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 2021-01-04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喝茶的误区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

冬季寒冷,想来,还是围炉煮茶比泡茶更适宜一些。火苗簇动,驱寒取暖,茶汤袅袅,氤氲翻腾,感觉身体也慢慢舒展开来。

煮茶这事,看似简单,若真要操作起来,还是有些讲究的。有些茶友在煮茶上有些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避免煮茶的几大误区。

近几年,在茶叶专卖店、高端茶会所,以及一些茶室,都会看到铁壶的身影。铁壶看似其貌不扬却备有沧桑感,粗犷厚重,压得住气场。由于铁壶煮水受热均匀,能提高整体水的温度,软化水质,煮出的水也会格外甘甜、清冽、顺口。大家都觉得铁壶泡出的茶水好喝。所以有些茶友一旦买了把心仪的铁壶,就喜滋滋地把茶丢入铁壶煮开了。结果等水烧开后倒出来一看,茶汤变紫了,茶叶变黑了,压根没法喝。

这是咋回事呢?不是说铁壶煮出的茶好喝吗?茶友一头雾水。其实呢,主要是铁壶的材质中有气孔,“会呼吸”。煮茶叶时,铁单质和茶叶中的鞣酸反应,会生成鞣酸铁,这也是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所以茶汤会变蓝黑色。这种成分倒不会有毒,只是可能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新购买的铁壶,我们使用前要开壶,只用清水煮进行开壶,切勿用茶水煮,每天煮3至5次,烧开后3分钟把水迅速倒掉,高端壶建议煮10次左右,普通壶最少要煮20次以上。铁壶煮水的确不错,但如果是煮茶叶,还是用银壶、陶壶、玻璃壶等味道更佳。况且,茶友们一般不会把茶叶直接放到铁壶泡,而是用来提高水质再泡茶。如果想把茶直接放入铁壶煮,可以使用茶包袋,这样茶叶残渣不外漏,使用起来也相当便利。

煮茶虽好,但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着喝。一般来说,煮茶一般选用两种茶,一种是发酵重的茶叶,如熟普、六堡茶、老茶头、老茶婆、红茶等。还有就是年份较长的陈年老茶,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比如老白茶、老普洱、陈年岩茶、陈年铁观音等。

煮茶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先泡后煮是许多老茶友喜欢的做法。一道好茶,先用冲泡的方法把它的内含物质一泡一泡均匀地释放出来,然后再拿来煮一下,可以把这道茶的内质全部展现出来。

煮茶不局限煮某一种茶,将不同茶叶组合起来煮可以达到不同的养生效果。不过,绿茶等轻发酵的茶叶,还是以沸水冲泡为佳。

选对了煮茶壶、茶叶后,开始煮茶了。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接着在煮茶器中投入2/3水。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未沸腾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入煮茶器中,沸腾后即可饮用。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以3至5分钟为宜。当我们喝完一壶的2/3水后再煮,这样就不至于反复沸煮。切忌反复沸煮。许多人把茶叶放入壶后一般是反复煮多次,甚至一天煮来煮去就是那么一壶茶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茶叶在壶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至于一道茶到底能煮多少次,只能说“因茶而异”了。

万物寂静。煮茶,不失为冬日里的一大趣事和美事。把握好煮茶的一些小细节,避免煮茶的几大误区,科学、合理地煮茶,才能享受到煮茶的妙处和茶的美味。寒冬腊月里,看着沸水在壶中咕嘟咕嘟地蒸腾,热气在空中飘升洋溢,饮一杯热茶,暖意立即传遍全身,这种感觉也很是享受啊!

茶文化精选阅读

盖碗喝茶的“暗号” 你知道吗


盖碗,由盖、碗、托组合而成,“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可是你知道古代茶馆用盖碗喝茶时,盖碗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每一种盖碗的摆放(茶阵),都蕴含了其各自的“暗号”。最近,茶阵的“暗号”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看似普通的盖碗茶,居然有这么多的门道!是不是很想知道不同茶阵代表的“暗号”呢,快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茶盖朝下靠茶托

这种方式摆放的含义是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便会立马给你添水。

二:茶盖上放片树叶

这种情况一般是客人短时间离开,但是还是要回来喝茶的,暗示茶馆的老板不要把茶收走。除了树叶,还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小东西,如火柴、石子都行。

三: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古代帮会很多,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困难,想寻求本地帮会人的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茶馆小二看到这种暗语后,会在茶馆寻找,介绍两方认识。

四: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一般都是熟人才会这样,意思是要赊账。如果朋友在场,钱没带够,这样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一般只有熟人才可以“刷脸”哦,新客“刷脸”就难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就是告诉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收拾桌子了。

现在知道了吧,原来不同的摆放还有不同的意义!要知道茶馆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不仅是休闲的场所,也是消息最多且流通最快的地方,在茶的“江湖”上混,不懂点“暗号”是不行的哦!

