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文物茶”致富小山村

发布时间 : 2020-11-11
种植茶叶 云南小山茶 种植普洱茶

种植茶叶。

前几天去博罗县横河办事处白马山村采访,遇到了一些“老麻将”,以往他们经常是愁容满面,而今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何也?“以前我们打麻将上瘾,越打越穷。现在我们迷恋‘文物茶’,往后的生活就如白马山茶越品越甘越品越香!”一位“老麻将”由衷地说。

成效

28户村民春茶比2007年同期增收2倍以上

博罗县横河办事处白马山村自明嘉靖年间就种植一种绿茶,其味甘香清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白马山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麻雀村”,有农户33户不足200人,大部分村民出外打工,工余回来无所事事,便以打麻将解闷。2007年前村里只有10来户村民种植白马山茶,种植面积不足100亩。2007年4月,博罗县建立新农村建设大学,对全县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学习技术和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白马山村外出村民纷纷回来上大学学习先进种茶技术,发展壮大村里源远流长的“文物茶”。至2008年4月底,白马山茶已由原来的不足100亩发展到近800亩。村民因种茶走上致富路。2007年有23户村民年收入10万元以上,2008年全村33户有28户村民春茶收入比2007年同期增收2倍以上。

发现

新农村建设大学调研村民培训意愿,发掘“文物茶”

2007年4月博罗县建立新农村建设大学。5月6日,新农村建设大学工作人员来到了横河办事处白马山村。走访农户中,工作人员与年长的村民闲谈得知,村里有种历史悠久的茶很少人种了。说者随意听者有心,工作人员马上实地查看考究。后邀请广东农科院副院长、茶叶专家陈栋考证,该茶叶种植于明嘉靖年间,堪称“文物茶”,属绿茶系列,其味甘香清纯,是茶中上佳之品。了解了“文物茶”的价值和巨大商机,新农村建设大学的工作人员热情鼓励村民种植白马山茶拓宽致富路,同时定期为村民提供从种植、摘茶、炒茶、销售等一条龙培训。

发展

村民回乡上大学学茶经,繁荣“文物茶”

由于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大多老弱病残,只有10来户村民种植白马山茶,种植面积不足100亩。为了让更多农民参与种植,挽救和壮大“文物茶”,新农村建设大学校本部工作人员联合新农村建设大学横河办事处分校及新农村建设大学横河办事处分校白马山村辅导站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书信、发邮件等方式,向白马山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发出诚挚的邀请,热切希望村民回乡上大学发展壮大“文物茶”。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60多位村民回乡学习发展茶业。随着村民不断回乡参种,白马山茶遍植村里的旮旮旯旯。至2008年4月底,白马山村33户家家户户种植白马山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0亩发展到近800亩。白马山茶是纯天然绿色茶,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采茶季节,白马山村这个“麻雀村”便热闹非凡。深圳、广州、东莞等全省各地的生意人纷纷前来品茶、采购,白马山茶还成为香港、澳门、台湾三地茶客的首选。

交流

茶树“咸死”,年轻学员现场“问诊”

50岁的徐金成2007年底种茶近30亩。今年3月18日,徐金成一早来到茶园刨草。刨着刨着,徐金成忽地发现几棵茶树枯死了,心怵之余仔细一数枯死的茶树竟有40多棵。徐金成搞不懂前几天还枝繁叶茂的茶树怎么就枯死了。相邻茶园的几位村民学员听到徐金成的喊叫跑了过来。几位学员拔起枯死的茶树,刨开泥土,断言道:“金成伯啊,您这茶树是给咸死的。”看到徐金成愣呆着,几位年轻的学员便给徐金成上起了课:“给茶树上肥要上农家肥、花生枯等有机肥,农家肥要发酵半年才可以施肥。您施的草灰肥没有经过发酵太咸了,把茶树给淹死了,您看才三四天工夫根都霉掉了。”想到自己落下几堂“茶树施肥要领”课造成如今的损失,徐金成由衷道:“学问学问,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啊!今后我是一堂课都不能落了。”

