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香气审评词汇的问题

发布时间 : 2020-11-17
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香气 乌龙茶问题

普洱茶的香气。

品一杯茶,往往都是从闻香开始,赞美一杯茶也是先说这茶香。日本的茶叶专家山西贞博士就将茶叶香气比作“茶叶品质的命根子”。

描述一类香气,首先要尽量以接近生活的方式让别人能够想象出一个轮廓来,然后当看到描述的人们接触到相关香气的时候便能够说:“哦,就是这个!”

普洱茶近十年来在茶叶市场上持续高温,积累了很多的固定参与人群,在长期的市场往来交流下,逐渐出现了一些颇具普洱茶特色的审评词汇,比如“勐海味”、“勐库香”、“古树气”,甚至“云抗十号的香气”之类的词汇也层出不穷。

在茶叶的香气审评中,的确有“地域香”、“品种香”、“季节香”之说,但“勐库香”、“紫鹃香”、“秋香”所描述的香气并不直观,因此多半是在业内使用。对于新接触普洱茶的人,怎么可能让其想象出“勐库”的香气来呢?更不用提加上几个“树龄香”、“气候香”、“工艺香”了。

这种词汇在普洱茶流通过程中非但不能对普洱茶品质有所描述,反而使人一头雾水,徒增普洱茶的“神秘感”,对于今日越来越讲求公开化透明化的商品市场趋势来说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往大里说甚至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进步形成了一种的阻碍。

现行国标《GB/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与普洱茶相关的版块“黑茶、紧压茶术语”中,关于香气的用词极为单薄,特摘全段如下:

6.4香气

6.4.1

陈香staleflavour

香气陈纯,无霉气。

6.4.2

菌花香arohidflavour

金花香arohidflavour

茯砖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

6.4.3

青粗气grassandharshodour

粗老叶的气息与青叶气息,为粗老晒青毛茶杀青不足所致。

6.4.4

毛火气firedodour

晒青毛茶中带有类似烘炒青绿茶的烘炒香。

6.4.5

酸气sourodour

普洱茶渥堆不足或水分过多、摊凉不好而出现的不正常气味。

就普洱茶来说,还要除掉其中专门用来描述茯砖的菌花香,那么可用的术语竟然仅仅剩下四个,连上描述竟不足百字。仅用四个术语来描述普洱茶的香气,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琳琅满目的普洱茶产品的。各种用于描述普洱茶香气的词汇就在这种饥渴中诞生,而这些词汇的古怪也显得有些饥不择食的味道。

因此,对普洱茶香气的类型做一个梳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审评术语


1、条形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一般多为高档普洱散茶和高档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多为大叶种生熟普洱毛茶,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实:嫩度比紧结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多为7级左右的普洱茶青形状。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2、普洱生茶色泽

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经绿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片。

枯黄:色黄而枯燥。

3、普洱熟茶色泽

乌润:色黑而润,稍有活力。

乌黑: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色似熟栗壳色,褐中带深棕色。

枯红:色红而枯燥。

4、净度

匀净:老嫩整齐,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花杂:以不同嫩度的老嫩茶和片,末,梗等混杂在一起。

含梗:茶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老茶梗。

筋皮:嫩茎和梗揉碎的皮。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碎茶中含量较多。

5、普洱生茶香气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香:清鲜爽快。

纯正:茶香较低,纯净正常。以适用于普洱茶熟茶香气。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一般陈年生茶所具有的味道。

青臭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一般生饼新茶多有的味道。

6、普洱熟茶香气

鲜甜:鲜爽带甜感。以适中于滋味。

甜和:香气虽不高。但有甜感。

果香:类似某种鲜果香。好的普洱茶有桂圆香味,糯香。

7、汤色

普洱生茶汤色

黄绿:以经为主,绿中稍带黄的汤色。

绿黄:经黄为主,黄中稍带绿的汤色。

浅黄:物质欠丰富,汤色黄而浅。

莹黄:汤色晶透,无杂质。一般多是5年以茶的生茶所具的汤色。

黄红:汤色显酒红色,莹透无杂质。陈年的普洱生茶所具的汤色。当然湿仓茶也会这样,但茶底不净,有刺鼻霉味,汤色混浊。

普洱熟茶汤色

红艳:鲜艳明亮,油面厚而艳,是茶汤中物制质丰富。普洱茶品质好的表现。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红较深。

