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科学安全药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28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花茶技术。

茶叶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消费者饮茶健康的首要问题,为此,做好茶园科学安全用药工作尤为重要。其主要措施是坚持实施科学安全用药技术,优先考虑选用生物农药,酌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对茶树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使茶树病虫害不但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茶叶的农残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本文就此作探讨,供茶叶生产参考应用。

一、 茶园用药特点与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 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茶园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应选用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内吸的农药如吡虫啉;防治螨类应选择应广谱性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 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 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假眼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 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甲用天王星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度敌敌畏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制粉虱用吡虫啉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 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每公顷用药液量在750-1050公斤(50-70)公斤/亩)。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 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三氯杀螨醇、六六六、DDT、甲胺磷、水胺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柳磷、内吸磷、毒鼠强等在花园使用。

二、 茶园常用生物防治技术简介

1、 茶毛虫NPV及其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

1978年在本所,从茶园自然罹病的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nspersa Strand)幼虫中分离获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了病毒粒子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用病毒悬液(每50千克水加病毒毒尸100-200头)防治茶毛虫幼虫的应用技术和安全性评价等。在此应用有效的基础上,分离提纯病毒,研究加入荧光素钠、乳化剂等制成耐光照、雨淋的茶毛虫NPV杀虫剂,用该剂5*107-6*107PIB/ml喷雾防治茶毛虫幼虫,效果达80-90.4%以上,持续效果达3-5年。

2、 白僵菌871(Beauveria bassina Vuillemin)

1987年在本所,从茶园罹病的茶丽纹象甲成虫僵尸中分离获得白僵菌871菌株,研究了该的形态学、生态学上的特征、菌粉的生产加工工艺等;探明了该菌侵染茶丽纹象甲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机理和致病力,毒力达90%;应用该菌粉每公顷7.5-22.5Kg喷雾或毒土施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和成虫,防效均达80%以上。

3、 韦伯虫座孢菌(Aegeria webberi Faweett)

1991年和1995年在本所,分别从茶园采获的黑刺粉虱(Aleurocamthus spiniferus quaint)和椰园蚧(Temnaspidiotus destructir Signret)的寄生菌中分离获得韦伯虫座孢菌,研究了该菌的形态学、生态学上的特征以及菌粉的初加工工艺等;探明了该菌对上述两种害虫的毒理与毒力;调查了该菌在茶园对黑刺粉虱和椰园蚧若虫的寄生规律;用该菌每公顷7.5Kg喷雾防治上述两种害虫的若虫,防效均达70%以上)

4、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与苦参碱混剂防治茶树主要害虫的研究与应用

引进生物农药Bt与苦参碱(Batrine )混用的可湿性粉剂,研究防治茶树害虫的应用技术,茶园应用Bt混合剂400-600倍防治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ns Fabricius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


(1)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15-20厘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施肥:通常应以人畜粪肥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2000公斤左右,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对梯级茶园肥料施在梯级内侧。入春后有利于茶树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品质佳,单产提高。

(3)修剪:茶树冬季修剪是夺取春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注意因地因树制宜,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只能剪去蓬面突出部分,达到树冠面平整。有较多细弱技、鸡爪枝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将超出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条剪除。树势较衰弱,单产严重下降的老茶园,采用重修剪,将树冠高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剪掉。北部茶区为了防止冻害,提前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修剪为宜,冬季不进行修剪。

(4)封园: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及蚧类等。可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都喷到。

(5)防冻: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牛栏粪、焦泥灰等暖性肥料提高土温。施肥后在茶树基部培8-10厘米厚的新土层。最后利用柴草、稻草、厩肥等铺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在寒潮来临前,还可用稻草、杂草或薄膜等进行蓬面覆盖,开春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达到早发?、发壮?。

无公害茶园农药安全使用


一、当前茶园中农药群众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茶叶品质明显下降。

主要害虫种类:

1 .吸汁害虫 这类害虫体型小,都具有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将口针插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危害,使芽梢萎缩,叶片变色,组织粗化或锈变,叶片脱落,生长停滞。有的会诱致煤病。主要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类(长白蚧、椰圆蚧、角蜡蚧等)、螨类(茶橙瘿螨、茶跗线螨等)、茶蚜、蓟马等。

2.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都具有咀嚼式口器,咀食芽叶,直接造成茶叶减产。主要种类有: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茶银尺蠖等)、毒蛾类(茶毛虫、茶黑毒蛾)、刺蛾类(扁刺蛾、茶刺蛾等)、簑蛾类(茶簑蛾、大簑蛾、褐簑蛾、小簑蛾)和象甲类(茶丽纹象甲等)。

㈡无公害茶园中适用农药品种少

过去茶园中常用农药如噻嗪酮(优乐得)对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类等多种吸汁害虫具有良好防效;又如速螨酮(灭螨灵)对茶橙瘿螨等多种害螨防效好,但近年来欧盟制订的茶叶中噻嗪酮和速螨酮的最大残留 标准很低,为0.02mghttp:///kg,因此,在未制订正式标准前,暂时停止使用。目前氰戊菊酯和乐果已在茶叶生产中被禁用,还缺乏相应的替代品种。

生物农药种类少,而且杀虫谱不广,一般对鳞翅目等食叶类害虫有效,尤其缺乏对小绿叶蝉和茶叶害螨具有高效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有机茶园中更缺乏高效的农药品种。

㈢农药残留水平总体上有明显下降

但2004年停滞在2003年水平上。以氰戊菊酯为例,茶叶样品中平均超标率1999年测定为80%,到2003年和2004年均下降到18%。

二、对应措施

㈠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

1.改善茶园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茶园是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地,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如茶园周围植树,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能力,良好的生态条件,是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前提。

2.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

⑴选用抗病虫品种

不同茶树品种对各种病虫害具有不同的抗性程度。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等手段,加速这种性状的稳定和利用。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种类有较强抗性的无性系。

⑵合理采摘

茶树芽梢是多种芽叶病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及时合理采摘对叶蝉、蚜虫、螨类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⑶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如增施磷、钾肥通常会增强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增施有机肥会减轻茶叶螨类的发生。而偏施氮肥会促使茶叶螨类和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

⑷茶园耕作

茶园耕作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尺蠖类、刺蛾类、茶叶象甲)深埋入土致死;同时又可将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翻至土表而致死。

⑸疏枝清园

秋冬季修剪可去除病虫枝及细弱枝,摘除树上虫苞、虫囊和病叶。清除土表落叶,可改变茶园生态环境,也减少了病虫基数。为冬季封园防治的主要措施。

3.大力发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制剂来控制和杀灭病虫害。它具有安全、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且持效期长。但也不存在着受环境影响大,有的种类繁殖和饲养复杂等缺点。

⑴有益微生物的应用

昆虫病原真菌 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如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利用韦伯虫座孢菌和粉虱拟青霉防治黑刺粉虱等。

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杆菌已工厂化生产制成BT制剂,普遍用于防治茶树上茶毛虫、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幼虫。

昆虫病原病毒 已分离到茶树上81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45种,颗粒体病毒24种等。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已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应用,防效80%以上,持效期约2年。

