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 | 普洱茶会呼吸,你信吗?

发布时间 : 2020-01-16
你还在喝普洱茶吗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的知识

你还在喝普洱茶吗。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知识 | 普洱茶会呼吸,你信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知识 | 普洱茶会呼吸,你信吗?”相关知识!

在寒冷的冬日,泡一杯陈年普洱,既赏心悦目,又养心怡神。泡好一壶陈年普洱,在开汤之前做好一个步骤;;醒茶,这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醒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但事实上,醒茶方面的讲究一点都不少。我们首先从;何为醒茶;开始了解吧!

醒茶,基本解释为使茶叶苏醒,焕发本质,即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普洱茶醒茶的不简单,大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干醒,湿醒

二、生茶和熟茶不同的醒茶

三、老茶和新茶不同的醒茶

四、不同等级原料,不同的醒茶

五、冲泡前的醒茶时间

1干醒,湿醒

醒茶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普洱茶的最佳口感。干醒,顾名思义,就是普洱茶干茶的醒茶。

1、从密闭到开放

整件的茶也好,整提的茶也好,密封在纸箱也好;相对来说,普洱茶的保存,都建议保存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整件的茶叶,要么竹筐装起来,外面套上麻袋捆得严严实实,要么纸箱封紧。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

2、摊开静置

撬散的茶叶直接放在无强光直射、无异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1-3天,上面盖上棉纸静置。如果是仓味较重的茶,这个时间可能是10-30天,具体以闻干茶仓味不明显为止。

3、入罐

经过第2步,然后再放入陶罐或者紫砂罐。当然,不是罐子也没有关系,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选择陶罐或者紫砂罐,只是因为陶器能够透气。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如果罐子上面已经上釉,那么醒茶的效果明显就会差很多。就个人的看法,几元的无釉的陶罐,普通的紫砂罐,跟用顶级好泥的紫砂罐;在醒茶方面,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好泥制作的紫砂罐,更多的价值在于把玩。当然,新的醒茶罐同样需要一个处理过程,沸水煮下,然后晾干,重复几次,就可以用来醒茶了。有茶友问到分解成的茶块大小应该怎样?依我看,在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分解得越小越好。对于很紧的砖茶来说,实在分解不开的话,至少也得分解到7-8克一小块为宜。

4、干醒阶段的结束

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茶,需要7天到半年。做茶的时候,我们强调做茶看茶。醒茶的时候,也是一样,要看茶本身。

5、湿醒

干醒结束后,自然都很期待看看茶的味道。别急,还需要湿醒。这个湿醒,其实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洗茶。洗茶=湿醒?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湿醒的意义大于洗茶,虽然是同一个过程。我们在强调洗茶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卫生,所以会考虑任何茶,都用高温来洗茶。因为高温消毒嘛。拘泥于洗茶,忽略了醒茶的意义,就会造成冲泡普洱茶犯下致命错误。冲泡出来的茶,口感并不理想。湿醒的过程,又称润茶。润茶,而不是烫茶,从字眼上也可以看得出,要温柔很多。新茶,春茶,较嫩的茶;用大约85度左右的水去润茶,后续的滋味明显好过用95度以上的水温。

经过了干醒和湿醒,新茶可能是一周;对于老茶来说,可能是3-6个月;即可开始进入美妙的品饮过程了。当然,建议同时醒几个茶。否则,茶不好的话,几个月醒茶的工夫就白费了,实在是可惜哈。

2生茶和熟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简单来说,生茶就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未经发酵制成的晒青毛茶;熟茶是在以晒青毛茶为基础,以;渥堆;工艺进行发酵加工制成。

生茶和熟茶有不同的醒茶方式,且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干醒阶段,简易的陶罐和紫砂罐醒茶,是推荐的方式。之所以强调了用陶罐或者紫砂罐,主要在于透气性。而上釉,则隔绝了空气。

有茶友强调用好的紫砂罐,醒茶效果更好。建议有条件的茶友尽量选择较好的器皿来醒茶。在湿醒阶段,生茶和熟茶非常不同。建议方式:生茶用盖碗,熟茶用紫砂壶来醒。比较严密的逻辑是:新的生茶用盖碗,新的熟茶用紫砂壶。