解答

茶树“撑死”,老学员电话指教

5月9日,41岁的冯桂文一早就挑着竹箩到自家茶园摘茶。想着今年的春子茶卖到200至300元一斤,冯桂文喜滋滋地快步来到茶园。入了茶园眼前的情景让冯桂文顿时傻了眼,茶树焦黄了一大片,拔了几棵都烂掉了根。不要说摘茶青,连老叶都枯了。冯桂文百思不得其解,连忙掏出手机,把电话打到种茶“泰斗”──村中最老学员年届75岁的冯庆云家里。听了冯桂文述说后,冯庆云在电话里问冯桂文7号那天下雨后有没施肥。得到肯定答复后,冯庆云一语道破了症因:“茶树是给撑死的。”接着冯庆云给冯桂文解释说下雨后不能马上给茶树施肥,因为肥溶于水会很快浸渍到茶树根部,根一下子吸收太多养料茶树受不住就会发蔫,这好比人一样不能一下子吃得过饱。一番深入浅出的解答,让冯桂文连连颔首。解除了困惑,冯桂文欢快地摘起了茶叶。

是非wWW.CY316.COm

茶商质疑茶味,技术人员“断案”

今年34岁的冯建明早年在深圳打工,2007年5月回乡上大学种茶,如今已种植白马山茶50亩,成为村中的种植大户。今年5月12日,东莞茶商林东涛依约来到冯建明家买定购的白马山茶。依照规矩先要品茶。冯建明热情地为林东涛泡上一壶刚炒的春子茶。林东涛嘬了一口,慢慢蹙起了眉,不悦地说:“建明,我们是老熟客了,你这茶不正有异味,是次品恕我不要。”冯建明一听急了,连忙解释整个摘茶、炒茶工序都很规范严格全部他一人操作,不可能出差错,问林东涛是否身体不适口感有别。林东涛一听不乐意了。正在两人各执一词时,适逢新农村建设大学横河办事处分校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路过冯建明家。一番望、闻、问、品,技术人员找到了茶叶出异味的原因。原来炒茶整套工序都要求非常严格。首先摘茶要清早摘雾水茶,不能焐久要在摘后半小时阴干当天炒,其次炒茶的锅和炒茶人的手都要干净,如不是炒出来的茶味就不纯有异。茶有异味是冯建明的孩子趁父亲炒茶没留意好玩伸手滤了几下茶叶。弄清了原由,冯建明高高兴兴地为茶商重新炒了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种白茶 喜致富


【致富金点子】黄月勇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投资建立茗茶场;种植、采摘、生产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追求高质量;经营上秉承诚信做人的原则,承揽天下客,做生意更做朋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中国晶茗有机白茶网,利用网络渠道优势推广技术,搭建客商间交易的平台。黄月勇种植白茶可谓面面俱到环环把关,相信初涉商海的农民朋友能做到其中的两点,便离成功不再遥远。

致富事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和平晶茗茶场有机茶基地,了一派繁忙的场景,老板黄月勇正忙着向客户介绍产品,带他们参观茶场,在他办公室里还有四五个客户正在商议,其中还有日本客商。“这些天茶场忙得不可开交,前来订购有机茶的人很多,根本供不应求。”黄月勇高兴地说,“现在正与日本客商商议,刚才带他们参观了炒制过程,去山上考察,他们对白茶很感兴趣,表示有意向与我们合作。”获得2007年度县“十佳”农村科技示范户的黄月勇,只要提到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黄月勇家以前是开石矿的,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倒闭了,沉重的担子落到他身上,为此他外出打工,在湖州某饭店当厨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向了白茶开发的道路。2000年的一天,饭店老板拉来一车的白茶让他帮忙搬,顿时他想到了安吉那边的亲戚也有这样的白茶,后来就带了亲戚的茶叶给老板品尝,货比货,老板觉得他的茶叶好,决定与他交易,这次小小的交易让他看到了白茶的市场前景。

2001年,黄月勇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开始种植茶叶,投资建立长兴和平晶茗茶场。初期,由于资金短缺,不能形成规模,只有40亩的面积,加上那时候的他经济很紧张,造不起房子,向朋友借了钱买机器,租了房子加工茶叶,请人采摘时,村民们都是半信半疑,不肯去采摘。但他并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念,跟村民沟通。那时候还是家庭小作坊型的,只能小面积的炒制,茶叶炒制都是他亲手干。接着,又遇到了茶叶销售不出去的难题,他开始四处求经,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茶叶炒制,提高茶叶质量,还专门请了师傅。2005年正式建立了晶茗茶场,注册了鑫月商标,实现了新的跨越。现在只要是有关茶叶的各类培训会,他都要去学习。

诚信做人是黄月勇的经营原则。通过朋友介绍他的茶叶市场渐渐打开,现在茶场主要的客源来自湖州、吴江、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并在湖州和山东济南均设有茶场直销部,栗阳设有代销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茶场,去年4月他注册了中国晶茗有机白,利用网络渠道优势推广技术,搭建客商间交易的平台。后发现网站经营的效果不明显,他又挖空心思在今年2月设立了中国长兴白。

