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五)

发布时间 : 2020-11-10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5、地形、地势和坡向

我国现有种茶区域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的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常和茶园区划、栽植方式、品种的配置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茶园除西南茶区外,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乌龙茶产区、龙井茶产区的地势都不很高。

山地茶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都会起明显的变化。据浙江天目山区和括苍山区气温的观察,每当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气温大多降低0.5℃左右,积温减少180℃左右。山愈高,气温愈低,积温愈少。如天目山麓的临安县昌化气象站(168。5米),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是4840℃;而山顶上的天目的山气象站(1496。9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8℃,活动积温为2523℃。降水量在各种高度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上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大,但达到云层所在高度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大。因此山地上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要看山地位置及季节而定。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是有利的。但海拔过高温度降低,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冻害严重,会使茶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茶树的种植高度,也并不是愈高愈好,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800米,在千米以上时常有冻害发生。

由于山地茶园的坡向、坡度能影响小气候,因而也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如由于坡度和坡向不同,坡地上日照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不同坡向的小气候特点。我国位于北半球,产茶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23.5°N)以北地区,阳光终年由南而照,所以偏南坡地(包括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地上多。事实上凡是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是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的重要条件加以考滤。

北坡的太阳辐射总量比南坡或平地少得多,夏季南北坡地的差别较小,冬季差别颇为显著。东坡和西坡接受到太阳辐射量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大。由于方位影响太阳光辐射,所以土温也受到方位的影响。土温最低温度几乎终年都出现在北坡;日平均土温以南坡最高,北坡最低,东坡与西坡介于南北极薄的气层内,睛天差异比较明显,阴雨天差异极小。日平均气温坡向的变化规律与土温相同。

由此可见,我国主要产茶地区,阳坡(偏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及热量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较干燥,而阴坡(偏北坡)的情况正好相反。调查证明,在春季偏南坡的茶园,茶芽萌动经偏北坡早1-3天,因而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而北坡冻害比南坡重。因此从减轻冻害角度出发,亦应选择扁南坡种茶为好,这在我国江北茶区更是如此。我国南方一些产茶区,终年热量充足,南北坡都可以种茶,但一般来说阳坡茶树的生长势,春、秋季优于夏季,而阴坡茶树则夏季比春、秋季的长势为好。

此外,地形起伏对茶树的生育和冻害影响很大,在冬季晴天的条件下,由于冷空气向低洼地段汇集,谷底温度低,常引起茶树冻害。但在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坡顶迎风面的温度最低,保底的温度都相对较高,受冻的地方不是在谷底,而是在坡顶,这就是“风打山梁,霜打洼”道理,因此在冻害严重的地区,茶树应避免在坡顶和坡脚处种植;冻害中等的地区,在低洼种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如同朝阳南坡,10°坡的直接太阳辐射量为平地的116%,20°坡为130%,30°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爱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坡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坡以上),在建园时不仅区工夫,对今后茶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

茶树的生育虽然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环境条件是不断地改变的,只要这种改变不超出一定的限度,茶树的生理功能是能正常进行的,它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人类通过辛勤劳动能够改造自然,把不利种茶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如培育抗性强的品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不良的土壤条件通过“改良土壤”,不良的气候条件通过设置挡风物,茶园铺草或丛面盖草、加强茶园管理等等,当然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应该加强培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茶叶增产的潜力,获得高产优质。

小编推荐

茶树栽培技术


利用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土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饮料商品茶的技术措施。

在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栽培的技术范围主要是种植、种植后的管理和采收。选种以选用适于当地气候的茶类,且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良种为宜。繁殖可用种子在苗圃育苗然后移植,或用种子直播于茶园。多采用营养扦插繁殖法。

幼年茶园管理,包括种植后的幼苗护理,保证健壮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进行铺草措施,行间间作绿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分枝,实行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管理良好的指标是:植株较纯,不缺株缺丛,植株生长势旺盛,树冠覆盖度宽阔,分枝层次明显,叶层厚,土层深厚疏松,行间水土流失少,在一米深度内土壤pH值在4-6之间等。