新生茶需要润茶一遍,低温润茶,快速出汤。新熟茶则用紫砂壶润茶两遍,高温润茶,快速出汤。这么对应就行了吗?不行!熟茶会麻烦很多,需要增加一个程序,就是所谓的;润乾水烘;。首先把干茶放入干燥的紫砂壶内,盖上盖子,高温冲洗紫砂壶身;然后轻轻摇动。重复这个过程两遍,再开始进行润茶。

新的生茶和熟茶,之所以用不同的方式,显然是因为茶性不同。新的生茶杂味较少,而熟茶杂味、堆味较重。利用紫砂壶去除杂味是主要目的。正常情况下,紫砂和盖碗冲泡冲泡新熟茶的口感,会有很大不同。

3老茶和新茶不同的醒茶

老茶,无论是老生茶,还是老熟茶;请用紫砂壶,选用上述新熟茶的醒茶程序。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老茶因为沾染了诸多杂味,需要利用紫砂壶进行提纯。

4不同等级原料,不同的醒茶

新茶、嫩茶、生茶,选择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多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少的茶,用较高的水温来润茶。春茶用较低的水温,夏秋茶用较高的水温。推而广之;宫廷级别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老黄片,陈香砖,枣香砖等,用较高的温度来润茶。看茶做茶,看茶润茶,看茶泡茶;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醒茶的根本,无非就是去除杂味、仓味,让普洱茶从陈化中醒来,还原本真面目。当然许多茶友可能还会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

5冲泡前的醒茶时间

冲泡普洱茶,第一、二、三道茶水弃之,称之为醒茶,时间不益过长!10秒左右!第四道起作饮用,第四道的茶叶浸泡时间为10-15秒!第五道浸泡时间略为第四道长些如10-2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

醒茶的根本,无非就是去除杂味、仓味,让普洱茶从陈化中醒来,还原本真面目。当然,许多茶友可能还会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

茶文化精选阅读

泡茶的基础知识你都清楚吗


想了解《泡茶的基础知识你都清楚吗》知识吗,丰富的《泡茶的基础知识你都清楚吗》内容等你来看!

茶叶的品种众多,因此泡茶方法也不尽相同。泡茶的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不清楚的茶友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用量

由于茶叶种类多,因此用量各有不同。如冲泡红、绿、花茶,每杯放3克干茶,加入沸水150毫升-200毫升。用茶量最多的是铁观音,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1/2,或者更多,即每杯放7克干茶加入沸水150毫升。

另外,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年龄、饮茶历史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多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水温

泡茶的水温主要由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一般以60℃-80℃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就愈低,泡出的茶汤嫩绿明亮,(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滋味鲜爽,茶叶中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铁观音茶,必须用100℃滚开水冲泡;饮用砖茶,则要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一般来说,泡茶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

泡饮时间

泡饮时间和次数差别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关。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冲泡后加盖4-5分钟即可饮用,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饮用铁观音多用小型紫砂壶,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第三泡1分40秒。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茶汤浓度才较均匀。冲泡的时间可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贮藏

由于茶叶疏松多孔,易吸潮、吸收异味,故买回茶后可将茶叶放置铁听内,将口用封口纸或胶带粘好,放置在零下20℃冰箱冷冻室内,茶叶陈化进程基本接近停止,这样茶叶保存一年以上香气、色泽仍如新茶。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各位茶友对泡茶技巧是不是又加深了一层认知呢?

