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 : 2021-01-18
茶叶生产 茶叶仓库管理怎样做 白茶管理技术

茶叶生产。

(一)茶青储运

用干净透气的小篓装运茶青,切忌紧压;茶青要用无污染、无异味的清洁专车运输;堆青室与车间要保持清洁卫生,严禁堆放有毒有异味杂物;装运茶青的器具必须清洁干净。

(二)茶叶加工卫生

1.着装

车间人员要穿着规定的衣、帽、鞋、袜上班,头发不外露,离开岗位时应脱下工作服、帽、鞋(非本车间人员包括来厂参观的指导人员,都按此要求着装入内)。车间人员禁止佩WWW.cy316.CoM

戴各种首饰进入加工现场,禁止在加工现场饮食、抽烟或随意吐痰。

2.车间

随时保持车间卫生、整洁,工具存放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清理干净,关好门窗。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进入车间。厂内要设有更衣室和冲洗室。茶机润滑要采用食用油。

3.车间人员健康

定期对车间人员体检,身体不健康者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以防污染茶叶。

4.加工机具

加工机具要清洁、干净。杀青机、烘干机炉灶不得漏烟,烘干机无烟尘。

(三)包装

成品茶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包装进库,定型包装,必须有产品标签、检验合格证和生产日期,不同等级、规格的茶叶分库储存,标识清晰,防止混淆。

包装容器应该用干燥、清洁、无异昧以及不影响茶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品质。

(四)储存与运输

按茶叶保存要求和卫生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原料和成品茶专用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照射;有防虫、防鼠设施,库内物流有序,有明显挂牌标识。茶叶控制在一定的含水量(≤5%)之下,运输工具应该清洁干燥,没有异味,并有防雨、防日晒设施。茶箱发运过程要轻装轻卸。

(五)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1.原料的质量管理

每批原料进厂后,保证原料符合相应规格和标准:新鲜、清洁、无霉败变质,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2.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1)加工茶叶必须有企业标准、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2)不同工序采用不同质量控制方式。对造成茶叶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不合格品的工序及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

(3)加工过程各工序、各岗位的操作工人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自检和互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定期对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审查作业是否按标准进行;每批茶制好后,要及时开汤审评;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5)实施加工过程的质量普及教育,即对全厂管理人员、检验员、操作工人进行分层教育和训练,使之明确自己应负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小编推荐

茉莉花收购过程的质量管理


茉莉鲜花是一种气质花,其芳香成份是随着鲜花的逐渐开放而不断形成和挥发的。茉莉花采摘时并未开放,含水分达60~80%,采摘后必须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通气状况才能保持其生机。茉莉花收购过程时间长达在2~5h,长途运输的则长达7~8h。因此这一过程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茉莉花的品质。下面就茉莉花收购过程中贮存、包装、运输方法及其对质量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1.贮存、包装方法

(1)装袋法:把采下的茉莉花直接装入尼龙袋,每袋5~6kg,平放地面等待装车,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2)装篮法:把采下的茉莉花直接装入花篮,每篮9~10kg,重叠在一起等待装车,装篮法目前已不常用。

(3)摊凉法:a.把采回来的茉莉花迅速摊凉于干净水泥地上,厚度不超过5cm,花堆温度偏高(超过38℃)时,需用电扇排气降温。b.“降温”之后,根据场所情况收堆,一般厚度不超过30cm,保持场所通风良好。c.花堆温度超过38℃,或超过1小时,用铁钉耙或木铲翻动茉莉花,改善通气状况。d.及时用花篮或尼龙袋包装送厂。

摊凉法因对保持茉莉花品质起着良好的作用,目前正逐步在花区推广应用。

2.三种不同贮存、包装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笔者在2002年7月15日~19日,选择了几个收花点做了不同贮存、包装方法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摊凉法能保持茉莉花品质,是收购过程中最适宜采用的方法,但摊凉时的厚度以30cm左右为佳,堆放过高会影响茉莉花品质。

3.运输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袋装茉莉花装车时不能重叠,每层都要用木板架起,或挂在车上,减少机械损伤和利于通气。

(2)长途运输适合用袋装,每袋不超过3kg,要定时翻动抖松花袋,以利通气。

以上所述是在一般条件下,做好茉莉花收购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在实际收购过程中,遇到特殊气候等情况,应以保持适当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状况为原则,作好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茉莉花的品质。

浅谈霍山黄芽茶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霍山县积极应对多方挑战,全面启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加工质量,使霍山县茶叶更加优质安全,使茶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促进茶叶产业步人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1基本情况

