方?今宵情怀,也终归茶凉。没有人,可以留住时间,一场相遇,本是别离的开始。茶凉时,水静了,世事犹似,世事成幻。一声别离,不说再见,也不再回首。待风声都过了,便余茶水一样的落寂,没有开始,也无从结束。

水漫,茶透,只是一种过程。温柔的执笔,安静的记下:红尘之上,有一种情怀,淡如茶,有一种人生,澈如水。

一抹茶香,茶香幽幽,曲悠悠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一抹茶香,茶香幽幽,曲悠悠》内容,感谢阅读!

喜欢喝茶,也许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茶的独特感觉,那种平淡里有着穿透骨髓的香,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

在深夜里,就静静地沏一杯茶,看着透明的液体慢慢变成琥珀色,看着干枯蜷缩的叶子在水里缓缓的伸展,慢慢变得饱满平滑。

在寂静的夜晚,携着淡然的心境,听着月亮的絮语,闻着淡淡的茶香,发觉一个人的寂寞竟然是如此的美丽。风儿轻轻吹过,挟着一丝氲氤的气息,听一曲幽幽的古琴曲,心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夜静,曲幽,茶淡,风轻,月明,人醉,心迷!美丽的夜晚,寂寞的心怀,风清月明,曲轻心静……

有那么一种淡雅,无论是淡淡的芬芳,还是丝丝的苦涩,都会让人心旷神怡。

当漂泊的步履厌倦了浮世的喧嚣,当沉迷的心境趋于繁华落尽之后的宁静,放下那些岁月中的风风雨雨,勾勒出那些无关风和月的心情,轻抚在心尖滑过。手里的茶凉了,窗外的风儿轻轻吹过,行云还在飘渺,月亮还在将光辉轻洒,音乐在心尖划过,拨动着心弦,也许这样的旋律就是结束的音符?

闭上双眼,淡品一口温热,仿佛置身于一处闲居雅室,手边是一位面蒙轻纱温婉优雅的女子,晶莹如玉的指尖在那架篆纹典雅的古筝上轻轻拨动,一曲《高山流水》缓缓的沁入心间,一缕淡淡的茶香犹如琴弦间流淌的曲调,茶香仿佛已掺杂在琴弦之中,如流水般缓缓流淌,如高山般静谧无音,那是琴的韵律,更是茶的韵律。

轻嗅一息茶香,又亦如漫步初夏雨后的竹林,阳光透过枝桠间隙撒下了一地的温暖,悠悠的萧笛从远处飘来,笛声触动着竹叶上的雨珠,箫声轻颤树枝,一曲《姑苏行》勾勒出雾霭依稀烟雨朦胧的江南竹园,悠扬着静谧与美好,那是萧笛的韵律,更是茶的韵律;淡咂一抹苦涩,却好似静立在一弯幽静的古巷,青石板透着丝丝的清凉,岁月的痕迹刻满两侧的围墙,洞箫和着皎洁的月光,不知是《碧涧流泉》的箫声还是月光的明亮,空灵了心扉,空灵了思想,那是箫的韵律,更是茶的韵律!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关于本文《一抹茶香,茶香幽幽,曲悠悠》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人生的第三道茶,淡淡的,有如微风


人生的第三道茶

是非成败转头空,功名利禄一场梦。

三毛曾说过,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这些年来的人生,我仿佛在一一品茶,品这三道茶:想起从前,那些求学路上的艰辛,初涉社会谋生的不易,无一不是苦味;而后邂逅爱情,那般精彩浪漫,日子无比蜜甜;而今,我已三十多岁,开始步入中年。回首来时道路,只是过往云烟,放眼未来旅途,又是遥遥不可预期。忽然觉得,此刻才是刚刚好。虽则少了一份生命的激情,却多了一份内心的恬淡,恰似那人生的第三道茶,淡淡的,有如微风!

如果一定要选择,且只能三选一,那么,我选择这人生的第三道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品饮下去!事实上,现在的我,每时每刻,无论身处何方,都和这人生的第三道茶须臾不离!

