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茶叶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

发布时间 : 2021-01-11
茶叶经营 茶叶店怎么经营 茶叶属于什么经营类目

【www.cy316.com - 茶叶经营】

一是一批专业大户脱颖而出。2006年全县涉茶农户中,茶叶收入在3—5万元的农户有67户、245.6万元,年茶叶收入5—25万元的有39户、356万元,年收入在25 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3户、423.9万元。

二是培植一批专业村。温泉乡光山村现有茶园3544亩,户均10.13亩,有3364亩投采,总产干茶15.9万公斤,实现茶叶农业总产值286万元;户均收入8170万元,人均1960元。田园镇达仁村现有茶园5998亩,户均拥有茶园在50亩以上的茶叶大户15户,户均拥有茶园在20亩以上的茶叶大户近200户,全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2.1亩,干茶总产达20万公斤,茶叶总收入300万元。

三是成功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初,县委、政府通过多方协调争取,成功引进龙润集团,注册成立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普洱茶生产。通过一年的实践,公司经营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内完成投资903.2万元,招收工人200多人,成功的创制生产了乔木型系列普洱茶新产品519吨,实现产值1458万元。

四是老品牌换发生机。已经夭折近10年的雪兰牌绿茶刚刚“复活”上市后,就引起了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千年茶乡”展洽会期间,雪兰牌绿茶日平均销售收入在3000元以上,重庆客商张其亮与雪兰绿茶厂签订了100万元的订购合同,老品牌换发生机。

五是无公害及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达4.2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3户,无公害产品4个,产量291.7万公斤。已有16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认证产品30多个,产量2千多吨。3户茶叶加工企业正在申请绿色食品产品和基地认定,基地认定面积1.6万亩。

cy316.cOM编辑推荐

昌宁县抓茶叶生产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2月10日上午,昌宁县在政府小礼堂召开全县茶叶生产工作会议,总结2006年工作,对2007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06年,昌宁县茶叶产业获得了全面丰产丰收。全县干茶总产563.21万公斤,增长13.72%;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430.41万元,同比增28.7%;茶叶综合产销率98.7%,提高0.6个百分点;干茶均价15.76元/公斤,上升9.4%;茶农户均收入1506.2元,人均320.3元;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3001亩,是计划的162.5%。但全县茶叶生产中仍存在茶园老化,管理不力,投入不足,加工营销滞后,产品文化含量不足、附加值低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冲击力。

会议提出2007年全县茶叶生产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千年茶乡·昌宁”为契机,以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定标准、拓市场、扬文化为中心,优化结构、打牢基础,强化科技、主攻单产,依托市场、提质增效,走优质、无害、绿色、有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07年全县茶叶产业的目标:茶园总面积11.62万亩,投采10万亩,总产干茶600万公斤以上,生产加工精制茶450万公斤,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以上,新改植茶园6000亩,建成无公害茶园6万亩,建设绿色食品茶叶基地1.6万亩。

会议要求,围绕思路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规划,加大投入,建设原料基地;二是扶优企业,壮大龙头,做强茶叶加工;三是严格标准,落实措施,提高茶叶品质;四是整合品牌,打造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五是探索机制,挖掘文化,提升商业价值;六是健全机构,强化服务,营造发展氛围;七是争取资金,引进项目,力求新的突破。

会议还强调,要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坚定茶叶发展的信心;深化对茶情的认识,找准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要真抓实干,做强做大“千年茶乡”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会上,还对温泉、漭水两个乡镇,达仁、光山等五村,勐鑫、兴顺达等12个企业,施宣碧等17名个人进行了表彰。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业产业化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业产业化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茶叶生产也不例外。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近年来,在“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安溪县提出要“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加强茶叶机械科技研发,鼓励现有茶叶机械企业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安溪全县拥有较大实力的茶叶机械企业达30多家,其中17家在今年享受到国家下发的农机补贴款共计2500多万元,另有13家正在投产推广鉴定中,预计这些企业有望于2010年得到国家农机购机补助。

回顾:更新换代话历程

安溪县茶叶机械行业正经历更新换代变化。回顾过去,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其发展历程与安溪茶业发展相得益彰。

