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与茶叶有关的电影

发布时间 : 2020-08-21
有关茶叶的历史 与龙井有关的茶具 有关茶叶的知识

有关茶叶的历史。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7部与茶叶有关的电影”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7部与茶叶有关的电影”相关知识!

以茶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革命——《茶馆》(1982年)

导演:谢添

简介:说起有茶有针砭时弊,最先联想到电影的恐怕就是《茶馆》。本片曾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影片围绕这样背景下的一个京城茶馆——裕泰茶馆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其间交错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所经历着的种种苦难。

影片《茶馆》在体现原著精神的时候,以生动的银幕形象,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对待生活,斗争比妥协有出路,主人公“裕泰”老板王利发的生活道路,为这条真理作出生动的注释。

日本茶道祖师的悲歌——《利休》(1989年)

导演:敕使河原宏

简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师,但最终却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在茶道的历史上留下一抹血痕。这部电影丰满的塑造了利休,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日本茶道的始祖,拥有怎样的人生,又是怎样走向终结。

二战中的残酷和意式幽默——《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1999年)

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

简介:二战期间,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每天都要到英国驻意大利使馆同大使夫人喝茶,本片讲的就是她们的故事。

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故事本身不新鲜,甚至过于戏剧化,不过意式幽默将一切过度的drama调和得恰到好处,缺失的交代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战争的创伤、成长的苦难在人格坚韧之下无非都是无病呻吟的配角。

一杯绿茶的爱情——《绿茶》(2003年)

导演:张元

简介:姜文与赵薇主演的电影《绿茶》,可说是以茶释爱的代表作品。

不停相亲的比较文学专业女硕士吴芳(赵薇)每次和相亲对象约会时都会点一杯绿茶,在与新的相亲对象陈明亮(姜文)约会时,她告诉对方点绿茶的原因是曾被一名叫朗朗(赵薇)的女孩告知,从一杯茶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爱情……wwW.cy316.coM

好了,可以去看看赵薇和姜文。

“人走茶凉”的完美演绎——《菊花茶》(2000年)

导演:金琛

简介:本片曾获上海和莫斯科大学生电影节奖。菊花茶,在影片中一直是条清晰的主线。电影本身讲的只是淡淡的爱情,但是两位主演的羁绊却延续了下去,这是起点,结局我们也已经知道。在时间的角度上,现实冰冷又强大,让人无奈。

人走茶凉,那句简单质朴的“有我呢”是否还时常会在耳畔回响……

产茶大镇的文艺小清新宣传片——《茶色生香》(2006年)

导演:孟奇

简介:《茶色生香》讲的故事发生在湖北产茶大镇——谷城五山镇。每年阳春三月,这里花红茶绿,人声鼎沸,茶叶的丰收让茶农们忙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就跑到城里的劳动力市场找人来当采茶工,以质论价,按量付钱。

电影讲了发生在采茶期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茶人爱情的演绎,反映了新时期茶园人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浓厚的地方广告色彩,不过通篇干净清新,轻松自然,算茶主题电影中的佳作。

颜值最高!看户田惠梨香和周渝民——《斗茶》(2008年)

导演:王也民

简介:据史料记载,“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关于斗茶的作品早有留传于世者,如宋代茶人唐庚的《斗茶记》和同朝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等。如今这一蕴含着中国千年茶文化的特殊竞技活动,被日本和台湾的影人合力搬上了大银幕,于是含有日本茶道文化的电影《斗茶》诞生了。

电影以陆羽和他的《茶经》开篇,黑瓷茶具泡黑金茶的斗茶场面穿插其中,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融合在一起,结尾道出茶人真理:怎样才能做出最好的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史部中国茶叶大辞典茶史部