⑵利用和保护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草蛉等对蚜虫、叶蝉、蚧类等控制能力强。捕食性益螨如德氏钝绥螨、畸螯螨可控制茶跗线螨。此外,还有鸟类、青蛙等天敌。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等。如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但由于天敌饲养繁殖较复杂,尚未达到规模生产的程度。目前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以发挥其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

4.利用害虫趋性,应用物理防治方法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应用灯光诱杀。

糖醋诱杀 利用茶小卷叶蛾等成虫的趋化性,应用糖醋盆诱杀。

性信息素诱杀 利用茶毛虫、茶小卷叶蛾等雌成虫分泌的性信息素能引诱雄成虫,进行诱杀。

黄色诱板 叶蝉、蓟马有趋黄性,可将黄绿色板诱杀。

人工捕捉 利用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假死性进行捕杀。人工摘除目标明显的虫苞、虫囊等。

㈡无公害茶园的农药使用

1 .茶园选择和使用农药的原则

一是要合理选用农药品种,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

二是遵循经济学原则,根据各种病虫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如茶尺蠖的防治指标为每亩4500头或每行10头;小绿叶蝉为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2头(浙江)。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防治成本;

三是要强调生态学原则,不求“消灭”害虫病菌,而要控制病虫危害。留少数害虫,以提供天敌食料;

四是要科学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2.硫丹标准下降后的对策

硫丹 (又名赛丹)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它的杀虫谱广,对尺蠖、叶蝉、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防效良好,已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但由于其性质稳定,经测定在茶树鲜叶中的半衰期为2.86~3.97天,比有机磷农药长,与拟除虫菊酯相似。欧盟从2005年5月3日和6月2日先后发出通报宣布取消对硫丹的授权,它的最大残留允许标准(MRL)将被设置在0.01mghttp:///kg。世界卫生组织的各成员国必须在标准日(2005年8月1日)后6个月内撤消目前所有对硫丹的植物保护产品的认可。也即要停止使用。

目前硫丹在我国茶叶中的检出率也很高在30%~60%;检出水平在0.2~3.0mghttp:///kg。

对策:使用替代农药品种

鳞翅目食叶害虫 无公害茶园建议使用2.5%乳油联苯菊酯每亩12.5~25ml,稀释3000~6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12.5~25ml稀释6000倍液;有机茶园建议使用0.2%苦参碱水剂每亩50~75ml稀释800~1000倍液、BT制剂每亩50~70亿孢子http:///克0.5千克稀释500~1000倍液。

叶蝉、粉虱等吸汁害虫 无公害茶园建议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4000~5000倍液或3%莫比朗(啶虫脒)乳油每亩40~75ml 1000~2000倍液;有机茶园建议使用2.5%鱼藤酮乳油每亩150~250ml,300~500倍液。

3.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BT制剂、病毒制剂、真菌制剂。

植物源农药:鱼藤酮、苦参碱、烟碱等。

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使用时期必须提早到卵孵化期至初龄幼虫期。使用病毒和真菌剂要求在阴湿环境下喷施,避免日照引起失效。使用BT制剂以在高温条件下防效较好。

4.封园防治农药

⑴矿物源农药

由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或矿物油加工制成的杀虫、杀菌剂,喷施后在虫体上形成一层油膜,堵塞害虫气孔使之窒息致死。为一种绿色无公害农药,产品有绿颖99%乳油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定为食品级产品。在植物上可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环境中无积累、无残留。是有机茶园适用的农药。对螨类、蚧类、蚜虫、粉虱等有很强的渗透性和粘着力,也可防病。使用100~300倍液,配制时在喷雾器中先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最好10~15分钟后再搅拌一下。在35℃以上高温下,最好不要使用,以防止产生药害。

⑵石灰硫黄合剂(简称石硫合剂)

由石灰和硫黄加水熬煮而成,自制石硫合剂原料配比为生石灰1份、硫黄2份、水10份。商品有:29%水剂、30%固体、45%固体、45%结晶。石硫合剂的使用方法:防治蚧类、粉虱可选用自配药液1波美度或29%水剂50倍液或45%结晶150倍液;防止螨类、茶叶病害可选用自配药液0.5波美度或29%水剂70倍液或45%结晶150倍液。

石硫合剂为强碱性农药不能和一般农药混用。它的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喷药后氧化成硫黄细粒并挥发出少量硫化氢,可以杀虫防病,气温愈高,硫黄挥发愈快,杀虫效果也愈好。但高温易产生药害。封园防治时期,以在10月中下旬气温20℃左右使用为宜,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自制液不超过1波美度,以免引起茶树大量落叶。

5.要合理选用农药,继续贯彻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品种

禁用农药品种有: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氰菊酯、乐果噻嗪酮、。停用农药有:速螨酮、硫丹。

㈢密切关注国内外农药残留标准的变化

各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MRL标准

1.欧盟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

欧盟茶叶中农药残留MRL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从1999年以来9次颁布茶叶中农药MRL标准。表现在农药检验种类的增加由1999年以前的7种至今已扩大到186种;同时MRL标准日趋严格化,用最小检出量(LOD)作为MRL标准由1999年的0%至2001年的64.9,2004年为91.2%.

2.日本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

日本碑执行的是按CAC的原则进行制订,因此,比较合理,标准也较宽松。自从实行肯定列表标准后,对我茶叶销日本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应用科学合理的茶园修剪技术


一、当前茶园的修剪现状及其危害

优质的树冠是茶园高产、稳产的基础。我镇大部分茶树分枝稀少,树冠覆盖面不大,没有良好的采摘面,茶叶单产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剪不合理,茶树三天两头砍;茶园本身茶棵稀少,肥力又跟不上,茶树越长越小,茶园裸露的耕地也越来越多,易长草,耕作既费时又费力,也没有成效,又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茶树枝干极嫩,根部又萌发大量的细枝,密不通风,容易引发大面积的茶园病虫害,而且防治困难。部分农户还将砍下的茶树枝,就地焚烧,一方面不利于茶树的再生萌发,另一方面也造成火灾隐患。

二、高产、高效茶园的修剪管理技术要求

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幼龄茶树通过培育和定型修剪,第三年开始打顶采摘,第五年进入丰产期.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肥培管理条件,茶树丰产期可达到10到15年.台刈(砍)更新的茶园,只要管理得当,进入丰产期的时间会大幅提前,一般更新后第四年进入丰产期。

丰产期茶园的修剪管理以轻修剪为主,辅以深修剪,交替进行。过度修剪不能形成良好的采摘面,高产、高效茶园一定要掌握好修剪的方式和修剪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抓紧进行轻修剪,又叫深秋轻修剪,剪去树冠上5-6cm的树梢,保留全部春梢和夏梢枝梗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为宜,对生长旺盛的也可以隔年修剪一次。对于易受冻、发芽早的平地和朝阳地带茶园可以适当提前,实施早秋季轻修,提倡广大茶农采夏、秋茶。当茶树经过多次轻修剪和采摘后,树高增加,树冠上分枝俞多俞细,鸡爪枝、衰弱枝增加,茶叶产量下降时,这时要采用深修剪,剪去树冠缘叶层的二分之一,约10-15cm,以剪去鸡爪枝,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提高单产,一般间隔期5-6年,切忌三年二头砍。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修剪,都必须及时施肥,以促进茶树提早恢复。

