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茶:能喝的古董

发布时间 : 2020-12-28
老白茶的收藏方法 老白茶怎么收藏 怎么收藏老白茶

【www.cy316.com - 老白茶的收藏方法】

陈茶、老茶,被业界人士称为能喝的古董,成为不少爱茶、藏茶人士的宠儿。有10多年普洱收藏经验的周本生告诉记者,近期在茶叶市场和收藏市场上兴起一股老茶收藏投资风,收藏品种已不再局限于普洱,还有一些白茶、黑茶也开始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以普洱茶为例,由于普洱茶和其他茶叶不同,不管生茶还是熟茶,都是后发酵类型的茶品,在制成普洱茶后,发酵才刚刚开始,时间越长,发酵得越好,普洱茶原料本身的刺激性就越小,香气就会越来越大,汤出来的汤色越来越浓,口感越来越滑。因此,发酵时间越长,普洱茶越贵。

除老普洱外,白茶也有老新之分。周本生介绍,陈白茶的收藏与红酒类似,要达到收藏级别,年份、等级越高价值越高。白茶多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县一带,以前主要是外销茶,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受到关注。白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制作工艺沿用古法,不炒不揉,天然萎凋,制茶技术要求高。茶本身的品质要好,只有好茶才有可能具备收藏的基础。就目前而言,目前普通的新白茶售价一般为几百元到上千元一斤,而20多年的老白茶,每斤价格可达万元以上,即便是市面上流通的5年陈年白茶,其价格也在每斤千元以上。

由于受到市场追捧,老茶价格也被炒了起来。“现在老茶受宠后,其销量直线上升。”周本生介绍,在2008年前后,500元的新茶存放几年后,有人买的话会当成过季茶打折出售,可如今陈茶价格越来越高,要价都达千元以上。一些10年、20年的老茶更是物以稀为贵,开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些茶商感叹,现在要收到好的老茶越来越难,因为价格越来越高了。

虽然老茶走俏,喝老茶、收藏老茶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明白老茶的却不多。周本生说,不少人对老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而对老茶的品质界定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只有一个不成文的行内标准:10年以上的茶叶,称之为老茶;而10年以下的茶叶,称之为陈茶,这个年份的茶叶,有时其价值远低于当季茶,因为10年以内的茶叶,陈化作用还不够,与当季茶相比,它缺少鲜活度。

周本生认为,年份是衡量老茶品质的重要标准,但这不意味着老茶越老越值钱。换句话说,老茶不是年份越久,价值就越高。以铁观音为例,在保存良好的情况下,15年至30年这个年份段的茶叶是最好的,此时茶叶的陈化、滋味、口感等都达到一个顶峰。如果年份再久远,可能品质就要逐渐下降了。再如白茶,其产量本来不多,适合长期存放的更少,真正意义上的老白茶都是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缓慢自然发酵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品质,增加收藏价值。总而言之,老茶要有价值,首先原材料要好;其次保存要好;最后年份要合适。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膏 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神秘渊源

据考证在公元1729年,曾经有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三千多公里之后,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雍正帝。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

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着迷的皇帝因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述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详细地记载了普洱茶膏的养生之道……而一百多斤顶级普洱茶,也只能秘制出几斤茶膏。百年来,茶膏作为可以收藏的礼品,被社会名流竞相收藏。

茶膏的珍贵

“拈花一笑,品茗一杯。”关于茶膏的珍贵,有人概括:茶膏是“生在山里,死在梦里,埋在缸里,活在杯里,饮在口里,爽在心里,记在脑里,功在体里”

陆羽,正是茶膏的第一个发现者,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油膏其面”。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认为在饼茶的加工过程中应“畏流其膏”,意思是如果把“膏”挤压出去,会使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箩筛,形状枯干。

唐代制茶工艺与茶膏有较大关系!唐代的制茶方法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以蒸青饼茶制作工艺的成熟为代表,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茶饼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其中“蒸之、捣之、拍之”三个工艺,是与“膏”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使溢出的茶汁出现膏化现象。

茶膏: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的基本配方应该是:300斤泉水,加100斤生普洱茶。经过五道工序,可以熬制出15斤左右的茶膏。

