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状元----武夷大红袍

发布时间 : 2021-01-11
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的 武夷大红袍与肉桂区别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悠久的历史。著名的武夷岩茶品种:如白瑞香、素心兰、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白牡丹、金钥匙、不知春、不见田、雀舌、老枞水仙、以及“十二金钗”(十二个名枞)等等好几十个优良品种,以这些名枞制成的茶叶,无论香气、滋味、汤色,都各具风韵。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家喻户晓的茶王大红袍,下图便是声名显赫的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产于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动不大,更妙的是,岩顶终年有细小甘泉由岩谷滴落,滋润茶地,使得大红袍天赋不凡,得天独厚。

关于“大红袍”的由来,一是说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故名“大红袍”。

另一说法极具传奇色彩。相传天心庙的和尚用神茶治好了一位上京赶考举人的病,举人考上状元后,为感谢神茶的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红袍披在神树上,“大红袍”由此而得名。

近代,关于大红袍的传说也不少。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赠他四两大红袍,暗地里,尼克松责怪毛泽东小气,周恩来知道后笑着对尼克松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晓之以典故,尼克松肃然起敬。

大红袍如此珍贵在于它的产量极少,历代都是贡茶,至今沿袭着。现六棵茶树,年产茶7、8两,定额半斤送中央,余下二、三两交省上。一说专供用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一说专供用于接待外国总统。

制作大红袍,从看护,到采茶、制茶、送茶,都有一套严格的责任机制和严密的工作流程、严谨的时间限制。武警要参与大红袍采、制、送全过程的监督和警卫。大红袍,有位监护人,终年看护,不离其左右,担负守茶、祭茶、采茶职责。采茶,必须由省、市政府、茶研所、茶监护人等几方责任人均在场,一番仪式,一番察看,一番签字,才能采摘。届时,武警守卫峡谷、置放云梯;茶监护人,在武警的陪护、监督下,在省、市、茶研所几方人公视下,登云梯采茶,采毕,即交武警,空手下云梯,云梯即被武警收走。一干人等,速离峡谷,赶到茶厂,茶研所人又在几方监护下,炒茶制茶,茶成,当即给场省、市人,验重分包;庚即,省上人又在武警的陪护下,登专机送往北京。

2002年广州茶博会上,福建武夷山市政府拍卖的20克“大红袍”,被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18万元的价格买走。买家称,他们将把这20克茶叶珍藏在酒楼里,作为镇店之宝。

市面上常见到的大红袍是通过嫁接而生长的茶叶,称为二代大红袍,又称小红袍,分为若干等级。这次我也买了两斤,别担心假的,茶叶只有等级之分没有真假之别。

有想喝的吗?一起品尝下“大红袍”岩茶极品吧,领略范仲淹诗中所说的“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的意境。

附:武夷岩茶,香味隽永,若兰花芬芳而深沉持久,茶汤呈琥珀色,明亮通透,茶味浓厚醇和,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淡泡益觉清香,较出名的岩茶有所谓四大名朴:

一、大红袍;

二、铁罗汉;

三、白鸡冠;

四、水金龟。

而最为人所熟悉者为大红袍,现存真正第一代大红袍茶树,只有六棵,受国家一级保护,茶叶产量每年不足一公斤,而且只用作研究用途,根本不可能流出市面,而市面上买到的大红袍真正的已经是经过十几代的接枝,价格亦不便宜,何况市面上混淆视听的情况多的是,任何岩茶亦可称为大红袍,真假难辨。约在十年前第二代接枝大红袍,市面上的价格约为一仟伍佰港元一百克,至于味道如何,喜恶各有不同而已!

岩茶制法跟乌龙茶差不多,而是经过半发酵制成,所以也是乌龙茶系的茶类。

饮用法:

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茶壶及茶杯用90度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90度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用85度开水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第二泡用85度开水,焗泡10秒后享用。

第三泡用85度开水,焗泡20秒后享用。

效能:清热去暑,去脂肪,防衰老。

延伸阅读

大红袍茶叶怎样制作?“茶中状元”大红袍是这样制作的!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大红袍被称之为岩茶之冠,四大名枞之首,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堪称国宝。那大红袍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程序是:采摘——倒青——做青(反复几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关键工序在做青、焙火。

采摘

四月份开始采摘,要看天气,必须是晴天,采茶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一般要在十一点的样子去,露水都没有了的时候,采下来之后人工挑出景区,拉到茶厂进行加工。

鲜叶的质量是决定武夷岩茶品质优次的基础因素。采青要努力做到雨水青不摘,露水青不采,破损叶不要,过老过嫩叶不摘,虫牙叶不采。不同品种茶叶的采摘的老嫩度略有差异。

晒青

时间一般要求在15:00~18:00(有阳光)。要求把鲜叶置于竹筛或竹篾中,离地50厘米左右晒青,不可直接接触地面(最好是要在草地上晒),叶片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在晒青过程中,应轻翻2~3次,防止擦伤青叶,保证晒青均匀。一般在气温22~28℃条件下,室外晒青只需20~30分钟。中午阳光强,温度35℃以上,叶片容易灼伤,一般不宜晒青。