茶园施肥技术


1、茶园肥料的选择

(1)有机肥

①饼肥 茶园较好的有机肥料之一。它有效成分高,营养元素完全,氮素含量丰富,发酵后分解快,养分释放迅速,因此适应性广,可作各种茶园的基肥。经堆腐分解后的各种饼肥也可作追肥。其缺点是纤维素含量低,有机质成分含量少,碳氮比(C/N)低,作为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成分,以达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较差,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茶园,专施饼肥不易提高土壤有机质成分,也无法进一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饼肥通常作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茶园基肥较为妥当。

②厩肥 厩肥是我国茶区主要有机肥料来源之一,它包括猪圈肥、羊圈肥、牛圈肥和免圈肥等等。其主要成分及养分含量,由于圈底垫料不同,差异很大,除北方(如山东等)茶区之外,其它各茶区的牲畜圈底大都是各种生草、干草及稿秆等,纤维素含量很多,碳氮比(C/N)高,养分含量丰富,可作各种茶园的基肥,尤其是对于新垦幼龄茶园及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的茶园,是较理想的基肥。它可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缺点是有效成分低,因此,为了满足茶树基肥的营养要求,用量较大。另外,新鲜的圈肥往往呈弱碱性瓜,对于酸度较低的茶园,一般要经过充分堆腐,使垫草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后才可施用。对一般茶园可直接施用。在厩肥中猪圈肥一般水分含量较高,发酵缓慢,放热性差,应施于排水良好、孔隙度大的沙性茶园或阳坡的梯级茶园。羊、兔圈肥含水率低,易发生好气性发酵,分解快,放热性强,应施于水分含量高、地势低的粘土茶园或阴坡和沟谷的茶园。纯的羊、兔粪不能直接与茶根接触,否则羊、兔粪发酵后产生的高温会烧焦茶根,应当经堆腐或沤泡,待分解热后方才可用。

③人粪尿 人粪尿有效万分高,分解快,营养元素易释放,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干旱季节,取腐熟的人粪尿用水稀释之后作小苗的追肥,可取得良好的抗旱效果,但人粪尿中含盐分高,同时发酵之后大部分尿酸一类的化合物转变碳酸铵,呈盐基性反应,酸度较低的茶园,最好与饼肥、过磷酸钙等混合施用,使饼肥在腐解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和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与之中和,提高施肥效果。

④堆肥和沤肥 堆肥和沤肥是利用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和稿秆、枯枝落叶、杂草、垃圾、泥炭、绿肥等,经堆腐或沤泡之后而成。由于堆肥和沤肥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因此茶园的地边地角、园边空地等到处可以堆制和挖坑沤泡,它是当前广大茶区主要的有机肥料来源之一。堆肥和沤肥因取材不同,成分差异很大,但一般有效成分不很高,而有机质丰富,碳氮比高,作为改土、提高有机质含量有很好的效果。它是新垦幼龄茶园和贫瘠茶园的好肥料。沤肥的浸泡液可作追肥,尤其是作幼龄茶园的追肥效果更好。

⑤海肥 海肥主要包括海草、海泥、鱼屎渣等,氮、磷元素含量高。目前各沿海茶区,如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广西台湾等少区都将这些海肥作为茶园基肥,效果较好。海肥中有效养分含量很高,尤其是有机磷含量很高,对幼龄茶树生长和提高红茶品质都有显著的效果。但海肥中一般都含有较多钙、钠、氯等元素,尤其是过量的氯对茶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些海肥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要选择排水良好、疏松、酸度较大的茶园方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施用时一定要经过堆腐或沤泡之后,使其充分分解,不可把鹇海肥直接施于茶园,否则易造成烂根或烧根现象,严重影响海肥肥效。

(2)无机肥料

①硫酸铵 目前我国各茶区施用广泛,增产效果也很好。它不仅为茶树提供氮源,同时也为茶树提供硫源。硫是茶树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茶树体内各种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硫酸铵的增产效果实际上是氮、硫两种营养元素的综合效果。它是生理酸性肥料,对喜酸的茶树来说是十分适宜的。但长期施用硫酸之后,可使土壤不断酸化,理化性状恶化。尤其是南方各茶区,茶园酸度较高,长期施用硫酸铵之后土壤酸化严重,结果大大影响其增产效果。对于酸度较低的茶园,硫酸铵不仅是一种肥料,而且也是一种土壤酸化剂,在这些茶园里硫酸铵的增产效果比其它几种氮肥都要好。

②氯化铵 氯化铵也属生理酸性肥料。它除了含有较高的氯之外,不定期约含70%的氯。茶树对氯反应很敏感,过量的氯会引起茶树的氯害。茶园施过量的氯化铵之后,如果老叶子氯含量超过0.8%,茶树就出现氯害表征。受害严重时,叶子枯焦以至造成大量落叶。幼龄茶树在干旱季节里最易出现氯害因此茶园施氯化争铵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干旱季节,如长江中、下游茶区的河南、山东及广东、广西、云贵部分茶区的春旱最好不用氯化铵。

第二,幼龄茶树对氯的反应较成龄茶树敏感,因此幼龄低、雨水多的时候可用,但每次每亩用量不宜超过25斤,全年施肥较高的丰产茶园,要严格做到少量多次的施用方法,以免过量的氯在茶园积累影响产量。

第三,老茶树,尤其是经过多次改造的老茶树,对氯反应较迟钝,在这些茶园中可以与硫酸铵一样施用。

③尿素 尿素属中性肥料,施于土壤之后,在脲细菌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被分解成碳酸铵,结果,铵被茶树吸收,碳酸根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尿素在土壤中不残留其它物质,也不易改变土壤的PH值,可适用于各种茶园,尤其在我国南方砖红壤茶园及其它酸度较高的茶园,其增产效果往往比硫酸铵好。由于尿素要经过铵化之后才能被茶树吸收,所以施肥时间要较硫酸铵稍早几天,对于某些经过溴甲烷等消毒过的土壤,要等土壤脲细菌完全恢复后再施用才有效果。

④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是我国当前主要氮肥之一,由于它不稳定,极易挥发脱氮,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挥发更为迅速,因此茶园施碳酸氢铵时一定要做到深施严盖,边施边盖,否则因跑氨而影响增产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碳酸氢铵用压球机冲压成直径0.5-1.0厘米的球肥,可大在提高其增产效果。因碳酸氢铵同尿素一样,在土壤中不留有其它残留物,不易改变土壤反应环境,适宜于各种茶园。

⑤氨水 氨水是液体化肥,制造方便,成本较低,肥效快,目前各茶区都有广泛施用。但氨水碱性重,又极易挥发,所以共园施氨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氨水应稀释后施用,不得用原液,否则要损害茶根和茶叶,肥效也不同。稀释倍数,一般1:10,或1:20为妥。

第二,氨水碱性重,茶园施氨水后,施肥沟的局部土壤的PH值可升到8以上,一个月后才逐步恢复原来酸度。因此,氨水施于PH值低的茶园效果较好。最好和生理酸性肥间隔施用或轮换施用。

