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老人的中式小家 禅意在茶香回味无穷(图)

发布时间 : 2020-09-30
佛山普洱茶 中式茶文化 适合老人喝的茶

佛山普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佛山老人的中式小家 禅意在茶香回味无穷(图)”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佛山老人的中式小家 禅意在茶香回味无穷(图)”相关知识!

泡一壶香浓的普洱老茶,让茶香在居室内肆意蔓延,于绿竹青翠间回味一整个午后,也许这就是最中式的中国优雅。泡茶讲究手艺和心境的相结合,在那细腻的动作间蕴含着不能说清的禅意。于家中的中式角落,品味宁静致远的情怀。

三两知己围聚四方桌,泡上一壶芳香四溢的清茶,谈天说地直抒胸怀,那一抹青竹翠翠,那一道泼墨写意,成为了与茶香最应景的美丽。

俩人于榻上谈笑风生,偶尔来一盘围棋对弈,舒适写意人生,那沉实的实木小桌仿佛承载了的历史,让生活增加了一点厚度。

古典线条让红木长椅自成一道风景

竹影斑驳,映衬得中式椅子格外清雅

“小桥流水人家”,一座旧时的石磨成为小花园里最诗情的一角

现代风格的储物柜上写意芭蕉图,仿佛传来阵阵雨打芭蕉的淅沥淅沥声

“小轩窗正梳妆”,中式玄关的虚实结合

莲蓬、白瓷,以及洒脱的行书,墨香四溢的居室

洒脱的行书成为室内独特的景致

听君轻弹一首琵琶曲,天籁之音传耳来

cy316.com延伸阅读

小众茶借道厦门 意在台湾市场


小众茶借道厦门 意在台湾市场

小众茶借道厦门 意在台湾市场

造型独特的黑茶想借道厦门进入台湾

明年才正式开业的厦门北站国际茶港城,在此次国际展上可谓收获颇丰。除了不少大牌茶商加盟入驻,还有不少来自湖南、闽北等地的“小众茶”企业,也纷纷抢着要与该茶城签约。一家茶企负责人私下透露:即便不赚钱,也要开店。

针对此现象,记者从上周末由厦门晚报与厦门协会联合举办的两岸高峰论坛上获悉,这些“小众茶”来厦开店,本意是希望借机进入台湾市场,通过在台炒作,提高身价,再回销大陆。

来厦卖茶意在台湾

早在今年展开始之前,林女士就多次来厦,除了在厦门寻找合作商,这位来自湖南某黑茶企业的负责人还频频与在厦台商接触,商量合作事宜。

“事实上,湖南黑茶在厦基础不好,之前有人试水过,但反响并不怎么样。”林女士向记者坦言,对于厦门甚至整个大陆市场而言,湖南黑茶只能算是“小众茶”,“但是,就算是亏钱,我们也会来厦门开店。”

湖南黑茶的目的在于台湾。林女士说,黑茶在台湾很有基础,同属黑茶的普洱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厦门台商多,可通过在厦台商,将黑茶销往台湾市场。”

纳西老人的茶馆


在背着行囊走过云南的山山水水,走进纳西老人的茶馆时,一份感动让我打定主意要写一篇它的文字。回来城市久了,古镇的记忆淡了,这也搁浅了。那还是在八月吧,长空蔚蓝,流水清澈,阳光把心情也照耀得无比开阔。

老人的茶馆在云南丽江的白沙古镇里,这里是纳西文化的发祥地。老人说,很久以前,统治者木氏土司就在这里的木府办公。那时保留下来的象形纳西文字和白沙壁画,现在和木府一起成为了白沙古镇的特色。

白沙古镇并没有被接踵而至的游人所打扰,这有赖于相距不远的大研古镇,因为国内的一切旅游宣传都把重点放在了那里。可以说是幸运吧,这样一个纯正的、古老的小镇终于得以完整保留。在小镇里,人们依旧延续着他们朴素、宁静的生活方式。