本文《泡茶的基础知识你都清楚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普洱茶之红印茶系知识介绍


红色,这个令人醒目的色彩,在中国的文化价值里,具有开始、新生、喜庆的意涵,当红色的色彩和普洱发生关联,便不只是红色+普洱茶=红色的普洱茶如此单纯的结果,因为中间还加入了历史回忆和人文价值的中介变数,红色的普洱茶就变成令所有普洱茶人魂牵梦萦的红印圆茶。毕竟,红印不只是当前普洱茶国营厂茶品系中的翘楚,也代表了国营厂介入云南茶叶生产的良好开端红色包装的第一批茶品。佛海茶厂创办人范和钧先生和张石城先生历尽艰难,两年建厂,终于一九四二年正式运转生产,(红印圆茶)宛若是吉祥的开端中国人的红包;亦或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茶品代表红色江山生生不息。无论红印圆茶是40年代或50年代的产品,都是具有难以抹灭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回忆的陈年普洱茶品。

红印圆茶,是所有普洱茶人熟悉又陌生的茶品,熟悉的是它曾广泛的流通于市场,陌生的是它的年代久远,生产时期可能是由一九四二至一九五八年试制侨销圆茶止,历经了十多年战乱,停产及政权的交替。

其中生产风格、环境及市场的变化,也为红印圆茶在年份、配茶及辨视的课题上,投入了丰富的元素。

因此在讨论红印圆茶的市场特性、产品的分类、年份与配茶区别之前,我们先对红印圆茶的名称来源与形制包装特点分两方面探讨:

名称的来源

红印名称的形成起源于市场的称谓,即红色包装茶品的简述,与当初生产单位的名称并无关连。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包装醒目的大红包印刷,令人有喜庆与吉祥的观感,故红印之名不胫而走,红印圆茶一直都是先用勐腊最好的茶菁制作,而在勐海一带的茶菁,则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即可知红印名称的形成,主要受包装特色的影响而形成。

包装形制

1、所有的红印圆茶均采用单一红色的字版作为包装的印刷风格。

2、包装用纸均采用手工棉纸及长纤维纸(纤维较丰富)及手工硃砂拓版印刷。

3、字版为纯中文繁体字字样,无中英对照。

4、使用之内飞均为纯八中标志内飞与后期七子饼产品均有标示生产单位的内飞不同。

5、除甲级红印印有甲级字样及贴纸外长正版外,所有红印圆茶印装、颜色字样均相同。

6、所有红印均使用纯竹制磬包装。

所以,红印圆茶除了包装风格相同之外,基本上在年份、配茶品饮、印刷风格及市场特性是具有可鉴别性的,下列我们先将上述各点一一详述,但在探讨之前我们先对红印的种类作一全面性的简介及图示。即甲级红印圆茶、无纸软竹磬红印圆茶等五大类茶品。

红印年份的探讨

红印圆茶年份的探讨是存在两种观点的,但由于年代久远故本人将其分别陈述以供读者参考,两种观点对年份的推断相差十年,故是需要详细的讨论并保持一定的弹性,再加上红印在市场已流通数十年,市场早有定论,尤其以昔年香港酒楼老板及普洱茶茶经纪的说法亦可为参照,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可以讨论,我们行来谈谈流传在市场已久的第一种说法。

年份说法一

这种说法基本上依据《范和钧回忆录》的记载:于1940年开始建厂,历时约两年,采用新式的机械生产方式,并鼓励茶农自产自销为其代工,尤以藏销紧茶为多,实验茶厂至1942年生产第一批产品,基本上佛海茶厂在生产条件上有几项不同于产中国勐海厂时代的特色可供参考:

一、生产是采用机械生产,产量必定较大,于新中国成立由唐庆阳先生接管之时,生产器械已遭盗卖,生产环境恶劣,反而不如佛海茶厂时代的生产环境,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佛海茶厂时代的产量可能远比想像来得大。

二、佛海茶厂时代,是与私人茶商争利的时代,不但有白勐惠先生创办的南糯山茶厂外,尚有私人商号生产,故在原料竞争上,范先生采用对茶农统一运销,取得原料的主导权,相对的为红印圆茶品质的稳定性提供了主要的证据,毕竟建厂第一批茶品,品质优良乃想当然尔的事,但其亦生产了许多绿茶及红茶,圆茶只是其中一部份的产品。