第三,氨水应选择阴天或傍晚和早上施,这样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要沟施,不能泼施,要边施边盖,深施严盖。

第四,氨水是液肥,肥效快,施肥时间应较硫酸铵等其它固体肥料要稍推迟几天用。

⑥硝酸钠(知利硝)硝酸钠是生理碱性肥,施于茶园之后,茶树吸收硝酸根(NO3-),残留在土壤中的钠离子与碳酸根结合成碳酸钠,碳酸钠易水解使根区局部土壤呈碱性反应,对茶树生长不利,所以一般不在茶园施用。

⑦硝酸铵 硝酸铵既是铵态型氮肥,又是硝态型氮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约1:1。据试验,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为1:1时,对茶树生长最好,但由于硝酸铵施于茶园之后,硝酸根易被雨水淋失,结果铵态氮总是多于硝态氮。同时因硝态氨在茶园中易流失,所以其肥效一般较硫酸铵等要差,而且硝酸铵易吸潮,茶区湿度大难以保存,所以我国茶区施硝酸铵并不普遍。

⑧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含有一定数量(小于4.5%)的游离酸,呈酸性反应,是茶园较好的速效性磷肥,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用。由于茶园土壤呈酸性反应。铁铝含量高,单独施用速效性的磷酸易被土壤中活性铁铝所固定,因此应和有机肥等拌匀作基肥用,可以减少土壤对有交磷的固定作用,有利于肥效的发挥。

⑨钙镁磷肥 钙镁膦肥除了含有丰富的枸溶性磷之外,还含有丰富的镁,一般MgO含量达12-13%,实际上是复合肥。磷的型态与过磷酸钙不一样,属弱酸溶性磷,不溶于水,只有在茶园土壤酸度的作用下,可使不断溶解。它本身呈弱碱性反应,不宜在酸度较低的茶园中施用。

⑩钢渣磷肥 钢渣磷肥是碱性炼钢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钙,因此呈碱性反应。其磷的型态属枸溶性,只有在酸酸度较大的苏园中施用才有良好的效果,酸度过大待调整的茶园效果更好,后效长,宜作茶园的基肥。

[11]磷矿粉 磷矿粉是将磷矿石粉碎之后过筛而得,因各地矿床品位不一,所以磷的含量差异也很大。一般含全磷(P2O5)达20-35%,含枸溶性磷达2-5%。茶园土壤的游离酸和磷细菌可使磷矿粉逐步分解成茶树可利用磷,所以它属茶园缓溶必磷肥,后效长,最适宜作新垦幼龄茶园底肥。茶园施磷矿粉时,数量要多,要事先和有机肥一起堆腐后再用,一般每亩施300-500斤,3-5年施一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12]硫酸钾 硫酸钾含钾量高,是茶园的主要钾肥,而且对茶园的副作用小,所以在不同的茶园中均可施用。另外,因有效成分高,用量也低。主要作秋冬基肥用,和磷肥一样与有机肥掺和施用,可减少钾的流失。

[13]氯化钾 性质与氯化铵相似,因含有很高的氯离子,所以不能大量施用。

[14]草木灰草木灰是无机的农家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反应,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因草木灰碱性重,所以,酸度低的茶园,或基性岩上发育的茶园,一般不施草木灰。

[15]复合肥和混合肥 复合肥和混合肥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它可以按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元素的比例,进行加工和掺和。据试验,以磷酸铵为主体的复合肥和混合肥,在茶园中的增产效果较好。茶园复合肥的施用,要根据土壤条件,茶树树龄、茶类等进行选用。幼龄茶园、红茶地区及土壤磷钾含量低的茶园,要选用低氮比的复合肥。成龄采摘茶园、绿茶地区及土壤磷钾含量较高的茶园,要选用高氮比的复合肥。在施用方法上,要比一般单元化肥稍提高几天施用,有利于茶树的吸收利用。在茶树年周期的发育过程中,宜于生长前期施。前期施复合复合肥,后期施单元化肥,这种交替施用效果更好。

2、施用时期

(1)茶园基肥的施用时期 茶园基肥的作用在于提供足够的、能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茶树入冬以后根据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同时也为翌年茶芽萌发提供养分。茶园基肥施用时期,因各茶区气候条件、茶树生长期长短不一、出入很大,主要应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一般宜早不宜迟。适时施肥,有利于越冬芽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抗寒越冬。如淮北茶区及长江中、下游广大高山茶区,气温低,冻害严重,基肥施用时期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茶树的越冬能力。据实验,在山东气候条件下,白露(九月上旬)前后施基肥,开沟时伤根当年容易愈合,并可发生许多新根,越冬效果好。霜降(十月下旬)后施基肥,伤根不易愈合或不愈合,结果烂很多,越冬效果差。因此,施基肥时间宜在白露前后,最迟不过秋分关。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及云贵高原的部分茶区,一般在十月上旬至十月下旬茶树停止生长,施基肥应在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两广及闽南茶区,气温高,茶树生长期长,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才停止生长,因此,这些地区的基肥施用时间可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南海茶区常年可采茶,基肥实用时期应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于十二月下旬以后为宜。

(2)茶园追肥的施用时期,茶园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补充茶树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以进一步促进茶树的生长,达到持续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追肥必须适时,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至于造成养分的脱节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肥料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效果。

①催芽肥的施用时期 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之后,翌年春天,当温度和水分条件已达到茶树生长的要求,就动员体内一切可以被再利用的物质,同时又向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迅速生长。春季茶树生育能力强,长势猛,产量比得大,茶叶内含物高,品质好。为了充分满足春茶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促使茶树早发、多发、齐发、壮发,及时施下第一次追肥,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俗称催芽肥。由于我国茶区广大,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品种特性等差异较大。催芽肥的施用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本所及安徽祁门茶科所试验结果表明,催芽肥的施用时期,应根据茶树的物候期来确定,当用硫酸铵作追肥时,在春梢鳞片初展期至鱼叶展开期时施为最适宜,杭州龙井群体种和祁门槠叶种一般都于三月底至四月初施。我国广大茶区经验,采红绿茶地区,一般在投采前15-20天左右施下为宜。

②夏秋茶的追肥施用时期 茶树经过春茶的旺长和采摘之后,势必要消耗茶树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只有及时加以补充,才能保证夏秋茶的正常生长。因此,春茶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夏茶结束后又要进行第三次追肥。如果气温高,雨水多,茶树生长期长,甚至要进行第四次、第五次追肥。 在确定各地适宜的追肥施用时期时,除了按茶树的物候期外,还要根据天气、土壤、肥料等因子,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挖掘。如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每年由于七、八月份正值伏旱,夏茶后的追肥时期要根据当地墒情而定,不能在伏天追肥。另外对于早发的品种要早施,迟发的品种要迟施,阳坡茶园要早施,阴施茶园要迟施,砂土茶园要早施,粘土茶园要迟施,复合肥、尿素要适当早施,碳酸氢铵、氨水要迟施等。