在茶叶管理上,黄月勇有“硬规定”,他对采茶工要求苛刻,采摘要一叶一芽,严格把关采摘质量。花大资金栽培茶叶,施用有机肥和菜饼,专门使用国际认可、指定的植物用药治理虫害。加工过程更是严格,茶叶的加工干度都是通过质量监督局检验达标,每天都会有水分测定报告,检验合格后才包装。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把关,追求高质量。

自白茶园发展以来,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新建规范化茶厂1400多平米,软、硬件设施齐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为白茶成功发展和推广作出了示范作用。

白茶飘香 做好致富“茶文章”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多山,交通条件不发达,相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贵州开始了经济发展之路。

1月18日,冬天的田野一片萧瑟,贵溪市罗河镇龙山村村前的白茶园却绿意浓浓。

62岁的贫困户汪雪辉开心地说:“这两年,多亏有精准扶贫好政策,我加入了白茶种植合作社,每年参与分红,还能优先在白茶基地务工,生活慢慢变好了。”

利用村传统产业,由村委会和挂点单位牵头,整合扶贫资金,购置扶贫产业,建立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产业的主人,实现脱贫致富。龙山村这种“支部引领、干部带动、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模式被当地称为“龙山模式”。目前,该村已购置扶贫固定产业——白茶基地89亩,全村39户贫困户加入多个合作社。在参与分红的35户贫困户中,贫困户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1户,龙建山庄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6户,炜鑫种植专业合作社8户。根据龙山村统计,2017年该村贫困户仅产业分红一项近5万元。

龙山村地处山区与丘陵交汇处,得天独厚的环境,适宜有机白茶种植,早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种植白茶1000余亩。

1月18日,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龙山村把产业扶贫作为让贫困户脱贫的保障,挂点单位与镇村两级创新思路,争取私有企业的支持,由村委会牵头,于2016年底成立了贫困户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扶贫产业资金、部门帮扶资金及镇村扶贫资金整合起来,从白茶企业购置成熟白茶基地,贫困户按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原则加入,实行股份合作制,权属归村集体与贫困户,其中村集体占51%以上股份。

龙山村产业扶贫协议明确,贫困户以0.9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合作社购买生产资料、土地租赁、基地耕作平整等,合作社用工必须优先贫困户。“一期筹资73.2万元,购买丰产期茶山61亩。原企业承担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贫困户不用操心基地的运营和收益。”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徐龙辉介绍。2017年,该合作社纯利润达9.5万元。21户贫困户分红近3.2万元。其中,15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每户分红1468元;6户以入股形式的,每户分红1618元;村集体结余6.3万元。

汪雪辉是白茶基地受益人之一。其子患有痴呆,孙子在上职校,前些年因患病,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去年,合作社分红了1468元,平时和老伴一起参与茶叶采摘、施肥、除虫等赚了4000多元工钱,再加上低保和其他扶贫资金,生活基本不用愁了。”

扶贫做出“茶”文章,合作社成为贫困户的依靠,实现扶贫工作“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更让人高兴的是,龙山村附近的樟槎村24户贫困户口今年初也加入白茶合作社,“茶”文章也越做越大。

阳光下的龙山村,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水渠蜿蜒在乡村田野,村子美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盆栽小山茶为何叶片萎蔫后枯死


新上盆的茶花由于其根系不甚健全,尽管其先是勉强开花了,后来也抽芽长叶,但由于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养分,而根系又未能及时从盆中获得足够的养分、水分做补充,从而导致其叶片先萎蔫后枯死。一般情况下,小株茶花不能保留花苞,更不能让其尽情开放,否则由于开花消耗了较多体内积蓄的养分,必然要影响到第二年正常的生长。为什么该植株根系是不很正常的呢?因为山茶花的叶片为厚革质,从根系丧失吸收水分的功能,到表现出叶片萎蔫下垂,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而你的茶花新芽展叶后就开始下垂,可见无根系吸收水分来支持。另外,山茶花的营养根为肉质细须根,盆土不能浇水过多,以保持湿润或半墒为好,可多喷水少浇水,避免因春季气温偏低时发生烂根。它的肉质须根,也经不起生肥、浓肥和大肥,特别是忌用浓度高于0.3%的尿素液。为此,山茶花施肥一定要做到薄肥勤施,并且要待盆土稍干时再行追肥,以免水分过多引起烂根。 那么,出现新叶萎蔫时应该怎样施救呢?可将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检查其根系,看看是否为新栽植株,根系有无明显的腐烂坏死,若有根系腐烂坏死,可在剪去烂根的同时,为枝叶做强度缩剪,注意不要抖去护心土,再将其栽培于稍呈湿润的素沙中或沙壤土中,给予散射光或摆放于半阴处,暂停浇水和施肥,以喷雾代浇水,待其保留的干枝重新抽芽发叶挺起后,再重新换用新鲜肥沃的培养土栽种。