茶树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树冠培养。树冠表层的生长枝密、宽、壮,生长的芽叶就多,肥嫩。每0.333平方米上要有300-400个生长枝,可采的芽叶可达400-500个。树冠高度和宽度的标准,过去要求高度在80-90cm,宽度在90-100cm,现在单行密植行距为145-150cm的,树冠面宽度要求为100-120cm,高度为60-80cm,树冠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大约为1:2。树冠采面的叶层保持15-20cm厚,采面要形成稍趋孤形。

茶树栽培技术(八)


3、江南茶区

本区是我国茶叶叶的主产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的适宜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区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品种主要是灌木型品种,小乔木型也有少量分布。主要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祁门种、鸠坑种、安化种、宁州种、水仙、上梅州种、江华苦茶、杨树林茶等。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和花茶。茶叶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重点绿茶区。这里生产的名茶,种类繁多,品名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该区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新育成的茶树品种很多,经鉴定可推广的绿茶品种有福鼎大白茶、上梅州种、鸠种、香菇寮白毫、杨树林茶、湘波绿、龙井43、碧云、菊花春、迎霜、翠峰、劲峰、福云6号、福云10号、浙农12号等。红碎茶品种3有政和大白茶、水仙、江华苦茶、槠叶齐、安徽1号、安徽3号浙农12号等,制乌龙茶有水仙、肉桂、铁观音、毛蟹、黄61、梅占。白茶品种有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

全区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内销,外销和边销都占有极大的比重。本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老茶园比重大,今后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更新必造,换种改植工作,建立不同树龄茶园的合理结构,提高肥培管理水平,合理布局茶类,重视茶区生态平衡,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茶树栽培技术(一)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茶树栽培措施有助于改善茶树生存的环境条件,提高其适应能力,使茶树与环境之间更趋协调一致,存利除弊,实现增产提质高效的栽培目标。

(一)茶树适生条件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的特定影响,通过新陈代谢,在其生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因此可以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茶树的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条件的综合。茶树生长发育的状况,直接受这些环境条件的支配。环境中的每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的生长与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就是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这些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必须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因此,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实际上不是受一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而是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状况,直接取决于对外界条件的满足程度。只有当环境条件得到满足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1、阳光

光照是茶树生活的首要条件。茶树由根部吸收流水分和无机养料,并从空气吸收二氧化碳(CO2),依靠绿色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蛋白质,碳水化合特等有机物质,供茶树生长发育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整个过程是依靠阳光作为能量的源泉,没有阳光,光合反应就不能进行。茶树对阳光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等几个方面。由于茶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是大森林,经常处于漫射条件之下,因此较弱光照条件下茶树也能达到较高的光合作用效应,说明茶树具有耐荫的特性。据试验,光照强度在5000勒克斯(即烛光)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但光照时一步增强超过一定范围时,茶树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强或的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时的光照强度说明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但如果光照过弱,光合强度过低,就会出现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茶树既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这时的光照强度就是茶树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据试验,茶树的光补偿点一般是1000勒克斯以上,过低的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就会出现负值,长期处于不良光照条件下,茶树就无法维持其生长。光照强度不仅与茶树光合作用和茶树的产量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茶叶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据研究,在适当减弱光照时,芽叶中的氮化物明显提高,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茶多酚等)相对减少,特别是在重要的含氮物质氨基酸的组成中,作为茶叶特征物质的茶氨酸含量以及与茶叶品质密切关系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在遮光条件下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我国的许多名茶,发庐山云雾、黄山毛峰、狮峰龙井等往往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内质佳、香气高。在一些日照强烈的地方,茶园梯坎和主要道路两旁适当种上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不仅改善了茶叶品质而且也美化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在花芽分化之前,对茶树进行遮光,茶花可提早开花,反之延长光照则推迟了茶花开放时间。光照长短与茶树生长,休眠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冬季连续6周每日光照短到11小时,即使温度、水分、营养等都能满足,茶树也会进入相对的休眠时期,如人工延长光照达13小时,就可以打破某些茶树品种的冬季休眠。