早在1993年,安溪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率。茶叶机械步入萌芽阶段。

“那个时候,机械较为简陋,销路并不见好,往往要七八户合起来购买一台杀青机,一年下来也销不了几台。”佳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据称,“佳友茶机”创办于1993年,几乎见证了安溪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到了1997年、1998年,包揉机销量才增加,杀青机也由原来七八户合买,上升到两三户合买,甚至独户购买。”陈先生回忆说。他称,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此时已在茶农家中出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再次迈出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去年和今年。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专事茶叶初制加工机械、户外茶机,其公司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两年,新农机不断研发,茶树修剪机、液化气杀青机、茶叶做青专用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更加可靠,使茶叶制作水平,以及茶叶的储存和运送,实现了提升和便利化。

对此,有关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安溪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年”,茶叶销售形势看好,形势喜人,带动茶叶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二是国家农业部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业部提供给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的补贴额度追加到30%,由此激发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积极性。三是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多方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后,安溪县农机部门积极印发补助须知、申办流程,派专业人员深入各茶叶机械企业及茶农家中进行宣传推介,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不过分析人士同时认为,相对于国内外茶叶机械发展大势,安溪茶机行业仍处较低的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全套流水线生产设备,基本处于粗放型阶段。

“有差距,才会有发展动力!多家茶机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要加大投入,争取研发出适合乌龙茶制作技艺的流水线,逐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和节能环保目标,力争和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他们表示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安溪茶叶机械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与茶产业相协调相促进,共同促进茶乡经济发展。

调查:忍痛瘦身促升级

安溪茶叶机械行业如何做大做强?瘦身减肥忍一时之痛,不失为上策之一。

安溪县农机站站长李大水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安溪县着手开展茶叶机械厂整顿整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指标,将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进行一次大瘦身,整合成现在的30多家公司。

据调查,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无”厂家,即缺乏营业资质,缺乏专门生产场地,缺乏推广鉴定证书。受短期利益驱动,很多小茶叶机械厂降低产品规格,盲目扩大产量,增加销量,导致茶叶机械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茶农利益受到损害。

“三无”茶叶机械厂的存在,还导致无序竞争蔓延,扰乱正常交易市场,给茶叶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安溪茶叶机械行业有自己的特点,这为瘦身整合提供了条件。“很多茶叶机械厂都是兄弟或亲戚分开经营,各占山头,你生产你的,我生产我的。质量无法保证,规模无法上档次。我们根据厂长之间存在的亲属关系,将其有序合并。”李大水说。

经过县农机局的协调、引导、启发,全县300多家茶机厂最终整合成30多家初具规模的茶叶机械企业。这些企业资格完备,拥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产地鉴定证书和推广鉴定证书。

三发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原由茶叶机械电路作坊、茶叶初制机械作坊、茶机配件加工作坊三方合资成立,厂房面积仅有四五百平方米。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协调引导,今年升格为公司体制。公司负责人陈成发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入驻长坑长南格工业小区,厂房面积一下子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公司产品有了省定统一标准,质量有了保障,管理也比以前更加规范。”现在,三发茶机有12种型号产品正在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靠口碑,这种传统的运作营销方式上。”吴荣鑫这样说。

农机部门积极引导茶叶机械行业发展,完成初步的瘦身整合后,还组织专门督导队,对所有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督导队主要根据“三个是否”来督查各茶叶机械企业,即是否保证产品质量、是否依农机购置补贴操作规程经营、是否依法纳税。通过组织督导,有效促进茶叶机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发展,更好促进其做大做强。

双赢:农机补贴引热潮

今年2月18日,中国茶都一片热闹。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上,泉州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余碧海、安溪县副县长刘锦川,以及县财政局、县农机站和23家茶叶机械经销商,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放仪式。活动现场,一批批茶农纷纷签订购机协议。

2008年安溪被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以来,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十分踊跃,农机购置补贴广受欢迎。今年安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与去年相比,又有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上报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累计完成补贴机具25000多台套,补贴机具主要包括修剪、烘干、揉捻、杀青等茶叶机械,有效拉动安溪茶叶机械企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公司‘得力助手’和‘牧林’两品牌13种型号的产品被列入省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确实带动不少销量,很多茶农都拿着相关材料奔着我们公司来。”吴荣鑫说。

据了解,安溪农机部门成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培训班及媒体大力宣传,使购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按照农业部“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规定,严格执行补贴工作规定程序。

同时,有关部门还组织人员对实施补贴的农机具进行督查,督查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发布公告、发放调查表等方式,重点查处产品质量、机具供货、补贴金额、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否存在加收费用及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问题。此外还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取得省农机局的支持,增加补贴资金约500万元,不断加大对购买农机的补贴额度。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有效施行,把更多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推广给广大茶农使用,让更多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也给安溪茶机企业注入强劲发展信心,取得了双赢效果,展示了茶机行业的美好前景。(海都网)