3、茶园肥料用量及配合比例

(1)施肥用量 茶园土壤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营养物质的载体和媒介,施肥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地为茶树提供营养元素,而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一种手段。因此,在确定茶园经济合理的施肥用量时,要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茶树年龄、茶叶产量、茶树生长势、耕作管理水平等因子综合地加以分析。一般地说,茶树从小到大,肥料用量也随之增加;生长潜力低的茶园,找出低产原因之后,随增产潜力的提高,肥料用量也要随之增加。

①基肥用量 幼龄茶园每年平均要施10-20担以上的堆、厩肥作基肥或底肥。有条件的单位要增施饼肥100-200斤,过磷酸钙100斤,硫酸钾20-40斤;采摘茶园每年平均施堆肥、厩肥等30-50担,有条件的单位还要增施饼肥200-300斤,并隔二至三年施过磷酸钙150-200斤、硫酸钾30-50斤。对于高产茶园来说,基肥的用量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每年施各种土杂肥、厩肥、堆肥等不少于100担。

②追肥用量 追肥主要施速效性的氮肥。据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的研究,一般成龄茶园,每生产100斤干毛茶时,要归还给茶园土壤10-15斤纯氮,如果某生产茶园产量为300斤干茶的,要归还给土壤约30-45斤纯氮。如果基肥占40%的,追肥氮要施18-27斤左右。基肥用量少,或质量比较差,追肥用量要多一点。基肥用量足,或质量好的,追肥用量可以适当低一点。另外,根据各茶区的生产经验,凡生产能力大、产量高的,每生产100斤干茶,归还给土壤的氮要多一些,反之则少些。确定茶园氮用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和多种因子有关,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2)配合比例 幼龄茶树肥培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庞大的根系和粗壮的骨架枝。磷钾肥对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茶树骨架枝形成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幼龄茶园的施肥,要提高磷、钾肥的比例,以后随时在茶树不断长大和逐步投采后,为了促进营养生长并使之成为绝对的压倒优势,必须重施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

茶园基肥,除了缓慢地提供有效养分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因此幼龄茶园要重施有机肥,配施化肥,为以后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土壤肥力基础。

①追肥的分配比例 茶园追肥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肥料用量、茶树生物学特性、采摘制度及气候条件等。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及云贵高原的部分茶区,春茶气温适中,雨水充沛,茶树生长旺、长势猛、吸肥能力强,一般都重施催芽肥。春、夏、秋三次追肥比例一般都按40:30:30或50:25:25的方式分配,在只采大师傅、夏茶,不采秋茶的茶区,一般按70:30,或60:40的方案分配。广东等南方广大茶区,生长季节长,发芽轮次多,采摘季节长,因此,茶园追肥,氮的分配一般按40:20:20:20的比例分配。

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福建等主要茶区,伏旱严重,水分条件是限制秋茶产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有灌溉条件,可以适当提高秋茶追肥比例,从而提高全年的追肥效果。

②氮、磷、钾的配合比例茶叶中氮(N)、磷(P2O5)、(K2O)的平均比例约为4.5:0.8:1.2。但各批茶叶中氮、磷、钾的含量比例绝非一致,所以我们决不能按茶叶中氮磷钾的比例来施肥。要想正确地确定茶园三要素的施肥比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各茶园土壤氮、磷、钾含量不一样,茶树个休发育的各个不同阶段及年周期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对氨、磷、钾营养元素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茶园中三要素的配合比例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确定。一般地说,1-2年生的茶苗,宜采用1:1:1或1:15:1.5;而3-4年生的茶树,一般宜采用2:1:1或2.5:2:1;以后随着茶树的不断长大和投采,氮的比例要相应地适当提高。根据浙江杭州茶叶试验场丰产茶园12年施肥的经验,其丰产茶园N:P2O:K2O为5.9:2.1:1.0;根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多年试验结果,当地茶园三要素的施肥比例宜采用7.6:2.0:1.0;又按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结果,当地茶园较适宜的三要素施用比例是3.1:1.5:1.0.综合各地的试验及生产实践结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投采茶园三要素的施肥比例一般为4:2:1,或者3:2:1较好。在浙、皖、湘等省以南的茶区,由于酸度大淋溶作用强,磷易固定,钾易淋失,这些地区的采摘茶园可以适当地提高磷、钾的比例;对于浙、皖、湘以北茶区,由于雨水少、土壤淋溶作用相对地比南方茶区弱,土壤酸度也相对较低,茶园中磷、钾肥有效程度高,因此,那里的茶园要适当提高磷、钾比例。就茶类来讲,红茶地区要适当提高磷的比例,这样有利于红茶品质的提高。绿茶地区要适当提高氮的比例,有利于氨基酸的提高。总之,茶园三要素的配合比例,一定要因地制宜,切勿生搬硬套。

4、茶园施肥次数

茶园施肥次数与茶区气候条件、施肥量、采摘制度等因素有关。我国北方茶区由于气温低,发芽轮次少,采摘期短,除基肥外,追肥2-3次即可。长江中、下游大部分茶区,茶芽萌发次数较多,生长期较长,除施基肥外,宜施3-4次追肥。南方茶区,由于气温高,雨水多,生长期长,发芽轮次我,在一般情况下,除基肥外,宜施追肥4-5次。茶园追肥次数与施肥量关系也很大,据我所试验,在年施追肥氮40斤时,全年分五次施比分三次施和分二次施分别增产17%和23%。因此,可以认为,在肥料多的情况下,要分次少施,这样有利于肥效的发挥。

就高产茶园来说,由于追肥用量多,追肥次数要适当增加。广东英德的红星茶场和湖南洣江茶场亩产千斤以上的丰产茶园,每年追肥氮高达100斤(纯氮)以上,由结合自流灌溉和地下管道施肥等措施,每年追肥次数高达10-20次之多,大大提高了增产效果。

磷、钾肥主要作基肥用,有条件的可以每年与有机肥料均匀掺合施用,也可每2-3年施一次,每次将2-3年的磷、钾肥与有机肥掺和施用。

5、施肥位置及深度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点一线。对于茶园施肥来说也是一样,要相对集中,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和栽茶园要条施,丛栽茶无要按丛环施,幼龄茶园要按苗穴施。成龄采摘茶园的施肥位置,一般以茶丛蓬面边缘垂直向下为原则,未形成蓬面的幼龄茶树,施肥沟(穴)离根颈的蹁,1-2年生茶苗为6-10厘米;3-4年生的茶苗为10-15厘米,平地茶园一边或两边施肥,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要在茶行的上方开沟施肥,以防肥料流失。

施肥深度,基肥要深施,成龄采摘茶园一般25-30厘米,1-2年生茶苗一般15-20厘米,3-4年生茶苗一般施20-25厘米。追肥深度要按肥料性质而定,如硫酸铵、氯化铵等不易挥发的和硝酸铵等易淋失的氮肥要浅施,一般5-6厘米即可;而易挥发的氨水、碳酸氢铵等要深施,一般8-10厘米,并随施随盖土。磷、钾肥和基肥一样。

6、茶园根外肥

茶树叶子除了光合作用外,还能吸收附着在叶子表面的矿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万分。茶树的叶面吸收,主要通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及气亿进入,它除了可吸收游离的离子(如NH4+、NO2-、PO4---、K+TFFU),也可吸收不电离的分子[CO(NH2)2].因此,在茶树施肥中,除了根部施肥外,还可以进行根外叶面施肥,称为茶园的根外肥。