返乡创业种茶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何万忠,一个在外打拼二十余年,事业有成之际,不忘带着帮助乡亲脱贫的心愿,返乡创业种茶,并于家乡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主事茶产业,近两年来发展不错。

他说,他最初想做土特产生意,帮助乡亲们把当地土特产品销出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乡党委书记彭小冬促膝谈心后,决定发展茶叶产业。

塔山瑶族乡狮园茶园

塔山平均海拔83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高山多云雾,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我省宜茶区之一。

塔山栽培茶叶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间,塔山茶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一些老茶园,有几个老茶厂,但规模和档次都上不去。

2015年,天堂塔山合作社成立。创业之初,合作社包括我在内仅有6人,茶园不过100余亩。如今,通过租赁、复垦、新辟等方式,合作社茶园面积已达2100亩,入社农户有281户,成为省扶贫产业项目。

合作社给入社农户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去年,邻村鳌头村77岁的村民吴石头带着7亩茶园入社。以前他自己打理茶园,毕竟年老精力不济,而且自己制作的茶叶质量不佳,很难卖出好价钱。费神费力,收入无几,他是当地贫困户。入社后,其茶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干活有务工收入,加上采茶、卖茶,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

从合作社获益最多的要数狮园村村民刘宗任。他有10多亩茶园入社,自己搞管理,妻子在茶厂制茶,年收入有6万多元。刘宗任家摘掉了“穷帽”,还建了新房。

通过务工、摘茶、卖茶等,入社农户大多一年有两三万元收入。当初,入社农户有106户是贫困户,去年底绝大部分已摘帽脱贫。

《致富经》--小剪刀剪出值钱的茶


福建省南靖县盛产高山乌龙茶,当地农民采茶都会选择艳阳高照的中午。因为这个时候采茶,茶叶的质量最好,制作出来的茶叶卖价高。

简建益:“因为我们的茶叶它生长的时候,它晚上的时候是水分抽上去,都抽在叶里,那到白天的时候慢慢下降水分,到了中午的时候,那水分全部下去了,那茶叶也没有水分了,没有水分做起来那就更好了。”

农民采下来的茶经过粗加工,每斤卖价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全县茶叶的年产值突破12亿元,然而同样的种植条件,这里的茶叶曾经最多只卖5元钱一斤。

2001年以前,南靖县主要种植一种叫毛蟹的乌龙茶,用于出口做饮料。这种茶叶虽然产量很高但是价格却很低。

简荣辉:“200斤才卖400多元,扣掉成本就要300多元了,就根本连工资都赚不到。”

为了多赚钱,当地农民只有在产量上做文章,白天采茶晚上加工,忙的连轴转。

简建益:“以前就是我们多做一点,就是多赚它几毛钱就是,拼命去干,拼命去干,反正晚上都睡的时间都没有了。”

记者:“有人说你只睡三个小时?”

简建益:“有的时候一小时都没有。”

连轴转、拼命干,每亩地的收入也就在500元左右。

2001年,当地政府为了让农民增收,从福建省农科院引进了一种叫丹桂的乌龙茶让老百姓种植。可是当地茶农对这

个不知名的新品种茶并不感兴趣。

简建益:“丹桂这个名字来说,都不相信这是一个茶叶,不知道是不是花还是茶还是什么药材。”

简荣辉是书杨镇的农民,家里有40多亩的茶园,虽然种植毛蟹茶费力不小效益不高,但多少年种下来,无论是种植加工,还是茶叶的销售都已是轻车熟路。一下子改了新品种,他的心里确实没底。

简荣辉:“他一开始推广,大家都不很相信,这样子到底质量,新品种市场知名度又没有,客户到底要不要。”

尽管荣建辉对种植新品种有很多顾虑,但在2001年,它还是试着种植了半亩,因为新品种的茶苗有人免费赠送,何不试一试呢。

中共南靖县委员会书记陈忠厚:“我们就采取政府送茶苗,县财政出一点钱,镇财政出一点钱,然后免费的让茶农种植。”

