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造公共品牌

发布时间 : 2020-12-12
小橘子里面放茶叶是什么茶 红茶泡的时候要先洗茶吗 绿茶红茶的酸碱性

【www.cy316.com - 小橘子里面放茶叶是什么茶】

浙江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山区,总人口43万,八山半水分半田使得茶业成为新昌农业的主导产业。上世纪90年代之前,新昌以生产珠茶为主,曾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珠茶在国际市场的滞销,茶农生产效益低下,有的年景还出现了“卖茶难”的状况。据说,曾经有一年,有位茶农将卖不出去的 100多公斤珠茶扔到了县政府的大院里,这件事引起了县政府一班人马的巨大震动。面对此情此景,新昌县政府经过考察,又到周边县、市调研,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井茶。政府调集县里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让他们研究、试种。经过3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龙井茶。

就在新昌茶业遇到困难后开发名优茶的同时,浙江各产茶县也面临着大宗茶产业的衰退,纷纷改种龙井茶。一时间浙江龙井遍地开花,不同产地的原料,千家万户的炒制,导致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眼花缭乱,龙井茶市场一团混沌。当时新昌县的龙井茶生产也无自主品牌,主要为西湖龙井提供原料,市场价格完全受经销商控制。新昌县政府针对名茶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全县茶叶品牌乱、小、散的现状,及时组建了名茶协会,并决定将新昌生产的龙井茶命名为“大佛龙井”,并由名茶协会统一注册“大佛龙井”这个公共品牌。新昌县政府命名当地的龙井为“大佛龙井”也非凭空而作的子虚乌有,而是依托新昌大佛寺在全国宗教界和旅游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根据茶禅一味之说以及大佛寺与茶的深厚渊源历史。大佛龙井品牌注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谁来打响大佛龙井这个公共品牌?这事儿在县里引起较大争议。作为全县共享的品牌,如果由企业来经营,基于当地茶叶企业的实力弱小,无法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利益与茶农利益较难取舍。经县政府多方协调,最终达成共识,由政府来打造品牌,名茶协会来管理品牌。基于名茶协会是服务性的民间团体,便于品牌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有利于形成品牌建设合力,促进茶业经济发展。

记者在这里不得

不说说“新昌县名茶协会”。新昌县名茶协会与其他地区的协会有很大不同,他是完全代表政府来扶持茶业,会长由主管茶业的副县长担任,其他工作人员由政府从其他职能部门中抽调,日常开支由政府全额拨款,完全代表政府来管理“大佛龙井”这个品牌。

在新昌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名茶协会的努力下,新昌县经过10年的时间通过一系列展示活动和事件营销将“大佛龙井”打造成了一个业界知名的品牌。从1995年新昌县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名茶之乡展示会开始,先后组织了近百次多层次、多地域、多形式的以茶叶为重点的展示推广活动,其中在业界引起轰动的有:1999年在山东济南泉城广场举办的“万人品饮大佛龙井”活动,同时也首开茶界万人品茶活动先河;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暨大佛龙井之春文艺晚会”在新昌举行,全国各地的茶人第一次集体走进了新昌;2004年,新昌县政府组织北京老字号茶叶企业老总走进新昌,还和北京老舍茶馆共同主办了“老舍茶馆——大佛龙井茶文化节”;2007年,“大佛龙井佛茶拍卖会”在西湖灵隐寺举行,200克大佛龙井“佛茶”拍下了8.8万元的价格。近几年,新昌县政府还积极通过特色事件营销“大佛龙井”。2003年“非典”期间,大佛龙井赠送北京佑安医院白衣战士;2006年,大佛龙井参与哥德堡号回归广州庆典,成为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2007年,大佛龙井赠送奥运会鸟巢工程的建设者。通过这些成功的展示展销和事件营销活动,大大提高了大佛龙井品牌知名度,有力拓展了全国的消费市场。为确保名茶展示展销活动的顺利进行,新昌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新昌县农业招展办公室,负责全县农产品的展示展销活动。