(2)茶园根外肥的优点及其效应茶树根外施肥不受土壤冲刷,淋溶及固定等因子影响,肥料利用经济,如有发现缺素现象,随时可以补救,吸收快,效果好。

根外施肥可以同治虫、人工喷灌等结合进行,便于茶园管理机械化,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也可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有利茶树的生长。

据同位素试验结果,茶树根外施肥,尤其是微元素的施用,可以大大活化茶树体内酶体系,从而加强根部的吸收能力,如茶树喷施钾肥和硼肥,可以促使茶树根部对磷、硫、钙等灰分元素的吸收。

(2)茶园根外肥的施用浓度及注意事项茶树根外肥的施用浓度和肥料品种及天气条件等因子有关。

茶园根外施肥的注意事项:

①茶叶正面蜡质层较厚,而背而蜡质层薄,气孔多,一般茶叶背面吸收能力较正面高五倍多,因此在喷肥时,要正、反面同时喷匀,特别要注意背面的喷施。

②在与农药配合施用时,要注意农药和肥料的化学性质,不要把酸性肥料和碱性农药或碱性化肥和酸性农药配用,以免起化学变化。

③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既要防止高温曝晒引起水分蒸发过快而迅速改变其浓度也要防止下雨被雨水冲跑肥料。喷肥时间,最好选择傍晚或清晨,阴天全天可喷。在茶树生长季节里,旱季根部因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吸收能力低,根部施肥效果较差,根外施肥效果好,要加强旱季的根外施肥。

④试验表明,叶面吸收的营养元素,不能运送到茶树所有的器官及组织内,因此根外肥不能代替根部施肥,相反,根外肥可以促进根部的吸肥能力,在叶面施肥的同时,还要加强根部追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互相促进的作用。

