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道中,新茶与陈茶孰更胜一筹

发布时间 : 2020-01-08
红茶是喝陈茶还是新茶 茶道与茶文化 红茶新茶

红茶是喝陈茶还是新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茶道中,新茶与陈茶孰更胜一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在茶道中,新茶与陈茶孰更胜一筹”相关知识!

俗语说,新茶是茶,旧茶是草。这种说法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人们对于茶的“喜新厌旧”。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所谓新茶是指用当年采摘的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上一年或更早以前采制加工的茶叶即使保存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春茶,新茶中的佳品

当年的茶叶根据采摘炒制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就算秋茶了。春茶成长期间一般没有病虫危害,不需要使用农药,茶叶不仅污染少,而且滋味鲜爽,香气浓郁,保健作用也更加明显;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口感苦涩;而秋茶的滋味过薄,香气浅淡,叶色发黄。

因此,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通常所说的新茶也主要指春茶;为求鲜嫩,更为考究的新茶要在清明或雨水两个节气前采摘,这样的新茶叫做明前茶、雨前茶。

新茶的色香味浓,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新茶看起来色泽油亮、清新悦目,泡出的茶水清淡鲜透,口感爽洁,香气浓郁。更重要的是,新茶对于茶叶各种营养成分的保留程度是最高的,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营养物质会发生氧化。

陈茶,也能醇厚贴心

通常来讲,隔年的陈茶色泽枯黄、香气低沉、滋味平淡,泡出的茶水偏红偏浓,会让人觉得香陈味晦。但并非所有陈茶都一无是处,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品质反而会得到提高,这些茶和酒一样,只要保存得当就会越藏越香。比如名茶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在生石灰缸中贮存一段时间后可以去除生涩的青草味,存后不仅叶片青翠润绿不改,泡出的茶水更是清澈晶莹、鲜醇可口。另外,不少陈年的红茶与黑茶,只要存放得当,反而变得香气馥郁、韵味深沉。

比起新茶,陈茶的贴心之处在于,氧化作用减少了茶叶中刺激性物质的含量。所以对于神经衰弱、胃肠功能较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来说,常喝新茶容易引起心慌、胃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陈茶反而更适合饮用。

小编推荐

禅堂中的茶道(一)


禅堂中的茶道(一)

是从禅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唐代禅门吃茶之风极其普遍,甚或丛林中吃茶也有一套极详尽的仪规,这从宋代宗赜的《禅苑清规》中可见其仿佛。时至今日,古风不再,但禅宗丛林冬季打禅七时吃茶的仪规却流传了下来。

柏林禅寺的冬七从 1992 年开始,坚持了十三年,到现在要一气坐五七三十五天。其时,僧俗云集,山门关闭,谢绝外缘。大家遵守止语的规定,从早至暮在禅堂中坐香、行香,与腿疼厮捱,与烦躁厮捱,与妄念厮捱,与昏沉厮涯。慢慢地,如嚼菜根,也能嚼出一点禅味来。

这期间,因为整日拘束身心,极易上火起燥,静坐中,间以喝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禅堂喝茶,动辄上百人,泡茶、分杯、倒茶,这些服务工作专门由一班人承担,他们被称为"护七师父"。他们所用的极其朴素简单:泡茶用大铜壶,茶杯是粗磁的,杯壁极厚,失手落在地上也不易打碎,只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衬托禅堂的宁静。装茶杯的筐是椭圆形,提手也是圆形,模样又淳朴又可爱,像山村里走出来的小男孩。

护七师父在一枝静坐香开始以前已将泡入铜壶,为了保温,用厚棉毯裏好放到桶里。及至开静信号一响,他们敏捷地下座,到护七寮做准备。

在一泡茶中感悟生命


接触茶叶不久之后,便听一位泡茶给我喝的朋友说,茶叶是有生命的。

一次是它生长在树上的那段日子。茶树上的茶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第二次生命是在制茶人的采摘、翻炒、揉捻继而出落成自己特有的茶形的过程中。

