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简介——第一章 概述

发布时间 : 2021-01-07
有机红茶 普洱茶有机 有机普洱茶

有机红茶。

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大量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污染物质迁移与恶性物质循环,并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水源、空气而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在农业方面,有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量,同时还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等,生产没有污染的安全、优质食品。

1.什么是有机农业

简单地说,有机农业就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有以下主要特征:

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如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

生产遵循自然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

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是一种技术进步,而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机转换与培育过程。

2.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

生产出足够数量的高营养品质的食品;

在农业系统中促进和加强生物循环,即促进和加强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群体的生命活动;

保持和增强土壤的长期肥力,保护水土;

尽可能地利用当地农业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

尽可能在一个有机质和养分封闭的系统内进行生产;

尽可能地利用那些可以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和物质;

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

使由于农业活动造成的各种形式的污染减小到最低;

保持农业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和野生动物;

获得长期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并从社会和生态方面向一个完整的有机生产链发展。

3.什么是有机食品

所有食品都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应该是有机的。这里所指的“有机食品”则是以生产方式而命名的,并且是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达到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蜂蜜、茶叶等。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

4.什么是有机茶

从有机食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有机茶定义为: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饮品。

5.有机茶与常规茶产品的区别

从终端产品外观上看,很难区分该产品是有机产品还是常规产品。就产品质量的认定来说,有机茶产品与常规茶产品有以下三点区别:

常规茶叶产品的质量审定通常是通过对终产品的审定来实现的,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生产和加工过程,而有机产品的质量审定不仅要对终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是否可能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

常规茶叶种植过程中通常使用农用化学品如化肥和农药,而有机产品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助剂,不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而且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使环境、生物、人类和谐共处。

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的有机食品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有机产品的质量跟踪记录系统,追查到全过程的某个环节(茶园和农户),这是常规产品难以具备的。

6.有机茶生产与销售现状

有机茶最早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随后在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及中国相继出现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目前世界有机茶销售量为6000吨左右,主要是红茶,约4000吨,其次是绿茶,约2000吨,还有少量有机乌龙茶。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有机茶销售量约占上述国家和地区茶叶销售量的约1%,而有机食品销售量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已经占到5%以上,并且以20%的年增长率增长,因此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有机茶市场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呈供不应求的状态。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0年6月,荷兰颁证组织到浙江临安东坑、裴后茶园进行了有机考察颁证,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目前,浙江省武义、临安、义乌、宁海、普陀、建德、绍兴、仙居、上虞、开化、淳安等市县都在积极开发有机茶,现有十余家茶叶生产单位和贸易公司获得有机颁证,建立有机茶基地约5000亩,有机茶年生产量和出口量约600吨(绿茶为主,部分红茶、乌龙茶等),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13000余亩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转换,其中一部分将很快获得有机颁证。此外,江西、江苏、福建、云南、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也都在积极开展有机茶开发。

7.有机茶开发的意义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和有机茶这些名词分别是从英文 Organic Agriculture,Organic Food和Organic Tea直译过来的,到80年代后期才传人我国,但很快受到茶叶界的普遍重视。这是因为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的保健饮品,它与当今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相适应,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开发生产有机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因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药对土壤与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这在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其意义尤为深远。

另一方面,有机茶开发有利于我省常规茶叶产品的出口。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茶叶市场将进一步对我国茶叶产品开放,关税壁垒将进一步削减,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呈现越来越严的趋势。例如,2000年7月份欧盟执行新的茶叶进口标准,农药残留指标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提高10—100倍。以氰戊菊酯为例,在现行标准下出口欧盟绿茶检出率达73%,超标达37%,如果执行新标准,我国绿茶面临从欧盟市场推出的严峻局面。联合利华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约5000吨绿茶销往欧洲市场,由于农残问题,近年来逐渐改向印度尼西亚进口。有机农业技术对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浙江3万吨低农残绿茶出口欧盟国家。

8.有机茶标准

有机茶没有特定的产品标准,它只是在各企业采用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要开展有机茶种植和加工、生产有机茶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机茶颁证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于1999年9月份发布,并据此开展有机茶颁证工作。目前,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制定了《有机茶》浙江省地方标准,标准代号DB33/T266—2000,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2月18日发布,3月28日起实施。

标准有如下要点:

向茶叶行业引人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的基本准则。标准是依据IFOAM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参考欧盟等国以及我国有机食品标准及绿色食品标准,结合茶业特别是我国茶叶行业的实际而制定的,使我国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等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