History of China Tea茶(1)〔Tea(1)〕茶树。是以叶用为主的多年生常绿植物。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下分类未定。中国多采用张宏达分类。可以泛指芽叶可制茶饮用的各种茶树。在张宏达分类中,包括茶亚属或茶组下茶系植物;也可特指茶系下的茶种植物〔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有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秋季开白花,具有喜温暖、湿润,喜酸性土壤的生长特点。中唐之前谓“荼”。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谓“诧”,杨雄《方言》谓“”,东汉《说文解字》谓“茗”,三国魏张揖《埤仓》谓“”,《杂字》谓“”,并有“葭萌”、“诧”等称。唐代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三曰,四曰茗,五曰。”中唐时“荼”字衍生为“茶”。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中国茶的外传,主要依靠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唐代时茶传往日本、朝鲜等地,后又从南方海路传往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欧洲各国,并进一步传向美洲大陆。北方由陆路传往俄国、波斯等地。现世界各国语言中“茶”词的读音,大多源于中国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的译音。茶产品或制品。茶树芽叶及由其制成的饮料。如茶叶(茶)、茶水。传说以茶为饮料,始于神农时代,兴于唐,盛于宋,今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另两个是咖啡和可可)。

茶学〔Theaology〕园艺学的分支学科。研究茶树的栽培、繁育、制茶,茶叶质量及其审评、检验方法,茶叶销售、流通学等经济活动以及茶文化。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创建了古代茶学。此后经宋、元两代,茶区扩大,建茶崛起,茶业重心南移,历史上不产茶的福建成为贡茶的主要产地;团饼茶制作技术日臻完善,并出现了末茶和散茶;饮茶艺术日益完善与精美,由上层社会逐渐普及于民间。由于团饼茶制作工序繁琐,“重劳民力”,明代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由此促进了散茶的兴起。明清时代,制茶技术全面发展,始形成红、绿、青、黑、白、黄六大茶类。名茶制作技术高度发展,已有近百种名茶出现。传统的种茶、制茶技术成熟,茶叶成为大宗出口商品,销至世界各地。明、清两代,茶学科技著作已有六十余种。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茶叶科学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为现代茶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40年迁至重庆的上海复旦大学在农艺系内建立茶学专业组,标志着中国茶学学科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经全国农林院校院系调整后,相继在安徽、浙江和湖南等高等农林院校建立茶学专业,并在主产茶省建立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加速了中国茶学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综合利用、茶业经济贸易、茶与人体健康以及茶文化等分支学科。20世纪90年代茶学已发展成一门以农学为基础,并包含食品学、经济贸易学和社会学,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独立学科。包括茶树生物学、茶叶生物化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技术、茶业机械等分支,以及茶业经济、茶文化等与社会科学交叉的领域。由于茶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文化又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内涵,茶学近年来已获得长足进展。

茶叶(1)〔Tea(1)〕参见“茶”。茶业名物茶的名号苦荼〔Kutu〕亦作“苦”。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苦〔Kutu〕即“苦荼”。

〔Jia〕茶的别称。参见“茶”、“苦荼”。

荼〔Tu〕“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竹《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苦茶也。从,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早采的茶叶。

茗〔Ming〕茶芽。《说文解字·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茶的别称。参见“茶”。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

〔She〕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三曰,四曰茗,五曰。”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

〔Chuan〕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尺兖反。、、茗,其实一也。张揖杂字云:茗之别名也。”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

茶〔Chachuan〕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剧,吹嘘对鼎。

电影教育宗师与康定茶马古道


康定东关外“西康茶关”。每年西康茶关收茶税十一万两白银,成为支撑抗日战争财政的重要财源。

康定城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商贾重镇。有康定始有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1939年,孙明经手持摄像机和照相机,历经艰苦,对茶马古道进行了影像考察,留下了大量珍贵照片,我们从中选取一部分,与读者共赏。

1939年的孙明经虽然年仅28岁,却已经有了独立成功拍摄三十多部“国情调查电影”的经历。他是蔡元培、陈裕光、郭有守、魏学仁等一批学界泰斗们为“结束我国没有电影高等教育专职教师的历史”而刻意挑选,并共同培养打造的我国第一位电影高等教育的专职教师,在今天的电影学术界,孙明经被称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

图中能看到藏马群、已经改装成藏茶的茶包堆、向藏民居住区运输藏茶的牦牛群,以及康定北关的城门楼。

此时的康定,不仅是刚刚建省的西康省省会,更是古往今来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贾市”。所谓“茶马古道”,就是大渡河以东的汉族茶商用茶做货币在打箭炉(康定)和用马做货币的藏族茶商,进行茶马互市的贸易所必经的商贸之道。