茶叶机械助推安溪茶业产业化


茶叶机械助推安溪茶业产业化

近年来,“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截止目前,全县拥有较有实力的茶叶机械企业达30多家,其中17家在2009年享受到国家下发农机补贴款项2500多万元。

更新换代话历程

安溪茶叶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

早在1993年,安溪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茶叶机械开始步入萌芽阶段。“那个时侯,机械较为简陋,销路并不见好,往往要七八户合起来购买一台杀青机。一年下来也销不了那么几台。”安溪佳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加友告诉记者。佳友茶机创办于1993年,几乎见证了安溪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直到1997年、1998年,包揉机销量不断增加,而杀青机也由原来的七八户合买到两三户合买,甚至出现单门独户购买的情况。”陈加友说。这时,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开始在茶农家中出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又迈出了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近两年。“可以说,2009年是茶叶机械发展最好的一年。”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荣鑫告诉记者。在这两个年份里,新的农业机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茶树修剪机、液化气杀青机、茶叶做青专用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更加可靠,正朝着有利于提升茶叶制作水平、品质、储存、运送的方向迈进。

华丽瘦身促升级

安溪县农机站站长李大水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安溪着手开展茶叶机械厂的整顿整合工作,将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进行一次大瘦身,整合成现在的30多家公司。

三发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原本是茶叶机械电路作坊,茶叶初制机械作坊,和茶机配件加工作坊合资成立的三发茶叶机械厂,今年升格为公司体制。现在,三发茶机有12种型号产品正在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当中。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才是长久之道。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靠口碑,这种传统的运作营销方式上。”吴荣鑫对记者说。

农机补贴引热潮

今年2月18日,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上,23家茶叶机械经销商参加了此次发放仪式。活动现场,一批批茶农纷纷上前签订购机协议。

自2008年安溪列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以来,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十分踊跃,农机购置补贴广受欢迎。2009年,安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共上报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累计完成补贴机具25000多台套,补贴机具主要包括修剪、烘干、揉捻、杀青等茶叶机械,有效刺激了全县茶叶机械企业的发展。(谢德炳陈德进)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产业化发展


安溪:茶叶机械助推茶产业化发展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没有机械的进步,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茶叶生产也不例外。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近年来,在“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我县提出要“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加强茶叶机械科技研发,鼓励现有茶叶机械企业改造升级。”截止目前,全县拥有较有实力的茶叶机械企业达30多家,其中17家在2009年享受到国家下发农机补贴款项2500多万元,13家正在投产推广鉴定中,可望于2010年得到国家农机购机补助。

更新换代话历程

我县茶叶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

早在1993年,我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茶叶机械开始步入萌芽阶段。

“那个时侯,机械较为简陋,销路并不见好,往往要七八户合起来购买一台杀青机。一年下来也销不了那么几台。”佳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加友告诉记者。佳友茶机创办于1993年,几乎见证了我县茶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直到1997年、1998年,包揉机销量不断增加,而杀青机也由原来的七八户合买到两三户合买,甚至出现单门独户购买的情况。”陈加友说。这时,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开始在茶农家中出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又迈出了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2008年、2009年。“可以说,2009年是茶叶机械发展最好的一年。”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产茶叶初制加工机械、户外茶机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吴荣鑫告诉记者。在这两个年份里,新的农业机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茶树修剪机、液化气杀青机、茶叶做青专用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更加可靠,正朝着有利于提升茶叶制作水平、品质、储存、运送的方向迈进。

今年来,茶叶机械行业发展呈现有史以来最佳态势。有关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年”,茶叶销售形势良好,今年春茶行情一路看涨,形势喜人,水涨船高,带动了茶叶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二是国家农业部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业部提供给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的补贴额度追加到30%,由此进一步引发茶农购买茶叶机械积极性。三是农机部门的有利引导和多方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出台后,我县农机部门积极印发补助需知、申办流程,派遣专业人员到各茶叶机械企业,及茶农中间,进行宣传推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相比较于国内外茶叶机械发展大局势,我县仍处在比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全套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基本处于粗放型阶段。

“有差距,才会有发展动力!我们正在加大投入,争取研发出适合乌龙茶制作技艺的流水线,逐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紧靠节能环保目标,力争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陈加友显然是信心十足。他相信,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茶叶机械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与茶产业相协调相促进,共同促进茶乡经济的发展。

华丽瘦身促升级

县农机站站长李大水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我县着手开展茶叶机械厂的整顿整合工作,将原先300多家茶叶机械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指标,进行一次大瘦身,整合成现在的30多家公司。

