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生产值得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 : 2020-11-28
冲泡红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茶叶生产地 红茶冲泡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冲泡红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月中旬的一场春雪,再加上连续几次霜冻,使浦江县大部份茶园刚刚开始萌发的春芽受冻,部份芽梢已出现枯焦。是早生良种如乌牛早、迎霜等发芽特早的良种茶园和去年春茶后进行树冠台刈更新过的茶园已萌发的芽梢受冻危害程度相对较重。预计今年春茶开采期要比往年推迟15天以上,山区茶园进入普遍开园采摘总要等到清明后才开始。春茶开采期的推迟将会使我县今年春茶的采摘期高度集中,高档茶数量将会明显减少,春茶总产量也会比往年下降,使茶农经济受损。笔者认为抓好今年春茶生产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喷施叶面肥。对所有受冻过的采摘茶园要求进行一次叶面肥的喷施,增加养分,促使尽快恢复芽梢生长。叶面肥的种类很多,如每亩用尿素40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冲水60公斤或选用新产品复旦复农有机叶面肥每亩100克冲水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都能促使茶树芽梢生长,提早发芽,增强芽叶持嫩性,提高茶叶品质。

2、适时开园采茶,当树冠表面有10―15%芽叶生长符合采摘标准的时候就要及时开园采摘。否则开园太迟会出现茶叶来不及采的情况。

3、开展多茶类生产。茶季推迟,采摘洪峰集中,如果从开园采摘到茶季结束始终只采一个标准芽叶,只制作一个茶类品种,将会使大部分鲜叶资源浪费。如能做到开园初期以采单芽为主加工高档针形茶,中期以采一芽一叶为主加工高中档毛峰、扁形茶、针形茶,后期采制一芽二、三叶加工大宗珠茶或低档毛峰、扁形茶。这样的采制方法可以使鲜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和采茶洪峰期,又能提高春茶经济效益。

精选阅读

冲泡黄山毛峰有以下几点是要值得注意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那么黄山毛峰如何冲泡?怎么冲泡好喝的黄山毛峰呢?

比例:

直接反应的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尝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味,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很少有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水温: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有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应用80℃-90℃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时间: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还容易将茶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泡出来。将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水温高、茶叶嫩、茶量多,则冲泡时间可短些;反之,时间应长些。一般冲泡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含物浸出55%,香气发挥正常,此时饮茶最好。

次数:一般3到4次就好了,俗话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意思是说头道冲泡出来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饮茶时,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

黄山毛峰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徽茶,是绿茶的一种。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冲泡黄山毛峰这几点是要值得注意的,否则的话,即使是上等的黄山毛峰也泡不出好的滋味来。

湖北恩施:2017名优春茶产值增长15.4%


近年来,湖北恩施积极推广茶产业,茶园面积也逐步增加,截至5月底,今年恩施州春茶产量达4.6万吨,产值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15%。其中,名优春茶分别为(2.8万吨,24.7亿元,13.1%、15.4%),呈现出“四增一降”(面积增、总产量增、产值增、价格增、单产降)的特点。

恩施茶园

该州农业专家分析,今年产值大幅增长,得益于鲜叶价格和成品茶价格上升,特别是名优茶鲜叶价格增幅较大,全州鲜叶收购综合均价上涨15.1%。受低温多雨天气影响,今年恩施春茶开园时间普遍推迟6天至7天,可采摘时间减少,投产园亩产下降,旺盛的市场需求拉高了鲜叶收购价。

鹤峰县邬阳乡推进茶叶全域绿色化生产试点后,其有机茶基地鲜叶收购价高出常规茶园1倍,达到有机标准的一芽一叶收购价每斤达80元,比常规同级别鲜叶高45元,每亩茶园全年鲜叶收入有望达1.5万元。咸丰县安吉白茶一芽一叶收购价每斤高达100元至150元。

目前,恩施州茶园总面积达150万亩。今年新增采摘面积9.9万亩,投产茶园总面积达到119.4万亩,增长9.1%。该州农业局分析认为,随着夏秋季红茶、黑茶等大宗茶生产进入旺季,特别是随着国际茶业大会、硒博会的举行,全州茶叶产业将延续产销两旺态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煮茶应该注意的问题?