三、在佛海实验茶厂投入生产之前,亦对私人茶商收购紧茶及圆茶,故虽然至1941年佛海茶厂方正式设入生产,但1940年佛海茶厂亦有对外销售茶品,运用的正是代工的方式,其后此种收购成品,再由佛海厂销售以补产量不足的策略,便一再的运用,故如果红印是佛海茶厂时代便已生产的话,其年份可推前二年是可想而知的。(根据文献《佛海茶庄发展史略》1940年,佛海实验茶厂,抛出大量资金高价收购已加二紧茶三万五千多担及圆茶七千多担创佛海最高产量)。

如果红印是生产在佛海茶厂时代,则生产的红印圆茶年份较早期的产品,即为甲级红印及早期红印(大字红印),基本上甲级红印分前期及后期,而早期红印则制作时间较长,配茶风格变化亦大,可知昔年生产环境不稳定所影响,而甲级红印据香港老茶楼老板的说法,此乃当年要求依据蓝宋聘号(陈期七十五年)配方所订制的茶品,故配茶风格较为稳定,采用加重萌芽的作法,故茶性远比一般红印刚烈,兰香较强且韵味丰富,依据艉品饮蓝标宋聘的经验来看,风格十分接近,但甲级红印的茶韵却更为刚烈。

故早期红印圆茶及甲级红印圆茶在年份上的推断约为1940至1950年(其中尚需扣一九四二至四四年停产)且1947至1950年依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受战争后百业萧条的影响,生产量大是十分低潮的,故推断大多数的早期红印为1940年至1947年左右的产品。年份的推断至此应该相去不远矣。

勐海茶厂时代(1951年至1957年)

1951年风庆茶厂的创始人,唐庆阳先生于同年为勐海茶厂正式复产,基本上复产的原因不外有二:

一、紧茶的供应对西藏民具有必要性,基于此等考量,边销茶品为工作重点,其后共和国政府甚至对边销之价格进行控制并补贴运费等措施,由此可知藏销紧茶除了是藏民之必须品外尚有联系藏民情感的重要作用。

二、普洱茶在云南便为主要之经济农业,且亦为提升农民生活素质的方式,亦为战后恢复民生工作之一,同时,香港向有大量之需求并可向陈欧及苏联进行互惠的贸易,故恢复展生及维持销藏是复产之主因,外销与否,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未有急迫的正当性。我听说在香港早期的茶楼老板之间有左派右派之争,据说在50年代只有左派的老板能买到茶品,亦可为上述论点提供参照。

此时的勐海茶厂,经营的结构、环境与佛海茶厂时代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分点细述:

一、生产型态,已经转为计划经济,由省茶司统筹茶菁的生产,及各省之间的成品及原料之调拨,销售由省茶司统筹,生产则由各茶厂负责,产销由此分立。

二、由于战乱的因素,生产的机器设备均遭盗卖殆尽,故生产方式由机械生产转为人工生产,产量下降是想见的结果。

三、由于生产量下降的因素,故复产初期的产品有一部份采用成品收购的方式,委由民间代工,故在一九五六年之前,虽然是建国初期,私人商号仍然与国营厂并立,主要还是受到生产量不足的影响并藏销茶的紧茶是稳定西藏的重要政策,我想这也是私人商号会在社会主义人民政府成立之后,尚能存在一般时期的主要因素。

由于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前期红印及后期红印,其应该是勐海茶厂时代的产品,并且由于有代工的因素,配方并不稳定,但由于制作上采用人工的因素,故在品质上并不逊于早期红印,在今日红印数量近乎稀有的市场来说早期与后期红印销售上是无法细分的,只要仓储状况良好,茶品的真实性无误,相信无论是早期红印、后期红印均是令人激赏的茶品。

年份说法二

另外一种看法则是认为,红印圆茶采用的印刷字版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是自一九五O年后方有的称谓,之前在范和均时代使用的名称为中茶贸易公司,所以认为红印茶系的产品均为五O年代后之产品,其红色的包装风格亦代表红色的新中国生生不息的意义,且八中标志的登记始于五O年代,故认为红印茶系皆始于五O年后,我个人认为此种说法亦有几点看法可供同好参考。