先将茶和泉水置于大铁锅里,中火熬煮,待全部茶汁煮出来后,捞出茶叶。再猛火熬制,尽量让水分蒸发。然后移到中号的铜锅中,中火熬煮。待茶汁变稠后,再移到小号铜锅中,小火熬煮,此过程最为关键,要用打磨精致的竹片匀速搅拌,动作太快,茶膏会迅速变干,动作太慢,茶膏又会变糊。熬好的茶膏,移出小铜锅,要趁热倒进模子,形成规格统一的块状,待整体凝固后,用竹器贮存起来。

喝的时候轻轻地掰下一小块茶膏,约1克多,在准备好的青花瓷茶碗里,开始冲泡。

先把滚开的水注入大青花碗中,备用。再把滚开的水注入小青花碗,投入那一小块茶膏。茶膏慢慢溶化,一缕缕浅褐色的烟雾状的膏汁,慢慢地包裹住整块茶膏,膏汁贴着碗壁扩散,沿碗壁慢慢朝水面爬上来,在水面又朝中心收拢,慢慢朝水下滑落,当膏汁变成枣红色时,整碗膏汁就充满动感,一收一缩,如同水母。这时将小青花碗移入注满开水的大青花碗中,让小青花碗里外受热。茶膏的溶化加速,汤汁里的雾状物也加速运动。直到茶膏完全溶化,汤汁里仍然有一些亮晶晶的荧光物质在轻轻运动,有四五个层次。这种亮晶晶的荧光物质是茶碱结晶体,只有百年以上的老茶膏才会产生这种荧光。

世界上能喝的古董:云南普洱茶


据有关专家说,世界上能喝的古董只有两样: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以及中国云南的普洱茶。

普洱茶采用芽长叶壮、叶质柔软、梗粗节长、持嫩度好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宽叶木兰,山茶科)新鲜芽叶,经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生茶,再经自然发酵转化和合理仓储而成熟茶,长期饮用有益于身心健康。

事实上,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它在自然空气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随着时间的延伸,品质愈佳,百年珍品,价比黄金。

对于倾情于普洱茶的茶人和茶迷,陈年普洱茶是一种带记忆的茶品,作为一种向后看的茶,陈年普洱茶浸润着岁月的迷香,在它的浓酽和醇厚中,储藏着历史的厚重及时间的重量,那些历史悠久属于古董级的号级、印级普洱茶(已有五六十年以上历史的茶品),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封和命运的沧桑后,变得老成持重,品饮它们,就像是在品读历史和解读尘封与遗失的往事,凡有年份的普洱茶,泡好后倒进茶杯里,会出现一圈一圈白色的清雾状烟顺着杯沿慢慢往上走,看着这一缕缕上升的白烟,品茗者会对陈年普洱多一份历史厚重感的敬畏。

作为一个爱茶之人,平日里收藏些“青沱”、“青饼”、“青砖”,体验一下历史对茶叶的雕塑过程,时间对普洱茶风格的积累过程,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事,收藏普洱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急躁,只能等待和守候,这种长年的等待和守候对爱茶之人来说是一种磨炼、考验、历练。

一个真正懂得品饮普洱茶的人,他总是能够多买新的生茶及一些熟茶,藏少量的旧茶,在交替品饮的过程中,延续着自己对普洱茶的喜好和追求,爱茶人收藏新茶,随着时间慢慢地消逝、历史地沉淀,茶品慢慢发酵变化、陈化,那感觉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走向成熟,所以,近年来有专家提出了“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持茶之道。

由于钟爱普洱,茶迷们不会因为奔波劳碌就丢失了风雅,再苦再累,也会不厌其烦用自己喜好的紫砂壶、上好的山泉水泡上一壶上等的普洱茶,作为对自己辛劳的一种奖赏。

无论如何,茶迷们不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烦恼就放弃追求,定会留下一份斯文、一份追求、一份梦想,寻一杯珍藏的陈年普洱茶,在品茗中舒缓工作压力、生活烦恼,在陈年普洱中找到寄托,找到知音,找到人生的乐趣。

陈年普洱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塑,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陈年普洱还是一种顿悟,是一种需要时间去完成的修行,是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品陈年普洱,苦尽甘来,不正是在品味漫漫人生吗?