人们生活中见到的太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谱所组成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三部分。波长短于390纳米(1纳米[nm]=10-7厘米)的为紫外线(平常看不见),长于760纳米的为红外线,介于390-760纳米之间的为可见光。可见光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光源,在红、橙光的照射下,茶树能迅速生长发育。红外线虽不能直接被叶绿素吸收,但能作为土壤、水分、空气叶片的热量来源,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温度条件,对茶籽的萌发和芽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茶树叶片的含氮化合物较多,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因此生长于高山密林或云雾之中的茶树,往往可获和较优良的品质。

茶树栽培技术(七)


2、西南茶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的适宜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行政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大部、云南省中北部及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

本区茶类众多,有红茶、绿茶、边销茶、沱茶及花茶等。名茶的花色品种独具风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有蒙顶茶、都匀毛尖茶、昆明十里香茶等。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山地所生产的红茶,均由大叶品种制成,品质优异,生产潜力很大。区内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小乔木、灌木型品种,也有乔木型品种。可供推广的红茶品种主要有云南大叶茶、崇庆枇杷种、南江大叶茶、筠连早白颠、湄潭苔茶、黔湄419、黔湄701、蜀永1号等。云南大叶种在许多地区都能生长。是我国外销红碎茶最有希望的产区之一。但云南大叶茶已逐渐混杂,为了提高品质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重视品种的提纯和良种的选用。绿茶品种有福鼎大白茶、昆明十里香、湄潭苔茶、筠连早白颠、南江大叶茶、黔湄601等可推广应用。

从总体来看,本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除高山外,茶树一般冬季不会发生冻害,夏季早热害也很少发生,但有季节性干旱现象,冬春半年虽雨水不足,却相当温暖,如能采取适当措施,注意保持水壤水分,就能增加新梢生长轮次,延长采摘时间。夏季多暴雨,易引起土壤冲刷,应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土壤条件与江南茶区相比,有机质的含量较为丰富,但开垦成茶园后,如利用不当,会使有机质破坏,表土也易侵蚀,须加以注意。

树栽培技术(五)


5、地形、地势和坡向

我国现有种茶区域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的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常和茶园区划、栽植方式、品种的配置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茶园除西南茶区外,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乌龙茶产区、龙井茶产区的地势都不很高。

山地茶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都会起明显的变化。据浙江天目山区和括苍山区气温的观察,每当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气温大多降低0.5℃左右,积温减少180℃左右。山愈高,气温愈低,积温愈少。如天目山麓的临安县昌化气象站(168。5米),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是4840℃;而山顶上的天目的山气象站(1496。9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8℃,活动积温为2523℃。降水量在各种高度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上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大,但达到云层所在高度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大。因此山地上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要看山地位置及季节而定。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是有利的。但海拔过高温度降低,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冻害严重,会使茶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茶树的种植高度,也并不是愈高愈好,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800米,在千米以上时常有冻害发生。

由于山地茶园的坡向、坡度能影响小气候,因而也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如由于坡度和坡向不同,坡地上日照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不同坡向的小气候特点。我国位于北半球,产茶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23.5°N)以北地区,阳光终年由南而照,所以偏南坡地(包括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地上多。事实上凡是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是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的重要条件加以考滤。

北坡的太阳辐射总量比南坡或平地少得多,夏季南北坡地的差别较小,冬季差别颇为显著。东坡和西坡接受到太阳辐射量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大。由于方位影响太阳光辐射,所以土温也受到方位的影响。土温最低温度几乎终年都出现在北坡;日平均土温以南坡最高,北坡最低,东坡与西坡介于南北极薄的气层内,睛天差异比较明显,阴雨天差异极小。日平均气温坡向的变化规律与土温相同。

由此可见,我国主要产茶地区,阳坡(偏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及热量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较干燥,而阴坡(偏北坡)的情况正好相反。调查证明,在春季偏南坡的茶园,茶芽萌动经偏北坡早1-3天,因而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而北坡冻害比南坡重。因此从减轻冻害角度出发,亦应选择扁南坡种茶为好,这在我国江北茶区更是如此。我国南方一些产茶区,终年热量充足,南北坡都可以种茶,但一般来说阳坡茶树的生长势,春、秋季优于夏季,而阴坡茶树则夏季比春、秋季的长势为好。