麻姑茶你知道吗


红茶和绿茶,普洱茶和铁观音,这些名茶我们都知道。但是你有听说过麻姑茶吗?麻姑茶这个名字这么特别,一定有它的来历和典故。想看看麻姑茶是怎么诞生的,快看看下文吧。

《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山上有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严禁“功夫茶”?你知道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应严禁在上班时间冲泡功夫茶。因为泡个功夫茶,程序很麻烦,茶杯小,慢慢品,很耗时间。上班花那么长的时间来泡茶确实不应该,这也不符合中央的八项规定。

这则新闻引起很多市民的热议,同样也引起了众多茶业人士关注。一则看似对茶行业销售不利的新闻,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更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和产品。

茶叶销售要关注市场需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上班族,他们表示,虽然大家都了解喝茶有益健康,但如果用功夫茶具来泡茶,确实很耗费时间,要烧水、洗茶具,一系列繁琐的工序之后才能喝上一杯茶,整个过程大概要十来分钟,再碰上同事聊几句,不知不觉就过去大半个钟头了。

一般上班时间我会选择喝袋泡茶。在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公司人多、个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他一般选择喝袋泡茶,因为冲泡比较方便,不需要太多工具。

而从事文字创作的郑先生则认为,现在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只考虑卖茶,也不考虑消费者怎么饮用茶,使用功夫茶具冲泡茶叶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冲泡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让围在一起喝茶的人不会觉得尴尬,有话题空间,但它的不足就是耗费时间、占用空间。现在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建议茶企能多考虑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为很多上班族确实没时间也没空间去泡功夫茶。

好像很多茶叶都不耐浸泡,泡的时间一长就非常苦涩,很难入口,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茶叶比较适合长时间浸泡又不会变得很难喝?消费者林女士认为,考虑消费者使用茶叶的便捷度时不仅要考虑工具,还要考虑产品适不适合上班族的使用需求。

多款便捷茶具可供选择

在福建以及广东地区,居民饮茶习惯使用功夫茶泡法,对茶叶的冲泡要求较高。但其实,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便捷冲泡器。目前还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这类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

比如:飘逸杯。这种茶具将茶壶、茶杯融为一体,中间有一个过滤网可过滤茶叶。冲泡时将茶叶放置于过滤网上,然后倒入开水,可根据个人及茶叶的特点灵活掌控茶叶的浸泡时间,按住一个按钮就可以让茶叶和水分离。

还有一体杯。这种茶具由上下两个茶杯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茶杯在杯口有个过滤设置,另一个茶杯则与大家平时所见的茶杯一样。使用时将茶叶放置于带过滤设置的杯中,注入开水,然后另外一个茶杯可充当盖子,盖在上面还有保温的功效。需要饮茶时,只需将上面的杯盖取下,将带过滤设置的茶杯中的茶汤倒入即可。

消费者之所以对现有的茶叶便捷冲泡器皿不熟悉,一方面是商家推广的力度不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商家认为只有低档茶才会有人使用这样的冲泡方式。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的改变,茶企应该多观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也许一个简单的创新就能给企业甚至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政界那些爱喝茶的名人,你知道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政界那些爱喝茶的名人,你知道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素有清香、平和、谦逊、平淡的内质。在政界,茶不仅作为名人们修身养性的佳品,也用作国礼巩固邦交。细数爱喝茶的政界名人们,看看有木有你的那杯茶。

孙中山

提倡生活简朴,在生活中他对“茶”非常喜欢,尤其爱喝西湖龙井和广东功夫茶,提倡身边人多饮茶,并且对茶大加赞赏,到虎跑泉观光,取水煮茗,称赞茶“味真甘美,天之待渐何其厚也!”还要推广茶,称茶是“不贵难得之货”也。

毛泽东

毛主席嗜好茶叶和香烟,尤精于品茶,终身不离茶水,曾写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咏茶名句。每天睡觉醒来,洗脸后就开始饮茶,一边喝一边看报,接待国内外客人也是沏茶相待。他喜欢喝杭州龙井茶,饮茶习惯很特别,不仅饮茶水,还将杯中茶渣放进嘴里咀嚼吃下去,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周恩来

周恩来总是沏龙井茶招待国内外宾客,一杯清茶在手,谈笑风生。有趣的是,有一次周恩来陪外宾到梅家坞,品尝龙井绝品“明前茶”,当他知道炒1斤“特级龙井”,茶农要采4万多个嫩芽时,不忍将茶渣倒掉,便风趣地说:“龙井味道好,要把它全部消灭掉。”说罢便将杯中茶叶全部咀嚼光,留下“啜英咀华”佳话。