浅红:泛红色,深度不足,多为陈年熟茶,发酵过重的汤色。

8、滋味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茶味纯正浓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醉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醉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9、叶底

细嫩:芽和细嫩叶含量多,叶质嫩软,用于高档普洱生茶。

柔软:芽叶嫩度好,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无弹性,不易松起。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大叶乔木所具有的品质。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摊张:叶张摊开,叶质较硬。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有弹性。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等均匀一致。

细说普洱茶的审评


冲泡,运用不同的投量;不同的冲泡茶的器具,水冲撞茶叶不同的力度和速度;以及不同的水温和浸泡时间,及其不同的组合,可冲泡出不同口感的茶。

如果掌握该茶的茶性,还可以避开该茶的缺点,把该茶的优点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冲泡出最适合最可口的口感。审评,则是使用相同的投茶量;相同的器具;水冲撞茶叶的力度和速度亦相同;相同的水温;相同的浸泡时间,对一款或以上的茶叶评判或比对。

市场上有专门的审评杯售卖,一套审评杯包括一个盖杯(杯口带凹位,方便倒茶汤),一个汤碗,一个汤匙。一套十多块钱。一般称3克茶放入盖杯,用大开水迅速倒入盖杯,冲撞茶叶至杯满,盖好杯盖,浸泡3分钟,把茶汤倒入汤碗。打开杯盖可以闻香和看茶底,汤碗可看茶汤的汤色,汤匙用来试口感,一次性完成对茶色,香,味的评判,操作简单快捷、方便。还可对两款或以上的茶的比对,评判,多少款茶,就用多少套审评杯,定量茶,同水温,同时间浸泡。

在相同条件下,有助于我们较客观地比对那款茶的优劣。我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茶,跟不熟的茶比对;可以用知道价格的跟不知价格的比对,这样性价比就出来了。还可以不同品种的比对,这样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口感的茶。很多朋友说,喝茶喜欢简单,随意,喝茶不就是图个清心,清雅吗?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呢?搞得那么复杂不是违背了喝茶的初衷吗?我们说,喝茶的心境,跟学懂茶的过程是两回事。

茶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学懂它当然是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相当困难和复杂的。不懂茶,随便喝茶,是糊涂喝茶;学懂茶,随意喝茶,是由聪明变糊涂喝茶,是两回事,不在一个层次上。不懂茶的人不见得他喝茶的心境有很高;懂茶的人也不见得他喝茶的心境一定不高。懂不懂茶跟心境没有多大关系的。反而觉得这倒给了一些不努力追求的人的一个借口。如果这个借口成立的话,茶就真的是简单了,甚至可以回到原始了。但相信茶会朝着文明,文化,发扬光大的方向走的,这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这是远大的理想,有点不着实际的,说实际的,把茶说得更清晰,透切,明白,让更多人更容易,方便地学懂茶却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普洱茶的审评名词


审评名词

芽头: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

茎:尚未木质化的嫩梢。

梗:着生芽叶的已显木质化的茎。

筋:脱去叶肉的叶柄、叶脉部分。

条:条状茎、梗、叶。

碎:呈颗粒状细而短的断碎芽叶。

夹片:呈折叠状的扁片。

单张:单瓣叶子。

片:片状叶。

末:细小呈砂粒状或粉末状。

朴:叶质稍粗老,呈折叠状的扁片块。(粗茶梗大茶叶)

红梗:梗子呈红色。

红筋:叶脉呈红色。

红叶:叶片呈红色。

渥红:鲜叶堆放中,叶温升高而红变。

丝瓜瓤:渥堆过度,叶质腐烂,只留下叶脉的网络,形成丝瓜瓤。

麻梗:隔年老梗,粗老梗,麻白色。

剥皮梗:在揉捻过程中,脱了皮的梗。

绿苔:指新梢的绿色嫩梗。

上段:筛摇后,上层较轻、松、长大的茶叶。也称面装或面张。

中段:筛摇后,集中在中层较细紧、重实的茶叶。也称腰档。

下段:筛摇后,沉积于底层细小的碎茶片末。也称下身或下盘。

普洱茶常用审评术语


普洱茶审评术语,简称评语,是指通过言简意赅的确切词汇,表达茶叶品质特点和优缺点的专业性用语。评语就其内容来说,只有两类,

一类是表示品质优质的褒义词:如外形的细紧,细嫩,圆结,重实,匀齐,香气的鲜嫩,清香,清高,嫩甜,滋味的鲜爽,醇厚,陈香,鲜浓,汤色的嫩绿,红艳,清澈明亮,叶底的嫩匀明亮,红匀明亮等。