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因此标准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有较高的要求。

规定了有机茶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开展有机茶认证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

9.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是一个拥有来自105个国家750个集体会员的民间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德国,中国现有22个单位参加1FOAM。亚洲约有100多个IFOAM成员,并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亚洲分会,简称为IFOAM-Asia,中国是IFAOM-Asia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9年11月于菲律宾召开的IFOAM-Asia第4届会员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一位代表当选为IFOAM-Asia理事,其他4位理事分别来自日本、印度、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在IFOAM的推动下,特别是近10多年来,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

小编推荐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一章)


一、澜沧县基本概况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缅甸接壤,与普洱、西双版纳、临3州(市)的景谷、思茅、孟连、西盟、勐海、沧源、双江7县(区)相邻,国道214线贯穿县境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红和门广,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关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具。神奇关丽的拉祜山,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3万人、占全县50万总人口的76.8%,其中拉祜族21.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44%,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的拉祜族人口。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2014年末,全具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L企业23个,取得食品质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26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4个,市级龙头企业有2个。打造了普洱茶、名优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仝县茶叶总产量1.6万吨,共中:普洱茶0.6万吨;名优绿茶0.5万吨;总产值13.97亿元。茶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6.8万农户、28万余人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5412元,人均茶叶收入1314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45885亩、采摘面积324759亩、茶叶总产量17862吨、亩均产量55.00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01922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79295亩、有机茶园面积33902.5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77个、专业合作社数量172个。

1、悠久的种茶历史

澜沧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澜沧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澜沧有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一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被誉为“世界过渡型茶树王”。作为茶树原产地之和普洱茶的故乡,澜沧县有构成“世界茶源”中茶树进化的五个生物链中的四个,即发现于澜沧勐滨的茶树二始祖中华木兰化石(2500万年前)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据资料显示,民国15年(1926年),沧县政府购茶籽下发各乡镇发展种植茶叶,并颁布《澜沧县强迫载种茶桐章程》,规定每户每年至少种100棵茶。当时,县政府的规定和命令虽未广泛推行,但也在一部分地区种植了很多茶树。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茶园4.4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叶,到1978年,全县茶园统计面积达到5.2万亩,但因管理不善,年产茶叶仅有3000多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县的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产业成为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

云南省德宏州茶业概况简述(第一章)


一、德宏州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8*43′、北纬23°5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辖芒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五个县市,除梁河县外其他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千米。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千米,总面积有11526平方千米,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千米。

(二)自然条件

德宏州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1℃-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早指数在0.4~1.2之间。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南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二、茶产业概况

德宏州现有茶园面积35,6万亩,投产面积28.73万亩,产量19368.6吨,茶叶工农业总二、茶产业概况产值7.0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亿元,工业产值3.6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606元,至2014年底全州共有茶叶初制所536个,年加工能力达17000吨,其中年加工50吨以上的茶所50个获得Qs认证的茶叶精加工企业36家,全州共创茶叶品牌27个,其中包括“回龙”“回思”“孔雀公主”“德凤”“勐巴娜”“五梁”“云宏”“回思”“平安村”“香芝”“纵歌”“金泰等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品牌,部分茶叶产品多次在国内的各类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项,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良好赞誉。

(一)种质资源

1.野生古茶树资源:德宏古茶树在辖区内分布广泛,形成了大娘山、打鹰山原始型古茶树群落,据考证为明、清时期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共有3个茶系7个种。(1)五柱茶系:大理茶种、滇缅茶种(2)秃房茶系:德宏茶种、勐腊茶种、拟细萼茶种(3)茶系:茶种(1中小叶种)、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群体种)。

另外,1985年在梁河县芒东乡青平发现的大茶树,树龄130年,一个腋芽可抽生2~3个新梢,但在茶树品种上分类待定:1993年在陇川县陇把镇吕梁发现的观音山红芽茶,2002年在陇川县景罕镇曼面山发现的柳叶茶,均属人工种植的茶树,树龄约100年和300年。

2.群体良种资源:群体良种资源有潞西官寨大白茶、梁河大厂茶、勐库大叶茶

3.无性茶种资源:无性茶种均由外地引进。其中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云梅、云瑰、矮丰、短节白毫8个品种从思茅引入: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佛香4号、佛香5号、云茶1号6个品种从省茶科所引入:“紫娟”从保山引入:清水3号从风庆引入:楮叶1号、楮叶2号、褚叶3号、楮叶4号、楮叶5号、早发2号、早发3号从楚雄引入:乌龙茶、铁观音、金萱3个品种从大理引入:“龙井43号”“福鼎大白茶”等品种从中国茶科所引入:香归银毫从临沧引入。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有机茶简介——第五章 有机茶加工