循着纳西古乐的声响,我们沿着土路,一路走到白沙镇的四方街,几位老人神情专注地在露天的空场演奏着。旁边几位穿着当地蓝土布衣服的白发老婆婆,慢条斯理地择着菜聊家常。正对面,有家读一楼茶馆,牌匾上竟写着welcome(欢迎)。看到有人驻足,很快一位老人就从二层阳台的茶座下来打招呼了。走进去,木楼梯陡而窄且低,踩着还有吱吱呀呀的声音,抬头一看,竟然是个英文的小纸条:watchyourhead(小心碰头)。坐定后,老人递来的不是茶单,倒是留言册。厚厚的几本,翻开来,满是留言,而且是各国文字的留言。英语、法语、德语、蒙古语,更多的是分辨不出的语言。这样看来,茶馆里和古旧的装饰不太相称的英文提示就可以解释了。

点什么茶呢?老人问我们饿了吧,面条吃吧,然后就径自下楼去了。翻着各国文字的留言册,听着那咿呀的纳西古乐,打量着这个也有些年纪的小楼。茶桌铺的是粗土布,虽然不是崭新的却洗得很干净,小果盘里放的红果干是自家晒的,回身看墙角,盆栽后面的小黑板尽管字迹斑驳,却也能分辨出写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另一个墙角的盆栽后则是一张泛黄的毛主席像。好一阵,老人端上来一盘炒面,然后又忙不迭地下楼了,也没顾上说话,又过了好一阵,老人端上来一碗汤面,一壶醪糟一样的饮料。这回终于不急着走了,说吃饱了再喝茶。原来面是老人在厨房亲手做的,吃得我们很不好意思,作为唯一的两位客人,觉得实在是添了麻烦。

和当地的村民不同,老人的普通话讲得很好。他主动自我介绍说他叫杨式龙,作为纳西族的传人,他也有纳西族名字,叫砥石式龙,纳西族的传统是儿子的姓取自父亲的名,砥石就是老人父亲的名字,而他则把式龙传给儿子做姓。2000年老人退休,在老人介绍前我们就在门厅的墙上看到光荣退休的相框了,那以后,他就把自己的房子拾掇了一下,开了这家茶馆。茶馆来了许多外国游客,于是老人开始学英语,茶馆的角角落落也就有了许多英文提示。渐渐的,茶馆的墙上又多了老人写的纳西文字的祝福语。有客人问,他就尽量用英语和手势介绍。白沙古镇的墙里开花墙外香,源自一本国外的旅游手册,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大多是看了介绍来这里探访纳西文化的,而且,这简单的读一楼茶馆和式龙老人都很有名。

从这三两张茶桌看,必定茶馆的客人不多。老人于是总能得闲,一楼的一个房间里,挂满了老人的书法作品。除了茶馆里的迎来送往,写写汉字和纳西文字算是老人的又一项消遣。参观了茶楼里的书房和厨房,我们临走还是喝了茶馆的茶,若非如此,就不知道该怎样付茶钱了,因为那些温暖的吃食都是免费的。和老人告别时,老人给了一张相当于名片功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杨式龙,1942年生,现着力于白沙纳西历史文化的研究

那茶怎样的滋味呢?和这茶馆的存在一样,给人美好的希望。在回忆里,丽江的路遥远而漫长,它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以年为单位计算着这古老的运输方式的行程,长途跋涉为的是一些叶子。总是想它象征着怎样的希望呢,可以支撑起那一路奔波的信念。如今,还是有人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

以茶为点 ,感觉内心禅意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以茶为点 ,感觉内心禅意》内容,感谢阅读!