康定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城,自古雅安边茶从雅安运往康定用人力背运,在康定经过藏族茶商们的加工改装后,原来的“边茶”成为“藏茶”,所有从此西运的“藏茶”,都要先出北关办理“税引”后就地启运。主要路线有四条——东道去往丹巴集散地,北道前往集散地格尔木,中道抵达那曲集散地,南道到达拉萨集散地。

孙明经凭借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对茶马古道的考察,并最终用电影、照片、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

茶与楹联与茶有关的对联


《茶与楹联》茶联,即指与茶有关的对联,可以认为是我国对联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对偶工整,联意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精化。 古往今来,很多骚人墨客与茶结缘,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诗、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

当我们游览这些地方时,边品茗边欣赏茶联,顿觉静中有动,茶中有文,眼界大开。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会画,又懂茶趣、喜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

在家乡,郑板桥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有一茶联写道: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郑板桥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地再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郑板桥还写过一首宣传越州(今浙江绍兴)日铸茶的茶联: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另外,郑板桥还为茶馆写过茶联,如: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在我国,以茶为题材的楹联,数量很多,内容广泛,意味深长。摘编部分如下: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安化的历史,就是一部茶叶史


新中国成立后,安化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1952年安化茶园面积即从解放初的7万亩恢复发展到10万亩。到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近二十万亩,茶叶产量达8500吨。安化县白沙溪茶厂也于1958年制造出安化历史上第一块茯砖茶,让安化本地不能生产茯砖的传言不攻自破。而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安化茶农独创的百两茶、千两茶也从此停止生产,直到1981年。

20世纪90年代,安化茶叶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挫折。由于销售价格低廉,而各种生产成本居高不上,安化茶走进了不产销不亏,销售越多越亏越多的怪圈。导致茶农大规模毁掉茶园用于改种其它农作物,或者用于退茶还林。安化人引以为傲的二十万亩茶园,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只剩下不到三万亩。加之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弄虚作假,以劣充好,大量收购外地茶叶充做安化茶出售,导致安化茶的信誉每况愈下,安化茶叶生产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每年仅有数量不多的红茶和少量绿茶,艰难地维持着安化茶叶生产的命脉。

就如珍珠不会被沙砾长久埋藏,安化黑茶在21世纪又发出了灿料的光芒。称是从千两茶的恢复生产开始,世人开始重析审视古老的安化黑茶。而随着安化黑茶频频地各种公众场合亮相,安化黑茶的品饮和收藏价值逐渐为世人所认识。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安化茶重新回到了中国茶叶舞台的中心。

安化黑茶可以用三尖、三砖、一卷来概括。三尖包括天尖、贡尖、生尖;三砖则是茯砖、黑砖(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青砖)、花砖:一卷则是指花卷茶,包括十两、百两、五百两、千两、万两等各种规格。在这些安化黑茶品种中,花卷茶是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一是有独特的包装:里面有蓼叶、棕片防潮防湿、外面则由竹篓包装成圆柱状;二是有独特的传统加工技术;七星灶烘香、晾晒四十九天等。因而花卷茶的品质也一改茶叶不耐贮存的特性,变得愈陈愈香,备受茶人喜爱。台湾茶界翘楚曾至贤先生在其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书中有专门章节介绍安化千两茶,认为千两茶是世界茶王。因为曾先生的推崇,绝产多年的千两茶方才重新引起大众重视。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客商开始从安化采购千两茶。而此时对大多数安化人来说,千两茶仍然只是三个不知其为何物的方块字。所以千两茶的恢复生产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为保持传统,推陈出新,白沙溪茶厂于1981年找到三个制作过千两茶的老师傅,在白沙溪加工了三百余支,并培养了一批加工花卷茶的新人,为千两茶加工技术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1997年后,白沙溪及一些小生产作坊重新开始生产千两茶,这一茶中珍品方才重现生机,并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风靡于各地茶叶市场。

