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茶的嗜好去了解一个人

发布时间 : 2020-11-13
一个人喝茶的茶具 一个人用什么茶具 泡茶的茶具一个人用

一个人喝茶的茶具。

[摘要说明]从对茶的嗜好去了解一个人

茶是一种嗜好性饮料,由其嗜好性去了解人格特质,以下的探讨,将以其嗜好之类,反射出其人格特质及其对待生活的种种现象,进而寻找其解决的方案。嗜饮轻发酵高香茶类者人格特质:(1)具有冒险性,肯去尝试做新的事物。(2)理想主义者,个人意识中已经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梦想。(3)完美主义者,对于事物的要求高。(4)幻想者,联想力丰富。生活态度:(1)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觉得无聊,生活及情绪常常有较大的起落,亦因交友不慎而惹来无谓之殃或投资错误而破财。(2)注意别人对于自身的看法,容易陷入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惜表现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高贵的假象,而将自己弄得筋疲力尽。(3)绝不允许别人的背叛,失信或中伤。因为他一向都是真诚地对待他身边的人,也因他总是将人性认为是善良、美好的,而无防人之心,以致常常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而会觉得人心可畏将自己退缩至角落;但过不了多久,他又一如往常活泼。(4)他非常疼爱自己的亲人,却不会以言语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他喜欢以行为来暗示他的亲人,而亲人却常常无法了解体会,反而会指责纠正其行为而令他沮丧。嗜饮不发酵绿茶者人格物质:(1)理性的思考者,对于事物能有清楚的判断。(2)自我管理能力强并有自己的主观看法。(3)计划者,工作有计划,有节奏、有规律。(4)观察家,能仔细观察周边的状态并作出最适当的回应。(5)研究家,对于自我设定的目标默默地不断研究。生活态度:(1)不善言词,冷漠让人不易亲近,以致社交圈仅仅限于局部。(2)非常重视原则及传统,容易得罪人,以致成为别人批判的对象。(3)对于他所认同接受的人、事或理念,无条件接受,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谓,他确信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是一个追寻真理的人。(4)他非常深爱他的亲人,然而却以逆向反对、对立、冲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独处时却比任何一个人更心力交瘁。(5)只要他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便会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即使当初选择错误,他依旧甘愿、承当,也因此让自己非常疲劳,是一个勇者的代表。嗜饮后发酵黑茶类者人格特质:(1)崇尚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者,拥有随遇而安的个性。(2)(野外)求生专家,韧性强、生命力强。在恶劣环境中不易被环境击倒。(3)策略家,懂得保留自己的实力,并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4)拥有较开放的个性。不喜欢钩心斗角,重视人与人彼此的诚信。生活态度:(1)积极性稍差,被动性强,以致许多好的机会被流失。(2)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对于处理事物的精确度稍差,以致于名望、财富都无法聚集。(3)容易自我满足,并且在实践中就拥有成就感,容易遭受家人的批判。嗜饮完全发酵红茶者生命特质:(1)活性高,是一个善变的人,情绪的起落大。(2)唯美主义者,常有天马行空的联想,重视执行的成果。(3)重视自我的感觉,因环境及立场的不同,对于事物有多重的标准。(4)生活专家,重视生活的品质,懂得放松自己,喜欢抽象的事物,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划得非常完善,重视生活节奏。生活态度:(1)处理事物的高标准令周围的人有强烈的压力,常使部属不服。(2)喜欢结交有品味、高水平的社会人士,而让一般人不易亲近。(3)因重视个人的感受及品味,以致于财富多花于食、衣、住、行上。(4)内心里是关心亲人的,但就是无法与家人共同生活。

Cy316.com延伸阅读

夜深人静,一个人喝点什么茶?