有旧日同学邀请一起去茶馆喝茶,他告诉我这些年来奋斗的辛苦,人生低谷期的无奈孤独,以及如今成功带给他的快乐幸福,万丈豪情溢于言表。忽然他指着茶杯问:“这是龙井茶吧。明前的?”我微笑着点头,猛然间我捕捉到他瞬间掠过的神情,端显的是发达之后的娇贵!我当下沉默不语,只是小口饮茶。是非成败转头空,功名利禄一场梦,倒不及眼前这杯龙井茶,清淡可人,是我人生的第三道茶! 

要好的姐妹聚会喝下午茶,我们点了一壶柚子茶。闲聊中,有为情所困的姐妹大叹人海茫茫,都等不到一个有缘人!是吗,想起刘若英在上海的演唱会上苦苦唱着情歌,她的师傅陈升对她当头一句:“你等的人不会再回来了!”等不到又何妨?不如放下心情,放松心态,细细品味眼前这柚子茶加点蜂蜜的感觉。她们喝起来都说太酸甜,只有我,因为悠然于她们的情事外,心无挂碍,这柚子茶在我的味蕾间倒是浓淡适宜,味道刚刚好,恰似人生的第三道茶!

上个星期天,在南禅寺,遇见一个好久不见的熟人,是以前生意场上的客户。彼此打过招呼后,他似有很多话要对我说。我们找了一家露天茶吧茶座,要了两杯红茶。他告诉我,这一年来,他在股市上仿佛坐过山车,大起大落,高峰时一天账面利润可达十几万,而今,股指跌破四千点,他不但一年的努力全白忙活,连自己后半生的养老钱亦全部深套。股市有风险啊!他苦叹道。忽然他指着茶杯问我:“这是哪里产的茶?我这人对喝茶一向不讲究的。”这是祁门红茶,茶汤晶莹馥郁,是红茶中的上等好品!他把时间都花在股票上了,自然就没有多余的心思来关心股票外的物事了!而我,索来对股票不感兴趣,所以才会有此刻的闲情雅致。我轻啜一口红茶,饮这人生的第三道茶! 

黄昏时分,我已吃好晚餐,洗好碗筷,家务全部做好。坐在干净的客厅里,我闲闲地听着收音机,此刻,什么都可以想,亦什么都可以不想!先生泡了一壶上等的功夫茶和我分享,我细细品味,这款茶是我以前从未喝过的。“这是杉林溪,台湾茶。”先生告诉我,果然是好茶,七泡有余香,我和先生不停地品了又品。先生说,杉林溪属于乌龙茶的一种,而四季的乌龙茶中,又属秋茶最好,原因是日照最充分!我说,杉林溪属于我人生的第三道茶的一种,而人生的三道茶中,又属第三道茶最好,就像我们的爱情,在走过年少的激情后,而今无须张扬,淡淡的,有如微风的感觉,刚刚好!

茶是庸蠹尘世里一抹清欢


茶是一个高雅的秘密

茶道大师们秉承这样的信念,只有将艺术融合贯穿于生活,真正的艺术鉴赏才有可能。因此他们力求将在茶室中习得的高度优雅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任何场合,他们都保持精神上的平静;他们的谈吐永远不会干扰周围的和谐。服装的剪裁与颜色,举止与步态都表露出艺术的人格。

凡此种种都是不能轻视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只有使自己美,才有资格去接近美。因此茶道大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非艺术家。这就是美至上主义的禅。完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决意去认识。

茶的仪式是即兴剧,它的情节由茶、花和绘画交织而成。没有一点多余的色彩混杂茶室的色调,没有一点不协调的声音打破事物的节奏,没有一个无谓的动作闯入这里的和谐,没有一个词汇扰乱四周的统一,一切行动都进行得单纯而自然—这就是茶的仪式的目的。

茶不像葡萄酒那么傲慢,也没有咖啡那么自我,更没有可可那样故作天真。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人生亦庄亦谐的微妙意味,我们说他“没有茶气”;而对无视人间悲苦,听凭感情冲动恣意放浪的唯美主义者,我们会责备他“茶气太盛”。

茶,初为药用,后渐成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作为雅趣而进入诗歌领域。15世纪的日本把饮茶尊崇为一种审美的宗教,即茶道。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

