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百亩茶园遭“茶尺蠖”啃噬

发布时间 : 2020-11-28
御茶园花茶 雨花茶园 中茶黑茶园

御茶园花茶。

“原本茂密葱绿的茶园,在几天之间变得光秃秃,像被大火烧了一样……”武义县熟溪街道溪南汤村100多亩茶园近日遭虫害,成了荒山。

据与茶园仅一墙之隔的养猪场业主汤泽友介绍,茶园所有权归“五七干校”农场,三四年前,一个永康人承包了茶园。笔者在现场看到,整片茶园呈铁锈色,很像刚被大火烤过,几抹野草夹杂其间,是茶园仅存的绿色。俯身细看,有许多状似毛毛虫,但身形却细小很多的虫子附在残留的茶梗上,用树枝一撩拨,虫子就会蠕动。由于虫子颜色、外形均似茶梗,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与迷惑性。

汤泽友说,茶园长势在今年6月份之前还非常不错,之后就出现了这种土话叫“量寸虫”的虫害。“不到半个月,茶园就被啃光了,夜晚的时候还能听见虫子啃噬茶叶的声音,‘沙沙沙’很整齐的。承包人永康老板在7月份给外面一圈茶园灭过两次虫,但没到两天,虫子就把刚冒点绿的茶叶啃光了。”

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量寸虫”学名叫茶尺蠖[/b],是危害武义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蛹在茶园表土内越冬,一年发生五六代,5月下旬后每月约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虫害暴发时可将整片茶园啃光,状如火烧,对当年茶叶生产影响极大。相关部门根据近期气候情况预测,今年第五代茶尺蠖[/b]将在9月10日~25日大暴发,且有向高山茶区扩散的趋势。建议各生产单位在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立即对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的茶园进行防治,5~7天后予以重新观察,如每米茶行发现活虫10头以上的需更换农药再次防治。

小编推荐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茶尺蠖


英文名称:tea geometrid 拉丁学名: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分布区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翅灰白色,前翅内横线、外横线、外缘线和亚外缘线黑褐色,弯曲成波纹状,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外缘有5个小黑点。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鲜绿色,孵化前转黑色。幼虫:1龄黑色,每节有环列白色小点和纵行白线。2龄褐色,体上白点、白线不明显,第一腹背有2个不明显黑点,第2腹背有2个褐斑, 3龄体茶褐色,第二腹背有1个“八”字形、第八腹背有1个倒“八”字形黑纹。 4、 5龄体黑褐色,2—4节腹背出现菱形斑纹。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赭黑色。 为害作物:除茶外,还为害大豆、辣蓼飞枫杨等。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秋茶期为害最重。发生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影响产量和树势。 发病特点: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一般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杭州翌年3月羽化。幼虫发生期:第一代4月上、中旬,第二代5月下旬至6丹上旬;第三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以后约每月发生1代。9月下旬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卵期6-10天,幼虫期11—48天(一般15天左右),蛹期7—13天(越冬蛹4个月以上),成虫寿命3—6天。 成虫有趋光性,卵成堆产于茶树枝桠间、茎基裂缝和枯枝落叶间,每雌平均产卵300余粒。幼虫l一2龄多在叶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黄昏至清晨活动为害,具吐丝下垂习性;4龄开始暴食,当食料缺乏时老嫩叶都被吃尽。幼虫老熟时入土约l寸造一土室,化蛹于其中。 天敌有姬蜂、绒茧蜂、核型多角体病毒、蚂蚁、蜘蛛等,其中绒茧蜂寄生率较高。 防治方法:(1)在各代1—3龄幼虫期,选用10%除虫精、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或9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松、90%巴丹,每亩1.5-2.5两(合1000—1500倍液);或75%鱼藤精每亩2.5—3两(合800倍液)喷杀。 (2)在入土化蛹期,结合深耕灭蛹,或人工挖蛹。 (3)灯光诱杀或雌虫活体性诱杀成虫。 常用药剂: 除虫精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杀螟松巴丹鱼藤精

潮州五镇完成1065亩生态茶园改造


近半年来,潮州市致力于改造生态茶园打击毁林种茶行为,日前,记者从全市建设生态茶园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凤凰、文祠、归湖、新丰、建饶等5镇共完成生态茶园改造面积1065亩,整治毁林种茶建设生态茶园专项行动也取得初步成效,共组织打击毁林种茶行动40多次,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4起,结案21起。