一、勐海茶厂时代与勐海茶厂时代,并非同一个体系的承袭,在政权上代表了国民党的败退及新中国的诞生,而佛海茶厂亦由唐庆阳先生(凤庆茶厂)另行由宜良茶厂及其他茶厂调配技术人员前往复产,(取自进出口公司志)故可知其与范和钧时代并未有取袭性,并且其接收的茶厂应为南糯山茶厂即白孟愚先生的茶厂,并非佛海茶厂,因为设备多已流失。故资料是否延续大有疑问,八中标志自五O年始,乃是新中国成立之故,若之前未有政权交替则应是无可挑战的说法,但在佛海茶厂那个战事交锋的年代,自一九四二年便已停工,一九四八年有小量复产且由谁复产已未可知的混乱年代,是否已有八中标志便用并在五O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始沿用并登记亦未可知,但亦仍须许多资料作证方可有定论,至少此亦为可以讨论的观点。

二、一九四二年佛海茶厂停工之后,在撤退之前将许多原料成品存于堡山,且由于战乱之故,云南茶叶几近停摆,许多私人商号应有些许成品及原料囤积,故亦有可能在一九五O年复产之后,用库存老料压制,而包装则为红色字样代表红色江山新气象的红印包装。关于此点我亦与周渝先生日前茶叙中提及,并持相同的看法,我亦提出了一项佐证即为:红印圆茶及红印铁饼并非单一年份的产品,包装风格亦有不同,且大字红钱印(含甲级红印)与小字红印在年份的差异,在品饮上颇有不同世代的年份差异,并非细微的差异,此在台港的市场早已是共识,且价格亦不相同,故此种推论亦属可以被认同的说法,况且动不动就夸口说今年生产的产品是运用数年的库存茶料压制的说法,时至今日亦颇为盛行,故在当年战乱的情形下是合理的推论。

所以无论红印茶系是始于佛海茶厂时代或勐海茶厂时代,均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且年份亦有可能早于五O年代,但不论如何,两种说法相差的年份并不大(只有几年),并不会改变红印圆茶系的市场地位,毕竟老茶除了包装辨识外,尚可由品饮中清楚的体认,如此品质惊人与茶韵丰富的红印茶系产品,有今日的高价,绝非侥幸,同时亦反映了供需的不平衡(数量稀少)及市场的高认同度。

人生只在呼吸间 好茶总在入口时


佛说:“人生只在呼吸间。”此话出自一则佛理小故事。佛问弟子,人的一生有多长?弟子答,三十年或四十年。佛祖摇摇头,说到:“人生只在呼吸间。”初见此话,便觉妙不可言。人的一生,无论或长或短,或丰富或贫瘠,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而已。呼吸间,很短,也很长。

喝茶,亦是如此。无论茶叶是好是坏,泡茶的水是自来水或是泉水,无论你懂不懂得一些茶叶知识,泡茶与品茶的步骤都是一样的。经常有人问,茶叶哪一泡最好喝?其实,好茶总在入口时。

清晨,当我们摆脱昨日的束缚,从梦中醒来,又忙着思量当天的生计,掉入数不清的束缚……漫漫的人生旅程,总是这么周而复始。这一瞬之间,有的人不得不用尽整个生命于尘世的山谷中挣扎,时刻忧虑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的人用尽整个生命在理想的国度找寻生存的真谛,或许,究其一生也没有结果。“人生只在呼吸间,好茶总在入口时”,若能想明白这句话,便会心里开阔许多。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泡一壶香茗,静看茶叶上浮下沉,茶叶舒展开来,最终沉淀壶底。偷得浮生半刻闲,享受当下美好时光;人生当如品茶一样,活在当下,不被呼吸之外的事物左右自己的心境,选择愉悦的人生。从此,放下执着,让一切随缘。但,若要真明白“人生只在呼吸间,好茶总在入口时”的道理,还真得需要些时间呢。

麻辣普洱茶史,你以为的可能都错了!