刘少奇

刘少奇的家乡是湖南宁乡县花明楼,这里的人民好饮一种烟熏茶。受此影响,刘少奇也特别喜欢喝烟熏茶。工作疲倦时,只要喝上一口这种烟熏茶,他就会精神一振,倦意全消。

朱德

朱德居家办公,常饮茶水。而且每次外出视察,凡遇茶园、茶场,必去参观。他在庐山植物园品尝庐山云雾茶,赞赏不已,赋诗一首:“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斯大林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平日最喜欢喝茶,就是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卫国战争年代也离不开茶。

普京

普京最喜欢的饮料不再是啤酒(在德国时爱喝啤酒)而是绿茶,因此使绿茶在俄罗斯成为一种时尚。

卡斯特罗

这位古巴领导人原先既爱饮茶又爱抽哈瓦那雪茄,他爱喝不加糖的茶,认为原汁原味的茶汤才有韵味。

埃夫伦将军

土耳其共和国第七任总统埃夫伦将军养生之道便是每天喝绿茶,他喝绿茶还是缘于在总统任期内访问中国时喝了中国绿茶,感觉特别好。从此,他养成了爱喝绿茶的习惯,坚持每天喝绿茶,特别喜欢用中国盖碗冲泡绿茶。

关于本文《政界那些爱喝茶的名人,你知道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道四规七则 你知道吗?


茶道四规七则你知道吗?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1/10。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致谢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六大茶类的起源,你知道吗?


茶树的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漫长历史了。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自从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后,饮茶习惯和茶叶生产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传入了世界各国,因此中国被誉为茶的故乡。

中国茶的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传说第一个品尝茶树的鲜叶并发现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是神农氏,在神农时期原始农业主要还是靠采集野生植物,然后熬成稀粥使用。所以茶最初并没有当做饮品,而是采食鲜叶,被当做果腹的树叶。

到了春秋时期,《晏子春秋》一书中有写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到三国时,魏国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者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两晋时期《晋书》中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生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同时茶也被当做药,就像采集其它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从汉代开始,渐有了饮茶的记载,此时茶已被当做饮品使用,两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风俗的兴起期,而至三国时期,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者烘干,饮用时,研末冲泡,加佐料和作羹饮。但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浓厚的青草味,于是革新工艺,发明了将茶的鲜叶洗涤、蒸后碎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的蒸青制茶法。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宋代制茶出现了研膏茶、蜡面茶,以后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团饼茶在制作工序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团饼茶制作工程中在蒸青后要用冷水冲洗使之冷却,并会压榨水分,则茶汁也会随之被榨去,失去了茶的真味,而散茶则避免了这个缺点。

近代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等一系列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由炒青绿茶演变而制成了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利用六大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为再加工茶类。下面就是六大茶类起源的先后顺序:

绿茶起源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今汉中、安康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因此巴人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不争的事实。

另据传言,绿茶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继病愈。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他记在了心里。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

刘玄一请皇帝赐名。朱元璋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第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第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黄茶起源

黄茶有两类型:

一是茶树品种的芽叶自然发黄,叫黄茶。唐朝盛产寿州黄芽是自然发黄的茶芽,蒸制为团茶,不象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自然发黄的黄芽。如从品种说起,远在七世纪就有了。

二是,炒制过程中闷黄;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的说起,则在公元1570年前后,由于炒青绿茶的实践,发觉杀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产生新的认识,再去实践,就创造了黄茶。如黄芽是杀青后闷黄的;黄汤是揉捻后闷堆二三小时;黄大茶是初干后堆放20多天变黄的。

许次纾的《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县名,其实产霍山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铛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是批评制茶技术不好,绿茶变成黄茶,因此,发现黄茶的制法。现时霍山黄大茶制法,正是如此。

黄大茶的制法是在十六世纪前,从绿茶发展而来的。如《明会典》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令买茶中马事宜,收买真细好茶,毋分黑黄,一例蒸晒,每篦重不过七斤。这是四川晒青绿茶做色蒸压为边茶。做色重的变褐黑色,轻的变黄茶。

黑茶起源

黑茶有两个类型。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纪前后。四川绿茶运销西北,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因此,边销茶品质更加醇厚,边区人民更加喜爱饮用边销茶,使边销茶成为西北边区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粮食。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通过这样实践,有了变色的认识,就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发明为黑毛茶的制法。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黑,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缩短、技术有很大革新。这种黑毛茶经过各种蒸压技术措施,造成各种各样的黑砖茶。如安化的黑砖茶、茯砖茶、花持(现改为花砖茶);散装黑茶有天尖、贡尖(现改为湘尖1号、2号)。

历史上记载的黑茶,十六世纪以前,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过做色工序变为的黑茶成品,远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公元1068至1077年)年间就有。十六世纪以后,是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种黑茶。