新昌县政府除进行展示、展销和事件营销外,还积极在有关媒体上宣传“大佛龙井”。邀请国内名记者、名作家到新昌采风,协办《农民日报·中国名茶专刊》,在《中华合作时报社·》推出《新昌茶叶特刊》,与

阳光卫视共同主办茶旅天下开机仪式,并拍摄了茶旅天下——新昌篇,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效果。同时,新昌县政府积极调动该县的宣传资源与力量,组织编著了新昌茶业发展专著《大佛龙井》等书籍与宣传画册,资助创办了大佛龙井网站,鼓励新昌各界人士踊跃在全国各地媒体投稿,并按投稿量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以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大佛龙井。

为打造“大佛龙井”品牌,新昌县政府多次出台了茶叶产业政策,建立了每年30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从2005年开始,新昌县政府根据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出台了文件,重点从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大佛龙井专卖店、良种茶园发展三大块进行扶持。经验收合格,每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补助5万元,每家大佛龙井专卖店补助3万元,新发展良种茶园每亩补助300元。

为打造“大佛龙井”品牌,两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几乎都变成了“茶县长”。程晓帆,曾在农业副县长的职位上干了两届,父亲是茶农,他大学里学茶,爱茶干茶。大佛龙井从品牌注册到市场规范、前期营销,都是他亲自策划、上阵。徐良平接任副县长后,继承了程晓帆的优良作风,继续将新昌茶业推向高潮,而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前任领导的基础上做些锦上添花的事。

经过全县上上下下的努力,“大佛龙井”已经成为茶叶行业的知名茶叶品牌。2007年,全县大佛龙井茶产量达3800吨,产值4亿多元,大约占浙江省龙井茶产量的18%,产值的19%。而茶农的人均年收入从1990年的731元增长到2005年的6489元。

记者在采访新昌县常务副县长徐良平时,他说: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需要转换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在打造茶叶公共品牌上,政府必须有所为。茶业与别的产业不同,只有政府才有实力来做,推给企业不现实也不公平。

点评:

>许多茶乡政府到新昌去取经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每年县政府在打造品牌上投入多少资金?而新昌县的回答是:只有300万。投入300万能在打造品牌方面起到那么好的效果?大部分人似乎有点不大相信。而事实是新昌县确实每年只花了那么些钱。主要问题是新昌县政府在勾勒新昌茶业的蓝图时,不仅仅满足于充当设计师、决策者的角色,更是身体力行地承担了策划、建设品牌的角色,将政府行为企业化。因为他们知道:让千家万户的茶农去打造品牌是不现实的,政府有责任引导、规范茶农生产符合品牌质量的茶叶,让茶农成为品牌的受益者。而最终是茶农确实成为了品牌的受益者。

精选阅读

贵州雷山紧锣密鼓打造茶叶品牌


牛眼睛杯子高高地举了起来。陈正锋与6位苗家姑娘端着酒杯,深情款款地唱了起来:“你知道吗,有一个地方叫雷山,座落在美丽的黔东南,雷山的苗家最好客,林教授哎,这杯酒请您一口干……”望着情真意切的苗胞,林治教授接过酒来,一饮而尽,突然说出让众人大喜过望的话来:“陈县长,我答应你们,这个顾问我当了!”闻言,陈正锋双眼湿润了。

经《西部开发报·》作合,当代中国顶尖级茶文化专家、茶品牌策划大师林治教授,在赴黎平指导贵州茶协年会途中,于12月4日上午应邀为雷山办了一场讲座。县四大班子所有在家的成员,与各乡镇、部门、产茶村及企业负责人近200人,如饥似渴地听,口问手记地学。其间,县委书记吴育标与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陈正锋说:要千方百计聘请到林教授当顾问!午餐时陈表达了雷山人民这一渴望,林治以“工作太忙,顾不过来”婉拒了。陈又约林3天后折回雷山,观赏西江“天下第一苗寨”,就出现了林治由婉拒到慨然应允的感人一幕。