1、印级茶的茶字颜色不能作为判断年份的依据

据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讲述,普洱茶原来的外包装是在勐海一个小印刷厂印制的,但是一次只能印制一个颜色,通体红色的红印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解决方案是包材在思茅印制,拉回厂里后,茶字用手工盖印,茶字一般应该是绿色,但是那时条件简陋,只能是有什么颜色的印泥就用什么颜色。

根本不存在什么红印是印级茶第一批,绿印是第二批,黄印是第三批的区分,所谓的黄印是60年代,红印是4050年代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2、如日中天的大益,其实在前身勐海茶厂时代并不牛掰

据阮殿蓉讲,98年刚接手勐海茶厂的时候,全年产量只有600吨,而同时期的下关沱茶因为长期负担边销茶的任务,每年的产量大概有3500吨,远高于大益,即使到2003年大益也仅有1200吨的产量,下关却有6000吨。

大益产销量不仅远低于下关,甚至远低于同时期的昌泰茶厂,大益的真正的发家当上老大是在07年以后,因为昌泰和下关全垮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比你牛的人全死了,你就是最牛的人!

3、普洱茶台地系列是灌木种?

很多人无耻的笑了,什么智商嘛。是的,这是一个北京马连道据称卖了10年普洱茶的朋友的认识,直到最近才被扭转。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普洱茶基地的茶叶种植和生长模式像极了北方南方一些地区的中小叶灌木种,所以由此认为。再次申明,普洱茶的台地系列也是大叶种,只不过是乔木茶的矮化和密植,那位哥们我想不厚道的对你说,你平常读书学习吗?

4、为何很多做茶人并不喜欢景迈山的茶,但是很多消费者则喜欢?

原因在此:一个更加注重后期的转化时间和空间,一个更注重当下口感。景迈山的茶除大叶种外,中小叶不少,这几乎是普洱市的普洱茶都有的通病,先天性的景迈茶内含物并不丰富,显薄,而且在制作中为追求香气(兰香)萎凋过重,进一步削弱了转化空间,导致景迈山的茶新茶好喝,但是后期越仓储越来越薄,与易武茶先薄后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受待见,但是景迈茶做晒红可是很不错的哦!

5、2002年以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

现在普洱江湖一片乱象,而事实是:2001年前老班章人民来勐海一趟实为不易,人走的小山路一天到晚都走不到勐海。公路基本无法通行,在早些年前连公路都没有。那时候老班章古树茶人们嫌太苦,没人要。整个普洱茶的江湖上根本没有老班章茶之说,就连勐海人也几乎没几个知道班章茶是啥样啥味道。

2002年老班章卖十几元一公斤还是没多少人要,真正觉得老班章茶好是从03年才开始的,04年价格就到了80左右一公斤,06年240到280一公斤,至于现在价格早已翻上天。

准确地讲,03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茶,02年以前老百姓连采不采,事实上的确是送人都没人要!那个年代是芽头白嫩的各种小树茶价格反而比较贵。2002年以后经过科学论证,研究,检测,品鉴,大家才对古树茶重新认识,以前西双版纳多少古茶树都被老百姓砍丢种香蕉,橡胶以及其它农作物。

所以,2002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古树茶的稀有和珍贵,更别提那个厂家的产品是那个名山古树。

由于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乱象和经济利益驱使,很多人眼睛都不眨就会告诉你,我这茶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哪个哪个名山的古树,市场上有太多2000年前的名山古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明白是神马情况了。

6、普洱茶拼配的目的在于提升口感丰富性、协调品质、分梯次转化。

做好这三点很重要,特别是分梯次转化,所谓分梯次是后发酵先后程度的不同,由梗至嫩芽后发酵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要分配好发酵梯次,不能跨度太大,比如梗直接过渡到芽。

否则会滋味分离,喝出两种以上的味道,越喝越别扭,现在中期茶市场上多的很,喝两片试试,你就知道拼配那家强了!

茶礼史记 茶会兴起


我国素来有以茶待客的礼仪。那究竟这以茶待客从何而来,你是否好奇?

