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树 根 癌 病

发布时间 : 2020-12-09
普洱茶至癌 普洱茶的根 普洱茶根

【www.cy316.com - 普洱茶至癌】

症状 安徽、浙江、广东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主根、侧根染病初在病部产生浅褐色球状小突起,后扩展为瘤状物,小的似谷粒,大的似蚕豆,多个小瘤聚集一起成大瘤,后期病瘤变为褐色并木质化,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扦插苗幼苗染病须根少或不发根,造成苗条植株衰弱或叶片变黄脱落,植株死亡。

病原 Agrobacteriμm tμmefaciens (Smith & Townsend) cinn 称根癌土壤杆菌,属原核生物界。病原细菌短杆状,大小l一1.5×0.4一0.8(Ftm),具周生鞭毛1—3根,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白色。该菌寄主范围广,能侵染300多种植物。发育适温25—30℃,5l℃经10分钟致死,最适PH7.3。在10%石灰乳中25分钟即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也可由地下害虫及带菌工具传播。随病土和病苗还可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从伤口或切口处侵入皮层组织后生长繁殖。伤口周围细胞因受病菌刺激而加速分裂,形成大量增生的肿瘤。生产上苗木有无伤口及切口是该病能否大发生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土壤粘重的苗圃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2)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未种过茶树的地块建立扦插苗圃。(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千方百计减少根部伤口。(4)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后病穴用1%的96%硫酸铜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消毒,也可浇灌80%抗菌剂402乳剂1000倍液。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茶褐根腐病及其综合防治


1、症状

茶褐根腐病发生在茶树根部,病株叶片变黄,凋萎的叶片仍附着在树上一段时间不脱落。病根上黏附有泥沙和细石块,不易洗去,表面有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和铁锈色绒毛状菌丝体。根部和木质部间常有白色或褐色的菌丝体,木质部干腐,剖面呈蜂窝状褐纹。

2、发病规律

与茶红根腐病相似。地下水位高、树势衰弱的茶园,发生均较重。

3、防治方法

(1)清除树桩和残根

开垦林地作为茶园时,应彻底清除林木的树桩和残根。

(2)环状剥皮

在砍伐林木及遮荫树前,先将树木作环状剥皮,使养分不能下传,待数月后树桩养分耗尽时再行砍伐,切口必须低于地面30厘米,以免树桩外露。

(3)病株去除、土壤消毒

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并将病株周围外观健康的茶树一起根除。然后用75%十三吗啉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或在病区周围挖80厘米深的隔离沟,两年后再行补植。

(4)药剂处理

在病树基部挖15-20厘米深的环形沟,用20-30毫升75%十三吗啉乳油,加水2000毫升,将其中一半药液均匀灌浇入沟内,覆土后将另一半药液再灌入,每6个月1次,共4次,以杀灭残存病菌。

茶 树 膏 药 病


症状 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常见的有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两种。主要发生在枝条和根茎部,在枝干上形成厚菌膜。灰色膏药病 初生白色绵毛状物,后转为暗灰色,中间暗褐色。稍厚,四周较薄,表面光滑。湿度大时,上面覆盖一层白粉状物。褐色膏药病 在枝条或根茎部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厚菌膜,象膏药一样贴附在枝条上,栗褐色,较灰色膏药病稍厚,表面丝绒状,较粗糙,边缘有一圈窄灰白色带,后期表面龟裂,易脱落。

病原 灰色膏药病病原 Septobasidiμm pedicellatμm (Schw.)Pat.称柄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有两层,初生菌丝具分隔,无色,后期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分枝茂盛相互交错成菌膜。子实层上先长出原担子,后在原担子上产生无色圆筒形担子,初直,后弯曲,大小20一40×5—8(μm),具分隔3个,每个细胞抽生一小梗,顶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12—24×3.5—5(μm)。