入夜,泡一壶好茶慰藉自己。

夜深人静,无论喝的是清茶还是浓茶,无论能否入茶参禅,都不愁把烦躁泡净。

然而时常也听到朋友说,担心夜晚喝茶会失眠,又不甘心错过静夜品茗这一美事。

其实,晚上喝茶也有可以不失眠的方法。茶的种类繁多,而其中一些茶便适合晚上喝,尤其是适合一些平时喝茶不多的茶友。

晚上喝什么茶好?

适合晚上喝的茶,首要是了解茶叶的特性,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它们都同时具有提神和安神两方面的作用,既可以使大脑更清醒灵活,也可以抑制脑神经过于兴奋,让人们容易入眠。关键看怎么喝,喝的时间和方法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类,经“熟化”的过程,茶多酚含量减少,对胃的刺激也会减小,因而合适晚上饮用。

尤其对于脾胃衰弱的人群来说,喝红茶时加入一些牛奶,可起到一定的温胃暖胃作用。

熟普

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累一些肥腻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晚饭后适当喝些熟普,有助于分化体内积累的脂肪,既可以暖胃又有助于消化和消脂。

熟普属后发酵的茶类,茶性更加温醇,喝熟普的好处多,既不会伤胃也不会影响睡眠。

白茶

如果不习惯普洱茶的味道,也可用白茶来替代。还有寿眉茶,寿眉茶入肺经,茶性平缓,也是不会影响睡眠。

晚上喝茶要领

茶叶刚泡开大约3分钟时,茶叶中大部分的咖啡碱就已溶解到茶水中了,这时的茶就具有明显的提神功效,使人兴奋。怕失眠,就别喝头道茶汤,更不要喝浓茶。

1、喝淡一点的茶,减少咖啡因。

2、喝口感有甜的茶。茶氨酸多,科学证明茶氨酸比安眠药更有利于睡眠,且无任何副作用。

3、喝发酵多一些的茶。

一个人喝茶,与沉默无关,与心情有染


茶中日月长

酒是热闹的,喝得喧嚣恣意才痛快;咖啡是小资浪漫的,缺不得的是情调;而茶,是安静的,品的是从容与境界。

一个人喝茶,与沉默无关,与心情有染。独坐在有淡淡阳光斜入的房间里,面前是一盏清雅绿茶,淡绿色的汤汁像春天的颜色,诱惑我轻呷品茗。

性格使然,我永远无法拒绝对安静的向往。我想,一个人喜欢安静不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有着后天的锤炼,当我从识字起就爱上读书的时候,当我从文字里读到人生与乐趣的时候,当我将心思浸泡成一杯茶茗的时候,安安静静地感受着时光从身边悄悄经过的气息,所有的欢乐、痛苦、甜蜜、忧伤,所有惊心动魄的过往,都成了深深浅浅的回忆。

关于茶的记忆,最初是父亲那个大搪瓷缸。那时候爱茶的人对茶的追求很简单,捏一点茉莉花茶进去,满满地泡一缸,一点点变得淡而无味,能陪父亲度过一整天。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拿着报纸,一边喝茶一边吐茶叶梗,居然也是津津有味的样子,偶尔我渴极了喝一口,品出的是苦涩。家里待客的最佳之物,必是茶叶无疑,一包袋泡茶绝对是上等的好茶了,茶水一杯杯地倒入客人的白瓷杯里,即是热情的待客之礼了。

如今生活已是大不同,品茶的同时,开始讲究茶叶、茶具了,追求的是至善至美。偶尔脑海中闪现那样的片刻,怀念过去简单明净的喝茶姿态,喜欢那种随意和不羁,不用顾忌什么,就像老友相聚,真诚、热烈,心里是满满的知足。日子美满了,茶也不仅是茶了,还是健康,是文化,也是一份承载。与父亲同席而坐,摆弄茶道,几杯清茶下肚,气氛已然不同,不知不觉中就打开了话匣子。

对父亲而言,茶是最好的沟通工具,比酒理性,比咖啡安静,是恰恰好的媒介。有无数个静怡的夜晚,一杯淡雅的茶香,陪着我和父亲,在由浓到淡的茶水里,听父亲细品人生。透明的茶盏,茶叶起起伏伏,慢慢地变尘嚣为悠然,氤氲的气息中五味杂陈的人生化为不着痕迹的云淡风轻。