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它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等,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

与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在《全唐诗》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一诗以外,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以及周贺《赠朱庆余校书》“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等诗篇和诗句。可能由于茶会在当时尚属初出,在有的诗篇中,又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与赵莒茶宴》,以及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这些不同的称法、特别是钱起一人的二诗,一名茶会、一称茶宴,表明当时社会上对茶会或许还未形成一致和确定的提法。另外,从上述诗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

这说明,茶会或许就是由寺庙僧界首先兴起的。茶对佛教来说,不只是一种“荡昏寐”、“净尘心”有助于修行的饮料;而且是用以标榜俭朴的所谓“素业”。

茶,你戒得掉吗


想了解《茶,你戒得掉吗》知识吗,丰富的《茶,你戒得掉吗》内容等你来看!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读来甚是好笑,却也是大实话。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可是你知道吗,这些东西可都是“奢侈品”呢。怎么说呢?因为它们使用期限太短了。毛巾需要3个月一换,牙刷需要4个月一换,床垫需要5年一换,筷子需要半年一换,净水机需要6年一换……看完后,是否觉得生活十分地艰难。那么,既然如此,我们把茶戒了吧,你做得到吗?

茶叶相比于其他东西来说是一种快消品,若是我们再严格点,要求品饮高品质的好茶,那么这个生活开销可就大了。况且,茶叶是每个季节都有生产的。在不同季节雨水与阳光的作用下,茶叶的品质与味道也就不一样。喜欢尝鲜的好茶者免不了要购买一些来尝尝的。如此消费,你还敢再喝茶?

你知道吗,连名人也戒茶了,比如作家鲁迅。鲁迅先生在《戒茶》中写道:“必不得已,只好戒茶。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事静观皆自得。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嘛)活着。但是,不管我愿意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

茶,你戒得了吗?我们日日与茶为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喝茶。连乾隆皇帝都说,君不可一日无茶,鲁迅先生都不敢想没有茶的生活会怎么样,我们做得到吗?

关于本文《茶,你戒得掉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普洱茶“岁月”:普洱茶在04年


04年,原在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除了不给其他新人进勐海茶厂。他们之间也争斗得颇利害,他们相互之间也不停地争做、抢做勐海茶厂的订造茶。虽然当时勐海茶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为提高,但是还是满足不了他们的订单。因为,一方面,他造好的货一到市场,就很好卖,这是主要的利诱;二方面,前文说到,勐海茶厂马上就要改成私有制,改制前的茶,还有一个期望值。所以,他们的订单订货量更是大大加大,实际生产的能力,是永远不够人的欲望增长得快的。据当时原勐海茶厂的工人说,04年的时候,他们不停的加班加点,还是完成不了生产任务。

勐海茶厂的生产满足不了茶商们的订货量,茶商们也不会干等,憋死在勐海茶厂。他们除了在勐海茶厂排队做茶以外,开始到其他茶厂做茶。例如下关、黎明之类的厂;还有04年新开厂的兴海、南峤之类的厂。这样的举措很重要,要知道当时在勐海茶厂订造厂的茶商,都是在市场比较知名,有影响力的茶商,而且他们的销售渠道和客源都是很广的,跟客户的关系密切又牢固。他们在这些茶厂造茶,直接就把这些厂带起来,带进了市场,他们对这些厂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茶厂又对普洱茶以后的发展也是起着很大的作用。

茶叶是很需要名气的,当时这些没什么名气的茶厂的茶能销售,他们是很有功劳的。很关键一点是靠着他们的名气。因为他们的名气,带起了这些茶厂的茶的销量。也使这些茶厂得以迅速为市场所认识。为这些茶厂建立了市场的地位。这个对整个普洱茶行业是很重要的,起码多少制衡了独大的一方,使普洱茶能多元发展,不然以后普洱茶可能会更糟糕一点。

原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销量越来越大,做茶的量也越来越大,收购的原材料量也越来越大。原材料量大,是很难保证质量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和常识。所以,04年有些茶商在勐海茶厂造的有些订造茶,质量是有所下降的。利和善举已经开始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市场开始进入非理性。所以,这些茶质量虽然下降,但一点都不影响它的销售,和日后的升值。这就更加助长了不正之风,更是利字当头,抛开质量,市场更是不理性。因为质量不好的茶照样好卖,照样升值。