“吃茶”这个词起码是有千年了,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喝茶的另一种说法,真正以茶叶为食的历史并不很长,细细思来,茶食与素食境况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茶与素食都需平心静气,讲究井然有序,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安逸。茶食和素食曲径相通。

时值夏季,又是喝茶的好时节,中国人善饮,于是又从茶中延伸出庞大的茶文化,茶食即是其中一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茶食往往是一个泛指名称,而在茶学界,茶食是指用茶搀和其他可食之物料,调制成茶菜肴、茶粥饭等茶食品,即是指含茶的食物。茶食与素食看似关联不大,其实细细思来,两者境况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茶与素食都需平心静气,讲究井然有序,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安逸。素食多与佛学结缘,而茶也与佛学有很大关系,日本茶道兴盛,也是由中国的和尚东渡带过去的。

茶汤茶点女孩子最爱,同样,茶食也是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这与素食的概念是一致的。同样茶食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茶膳,有茶点,都是以茶入食,水乳交融。

用茶汤烹制菜肴自然有茶香,最好入菜的茶汤是绿茶,淡淡的清清的香味很容易调味。不论菜中调入何种茶,都会本着不影响菜肴本身香味的原则,只是在初品与回味中在你的味蕾上落下淡淡的茶香。而茶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菜肴的味道,关键是分解营养,以帮助人体的吸收,减肥、促进脂肪的分解是每个女孩子津津乐道的事。

而茶点的品种更加丰富,制作起来也更加方便,把各种茶叶弄成粉末,搀到点心馅中即可,便宜简单。这样的茶点品种丰富,吃起来口感也不会腻。还有一种素食与茶的结合就更加随意了,在茶馆里做素食,它们在菜中间分开,却在更大更广阔的空间里融合,这更是一种大散淡。

禅说:吃茶去

在许巍的新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中,有一首歌名叫《吃茶去》,不明白其意的人会不解,其实这说的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禅宗公案。赵州禅师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乎?”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何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赵州又说:“吃茶去”。

茶就是茶,我们引以为食,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其中包含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禅是什么?不可说,也不能说,一说就是错。

关于本文《以茶为点 ,感觉内心禅意》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回味是一杯淡淡的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回味是一杯淡淡的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两天,儿子经常说:“爸爸,你上年纪了。”尽管我时不时地开玩笑说岁数大了之类的言语,但儿子的话,还是让我有些意外。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最近你常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总喜欢说以前的事,就证明人老了。”

是呀,喜欢说以前的事,仅仅凭回味来生活,就说明人的心态开始变老。

回味,实际上是总结或盘点。人添一岁,树增一轮。人到中年,生活的回味似乎总让人提不起精神。对时光的牵念,就像石子“叮叮咚咚”抖落在记忆的水面上,清脆而令人酸楚。

周末的植物园,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说话,这一张张历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让我想起了董桥的话:“扑蝶的旧梦不在,剩下的只是看山的岁月。”一位老人说:“过两天我要过生日了。”另一位问:“你今年高寿?”她说:“75岁。我正为过生日发愁呢,孩子都很孝顺,要给我好好庆祝。人老了,还真不愿意过生日,但我又不知如何跟孩子们说,怕冷了他们的心。”一转身看到我:“小伙子,愿意听老人说话吗?”听她称我小伙子,我笑着走开了。

前些天连日细雨绵绵,今天阳光照耀大地,空气清新,让人感觉心情倍爽,在植物园里游玩的人格外多。难怪母亲说:“无论气温高低,如果阳光好,就让人觉得心里舒服。这就像过日子一样。”

回味是一杯淡淡的茶。细想来,人生如行路,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走呀走,走到自己尽力了为止;是面对烦恼和郁闷必须要承受,硬着头皮过内心自由的生活;是大地冰封之中,孕育新的春天,呈现“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的诗情;是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婴儿要学步,青年要攀登,成人要奋进,老者要升华。

正想着,一对年轻的夫妇,领着可爱的孩子在玩。孩子跑来跑去,一下子摔倒了,妈妈刚要去扶,他从地上爬起,又向前跑。妈妈边追边说:“宝宝上幼儿园了,妈妈受累的日子过去喽。”洋溢在她脸上的是幸福的表情。

嗨,还是不想了,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哪里有忙碌,哪里有温情,然后就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拥抱。