1.1现状

霍山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环境优美,竹茂林幽,具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主产霍山黄芽、黄大茶、炒青、菊花茶及小岘春等品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8000hm2,可采茶园面积7520hm2,全年茶叶产量5000t,产值13000万元。其中霍山黄芽是霍山茶叶的拳头产品,年产量930t,产值9638万元,占总产量的21%,占总产值的75%,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山县境内海拔600m左右的山区。

1.2霍山茶叶历史悠久

有据可考,霍山种茶已有20開多年历史。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

《史记》中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霍山茶叶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

“宋代开设霍山茶场,年卖茶达26万多kgo霍山黄芽唐代列为贡品,明清为皇家御用,特别是明清以来,贡茶十余处,上供专用六安茶,已为“天下第一",而六安茶主产于霍山.

1.3霍山黄芽品质优良

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上精湛的制作匚艺,造就了霍山黄芽独特品质。霍山黄芽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色泽嫩黄显毫,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分析,霍山黄芽茶含有香气成分46种,其中香叶醇、芳樟醇、正庚醛等10余种,尤其香叶醇含量比其他茶高出五倍左右。

1.4加工厂现状

霍山黄芽分布于我县16个乡镇,生产时间主要是春季。全县现有黄芽加工厂350个左右,其中标准化加工厂3个,其余均为上世纪90年代和近几年建立的。加工厂规模较小,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茶叶标准化加工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长足发展。

2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霍山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霍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茶叶列人富民强县工程,始终把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建设茶叶强县。

2.1成立组织

霍山县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单位领导为成员的茶叶产业生产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产业规划并指导生产发展。

2.2以奖代补茶叶产业的发展

2008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管理的意见》等文件,2009年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茶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府规定每年统筹安排资金不少于100万元,而且逐年增加,作为茶产业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良种推广和基地建设、霍山黄芽的品牌宣传和保护、产品的认证、名茶评比、茶农合作组织建设等。其中获得有机、绿色、QS认证补助认证经费1万元。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大地促进了广大茶农发展茶产业的热情,全县基地建设、品牌认证、QS认证、清洁化加工厂的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全县已有28家茶企业通过QS认证,已建清洁化加工厂8家。

2.3技术培训范围广

霍山县特别注重茶叶技术培训,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广大茶农的综合素质,力求在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主要方法是县内茶叶技术专家深人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广泛宣传有机茶、无公害茶园田间管理及茶叶清洁化加工等技术,杜绝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月巴、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及生物农药。另外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即请外地的茶叶专家来我县传授茶叶技术,同时派出全县的茶叶骨干到茶叶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通过广泛细致的培训,全县茶农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种茶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大幅提高。

2.4加强监管力度

无害化生产加工是茶叶优质安全的基础,执法监管是茶叶优质安全的保证。为了杜绝茶叶的二次污染,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联合县工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茶叶包装等加强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强有力的监管,霍山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有了质的提高,为全县茶叶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5实施茶叶制品质量追溯系统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霍山县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在全省首家启用茶叶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使消费者能明白地买,放心地喝。

茶叶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全球可追溯性标准"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制品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茶叶包装的条码上网查询,即可了解该茶叶种植、采摘、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实现茶叶制品全程跟踪与追溯。

该追溯系统是以四川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由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档案局共同完成,以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为示范。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的茶叶地块进行调查摸底、绘图、统一编号。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档案局负责档案管理及设计。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在生产基地一一大化坪镇做好示范。首先茶农做好农事记录,加工厂对收购的鲜叶分类加工,每一工序进行登记等原始记录。然后原始记录随同茶叶产品一起人库,公司将原始记录录人电脑,并在包装盒上贴上代码符号,该代码就是茶叶的身份证号。只需将茶叶的代码输人电脑,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的成长资料,从而达到追溯的目的。霍山县将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追溯范围,实现全县范围的茶叶产品都可追溯。

大棚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1、盖棚茶园的选择

1.1小气候条件。选择茶园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茶行南北朝向。

1.2茶树品种。以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种成龄茶园为佳,但平阳特早茶不宜。

2、盖棚茶园的前期管理

准备冬季盖棚的茶园,春茶结束后,应立即对茶园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追施茶叶专用肥150—200公斤。夏、秋以留养枝条为主,病虫害等其它管理措施同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深秋对新长枝条作打顶采,以充实枝条营养。不同的年份打顶的时间有所不同,以打顶后不会诱发腋芽萌发为前提。扣棚前茶相的总体要求是:茶叶生长势强,病虫害指数轻,茶园覆盖率达90%以上,茶芽粗壮有力,有蓄势待发之状。