当安化茶进入又一个春天的时候,有些东西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如安化恢复生产千两茶申请商标时,安化千两茶的名称和包装专利,当初却被广东的一家公司抢先注册。久负盛名的渠江薄片,也因安化商家的短视而被邻县新化一家公司抢先注册。至于那些唯利是图,以劣充好的商贩;那些鼠目寸光,没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厂商。同样也是安化黑茶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相信这些人必将被大浪淘汰,消失在市场的风浪之中。吹开黄沙始见金,经历风雨之后这化黑茶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安化县的历史,其中重要的一章就是茶叶史,所谓茶贵则邑富民富,茶贱则邑穷民穷。一部安化茶叶史可谓风雨沧桑,但历经千年不改风流本色,始终在中国茶叶舞台上稳据一席之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安化茶的优良品质和加工技巧。安化地处湘中,雪峰山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左右,这种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产。境内多山、且具有一个许多产茶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独特的土壤优势安化具有大面积的冰碛岩地层,这种六亿年前因全球性冰盖事件而形成的特殊岩石,风化后富含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它如湿润多雾的地方气候、云台大叶的优良品种、独特而精湛的加工技术、悠久的制茶传统、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同造就了安化茶的优良品质,谱写着一段又一段安化茶的传奇。而过去安化人赖茶为生的现实,也就决定了加工时的精益求精,对茶叶加工技术的传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花卷茶看似古拙实则充满智慧的独特包装,就是在茶叶加工中倾注智慧和热情的体现。

安化黑茶的兴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药用和保健价值。《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安化茶。内容:出湖南,粗梗大叶,须以水煎。食之精神和腻。性温,味苦微甘,下隔气、消滞、去寒。而西北各兄弟民族千百年来饮用黑茶,并形成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赞语的历史,也足以说明黑茶非常明显的消脂去腻减肥、助消化健肠胃的功能。而现代人生活优越,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现象的普遍发生。而黑茶因为通过发酵,其中所含的茶多酚等发生转化,具有明显的润肠健胃的功效。而且通过对体内多余脂肪及其它代谢废物的清理,达到减肥,降压的保健效果,从而具有一种和时代发展相统一的保健价值。

安化黑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其独特的品类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说黑茶就是树,那么文化就是根。如果说黑茶是有生命的,那么文化就是它的灵魂。安化黑茶的发展,不能斩断文化之根,不能缺少文化之魂。而这种文化就是传统,就是安化历代先人用心去种,用心去做茶的历史传承。安化黑茶仍是一株幼苗,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呵护,需要的安化人以黑茶造福世界的雄心,愿每一个安化人把维护安化黑茶的形象当做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而让这株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是时代选择了安化黑茶,安化黑茶也终将成为一种能够保障人类健康的时代之饮。

适合与家人一起看的茶文化电影


茶,千百年来,渊源流传、纵横经纬,涉及文化、经济、政治、商贸、植物科学等等诸多繁杂科系。对于大多数有着各方面牵就(或主业工作,或地域等)的茶人来说,传统一朝一夕的走访式学习,不太切乎实际,也得耗费上不少时日精力。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对央视纪录片的关注,是从家喻户晓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开始的。

中华文明,向来“民以食为天“。人一旦对食物有了思念,曾是触手可及的老面馒头都会比摆在面前百三十的法式鹅肝来得诱惑。《舌尖上的中国》陪伴着游历在外的莘莘学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煎熬的夜晚。

央视纪录片制作团队功力是在扎实,底蕴深厚。每每主题涉及文化,都能在尊重各方独特性的前提下,随着制定好的各项议题,如一块织锦一般,为观众完整地呈现出一种文化,提供了解这项文化可靠的基础信息。这也是为何,这些纪录片耐得住观众反复观看,即使是小时有余的完整剧集,都能一气呵成地看完。

观影讲究一个情怀,讲究一个场景感。结合着实践来,感受往往更加深厚一些。好比“舌尖”,我就好三俩家人、朋友周末家里聚餐时看,吃着与挑选的那集主题类似的食物,心里能平衡些,也就不那么波澜起伏;又好比《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这就需要静下来,甚至偶尔停下来书写下笔记。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理解。

对,我要推荐的就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最为恰当的介入式的影片,那么《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则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以上行文写出了“舌尖”给我带来的震撼,那么,我内心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被触发的对茶文化的感慨程度则要更为强烈。