绿色变黑色四川称做色,湖南称握堆,湖北青砖茶称沤堆云南称转色,名称虽不同,其实则一,都湿堆或半干长久堆积之故也。

白茶起源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青茶起源:据福建安溪县人民政府查档案资料,青茶是清朝世宗胤桢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间劳动人民发明的。太平天国时期闽南近海居民,纷纷逃难,安溪居民有的内迁到沙县集居;有的过海入台湾省。青茶制法就随之传人沙县和台湾。沙县和台湾很早就出产青茶。

有的从沙县往北前进就到了崇安。就在荒地武夷山开发茶业。武夷山种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至今仍如是。台湾开始种茶制茶者也是安溪人。从此证明青茶发源于安漠是无可怀疑的。

武夷山土地少不能容纳很多移民为生,有一部分游民流人江西上饶附近各地农村,到茶季时来武夷山为采茶制茶雇工,茶季结束即回江西,至今亦仍如是。

清朝文宗奕订咸丰(公元1855年前后)年间,当时福建红茶生产过剩,品质下降,销路不畅,茶价下跌,影响广大人民生活,促使茶业劳动者在制茶实践过程中加深认识,改进制茶技术措施,提高品质。武夷岩茶就于茶业危机时,在安溪青茶的基础上大力改进技术,提高技术而兴起的,扬名国内外。制法和品质都胜过其它茶类。是时,台湾省台北包种,政和白毫莲心的青茶相继出世,以扩大销路。

青茶制法是在绿、红茶之间。由于黑茶的实践。启示了黑茶品质在绿、红茶之间,先是绿茶制法,后是红茶制法,就认识了先红后绿的制法,可以创新茶类,认识再实践,就发明了青茶制法。青茶具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红茶的色香优美,又有绿茶的爽快刺激味感,但无绿茶苦味和红茶涩味的缺点。在制绿茶、黑茶、红茶的基础上,无数的实践与认识往复循环,才发明青茶制法。六大茶类的技术措施,以青茶为最精巧。品质也以青茶为最好。

.

红茶起源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国,是红茶的发祥地。但国人中,知道中国为世界红茶发源地的并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鼻祖的国人更是凤毛麟角。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它大约产生于中国明朝后期,确切的时期至今没有得到考证。

武夷山市桐木关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江氏族谱中记载:江氏家族于南宋末年迁居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桐木关,世代种茶。其家族世代掌握茶叶加工技术。

在江氏家族内,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正山小种红茶产生的说法:大约在明朝后期某年采茶季节,有一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木制茶叶加工地点,睡在了茶叶青叶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叶青叶已经变软发红,而且带黏性。江氏族人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族人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已经带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可是烘干好的茶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这种烘过的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能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

令人没有想到的时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高于原来茶叶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之后,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

你知道吗?抹茶起源于中国


说起抹茶,当今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日本茶道使用的抹茶,殊不知抹茶在我国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不同的是“古代抹茶”和“现代抹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和内涵。

朦胧起源阶段,作为药用材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

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呢!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茶筅是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茶筅是由一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茶筅现代成为日本茶道中必备,用以调搅粉末茶,再冲入适量的凉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泡。

普通茶虽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但是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实验证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绿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师们几乎无一不长寿天年。

变喝茶为吃茶不仅是一个饮食习惯的改革,同时也是适应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以茶代酒”怎么来你知道吗?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春节敬酒的习俗。不胜酒力者在不能喝酒又盛情难却时选择用茶来代替酒,也是一种礼节。其实,以茶代酒的行为自古有之,来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以茶代酒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皓每飨(xiǎng)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chuǎn)以当酒。

三国时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规定来客至少饮酒七升。而孙皓对博学多闻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韦曜酒量不好,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孙皓便悄悄让人把酒换成“荈”(茶的古称),让韦曜不至于难堪。这就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关于茶的典故:

陆纳杖侄

茶圣陆羽的《茶经》转引晋《中兴书》中有记载,陆纳是三国时名将陆逊的后代,在东晋时曾担任过太守、吏部尚书等许多重要职务。他不但为政清廉,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从来不奢侈铺张,很受人敬佩。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俶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当谢安到来以后,陆纳只给他端上了一碗清茶和一些水果。而他的侄子,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摆上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山珍海味,请谢安入座就餐,谢安坐下勉强动了几筷就告辞回去了。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意思是,你既然已经不能够光大你叔父我的德行,为什么还要来玷污我一贯朴素廉洁的声誉呢?陆纳真是又气、又怒、又羞、又恨,说完亲手打了这个不肖的侄子四十大板。

王蒙与“水厄”

《世说新语》中也曾出现关于茶的典故,原文记载:“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晋代的王蒙,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他不仅自己一日喝茶数次,而且,每当有客人来,还一定要与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蒙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水厄原意指溺死之灾。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刚开始还不习惯喝茶的人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