茶叶不是黄金和古董,收藏价值能有多大?


近来听说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了云南总产量的1/5,在一些老板、藏友手上的普洱茶有30万吨以上,普洱茶主要的货源都控制在这些人手上,而专业市场的商户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这样的收藏,不禁使人以为茶叶是黄金古董了。

很多人都知道,2005年—2007年间,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普洱茶行情看好,身价暴涨,不少的茶人非茶人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普洱茶收藏,从而使普洱茶被大量囤积。但是到了2007年5月以后,普洱茶价格却遭遇滑铁卢,很多收藏普洱茶的人叫苦不迭,有的人甚至倾家荡产。近这一两年来,普洱茶市场回暖,价格也有所上涨,有些人又打起了这主意,又来大量收藏囤积普洱茶了。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茶叶的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到底有多大,在这里,笔者只是想说,黄金可以储备,古董可以收藏,但是茶叶毕竟只是一种树叶,是用来泡水喝的,不是黄金也不是古董,只有拿来泡水喝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这样大量收藏囤积起来,它的“饮品”功能、“解渴”和“修心养性”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了。想通过大量收藏囤积茶叶来作为一种投资或者说是投机,从而期望有朝一日奇货可居,一夜之间身价暴涨——这种想法还是悠着点为好,我们毕竟还没达到钱多得没处花的地步。

有茶友评论说,老茶先不论未来转化的品质如何,它的价格或升值依据是什么?稀缺性吗?如果没有庞大的理性消费作为支撑,只能是鼓传花的价格游戏而已。

“古董”普洱茶并非越老越值钱


普洱茶最疯狂的时候要数2007年,2003年1000元一片的普洱老茶,到了2007年甚至卖到了两万元以上。从2006年年底到2007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普洱茶价格就翻了20倍,当时出现了经销商排队拿货的现象。但是从2007年年底开始,普洱茶市场泡沫破灭,“疯狂”的普洱茶一头跌入低谷,从此沉寂了长达5年时间。如今,高端普洱茶涨价之风再度袭来,让普洱茶市场迷雾重重。

与普通茶叶不同,普洱茶保存时间较长,可以长达10年以上,这让很多收藏者嗅出了其中的“商机”。“这有点像茅台酒的感觉,年份久远的反而价值更高。有一部分收藏爱好者,在普洱茶价格较低时出手,大量采购高端普洱茶储存起来,平时自己不喝也不对外出售,而是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作用。记者了解到,从近年来的趋势看,高端普洱茶的平均价格增幅在年均20%以上,这一收益远高于很多行业,甚至比炒房的收益都要高。

很多人认为带有“老”、“古”字样的普洱茶就是老茶,这是一个误区。以班章和老班章为例,其实班章是云南普洱地区的一个村委会,班章和老班章都是这个村委会下边的寨子,但是由于这两个寨子成立的时间有先后,所以才有老班章和班章的区分,并不代表这两个地区的普洱茶哪个年头更久远。

其次,很多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

另外,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有收藏价值。其实很多知名山头茶的产量已越来越少,为了迎合市场的追捧,个别厂家将台地茶当作知名山头茶来进行包装、售卖。但是一些藏者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所以难免上当受骗。

最后,也有一些普洱茶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即一些小厂家冒充大厂家的商标销售,但是售价却低很多。现在大厂家生产的普洱茶都有激光防伪标识,在购买时一定要学会辨明真伪。

辨别普洱茶的年份、山头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简单地通过看叶片、看汤色等都很难奏效,只能是凭经验。藏友们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喝的品种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真伪。(据《青岛晚报》)

古董印级茶


1953~1957年间由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八中茶”商标饼茶。民间称红印、甲乙蓝印、蓝印铁饼等等,亦有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土首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所生产茶饼,七子黄印、中茶简体字、73青钢瓶(小绿印)乖茶品并入统称。

印级茶的称呼,最早在香港坊间流传,于1995年邓时海教授《普洱茶》一书系统整理与界定才成为业界所共认知。

八中茶

中国茶业公司于1951年9月14日注册“中茶牌”商标,注册商号:8071,同年通知全国直属茶叶公司统一使用。商标设计为“外八中红字,内绿茶字”,坊间称“八中茶”。有着“中国茶叶销往四面八方”之涵义。

