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品味茶香

发布时间 : 2020-09-24
教你如何沏茶 如何品味红茶 品味绿茶

教你如何沏茶。

香气,是茶汤的主要部份。但是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有些香气,某些人闻得出来,某些人就不觉得香!所以,如果讲到细微的香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闻得到的!但,嗅觉是可以训练的!

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第一种是闻香杯。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

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监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普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评监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来。

回甘。回甘的茶,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会有回甘的现象。所以这种感觉要好好体会。茶汤下肚后,轻咳,会有甘味和香气跑出。对于茶香、滋味的监赏,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专心是不二法门。

cy316.cOM编辑推荐

教你品味普洱茶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品味普洱茶,让大家成为一个真正懂普洱的人。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合理利用舌头;

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

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

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

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

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

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

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

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以上就是今天想要介绍给大家的品味普洱茶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香识茶,品香辨韵(下篇):如何品味茶香?如何靠茶香辨别茶类?


上篇补充

有不少茶友阅读上篇后,留言给我交流,说上篇中谈到茶的“工艺香”时,还应该补充上“包装之香、存放之香、冲泡之香”,像黑茶的笋壳、竹篾、棕叶、箬叶等外包装物的香味,也会影响或入茶香中,进而带来独特的茶香韵叶,也是历史传统,就有了相应的竹香、清香、棕香等;而存放过程中的氧化、不同环境的自然之气、陈香或木香等,在存放之中,又增加了不少茶的香味;而冲泡之香,就更丰富变化了,不同的水、不同的人、不同的境、不同的器、不同的民族等,都会带来相应的冲泡后茶香的不同变化,让人着迷。

此外,还应补充上“心香”,茶香除物质的芳香,通过鼻腔的嗅觉、口腔的味觉感受之外,还有精神之香,心灵之香,心香一瓣。

说香

香气之于人的感官与心灵,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精神家园的。

香,原指谷物成熟后的气味,引申为气味芬芳的嗅觉之美。而嗅觉不能完全表达完丰富多变的茶香时,人们加入了味觉、心香感应来形容对应。

许慎《说文解字》指出:“香,芳也。从黍从甘。”说明香味最早被认定为来自谷物。把香解释为“芳”,芳就是香草。许慎是用香草散发出的香味来解释“香”,属于植物本身的气味之美。

古往今来,人们关注各种香气,并且记录,唯有南宋人洪刍的《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和陈敬的《香谱》,此外还有《汉宫香方》《香严三昧》之类,大多失传。

埃及开罗有个香气博物馆,陈列出500多种香气,五花八门的香味、香气,沁人心脾,陶冶心灵,给人无限的美感和嗅觉享受。

茶香真香

而茶香,是人们品茶时感觉到的一种嗅觉、味觉、心灵的统感之美。茶香,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不同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合之物,据施兆鹏等研究,迄今为止,茶学界已经鉴别出的茶叶香气物质大约有650种左右。

根据科学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织成分,大约可以分为十五大类: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酸类、醛类、内酯类、酚类、过氧化物类、含硫化合物类、吡啶类、吡嗪类、喹啉类、芳胺类及其它。

茶有草气,

闻香识茶,品香辨韵(上篇):如何品味茶香?如何靠茶香辨别茶类?


茶,最具灵性之处,不仅在于滋味层次,而在香韵幽雅、变幻无穷。

一片叶子,中华人神奇的使它呈现出莫测的香清甘活。

鲜叶的香气组成大致有86种芳香物质,加工成绿茶,会有260多种,而如果制成红茶或乌龙茶,更会惊人的多达400-500多种。这就是乌龙茶香气迷人、丰富多变之所在,从低沸点到高沸点的芳香物质都包括了,明白了香气,也就更加理解了岩茶、凤凰单丛为什么受广泛了。

茶香的形成

茶香很多种,其形成茶界普遍归纳称之为: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

品种香,是茶树的基因,无论种植、移植到哪里、做成什么茶,都要有它自己的品种类型香型特点,每一个品种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存在着。