茶的哲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学,因为它同时也表达了理论和信仰,我们对人类和自然的整体观念。它是卫生学的,因为它要求洁净;它也是经济学的,因为它教导在单纯质朴而不是复杂奢华中寻求安慰。它是精神几何学的,因为它界定我们在宇宙中的定位。它把所有的信徒都变成了品味的贵族,由此代表了真正的东方的民主精神。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茶从来不是一种聊作消遣的玩物与饮食,它是庸蠹尘世里一抹清欢,是得知玄鉴之道的眼睛,是守得静笃之境的耐心。匆匆忙忙的人品尝不到它的意隽,冷漠荒芜的人体会不到它的情长。唯有心怀悲悯与同情,景慕它尊崇它的人,才能得到教诲,在嘈杂与烦恼的红尘姑且跳脱出来,进入恬淡清静的,美的世界。

淡淡的茶闭上双眼尽享着它的芬芳与醇香


淡淡的茶平静的心

喜欢安静,喜欢呆在小屋里,泡上一杯清茶,悠然享受着没有心事的时光。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着电脑硬盘的呼呼声和自己喜欢的音乐,浏览网页,轻敲键盘,写些只有自己才喜欢的文字。喜欢随手拿来一本书,慢慢翻看,旁边泡上一杯清茶,倒不是嗜好喝,欣赏地是这杯茶不紧不慢地飘着热气和升腾满屋的清香。舒展开来的叶片正如耳边流淌的音乐,让我感觉自乐和幸福。微弱的快乐和幸福别人是无从察觉的,只需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寻觅。呈现于表面的快乐常被一个微笑、一个闪烁的眼神所传递,而这种急促似的快乐往往不能长久延伸,它是短暂而易破碎的。让自己陶醉在一杯清淡馨香的茶中,这种简单的方式却能让冷漠的心滋生出温暖,感受着一片茶叶,一滴水的淡雅。

端着茶杯凭窗而立,无语胜有语,仰望广袤的天空、疏朗的群星,遐想着音乐里那钢琴与长笛所营造出来的空灵意境。冬去春来,岁月蹉跎,时间像永不会返回的朋友有聚就有分,邂逅了便注定成为永远的回忆与遗憾。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的心路历程踏实而坚定,这一年里的收获富足而欣慰。仰望星空,遥望未来,人生变化无常,生死更是无从掌控,跟随着自己的心走,跟随着自己的心而微笑。

手中的茶氲出白色的雾气,一点一点弥漫开来,最终消逝在视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轻轻啜饮一口,唇齿留香,一片小小的茶叶却蕴涵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阳光风雨的洗礼,被人采撷存贮起来,轻柔地洒到茶杯中注入沸腾的开水,在水中早已干涸的生命因有水的陪伴又重新复活,开始舒展着自己长眠的睡眼和腰肢,原来生活的意义在于有人陪伴与簇拥。冰凉的手因有一杯热腾的茶的衬托而变得温暖,这份纯洁简单的温暖唤醒了自己沉眠的心灵。感谢所有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我将不会再孤单。

翻开记忆的扉页,一页一页仔细地回味。曾经为何而泪流满面?曾经为何而雀跃欢呼?曾经是谁在耳畔吟咏爱恋?曾经又是谁斟一杯酒对月宣誓着彼此真诚的友情?将所有的过去用一个恬淡地微笑来回答。

继续追溯往昔的种种,生活留给自己唯一值得珍藏的就是这本用自己的心和时间来装钉成册的“回忆”了。手中的茶温渐渐消逝,也将自己从冥想的世界里带回到现实的音乐中,惟妙清脆的钢琴声依然在耳畔盘旋。垂下头又轻轻地啜饮一口,闭上双眼尽享着它的芬芳与醇香,原来此刻自己心是如此的澄清和快乐。

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


品茶品味品人生

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人生和茶叶一样,短暂的一生,能留下的只是他们的奉献,给自己的却什么也保留不下来。品茶,品味四季蕴味,品淡人生精彩。

一片茶叶,看似那样的细小、纤弱、无足轻重,但却是那样妙不可言。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成就了茶的功效与作用,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价值。 一杯热茶,清香扑鼻,让人猛生欲尝之心,然而要懂的品茶却很难,品茶是一项极其细微的“工作”,却是至真至上的人生享受。初入口,涩味萦绕舌尖,但滑至舌根时,却清香甘醇,直入心脾,顿使人神清气爽、恬然自在。

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历程。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

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又何必为功名利禄所累!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人生的底蕴也会愈发厚实、愈有意味!品茶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沧桑者觉回味;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风月、哲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追名逐利。

绿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