观影建议:

独自观影最佳,无需入座茶席。就着绿茶或是白茶,玻璃杯冲泡即可,看着茶叶在滚滚热水中起伏舒展,影片看累了就加加水,看看杯中茶叶摇曳。适然。

《茶叶之路》

又一部央视纪录片团队给茶人们带来的惊喜。相比较《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叶之路》的研究主题则是细化到了中国茶业贸易的历史发展这一方面。

片名取“茶叶之路”,一方面希望表达茶叶以其独有的方式将中国与世界相通;而另一方面,如“丝绸之路”一样,呈现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明末清初,正是这么一条路,解释了为何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能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茶叶之路主要从武夷山一带出发,穿越蒙古、俄罗斯中部地区,最后抵达俄罗斯东部进入欧洲。当时,最受沿路牧民们欢迎的便是我国两湖出产的黑茶。在这部纪录片之前,因为接触得少,除了普洱之外,我对于黑茶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因而从影片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黑茶的故事。整部纪录片是沿着茶叶之路的最初路线来进行分集介绍,详尽却不乏味,值得一看。

在此推荐的是七集的《茶叶之路》精编版本,包括了“帝国之门”,“风起下梅”,“塞外驼铃”,“两湖茶事”,“双城故事”,“茶路夕阳”,“茶和天下”这么几个专题。

观影建议:

可与家人、朋友一同观看,无需入座茶席。就着黑茶,享受着它那份跋山涉水,而经日月沉淀下来的浓烈粗犷之气。去体会黑茶在我国西疆,甚至是中亚、东欧牧民们日常中的那份不可割离的情感。(如果观影时偶然发现家里也存有湖南安化高马二溪的金花黑毛茶,更可增添一份趣味)。

《指尖上的传承》

又是央视的作品。样样都是技艺功夫,针对的是中国传统工艺,涵盖文房用品及游艺杂耍,分出六集,金漆木雕、苏绣、侗族大歌、歙砚、玉雕、及千年紫砂。这部纪录片是我在搜集关于紫砂壶资料时结缘的,从中了解到了紫砂壶的制作流程、历史发展等等辅助资料。随后便一同把剩下五个技艺的纪录片也都看了,在一次次惊叹于中国传统技艺魅力的同时,作为年轻一代的茶人,也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式茶文化的发展。

观影建议:

挑一个娴静的周末假日,调剂生活而观之。参照对比各方资料一同观看更有意思。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有大量便捷简单的学习方式供我们参考。纪录片便是其中的一种。看完以上推荐的记录片,作为茶文化学习的辅助支持、信息储备,足矣。

与茶有关的一切享受


这是杭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BoutiqueHotel,周遭连绵的茶园和酒店的茶主题,星空下的沐浴,每日不同的龙井生活课堂……这里离都市不远,又离自然很近。精品酒店层出不穷,但又有哪一处会像龙井庄园这样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杭州式悠闲?

龙井庄园的精彩之处,不仅仅是酒店本身,而是与狮峰龙井茶园的唇齿相依。沿龙井路进到山里,远处的青山接着近处的茶园,在群山怀抱之中,点缀着几面“茶”字招牌和龙井八景,这家只有51个房间的精品酒店,是龙井村最隐秘,安静的所在。

雷迪森龙井庄园的整片建筑白墙灰砖青瓦,却与周围的农家院落极为相称,只是更为高大、宽阔、敞亮,显然是深宅大院的大户人家。庄园前后各有自家的茶园,迎宾是一只机灵的鹦鹉,“欢迎光临”叫个不停,在大堂check-in的工夫,一杯茶已奉上。

可惜,没能赶上新茶上市的季节,酒店公关Ivy说,春天时,这些茶叶或许早晨还在后院的茶地上享受阳光雨露,只经过大半天的晾晒,就由炒茶师炒制成新茶送到你的手中。

酒店最奢华的5间复式套房,分别命名为:梅家坞、云栖、龙井、狮峰、虎跑,杭州人都知道,它们是生产龙井茶最好的5个地方;我却觉得最值得推荐的是闲云套房,大床就在斜屋顶下,更棒的是,还带有两个不同面积和功能的露台。