印级茶

1953至1957年间由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八中茶”商标饼茶,坊间称红印、甲乙蓝印、蓝印铁饼等等,亦有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所生产茶饼,七子黄印、中茶简体字、73青饼(小绿印)等茶品并入统称。

红印

外包装“八中茶”之“茶”字为红色印刷,整个外包装纸均为红色,称之为“红印”。坊间红印之外包装有数种,但应只有薄油纸包装是为20世纪50年代茶品,无光粗棉面纸类均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新包装,亦后根本就是后期茶品。

无纸红印

早年为坊间称为1942年茶品,后以八中茶设计与注册时间证实,仍为1952年以后所生产。据了解,红印无包装纸原因,应与香港早年仓储及销售习惯有关,推测为蓄意将包装纸剥除以利放仓与销售。香气口感不下于有纸红印,然目前坊间常以无纸蓝印甚或部份无纸八中黄印替代,饼模茶质上有差异,但无经验者难以辨识。

甲、乙级蓝印

外包纸八中茶之茶字为绿色印刷,下端原印刷有甲级、乙级字样,后于其上以人工盖印蓝色方形印色,称之甲级蓝印、乙级蓝印。使用猛海茶区野放茶,茶菁级数较红印为细嫩,导致香气口感与汤质较不如红印,价格一直在红印的一半。二者幷非独立包装,时与大字绿印、小字绿印混合筒装。

大字绿印

甲、乙级蓝印相同包装,然无印刷上甲级、乙级,且无人工蓝色盖印。基本上四种混装之蓝、绿印香气口感十分接近,若有些微区别,均应仓储与个别状态。蓝、绿印较之红印与蓝铁在外包纸与年份上较无争议。

小字绿印

外包纸印刷为美术字体,与蓝印铁饼相同。于四款蓝、绿印中,数量最少之包装,茶质香气口感与其他三款差异不大。

蓝印铁饼(绿印铁饼)

因多数早期蓝印铁饼茶品外包纸与内飞茶字为蓝色印刷,故称蓝印铁饼;又因包装印刷版本与小字绿印相同,故又称绿印铁饼。然中茶公司生产印级茶只于1952-57年间,使用125克平底铁模是于1955年开始,也就是说印级茶之铁饼生产时间只有在1955-57年间。

以当时历史时代背景,难有可能在五年间生产七种以上不同包装纸质、印刷、饼模,且茶菁使用差异甚大。根据茶菁与饼模、外包纸判断,应只与其他早期印级茶一样肥壮、外包纸质与红、蓝、绿印相同之薄油纸,才是五零年代茶品。

“古董茶”初级饮用指南为什么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茶”


有人这样形容普洱产业异军突起的原因“绿茶在烘青的时候,生命已经终止;普洱茶在晒青的时候,它的生命才开始”。普洱因而被称为“能喝的古董”,她能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又十分模糊不定。

下面这份指南能帮助你初步认识一杯“古董茶”。

选购普洱茶的四大要诀

一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二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普洱茶关键词

六大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倚邦茶山、曼撒茶山、蛮砖茶山、攸乐茶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1950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

印级茶:1950年-1968年,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下关茶厂,4.普洱茶厂。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形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

金瓜贡茶: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饼。

福元昌圆茶:现存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已历时100年左右。台湾人周渝存有几饼,包装的竹箬上,原本是写有字的,但因年久而剥落,已无法辨认。其外观十分讲究,观其形,即知内里是普洱上品,每筒均有票一张,规格约为11厘米,正方形,橘红底色,蓝色图字,四边框饰以云纹图案,内写明:“本号在易武山大街开张福元昌……以图为记,庶不致误,余福生白。”共88字。

茶膏真的是“可以喝的古董”吗?