而第三次,是品茗人用水滋润它,使它以最后一次舒展身姿,以生命菁华回报懂得欣赏它的人。

等到自己也动手泡茶的时候,闻着茶叶散发出来的香气,看着茶叶从紧结逐渐舒展,再到阵阵的甘甜在喉间蔓延开来,总是不由地感叹,茶叶的神奇。原本没有什么滋味的清水,经过茶叶的浸染,焕发出了多少魅力。

于是,便想去好好看看那片孕育了茶叶的土地,那片孕育了茶叶的山水。

在武夷山,这个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和乌龙茶的地方,时常都可以遇见,遇见来自各地的这样的同行者。原来,山在那里,水在那里,茶在那里,吸引力却可以飘扬很远,很远。

是啊,武夷山的茶的生命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这种芬芳,表现明显的是那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每一种每一泡,每一天每一秒,都有着各自的鲜活各自的色彩。

这种芬芳,因缘于成百上千种的武夷茶树品种。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茶树品种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据《茶叶志》上记载,仅慧苑岩有名字可查的品种就多达264个。这其中包括很多的“花名”,历代武夷山制成成茶而后经常会再依据树形、叶色、山岩、山峰的地点、香气、滋味等不同的个性特征来命名,叫“花名”。像不知春、白瑞香、玉麒麟……这些都称作花名。

武夷山的“名丛”种类丰富,武夷山茶树在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途径及先民们不断地人工选择,选育出千姿百态和不同品质特点的各种优良单株即单丛,又从优中选优形成名丛。如著名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名丛。

禅定者说: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余秋雨在喝茶的时候说: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刚刚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因此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每一片茶叶,都是有生命的。一泡茶里的丰富滋味,来自于每一片茶叶的默默付出,来自于每一次生命的再次绽放。

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辈子,就像是一泡茶。每个年纪,就是每片茶叶。每个年纪里的酸甜苦辣咸,散发着,积淀着,便成就了人的多彩人生

在日本感受茶道


在日本感受茶道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应在日本留学的表哥邀请,我来到日本看樱花。晚上,表哥打来电话,告诉我明天带我去他同学家感受一下正宗的。

第二天早上,在表哥的陪同下,我们坐地铁来到东京西郊的一座民居。当我们刚跨入前院,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青年早就站在那里迎候了,这位就是表哥的同学兼好友木村。我们走进花园中的一间小室,只见室的门口,一位身穿粉色和服的少女跪在那里向我们行礼。表哥向我介绍,这是木村的妹妹惠子,这场道仪式的主角——女师。在日本,道相当流行,许多少女在结婚前都潜心学习道技艺,修身养性,以培养自己优雅文静的举止和宽舒的胸怀。

走到室的门口,我们在一个石臼里洗了手。随后便脱鞋进入室,室的布置肃静幽雅,正中置放着烧水的陶制炭炉和釜,炉前放着碗和各式具。

落座后,木村便用生硬的中文致辞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的妹妹便在一旁煮水,在用过精致的点心樱花糕后,惠子便开始给大家上。道用的是精制的末,第一碗泡好后,惠子用双手将碗高举恭送至表哥前。只见表哥双手捧着碗,从左向右转一周,才将水喝进嘴里,喝了三口后,他将碗传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中有两种,一是浓,一是淡。这碗呈深绿色,味道清香略苦,属于浓。一般三人共饮一碗。饮时可每人轮流品饮,饮毕将碗递回给主人。时,主客之间可以自由交谈,但在正宗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等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交谈的内容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于是,大家一起谈论了中日两国在上的一些差异,木村听得津津有味。这时,惠子的第二碗淡也泡好了,这次是单饮,每人一碗,这碗较第一杯而言,略显清淡,但不失清香。

在喝过这碗后,道仪式也宣告结束了。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木村家时,惠子站在门口给我们送别,像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樱花开在春日里。

茶道中饮茶环境的要求与设计


茶道中饮茶环境的要求与设计

所谓茶境就是指活动的环境,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环境同样可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有一个与精神相一致的环境。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

