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响当当的中国符号 安溪铁观音

发布时间 : 2020-12-14
碧螺春和铁观音哪一个更好 安溪铁观音口感特点 关于安溪铁观音的历史

【www.cy316.com - 碧螺春和铁观音哪一个更好】

迄今为止,安溪铁观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中国符号。福建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安溪的寺观和农家均已产茶。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到了中国近现代,安溪铁观音越发被国家所重视。1995年3月,福建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1999年,安溪县铁观音茶园面积约8.5万亩,总产约450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32.8%;2001年,福建安溪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福建安溪又被农业部确认“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5年12月,“安溪铁观音"商标被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中国茶业首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2009年10月12日被评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第一位,成为联合国馆专用茶和特许商品的供应商;今年7月,安溪铁观音又以公共品牌身份,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首位,这也是安溪铁观音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获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后斩获的又一项国际殊荣。

小编推荐

黄文聪:“我只是一个安溪铁观音老师傅”


荣誉,是个很奇怪的概念。每个做茶的人,对荣誉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全国、国际各种“茶王”赛事上获奖,感受胜者的荣耀;获得专业权威的资质认证……然而,有一个人,却对平白朴实的一句话情有独衷,并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无价之宝——“你是安溪的老师傅”。

他,便是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聪。

黄文聪并不是安溪人,而是在台湾出生、长大,后来又入了美国籍。回大陆投资,他说纯粹是误打误撞,而他和茶的情缘也就是在这不经意间结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文聪陪一个朋友回了趟大陆。这个朋友原是安溪人,14岁去了台湾,在一家中药坊当学徒,不久,碰上台湾“二二八”事件,紧跟着,台湾便封锁了。等这位朋友终于寻着机会回家,已是快60岁的人,熬白双鬓。朋友回到安溪老家,和四十多年未见的老母亲抱头痛哭了三天三夜。

朋友显得很激动,带着黄文聪四处转悠看家乡的茶山。从安溪走出来的人,即便四五十年离乡在外,骨子里始终有种对茶的挚爱,时常午夜梦回。就是那时,黄文聪被朋友的这种浓浓的情绪感动了。

从此,他迷上了茶。

品牌篇——“笑脸” 迎来400家连锁店

每个人一出生,都会有个名字,这个名字成为符号,跟随其一生。企业也一样,有个名字和商标,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这个符号里的机缘往往影响着企业的命运。

金壶春茶业公司的员工服饰很特别,不论男女都系着一条绿色领带,黄文聪也不例外。领带上的图案是朵祥云,又似抽象了的茶壶,又像金元宝,又仿佛是一张笑脸 这就是金壶春独有的商标。这张笑脸,通过一片飘溢茶叶不断地延伸,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迎接着八方来客。黄文聪笑言,之所以采用绿色,是因为茶叶总是绿色的,充满春之寓意,也代表金壶春的生机与朝气,从而更贴切茶叶身份之轻盈、幽香,与“金壶春”之顶级品质相配。

1990年,黄文聪在安溪投资建设了最大的有机生态茶园,1995年,他又在集美投资办厂,并创建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当时,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的加工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而在黄文聪看来,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企业都需要品牌,茶叶也不例外。于是,黄文聪很快着手设计金壶春的商标。

黄文聪这样阐释金壶春的CI标志: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金壶春CI中,通过视觉识别得到了充分诠释,并且体现出现代商业需求的时代性,创意性。在“金壶春”商标逐渐声名远扬时,发生一个小故事。当时,金壶春准备在深圳开茶艺馆,请来几位装修人员做招牌。一位装修人员看了商标半天,告诉黄文聪,这个商标好眼熟。黄文聪很纳闷。后来,这位装修人员告诉他,金壶春的商标是在教材里看过。黄文聪才明白,原来金壶春商标已被写入了教材。回想起这件事,黄文聪开怀大笑。

如今,“金壶春”已风风雨雨走过11个年头了;企业从只销广东潮汕一带,到逐渐销往云南、广州、深圳、浙江以及本省龙岩、三明、漳州、石狮等地;企业也由地方品牌成长为省级名牌。在质量上,“金壶春”也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在2001年中国茶博会上,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一下子就获得了3个“五星级”茶王、3个“4星级”茶王、1个“3星级”茶王荣誉称号,“金壶春”一下子声名远扬。如今,“金壶春”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0多家专卖店;同时,至少有5000多个经销商在销售他们的茶叶。

质量篇——勇气十足与胸有成竹

不久前,山东济南对茶叶进行重金属检测,许多茶叶店都不敢开业,而金壶春却和往常一样继续开门迎客。一些朋友就给黄文聪挂电话说,佩服,真是勇气十足。黄文聪大笑,我不是勇气十足,而是胸有成竹。在他看来,品牌的建设,最关键的就在于产品质量。多年来,金壶春一直坚持对茶叶实行有机管理,产品检测无一次不合格。

“金壶春”很早就开始做出口,在与外商的接触中,黄文聪了解到他们对于农残的关注,于是,他开始把安全放在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第一位。黄文聪从小生活在台湾,而台湾是我国较早研究有机肥的地区,在一次回乡中,他看到台湾有人在制作有机肥,而且对茶叶的产量、质量有很大提高,当下引入到自己的茶场,并在实际使用中找到了适合安溪茶区实际需要的有机肥制作方法。在黄文聪的理解中,所谓有机茶,就是完全不使用化肥,只使用有机肥,而有机肥,一是将茶园的植物翻埋压青做成的绿肥,二是自己制作的农家肥。