原先300多家茶机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无”厂家,即缺乏营业资质,缺乏专门的生产场地,缺乏推广鉴定证书。“受短期利益驱动,很多小茶叶机械厂降低产品规格,盲目扩大产量,增加销量,不合规定搞生产,导致茶叶机械质量难以保证,茶农利益受到损害。”李大水说。

“三无”茶叶机械厂的存在,导致无序竞争的蔓延,同时也扰乱了正常交易市场,给茶叶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很多茶叶机械厂都是兄弟或亲戚分开经营,各占山头,你生产你的,我生产我的。质量无法保证,规模无法上档次。我们根据厂长之间存在的连带关系,将其有序地协调合并。”李大水说。

经过县农机局的协调、引导、启发,最终整合脱胎而成为30多家初具规模的茶叶机械企业。这些企业资格完备,即拥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产地鉴定证书和推广鉴定证书等。

三发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原本是茶叶机械电路作坊,茶叶初制机械作坊,和茶机配件加工作坊合资成立的三发茶叶机械厂,厂房面积仅有四五百平米,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协调引导,今年升格为公司体制。公司负责人陈成发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入驻长坑长南格工业小区,厂房面积一下子扩大到三千多平米。公司产品有了省定统一标准,质量有了保障,管理也比以前更加规范了。”现在,三发茶机有12种型号产品正在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当中。

“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靠口碑,这种传统的运作营销方式上。”吴荣鑫对记者说。

县农机部门积极引导茶叶机械行业发展,不仅在整合、协调企业规范化方面,还组织专门督导队,对所有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督导队主要是根据“三个是否”来督查各茶叶机械企业的日常生产情况,即是否保证产品质量、是否依农机购置补贴操作规程经营、是否依法纳税等。通过组织督导队的形式,有效地促进茶叶机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促进其做大做强。

农机补贴引热潮

今年2月18日,中国茶都一片热闹。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上,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余碧海、副县长刘锦川、县财政局、县农机站、23家茶叶机械经销商,及周边群众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放仪式。活动现场,一批批茶农纷纷上前签订购机协议。此次发放仪式,一经市电视台、县电视台、安溪乡讯现场采访报道后,掀起了新一轮购机热潮。

自2008年我县列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以来,农民购买补贴机具十分踊跃,农机购置补贴广受欢迎。今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比去年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共上报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累计完成补贴机具25000多台套,补贴机具主要包括修剪、烘干、揉捻、杀青等茶叶机械,有效刺激了我县茶叶机械企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公司‘得力助手’和‘牧林’两品牌13种型号的产品列入了省农机购机补贴项目,销量确实带动了不小,很多茶农都拿着相关材料奔着我们公司来。”吴荣鑫说。

此外,我县农机部门积极成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发放仪式、培训班及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5问》等宣传材料,设立咨询台回答群众关于农机购置补贴的各种疑问等,进行广泛宣传,使购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按照农业部“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规定,严格执行补贴工作规定程序。

同时,组织人员对实施补贴的农机具进行督查。督查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发布公告、发放调查表等方式,重点查处产品质量、机具供货、补贴金额、售后服务、加收费用及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在取得省农机局的支持下,增加我县补贴资金约500万元,不断加大了补贴额度。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带动作用,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把更多的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推广补贴给广大茶农使用,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也让我县茶叶机械企业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信心。

日本茶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行了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茶园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30亩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日本主要栽培品种薮北种属灌木型中小叶种,开张度大,新梢生长整齐度高、伸展力强,嫩叶上斜着生,持嫩性好,基本实现机械采摘。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茶园、茶产业

(一)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园

漭水镇是昌宁县古树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是吕宁乃至滇西野生型、栽培型茶树重要原产地。全镇共有古树茶群23个,涉及9个村(社区)、177个村民小组、3065户茶农,占茶树数量达45980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0509株,栽培型古茶树35471株。根部径圉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18557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有27423株,树龄最大的达1500年以上,漭水镇是真正的“古茶树之乡”“昌宁茶源”。