煮茶和泡茶一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水温,对于泡过的老茶,再进行煮制时适合用温水,用冷水煮出来的茶汤味道会大打折扣;对于没有泡过的茶,先洗茶叶,再加冷水煮,更容易将茶煮开。

其次是茶具,煮茶的茶具一定要干净,且煮茶壶不可太小,否则容易因水量少而产生困扰。煮茶时茶叶和水的比例要适宜,茶叶不可太多,因为要高温久煮,要时刻注意茶汤的平均。

误区一:直接用铁壶煮茶

一般铁壶的材质中是有气孔的,“会呼吸”。煮茶叶时,铁单质和茶叶中的鞣酸反应,会生成鞣酸铁,这也是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所以茶汤会变蓝黑色。这种成分倒不会有毒,只是可能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建议:铁壶煮水可以,但如果是煮茶叶,还是用银壶、陶壶、玻璃壶等味道更佳。

误区二:任何茶都适合煮

煮茶虽好,但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煮茶一般选用年份较长的陈年老茶,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比如老白茶、老普洱、陈年岩茶、陈年铁观音等。

建议: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

误区三:茶叶可以反复煮

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以3至5分钟为宜。因为茶叶在壶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所以建议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接着在煮茶器中投入2/3水。

建议: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未沸腾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入煮茶器中,沸腾后即可饮用。这样,大家可以喝完一壶的2/3水以后再煮,而非反复沸煮。至于,一道茶到底能煮多少次,只能说“因茶而异”了。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唐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据《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介绍,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许多人曾依据《茶经》等文献中的记载复原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但大多是以文学家的想像展开的定性研究,主要体现表演价值。此次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首次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实践,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产茶叶注意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叶的安全标准日趋重视,没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将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因此,茶叶的无公害生产,也就成了茶叶生产者的必修课。所谓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并不是说在茶叶生长管理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把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安全标准以内。这就给我们的茶叶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园地选择无论是老茶园改造,还是新建茶园,都必须满足以下二个要求:一是远离城市,远离工业区,减少污染源。二是周围绿化条件要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好有生态林和良好的水源,这些有利于改善茶叶的品质。

树种选择选用优质品种,进行无性繁殖。优质茶叶品种表现为品质优、抗病虫、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强,川南以“福选九号”为佳。采用无性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减少变异。

不要全部选用早生茶品种。这是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抗风险能力。原因有二:一是全部选用早生茶品种,可能在采摘期劳动力不足,造成早茶不能早上市。二是早茶易受晚霜危害,导致大幅减产,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水肥管理在茶叶生长季节如遇干旱,需及时浇水灌溉。应使用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沟灌法,并结合施肥。灌水后盖土,提高水肥利用率。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基肥宜在秋冬季节、茎叶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仍处于旺盛时施入,这样有助于增强树势,使其安全越冬。一般施用堆肥、沤肥、饼肥、厩肥。追肥一般在萌芽前和采摘后分两次施入。可用腐熟的人粪尿配以少量的速效化肥。

茶树修剪茶树修剪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传统的2月份芽前修剪改为5月份春茶采摘后修剪。其原因有二:一是茶树自秋后休眠到第2年发芽前,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根茎里,传统的2月份修剪在芽前进行,正好剪掉了贮存在茎尖里的营养,降低了春茶的品质,而5月份修剪恰好保存了这部分营养物质,提高了春茶的产量和品质,虽然茶芽的整齐度稍差,但春茶基本上是手工采摘,对茶叶生产影响不大。二是5月份修剪有助于早茶提前上市。因此按茶树顶端优势原理,生长在茶树顶端的枝条最先发芽展叶,而2月份修剪正好把这部分枝条剪掉,延迟了发芽时期。