简荣辉这一年并没把种植了半亩的丹桂乌龙茶当回事,精力还是放在传统的茶叶上面。可到收获的时候,他的丹桂乌龙茶加工出来每斤却卖到了十元,价格翻了一倍。

简荣辉:“很满足很满足,真的从来没有,以前只有四五元钱的,最好才卖5元。”

虽然这次丹桂乌龙茶的卖价让简荣辉很满足,但是在简荣辉把茶叶卖给茶商后,茶商走时留下的一句话让他感到困惑。

由于政府的推动,到2002年,4万多名农民都种植了丹桂乌龙茶,虽然价格也上去了,但很多农民也都产生了简荣辉的困惑,那么,经销商到底给简荣辉留下一句什么话呢?

简荣辉:“他说质量你还不够,以后还要多下一点工夫,认真去做一下,采茶的方面。”

种了多少年的茶,难道自己还不会采茶吗?简荣辉简直摸不着头脑。

由于以前当地的茶叶主要用于加工做饮料,采茶的方式也很

粗放,这种大刀采茶虽然眉毛胡子一把抓,但好处是一天能采到近千斤。

简建益:“我们用这个大剪刀来采,比较快。就是一天一个人,我们以前采这个,一个人可以差不多1000斤。”

但是,丹桂乌龙茶品种不是用来加工做饮料,丹桂属于高香型乌龙茶,只有采摘最上面的三片叶子制作干茶,泡出来的茶水才能散发出香气,况且沏出来的茶叶还要讲究一个形象美观。只采三片叶,大刀肯定达不到这个精度。

福建省南靖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林文海:“用大剪刀乱采的话,都是采的长长的,五六叶,七八叶也有,最后做出来的外形非常差,那个茶叶的质量就不行,香气又很粗散,又苦涩味比较重。”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县里的技术人员要求农民改大刀为剪刀,像绣花一样,只剪三片叶。

福建省南靖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林文海:“这个采摘很有讲究,它这个采摘的标准呢,就是要采这种形成住芽以后的中开面三个叶。”

2002年,简建益的10亩茶园改种了丹桂乌龙茶,本想换了品种就大功告成,没想到在采摘上还有这么多讲究。

简建益:“用小剪刀来剪就很难了,一个人采30斤一天,那大剪刀呢就有七八百,相差就很多了,开始就接受不了。”

长久以来南靖县的农民为了提高茶叶产量,都习惯用大剪刀采摘,但产量高了是否效益就一定高呢?南靖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给农民们做的一个对比。

福建省南靖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林文海:“按照标准采三十斤的茶青做出来的茶叶它就可以卖600元,如果是用粗制滥采的话做出来的低档茶,1000斤的茶青最多也是能卖到600元。”

30斤的茶叶能卖出1000斤茶叶的价钱,农民们开始改变观念,试着用小剪刀采摘

简建益:“以前我们是大粗鲁的人,用大剪刀在采,现在都是改为小剪刀采了。”

到了2003年,按照标准采摘的丹桂乌龙茶的价格又给了农民一个惊喜。

简建益:“第二次就一斤卖了40多元了,那很高兴了,一斤茶就等于我们这个旧茶园一大片了。”

2008年,南靖的土楼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南靖的丹桂乌龙茶也沾上了光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价格也涨到了100多元一斤。农民也成了直接的受益者。

茶农简春木:“以前我们一天本来做100斤,现在不要做几十斤就可以了,相当以前做的那么多,不会那么辛苦。”

茶农李钦富:“40多亩地吗,一年收入,一年的行情就是18到22万之间。”

丹桂乌龙茶有了名气,现在茶商到农民家里收购茶叶时,农民也提高了谈判的价码。

记者:“这一袋卖多少钱一斤?”

简荣辉:“这袋我说起码要卖160、170元一斤。”

简荣辉:“我们这个价格决定要卖这个价,没有卖这个价不会卖的。”

茶商邱福清:“质量好的茶当然下边有抢着要,我们拿到店铺里,人家一泡这个很香,质量很好,很好销,我们赚钱也比较快。”

现在南靖县茶叶的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6万吨,成为了福建十大产茶县之一。

可南靖人并木满足,2008年10月26日,在南靖县委县政府组织下,上百名的农民登上去济南推介茶叶的大巴车。这次济南之行,他们也要扩大销路,将自己茶叶推介到北方的市场。

编导:丛永玮摄像:王浩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

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