别一类是表示品质缺点的贬义词:如外形粗松,短碎,身骨轻飘,花杂,露黄,多茎梗,香气的低闷,粗气,异气,滋味的淡薄,苦涩,粗钝,异味,混浊,叶底的粗老,瘦薄,暗褐等。

下面分别按外形与内质评比的各因子,列出大宗普洱熟茶,生茶,常用的品质评语,并对其含义进行注释。

1.条形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一般多为高档普洱散茶和高档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多为大叶种生熟普洱毛茶,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实嫩度比紧结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多为7级左右的普洱茶青形状。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2.普洱生茶色泽

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经绿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片。

枯黄色黄而枯燥。

3.普洱熟茶色泽

乌润色黑而润,稍有活力。

乌黑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色似熟栗壳色,褐中带深棕色。

枯红色红而枯燥。

4.净度

匀净老嫩整齐,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花杂以不同嫩度的老嫩茶和片,末,梗等混杂在一起。

含梗茶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老茶梗。

筋皮嫩茎和梗揉碎的皮。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碎茶中含量较多。

5.普洱生茶香气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香清鲜爽快。

纯正茶香较低,纯净正常。以适用于普洱茶熟茶香气。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一般陈年生茶所具有的味道。

青臭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一般生饼新茶多有的味道。

6.普洱熟茶香气

鲜甜鲜爽带甜感。以适中于滋味。

甜和香气虽不高。但有甜感。

果香类似某种鲜果香。好的普洱茶有桂圆香味,糯香。

7.汤色(1)普洱生茶

黄绿以经为主,绿中稍带黄的汤色。

绿黄经黄为主,黄中稍带绿的汤色。

浅黄物质欠丰富,汤色黄而浅。

莹黄汤色晶透,无杂质。一般多是5年以茶的生茶所具的汤色。

黄红汤色显酒红色,莹透无杂质。陈年的普洱生茶所具的汤色。当然湿仓茶以会这样,但茶底不净,有刺鼻霉味,汤色经混浊。

(2)普洱熟茶

红艳鲜艳明亮,油面厚而艳,是茶汤中物制质丰富。普洱茶品质好的表现。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红较深。

浅红泛红色,深度不足,多为陈年熟茶,发酵过重的汤色。

8.滋味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茶味纯正浓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醉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醉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9.叶底

细嫩芽和细嫩叶含量多,叶质嫩软,用于高档普洱生茶。

柔软芽叶嫩度好,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无弹性,不易松起。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大叶乔木所具有的品质。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摊张叶张摊开,叶质较硬。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有弹性。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等均匀一致。

繁琐的普洱茶问题


第一点、怎么感受茶香?

是否是用鼻子闻茶底闻出来呢?这个是一个茶友随后给我的留言,我想用两分钟时间,请大家回答:怎么感受茶香?我看下大家的答案。到底是闻干茶还是闻叶底?

实际上我们对于香气的判别,既不是干茶,也不是叶底,主要是基于口腔的感受。用鼻子闻干茶,是感受干茶的香气,判别是否晒青,是否有异味杂味,闻叶底,也主要是看日光臭是否充分,是否有仓味、杂味。而我们说的茶香,实际上是茶汤入口后,在口腔运动过程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喉咙对茶汤的感受过程。在每一泡的过程中,感受着茶香。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香。对于烘青茶,感受到豆香。对于晒青过度的茶,会感觉有糊味。这个算是对茶友问题的解答。