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茶树的生产管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展蔓延。也就是说,通过科学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清园等日常管理活动直接去除病虫害,或是利用昆虫的假死性、趋光性、趋化性等固有特性来杀死害虫,或者通过保护天敌来控制病虫。在病虫危害严重,一般的防治措施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可采用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1605等,而改用生物农药。二是不使用高浓度喷施,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三是要有严格的防治指标,不能见虫见病就忙打药,只有在病虫危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

茶叶采摘要注意的是采摘手法。正确的手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茶芽一撇一提,将茶芽折断。但不能用指甲掐断。因为指甲里的细菌会污染茶芽,而且指甲掐断的茶芽伤口重,断痕处易变红,这些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浅耕时结合施春茶催芽肥,上年秋冬未施基肥的茶园,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施肥时间: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施肥方法: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过于密集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否则易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茶树修剪。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3、谨防春季冻害。去年3月的春雪使我市早生茶园生产受损,特别是乌牛早品种茶园损失惨重,所以防雪冻或“倒春寒”在春茶期间成为重要工作。防治办法:⑴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作用;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在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⑵熏烟防冻,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辐射散热,可有效预防晚霜对茶园危害。⑶土壤保温,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 4、茶机配置与维修。春茶前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茶叶加工有一个清洁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

春茶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及时耕作

茶园经过持续的干旱少雨和人为踩踏,土壤已经板结,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温,及时蓄积水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根系活动,提早春茶生长萌发,因此要尽早进行茶园除草松土,一般宜在2月底前进行,深度以10-15cm为宜。

2、施催芽肥

由于上年度严重干旱,较多茶园未能较好开展冬季管理,茶树冬季蓄积养分不足,为此应在适当时机,增大肥料投入。一般掌握“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在2月底完成为宜。生产茶园一般亩施尿素40-50公斤或相当数量的复合混肥。有条件的可亩增施1000-1500公斤腐熟栏肥或100-200公斤复混有机肥。幼龄茶园要根据茶树大小酌情确定施肥量。施肥时在离茶树根部15-20cm处开沟,并及时覆土,以提高肥效。

3、及时开园采茶

(1)、早开园

要利用我县春季回温早的优势,充分发挥“时间差”效应,及时开园采茶上市,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2)、促早发

3月上旬,可利用茶树叶片吸收功能,喷施“中茶早”,“早发灵”等多功能营养液,促进提早萌发,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3)、防冻害

早春气温多变,寒暖无常,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预防 “倒春寒”的各项应急措施,避免灾害性损失。

4、合理修剪

(1)、对茶树生长良好,枝叶茂盛的茶园,为保护越冬芽的生长,提早春茶的采摘,可在春茶采摘结束后修剪。

(2)、对树冠受害受冻的茶园,要根据损害程度进行,修剪时应掌握“宁浅勿深”的原则,较好地保护生长技,促进茶树生长。

5、科学防治病虫害,确保茶叶生产无公害

春茶生产期间一般病虫危害较轻,应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认真做好茶园病虫发生动态调查,根据茶树病虫预报,在乡镇茶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遂昌县茶叶无公害生产县建设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防治,可选择BT(苏特灵、天泰)等无公害农药,并严格掌握药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6、加强苗圃管理,提高茶苗出圃率

(1)、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秋插苗圃,要保持畦面湿润,针对春季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及时开沟排水,避免苗圃积水,影响茶苗根系生长。

(2)、适度遮荫

捐款地要大力推广遮荫网遮荫方法,不论采用何种遮荫物,都要始终保持1/3-1/2的透光率。

(3)、科学施肥

应掌握“薄肥多次”的原则,并在5月份后每月可用稀释100倍尿素溶液浇施1-2次,在出圃前视苗情可施P、K叶面肥2-3次。

(4)、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为促进茶苗生长,应及时除草,由于苗木期敏感药性较强,应禁止使用草甘磷等化学除草,以提高成活率。