越来越繁华的都市,却见身边充满浮躁之气,倘若能与一杯茶心手相牵,我会剪辑一个个场景,叫做简单、快乐、澄怀、禅悟。

因为我知道我对茶的痴爱,与闲适的心情有关,像父亲那样与轻松满足的生活有关。生活在凡俗的世界里,来来去去走走停停,难以远离喧嚣,但不可以没有一颗远离喧嚣的心,让日子简单一点,要求少一点,感情单纯些,闭上眼,心田一片温润,一切自然也就恬淡至极。

虚心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成比例的


虚心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成比例的。

巴金先生关于自己不是什么家的说法,在“大家”辈出的现代,是很有点不可思议的。论者必以“过谦”视之,先生这样讲是很诚恳的,我们以为过谦,大体反映了“虚心”之难得。

有些事情是可以指为形式主义的:比如为迎接检查而突击卫生,为体现尊重而拱手作揖,为显示服务态度而强颜陪笑,为表白爱情而搜罗甜言蜜语……这为“什么”而“什么”多跟实际无涉。虚心之事亦复如斯,表面上装愚守拙乃至弄到作践自己,也不代表心里不嘀咕着“你算什么东西!”所以,说虚心难得非指其“表现性”,而是就其“生成性”而言。“生成”的虚心不是通过包装,不是故作姿态,它至少要有“心虚”感作为基础和前提。

不是做贼心虚的心虚,那是心中有鬼,有个实在的东西压得慌。这里的心虚是“若谷”地“空”,时时感觉着自己空缺得厉害。人寓居纷纭世界、变幻乾坤,不知不识的东西较之已知已识的多过不啻恒河沙数,且原先已知已识的说不准几经时日又成了陈旧的老皇历,说不准你知其一他还有其二、其三,时时内心虚得发毛,一日不读书就慌得不行,原是正常心理,倒是感到满感到淌,显见着是某种神志不清,且一不小心就容易闹出点毛病来。比如断言“秋花不比春花落”,还要“说与诗人仔细吟”,到头来发觉人家那里就是那样地“落”,不“仔细”的恰恰是自己。人的心虚感竟就这样难得而易失。

故此古来就有著名寓言发出关于“井底之蛙”的告诫,这告诫与其说指向囿于孔见的自以为知自以为是者,不如说是指向人的通常处境,盖因相对于浩茫宇宙,人总是不同层次地处于“井”中。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人在知道得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就越来越感到所知太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井”实在太小太小。“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因而非常浅显,人越过“胆子越小”的现象也就不能一概以生命力衰退而论之。

巴尔扎克年轻时曾在一个拿破仑小塑像的座盘上写道:“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等到他写《人间喜剧》的《导言》时,却写出“作品寥寥使人自视甚高,大量劳动使人虚怀若谷”这样的话。固然不能非议其年轻时的气盛和自信,可同样不能不崇敬他成就卓著的自知,因为这自知是建立在博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它本身就是博识的一种结果。

所以,虚心远不只是一种思想品德,不只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它也是一种标示,一种修养层次的标示。巴金的诚恳自审,尤奈斯库关于“一个作家最坏的就是自视甚高”的感悟,实在都是过来人痛切的经验之谈和贴切的人生告诫。惜哉在“井”中操劳的世人,大多容易让许多实在的物事把心胸塞得太满,鲜有听得进先哲“生有涯、知无涯”的浩叹而奉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

一个人懂不懂得泡茶,投茶量一眼看透


1.话说,有些人泡茶是相当任性,上来就是胡抓一把,直接投茶入杯。

这一把抓的工夫要是练到精熟程度,达到“一把准”的境界,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能够评先进,成为榜样人物。

问题是一般人并非都能像茶叶店老板等专业人士那样,经年累月地跟茶叶打交道,练就一手十分了得的手上工夫。

这里顺带偷偷地告诉你一个茶界“潜规则”哦!