这,正是雷山紧锣密鼓营造茶品牌的一个缩影。

雷山山高雾多出名茶,其“银球茶”1991年就获国家专利,还成为外交部礼品茶,并畅销中央10多个部委及部分省市。随着种茶面积剧增,该县还需强化品牌营造和市场拓展。去年底,县决策层即作出了相关部署,一出出茶品牌营造的大戏好戏,在今年相继出台。

外出考察,取他山之石攻雷山之玉;携银球茶等雷公山茶叶,到国内茶事活动中,精心展销和吆喝;借助各类传媒,推出软形广告;县委书记吴育标身先士卒,以“传统工艺的就是最好的”观点为精妙切入,在《西部开发报·》上引发专家、茶企、消费者参与的争鸣浪潮,引来全国10多个网站转载和介入;投身贵州十大名茶评选角逐,在49支黔茶中力压群芳成为胜出者……

在一出出大剧中,雷山举办的“游天下西江,品雷公山茶”活动,格外夺人眼球。该县邀请国内茶界、媒体名流和茶企、消费者到西江,央视著名主持人阿丘与众多茶叶专家品茗论道,他深有感触地说“喝酒要喝茅台酒,品茶要品银球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阿丘先生“银球茶好,行”的题词,也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建议雷山依托茶旅互动,推进茶文化和品牌营造,尤其要以打造苗族茶文化艺术团为载体和突破口,能取得三个联系四个征服的效果……”林教授讲座中这一引发雷鸣般掌声的高招,已被雷山县决策层视为金点子予以采纳,正在运作相关资源,筹建一支专门的雷山苗族茶文化艺术团,让其携带雷公山茶叶奔向世界。

在县里品牌新政鼓励下,茶企纷纷打造品牌,走出大山推介品牌。湖南客商陈立社创办的鑫鼎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在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茶事活动后,斥资100多万在北京马连道茶叶专营市场,办起雷山茶叶专营店,又建了冷库,还在凯里、贵阳等地设了销售窗口,该公司鑫球牌“鑫鼎清明茶”等四大系列产品,已成为市场新宠。

福州茶叶单体店也要打造品牌


福建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让一些连锁茶业品牌快速成长、壮大。但突出重围的当前还只是少数,在省城福州,许许多多的茶叶单体店不断在洗牌与反洗牌之间苦苦抉择。

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福州茶业消费额还在不断扩大,在少数连锁店吃肉拿大头,大多数单体店争着喝汤的情况下,能喝到汤也是不错的事了。

大多吃不饱,饿不死

来自安溪的小陈在福州经营茶叶店多年,但至今茶叶店经营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小陈的茶叶店位于福州某小区,店面30平方米左右,月租金1500元。虽然月租金不高,但加上水电、税务等费用,月开销在3000元左右。

每逢春茶、秋茶上市时节,小陈都会回趟老家从家里或者亲戚处备些茶叶。冬去春来,已经快5个年头了。小陈的茶叶店开得颇为吃力,每个月扣除3000元左右的开销费用,剩余的利润并不多,勉强赚个一两千元。

吃不饱,饿不死,小陈很感慨,“如果放弃开店又心有不甘,只能继续把店开着,至少还有一些奔头”。其实,“奔头”有多大,小陈自己也没底。

“福州每年平均有10%的茶叶单体店被市场残酷淘汰,相应地又有超过10%的茶叶单体店经营者再次进入这个行业,整体而言,福州茶叶店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福州茶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在福州开茶叶单体店进入门槛不高,但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开一个小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暴利账”经不起推敲

很多人在开茶叶店之前,多少都对茶叶的进货渠道做些了解,当然,也算了茶叶的经济账。

只不过算着算着,都觉得卖茶叶是暴利。可一旦开店,就发现原来算的账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茶叶的确让一些人赚了钱,但说茶叶是暴利也未必见得,因为茶叶附加的经营成本往往被人忽略了,也就是说,单纯地进行加减法,茶叶很容易被人扣上暴利的帽子。”福州茶商王先生告诉记者,卖茶叶的过程中,有时即使自己没怎么赚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卖茶的人还是觉得自己肯定赚了大钱。