第二点、关于茶的层次感

什么是茶的层次感呢?这些,只能讲个人感觉了,非标准答案。所谓层次,是一种顺序。先后顺序,即一个茶,第一泡到第N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而这种口感,有规律性,且这种特性很容易辨别。以大滇倾城为例,前面3泡,大致出现较明显的班章味,后面次第减弱,凸显出其他拼配茶的特性。而十年巅峰这个茶,在层次感的变化方面,比倾城更加自然。前几天的班鹤这个茶,我认为较难分出层次感。层次感,在好的拼配茶里应该能逐一体系。对于纯料茶,茶的层次感,则主要体现在茶汤浓度,苦涩度的次第变化,总体而言,我认为,一个好的拼配茶或纯料茶,都应该是有层次感的。太多胡乱拼凑的茶,感觉出来的综合口感是混杂。

第三点、关于锁喉以及茶的收敛性

我有听茶友谈起生茶的锁喉,让我无从想象。试茶,发现是该茶涩度较高,导致口腔内肌肉出现紧张收缩的感觉,这个不是锁喉。锁喉指的是咽喉处,感觉发干,茶汤吞咽较为困难,发痒等,多见于入仓茶,或者受潮的茶,部分新熟茶也有此感觉。关于收敛性,其实我认为无关茶的品质,更多在于饮茶者的适应程度。这种情况多见于新生茶,陈化数年即可解决。

第四、茶油?

上面飘着一层雾状的东西,有茶友认为这是茶油,若茶油多,则表示茶的品质好。此说法,大滇认为不成立。证明方法:同一款茶,你在夏天泡和冬天泡,肯定不一样,冬天明显较多;其二,同一款熟茶,水温较高冲泡,较多出现,水温较低冲泡,较少。

第五、润茶

下午瞬息的问题。关于润茶,其实属于醒茶方式的一种,即温水洗茶,使紧压茶解块。太多时候,我们都是分解成小块,这样的小块,在第一遍洗茶的时候用温水浸泡,松散。当然,润茶的水,不喝,呵呵。在此基础上,第二遍,才进行正式的洗茶。

顺便说下,关于醒茶的其他含义:

一去仓味,无论干仓还是湿仓,都有仓味,只要是出于长期密闭环境中,比如,我们感觉到某些茶有纸箱的味道……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得仓位减轻,自然,口感会有较大变化;

二提升香气,紧压茶分解后,放入紫砂罐,一段时间后,茶的香气会有提升。这个属于经验,原理不可考证。

第六、关于青味

青味的说法,比较含糊,总体来说,我解释为,鲜叶的味道的残留度,即在多大程度上还保留着鲜叶的味道。杀青不足的茶,显然青味很明显。杀青,揉捻,晒干后立刻压制的茶饼,青味也会保存很久。关于青味,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从制茶的角度来说,大滇认为,是应该尽力去除青味再进行压制,才是合理的工艺。所以,春茶应该放到秋天再压制。这样,第二年的时候,你会感觉茶汤,比春茶春压的醇和。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春茶秋压的茶,转化时间会比春茶春压,缩短2年以上的时间,比如大滇的五载版系列。我认为,五载巴达迄今为止的陈化效果,应该达到了春茶春压3-4年的效果。但这样压制的明显弱点是:没有了新茶的清香,这种清香伴随着鲜叶而出现,随青味的消失而消失。这个弱点,对于老茶客来说,是无所谓的。但对于新茶客,立刻会感觉若有所失。尤其是从喝绿茶转过来的新茶客,对于普洱生茶的判断,还是以绿茶标准。

揭秘普洱茶的香气


一是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二是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其发酵度在20%——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戓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所谓普洱茶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并不是一点香气和味道都不存在。焦糖香的出现,证明普洱茶的发酵走到了尽头,再向后延伸,不是发酵的持续,而是碳化和变质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有时间概念的,并非没有终点。同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有时间范畴,不会“持续到永远”。

怎么品评普洱茶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是指什么?


导读:在此之前掌柜在微号()中和其他茶友有分享过《点击即可查看>怎样快速提高普洱茶品鉴水平?》一文,随后就有茶友在留言“怎么品评普洱茶的香气?”香气能作为品评普洱茶品质的三大要素(汤色、香气、滋味)之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今天我就以(ID:nmjrtea)景迈山古树茶为例,和大家聊聊普洱茶香气的品评。