春茶生产早期冻害成因及对策


进入2004年以来,我县连续多次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特别是1月下旬和3月上旬最低温度分别达零下7度和零度,对茶树生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冻害。据初步调查,我县2004年早期茶叶生产过程中,受冻面积约为2680余亩。本次冻害的发生,在我县茶叶生产中为品种间局部性冻害,对我县春茶生产,特别是特早名优茶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受害发生的区域来看,以石练、妙高、湖山和云峰四镇较为严重,冻害主要发生在大田和山地低洼区域,特别是近几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投产茶园受损较为严重;从受冻品种来看,主要品种为乌牛早,其次为遂昌银猴茶和迎霜。从受冻程度较为来看,严重冻害的为乌牛早品种,冻害程度为3级,大部枯焦受损;其次为遂昌银猴茶,绿叶层有部分焦灼,部份新萌发芽叶冻害程度为3级;再次为迎霜品种,绿叶层轻微焦灼,新萌发芽叶冻害程度为2级。一、冻害成因 从2003年7月份开始至2004年1月干旱异常,持续严重,7个月来累计降水量只有342.7毫米,比常年603毫米少降了260.3毫米雨,比常年减少4.32成。2004年以来连续多次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1月下旬绝对气温下降到零下7.1度, 3月4日气温又降至零下1度,并持续多日霜冻。在大幅度快速降温和干旱低温气候条件下,特别是地处大田和山地低洼区域茶园,茶叶细胞组织间水分形成冰晶体,造成细胞膜破损,花青素等成分累积,阻碍了细胞正常生长,对茶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表现为芽叶枯焦和烧灼,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干冻现象。二、对策措施 1、适度修剪: 首先对于绿叶层受损,采摘面芽叶焦灼现象较为严重的茶园应进行适度轻修剪,刺激芽叶萌发。其次对于茶树茎基部木质部与韧皮部剥离(即俗称脱皮)现象的茶园,应根据情况作相应的处理: (1)对于茶树茎基部木质部与韧皮部完全剥离或大部分剥离的茶园应及时进行台刈; (2)对于茶树茎基部木质部与韧皮部尚未分离,但具有较为明显裂形伤口的茶园应及时进行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和托布津等药剂,防止伤口感染,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2、加强茶园管理: (1)及时采摘受冻芽叶,促进下一阶段茶树不定芽的萌发。 (2)增施叶面肥,增加芽叶萌发速度和密度,提高茶叶产量。可选用浓缩螯合型微肥氨基酸1000倍、茶叶速效催芽剂1000倍、“卢博士”1号300倍或尿素1%+磷酸二氧钾0.5%。 (3)增施有机肥。在5月初增施有机肥100公斤/亩,以增强茶树抗逆能力。

浅析春茶后茶园修剪利弊问题


摘要:所谓春茶后茶园修剪就是把冬季修剪的时间改为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的一种方法措施。近几年来,在广西部分茶区出现了春茶后大面积茶园进行修剪,白白浪费了一季夏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否有利于茶叶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作者认为应根据劳动力、鲜叶市场及价格成本情况来界定是否春茶后修剪。本文进行理论与利弊分析,提出个人观点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春茶后修剪理论利弊分析技术措施

1茶树修剪的基础理论

在茶树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主枝与侧枝的生长,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平衡生长关系。人们栽培茶树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提供多量的幼嫩芽叶。因此,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如:茶树营养供给、生长素调节、采养、耕作管理、修剪等技术措施,来打破这种平衡,促进营养生长,达到多发芽叶的作用,其中修剪是一项重要措施。

1.1修剪在茶树生理上的作用:

1.1.1调节生长素的分布,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与生长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往往在低浓度时能促进生长,但浓度略高时,反而抑制生长。由于生长素输送具有极性传导方式,如芽中的吲哚乙酸只能由上端向下传导,根部分泌细胞分裂素只能向上传导,不能反逆。人们在生产中就是利用这~原理来进行修剪和采摘打顶,周而复始,打破“茶树顶端优势”和控制主枝高度,有利于促进侧芽生长量和扩大采摘面。