此外,地形起伏对茶树的生育和冻害影响很大,在冬季晴天的条件下,由于冷空气向低洼地段汇集,谷底温度低,常引起茶树冻害。但在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坡顶迎风面的温度最低,保底的温度都相对较高,受冻的地方不是在谷底,而是在坡顶,这就是“风打山梁,霜打洼”道理,因此在冻害严重的地区,茶树应避免在坡顶和坡脚处种植;冻害中等的地区,在低洼种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如同朝阳南坡,10°坡的直接太阳辐射量为平地的116%,20°坡为130%,30°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爱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坡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坡以上),在建园时不仅区工夫,对今后茶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

茶树的生育虽然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环境条件是不断地改变的,只要这种改变不超出一定的限度,茶树的生理功能是能正常进行的,它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人类通过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一、茶园培育与采摘

1.栽培环境

①栽培环境的选择

地形选择:丘陵、山区和半山区面坡度25°以下。

土壤选择:有酸性指标植物如映山红、铁芒箕、马尾松、油茶等存在,土壤州4.0-6.0,土层厚度l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

②栽培环境的改善与维护

建立排蓄水系统:茶园四周设置隔离沟,深80一100厘米,宽50-100厘米;园内每隔40-50米设置横水沟(坡地等高修筑),深60-70厘米,宽50-60厘米;道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厘米,宽60-70厘米;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相接处设沉沙凼。

园旁植树造林:有条件的地方在道旁栽行道树,以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冰土保持。

调整地形:地面坡度在10°以内的,只挖高填低,适当调整地形,以便茶行布置。地面坡度在10°以上的,修筑梯级茶园,梯壁高控制在1.5米以内。

2,茶园施肥

①茶园基肥

种植前施是底肥,种植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秋季封园后,及早在行间中心部位开沟施,沟深、宽30-40厘米,每亩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杆、绿肥、土杂肥等)5-l0吨(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亦可结合中耕。

②茶园追肥

每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7月中旬旬施三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肥料种类为茶树专用复合肥、尿素、硫酸铵、碳铵等。施肥址采摘茶园按产量确定,幼龄茶园按树龄确定。沟施,沟深10—13厘米,撒施,施后随即中耕翻入土中。

③茶树根外追肥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可根外喷施可溶性氮、磷肥、稀土、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但要严格控制使刚浓度和剂量,并汁意使用天气、时间,以提高使川效果。

3.茶园土壤管理。

①耕锄

浅耕除草:深度5-10厘米,次数视杂草生氏情况而定。—般全年3—4次,亦可结合迫肥进行。

茶园深耕:因园制宜进行。一般耕深15-20厘米。每年或隔年进行——次,宜秋季封园后及早进行。

深翻改土:幼龄茶园建园前用带状深垦的,应及早深翻行间土壤,深度60厘米。成龄茶园长年未施基肥土壤板结的应深翻改良土壤,深度60厘米。亩施10吨以上农家有机肥和50-100公斤茶树专用复合/吧或磷、钾肥。深翻改:土宜在秋茶封园后严寒到来之前进行。

②间作与覆盖

幼龄茶园头2—3年间作绿肥。

4.菜园水分管理成龄期不问种作物。加强茶园保水,蓄水和排水。有条件的茶园实行灌溉:

5.茶树修剪

根据茶园不同树龄阶段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更新修剪等方法,培养树冠,整饰树型,更新复壮。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可以进行修剪,即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与春茶后(5月上、中旬)。定型修剪宜在春茶前进行,如未达标准的植株,第1-2次定型修剪可延至春茶后进行。

6.茶树保护

积极推行综合防治技术,作好茶树病虫检查要病虫害。

7.茶叶采摘

①采摘标准适时防治主

红、绿茶为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黑茶有粗细之分,一般以一芽四、五叶及形成驻芽的新稍为主;老青茶以形成驻芽的红脚新稍为主。