3、扣棚前的几项农艺措施

3.1施基肥。深秋茶树停止生长后,深施基肥。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亩施腐熟的菜籽饼500公斤或腐熟的猪粪、鸡粪2000公斤,有机复合肥loo公斤,磷肥loo公斤,混合拌匀后在树冠垂直下方开深沟施下并盖土。

3.2大棚的搭建。钢管拱型大棚或毛竹拱型大棚。以大棚横向跨度不超过12米、棚高不超过3.5米为宜,棚面积300—400平方米。

3.3茶园灌水。扣棚前,对茶园进行一次灌水。要求灌透,并排干积水。

4、扣棚时间

离春节两个月前扣棚,一般在11月下旬。不宜过早扣棚,否则会诱引休眠未深的茶树再次萌发,变成晚秋茶。

5、扣棚后管理

5.1棚内温度的控制。晴天棚内温度升高很快,要谨防茶树被高温烧坏。茶叶蓬面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2℃以下,棚内温度超过该温度时要及时掀开裙膜通风散热。阴雨天棚内外温度相差5—10℃,一般无需掀棚。夜间棚内外温度十分接近,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否则给予人工加温。一般一个大棚配备两台加温机或热风锅炉,也可用简易法砌灶加温。茶芽萌动后,要特别注意受强冷空气影响下的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夜间必须人工加温,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3℃。有条件的可在棚上加盖草帘,提高加温效果。

5.2茶芽促发。扣棚后20天,喷施复旦1号、绿隆等茶叶专用叶面肥催发茶芽,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喷2-3次。喷施时间选择在晴天或多云的早晨、下午,棚内温度20-25℃为宜。茶芽一芽一叶初展、长度约2厘米左右时采摘。茶叶制作技术与春茶相同。

6、掀棚

大棚茶叶采摘春节前后可基本结束,但大棚内外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差很大,因此大棚薄膜不宜一次性掀开。茶叶采摘结束后,先掀开小部分裙膜,夜间不予封闭,逐渐将棚内环境过渡到棚外环境,半个月后方可全部掀开。春季气温回暖,同品种茶树开始萌动,再对茶园进行重剪和追肥,开始转入下一年度大棚茶园管理。

改进管理方法 提高茶叶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档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销量逐年增大。因此,如何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已成为茶叶生产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将主要环节介绍如下:

加强冬季施肥工作 冬季施足基肥,增施氮肥,充分发挥肥料的春季效应,使春茶优质高产。通常氮肥多集中在春茶采摘前作为催芽肥施用,冬季不施氮肥。据有关资料介绍,春茶所需的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80%以上是来自茶树上年冬季所吸收和贮存的氮素。所以冬季施足肥料是春茶增产的基础,而春茶采摘前的催芽肥,被茶树吸收利用的不到13%。因此,为了提高春茶质量,必须把春茶采摘前作为沟施的氮肥,抽出一部分放在上年冬季结合基肥施下。这样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配合增施部分氮肥,再将一部分氮肥进行春季叶面喷施,从而提高春茶对氮肥的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改春季修剪为秋季修剪,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 春茶采摘前轻修剪,茶树受到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生长受到抑制,使茶树发芽推迟,发芽点减少,影响春茶产量,尤其是高档春茶的产量。而改为秋茶采摘后轻修剪,茶树有充裕时间愈合伤口,恢复生机,可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和芽头肥壮,有利于多产高档春茶。生产实践证明,将春茶采摘前的轻修剪改为秋茶采摘后轻修剪,春茶开采期可提早5~7天,春茶产量提高10%以上。秋茶采摘后轻修剪,必须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进行。

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直接提高高档茶叶产量 传统的采摘方法是当茶园中的芽叶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后才开始采摘,并要蓄养一段时间后再采摘1次。为了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要打破传统的采摘模式,不搞“养大采”而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即“芽头冒出一个及时采下一个”,舍得多投劳动力每天在茶园巡回采摘,尽量多生产一些高档名优茶叶,这样虽然茶叶产量比以往粗采的要下降一些,但产值和收益大大增加。

切实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秋末冬初清理茶园,喷施石硫合剂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预防早春茶小绿叶蝉、茶蚜、茶尺蠖等对嫩梢危害。如有病虫害发生,结合勤采及时给予控制,避免农药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