生态茶园

副市长胡鹏带队实地察看了乃兴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改造现场,观看潮安区茶园改造视频,并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

胡鹏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抢抓机遇,加大投入,通力合作,为建设生态茶园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面整治毁林种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茶园改造工作,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安排,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补齐“绿色短板”,全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改工作,完善扑火预案,毫不松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要对照考核指标,找准问题,查漏补缺,力争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绩。

茶树木liao尺蠖


学名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鳞翅目,尺蛾科。别名核桃尺蠖、洋槐尺蠖、吊死鬼、小大头虫。分布北起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海南、广西、台湾、云南,东邻滨海,西至陕西、甘肃,折入四川。 寄主 茶树、棉花、玉米、荞麦、梨、桃、杏、李、萝卜等。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整枝叶片吃光,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质量。

局部地区发生严重。长江、淮河以北密度较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3lmm,翅展54—78mm,翅体白色,头棕黄,复眼暗褐,触角雌丝状,雄短羽状。胸背有棕黄色鳞毛,中央有l浅灰色斑纹,前后翅均有不规则的灰色和橙色斑点,中室端部呈灰色不规则块状,在前后翅外线上各有1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隐显差异大;前翅基部有1个橙色大圆斑。雌腹部肥大,末端具棕黄色毛丛;雄腹瘦,末端鳞毛稀少。卵椭圆形,初绿渐变灰绿,近孵化前黑色,数十粒成块上覆棕黄色鳞毛。

幼虫体长70mm左右,体色似树皮,体上布满灰白色颗粒小点。头部密布白色、琥珀色、褐色泡沫状突起,头顶两侧呈马鞍状突起。前胸盾前缘两侧各有l突起,气门两侧各生1个白点。服部第2—10节前缘亚背线处各有1灰白色圆斑。蛹长30—32mm,初绿色后变黑褐色,表面光滑,头顶两侧具明显齿状突起,臀棘和肛门两侧各有3块峰状突起。 生活习性 华北年生1代,浙江年生2—3代。以蛹在树冠下土缝或堰埂、梯田缝中越冬。

华北5—8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卵产于树皮缝或石块上,每雌可产卵1000一3000粒,成虫寿命4—12天,卵期9—11天。5月下旬一10月为幼虫发生期,8月为害严重,初孵幼虫有群集性,较活泼,可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2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期40天左右,一般6龄,老熟后入土多在3cm深处群集化蛹越冬。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清晨人工捕捉。(2)成虫羽化前结合翻树盘在茶干周围lm内挖蛹。(3)震落捕杀幼虫。(4)药剂防治 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特别是第l代幼虫孵化期喷90%敌百虫800一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50%辛敌乳油1500—2000倍液、30%氧乐氰乳油2000—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一8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一4000倍液以及其他多种菊酯类杀虫剂,均可收较好效果。一般第一次施药在茶发芽初期,第二次在茶芽伸长3—5cm时为宜。必要时可选用甲氨硷、速灭畏、百硷1号、功夫等杀虫剂加入等量消抗液,防效可明显提高。3龄前用药防治方法参见茶尺蠖。

江西:将力争在2020年建百万亩生态茶园


江西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气候,使其具有独特的种茶条件,江西是全国茶叶重要产区之一,年产量达4万余吨。5月14日,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茶叶主产区江西将重点布局狗牯脑茶产区、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婺源绿茶产区、浮梁茶产区、白茶产区等五大茶产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00万亩。

江西是中国传统优势产茶省,曾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的辉煌历史,茶叶和瓷器并称江西面向世界的两大名片。

近年来,江西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茶叶品牌整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整合1亿元资金集中扶持“四绿一红”(狗牯脑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浮梁茶、宁红茶)5个省级重点品牌,开启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江西全省茶园面积150万亩,干毛茶总产量6.38万吨,干毛茶产值55亿元,分别比茶叶品牌整合前(2014年)增长32%、44%和41%。

“尽管近年来我省茶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与茶产业强省相比,仍有不足。”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当日表示,主要表现在规模不够大、经济效益不够高、品牌不够响、市场占有率较低、宣传意识较薄弱等方面。

为此,江西今后将以标准生态茶园、良种茶苗繁育体系、茶叶加工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重点做好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拓市场四项工作等。