地域香,有相应茶品的不可复制、不可移植性。因为海拔、山场、气候、土壤、水份、温湿度、光照、遮盖、朝向等等,一地一茶,一茶一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比如云南各著名山头,有共性,但又有细微的香气滋味的个性化差异。茶中最明显的武夷岩茶,因其独特的丹霞地貌,盆景式茶园,三坑两涧、九曲十八弯、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非岩不茶、非茶不岩,岩岩有茶,因而得名岩茶,形成不同小气候小山场小坑涧的不同韵味的茶,才有了正岩、半岩、洲岩等的明显区分,这也就是“岩韵”的奥妙。

工艺香,茶香最明显、最大的形成及变化,也就在工艺香。制作工艺从茶鲜叶采摘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不同的采制级别、不同的采摘时间和季节、不同的采摘气候、甚至不同的采摘手法轻重,再到鲜叶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摊放时长、摊放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摊放方式,进而到制作师傅水平、复杂的制作加工过程、温湿度的把握,再加上不同的拼配、匀堆、筛份等,每一步都对茶香影响很大,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茶香。

在茶香面前,我们永远充满着未知,是入门的学习者。工艺香是茶生产加工工艺,是一代代茶师不断探索的经验集大成。

茶香的感知

“我们感知香气由嗅觉来完成,嗅觉是一种感官感受的知觉,由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共同参与。具体来说,香气分子首先与空气结合,形成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回旋进入鼻腔隔膜处,嗅觉受体细胞被激活,发出电信号。电信号在嗅小球中传导,最终被大脑中的嗅觉区域神经所感知。

在人体的所有感觉中,嗅觉是最为神秘的,一个人能够识别和记忆的气味可达10000多种。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揭开了嗅觉的神秘面纱。他们宣布发现了约含1000个不同基因的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同数量的受体类型,位于嗅觉细胞内。尽管气味受体只有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自由排列组合,从而识别不同的气味。气味分子接触到嗅觉受体,引发一系列酶级联反应,实现神经传导,最终我们的大脑感知到了不同的气味,并保存成某种记忆模式。”----《破解嗅觉之谜》

闻香和品香

人类通过鼻腔感知气体,这被称为“闻香”;通口腔感知不同食物食品的香气,我们称之为“品香”。

林翔云《香味世界》言:“香是没有基本味的,而且形容香气的词汇太少,人们便借助口腔味道来弥补香叶的不足,如甜、酸、苦、辛、涩等。舌头感知的食物滋味和鼻子闻到的气味是不一样的。但二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吃饭、喝茶时奇妙的感觉体验。我们还有另外一种给香命名的方法,那就是将香味独立化,如茉莉香、玫瑰香、槐花香、姜花香、苹果香、柠檬香等等。”

在茶中,从鼻腔里进入的“闻香”,从口腔进入再返上来被嗅觉神经捕捉的“品香”,前者来得直接,后者持久;而国人习惯对美好的东西用“品”来表达,比如品茶,而不是说“喝茶”,焚香闻香而说“品香”,一个“品”字,有了升华和回味,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愉悦,茶也从“解渴”功用,进而越发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情趣了。

香型关联

对于很多人来说,品茶的核心永远是在乎茶之香气与滋味。特别对于那些刚接触茶的人,香气的愉悦性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滋味不过于浓烈,但闻起来香香的茶,那便是好茶。

茶叶中的香气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所谓“清香”、“鲜爽”、“甜香”、“花香”等等都是人的嗅觉对各种香气协调一致的一种综合反应。从实质上来看,各种香气类型都是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的。

闻香识茶

茶有多香。或优雅,或浓烈;或清新,或陈醇……茶叶中散发出的迷人香气,总是令人愉悦。那氤氤氲氲的茶香里,有青山的秀,有白云的净,有清泉的甘。那飘渺的茶香里,有阳光的暖,有清风的柔,有雨露的洌。那隐隐约约的茶香里,有诗情画意的香,有佛禅的自在香,有仙道的逍遥香。茶香起时,清心爽目;茶香浓时,沁人心脾。

毫香型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嫩香型茶叶是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如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花香型茶叶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如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果香型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茶中有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清香型茶叶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甜香型茶叶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火香型茶叶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如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陈醇香型茶叶,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松烟香型茶叶多是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