离床近的露台放了露天浴缸和淋浴设备。出于隐私的考虑,过高的灰砖墙虽然挡住了向茶园看的直观视野,还好抬头依然能看到参天大树的枝叶,而另一个露台与起居区连通,印尼进口的耐风雨日晒木材铺就的露台,再加上一张咖啡桌、两把椰木椅,完全是将楼下户外的休闲设施延伸了进来,空间清简,舒适安宁。

既然龙井庄园以“茶”为主题,所有的文章都围绕着茶元素展开。入住之前,客房内已经准备好了绿茶味的香薰,在一踏入客房的瞬间,清新的茶香已经弥漫开来。沐浴用品是泰国进口的Lemongrasss天然制品,并加入了茶的成分,气味宜人,如果嫌护发素太麻烦,只用洗发水,头发也会足够柔顺;客房里使用的茶具带着明显的巴厘岛风格,如果实在喜欢,都可以买走带回家去。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两样,一是龙井庄园自己出品的“茶经”,与茶有关的一切享受,都清晰地列在这本小册子上,比陆羽老先生的茶理论更加实用;还有是酒店提供的运动地图,分别绘出了三十分钟、两个小时的晨跑路线和九十分钟的自行车路线。

半小时,从龙井路跑到龙井庄园;两小时,跑到茅家埠,绕杨公堤至盖叫天墓,再从龙井路回来;从茶叶博物馆至黄泥岭一带的茶园……全在茶园分布的区域内。半小时,真的可以跑过如此多的景点再返回酒店吗?“够的,”不过,Ivy打量了下我,补充了一句,“不过要真的跑起来啊!”

晚上九点,沐浴管家按照约定的时间,送来了沐浴品。沐浴管家是龙井庄园新近增加的泰式Spa理念的特色服务,入住闲云套房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受。沐浴管家会根据季节、时令、SPA功效等情况帮助客人挑选最适合的熏香,并且提前在巨大的浴缸内准备好按摩设备,调好水温,让客人在自己的房间内就能享受SPA。

Ivy邀请我体验一下她们正在推广的龙井生活课堂。在私密清静的龙井山中体验太极、瑜伽的刚柔和舒展;由经验丰富的泰国Spa老师传授给学员轻松简单的自我按摩法;中庭酒廊中的茶道表演……课程内容每天不同。

周日起床,杭城丽舍瑜伽馆的印度资深瑜伽老师已经在木制露台等候学员了,他引导学员们进入冥想,挑战身体柔韧的极限。此时,树林里的小鸟也会飞来凑趣,一切关于杭州的美好的词汇都会在心头浮起。

与茶有关的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如果人生真的如茶那样简单多好。一杯水加几片茶叶,泡出来的就是茶水。茶叶在杯中慢慢下沉,热气不断从杯中飘出,粒状的茶叶渐渐沉于杯底而舒展开了,这时便有茶香从杯中溢出,茶叶就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茶的人生哲理句子(一)

1、“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2、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熬天真、单纯、没有分别的状态。

3、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就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着阳光的茶。

4、我们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加了心情。

5、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变成了一种成就。—--以上出自《林清玄、于丹、五星夜话》

6、苏东坡作咏茶散文之《叶嘉传》,将“嘉”一字拟人化:“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创造了一位翩翩君子的形象。从此,“叶嘉”成为茶的别称。---郑云云《贮月分江看茶烟-茶散文随谈》

7、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静坐无为的时候的。

8、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以上出自鲁迅《喝茶》

9、巴蕾J.M.Barrie在他的“可敬的克莱登”中所说的话:“生命好像茶一样,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那杯底的栅子的了。”

10、。《巢林笔谈续编》卷下云:“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欲远,趣从静领,自异粗浮。品茶亦然。”故品茶又须有闲,闲则静,静则定,对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于是心底渐生出一种悠然自乐的恬怡之情来,恰如宋人释德洪《山居》诗中所云:“深谷清泉白石,空斋棐几明窗,饭罢一瓯春露,梦成风雨翻汇”,吃茶闲暇之中,世间烦恼、人生苦乐、政坛风云乃至什么油盐酱醋柴米,都付之爪哇国去,剩在齿颊间心胸里的只是清幽淡雅的禅意。---葛兆光《茶禅闲话》