茶园灌溉技术


茶树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给。我国茶区虽多处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但由于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因子复杂,雨水分布既有地区的差别,也有季节性的不同,即使在同一个月中,分布也捉摸不定,时多时少。例如华南茶区,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毫米以上,多的可达2500毫米以上,以4~9月份雨量较集中,要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但由于当地气温较高,常使年蒸发量接近或超过年降水量;另外,还经常出现强度大、次数多的暴雨,因此雨水地表径流与土壤蒸发较多,而能保存土壤中供茶树吸收利用的水分相应减少,尤其在冬春雨水很少,茶园常有旱情。西南茶区也常有冬、春连旱现象。但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春季雨水连绵,到7~9月,夏秋季又常出现间断性高温干旱,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优质高产的形成。这种雨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匀,既分散又难以预料。因此及时采取旱季 园补充性灌溉措施,有利于实现稳定茶叶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凡在干旱季节对茶园进行合理灌溉的,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提质效果。 ⑴茶园灌溉时期 茶园灌溉的效果高低,虽然与灌水次数与灌溉水量有关,但更重要的还要看是否适时,也就是说要掌握好灌水的火候。我国茶农历来对灌溉有三看的经验:一看天气是否有旱情出现,或已有旱象,是否有发展趋势;二看泥土干燥缺水的程度;三看茶树芽叶生长与叶片形态是否缺水。现在人们已在三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茶园灌溉的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科学地确定茶园灌溉的适宜时期。 茶园灌溉的生理指标 茶树水分生理指标能在不同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下直接反映出体内水分的实际水平。例如细胞液浓度,新梢叶水势(可用兆帕斯卡Mpa表示)等对外界水分供应很敏感,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温湿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如果上午9时前测定,细胞液浓度低于8~9%,叶水势高于-0.5Mpa,表明茶树树体内水分供应较正常,若细胞液浓度达到10%左右,叶水势低于-1.0Mpa,表明树体水分亏缺,新梢生育将会会受阻,这时茶园需要灌溉,及时给土壤补充水分。 茶园灌溉的土壤温度指标 土壤含水量多少是决定茶园是否需要灌水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茶园土壤质地的差异,其土壤的持水特性和有效水分含量变化较大,因此为使不同质地土壤的湿度值具有可比性,一般土壤的湿度指标值应采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采用土壤绝对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相对百分率表示,例如当茶园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左右时,茶树生长旺盛;降到60~70%时,茶树新梢生长受阻;低时60%时,新梢即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以茶园根系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时,作为开灌指标;二是采用土壤湿度的能量值,即土壤水势来表示,它可以直接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大小,要比以土壤含水量表示更加适当。当土水势(与土壤吸力绝对值相等,符号相等,符号相反)在-0.01~-0.08Mpa时,茶树生长较适宜。茶园土壤水势可用土壤张力计直接测知,当土水势值达到-0.1Mpa以上时,表示土壤已开始缺水,茶树生长易遭旱热危害,应进行茶园灌水。 茶园灌溉的气象要素指标 主要气象要素加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的变化和茶园水分的消长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应密切注视天气的变化与当地常年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参照茶树物候学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监视旱象的发生。近年研究认为,当日平均气温接近30℃,最高气温达35℃以上,日平均水面蒸发量达9毫米左右,持续一星期以上,这时对土层浅的红壤丘陵茶园,就有旱情露头,需要安排灌溉。 ⑵茶园灌水量干旱季节茶园究竟需要灌溉多少水量,主要应由该茶园的类型即茶树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与土壤质地来定。适且的灌水定额,既要求灌溉水及时向土壤入渗,又要能达到计划层湿润深度,满足茶树的需水要求。因此在确定茶园灌水定额时,要先确定灌溉前的土壤计划层的储水量,使灌溉前后的储水量总和达到计划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范围。因水分过多会影响透气性,还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土壤渗漏。一般确定茶园适宜的灌水量与灌水周期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由茶园各阶段的日平均耗水量来确定。可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进行测算。特别是在高温旱季,应以5天左右为期测算自然降水量与茶园耗水量之差额。在气温较低的春旱或秋冬旱期间,以10~15天为期测算土壤水分的亏缺量。在壤土茶园中,当耕层(0~30厘米)土壤缺水近30毫米(相当土水势-0.08Mpa左右)时,就应开灌补水。 二是采用土壤张力计(又称负压计、土壤温度计)法定位鉴测土壤水势的变化,来指示茶园灌溉。使用时,可将张力计埋设在茶园灌溉计划层土壤中,当张力计读数达到6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0.08Mpa)以上时,开始灌溉补水,灌至张力计读数指针回到1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0.01Mpa)以下时,即停止灌水。用张力计来指示茶园灌溉,既直观又易行。 三是参照茶园的各个参数,采用计算法求得茶园灌水量和灌水周期。由于灌溉方法不同,水分损耗差异较大,例如地面流灌要比喷灌的用水量大,而地下渗灌又比喷灌的用水量省得多。因此,要使茶园土壤计划层内能得到适宜的水分指标,其灌水量还应结合灌溉方法而定。 ⑶茶园灌溉方法 衡量茶园灌溉方法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看灌溉水的颁均匀程度,以及能否做到经济用水;二是能否做到有利于茶园小生态的改善;三是能否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在茶区正在推广的喷灌、渗灌、滴灌等灌溉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省水增产的经济效果。 ①茶园地面流灌 地面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漫灌。这是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沿革至今,在引水工程方面虽有发展,但灌水方法仍较古老。 沟灌是在茶园行间开沟,不在沟内借土壤毛细管作用,边流动边渗透到茶园土壤根层中,供茶树吸收利用。这种灌水方法,在靠近山塘、水库边的茶园中应用,具有灵活方便特点。与漫灌相比,容易控制灌水量,水土流失较少。 由于茶园分布于丘陵山区,自然地形复杂,为此在进行较大面积的地面沟灌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兴建流灌工程。这方面我国茶区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不少单位早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茶园流灌工程。湖南江茶场的流灌工程规模较大,提水用的大小机埠就有9处,总吸水量达2500立方米/时,送水渠道总长达26000米,将江河水引入,可灌面积占全场茶园总面积的70%。也有不少生产单位,因陋就简地修筑临时灌水渠,在山脚边或园边兴建水利渠道,开持之以恒水沟引水灌溉;在多雨季节里,还可利用灌水沟当排水沟,排除茶园积水。 茶园地面流灌工程的内容及其设置技术原则如下: 水源和提水机埠:利用水库、河川、山塘、井泉等为水源,并与渠、沟相连组成自流灌溉网。提水机埠位置应设在提水方便,地势居高,有利于缩短主、支渠道为原则。当水位过低或地形复杂时,可采用2~3级的提水机埠,并要有可靠的动力设备。 输水渠道:分为主渠和支渠,是用于承接提水机埠的出水,并将其引进茶园,其断面大小、建筑参数和结构,应由灌溉需水的流量、地形特点来决定。输水主渠的位置,在水泵扬程范围内,应尽量提高,使茶园基本上置于自流灌溉的范围内。由于地形地势的变化,主渠和支渠的形式可分为明渠、暗渠(埋在地中)和拱渠(抬高在地面上)三种。若需用渠道连接两个山头,还需建造造渡槽或倒虹吸管。在建造中,明渠的深度应大于宽度,渠底还应有一定的倾斜度(比降为0.3~0.5%),以减少水流损失,使水流速度适中。 园内灌水沟:分为主沟和支沟。在山坡茶园中的主沟,起连接支渠与园内支沟的作用,开设与建筑时要尽量与斜形缓坡园道相结合,以减缓水速,防止水土冲刷。为便于茶园机械操作,部分主沟应开设成暗沟。支沟是直接引水进入茶树行间的灌水沟,在山坡茶园中和主沟斜交相接,应与茶行平行。 凡有水源的茶区,干旱季节都可采用地面自流沟灌。但这种灌溉方法,存在着用水量大,灌水分布不匀等缺点,因此,除合理规划与兴建有关自流工程外,还必须在汉灌中掌握以下几点灌水技术。 首先,灌水流量的大小,应按水流情况与土壤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在坡降和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沟长的流量应大,反之,沟短的流量小此;地面坡降较大,流量要小,坡降平缓的需加大流量;沙性土壤渗水快,流量应适当加大,重壤土和粘土渗透慢,济量要小些。总之应控制在既可浸湿茶树根际土层,又不致产生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为度,使茶行首尾土壤受水均匀,减少水量损耗。 其次,灌水前在茶行一侧开沟(或隔几行开沟),灌水沟与追肥沟的要求基本一致,沟深1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引水灌溉后,将沟覆土填平或铺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梯级茶园沟灌时流量要小,将水由上而下逐级栏阻进入梯层内侧的水沟内。灌溉茶树,切忌让水漫流梯面,避免水土流失,破坏梯壁。平地茶园的自流沟灌,可直接将水引入灌溉沟进行流灌,较简单易行。 60年代以来,沟灌已有一些新的改进,例如,在地势较平坦的茶园中,可采用直径30厘米的塑料(或薄壁金属)粗管,代替输水渠或主沟。管上按茶行行距开设出水孔,孔上设开关,调节水流量。灌水时将管道铺设园内,灌完后再收回,此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已在部分茶园应用。 在水源丰富的地区,直接将水引入茶园,让水在地面逐渐漫布全园,此为漫灌。漫灌水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使土壤积水、结构变劣。所以长期漫灌,对茶树生长不利,在茶园中就尽量避免采用。 ②茶园喷灌 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兴起茶园喷灌。生产实践证明,喷灌是一种较先进的茶园灌溉方法。 茶园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输水渠系、水泵、动力、压力输水管道及喷头等部分组成。并按组合方式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类型。移动式喷灌系统由动力设备、有压输水管道和喷头组成,设置在有水源的茶园。机组可用手抬,也可用手推车式,具有使用灵活,投资少,操作简便,利用率高等特点。但转运搬动多,较费时。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头外,均固定不动,其干、支管道常埋设在茶园土层内,由水源、动力机和水泵构成泵站,或利用有足够高度的自然水头,与干、支管道组成一套全部固定的喷灌系统。喷头装在与支管连接的竖管上,可作圆形或扇形旋转喷水。如果面积较大,需要配备几组喷头,循环分组轮灌。它操作简便,节省劳动,生产效率高,便于配套自动控制灌溉。适于灌期长的茶园和苗圃应用,但所需设备管材较多,投资较高。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干管埋设地下,采用固定的泵站供水或直接利用自然水头。支管、竖管与喷头可以移动,用支管的接头与干管的顶留阀门连接,进行田间喷灌作业。 喷头是喷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喷头的技术性能通常以工作压力、喷水量、射程、平均喷灌程度、喷灌均匀度、水滴直径(雾化程度)和自转速度等指标来表示。喷头的种类很多,如按其工作压力和射程大小可分三种: 一是低压喷头:工作压力1~3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立方米/小时,射程<10米; 二是中压喷头:工作压力3~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40立方米/小时,射程20~40米; 三是高压喷头:工作压力>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40立方米/小时,射程>40米。 按照喷头的结构型式与水流性头,又可分为旋转式(也称射流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 在茶园喷灌中,多采用低压和中压喷头,其中以旋转式的摇臂喷头应用较多。如 型, 型和 50型等喷头较适用于茶园喷灌。因为这些喷头都属于中、近射程,消耗能量少,喷不性能与茶园所要求的喷灌技术较适合,喷灌质量较好。 茶园喷灌与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可使灌水量分布均匀,可省水50%以上,水的利用率达80%左右。 其次,喷灌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茶树生育,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喷灌机械化程度高,适应地形能力强,因此可成倍地提高工效。此上,喷灌系统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10%左右,如果配合喷施根外追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可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 但喷灌也存在在一些缺点,例如受风的影响较大,一般3级以上风力,部分水滴易被风吹移;当空气高温低湿时,水滴在空中蒸发损失可达10%左右;喷灌需要机械设备较多,尤其是固定式喷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 茶园喷灌虽优点较多,但要发挥它的优势,必须精心规划,因地制宜地作好技术设计,在选用与确定各类型的喷灌系统时,既要根据当地的水力资源和动力设备条件,又要考虑经济效果。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做到适时、适量外,还要掌握如下的技术要求: 首先,喷水的雾化程度要适中,水滴直径以2毫米为宜,可不致对茶叶与土壤产生过强的冲击。 第二,喷灌面上的水量分布要力求均匀,这就要求喷头的组合喷洒均匀系统应在80%以上。 第三,各种喷灌系统在使用中应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 此外,旱季茶园喷灌要与增施肥料,及时采摘等肥培管理措施密切配合。充足的水分可以充分发挥肥料效应,促进茶树生长旺盛;而及时采摘,既可多收,又可保证茶叶质量。 ③茶园渗灌 涌灌又称地下灌溉,是将灌溉水由输水渠送入地下管道(暗道),通过管道的透水也,使水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向根系活动层上、下、左、右浸润,供茶树吸收利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由于渗灌可与施用液肥结合,因此又可称为管道施肥灌溉系统。据广东省红星、汶塘等茶场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应用实践表明:茶园应用管道渗灌施肥,能及时适量地将水肥均匀地直接送达根系,供其吸收利用,与等量肥料沟施相比,可增产茶叶15%,具有明显的节约用水、提高肥效以及保持土壤结构的优点。主要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多,平时如有故障,修理不便。 建茶园渗灌系统时,平地或缓坡茶园,可隔行建管,留一行便于深翻改土。管道应埋设在茶行中间,深度以40厘米左右为宜。建管的沟道坡降要小,约为1/1000。若茶行首尾高差超过60厘米时,需作管道降级处理。管道降级埋设时,管尾须适当提高,在后方可下降,以保灌水时前段能灌满。管道内径7~10厘米为宜,不能过小。管上的透水孔一般在4~6毫米,呈梅茶形颁。为防止管道及透水孔的堵塞,需采取多层过滤,如设置肥水贮备池、沉沙并及其过滤网,并提高管道透水孔的位置。 茶园渗灌,要与沉沙井、排气筒、肥水贮备池、输水渠等相配套。 使用茶园渗灌时,只需插好截流闸板,打开泄水柜开关,就能使水而着输水渠流进渗水管道,按管道顺序进行茶行灌水。广东汶塘茶场的经验,一般茶园开沟施化肥每亩约需一个工,而采用管道渗施,只需两人操作,一天可完成60亩,并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操作,一天可完成60亩,并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操作,省工省时又省地。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茶园渗灌施肥,既能抗旱,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见渗灌是茶园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发展潜力较大。 ④茶园滴灌 所谓滴灌,顾名思义即滴水灌溉。将灌溉水(或液肥)在低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系统,送达滴头,由滴头形成水滴,定时定时地向茶树根际供应水分和养分,使根系土层经常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能提高茶树对水分与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省水增产的目的。 滴灌系统主要由枢纽、管道和滴头三部分组成。枢纽包括动力、水泵、水池(或水塔)、过滤器、肥料罐等。管道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一些必要的连接与调节设备。干、支管多采用高压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管径为25~100毫米,毛管是最末一级管道,一般用高压聚乙烯加炭黑制成,内径为10~15毫米,其上安装滴头。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量最多。适合茶园应用的部分国产滴头与性能如下: 管式滴头:属长流道类型,聚乙烯制成,流量为2.0~5.0公升/小时,工作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螺帽式滴头:为孔口式,属短流道型,材料是高压聚乙烯,流量为2公升/小时,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龟形滴头:多孔式,属短流道型,材料为低压聚乙烯,流量为7.4公升/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发丝滴头:属长流道型,材料是软聚氯乙烯,流量为3公升/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我国在80年代初先后引进部分滴满足成套设备,在茶园进行试点应用。杭州茶叶试验场等单位的滴灌试验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与节水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茶园滴灌系统的设计,枢纽部分应尽量高在中心位置,这有昨缩短输水距离与控制较大的滴灌面积。采用移式滴灌系统,即将枢纽部分和主管道固定,而将毛管与滴头移动,轮流灌溉,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在高处修建水池、水塔进行滴灌。滴灌管道的布置,一般支管道与主管道垂直,毛管分布在支管两侧。 茶园滴灌有利于节省用水量,在旱热季节,滴灌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以上,比沟灌省水2倍左右。同时,茶叶增产效果明显,有利于品质改善的内含物成分增加,另外滴灌消耗能量少,适用于复杂地形,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滴灌的主要缺点是滴头和毛管容易堵塞;材料设备多,投资大,田间管理工作较繁琐。目前我国茶园滴灌应用较少,尚处试验阶段,有待总结提高。