其中扩规模方面,该省将重点布局狗牯脑茶产区、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婺源绿茶产区、浮梁茶产区、白茶产区等五大茶产区,加强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00万亩,打造20万亩以上茶叶主产县4个,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也要会吆喝。记者了解到,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的2018年第二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5月31日至6月3日在此间举行,此次茶博会旨在集中展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成果,宣传“四绿一红”等茶叶品牌,开拓茶叶销售市场,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等。江西因其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使得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把茶产业打造成现代农业,使得江西的茶产业更能得到发展。

浙江磐安县茶园气象保险 万亩茶园低温损失可获赔


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农业类的保险也跟着多了起来,天气指数保险就是其中一种,当然,很多地方农业保险还指数在尝试阶段,浙江磐安县茶园今年也开展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磐安支公司资料,截至2月28日,我县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共计收取茶农自交保费311202元,承保面积9093.5亩,涉及玉山、胡宅等两个乡镇38个村庄。

据悉,该保险主要针对低温气象造成的损失。根据规定,在2月21日至4月20日保险期间内,因低温原因造成的损失,按保险合同双方约定的承保区域内气象观测站实测日最低气温在1℃(含)以下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涉及保险的茶叶品种包括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43、浙农117、迎霜、龙井长叶、白茶、浙农139、黄金芽、木牛201等。保险金额每亩为1500元,保险费率根据海拔高低为9%至12%。对参加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的农户,省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30%的保费补贴,县级地方政府予以30%的保费补贴,农户自负40%。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地小气候容易导致春季低温霜冻灾害。茶叶是我县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常常给我县茶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的展开,为我县茶农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更多天气指数保险有待用于农业生产中。

茶银尺蠖


分布区域:江苏飞浙江、安徽飞湖南飞贵州等省发生普遍,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12一13毫米,翅展3l一36毫米。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中央有一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也有一棕褐色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齿状。卵:椭圆形,长径约o.8毫米,短径约o.5毫米,黄绿。色。幼虫:初孵幼虫淡黄绿色,体长约2毫米。2—3龄幼虫深绿色, 体长分别为6一lo毫米、lo—16毫米; 4龄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体长16—22毫米; 5龄幼虫与4龄幼虫相似,但腹足和尾足淡紫色,体长22—27毫米。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绿色,尾端有4根钩刺,中间2根较长。 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主脉。 发病特点:浙江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飞下部成叶上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 4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l代。在杭州,卵期6—9天,幼虫期15—23天,蛹期8—9天,成虫期3—8天。成虫趋光性强,卵散产,多产于茶树枝梢叶腋和腋芽处,每处1粒至数粒。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先后孵化相差3天左右。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茶丛中部叶片或枝叶间吐丝将叶片或枝叶稍结缀,后化蛹于其中。 防治方法:(1)在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飞50%二溴磷飞50% 杀螟硫磷,每亩2—2.5两(合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每亩1.5—2.5 两(合1000一1500倍液),或80%敌敌畏、90%巴丹每亩1.5—2两(合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 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2)灯光诱杀成虫。