1.1.2剪除阶段发育较老的部分,促进新梢旺盛生长按阶段发育的理论,植物的茎下部年龄越老而阶段发育则最年幼。相反,茎上部枝条,年龄越幼而阶段发育越老。通过修剪既可解除顶端优势;又剪除了阶段发育较老的部分,促进下部阶段发育年龄较幼的枝条大量萌发,有利提高产量。

1.1.3改善茶树碳氮比,控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通过修剪剪去含碳量较多的上部分枝条,使新枝代替旧枝,是改变茶树树冠枝梢碳氮比的一种方法。修剪后萌发的新枝,碳氮比值小,有利于营养生长,减少开花结果,增加鲜叶产量。

1.1.4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平衡关系促进地上部分旺盛生长茶树的根、茎比是相对稳定的,幼苗期比值大约为1.5~2:1,成年期大约为1:1。当剪去~部分树冠,人为地强烈打破这种平衡时,根部活动加强,吸肥吸水能力增强,从而促进和刺激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长。

1.1.5茶树修剪对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茶树修剪改变和破坏了茶树的生理平衡,在一定时期内也改变了茶树的生化状态,表现在:一是增加生叶含水量约2%~3%;二是茶多酚总量增加约1.5%左右,其中脂性儿茶素含量下降;三是茶树木质部树液中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内含物比例暂时失调,待正常芽叶比例增多,内含物比例亦恢复合理比值,修剪后茶品质有所提高。

2春茶后修剪的利弊分析

2.1有利方面

2.1.1在严重缺乏采茶劳动力的情况下,采取春茶后修剪有利于缓和采茶劳动力的紧张局面近几年来,农村年轻的强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工业、服务第三产业转移,与农业争抢劳力。导致农业劳力缺乏,特别是属劳动力密集型的茶叶产业更加严重,无人采茶。种茶大户和农场主眼睁睁看着茶芽萌发、生长、成为老枝条,快要进“口袋的钱”白白浪费了,只好忍痛把夏茶剪去,缓解了采茶劳动力的紧张局面。

2.1.2春茶后修剪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喷药用量,迭到降低农药残留量的效果。六月份币是虫害发生高峰期,把嫩芽叶修剪掉,老叶老梗,对喜欢幼嫩茶芽为食物的小绿叶蝉就共去生存环境条件,避开虫害高发期,达到少用药、降低袭药残留的效果。

2.2不利方面

春茶后进行修剪,肯定减少了夏茶的产量和经济收入。夏茶生产,从立夏以后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相对摧加,茶芽萌发快,生机旺盛,生产季节长达100多天。捷调查夏茶生产约占全年总产量的50%左右,产值约占全年总产值的35%。当春茶结束后,即从五月中旬左右进行修剪,剪去树冠面上的新梢芽叶。根据茶树生理特点,修剪后大概要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恢复的过程。因为原有的倾|芽优势已被剪去,要等待枝梢下的潜伏芽重新萌发。这劾意味着夏茶生产期要推迟,大约30~40天没有茶叶可采。茶芽萌发后正遇六月中旬、七月高温季节,茶树已经过春茶~季芽叶萌发,茶树根系营养物质已有很大下降,树体自身缺乏营养,即使茶芽萌发后会很快成熟,容易老化形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对夹叶,无法采摘,就白白浪费了~季夏茶产量和鲜叶收入损失。明显减少了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不利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是不可取。

3修剪适宜时期的选择

茶树修剪时期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修剪后新梢萌发生长量。最适合时期应以茶树生长期、气候条件、茶树品种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3.1茶树生长期