②手工采摘

红、绿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4—6批,夏秋茶采6—8批,秋茶采4—5批。标准新稍达20—30%开采。

③机械采摘

全年采摘4·—6批,春茶标准新稍达80%,夏秋茶标准新稍达60%开采。平地、缓坡地幼龄茶园选用双人平形采茶机,成龄茶园选用弧形采茶机。山地、窄梯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

④鲜叶管理

采摘鲜叶防止暴晒、紧压和雨淋,及时送往茶厂加工采摘鲜叫‘盛装宜用通风透气的篾具,轻采轻放。

2.茶园中禁用甲胺磷、1605、1059和六六六、杀虫脒、三氯杀螨砜(醇)等剧毒和高残毒农药。

二、新植茶园(建园至6足龄)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力争早期成园,为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建园措施,加强培育管理。

2.园地建设

①垦复

场地清理:清理拟建茶园范围内所有树根、杂木、石块地等。

初垦:全面深垦60厘米,宜在夏秋高温少雨时进行。

复垦:初垦约一个月后进行,深度30厘米左右,进—除杂草、杂物等干整地面,以便布置茶行。

②建园形式

平缓地茶园:平地和10°以下缓坡地,在全面垦复的基础上,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基本等高布置茶行。

梯级茶园:10°以上的坡地,就地取材构筑梯级。基本要求是:梯面外高内低(1°一2°的反坡),外埂内沟,同级梯各段等高,梯梯接路,路路相通,沟沟相连。梯宽既便于茶行布置,又不浪费土地,梯壁高在1.5米以内。土筑梯壁放坡70°左右;草皮砖砌梯壁放坡70一75°:梯级茶园茶行就是从梯面外侧,即离梯埂0.6-0.7米设置第一条茶行,而后依据既定行眶向内设其它各行茶树。

3,种植

①朴苗准备

品种:红茶宜用槠叶齐或更优的品种茶、白毫早、福云六号或更好的品种。绿茶宜用福鼎大白。

茶苗:苗高在25厘米,苗粗3毫米以上的健壮茶苗:宜提倡全部使用无性良种茶苗建园。

②种植规格与密度单行双株条植:行距1.5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两株茶苗。双行双株条植:行距1.530一40厘米,每穴两株茶苗。

③种前施底肥小行距30—40厘米开沟施,沟深60厘米,宽50一60厘米,亩施农家有机肥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

④栽植

栽植茶苗宜在10月一3月上旬进行。水源条件好的越早越好。入土深度以超过根茎部5—10厘米为度。以保水提高成活率,紧匝茶蔸附近的土壤,浇足安蔸水。

4.种植后的管理

①间苗补缺

定植后径一个生长期后.在秋末初冬或第间苗应留强去弱,补缺用同龄或大—龄的茶苗。

②幼龄茶园土壤管理

基本内容同1.3款。3足龄以山,树冠小裸露面大、可间作冬季绿肥,如蚕豆、紫云英、满园花等,但夏季不宜间作。茶园间作以不防碍茶树生育为原则。幼龄园尤应注意及时中耕除草。

③幼龄茶园树体管理

定型修剪:2年生时,当苗高30厘米以上,主干粗3毫米以上时,作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2—15厘米剪去主枝上段,但不剪主枝剪口以F的分枝。3午生时第二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至4年生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二次提高15—20厘米。头两次应注意压强扶弱,抑中促侧,第三次剪平。

整型修剪:完成定型修剪后,每年作一个整型修剪。树冠封行前整成平形,封行后再过渡为弧形,整型修剪宜用修剪机进行,封行前用平形修剪机,封行后用弧形修剪机。最终控制树高70—90厘米。覆盖度80%以上。

打顶养蓬:3足龄前或移栽后2年内,严禁采,以后则可配合修剪,年打顶养蓬2—4次,即待新稍形成驻芽时留下1一3叶,摘去顶端以促进分枝,并严格撑握采高留低、打顶护边等原则,5足龄后视生长势可相应进入正常留新叶采摘或留新叶与留鱼叶相结合的采摘法。