茶叶店老板为了泡出符合消费者口感的茶叶,往往会根据茶叶品质特点,适量地增加或者减少投茶量,以控制茶汤滋味的浓淡。

那什么是投茶量呢?

投茶量就是一次性放入茶杯的茶叶量。

关于投茶量,讲究的是黄金匹配原则,即茶器、喝茶人数与茶叶量的最佳匹配。如同埋锅做饭,多少人就下多少米,讲究恰到好处。

2.在专业的茶叶评审中,投茶量是有明确标准的。

譬如:名优绿茶一般是4g,乌龙茶是7g,红茶是5g,生普洱是5g……

但在日常冲泡中,其实我们并非完全参照这个标准,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个人口感、茶器容量以及喝茶人数。

其一,个人口感。

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茶汤滋味口感的浓淡。

有些人口味比较轻,重口味如岩茶,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可适当减少投茶量,并采用快进快出的冲泡手法。

有些人追求醇厚的滋味,那可以在标准投茶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投茶量,这样有利于泡出自己心仪的滋味。

其二,茶器容量。

以常见的盖杯为例。市面上有80ml~300ml等多种规格,一般以120ml、130ml最为常用,即俗称的7克杯、8克杯。

按照经验而言,一般成品茶形状比较紧凑,如乌龙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有些成品茶比较蓬松,例如白牡丹,看起来体积比较大,投茶量约占到了盖碗容量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左右较为合适。

其三,喝茶人数。

家里要是拥有不同类型茶器的话,投茶量也可以根据人数来确定不同的茶具和投茶量。

一般而言,标准的7克盖杯适合三至四人一起喝茶,这样每一冲的茶水口感最好,分给每个人的茶汤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如果是五至八个人喝茶,那可以使用8克杯,甚至更大的10克杯,一次投茶量可加大至10克。

3.了解了投茶量的重要性之后,为了追求相对精准舒适的口感体验,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把握投茶量呢?

其一,在日常泡茶中勤加练习,积累丰富经验,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其二,不妨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精准测量。

现在电商很发达,我们可以上某宝去淘一些价格实惠、便于随身携带的珠宝级电子小秤,一步到位,精准测量。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会泡茶的人,请从掌握投茶量开始!

百科︱谢宣登:一座山与一个人的传说


凤山抱母井的东南边有一座连天都害怕被捅破的山,叫天怕山,翻过天怕山,就是与天并肩而立的官山。历史上,文哲、田坝、官山、天怕山、恩耕井一带方圆几十里,是哈尼族和汉族的聚集区,因为他们是被清军打散逃遁的当年永历皇帝南逃缅甸随从人员,占据着文化及武功的优势,渐渐成为这一带有影响的头人。他们在恩耕开灶煮盐,在天怕山、官山种植鸦片,将整座天怕山及官山的树木砍伐殆尽,"官山"也就被后人写成了"光山",光秃秃之山也。谢宣登的家就住在光山山麓顺南村,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谱写了光山新传奇,成为了一座山与一个人新的传说。

出生于1917年的谢宣登是凤山区顺南村汉族人,从小家境清贫,靠帮工度日。民国33年(1944),被国民党抓兵,押解到路南县后,乘看守不备,当夜逃跑,沿途乞讨还乡。后到抱母井保井队当过一年兵。

新中国成立后,苦大仇深的谢宣登在共产党的各项运动中积极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得群众的信赖。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村)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地区和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多次出席地区先代会和劳模会。

顺南村海拔1800米以上,山高、箐深、水冷、地瘠、山多田少,群众连杂粮都吃不饱,是全县著名的"困难光山"。谢担任乡(村)干部后,把带领全村人民改变山区面貌"拔掉穷根栽富苗"作为己任,提出"条条水沟环山绕,层层梯田满山腰,实现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盖房不用草,吃米不用舂"的奋斗目标。他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治山、治水中,没有水平仪,就用竹槽土法测量;没有资金,就动员群众集资和投劳,坚持年年修沟开田。

