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十三)

发布时间 : 2020-11-18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4、茶树幼苗期的管理

新茶园种植后,一般茶苗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容易遭受旱害以致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株,影响茶园的整齐。因此在力争全苗的同时进行护苗,是新建茶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

(1)抗旱保苗

茶籽出土齐苗或移植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时行浅耕培土。如果表土层干旱形成板结,这时就不宜进行浅耕松土,以免茶苗连土块一起拖起来,但可在茶苗周圃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细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对于杂草较多的茶园,要经常拔除,以免杂草夺水肥,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茶树在幼苗期,抗逆性较弱,特别是在夏秋高温干旱环境下,对茶苗生长极为不利,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招致死亡,因此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最好进行茶园铺草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水分的蒸发,避免茶苗受旱。一般移栽茶园采用铺草防旱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要提高20%以上。根据各地经验,茶园铺草要掌握在旱季之前,以早为宜。铺草范围,可在茶树株两旁各30厘米左右进行,厚度10厘米左右,上压碎土。覆盖物可就地取材,山菁、麦杆、稻草等均可。茶园铺草不仅有保水作用,而且对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效果。

茶苗在幼年阶段,喜湿耐荫的特性表现明显,因此在茶苗出土后用松枝、杉枝或槀秆等进行遮荫,扦在茶苗西南方向,避免阳光暴晒,对茶苗的生长时有利的。夏季在干旱时期较长的情况下,采用上述防旱措施以外,茶树仍有凋萎现象时,必须采有人工补救。在6月下旬齐苗之后干旱之前,距茶苗15厘米左右,开浅沟,浇灌稀薄农家肥,随即覆盖,效果更好。

(2)补苗间苗

新建茶园不论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补苗要选择生长一致的同龄壮苗,每穴补植两株。补后浇透水分,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

直播茶园由于品种复杂,种子质量不高,往往造成茶苗生长参差不齐或过多,所以要进行间苗。间苗时期宜在播种后第二年进行。两年生茶苗根系发达,间出的茶苗亦可作补缺用。间苗最好在2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每穴健苗2-3株。

(3)防止冻害

高山地区特别是北坡茶园,在低温条件下茶苗易遭受冻害。因此应采取茶苗防冻措施。各地的经验证明,增施基肥,培土壅根,铺草覆盖,茶园灌水,提早耕锄等,对预防冻害都有很好效果。一般大叶种在0℃以下,中叶种和小叶种在零下10℃以下,茶苗就会出现冻害。对受冻茶苗要采取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如冬季幼年茶树冠面枝叶冻伤时,应在开春气温稳定后将冻害受伤部分剪去,严重的如造成整株叶片发红,枝条干枯时,还要分别采取台刈或重修剪等方法挽救,使其重新恢复生机。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栽培技术(二十三)


4、茶树修剪与其他措施的配合

修剪是塑造茶树高产树冠的主要手段,修剪措施的实行,除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茶树树龄、品种习性进行综合考滤外,还应与下列栽培措施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应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

修剪是促使茶叶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它必须在提高肥、水管理及土壤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修剪的增产作用。修剪对茶树来说,是一次创伤,每经一次修剪,被剪枝叶耗损许多养分,剪后又要大量萌发芽新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根部贮存的营养物质。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地上部再生生长,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就需要足够的肥、水供应,这时加强土壤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剪前要深施较多的有机肥料和磷肥,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及时加施追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新梢健壮,生长迅速,充分发挥修剪的应有效果。尤其是重修剪和台刈茶树的茶园,土壤已趋于老化,表土冲刷和土壤中盐流失,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另一方面,经过更新后,茶树主要靠根颈及根部贮存的养分来维持和恢复生机,重新萌发新枝,形成树冠,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养分,所以土壤的营养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衰老茶树更新后能否迅速恢复茶树和达到高产的重要环节。在肥水缺少的情况下进行修剪,只能是消耗茶树更多的养分,使茶树迅速衰败,这就不能达到改树复壮的目的。尤其是长期不施磷钾肥的老茶园,茶树代谢机能减弱,枝梢容易发生枯死现象。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是缺肥不改树的,没有足够的肥料准备,一般不采用台刈或重修剪。

(2)应与采摘留养相结合

修剪是幼龄茶树培养骨干的重要手段。幼龄茶树在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来完成。定型修剪后的茶树,在采摘技术上,要应用“分批留叶”采摘法,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采摘为辅,实行打头轻采。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适当地早采或强采,会造成茶树枝条细弱,树势早衰,不但产量上不去,茶树也像“小老头”,难以封行。这样的茶树,即使进入壮年期,单产也是不高的。反之,如果只留不采,实行封园养蓬,结果枝条稀稀朗朗,采摘面上生产枝不多不密,实现高产也很困难。

对于深修的成年茶树,要视修剪程度注意留养。由于深修剪,使茶树叶面减少,光合同化面缩小,而修剪面以下抽发的生产枝,一般都比较稀疏,形不成采摘面,所以需通过留养,增加枝条的粗度,并在此基础上再萌发出次级生长枝,经修剪重新培养采摘面,一般深修的茶树需经过一季到两季留养,再时行打头轻采,逐步投产。若剪后不注意留养,甚至强采,很容易引起树势早衰。

重修剪、台刈更新后,茶树的采摘管理,是培养树冠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更新的当年,生长比较旺盛,在年生长周期内,新梢的生长几乎无休止期,节间长、叶片大,芽叶粗壮,对培养树冠十分有利。在生产实践中,也正是台刈或重修剪后的1-2年内,是培养再生树冠的最重要时期,要特别强调以养为主,采养结合,在树冠尚未封行前,采摘打顶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获,而是配合修剪,养好树冠的一种手段。重修剪、台刈以后的茶树,一般要经过2-3年打顶留叶采后,才能正式投采。

(3)应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相配合

树冠重修或更新后,一般经过一段时期的留养,茶树枝叶繁茂,芽梢幼嫩,是各种病虫害滋生的良好场所,特别是对于为害嫩芽梢的茶蚜、茶尺蠖、茶细蛾、茶卷叶蛾、茶梢峨、小绿叶蝉、芽枯病等,必须及时检查防治。对衰老茶树更新复壮时所留下的枝叶,必须及时清出园外处理,并对树桩及茶丛周围的地面进行一次彻底喷药防除,以消灭病虫繁殖基地。由于重剪或台刈后相当一段时间不采茶,因此用药范围较宽,对一些安全间隔较长的药,在不采茶的条件下,可允许使用。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