据《茶经》的描述,我们了解到茶膏出现很可能与唐朝的制茶工艺有关,尽管还只是雏形,但当时的茶汁膏化现象显然给了古人一些启发,后来到了宋代,制茶人已经发展出专门的工艺来获取茶膏。历史已演变千年,如今制作茶膏跟古时候有了很大的差别,不如来看看神奇的茶膏曾经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初始采用榨取法

代表:唐宋茶人

一开始在压制茶饼的过程中,古人误打误撞地发现了这种由茶汁变成的膏状物,于是改进了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这时才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新创大锅熬制法

代表:云南土司

大锅熬膏法到现在都还有人在使用,而且在藏族地区还保留得相对完整,最早其实是清代云南土司所创的,区别于宋人的制膏工艺,更像是一种土制法。通过反复的高温熬制,使茶汁膏化,不少茶膏爱好者也会用这种方法自制茶膏,不过由于高温熬制容易破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其中的饮用安全和存放问题都需要考量。

改进宫廷压榨法

代表:清御茶坊

皇室人员总是惜命的,既然大锅熬制的饮用安全没法保证,御茶坊的茶匠们就挖尽了心思,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控制在相对恒定温度下,将茶汤提取、浓缩、制膏。严谨制作工艺下的茶膏还被当时的药学家写进了文献,甚至曾经作为国礼送赠外国使团。

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相对于高温和常温两种制膏法,以蒙顿茶膏为代表的这种低温萃取工艺,避免了高温对茶膏内含营养物质的破坏,茶味更贴近原茶本味,而且茶膏还可以持续陈化,更贴近普洱茶的原本形式,但是工艺成本也会更高。

小小的一块茶膏,看似不起眼,却是凝聚了上千年来无数先辈的智慧。从简单的榨取到现代化的萃取,变化的不仅是制作茶膏的工艺,还有人们对制茶饮茶的重视程度,折射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制茶技艺的更迭,是贯穿古今的我国制茶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古董茶膏的那些往事


古董茶膏的那些往事!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穿越茶马古道,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它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后,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喜怒无常的雍正皇帝会怎样对待这个礼物呢?

冒险的进贡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清皇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最早在唐时,茶膏就已经出现了。

陆羽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之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唐代的制茶工艺与今天不同,以蒸青饼茶为主,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日本倒是保留了较多的唐茶工艺,如今到处流行的“抹茶蛋糕”,其实也就是捣过之后的茶末,即“末茶”。一天,当陆羽在熬制私家“茶膏”时,发现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极其相似。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记录在《茶经》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茶膏的发现者。

到了宋朝,风雅的宋人更是将茶膏发扬光大。宋是中国古代市民生活气息最浓厚的一朝,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平民贩夫,皆爱在宴席中饮用,因此酒、茶及饮食,在宋代均有极大发展。中国古代三百多个皇帝中唯一写茶书的人--宋徽宗,提出一个鉴别茶膏的方法:茶饼的外表如人的面目,茶饼表面含的膏状物质,如果较稀的话,会出现很多皱纹。如果表面含的膏状物质较多、较厚,则膏会粘稠,其表面的纹理不明显,质地坚实。宋时的茶人已经成功地将茶叶与茶汁分离,又将茶汁还原为另一种稠状物质,即茶膏。

在明代,废除了茶饼的上贡,因此茶膏的工艺,到此失传。幸运的是,云南僻处边疆,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藏地的饮茶习俗与内地不同,他们更喜欢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对大锅熬膏情有独钟。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间,其熬制出的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然后我们就看到文章开头的第一段,雍正七年,茶膏成为贡品,清朝皇室开始流行茶膏。

普洱茶,居然是可以喝的古董


小时候,家庭条件没有现在优越,所以,家里凡是有什么稀奇玩意儿,都是舍不得立马吃掉或者是用掉的。

记忆中,一年之中最开心的两个日子就是自己的生日和过年。因为,过生日的时候有蛋糕吃,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那时候,买蛋糕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蛋糕比生日提前到了,而我每天都只能静静的看一眼蛋糕,每当想吃的时候,母亲总是说,等到生日那天就可以吃了。所以,每年都期待着生日,期待着把蛋糕吃掉。那种期待的喜悦,简单又快乐。

有一次,父亲友人送了几饼茶,说是普洱茶,和我们平常喝的茶不一样。这茶是饼状的,父亲友人说,虽然样子长的不算好看,但绝对不难喝。父亲本是爱茶之人,但由于是友人相赠便不舍得喝了。