"文化大革命"中,有少数人将修沟开田视为"黑风"进行批判,谢多次挨批斗,但没有被吓到,仍然带领干部、群众坚持大干。经过20多年努力,全村修水沟28条,全长100公里,开新田922亩,改台地500亩,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23万公斤增至54万公斤。1966年,他带领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引进药材"三七"种植,全村先后收入70多万元,集体提留大大增加,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农村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全村办小水电站7座,80%的社员家庭用上电灯;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39台,办起集体瓦厂,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瓦房,村村寨寨安装了广播喇叭。他还说服干部、群众,借款20万元支援景谷河水电站建设。1971年带领干部、群众向荒山进军,种茶、种苹果,引进细毛羊,发展山区经济,同时计划修通顺南公路。

他作风正派,不谋私利,善于宣传鼓动,并带头苦干,被人称为"山区创业者""干部带头人"。终因积劳成疾,于1977年病逝。病危时仍念念不忘"有几条山沟未填满,几座山头未改造,顺南公路未修通"。

文章来自位于顺南村大水沟谢宣登故居资料

一个人懂不懂得泡茶,透过投茶量一眼就能看透


话说,有些人泡茶是相当任性,上来就是胡抓一把,直接投茶入杯。

这一把抓的工夫要是练到精熟程度,达到“一把准”的境界,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能够评先进,成为榜样人物。

问题是一般人并非都能像茶叶店老板等专业人士那样,经年累月地跟茶叶打交道,练就一手十分了得的手上工夫。

这里顺带偷偷地告诉你一个茶界“潜规则”哦!

茶叶店老板为了泡出符合消费者口感的茶叶,往往会根据茶叶品质特点,适量地增加或者减少投茶量,以控制茶汤滋味的浓淡。

那什么是投茶量呢?

投茶量就是一次性放入茶杯的茶叶量。

关于投茶量,讲究的是黄金匹配原则,即茶器、喝茶人数与茶叶量的最佳匹配。如同埋锅做饭,多少人就下多少米,讲究恰到好处。

在专业的茶叶评审中,投茶量是有明确标准的。

譬如:名优绿茶一般是4g,乌龙茶是7g,红茶是5g,生普洱是5g……

但在日常冲泡中,其实我们并非完全参照这个标准,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个人口感、茶器容量以及喝茶人数。

其一,个人口感。

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茶汤滋味口感的浓淡。

有些人口味比较轻,重口味如岩茶,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可适当减少投茶量,并采用快进快出的冲泡手法。

有些人追求醇厚的滋味,那可以在标准投茶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投茶量,这样有利于泡出自己心仪的滋味。

其二,茶器容量。

以常见的盖杯为例。市面上有80ml~300ml等多种规格,一般以120ml、130ml最为常用,即俗称的7克杯、8克杯。

按照经验而言,一般成品茶形状比较紧凑,如乌龙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有些成品茶比较蓬松,例如白牡丹,看起来体积比较大,投茶量约占到了盖碗容量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左右较为合适。

其三,喝茶人数。

家里要是拥有不同类型茶器的话,投茶量也可以根据人数来确定不同的茶具和投茶量。

一般而言,标准的7克盖杯适合三至四人一起喝茶,这样每一冲的茶水口感最好,分给每个人的茶汤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如果是五至八个人喝茶,那可以使用8克杯,甚至更大的10克杯,一次投茶量可加大至10克。

了解了投茶量的重要性之后,为了追求相对精准舒适的口感体验,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把握投茶量呢?

其一,在日常泡茶中勤加练习,积累丰富经验,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其二,不妨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精准测量。

现在电商很发达,我们可以上某宝去淘一些价格实惠、便于随身携带的珠宝级电子小秤,一步到位,精准测量。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会泡茶的人,请从掌握投茶量开始!