一、品评流程

1、热嗅

热嗅包含两方面:一是,温杯、润茶(洗茶)、出汤之后,立刻闻公道杯中的香气,这时温热的水蒸气能够使得茶香较好的挥发出来,因而被称为热嗅;二是,经过冲泡倒出茶汤之后,趁茶叶还较热时,闻茶叶的香气。而之所以要热嗅,是因为茶叶内的香气物质或者异味物质,温度越高越容易被溶解、挥发,所以热嗅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品茶香,还在于借此闻茶叶中是否有异味,从而来品评茶叶香气的纯度。

2、温嗅

温嗅也包含两方面:一是,茶汤倒出之后茶叶温度稍降,温茶叶本身的香气;二是,闻茶杯中温热的茶汤香,以及茶汤入口之后,用口腔、呼吸充分感受茶汤中的香气。温嗅时因为大部分水蒸气散去,茶香开始较好的呈现出来,是普洱茶香气品评的关键步骤。而且温嗅时不仅仅止于香,还要考虑香与茶汤的融合程度,看是香融于水,还是香水分离。如《景迈山》,品饮时茶汤入口甜度高,裹挟着优雅兰香萦绕口腔,茶香、茶水融合度较佳。

3、冷嗅

冷嗅也包含两方面:一是,饮完茶汤后,闻品茗杯的杯底香,或者闻公道杯的冷杯香。二是,闻出汤之后,稍有余温的叶底香气。

这两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闻冷杯香是为了评茶品的香气持久度,闻茶叶香是为了评茶品制作是否合理,叶底是否有杂气、异味。

二、香气品评

普洱茶香气品质如何,主要通过对其香气纯异程度、高低程度、持久度,这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确定。

1、香气纯异程度

纯是指普洱茶应该具有的香气的纯正程度,异是指普洱茶香气中夹杂的杂气异味。对普洱茶香气纯异程度的品评主要是通过热嗅,热嗅时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和异味物质,都会随着剧烈运动的水蒸气挥发而出,所以这时更利于分辨普洱茶香气类型,以及判断所品评茶品香气中是否有异味。可以说,热嗅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用于查探茶叶的缺陷。

2、香气高低程度

香气高低的品评是香气品评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对茶叶香气类型、特色、优劣程度的评判,品评方式以温嗅为主。香气高低可划分为浓、鲜、清、纯、平、粗这六个方面。浓指香气高扬浓厚,闻之感觉茶香有活性;鲜指香气鲜新,闻之有提神愉悦感;清指香气清雅,闻之有春风拂面般清爽之感;纯指香气纯正,无杂味、异味;平指茶叶香气平淡,但无杂味、异味;粗则指茶叶闻之有老叶腥味,给人香气粗老之感。

3、香气持久程度

香气持久度程度的品评主要是通过冷嗅时茶叶的余香来评判,也有茶友将香气持久度称之为香气的长短。如果所品评的茶叶香气,从初始的热嗅到后期的冷嗅都能够一直存在,那就说明茶品香气持久度较佳、较长。反之则是香气持久度较弱、较短。

综上所述:普洱茶的品评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环节,分别对香气的纯异程度、高低程度、持久度做出评判。香气以纯、高、长为优,以异、低、短为劣。

普洱茶的独特香气


普洱茶是长期后发酵茶,它所留下的真性原香,应该是非常薄弱的。然而经常品饮普洱茶的人,却有滋有味能品出和发现普洱茶独特能具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大叶种的普洱茶叶,都有一股强烈的青叶香,经过适当的陈化后发酵,幼嫩的茶芽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就留下了淡淡的荷香,荷香是属于飘荡茶香,从刚打开密封的普洱茶中,可以闻到一股荷香轻飘;用次嫩的普洱茶叶制成的散茶、园茶,都有兰花的香,经适当陈化之后,都能泡出兰香,兰香有时显现在普洱茶的某一泡之中,有时相伴而来,香在口鼻之间,香气缭绕不散,今人神往;普洱茶的樟香,有说是茶树混生于樟树林中,茶树吸收了樟树的香气,贮存于茶叶片中所致,有说是普洱茶的陈化生成了某些酚、酯类的物质,遇热而挥发出樟香,但传统普洱茶树确实是生长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普洱茶带有强烈浓郁的樟香,显现出普洱茶独特的高贵古朴、阳刚亮丽的茶质:青香是普洱茶基本的物质,普洱茶叶中都有着一种特殊的野生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青香仍留了下来,青香和樟香混合在一起,形成普洱茶独特的樟香,当嗅到普洱茶樟香时,刻意地避开樟香,闻到的就是青香。荷香、兰香、樟香、青香,是普洱茶珍贵的香。