11、禅家讲三个字,唤作“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即澹泊自然,困来即眠,饥来即食,不必百般须索,亦不必千番计较。---葛兆光《茶禅闲话》

12、黄龙慧南《赵州吃茶》说得好: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谁辩满瓯花。

13、中国茶德——廉、美、和、敬。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14、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15、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16、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17、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18、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19、人生似茶,总带有那么一丝苦涩。它需要细细的品,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它的香醇。起起落落的茶叶,何其相似那浮浮沉沉的人生。然而,茶叶终究要沉于杯底,正如人生不得不谢幕一般,那么的无奈。

20、茶香缥缈,沁人心脾。茶味甘醇,令人回味无穷。正如人生,不求多么灿烂,但求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丝贡献。

人生如茶的哲理句子(二)

1、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2、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3、人生如酒,饱含着酸甜苦辣;人生如歌,吟唱着悲喜交加;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演绎不同的角色;人生如线,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人生如藤,总结着几个苦涩的瓜;人生如路,怎能没有一段坑坑洼洼呢;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人生如梦,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

4、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你以为。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过去的事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你永远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5、【禅语人生】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6、人生如茶,有起伏才有淡定,有苦痛才有馨香。得意之时,学会低调做人,淡泊宁静奋斗;失意之时,学会忍受寂寞,努力沉淀自己。学会弯下身子迁就,接受一切,就得到一切。无可无不可,心怀恬淡如流水行云,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才是真实的,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这种生活态度。

7、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演出,没有做不成的梦,只有不早醒的人。错过的人,别再回头。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8、人生如茶,静心以对。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世上美好的事物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尽纳怀中。不属于自己的,不必奢求,无法得到的,更不必去强求!

9、人生如茶,静心以对。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10、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如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人生这盏茶,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细细去品味。时间的变换,去了旧伤或许又来了新疤;别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只有真正看开了,想通了,心病也就根除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心放平,把心放宽,幸福常在。

11、无论你愿不愿意,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管你躲不躲避,该来临的都要来临。来临了就坦然的接受,发生了就淡然的面对。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对错无辜,缘由前生。认得清,放下是聪明。看不透,一场梦无痕。

12、人生如茶,沉浮随意,自能品出生命滋味;人生如棋,攻守随势,自能把握当下契机;人生如书,精进随志,自能悟出大道至简。

13、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一定会苦一阵子。所以,苦不是坏事,是考验是磨砺更是完善和丰满自己的一个必须的过程。

喝茶感悟人生的句子(三)

1、品一壶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样,苦中有香,香里带甜,茶刚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来。

2、在生命之冬,我们追求生命的完整和超然,追求如茶般的淡然。片片茶叶,浮沉之间,展现人生百态。临窗独坐,我们有了过余的时间去呷一口清茶,看一片落叶,忆人生之路!

3、冬天泡一杯淡茶,坐在院子里细细品味。温暖的阳光轻轻地射在大地上,坐一会儿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4、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苦中作乐,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其中的甘香。很多人不快乐,因为总觉得过去太美好,现在太糟糕,将来又太飘渺。

5、即使再忙碌,也要时刻记录着人生的攀爬;偶尔想念中,莫要忘记行走天涯的潇洒;时光匆匆过,带走了以往芬芳的年华;深深祝福中,诉说着一往情深的牵挂;黎明的晨曦中,朋友,愿你人生如饮茶,芳香幸福,快乐静佳,早安。

6、真正的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心里。在浮躁的生活里,我们或者大喜,或者大悲,或者悲喜交加。其实看淡了看简单了,人生就没有如此多的烦恼。于喧嚣的城市中,坐在窗前静地品一杯清茶。

7、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8、不吃油腻的东西,让身体更清洁;不做不可及的梦,让睡眠更安恬;不穿不合脚的鞋,让步伐更悠闲;不跟无谓的潮流走,让心情更宁静;不缅怀无法回头的过去,让生活更快乐。用心去爱,真诚去交,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简单每一天,幸福每一天。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9、递一杯热茶给家人温暖,献一个拥抱给朋友力量,织一片幻想给人生追求,留一丝微风给夏日清凉,送一条短信给自己祝福,新的一周祝您日日鸿运当头照。