于是,16年前,黄文聪在安溪芦田镇成立的金壶春郁泉茶场,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有机生态茶园。当年,学物理出生的黄文聪还没种茶前就先对土壤进行了检测,检测完,他花了500多万元首先对土壤进行了改良。在田里头种起了草、田菁、印度豇豆、木豆等绿肥,然后将绿肥翻埋入土,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黄文聪把这叫做“换血”,而这次“换血”却被当地茶农好好取笑了一番,觉得这个台湾来的傻子是不是钱太多了。

正式种茶后,黄文聪也非常注重整个茶园生态环境的营造,在茶园里种上很多常绿乔木、落叶树,帮茶树挡风、遮阳,冬天又可做绿肥。黄文聪的茶园和当地茶农自己的茶园形成鲜明对比:当地茶农的茶园,山头秃秃的,而黄文聪的茶园,有树有草,看来绿油油的,不时还会有只野兔、山鸡、野猪窜出来。常常,几只野猪闯进了茶园工人的宿舍,把大家惹得又惊又喜。

技术篇——12年如一日做晴雨表

黄文聪说做茶是门很讲究科学的学问,有个绝对的标准,然而现在许多做茶的人不了解、不相信这些,觉得自己祖辈做茶,是老师傅了,有的是经验。黄文聪觉得很悲哀。

为什么北风天里炒出的茶比较好喝,因为空气里的阴离子多;立春是地热开始活跃的时候,茶树也开始复苏;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降霜黄文聪全都知道,因为他12年如一日都在做晴雨表。黄文聪觉得,做茶,什么都要懂,天文、地理,包括地球的脉动,而这些也就是科学。黄文聪最敬佩的一个人是张天福教授,中国茶界泰斗。张教授将一生的心血倾注在茶叶上,1989年主编的《福建乌龙茶》一书,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而正是张天福教授和他的这本书,帮助、成就了黄文聪。

“金壶春”茶园里的春茶总是比别人早苏醒,提前15天就能采摘。这是黄文聪从张天福教授那学来的窍门,早在冬季时,就给茶树剪枝,剪它的生长点,于是,茶树纷纷醒来,发出新芽。11年前,黄文聪对承包的老茶树进行剪枝时,当地的老镇长匆忙跑了来,破口大骂,说安溪从宋朝以来就没有人这样做,你存心要让这些老茶树死啊!黄文聪对天发誓,做出保证,镇里的人仍不相信。此事还惊动了老县长。最后,黄文聪交了保证金,才将400多亩茶树剪完。当时,所有的村民都准备等着看戏,大家觉得,这个台湾佬确实疯了。然而第二年春天,所有茶树还在熟睡中时,黄文聪园子里的老茶树竟然都发出了新芽,嫩绿的一大片,把所有人震惊了。村民们开始说,这个台湾人鸿福齐天。

如今在安溪,“金壶春”茶园里开始剪枝了,周围的茶农也开始跟着剪枝;“金壶春”的晴雨表上预测出明天会下雨,茶农们也赶紧跟着准备……

后记

黄文聪一直认为,茶是最好的饮料,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又是万病之药,堪称“国饮”。茶文化也是中国的国粹,从神农氏到今天,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中国真正喝茶的人却不多,了解茶文化的更少。

黄文聪曾和张天福教授讨论过茶,认为现在的中国人喝茶还都是停留在解渴的层面上,只有10%的人达到茶艺,而达到茶道的更只有寥寥数人。现在中国许多人对茶道存在误解,张冠李戴,有的茶艺居变成了打牌、打麻将的场所,甚至还有小姐在里面。

“茶为国饮”,如何传播茶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我们的国粹,开始喝茶、习惯喝茶、学会喝茶,成为黄文聪一直在思考、且身体力行的问题。

我们终于知道,这张“笑脸”后面,还一直隐藏着严肃且沉重的理想,这便是黄文聪作为一个“安溪老师傅”的责任所在。

234

安溪铁观音的三个传说 2020安溪铁观音的三个传说


“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又名安溪铁观音。

它的产生在民间有三种传说

第一说: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叫魏饮的乡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日清晨,他进山,途中发现在乱石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饮好奇,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屋后,精心栽培。春来它枝繁叶茂,遂采撷嫩叶制茶。他发现此茶较其它茶叶重,且暗绿似铁,便顺口称其为“重如铁”,又因该茶香气浓郁特别,魏饮便用它来供奉观音。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茶改称“铁观音”了。

第二说:清人王士让,乾隆年间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筑书房于当地的南山之麓,自题名为“南轩”。一日,王士让见荒园间有株茶树奇异,遂移植于“南轩”后面的园地,朝夕相处,精心培育,茶树长成后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下茶叶制茶,茶叶乌润肥壮,泡饮后,香味沁人肺腑。以后,王士让应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望溪品后觉得其品不平常,便转献给朝廷,乾隆饮过以后,也是非常喜欢,于是召见王士让询问,王士让将自己种茶的经过一一述说。乾隆见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为“铁观音”。

第三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游江南,走入一家福建茶馆品尝茶,喝罢,感觉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的香气,茶又色泽暗绿,如铁压手,不觉赞叹此茶香美赛观音。乾隆走后,名声传开,当地人知道了品茶客人乃当今皇帝,于是约定俗成,将此茶名之为“铁观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