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人生“捉刀代笔”

发布时间 : 2019-12-23
关于茶道 插花茶道 绿茶的茶道

【www.cy316.com - 关于茶道】

北宋 耀州窑矮梅瓶的胎体下,操刀游刃,无论人物花卉,翎毛走兽,都令人叹为观止。

龙泉窑。厚重的胎体成为窑工大显身手的场地,粗枝大叶,飞龙在天,罩上肥厚丰腴的瓷釉,含蓄地表达了文化的意图。

定州窑。白瓷动刀一开始显然是追求金属錾花效果,陶瓷的发展也得益于金属器的制作,以易碎的陶瓷乔装不易碎的金属器,定州白瓷当为第一。

耀州窑。耀州地处西北,民风粗犷,所刻瓷器也是刀刀犀利,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看过西北人刀削面的操作,才能顿悟。

磁州窑。最为复杂的现象出现于广袤的华北大地,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区域。今天所能看到的磁州窑系统纷杂的瓷器中,刀笔并重,风骚各领。

捉刀代笔。典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此典用于瓷器装饰,亦出同一功效。

古人收藏讲究的是秘不示人。过去连皇帝的收藏都小心翼翼地钤上一枚小章——秘玩。因此,有关收藏的故事总是显得玄虚。历史上的收藏悬案,很少有被揭开的,尘封多年乃家常便饭。

唐宋以后,有一种瓷器被称之“秘色”,多见史籍记载。惜秘色之瓷与历代名窑命名法则不符,实在无法将其正确列出,以飨后人,旋即成为千古谜 案。

唐宋各窑,一般均以烧造辖区冠名,南方之越州窑、龙泉窑、吉州窑等,北方之定州窑、钧州窑、耀州窑等,通俗简便,一望便知。唯独秘色,玄之又 玄。

宋人叶宥《坦斋笔蘅》如下解释: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不得臣庶用,故云秘色。

钱氏指吴越钱氏,长期雄居两浙13洲,辖86县,也算是一方霸主。五代十国期间,吴越政权稳固,恩受老父谆谆教诲的钱镠,在唐廷超额回报,衣锦还乡后,注重兴修水利,以保障农业收成,深得民众爱戴。吴越国所处地区正是越窑高产地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以青瓷称雄江南,与北方邢窑?瓷形成并驾齐驱局面。

钱镠出身微寒,一旦占山为王,野心膨胀。尤其大唐谢幕,五代十国的政治局面让他内心潜在的欲望逐渐膨胀,专属用瓷乃手段之一。秘色瓷为其家族专用,由来已久。钱镠父钱宽,母水邱氏墓都有精美秘。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道文化品茗 静思人生一乐


品茗 静思人生一乐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 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茶道“人生智慧在于剔除可有可无的事物”


人生智慧在于剔除可有可无的事物,不受纷扰外界的影响。

从前,一个富有的农夫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到谷仓帮忙,谁能找到手表,就给他5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但是谷仓内满坑满谷尽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小小的一只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一起回家吃饭去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着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换得那笔巨额赏金。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却不愿放弃,手上不停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出现一个奇特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登时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加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的手表。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如何能够越过障碍而直抵成功的终点,是我们必须学习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日趋进步的社会,带来日益繁复的各类资讯,甚至连带的,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人认为,想要成功,就得在这些复杂的障碍中理出一条清晰的大道来,方便自己行走。于是便求助于迷信或算命占星等方式,企图提早看清自己未来的方向。

正如故事中众人纷乱地找寻手表一般,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成功的法则,再多的问卜相命,不仅是徒劳无功,同时也损失自己的金钱。其实,真正的大师应该是你自己。

成功的法则其实很简单,而成功者之所以稀少,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太简单了,而不信或不屑去做。

专注与单纯,是成功法则中极为重要的两项态度。正如故事中的贫穷小孩一般,为了获得巨额赏金改善生活,在众人放弃后,执意要找到手表,甚至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而当谷仓安静下来后,当周遭环境不再复杂时,他便轻易找到了他想要的。

成功法则正如谷仓内的手表,早已存在你的心中。只要你真的去寻找它,并且让自己静下来,专注而单纯地思考,你就可以听到清晰的滴答声。

循着你心内正面的引导,不被复杂的外力所惑,你终将成为一位顶尖大师。

品人生“三道茶”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品人生“三道茶”

丁运时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白墙、青瓦、木柱、绘画,白族民居果然呈现出一派古朴而又散发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更不用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了。但是,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却还是热情好客的白族同胞敬奉的“三道茶”。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令人悠然神往。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茶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的境界;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而蜂蜜则味甘,绿茶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据说从明代时就形成了白族人待客交友的隆重礼仪之一。然而,茶虽看似小道,却蕴藏着深隧的人生道理,我想这是每一个有幸品尝“三道茶”的客人都能领略得到的。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陷入深深的思索。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苦或许是人生的原色和基调,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的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进而对人生产生清醒深刻的认识。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经过苦水的浸泡,经过艰苦奋斗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相信每个人都能结合自身经验而感同身受吧。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那么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于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