10、人生就像一杯茶,苦…也只会是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因为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1、人生淡如茶,如茶一般去除了可乐的浮躁,去除了咖啡的华丽,留下了纯而淡的茶水;同时,人生如茶,如茶一般多了些苦涩,多了些甘甜,留下了让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

12、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茶之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馥郁。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苦涩,回味甘甜!人在世间功名利禄浮浮沉沉,滚滚红尘荣辱炎凉,苦乐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

13、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茶叶蛋”,蛋壳破裂最多的,才是最入味。同样,人生经历愈丰富,挫折愈多,愈有味道。苦难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而之后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14、人生像一个茶几,虽然不大,但充满了杯具;爱情像鬼,相信的人多,见到的人少;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15、人生就像一杯茶、苦也只会是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

16、朋友是茶,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在茶中放牛奶,就像朋友之间加上了功名利禄,友谊变了质。自私者在友谊面前不肯付出,迟迟体味不到友谊的意义;庸懒者在友谊面前退退缩缩,尝不到友谊的味道;无私者在友谊面前无私奉献,他的一生都是甜的,友谊是纯洁的,朋友之间更应以诚相待。

17、简约的生活,快乐的走路,一样的春天啊,让烦恼飘远。人生是一杯茶,品得出苦涩,也品的出恬淡。

18、开间茶馆吧。在某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还有那么,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19、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是应该要陪你走到最后。

20、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亲情,是一盏明灯,给浪子回头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飘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呵护;亲情,也是一把利剑,给不知悔改的人一招力劈华山。亲情就是人类心灵最深处,无法磨灭的烙印,就是人类最纯洁,最真挚,最热情的感情的升华。

电影《遥远的诺邓》开机茶马古道


由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出品,与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云南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摄制的彩色故事片《遥远的诺邓》经过两年多的筹划,拟于今年九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开拍。

诺邓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遥远偏僻的山村。现代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不查典籍,谁也不知道从汉武帝开滇,这里就因盛产优质井盐而专门设县。以后历代王朝都在此施以重吏设衙。很多今天高楼林立的地方当时还在茹毛饮血,而在茶马古道上,千年白族村诺邓早已是万商云集的通都大邑了。后来,盐不再是稀罕东西,商人没必要为到处可以买到的盐而赶马跨越千山万水到这个位于三江并流的地方,诺邓因之衰落,被迅速发展的工业文明遗弃深山。这于诺邓与其说是不幸,毋宁说是幸事。诺邓也因之未受工业文明带来的各种污染,自然生态和人文心态都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古老的纯净。诺邓,这小小的山村遂成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微缩景观

诺邓自唐以来,历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依山就势,满集民居,无数庙堂、牌坊、石道、堤岸、桥梁与点缀其间的参天古树相互衬映,美不胜收。其别开生面的布局,高超的建筑技艺,独巨匠心的彩绘雕刻,琳琅满目的匾额对联,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座山村曾出过两个进士、五个举人、五十八个贡爷、四百多个秀才。如此僻壤,却科名鼎盛,人才辈出……

电影《遥远的诺邓》讲述的是以这样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山村为背景,一位女教师的故事……她面对艰苦的生活现实,与山村小学的孩子们真情相惜,更与老教师演绎了动人的忘年之交,并为当今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剧本荣获2006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夏衍杯优秀剧本征集政府扶植证书,编剧为王晨、张晓诚。 

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立足本土文化,力争将《遥远的诺邓》拍成精品,为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献上一部“拿得出手,打得出去”的好影片。厂长伍匡文致力大胆培养扶植新人,《遥远的诺邓》由近年来活跃于艺术片创作的年轻人担任主创,由厂长、出品人和资深老艺术家指导把关;夏衍杯获奖编剧、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编导王晨任导演,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资深摄影师王勤思任摄影,由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而有创作经验的年轻人担任各部门骨干。

《遥远的诺邓》的拍摄受到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影片计划10月杀青,年底出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