1.茶茶叶加工厂既要加工有机茶叶,又要加工常规茶叶,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加工工艺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加工过程中只能以物理的方法处理,允许自然发酵。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天然的茉莉鲜花等。

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堆制后作茶园肥料。5.有机茶的标志

有机茶的标志(包括图案和文字)只能在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上并在证书限定的范围内及有效期内使用。有机茶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必须按正式发布的标志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尺寸大小必须按标准图样放大或缩小。标志要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6.有机茶的标签

标签是指有机茶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及其他说明物。有机茶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签主要容为:茶叶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净含量、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志、条码等。标签内容必须清楚、间单、醒目,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产品。7.有机茶的包装

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同批(唛)茶叶的包装、箱种、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重必须一致。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材料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薰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防止引入二次污染。

有机茶产品的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稀(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接触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等),无异味,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推荐使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在产品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必须是无毒的。

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因此,不准使用聚氯乙稀(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稀等作包装材料。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及进行无害化处理。8.有机茶的贮藏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的规定。禁止有机茶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有机茶与常规产品必须分开贮藏,要求设有机茶专用仓库。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昧,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贮藏有机茶必须保持干燥,茶叶含水量须符合要求。仓库内配备去湿机或其他去湿材料。用生石灰(包括其他可用作有机茶防潮材料)作为茶叶的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接触,并定期更换。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号系统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唛号与货物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有机茶批号、数量和时间。

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严禁吸烟,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9.有机茶的运输

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批号系统,收货和发货单位名址等。

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

有机茶简介——第六章 有机茶认证


1.为什么要进行有机认证茶茶叶加工和包装过程,以及贮藏和运输及产品销售过程等诸多的质量跟踪环节。

为了维护有机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有机茶认证活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及认证结果的权威性,对有机茶认证机构和认证程序有非常严格的规定。3.认证机构

通常,认证机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必须是独立于生产者和贸易者的机构,亦称独立第三方;必须拥有一支既熟悉茶叶生产、又具备有机食品生产和管理知识的检查员队伍,必须具有对茶叶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和管理的能力;有机茶认证工作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4.检查员

检查员是颁证机构和消费者的“眼睛”。颁证申请者是否符合有机茶种植和加工标准,一方面通过必要的检测手段检测终端产品的质量指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检查员对申请者的生产过程进行实地的考察,通过检查员实地去看、去听、去感受、去监督,评价其是否真正是按有机方式进行生产的。因此,对检查员的要求必须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检查员必须是根据有机茶颁证标准对申请颁证者进行公正和独立评估的人员。检查员不得是颁证产品交易任何一方的雇员,或是与颁证产品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公司的雇员。检查员不得在实施检查的前/后一年为申请者工作或担任某种职务。

其次,检查员向申请者提供的咨询和建议仅限于帮助申请者理解有机茶标准,提出改进建议。在颁证年度内,检查员不得为了获取额外的咨询费,同时为申请者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否则不仅要取消检查员的资格,同时也要取消接受检查员咨询的单位的有机茶颁证。

第三,检查员与被检查单位之间是一种平等和信任的关系。在涉及商业秘密和特别技术秘密的情况下,检查员和被检查单位之间签定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的协议。

第四,检查员受认证机构的委托对申请者进行现场检查并向认证机构递交检查报告。检查员向颁证委员会递交检查报告并提出予以颁证或拒绝颁证的建议,并不等于申请者一定可以获得颁证。某检查员对某一单位的检查不得超过2年。5.颁证委员会

颁证委员会由熟悉茶叶科技、生产、管理和有机茶标准的专家组成,与颁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单位没有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关系。

颁证委员会针对检查员的报告、相关的调查表和证明材料,评价申请者是否符合本标准,作出同意颁证、有条件颁证、拒绝颁证和有机转换颁证的决定。6.认证程序

有机茶的认证程序,一般都必须经过申请、检查和颁证这三个阶段,有的情况下还要进行预检。

第一,颁证申请

申请者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索取申请表,并将填写好的申请表返回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根据申请表所反映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如同意受理,则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将全套调查表及有关资料发给申请人。