凉青

接下来将晒青适度的叶片移到室内进行凉青,使之萎凋均匀,主要目的是散发晒青叶的热量,让水分重新均匀发布,避免红变死青。

做青

做青中的摇青有3种形式:用手碰青、筛摇和机摇。因为量比较多,所以采用了机摇。

炒青

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巩固已形成的品质。

这是炒青机,滚筒炒青机以加热滚筒的方式炒青,青叶在筒中翻炒均匀。完成炒青后,不得停滞,马上进入揉捻、包揉工序。

这是手工炒青锅,目前是少数小户茶农使用的方法。手工炒青优点是炒青均匀,闷炒保水程度好,炒青适度容易掌握。手工炒青的方法是:在口径为50厘米的平锅或斜锅内,锅温210~230℃,投叶1公斤,以闷炒为主,抖闷结合。

揉捻

龙茶外形要求紧结、弯曲有皱节,所以炒青出锅后不待冷却立即趁热装桶揉捻,这时叶温高,内含物的分子结构松散,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较强,制成的条形能紧结、均匀。

初焙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下焙后6~7成干的茶叶叫茶索。

茶叶初制干燥需经初焙、二焙及复焙3次烘焙。烘干机进口风温为110℃~150℃,摊叶厚2~3厘米,历时约15分钟。下机后立即将茶条均匀摊放在笳苈上使之散热、回潮,促使茶条内部水分分布均匀。经摊晾回润后再行团揉(布包揉),容易卷曲成形且碎茶少。

从茶叶被采摘回来进入茶厂加工,从鲜嫩的绿叶变成索条状的毛茶,整整历时18个小时,不可间断,期间要时时刻刻注意着茶叶的每一丝变化,因为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口感。

而这18个小时的加工做出来的,并不是市面上我们喝到的武夷岩茶成品,她只是毛茶,后期还需要更精细的工序、更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成品。

毛茶挑拣

初焙好的干茶要进行挑拣,残次品要挑拣出来处理。

复焙

挑拣好的茶拿去复焙,通过复烘足干去除多余水分,防止茶叶劣变,促进茶叶紧结外形、发展香味。正常都要反复焙3~5次。从四月到11月,精制成品茶才能出来。

精茶成品

反复焙3~5次之后,精品茶才出来,从四月初采到焙火结束,时间跨越了春夏秋冬。

要到11月,武夷岩茶才基本出茶市,大家才能喝到正宗的武夷新茶。

武夷印象中的大红袍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大红袍是一种茶叶,这是多数人对大红袍的印象。而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就有不少人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了。大红袍曾经被炒到一斤10万元之高的价格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很多影视作品也经常出现大红袍的戏份。究竟大红袍属于什么茶,今天就带你揭开大红袍的神秘面纱。

要想知道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我们要从大红袍的产地和特性说起。大红袍的母树基本都生长在福建境内武夷山的绝岩峭壁之上或者谷壑幽涧之中。生长条件的不可复制性成为大红袍市场稀缺性的重要因素。大红袍也是国家商务部认定批准的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大红袍的一个市场荣誉性,而且只有少数几棵茶树才可以称为大红袍。这种种因素让大红身价不菲,声名远播也给很多人带来疑惑,名声在外的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呢。

大红袍就茶性本身而言是不具备特殊性的。属于乌龙茶。因其稀缺,被定为国家特种名茶。之所以让人疑惑不解,不清楚到底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是因为参杂了太多市场炒作的概念,赋予了大红袍更多其本身并不具备的神秘色彩。

抛开茶叶的品质特征,大红袍与所有茶叶并无太大的差异,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大红袍仅仅是其中一种茶而已,大红袍这三个字也就一个名称,没有什么特殊性。所以也不必太过于纠结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如果有人问你大红袍属于什么茶,你可以这回答他大红袍是一种具有市场稀缺性,有很高品质的乌龙茶。没有必要因为媒体的过度关注,或是因为茶商的故意炒作而忽略了大红袍作为乌龙茶的本质。

生活中很多人提起大红袍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意,有的是因为它贵,有的是因为它稀缺,有的是因为它出色的品质。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有它作为茶叶的普通性,也有它做产品的特殊性。大红袍应该更多地被欣赏和品味,不应该被炒作得那么神秘而脱离群众。这是大红袍作为茶,作为乌龙茶最根本的东西,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思想和精髓。

武夷印象当中的大红袍,应该更多地以乌龙茶的真实面目示人,不然以后仍然会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大红袍属于什么茶,那就是大红袍的悲哀,是中国茶文化的悲哀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