褐色膏药病病原 Septobasidiμm tanakae Miyabe 称田中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褐色具隔,也有二层,交错密集成厚膜,多从菌丝上直接产生担子,担子无色,棍棒状,具分隔3个,直或弯,大小27一53×8一11(μm),侧生的小梗上各生1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长椭圆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干上越冬,翌年春末夏初,湿度大时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和蚧壳虫传播蔓延,菌丝迅速生长形成菌膜。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隐蔽湿度大的老茶园易发病,蚧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茶园,提倡重剪或台刈,剪掉的枝条集中烧毁。(2)防治茶树蚧壳虫至关重要。具体方法 参见茶树害虫有关蚧虫防治法。

茶苗根癌肿和根线虫病如何防治


根癌肿与根线虫都是发生于茶苗上的病害。根癌肿病主要发生在扦插苗上,短枝扦插后,遇上存活于土壤中的致病细菌从伤口侵进去,促使寄主细胞增生,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瘤状物,小的似粟粒,大的如豌豆,许多瘤常团聚一堆而成大瘤,后期癌瘤褐色木质化,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受害茶苗须根很少,甚至须根不发,导致茶苗衰弱,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以至全株枯死。根结线虫病则是由土壤中的病原线虫侵入到一年生的茶苗的根部,引起茶苗和幼龄茶树发病,其症状是病根畸形肿胀,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此系侵入根内的线虫分泌物刺激根组织形成巨型细胞,并促使根组织细胞过度分裂所造成,瘤状物大小不一,若主根早期受害,侧根、须根少发或不发。根瘤后期表皮破裂,全根腐朽。茶苗根部受害后,根功能衰退,水分与养分的正常吸收与输导受阻,使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发病严重时,常引起大量落叶,以至全株死亡。

茶根癌肿病的发病条件最重要的是要有伤口存在,细菌才能侵入。其次,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土壤反应为碱性等因素有利于发病。

茶苗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土壤状况关系很密切,因病原线虫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10厘米范围内,因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圃地,利于线虫活动与发育,因而发病重,前作为感病作物的熟地发病重;生荒地发病轻;浅翻的苗地发病重,深翻的苗地发病轻;肥水管理好的苗地比管理差的苗地发病轻。

这两种根病一旦发生,很难根治,在防治上特别应以预防为主。采用以无病地育苗与定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根癌肿首先要选好育苗地,扦插育苗时表层铺的新黄土厚度要符合要求,不要太薄,插穗可用生根粉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提早发根,插后发现病株应及时连同根际土壤一齐挖掉,并用石灰水等进行土壤消毒。出圃时,发现病苗应予淘汰。

对于根结线虫的防治,首先要选无病地育苗与植苗,尽量选用生荒地育苗和植苗,不使用前作种过花生、番薯、黄麻等感病作物地;其次种植前可采用翻耕晒土的方法,提前两月在烈日晴天翻耕土地,可以减少病原线虫数量;第三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第四,药剂防治以克线磷和克线丹效果较好,用10%颗粒剂每亩3—4公斤,用细土拌匀,于茶苗行间开浅沟施入。

茶 树 枝 梢 黑 点 病


症状 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台茶树枝梢,一般发生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红色枝梢上,初生灰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后向上下扩展,长10一20cm,枝梢全部呈灰白色,其上散生圆形至椭圆形黑色略具光泽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子囊盘。

病原 Cenangiμm sp.称一种薄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散生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盘,无柄,无子座,革质,黑色略具光泽,杯状,大小0.5mm。子囊直或稍弯,棍棒状,大小114一172×24(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的上部排成双行,下部则为单行或交叉排列,单胞,无色透明,长椭圆形至梭形,有的稍弯曲,大小22—42×5.5—7.5(f4m)。侧丝生在子囊间,较子囊长,大小66—363×3.3—4.4(74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盘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枝梢。3月下旬一4月上旬产生新子囊,5月中旬一6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该病发生和扩展。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发芽早的茶树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台茶12号;(2)及时剪除病梢,携至茶园外集中烧毁。发病重的要重剪,可有效地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发病。(3)发病盛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防治1一2次。

v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