你对茶的了解,在哪一个层次?


前言:千百年来,茶与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无论中式的清淡还是西式的华丽,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茶穿越国界的魅力。爱茶的你,现在对茶的了解,处于哪个段位?

入门:知茶品

所谓知茶品是指你要了解所喝的每一款茶属于哪一类茶,它的属性是什么,就如同医生对药品的了解一样。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我国有六大基本茶类,有名有姓的茶品上千种,若算上各地方的茗品,简直不可胜数,无论是谁也无法尽知天下茶品。

一般的茶友大概也只了解自己喜欢喝的、经常喝的茶。面对新接触的茶可能还是一脸懵逼:比如黑茶为什么要带梗?乌龙茶为什么这么香?普洱茶生茶熟茶哪个好,白茶存放升值吗?

吾生也有涯,而茶却无涯,茶是喝不完的,一旦脱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还是需要在喝新茶前有点必要的了解。

进阶篇:知茶技

知茶技是指了解冲泡不同茶品的不同方法,了解应该如何冲泡你选中的茶品,只有如此才能将茶性充分激发出来,以求更好达到最好的品饮效果。

茶的冲泡说简单就简单,不就是温杯、投茶、倒水、出汤嘛!说复杂也很复杂,关键在于如何将茶性充分发挥出来。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要洗呢?冲泡不同的茶温度有什么讲究呢?投茶量都是多少?

虽然我们不必去练就那些眼花缭乱的茶艺表演,但是要将适合自己的茶品冲泡到绝佳状态,则需要下点功夫。

高级篇:知茶意

知茶意是指真正了解茶的精神属性,在品茶时使自己的心灵与之相契合,以达到清神养心、参禅悟道之目的。这是“三知”中最难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掌握的。

历代文人墨客都为茶赋予了文化属性。与茶圣陆羽同时代的刘贞亮提出的“茶有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如果在知茶品、知茶技的基础上,还能知茶意。以茶净心,以茶喻禅,那就是到了从茶上获得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的境界,非一般人能及。

一杯在手,清香满室。不一定非要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三五好友,闲话家常,气氛和乐,或是一人独酌,静品得趣,都是茶里的祥和意趣。

品茶“人一个诚心打动老板的故事”


诚心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学广告的我大学毕业南下后,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天南广告公司的李总。李总说,其实公司目前不缺人,不过可以给年轻人一次机会。如果我在3个月内能够拉到5万元的业务,就聘用我,试用期内除提供差旅费和出差补贴外,其他一切费用自理。

我心里想:3个月5万元,凭良心说,一个合格的广告业务员是该有如此业务量,就答应下来了。可是我没有料到做广告业务员会比我原来估计的困难还要困难,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我压根见不到有权拍板的企业老总,只能跟“外围人员”不断地谈天南广告公司的实力超卓和创意独特。而“外围人员”有的开门见山说我们公司的广告今年已经做完了,明年请早;有的稍有耐心听了我的一番“恳谈”,却要我拿出创意方案参加比稿。眼看着跑了近2个月却拿不到一单业务。

第三个月开始了,我收拾信心,重新披挂上阵,找到一家新建不久的大酒店。酒店的人说他们是有打算做广告,但要看总经理的意思才能做决定,而总经理实在太忙了,要找到他需要耐心才行。我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了3个上午后决定另辟蹊径。我接下来每天给总经理写一封信,就像一位耐心的情人一样向总经理娓娓道来我对酒店的总体CI设计,并附上创意方案,可总经理一直没有给我回信也没有给我回电话。我于是决定再“等”下去,总要给个说法才善罢甘休。我打听到总经理车子的车牌号,就守在酒店外的停车场,又花去3个上午和两个下午的时间。终于被我等到了那个瘦得像电影明星葛优一样的总经理。他说:“你的方案我都看了,我就知道你能‘抓’到我。你这个人很有性格,我的秘书说你守在酒店里快两个星期了。”哦,想不到我自己已经被“反侦察”了。