而普洱茶独特的香气,则是其陈香。陈香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份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物质所产生的综合香气。茶的香气是由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决定的,普洱茶鲜茶叶中芳香物质含量为0.03%—0.05%,但经过普洱茶特殊工艺中酶的作用,儿茶素多酚类物质氧化还原,以及水热和酸性等条件,都能引起或促进芳香物质的产生,发酵后的普洱茶的芳香物质不但含量上有了较多增加,造就“越陈越香”的品质,而且种类上也有很多变化,由于各制作加工工艺的轻微差异,就有了伴随陈香的各种茶香。普洱茶的陈香透露出深厚的历史韵味,彰显出返璞归真的自然真性,其多种茶香又展示出各自醇厚亲和的特色,给人以一种无穷的诱惑。正是传统普洱茶自然陈化的过程酿造了甘醇清淡的陈香,才使之具备了这些珍贵独特的香气,普洱茶真正香飘大江南北、五州四海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接受和喜爱。

再说普洱茶的香气


上次说到,香有上品、次品之分。香是多种多样的,据做香料的朋友说,香型、香气有几千种之分,有来自大自然的香,有人工合成的香。香是非常复杂多样性的一门学问,但这里我们只是说茶香。茶如果不香,无论多有滋味,总是欠缺的,好像没了立体的享受,起码不会到怡人,醉人的感受,通常清香怡人是连在一起的。

香有清、俗之分。用香水作个例子,一些低档的香水,香气人工合成,价格低廉,其香就很俗,表面很香,其实人体很抗拒。相反,一些很高档的香水,提炼于天然花瓣,其香清,表面不是很香,但沁人心肺,人体很接受,证明人天生是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任何人工造出来的香,跟来自大自然的香,都是不能比拟的。自然的香,会清、雅、幽、细,为上品;不自然的香,俗、粗,为次品。

香跟温度有关,温度高香气容易表现出来。所以,有些茶要高温冲泡,香气才能表现出来。冷的时候和温度降下来,香气就没有了。我们通常叫飘香,热的时候有,变冷飘过就没有,飘香都是薄的。是为次品。好的茶,在常温状态都可以闻到香。就是闻干茶饼也能闻到香,冲泡时香气会更浓郁,变冷了香还坠住杯底,再好的香气注入茶汤,冷了都闻得到香,我们叫冷香,沉香,是为上品。

香是越香越好的,有些人觉得茶太香会不会不好。我们应该先分清该香是不是自然的,如果是自然的,当然是越香越好,因为来自自然的香,浓而不俗,高而清、细、幽、雅。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静心感受一下,闻该香觉得舒不舒服,如果舒服就是好的。我们学会闻香,找好香是一条捷径,如果,干茶饼闻不到香,该茶最多算得上是中品;如果,干茶饼闻到香,该茶可能会入上品。当然最后还要冲泡品饮才能确定,但闻是最方便、快捷的。如果,闻都不行基本不用再试了,这为茶友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普洱茶:普洱茶香气何来?


喜欢喝普洱茶的人,是因为普洱茶的香气。但是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普洱茶的香气是怎么来的。换句话说,怎么制作怎么存储才能是的普洱茶达到最佳的香气状态。

一、初制工艺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加工方法中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例如: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豆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会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二、普洱茶的香气取决于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部分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鲜叶的老嫩等等因素。例如阿萨姆种和中国种,南糯茶区与布朗茶区、帕沙与班章、正常芽叶与紫芽(绿色芽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要高于紫色芽叶)。

三、仓储的不同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点,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

根据经验,超过75%的空气相对湿度,对茶叶的转化是很危险的,较低的湿度,茶叶的转化很慢,但香气保留得很好。

四、冲泡方式的不同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

普洱茶香气之谜


绿茶、铁观音在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下,香气不过3年。3年过后整体都成下滑趋势,最终变为惨淡无味的过期茶。而普洱茶则不同,普洱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气越来越强,曾有人说普洱茶“越陈越香”,到底是有道理,还是无道理,终归是留给后人无尽的评说。

茶,注重色、香、味俱全。茶有香而无味,或者茶有味而无香都不是好茶。我曾经试过,把祁门红茶放3年以后再喝。确实滋味比3年前要好很多,可是香气散了。当时忽略了这点,没有高度密封保存,致使现在有味而无香,并不是一款好茶了。所以那个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香气对于茶来说是这么的重要!