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三类,一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环境,选择清静、清洁、清雅的场所,或松间石上、泉侧溪畔,或清风丽日、竹茂林幽。这里不需要人为的布置,四季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在大自然的气息中、在绿水青山中品茗,更能品出茶之真味,体悟茶的超凡脱俗的意境,更能净化人的心灵、高扬人的精神品格。

二是人工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选择幽静高雅之所,亦不需刻意布置,约好友三二人,无拘无束,放怀烹点,间得赏乐、观画、谈禅、咏诗的助兴。优游于之中,将物质生活转换提升为精神生活。

三是专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活动的茶室。

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方面。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及相关建筑和环境实施。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植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和花草。如果是在庭院进行活动,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活动;茶室的室内环境是指及相关器物的布置状态。除外,室内还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一般不可少。活动最先给人以潜移默化影响的就是环境,这就需要在设计、环境布置上下。在设计中,茶几、铺垫、茶器、插花、挂轴、相关工艺品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在背景布置上可以借鉴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为主题,以强化茶的古典美。代表东方的茶室环境布置,要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总之,的环境要清雅幽静,朴素自然,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片刻而已,在一盏茶中思量


想了解《片刻而已,在一盏茶中思量》知识吗,丰富的《片刻而已,在一盏茶中思量》内容等你来看!

也不知道有多久了,忽然茶几上的瓷杯披上了一层世间的尘沙,当自己某一天准备沏茶的时候,忽然心生犹怜。在时间的深邃中,那杯水,那抹茶,那盏新绿,依旧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将他们释怀,净化世间种种的尘埃。

正如一盏茶那般,或浓或淡并不是茶的本色,而是沏茶人染著的内心世界,让茶有了世间感知的味道。茶的韵味自古以来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体谅,爱茶,并不是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而是色味俱全的佳肴之后,一盏茶的洗涤让自己回归到平常心。

茶就像《法华偈》中所说“喉中甘露涓涓流,口内醍醐滴滴凉”,茶以他本身的清净灌输智慧给你,如露入心彻底觉悟。在百千万劫之中,我们脱去了本来面目,早已迷失了自我的本色,那如同妙法雨的茶也与我们挥之而去,细细想来是多么可怜和可惜的一件事情!

或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偏爱的一抹茶,也许是或浓或淡的缘故,也许是或柔或涩的因缘,茶在时间的深邃中,一直左右着有情众生的游戏人生。拿起杯盏细细品茶的那一刻,向来不是茶的世味左右着品茶的念头,那或浓或淡、或柔或涩之外,觉味三千杯,息心茶一味,许多时候茶的分别是我们念头在是与非、正与邪之间较量,这杯茶、这抹绿,这片叶,用自己的生命酝酿着“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的真理。

茶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品茶人愿意将自己内在的世界,全然交付于水的滋润之中,这种心灵与共的切身感受,才能各自感受不同生命酝酿的不同觉悟。在这世间,很多人一心想置身窗外的世界,不愿困在那有限的空间里,百般的奔波,万般的思虑,却最终茫然一生,成为了窗外世界的一名过客。殊不知有些时候,只需要我们打开那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就可以静静地感受窗外的世界。

就像喝一盏茶那般,简单点、乐观点接纳更多的事物,任何味道不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影响,依然在水中流淌着。不是窗子打不开,而是我根本没想过要打开这扇窗;不是这盏茶不喜爱,而是我们喜爱的都是趋炎附势,并不是茶自己酝酿的味道。

或悲或喜的是心态,或浓或淡的是染著,茶的思量,在合掌至心求之后,那盏茶水在我们心中洗涤,让我们离诸法相,心无挂碍。

片刻而已,在一盏茶中思量。打开心灵的那扇窗,云水人家涓涓流水,茶香飘到庙宇的小巷两三行。

关于本文《片刻而已,在一盏茶中思量》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日本茶道中的美学|茶和禅(一)


日本茶道中的美学|茶和禅(一)

茶道,在多数人眼中,只是由宗教仪式演化而来的一种特殊的饮茶方式,但当人们探索其历史时,便会发现茶道中蕴涵着日本传统审美观,尤其是其中不同于人们观念中的日本审美范式,反映了与日本“物哀”美学不同的审美思维。