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天南广告公司终于取得了这家酒店的广告代理权,但我却被总经理“挖”到酒店担任酒店形象策划。总经理说:“人才难得,再聪明的人没有敬业精神,没有吃苦的打算,是干不了事业的。”

唐德宗对茶叶的一个举措,对后世有影响


开始兴起喝茶的唐朝,为什么要对茶叶征税?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朝开始,茶税已经成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喝茶的风气,大致可以追随到汉朝。当时的巴蜀地区是茶叶中心,那里的人们都习惯了喝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导致人口流动频繁,饮茶的习惯,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兴起。不过那个时候的人们喝茶还没有现在这么精致。直到唐朝,喝茶才逐渐变成一门艺术。

为什么说喝茶是艺术呢?因为茶圣陆羽,他编写的《茶经》,不光将茶叶分出了高低,就连泡茶用的水,他也一并分了高下。唐朝饮茶之分盛行,茶叶不光能泡水喝,还能做成抹茶粉。不过,在唐朝,喝茶的成本可是越来越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唐德宗下令,向民间征收差税而导致的。唐德宗继位正是安史之乱被平定不久,当时的唐王朝国库空虚,内政外交上都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朝廷中央和地方藩镇节度使相互猜忌。唐德宗想要改善这样的局面,再加上战事又起,茶税也就应运而出了。

战乱四起,国库空虚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朝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再度激化。山南节度使梁崇义,魏博节度使田悦,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起兵叛乱,反对唐德宗,史称“四镇之乱”。安史之乱已经让唐朝大伤元气,还没恢复过来,战事又起。

为了镇压叛乱,唐德宗不得不增加军费开支,这样也就导致国库愈加的空虚。唐德宗急需找到新的扩充财源的方式,开征新税成为他考虑的方向之一。而这时的茶叶,已经成为百姓们的日常必需品。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户部侍郎赵赞在民间巡视,他发现民间的饮茶之风盛行,茶叶贸易十分繁荣。这让他有了主意。他于是便向唐德宗上奏,建议唐德宗向茶叶征收茶税。想睡觉的人有了枕头,唐德宗自然是一口答应。

就这样,唐朝就开始征收茶税,并且将征收的事情,交给盐铁转运使全权负责。征收茶税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有了钱,自然一切都好办,于是唐德宗这才能够迅速将镇压叛乱导致的财政大窟窿给填满。

两度征税,茶税成型

“四镇之乱”平定以后,唐德宗为了显示皇家的仁德,同时也是为了安定民心,决定大赦天下。茶税因为是新税,并不在两税制之中,受到朝廷众多大臣以及民间的非议,因此被唐德宗免除。不过,唐朝并没有像唐德宗预料的那样再度中兴,两税制在实行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导致国库财源不足。

同时,民间的饮茶习气越来越风行,茶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活动与日俱增。面对这样的局面,唐德宗于是再度下令,增收茶税。不过,在这次的茶税之中,唐德宗有了更多的考量。

他没有笼统的对茶叶征税,而是将茶税单独作为一个税收品种,并且以茶税代替地租。对于茶叶的不同环节,他征收不同的茶税。如茶叶生产地缴纳茶叶产品税,而茶叶运输时则需要缴纳商品通过税。这样实际上是增加了茶叶税的征收环节。

唐德宗还同意茶叶税按照三个等级进行征收,抽取十分之一的茶叶税。为了保证茶叶税的征收,像掌控盐一样,唐德宗对贩卖“私茶”也是严厉打击,规定贩卖私茶超过三次,茶叶数量超过500斤的人,都要被判处死刑。

这样一来,茶叶税就在唐朝平稳地实行了起来。茶叶税的征收对唐朝国库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根据记载,在恢复征收茶叶税的当年,茶税就已经达到了41万缗。大大地增加了国库收入。