申请人将填写好的调查表返回给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对返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查,若没有发现明显违背有机茶标准的情况,将与申请人签定审查协议。一旦协议生效并确认申请人已经支付相关费用后,认证机构将派出检查员,对申请者的茶园、茶叶加工厂和贸易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采集样品。

申请人在递交调查表或在接受检查时,应全面地向认证机构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对于颁证委员会在确认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是否按照本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并决定对产品是否予以颁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材料包括茶树生长、产量、投人物的用量和日期,投入物的使用方法、病虫害管理、修剪、采摘记录等;加工和销售记录,产品批号、入出库记录、运输记录等;土壤、鲜叶、商品茶分析记录;等等。

第二,颁证检查

认证机构在受理申请后,对申请者所申请的内容都要进行现场检查,以评估其是否达到颁证标准。同时还要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供检测。检查必须在生产季节进行。对茶园的检查面积不得少于申请颁证面积的1/3。这是常规的颁证检查。

为了防止违背有机茶种植和加工的行为,保证产品符合有机茶质量标准的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时还进行不通知检查,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飞行检查。

第三,有机颁证

颁证委员会根据检查员的报告、相关的调查表和证明材料,对照有机茶颁证标准,评价申请者是否符合本标准,作出同意颁证、有条件颁证、拒绝颁证和有机转换颁证的决定。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二年及以后每年必须重新履行申请和检查等手续。

同意颁证:如果申请者完全符合本标准,将获得有机茶园/茶厂/经营者证书。

有条件颁证:如果申请者能基本达到本标准,但有必要作若干改进时,在收到申请者愿意对要求改进之处的书面承诺以后,可以获得有机茶园/茶厂/经营者证书。

拒绝颁证:申请者如达不到本标准,颁证委员会将拒绝颁证,并向申请者提出转化的建议。

有机转换颁证:如果申请人的茶园前3年曾经使用过禁用物质,但在1年前就开始按照有机生产要求进行转换,并且计划一直按照有机方式进行生产,则可颁发有机转换茶园证书。从有机转换茶园收获的鲜叶,按照有机方式进行加工,可作为有机转换产品,即“准有机茶”进行销售。

有机茶简介——第二章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

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3.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问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

4.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

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认证机构将对其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5.有机新茶园的发展

(1)茶园规划

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以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一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

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米,种植2行的应为3米左右。

(2)茶园开垦

首先地貌清理,清理零星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树根、竹鞭、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3)茶树种植

有机茶园栽种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表现出多样性,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

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条栽:150×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150×40×33cm,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

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菜籽饼150—200Kg/亩。尽量带土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土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留苗高15—20cm。

(4)苗期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每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

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如有缺苗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

有机茶简介——第四章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又是影响茶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爆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1.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型作物,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般茶园均能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比较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这些条件有利于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有潜在的干扰生态系统的危险。长期以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注重在病虫防治的本身,而忽视对茶园环境的作用。从六十年代有机氯农药

在茶园中的大量使用到九十年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普遍推广,不仅未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的为害,反而引起茶园病虫区系发生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茶叶中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直至高等动物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干扰了茶园的次生态系统,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要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治茶园病虫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关键。

此外,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只有l、2种或2、3种是关键性病虫,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病虫的为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②病虫对茶树的为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③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闷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在整个茶园病虫防治中,只要把握关键性病虫的防治,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有机茶园的病虫害控制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2.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有机茶园一般应建立在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在这基础上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2)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有机茶园应首先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害大发生的机率。新植茶园应选择抗病虫品种。在秋冬季节,适时施用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养护土壤,培育壮树。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茶橙瘿螨、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同时也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在农闲季节可适当中耕,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人土觅食;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或机械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可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峰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类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的条件,可将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虫草菌、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有益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去,使其建立种群,并造成再次侵染和流行。

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部份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的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4)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茶树害虫,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自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病毒用于防治茶尺蠖、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幼虫,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

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可比较有效地用于具有趋光习性的茶园害虫的防治。

根据有机茶标准可有条件地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均具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都有一定的防效。但植物性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只是在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

[1] [2] 下一页

3.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

识别 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成虫体长3—4毫米,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怕阳光直射,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6月份和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要点 (1)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采除大量的卵,抑制其发展;(2)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3)叶蝉发生较大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茶毛虫

识别 成虫体长6—13毫米,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集产。幼虫黄褐色,各节的背面与侧面有8个绒球状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很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