在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中,面向当时对只知暴力的日本的西方社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的历史、形式、器具、哲学、美学乃至人生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他对于茶道艺术的认识及热爱。我曾以为茶道因为其独特的形式与装饰得以广泛传播与传承,但读完此书却感受到了一种不同:是茶道内在的美学与精神,才使其历史悠久仍焕发生机、很早就作为符号却经久不衰。茶道美学思想影响着日本、美术家与普通人的生命,自上而下地影响着日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正如书扉页上所说,“日本‘武士道’是‘死的艺术’,而‘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冈仓天心将茶事与的生命观相联系,探索在茶道中他们如何展现艺术、如何完善生命,将大多数人眼中的世俗饮馔之事提升到一种纯粹而唯美的信仰——从一个美学的角度,向西方人、以及正积极“脱亚入欧”的日本人,呼唤传统哲学与美学的精神回归。

日本现代禅学研究者伊藤古鉴曾著《茶与禅》对茶道进行分析,他认为茶道作为一门艺术包含几个层次:茶道技巧,茶事礼法,以及茶事中的“道” 。茶道中的美学即隐藏在这三者之中,其精要便是“和静清寂”。茶道技巧,即如何点茶、如何调制、如何饮茶、如何挑选组合、如何摆放花与挂轴等形式;茶礼,即主客之间相敬之礼,体现在主人如何打扫布置、根据季节及茶会目的来准备、礼尚往来中;茶“道”,便是如何最终通过多年茶道训练,通达茶道艺术的奥义,以启迪自身的长期过程。

茶道境界,中国茶道中3中高境界


生活中,人们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期望通过泡制和品饮茶水的过程,使自己成为期望中的人物,以此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快乐。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茶道了。

简而言之,茶道,是茶人们通过泡茶和饮茶以修身养性、自我完善、提升境界,并至快乐之道。

一、调和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茶文化是最具自然性质的文化形态,与“天道自然”的观念相契合。茶道的核心是调和、和谐。“和”,源于《易传》中的“保合大和”,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对五行调和做了详细而明白的论述。其在描述烹茶时说: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五行调和等理念,成为茶道的哲学基础。

将儒家对和的诠释引入茶事活动中,则表现为一系列礼节。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以茶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一杯茶,七分满。饮茶讲究浅斟慢饮,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简约、含蓄、宽容、自律的处世哲学。饮茶之礼仪,可以高雅人的气质,规范人的言行,优化人的教养。在茶道礼仪中体会和感悟为人处世的礼仪,这正是喜爱茶道者们的追求。热衷茶道的茶人,在生活中也大都是礼仪君子。

二、茶里禅思

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时,寺院中还没有形成饮茶之风。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以集中精力,于是,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茶叶,自然进入他们的视野。

茶既是一种养身、静心、正心之物,于是,饮茶便成了“和尚家风”。僧侣们把茶与佛教清规、饮茶论经、佛教哲学、人生观念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茶禅一味”的佛教茶理。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茶内见真,茶内见哲,茶内见禅。品茶亦是品心,是精神的吐纳,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性的法门。

茶叶的简朴,让人不生贪图享乐之念;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犹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饮茶过程中也可以修禅,领悟到禅意。泡茶品人生,何其相似,经历过人生起伏、经历过工作与生活的波折的人,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也才能充分领略品茶的滋味。

品茶可悟道。茶叶未被采摘之前,生于空山幽谷,历经风吹雨淋,吸纳天地精华。后虽经水蒸火焙、沸水浸泡,形状变了,但浑身依然弥漫着超然向外的自然气韵。品茶,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平静,回归简单,回归纯净,回归赤子初心。

品茶可悟人生。人生如茶,有淡淡的愁苦,亦有咀嚼不尽的温馨甘甜。而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苦涩与甘甜,最终会归于平淡,这也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曲折与辉煌,最终将回归于质朴与平凡的本真。

三、茶以养德

无论在文人雅士的视野中,还是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头,茶常常被认为是纯洁高尚人格的物质载体,正所谓“从来佳茗似佳人”。当代茶业先驱吴觉农讲过:“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无邪二字,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茶性的温良纯净。茶德之美,成为人类备受崇尚的道德风范。