有个别茶商更是利欲熏心,在勐海茶厂做一车茶,另外在其他小厂做二、三车同样的仿造茶,自己造假,自己销售。开始了新茶的B货。由于茶商的名气,和市场进入了非理性。这样的B货,也照样好卖。我们所说的是历史事实,是有真姓实名的,说出事实真相会牵涉许多人的利益,甚至会毁掉一些人的声誉。所以,我们也只能是点到即止,我们所写的也是泛指的多。社会既然没有正义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也只能说到这,希望茶友能理解。但有说总比没说强,说出来起码有所知,有所启发。当然我们说出来,并不是为了打击,毁坏某些人,只是让茶友知道历史真相,对普洱茶能有更客观,辩证的认识。这对普洱茶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因为,对于不正之风,需要面对,正视,才有可能纠正过来。

茶会的兴起:以茶待客


茶会。中甸藏语称“扎礼”,意为请人喝酥油茶聚会。是中旬藏族青年自发举行的赛歌晚会。旧时汉族生产风俗,流行于请人喝酥油茶聚会。为一种聚众护山茶的活动。

节日或农闲日子,几个侣伴一同出游或赶会,就常酝酿出一个茶会。途中遇到中意的集体(自然为异性青年群)就邀请。邀请形式不拘,常以嬉乐开始。邀请一方中的一人想法接近对方中的她(他)的身旁,出其不意地抢去他(她)的头巾或帽子,然后嘻笑着跑开。被枪者则作出坚决要讨还东西的样子,紧追不舍,跑离人群后,两人即可协商,约好时间和地点,到时双方就在既定时间相会,一会儿便开始唱歌,歌声起处,茶会仪式就开始了。

双方边唱边走,缓缓来到房舍。一路上借物三咏叹,直唱进家中正屋火塘边。分宾主坐定后继续唱和。火塘边备有糖茶水润喉。至午夜时分,邀请的一方献上汤元、米酒供大家吃喝。直至次日晨曦临空时,方终止而散。

甘南夏河县的藏族,每到新春佳节就举行“斗姆”,意为歌会。这种活动是由出面主办人准备茶和酒及场地,还要准备木柴,供晚间烤火用。歌会开始时,宾主各一方,成半圆形,另一边是盛装的妇女,首先主方男子起来,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拿着帽子,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唱着赞歌,边唱边选择客方的对象,然后请客方接着唱。对方也以同样的姿态和形式接唱。这样往返不已,不时还有妇女出场跳舞。

到了晚上就转为对唱情歌(当地藏语叫“拉依”)。男女分坐。首先男方起来,一手拿着帽子,另一手作某种手势,边唱边走向女方,到他选好的对象面前,用帽子盖一下女方的头,这就是请这位妇女接唱,女方不离座位就唱起来了。歌手们对歌时,在场的人们静静地听着,唱完一曲总是发出一阵吆吼声,喝彩助兴。这种歌会,给藏族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正当的社交活动场合

茶会的礼仪

会议、茶会,由于出席人数较多,入场也较集中,一般不采用高杯端茶的方法,而是提前将放有茶叶的高杯摆在桌上,在活动开始前,由服务员用暖瓶直接在桌前往杯中倒水。采用这种方法上水的优点是快捷、便利,但要注意防止出现漏倒空杯的情况。服务员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如果往小茶杯中续茶水,应将一把茶壶茶,经过滤倒入另一把茶壶,然后再续水。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用小毛巾擦去。不端下茶杯,而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

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服务员在倒、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注意,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如发现宾客将杯子放在桌面或茶几上,服务员要立即斟换,用托盘至托上,将杯盖盖好。

倒水、续水都应注意按礼宾顺序和顺时针方向为宾客服务。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等,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

与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在《全唐诗》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一诗以外,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以及周贺《赠朱庆余校书》“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等诗篇和诗句。可能由于茶会在当时尚属初出,在有的诗篇中,又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与赵莒茶宴》,以及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

这些不同的称法、特别是钱起一人的二诗,一名茶会、一称茶宴,表明当时社会上对茶会或许还未形成一致和确定的提法。另外,从上述诗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

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茶会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