今年秋茶上市时,王先生发现,原产地的铁观音秋茶整体行情又上升了些。随行就市本无可厚非,但王先生在销售茶叶时价格却提不起来。

王先生的茶叶店面向的客户群主要是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平常买茶每500克通常在200元至500元之间,有时每500克千儿八百的也卖一些。由于客户群都是自己的朋友,对应的价格就得有相应的茶叶质量相匹配。

在开茶叶店之前,王先生也觉得茶叶是个暴利,应该比较好赚钱。但开茶叶店之后,王先生分摊了经营成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暴利。比如,500克秋茶进货价为100元,在去梗筛末之后,净茶的成本上升为140元左右,再加上7元至20元不等的包装费用,成本继续上升。进一步分摊店租、水电、人工等费用,进货价为100元的500克秋茶即使零售价卖到200元,所剩利润已不高。再加上守店多年的时间成本,单体茶叶店在品牌连锁店的夹击下,苦苦支撑。

对策:限量销售的专卖策略

福州五四路一茶叶单体店经营者肖先生每年大约只卖500公斤的茶叶,销售量虽少,却也活得滋润。肖先生的经营法宝就是,每年产茶季自己深入到武夷山产茶区淘一些口感独特的奇种茶,这些淘得的奇种茶质量上乘,茶叶运到福州后,自己再精心包装,配上自己的店名、商标号。由于茶叶质量好,包装上档次,再加上限量销售的专卖经营策略,肖先生不仅轻松打理店面,还结交了大批朋友,当然也赚取了不少利润。

“茶好是关键,更重要的是打造自有品牌。”在福州五四路、温泉公园附近的一些茶叶单体店,其日常经营成本高达2万元左右,但其中不少单体店却能在负荷高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在产品的选择以及产品包装、定位上的明确恰当有很大关系。茶叶单体店同样要有品牌化的运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比如注册自己的商标,开发部分属于自己的专有包装。

湖北:严格管控茶叶农药残留 政府扶持打响全国品牌


一说起湖北茶叶,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采花毛尖、天堂云雾、峡州碧峰等,均是湖北出产驰名我国的名茶,虽然,湖北茶叶的出产量和产销量均位居我国前列,可是,当地的茶叶品牌众多、市场混乱等原因,导致当地的茶叶一直走不出湖北,这可怎么办?在近期茶叶峰会上,茶行业专家认为:应该严格管控茶叶农药残留,提高湖北茶叶的质量安全,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打响湖北茶叶的全国品牌。

湖北茶仍走不出本省,原因何在?

吕明宜分析:企业都只愿打自己的品牌,而不愿打区域性公共品牌,导致公共品牌影响力有限,在全国没有竞争力;各级政府投入不足,引导不够,没有凝聚起茶产业“抱团打天下”的合力。

采花茶业集团董事长马驰认为:湖北茶企数量多,但规模小、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没有一个茶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在全国产能过剩、出口乏力大背景下,走出湖北,成了湖北茶产业转型升级、扶贫富民的必由之路。

亟需打响全国品牌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提出:“全国共有大小茶企7万多家,600多万人从事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湖北亟需打造叫响全国的茶叶品牌。”

舒惠国说,江苏碧螺春、浙江龙井等都是历史品牌,湖北学不来。但浙江安吉利用10年时间,政府统筹各家茶企,以联合体形式抱团发展,打出“生态茶”等特色卖点,投入重金做足宣传,将“安吉白茶”品牌推向全国,其经验可以复制。