对于茶道的养德功能,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可以使自己成为具有行为俭朴、高尚道德的人。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里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此诗亦是颂扬茶的自然之性。不难看出,茶的自然生长习性与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君子”人格息息相通。唐人刘贞亮总结“茶有十德”,其中便有“以茶可雅志,以茶可修身”。

中国茶道,可以说就是通过品茶,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品格修养,以获得内心满足与快乐的和谐安乐之道。

安溪铁观音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安溪铁观音备受欢迎。目前,市场上的铁观音按制作和保存年限划分,可以分为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通常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保存第二年至十年以内的茶叶称陈茶,保存十年以上的茶叶方称陈年老茶。

那么,安溪铁观音的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该如何辨别呢?有什么技巧呢?

首先,从外在方面来看,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判断:

一是感其重。新茶卷曲、壮结、沉重,含水量一般在4\%以下,且因长年的贮藏,茶末增多,用手指轻轻一捏,即成粉末状,故经筛选后,同样体积的茶叶,保存时间越长,重量越轻,至于茶叶保管不善,经久吸湿,含水量增高,湿软而重,则另当别论了。

二是观其型。新茶的外型呈现铁观音独特的青蒂绿腹蜻蜓头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安溪茶农学习和借鉴台湾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方法,成茶条索卷曲,呈海蚵干状,而制作20世纪90年代中叶一前的的陈年老茶茶型一般条形较长。

其次,从品饮方面来看,可通过三个途径来判断:

一是闻其香。专家研究表明,在铁观音成品茶中香气成分70种,其中10余种香气成分为铁观音独有的典型特征,这些成分的共同特征是带有各种鲜花和似果味香气,特殊的生化组合,丰富的芳香物质种类,构成了铁观音香气悠长和带有多种天然花果香味的特殊品质。新茶在启盖时,有清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等独特香气,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饮后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而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其香气既不断挥发,不饱和成分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和会由浓变淡,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转变为低沉。但只要保存得当,特别是真空包装或低温冷冻,即使是隔年的陈茶,同样具有馥郁鲜爽的香气,而陈年老茶则香气基本消失。

二是品其味。新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有特殊的音韵而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中的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构成滋味的特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浓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浓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逐步减少,因此,陈年的滋味鲜爽度减弱,显得醇而不爽。陈年老茶的滋味虽口感醇厚,但由于酯类成分发生水解和不短氧化,其结果往往使有些陈年老茶才有老化味,即人们常说的旧味且茶叶保藏10年后,茶叶的滋味呈现一种酸性,随着保藏年限的延长,其酸味趋重。至15年后,酸味又消失,茶叶转化成辛草味,且带有甜味。

三是察其色。铁观音新茶的色泽砂绿乌润或者青绿油润,略有红点,优质茶叶表面带有白霜,茶汤金黄且浓艳清澈,叶低亦鲜绿明亮。而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在光、气、热的作用下。缓慢的发生分解或氧化,如在外观方面,茶叶中了绿素的分解、氧化,会使茶叶的色泽变得枯灰而逐步失去光泽;茶多酚产生氧化缩合,会使新茶的色泽由乌润变得灰暗。在汤色方面。由于贮藏时间长,维生素C氧化而产生的茶褐素、氨基酸和糖分发生褐变反应的结果,会使茶汤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由茶汤的透析度降低;茶褐素的增多,则使汤色变得浑浊,同样会失去新茶的鲜活感。因此,陈茶的表面白霜逐步消失,色泽转灰暗,茶汤及叶低呈清红色,透析度降低。陈年老茶的色泽逐步变得乌黑油润,汤色及叶低呈深红状。也有个别茶贩,为提高茶叶销售价格,在新茶里中掺进了陈茶,这种茶色泽不匀,新茶色泽新鲜悦目,陈茶发暗、枯、黑,两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浅反差很大,只要仔细辨认是不难鉴别的。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辨别安溪铁观音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已变成广大消费者不得不知的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