后来,世面上开始流传——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并且极具收藏价值。父亲从某个角落找到了那几饼茶,“珍藏”了起来。每当父亲仍不住想喝的时候,母亲总是说,再等等吧,如同小时候母亲让我等到生日再吃蛋糕的期待。

就在大家都把这茶忘的差不多的时候,世面上又开始说,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越陈越香。当我回家把父亲“珍藏”了多年的普洱茶拿出来喝的时候,果然验证了一句话,想要收藏好普洱茶,没那么简单。当喝着这饼“有故事”的茶,看着已年迈的父母,突然明白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这句话的意义。我问父亲,为什么总是听母亲的话,父亲说一家人总要有一个更顺从另外一个。不过,最后他补充着说,为什么没喝那几饼普洱茶,并不是听母亲的话,而是赖于这茶不好撬。他更喜欢那种抓一把就能冲泡的茶叶,如果普洱茶能做成这样就更好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当我看见“可以用玻璃杯冲泡的熟茶”的广告语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买下它。因为我想起来了父亲的那句话,想起了他的笑容,想起了他谈起母亲时的表情,想起了他对茶的期待。很多人喜欢普洱茶,是因为它能越陈越香。而我则更喜欢它简单以及它带给父亲的温暖。

什么样的老茶头具有收藏价值?


说起老茶头有没有收藏价值,主要是看老茶头有没有品饮价值。因为收藏价值的决定因素是通过长期收藏以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让其茶汤口感更加丰富。也就是说,如果收藏了五年,老茶头不能更好喝,那么就没有任何收藏价值了。

普洱茶中有句话:金子越存越值钱,垃圾越存越垃圾!所以要看你的茶叶是垃圾还是金子!

以下是鉴别方法,是茶商选茶的标准,请仔细看。

1.老茶头必须黑褐色,不能有白色,有白色那是发霉了。由于老茶头是团块茶,很有可能在发酵过程中蒸压不透,其微生物超标的可能性很大。

2.个头必须要大,而且用手掰不开。如果是个头比较小,或者可以拆小的,现实生活中一定会被厂家二次加工压制成砖而不会流出,如果流出市场的肯定是现在厂家故意加工成的。对于故意加工而成的老茶头,不建议购买。

3.老茶头喝的是一个糯米香,还有糯糯的感觉,也就是果胶质!老茶头因为果胶丰富,所以口感特别饱满,耐泡度特别高,韵味十足!如果买回去的老茶头一股子堆味,水味,仓味,那么不是很好的老茶头,储藏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后期转化去除上述这些味道。但是由于工艺不够,所以两到三年以后就可以取出饮用!这些茶的高峰期就在三年这时期,后面越存越不好喝!

4.还要说回气味问题。选购以前先用鼻子闻,上好的老茶头一定是有着一股子熟茶独特的清香,有点像糯米香,而且没有任何杂味,其次如果闻着有堆味还好,最次的就是有霉味,仓味,建议不买。

5.老茶头容易上火,喝了容易脖子疼!贮藏三年以上热性逐渐转为温性!

根据以上五点基本可以判断老茶头好坏,记住存储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储藏室的温度和湿度。

老班章普洱茶收藏价值


老班章是一个地名,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民委员会,“老班章普洱茶”因老班章村寨而得名。老班章茶的原产地,海拔1700米至190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1540毫米,雾多是布朗山的特点,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老班章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

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50-60年代毛主席喝过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茶。由于“老班章”茶的霸气和原料产量低的缘故,“老班章”茶在市场上极具收藏价值。

“老班章”号称茶霸,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密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感、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老班章普洱茶收藏价值突显: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会长接受云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班章茶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最高水平,老班章茶仍有潜力可挖。今天的班章就是明天的茅台、五粮液。亲们抓住机会呀,收藏几提,以后升值空间大大地。总体说来,该款老班章无论是从外观、汤色、口感、香气来看都属不可多得的上品。尤其是香气十分逼人,口齿留香久久不散,每天品上一口,回味无穷,其乐无穷。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收藏老茶:能喝的古董》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收藏老茶:能喝的古董》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老白茶的收藏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