总结

正是人们对茶叶的喜爱,才让统治者感到对茶叶进行征税有利可图。对茶叶进行征税实际上也促进了茶叶贸易的规范和发展。唐朝对茶叶进行征税以后,往后的朝代都对茶税进行了沿用。茶税成为国库的一笔重要收入。虽然喝茶的成本在不断的上升,但是人们依然没有放弃对茶叶的热爱。

在唐朝以后,茶文化又进一步发展,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在整个儒家文化圈内,茶叶都有着极高的声誉。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象征,与个人的文化和品德息息相关。直到现在,茶叶仍然是咖啡,可可之外的第三大饮品。并且已经走向世界,有中国人到的地方,就有茶叶的身影。

一个爱喝茶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爱茶的父亲,为孩子的世界打开多一扇窗

爱茶的男人通常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懂天文时节,也懂地理环境。六大茶类的故事,他们总能信手拈来。当爱茶的男人升级成为爱茶的父亲,他便像是孩子的百宝箱,各种各样的茶故事、茶趣事都是最好的睡前故事。而且,他们通常历经磨练,沉稳而淡然。一叶一茶,在他的杯里都多了几分故事。茶,是他感悟生活与生命的一种途径。他会在喝茶的时候,不自觉地以茶比喻生活,道理就这样自然简单地潜移默化到孩子心里。世界,可以简单,可以复杂。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爱茶的父亲会教孩子从茶叶里感悟世界的繁与简,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教导孩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每一片茶叶的制作都蕴含着自然与人类的双重作用力。是自然带给了我们茶叶的原料,让水有了味道,人类有了茶。是人类的智慧发现了更多的制茶方法,让茶丰富多样,美好了世界。爱茶的父亲必定懂得这些。他会通过茶,教导孩子感恩大自然,让他明白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美好的一切。他也会通过茶,教导孩子要相信人类智慧,人类拥有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能力。只有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有眼前的这一杯茶,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爱茶的母亲,以身作则的健康标杆

喝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母亲都不希望孩子迷恋上饮料或咖啡,然而自己却总在做着不许孩子干的事。但喝茶的母亲会灌输给孩子健康的生活理念。她爱喝茶,身体好,身材棒,没有满口的蛀牙,也没有臃肿的腰身。她用美好的体态向她的孩子诠释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比起三令五申,爱茶母亲用最简单的方式影响着她的孩子。

让孩子懂得保持独立自我的重要性

爱茶懂茶的女性必定气质高雅,谈吐不凡。她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的态度,荣辱不惊,总能在流变的世道里保持真实的自我。即使生活再忙,爱茶的女性也会有静心品茶,回归自我的时候。在孩子的眼底,这是母亲的亲身教导。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她的孩子,世界再忙,人也不能失去了自我。用一杯茶的时光,不想工作,不想世界,回归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

爱茶的家庭,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爱喝茶的父母必定少吵闹。喝酒容易让人头昏脑涨,一不小心就容易吵闹。喝茶则让人心静,父母一起喝茶聊天,在孩子眼里是一个很有爱的画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和谐的关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据专家调查,父母常在家里吵闹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难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而在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就能更加健康、阳光地成长,性格更外向。

笑对世事,容易养成乐观的心态

爱茶的父母面对一切总是带着微笑。曾经在一茶馆喝茶,突然间茶馆的玻璃外墙瞬间碎裂。刚上小学的孩子惊叫起来,躲到了母亲身后。他的父亲在玻璃墙完全脱落于地面时站起来观察,笑着对孩子说,没事,过来爸爸这里,玻璃碎在地上很美。孩子虽然害怕却还是走到了父亲的身旁,他在父亲的保护下看碎玻璃。茶馆老板后来跟我说,孩子他胆子小,对事情总有一些不好的想法。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我希望我能让他学会用乐观的眼睛看待一切。

爱茶的父母,有着淡然的心境,对于世间的一切,总能笑着面对。有这样的父母定能教导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用平静的心对待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