茶树修剪效果的好坏与树体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根部养分的含量对剪后地上部的生长起着决定的作用。为此,茶树营养状况作为修剪最适时期的一个重要生物学依据,适宜的修剪时期应选择在被剪枝叶养分含量较少时,而根部养分储藏最多的时期进行。据试验结果查明,茶树在将进入冬季休眠时,叶子的养分开始渐次向下部枝条转移,移至老枝部分,最后向根部移动积累起来。根据中国茶叶研究所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对幼龄茶树根部淀粉含量是不同的,全年取样时期分二月底、四月、六月底、八月底、十月底和十二月底,其淀粉含量分别为干物质21.19%、16.3%、13.58010、9.36%、12.58%和16.50%。数据表明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春茶前(二月底)达到最大值,为春茶萌发和茶树修剪后新梢大量抽生时依靠根部不断供应养分。可见春茶萌发前根部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应选择在春茶萌发前一个月进行修剪是影响最小的时期。一个月之后茶芽萌发,这时正处于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增多时节,是茶树生长适宜时期,茶树修剪后恢复快,新梢有较长季节萌发,可适当增加春茶产量和提高质量是有据可依的。

3.2气候条件

修剪时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在广西桂南茶区(除高山茶区外),冬季气温较高,一般没有发生冻害的茶区,可以在当年茶季结束后的12月至次年1月份,因为茶树经过1~2个月的休养,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了较多营养物质为基础,进行修剪较为适宜。而高寒山区和经常发生寒害的茶园,冬季和春初易受冻害威胁,为防止寒流的袭击冻坏嫩芽,春季修剪应推迟进行,或采取降低树冠高度(深修剪)来提高抗寒能力,避免早春茶新芽受冻害威胁,值得茶农参考。

3.3茶树品种

茶树修剪应根据品种的特陛,特别是依据发芽迟早来考虑。一般发芽早的,修剪应相应提前。相反,推迟修剪时期。如在广西茶区种植的一些早芽种桂绿1号、乌牛早、福云6号,具有发芽早的特点,早春修剪就应提前进行;而迟芽种如凌云白毫茶、云南大叶种、福鼎大毫茶及各地本地种等,具有发芽晚的特点,可以适当晚些修剪。总之,笔者认为茶树修剪前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管哪~茶季修剪都应参考这些技术因素。

4茶树进行修剪应配合的技术措施

不论哪~茶季,茶树修剪都是在茶园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树龄、品种生长习性,对茶树树体营养物质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节,使养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种措施。为使修剪达到预期效果,应配合下面几项栽培措施。

4.1修剪必须与肥水管理配合

修剪对茶树生长来说,是一次严重创伤,被修剪枝条损耗大量养分,剪后又要大量抽发新梢,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根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地上部再生生长,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就需要足够的肥、水加以利用。因此,在修剪前(或剪后)要施大量的有机肥料,适当的氮、磷、钾肥配合,待新梢萌发时,及时追施催芽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新梢健壮,尽快转入旺盛生长,才能充分发挥修剪的应有效果。所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无肥不改树”的经验。否则,修剪效果不好,作用不大,值得茶农重视。

4.2修剪应与采养相结合

在桂南、桂北茶区,春茶后修剪多以轻修剪为主,可保持树冠高幅度,剪后萌发新梢,即可恢复茶叶正常生产。在采摘技术上应用“以采为主,留养为辅”的采法。实行留鱼叶采、及时采、早发早采、分批采、按标准采、采匀采净、不漏采的原则,尽量挽回因修剪造成的产量损失。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茶树的采摘管理,以培养树冠为主,实行“以养为主,采摘为辅,分批打顶,采养结合”的原则,重新培养采摘面。经过~茶季到二个茶季留养,培育树冠高幅度达到合理、丰产的树形时,才能正式开采投产。

4.3修剪茶树应注意病虫防治

茶树树冠修剪新梢萌发后,由于新梢生长,枝叶茂盛,芽梢肥嫩,是病虫害滋生的良好场所。特别对于为害嫩梢新叶的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细蛾、茶梢蛾、芽枯病等,必须注意虫情观测,及时防治,确保新梢健康生长。同时,要及时清除茶园周边杂草,破坏病虫害滋生场所,达到防治病虫和修剪的理想效果。