普洱茶应尤为注意香气的保护,要换句话说,如果香气散了,普洱茶也就没有品饮价值了。可事实告诉我们,50年之久的普洱茶不但香气没散,而且香气还有了转化。这种转化后的香气可以理解为陈香,是从酵香慢慢转变的陈香。而这种陈香不易得,非经年累月所凝聚,经时间所解化,才显得尤为可贵。我很难想象储存50年之久的普洱茶,如何保持香气不散呢?这真是个谜!到底是保持、还是增加、或是减少某种物质也能转化为香气,我们很难解释。但最终香气是保持住了,这也就说明普洱茶是生香的。生,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如果说绿茶、铁观音可以保持香气3年不散,那超过3年的普洱茶可以说是越陈越有香了。据我观察,普洱茶的香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高低起落之分。3年内的普洱茶在香气上基本与绿茶、铁观音雷同,香气走下坡路,到3年时,茶水有香,而叶底基本上已失香。过了3年的普洱茶到5年时慢慢开始聚香。等到7年时,整体已有凝香聚气之态。

香,在一个周期的转化中也可大致分为3态。新茶时香较扬,浮于面;陈化中水有香而底已渐无香,整体韵感失衡,口感不佳;陈化完的香气低沉,沁人心脾,让人靡醉,香气与水所交融,凝于口中持久而不散。在口中越能持久者越属上品。

普洱茶仓储香气有哪些?普洱茶常见的香气有哪些?


导读:香气,是普洱茶品饮过程中,茶友们尤为看中的品质特征。不管是干茶香、挂杯香或杯底香,在茶友们口中总能品鉴得头头是道。那普洱茶香气如何产生,又有几种常见的香气呢?

坊间关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有许多天马行空的“遐想”。比如枣香是茶树与枣树间种,兰香是茶园中有兰花,樟香是茶园中有樟树(甚至是茶叶压饼后与樟木共同存放……个中种种,不一而足。

实际上,普洱茶的香气来自于茶叶自身的内含物质、工艺制程以及仓储转化的协同作用,绝非是靠着想当然的混种沾染。茶友在品饮普洱时会用自己记忆中最为类似的味道对茶汤香气进行勾勒,故而有了樟香、枣香、参香等对普洱香气的描述。

1、樟香

香港仓储茶品,青壮叶生茶在一定时间的高温高湿存储与退仓后,茶汤所产生的特有香气。若茶品年份较短入、仓较轻则为清樟香,若年份较老、仓储较轻称之为野樟香,若为三十年以上老茶入仓较轻则称之为淡樟香;樟香,与兰香、参香等可以说是香港仓储的特有仓味。

2、兰香

同樟香形成原因,坊间称稍有年份、入仓较重的生茶,茶品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汤色相对较深、叶底颜色亦深,但还不至于黑硬。

3、参樟香

青壮叶熟茶置入高温湿仓环境,刚出仓时茶菁特有的类似樟香参香混合的香气。

4、参香

基本上为茶叶木质化香气,以陈年老熟茶居多。青壮叶茶品经过高度湿仓,或是轻中度湿仓经长时间退仓后,茶汤产生类似人参香气,尤其冷汤更为接近。单纯渥堆工艺,难以产生参香。

5、枣香

老叶或级外茶经过轻度渥堆、轻度湿仓处理后,在没有入仓或很轻的仓储下茶汤产生的类似红枣干的香气,尤其在某些特殊茶区容易出现。

6、龙眼味(桂圆味)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青壮叶轻发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凤凰熟沱、临沧熟沱等,在没有入仓的情况下,茶菁味道类似龙眼干的味道。近年来渥堆熟茶发酵度较高,整体制作工艺也有所改变,桂圆味已经少见。

7、荷香

特级或细嫩芽熟散茶经过轻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退仓干燥后,茶菁所产生类似干燥荷叶香气。近年因工艺改变,也较少见熟茶荷香。

《普洱茶香气审评词汇的问题》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的香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