④幼龄茶园施肥量

⑤保苗措施

移栽后第1年的茶树,抗性弱,常因外界条件不适而大量死苗。为此,必须抓住抗旱热、防寒冻的工作,确保全苗。幼树抗旱热的主要措施有促早苗、浇水、除草、蔽荫、地面铺草覆盖等。防寒冻的主要措施有秋培壮苗,灌越冬水、铺草、茶蔸培土和地膜覆盖等。幼龄园防病杀虫时应严格控制浓度,防止药害发生。

三、壮龄茶园(7-20年)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肥培为中心,优质、高产、低耗为目标,因园制宜全面贯彻各项栽培管理措施。

2.追肥施用量

以产定肥,一般每产100公斤鲜叶,追施2.5—3公斤纯氮,折合标肥表12幼龄茶树氮肥用量标准。

3.修剪技术

壮龄茶树每年或隔年(手采和树势较差时)进行一次轻修剪,5—6年进行一次深修剪。

①轻修剪。

机采茶园,春茶前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面剪下3—5厘米或只剪除突出阿冠的枝梢,同时应在行间剪出20-30厘米的操作间隙。手采茶园可用修剪机械或篱剪进行轻修剪。

②深修剪

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而剪下15-20厘米,即剪除全部的鸡瓜枝层。深修剪可用修剪机,也可用篱剪进行。修剪效果能维持5—6年。

⑧修剪形状:

壮龄茶树的修剪形:伏以弧形与平形两种较好摘面积尤以弧形为佳。

4.土壤管理

每年结合追肥进行3 4次浅排除草,秋末进行一次深耕覆盖度大的茶树不必年年深耕。

四、老龄茶园(20年以上)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改树改土为中心,复壮树势,延长有效经济年限为目的,田园固树制宜贯彻相应的栽培措施。

2.树冠改造

①重修剪

上部枝叶衰退,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离地面30--35厘米进行重修剪,重修剪可用重修剪机,也可用刀割或枝剪进行。保证剪口平滑.枝桩无裂伤。春茶前或早秋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

②台刈

树体衰退,用重修剪还是不能复壮的茶树离地面6-10厘米进行台刈。台刈可用刀砍.保证剪口平滑,留桩无裂伤。早秋或春茶前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以上。

3.更新修剪后的树体管理

①重修剪后的树体管理:重修剪的当年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比重修剪高度提高10—15厘米平剪定型,重修剪的第二年可打顶养逢3-4次,第三年早春再提高10-15厘米干剪。定型一次,严格留新叶采摘,尔后便可执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制度和采摘制度。

②台刈后的树体管理:台刈的当年秋可适当打顶采摘一次,第二年早春离地面2卜-30厘米作第一次定型修剪,并适当琉去细瘦枝,以后再进行两次定型修剪,并注意第2年打顶养蓬采摘2-3次.第3年严格执行留新叶采摘,尔后进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和采摘。

3.土壤改良

老龄茶园要在树体改造的当年进行深翻、增肥、改良土壤、方法见“深翻改土”部分.以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

4.茶树保护

①消灭枝杆寄生物

更新修剪后应抓住时期消灭枝杆害虫、病原体及苔藓、地衣等枝杆寄生物。

②更新后防治新生枝叶虫害:

更新修剪后新枝叶容易招致茶小绿叶蝉等害虫集中危害,应注意观察,及时防。

5.改植换种

对更新修剪效果不佳或需要换种的茶园要及时换种更新,其作法有改植换种和套植换种,以改植换种为主。

①改植换种:将老茶树挖掉,清除残根,重新规划建园,换植良种。

②套植换种:在不需要调整地形和老茶树行距合:适的情况下,为增加改植期间的收入,可采用新老套朴的办法以老带新。作法是秋末冬初对老茶树作重修剪或台刈,行间开沟深翻施底肥,移栽茶苗。从第二年外始对重剪或台刈厂的老树强采。第4—5年再挖除老茶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