陈宗懋分析,贵州主打四个公共茶叶品牌,江西主推“三绿一红”,浙江每个县有一个特色茶品牌,四川将茶品牌宣传做到央视,这些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陈宗懋建议,宜红茶历史悠久且出口前景广阔,富硒茶全国只有恩施和四川生产,武当道茶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湖北要加大投入,扩大这些优势茶叶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要首重质量和安全

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万福祥认为,湖北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之地,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茶文化源远流长。要促进茶旅融合,补上茶乡旅游的短板,吸引全国爱茶人士来湖北品香茗、游茶园、学《茶经》、住民宿。

陈宗懋说,湖北茶产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行业秩序良好,茶品种类多元。“湖北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陈宗懋建议,要把茶叶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农药,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虽然生态茶生产成本高,但售价高、市场广阔。政府应引导茶农、茶企着眼长远,并加大补助力度。”

吕明宜建议,茶叶的传统饮用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要不断更新产品形态,如开发速溶茶、茶饮料等;要包装实用、价格实惠,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好。

整合资源培育公共品牌 破解湖北茶“成长的烦恼”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一个茶叶产地,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湖北茶在中国茶叶中一直拥有较高的地位。湖北省茶叶品种繁多,茶叶品牌众多,但是茶叶的品牌聚合性不高,为了进一步解决这种情况,湖北省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湖北已拥有采花毛尖、恩施玉露、武当道茶、青砖茶等20多个茶叶品牌,但品牌聚集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没有一个能代表湖北茶叶的知名强势品牌。”

方黎说,2016年武汉客厅汉口茶市开业后,他经常深入茶市调研,了解到茶产业存在分散化经营,茶叶品牌多、小、散、弱,茶叶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汉口东方茶港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中国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是天门人陆羽所著,茶文化在湖北起源,茶品牌却没有在湖北打响。”

如何解决多而不强、小而不精并存的“成长烦恼”?

方黎呼吁,以打造优势公共品牌“楚茶”为切入口,实施“1141”工程,即1个楚茶研究院、1个楚茶主品牌、4个优势基地建设、1个楚茶交流中心,全方位实施“楚茶振兴战略”,整合资源、提档升级、培育优势品牌,助推湖北跻身全国茶叶强省。

方黎建议,由省政府成立“楚茶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高级智库“楚茶发展研究院”,制定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结合精准扶贫,扶持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鄂南幕阜山四大优势茶叶基地;高标准打造楚茶博物馆,举办“楚茶文化节”“楚茶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以上就是关于湖北省政府在茶叶发展中的一些措施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湖北省当地政府为了发展茶叶,采取了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措施,相信这些措施对今后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现千亿茶产业目标 专家呼吁打造品牌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二届云南茶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实现云南茶产业千亿元的小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呼吁打造云茶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还要打造产业集群,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云南茶叶品牌聚集在一起,合力打造。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

今年是“千亿云茶”产业发展计划落地实施的第一年,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级10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开创了多部门联合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先河,为做大做强云茶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农业部、财政部投入资金1亿多元,整合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启动了一批现代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茶叶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再创历史新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项目资金保障。

针对云南名茶开辟蓝海的问题,业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应该在品牌建设上更上一层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说:“云南农业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云茶产业要加强品牌引领作用,打造品牌的微笑曲线,让云茶价值向高端攀升;打造品牌的同时注重打造产业集群,聚合有影响力的云茶品牌,合力打造并参与国际竞争。”

王敏正介绍,今年云茶产业品牌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达60亿元,跃居全国第一,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滇红茶”公共品牌价值达18亿元,被评为“中国茶叶优秀品牌”。勐海县、凤庆县先后建成“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茶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千亿云茶”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以推进云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在“绿色、优质、健康”六字上深挖潜力、作好文章。推进“绿色化”就是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为抓手,开展“有机茶培育基地”认证认定,推动云南茶产业绿色发展,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推进“优质化”就是制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围绕云茶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云茶”品质;推进“健康化”就是树立发展环境要健康、加工工艺要健康、存储环境要健康、文化宣传要健康、品牌打造要健康的理念,推动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