春茶开采前的茶叶生产管理(二)


3、谨防春季冻害。

去年春雪使我市早生茶园受到受到损失,特别是平地的乌牛早品种茶园损失更加惨重,所以防雪冻或“倒春寒”也是很重要的。防治办法:⑴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茶园地面杂草覆盖可减少土壤的热辐射,茶园地温上升,起到了减少茶园霜冻。辅草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效果很好,但要注意天气变化,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⑵熏烟防冻,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零下2℃左右时进行,选择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的辐射散热,可有效地预防晚霜对茶园的侵害。⑶土壤保温,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建立防护林带,提倡茶园迎风口补种3米以上宽度的细叶花柏、短叶柏和其他树木组成的风障,以形成防护林带。

4、茶机配置与维修。

春茶前期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手工炒制的名茶也要考虑有一定清洁的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名茶炒制要以销定产,看茶做茶。茶叶炒制最终目的是要充分发挥茶叶的内在品质,特别是名优茶色、香、味形的形成。炒制是很重要的,各种名茶都要围绕名茶的制作标准,实施标准化,无害化生产。

茶薪菇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茶薪菇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可获取很好的经济效益。先将茶薪菇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1、菌袋成分率低 目前茶薪菇制袋成品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仅60%~65%,有的菇农甚至成批报废。 究其原因: ①菌株自身的抗逆能力弱:例如,有的菌株制袋成品率高达97%,有的菌株制袋成品率仅39%。因此,一定要魏选菌丝健壮、生长快、抗杂抗逆能力强、高产的菌株用于生产。 ②环境条件差:高温、高湿、生产场所不卫生,周围环境杂菌基数大。是影响制袋成品率的重要因素。培养室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次使用前彻底消毒。温度控制在20~24℃:冷却室和接种室应每天打扫卫生,5天消毒一次,接种要及时,夏季宜在清早进行,避开高温时接种。 ③菌种带菌:杂菌发生集中且种类单一时,通常是由于菌种带菌所致。防治方法:主要是制作各级菌种时都要用牛皮纸包棉塞,且要常检查,发现有杂菌污染及生长不良者,要及时剔除。尤其是在菌丝盖面前要多查几次。 ④培养基含氮量最高:茶薪菇为中偏高温型菇,控制培养基中含氮量特别重要。有的生产者误认为含氮量越高产量就越高,氮源加得过多,结果成品率大受影响,得不偿失。培养基中麸皮(或麸皮+玉米粉)含量以20%为宜。 2、出菇迟 通常茶薪菇营养生长完全成后立即或数天就可转入生殖生长,但生产中也发生过20多天甚至1个多月后才开始出现原基的情况。培养基中含氮量偏高是茶薪菇生殖生长延迟的主要原因。实践表明,培养基中麸皮30%+玉米粉5%时,比麸皮15%+玉米粉5%的茶薪菇生殖生长要延迟1个月以上。因此,培养基中鼓皮含量也不要高于20%。 3、子实体病虫害 茶薪菇子实体病虫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时幼菇枯萎死亡;而使菌盖出现线针刺状凹点,紧接着周围颜色变浅,最后出现裂纹及水渍状斑点,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或虫害(如眼菌纹、蝴等)可致幼菇死亡及水渍状斑。其中,高温是最重要的诱因,在气温适宜是发病率很快。防治方法:栽培适温度最好在18~28℃,温度控制在85%、95%,并保持适当通风,在使用前要彻底清洗、消毒。 4、后期产量低 茶薪菇一般用一头脱袋出菇法栽培。栽培袋易失水,通常采收二潮菇后料的含水量就低到难以适应子实体生长的要求,导致无法出菇,后期产量极低。解决办法是:采取覆土栽培方法,以沙壤土为宜,覆土厚度为1厘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