茶园冬管技术


茶树经过春、夏、秋三季的茶叶采摘,养分消耗很大。要想来年优质又高产,要在秋后春前让茶树“休养生息”。

1、冬耕。茶园的土壤经过春、夏、秋季后板结缺氧,对茶树的生长极为不利。通过耕作,可锄净杂草、疏松土壤、减少虫害、保持水分和促进土壤风化,利于增加来年的收成。时间应在秋茶采后至大冻前,根据茶龄、培植方式、根系分布等情况,耕作深度掌握在10-20厘米,以利改善土壤。并结合壅根进行培土,以保根、促根、防冻。

2、施肥。冬季,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1000—1500千克作基肥,宜结合冬耕施人。追肥应按年总量25~40千克硫铵计,每年分2-3次施入。即春茶前施50%,夏茶前施20%,秋茶前(即9—11月)施30%。一般壮龄茶树采茶前应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幼龄树应增施磷、钾肥。一般距茶蔸15~45厘米处挖沟施肥。

3、间种。绿肥可改良茶园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有机养分。一般宜豆科、十字花科或禾本科混播。紫云英可在“秋分”前后播种,满月花宜在“寒露”前播种。紫云英播种量应占80%。来年开春,紫云英开花时将其耕翻人土,以提高地力,保持水土。

4、润园。丘坡及高山茶园的土壤较瘠薄,蓄水性差,易受干冻。应灌水润园,以水调温,以水稳湿,防冻防旱。

5、铺草。越冬前在株行间铺草,既可防旱,又可防寒。一般每亩茶园覆草1500— Z000千克。覆草宜在清园、冬耕、施肥、冬灌之后进行。

6、修剪。幼树要本着控强扶弱的原则,分批多次剪去枝的顶芽,促使枝条分布均匀,形成内疏外密的丰产树形。第一次修剪于定植后1-2年进行。此时株高已达50- 60厘米,很适宜修剪。若每年修剪1次,宜在2月上旬到3月上旬春茶萌发后进行;若每年修剪2次,则应在春、夏季新茶萌发前进行,剪口要平滑。每次修剪后应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投产后的新、壮树,一般于春茶萌发后轻剪,剪去茶蓬中的徒长枝、病虫枝叶和枯枝,促使整个蓬面生长整齐一致。修剪高度可在上年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3厘米。但对那些树冠上形成了大量“鸡爪枝’和纤弱枝的茶树,可进行1次深修剪,剪去长10厘米左右的枝、树冠表面1层稠密的纤弱枝及“鸡爪枝”,对培育树冠,恢复树势,提高产量有较好的作用。

7、防虫。茶树害虫多集中在茶蔸中越冬。秋茶采摘后可用敌敌畏1500倍液和氧化乐果1500倍液混合喷施,要全面喷洒,茶树上下、内外和叶面叶背都要喷上药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