黄家寨古树茶群是漭水镇古茶树数较多的群落,总面积达33公顷,涉及4个村民小组177户茶农,共有古茶树4523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2株,栽培型古茶树4521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1802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2721株。,日前最大一棵古树茶树高12米,树幅6米×7.6米,根部茎围0.7米,最大叶片26厘米×13,2厘米,黄家占树茶群年可产干茶6.5吨,可实现产业收入650万元以上。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和勐库茶同属一个种,是“茶乡”添水种植年限最早的栽培型茶树并被列为云南少数地方性良种之一。为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树势高大,树姿直立,片生状水平或下垂,叶芽肥大,叶质柔软,叶色油绿,叶尖渐尖,叶身称内折,叶面隆起,叶脉11-14对,叶锯齿稀而钝,内含水溶性物质较高,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儿茶素15.39%,是制作普洱茶和红茶的上佳原料黄家寨大叶古树茶产品条索泡面不松,毫峰显路,味道清香,经久耐泡,饮后口感回甜,有清肺润喉、明目益思,驱困轻身和消炎解毒之功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二)茶业大镇—温泉镇

温泉镇是昌宁县茶业第一大镇,在全省种茶乡镇中,面积、毛茶总量、销售价格、群众收入比重、鲜叶单价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全镇共有条园83210.5亩,其中投采亲园790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41285亩:茶农户均拥有茶园13.76亩,人均拥有茶园3.27亩,拥有100亩以上茶园的种茶大户有20户:松山,联席、光山,温泉4个村实有茶园面积均达1万亩以上,镇内种植茶叶品种11个。

其中野生古树茶74148株:有茶叶协会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茶叶专业示范村4个,茶叶初制所179个,初精合营制茶企业5个,有足诺、树根地、瑞虎、云相等多个茶叶品牌,有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初级茶叶交易市场1个2014年,全镇总产干茶592万千克,干茶平均价达33.65元/千克;完成精制茶375万千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9亿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26113元,人均茶叶收入达7270元。

(三)“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

光山村大团山“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是光山“万亩亿元”高优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样板始建于2002年7月,通过扶贫贷款、小额信贷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扶持,总面积2000多亩,由光山村6个村民小组216户茶农分户建管,样板内以“云抗、清水、风系、香归”等系列优良品种为主。通过多年的改造提升,样板内茶园亩均产量达200多千克,亩效益达7000元以上,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2014年,光山大团山样板区产干茶40万千克,产值达14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样板的辐射带动下,总人口368户1527人的光山村成为温泉镇最大的优质茶叶基地,现有茶叶初制所24个,茶园总面积10260亩,村民户均拥有茶园27.88亩,人均拥有茶园6.7亩。2014年,光山村总产干茶110.8万千克,鲜叶均价7.46元/千克干茶销售均价33.58元/千克,茶叶总产值达3769.2万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10.2万元,人均茶叶收入2.47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茶产业概况

昌宁县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茶叶科技示范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50269.8亩、采摘面积248000亩、茶叶总产量22852.2吨、亩均产量92.1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1522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37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7700亩。

二、茶产业现状

(一)发展历史悠久

从昌宁县出土文物中的陶器茶具残片可知,昌宁先民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秦汉时代就有用茶饮茶习俗,境内古茶树分布广、数量多,据专家考证,这些古茶树生长历史在千年以上。2006年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在实地调研后,欣然赠词:“千年茶乡昌宁

(二)古茶资源丰富

古茶树分布面积3.69万亩,有42个群落20余万株,有10多个品种,树龄多在500年以上,其中1000年以上的有1万多株,最古老的古茶树树龄达1600年以上。全县有无公害茶园13.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4.73%,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2%,有机茶园0.35万亩,古茶园面积的1.4%。

(三)内在品质优越

经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昌宁茶树品种及种质资源鉴定,昌宁茶叶面色绿,叶厚而质软,叶芽茸毛多,水浸出物大于45%,含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茶区。

(四)品牌效应初显

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460个,初精制合营茶厂17个,获得QS认证企业28个,有CTC红碎茶生产线7条,培有了“昌宁红”“尼诺”“勐鑫”等品牌。2014年,吕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龙腾沧江”和游水黄家寨古树茶厂生产的普洱生茶“漭水源头”分别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红茶类金奖和普洱茶类银奖;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雾里梦茶”获第七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奖。

2015年,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丹凤展翅”茶品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2015中国好茶叶”质量评选金奖:尼诺茶公司生产的“尼诺银毫荣获第十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2015年“云茶杯”名优茶评比绿茶类银奖。

(五)文化氛围浓郁

昌宁人民爱茶、种茶、惜茶,敬茶,饮茶已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祭祖、以茶驱邪、以茶贺喜、以茶迎客己成为昌宁的传统。祭祀祖先必先供奉“净茶”,迎娶新人必“撤茶米”,嘉宾运来必先奉茶一杯。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