茶树茶尺蠖


学名 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 鳞翅目,尺蛾科。异名E.obliqua Warren、Boarmia obliqua hypulina。俗名拱拱虫、拱背虫、吊丝虫。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等省。 寄主 茶、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辣蓼等。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严重发生的叶片全部被吃光,仅留秃枝,致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7—9月夏秋茶期间受害重。该虫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此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易暴发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一12mm,翅展20—30mm,雄蛾较小。头部小,复眼黑色近球形,触角丝状,灰褐色。全体灰白色,头胸背面厚被鳞片和绒毛,翅面疏被黑褐色鳞片,前翅具黑褐色鳞片组成的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线各一条,弯曲成波状纹,外缘线色稍深,沿外缘具黑色小点7个。外缘及后缘有灰白色缘毛;后翅稍短,外缘生有5个黑点,缘毛灰白色。足灰白色,杂有黑色鳞片,中足胫节末端、后足中央及末端各生距一对。体形大小及体色随季节不同而异,秋季发生体形大且体色较深;翅面波纹明显。卵长1mm,椭圆形。初绿色,后变灰褐色,孵化前为黑色。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上覆白色絮状物。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6—30mm,体圆筒形,头部褐色。初孵幼虫黑色,体长1.5mm,头大,胸腹部各节均具白纵线及环列白色小点。1龄幼虫后期体褐色,白点白线逐渐消失;2龄幼虫体长4—6mm,体黑褐色,白点白线消失,腹部第一节背面具2个不明显的黑点,第二节背面生2个较明显的深褐色斑纹;3龄幼虫体长7—9mm,茶褐色,腹部第一节背面的黑点明显,第二节背面有一黑纹呈“人”字形,第八节背面亦有不明显的倒“人”字形黑纹;4龄幼虫体长13一l 6mm,浅茶褐色,腹部2—4节背面具不明显的灰黑色“回”形斑纹,第六节两侧生两个不明显的黑纹,第八节背面倒“人”字形斑纹明显,并有小突起一对;5龄幼虫体长18—22mm,灰色,体背斑纹与4龄幼虫相近,但较4龄幼虫明显。蛹长10一14mm,长椭圆形,雄蛹较小。赭褐色,头部色较暗。触角与翅芽达腹部第4节,第五腹节前缘两侧各具眼状斑一个,臀棘近三角形,雄蛹臀棘末端具一分叉的短刺。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6—7代,安徽、江苏5—6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一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越冬蛹羽化进度不一,发生代数多、不整齐,除一、二代尚可分清后各世代重叠。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候不同而异。浙江杭州一代均温18℃约56天,二代均温21℃约4l天,三代均温26℃约34天,四、五代均温28℃约30天,越冬代长达6个月。成虫多于黄昏至天亮前羽化,白天平展四翅,静息于茶丛中,受惊后迅速飞走。傍晚开始活动,雌虫飞翔力弱,雄虫活泼,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成虫羽化后当日或次日前半夜交尾,翌日黄昏开始产卵,晚上8—12时产卵最多。卵成堆产在茶树枝干裂缝、土缝、土面落叶或枝叶间,上覆有白色絮状物。一般每雌每天产卵一次,一生产卵2—4次,多为2次。产卵量300余粒,多者700余粒。正常情况下卵能全部产出,若产卵时受惊则停止产卵,腹内遗卵并提早死亡。未经交尾的雌蛾亦能产卵,但不能孵化。成虫产卵后2—3天死亡。均温10℃左右成虫寿命8一lo天,l 9℃6—7天,24—27℃时3—5天,均温高于27℃时对成虫生育不利,不产卵或迅速死亡。卵孵化整齐,孵化率高,均温ll℃卵期23天,均温20℃卵期lo天,均温24—28℃时仅6—7天。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l龄幼虫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致叶面成褐色点状凹斑;2龄则从嫩叶边缘向里咬食形成缺刻;3龄后食量大增,往往连叶脉、叶柄一并食尽,3—5龄幼虫每头平均取食叶面积62.6cm2。幼虫畏阳光,晴天—日间多躲在叶背或茶丛荫蔽处,以尾足攀着枝干,体躯离枝,形似一枯枝,清晨、黄昏取食最盛。受惊动后可吐丝下垂。幼虫4—5龄,一、二代均为4龄,三代起4、5龄都有,三代5龄虫占78%,四代占52%,五代占42%,6代占30%。每次蜕皮前后均有l一2天不食不动的静息过程。各代幼虫历期除越冬代和第一代历期分别为30天和24天外,一般为13—19天。历期长短与气温关系密切,均温12℃约24天,26℃为19天,29℃时约13天。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茶丛树冠下表土中化蛹,化蛹前先筑一土室,经1—2天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1—2cm,越冬蛹约2—4cm。入土部位多在离根基33cm半径范围内5cm深度居多,越冬蛹则多在茶树的向阳面。蛹期除第一代为13天外,2—5代均为6—7天,越冬蛹长达5个月以上。 该尺蠖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其猖獗发生常有间隙现象,气候和天敌对其影响较大。冬季若特别寒冷则越冬蛹死亡率高,翌年虫口基数减少,发生较轻。一般阴雨连绵的气候有利该虫发生,为害重。相对湿度在80一90%时有利卵的孵化,如气候干旱,相对湿度低于75%卵的孵化和成虫羽化率降低。避风向阳及小气候较温暖的阳坡茶园,一代茶尺焕发生早且重。平地茶园常较高的茶园发生重。砂质壤土较粘重板结土和砾质砂土发生严重。天敌主要有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如茴香茶抗茶尺蠖。(2)秋冬季深耕施基肥进行灭蛹,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蛹,减少虫源。(3)放鸡啄虫。(4)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习性人工捕杀。(5)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视7、8月防治。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90%晶体敌百虫、50%二溴磷乳油l000倍液或50%杀螟腈、98%巴丹可湿粉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一l5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一3000倍液。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排在4—9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好。(5)对1、2、5、6代茶尺蠖,提倡施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