回味是一杯淡淡的茶。只要我们留一点心意,加一点心思,多一点创意,有一个好的心境,静品这杯茶,生活就会一路花开,芬芳宜人,愈品弥香。

关于本文《回味是一杯淡淡的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道是什么?茶道中的禅意这么美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

中国茶道往往和佛教连在一起,因为以前寺庙的僧侣经常研究茶道,所以也给中国茶道附上了一层禅意。

1.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2.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

3.尊人贵生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贵生是指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4.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5.无几

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

茶画《惠山茶会图》欣赏


《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纵22厘米,横67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真实写照图。画面描绘了清明时节,文征明同书画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饮茶赋诗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阳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著各种茶具。

该画体现了文征明早年山水画细致清丽、文雅隽秀的风格。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的“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明、汤珍、王宠各书记游诗。诗画相应,抒性达意。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坨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掺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以茶待客是我国各民族的普遍礼仪,各族敬茶礼仪也丰富多彩,互不相同。知礼好客的白族同胞待客茶礼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这是他们迎客的传统茶道礼仪。

所谓三道茶是这样的,一道茶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用小土罐在温火上边烤边抖,待茶发出香气时,便冲人滚烫的开水,其味清苦而幽香,给客人斟上一小盅,让其一口饮完,称之为“清苦之茶”;第二道茶加入红糖、芝麻、核桃仁,其味香甜可口,称之为“甜茶”;第三道茶,用蜂蜜和花椒调拌,再用较浓的苦茶水冲制而成,使之甜中带苦、苦中有甜,还夹有丝丝的麻辣昧,称之为“回味茶”。在品饮每道茶时,主人和客人还吃些瓜子、松子或糕点以助兴,三道茶的烤茶、斟茶多由家族中年长有威望的人承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白族三道茶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位木匠为了教徒弟学会手艺与做人的道理,出师前带他去山上伐木。劳动了一天,徒弟口渴难耐,便随手摘了树叶放人口中咀嚼,徒弟感到苦涩难言。伐木结束,师傅便给他一块糖,告诉他:“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出师离别师傅时,接过师傅一碗茶,是放了蜂蜜与花椒的,徒弟边喝边品味道:“茶中有苦有甜,还有辣味。”老木匠说:“你回味得对,一苦二甜,三回味,学艺、做人一个道理。你要牢。”从此,白族便兴开了“三道茶”,并成为传统的迎客茶礼。并成为传统的迎客茶礼。

我们只喝茶,不修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我们只喝茶,不修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看过这么一个玩笑话。有人问道:“哪里的美女最多?”回答:“娱乐圈。”问者应道:“错,是朋友圈。”随着美图软件的风行,身边的“美女”比比皆是,那皮肤堪比出生婴儿那样的光滑、水润。可实际上呢,熟识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照骗”而已。

要想拥有美白、光滑的肌肤除了平日里护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达到美容的效果,比如茶叶。茶叶的美容功效是众所周知的,一些厂家甚至将茶叶用于化妆品,市场上现有的含有茶成分的美容产品比比皆是,比如化妆水、面霜、面膜、防晒霜等等。厂家从茶叶中提取了美容的有效成分,研发了众多的护肤的产品。这些化妆品具有安全、对皮肤刺激小的优点。

除了购买含有茶的化妆品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家中的茶叶来护肤美容。

DIY茶叶面膜。将1匙面粉和1个蛋黄,拌匀后加入1匙绿茶粉。然后,把它均匀地抹在洗干净的脸上,20分钟后洗脸。或者,我们还可把加有糖的茶汤1匙和面粉1匙调匀,做成面膜15—20分钟后洗脸。此做法能够消除粉刺,去除油脂,使皮肤光滑、细腻。

晚上洗脸后,泡上一杯茶,把茶汤均匀地涂到脸上,并轻轻地拍脸,或者将蘸了茶汤的棉布覆盖在洗净的脸上,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此做法能够去除色斑、美白皮肤。

除了以上做法外,经常饮茶亦可达到瘦身、美白的效果。我们只喝茶,不修图。

关于本文《我们只喝茶,不修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