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茶的起源地

发布时间 : 2021-05-06
茶的起源地为 世界茶的起源地 世界茶叶的起源地

茶的起源地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那么茶之祖又是在中国的哪里诞生的呢?专家经调查认证发现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

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茶树喜好温暖潮湿气候,半隐性生态环境和微酸性土壤。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山脉河流纵列南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在高层阔叶林下,形成了自然隐蔽的生态环境。云南的土壤,按相性分布规律和距离海洋远近的相关性,云南处于东经9739’--10612’之间,距南海为近。故土壤多属森林土壤第四类型--红壤。而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的多属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其PH值为4-5。这些都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适宜条件。但这只表明了现代的自然地理气候,至于古代。

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云南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地处劳亚古北大陆的南缘,面临泰提斯海。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经过地质年代的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漫长岁月。许多种被子植物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象茶树这样的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更适宜其繁衍。其后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期中,地球上很多植物遭到严重毁灭。唯我国西南部受灾较轻。特别是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未受冰川袭击。许多植物原种如第二纪孑遗的木莲、第三纪的树蕨、鸡毛松、苏铁、苦莲等植物保留了下来,被誉为“活化石”。云南现在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故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茶树是否是保留下来的植物之一。可以从近缘植物予以考察。

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云南是茶树近缘植物分布面广量多的地方。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又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树植物分类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个种。说明云南茶树品种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现存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印证。

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新平县发现数百株大茶树,其中一株高7.2米,干径114厘米,树龄也有几百年;镇源县千家寨野生大茶树高18.5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树龄达一千多年;滇南勐海县巴达区有直径1.21米,树高34米的茶树,已有1700多年历史,还有南糯山大茶树被誉为茶树王;滇西南的凤庆县腰街区新源乡有成片200多株茶树,直径都在50-70厘米等等,树型之高大,分布面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茶树是否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还得从生化加以分析。

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进化,从发生、发展、繁衍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茶树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儿茶酚类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这证明云南大叶种茶树属于简单的、低级的新陈代谢,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

科学家们据此考察论证“云南是茶树起源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小编推荐

探秘普洱茶的发源地


一杯色泽澄清、汤色红润的茶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温醇香气,品普洱茶就如同在品味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甘中有点涩,涩中有点甜,回味无穷。要探访普洱茶,怎么也绕不开的城市就是普洱市。这座小城,在历史上因是普洱茶集散地而闻名。它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如今,在普洱茶的历久弥香中,普洱这座城市愈陈愈香。

宁洱古城:马蹄声声商贾往来

从昆明搭飞机到普洱,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空气中茶叶的清香。仔细一看,公路上的绿化带竟然都种植着修剪整齐的茶树。这真是一座长在茶叶中的城市,普洱,名不虚传!

真正的普洱古城是一个叫宁洱的县城,从思茅区出发,走思昆高速,约半小时就能到。宁洱就是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传奇般的大城。宁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

而宁洱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贾也是从这里开拓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一时间,这座小城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2007年宁洱地震之后,宁洱县城全面重建,很多旧城墙不复存在。不过,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中,依然能找到老城的痕迹。在一个小巷中,江西会馆的招牌仍然很是醒目,很多宁洱当地的特产都能在会馆里买到,比如宁洱银器、玉石等等,价格很公道,店员也不跟顾客讨价还价,像极了20多年前的国营老商店。

营盘山:万亩茶园嗅茶香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有八大产茶区,离普洱市区最近的是营盘山,驱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营盘山上的茶园共有2.3万亩,大片大片的台地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浩浩荡荡。很难想象,矮小的台地茶也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气场,成片的台地茶像翻滚着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令人舍不得眨眼。

营盘山的最高处是问茶楼。登上问茶楼向远方眺望,轻薄的雾气与远方的连绵青山相拥,云雾缭绕处尽是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梯延至云海,如梦如幻。在营盘山上坐落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主题公园——中华普洱茶博园,这里集中展示了普洱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加工制作等整个过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走累了,来到茶园里喝上一壶普洱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棵里:茶马古道往事

从宁洱县城出来,走国道10多分钟,在公路一侧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这就是那棵里——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一条当年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

据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宁洱尚未通公路,只有驿马通行大道。商贾以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那棵里是南路的重要驿站,客栈密布,马帮云集。如今,当时的驿道、风雨桥、驿栈等古迹犹存,风雨桥也恢复重建了。

走进那棵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棵里的村民很少,游客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在亭台楼阁里进进出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流向村尾,碾子房里硕大的碾子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歇地转动着,千百年来,那棵里村的村民就用这种碾米的方式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食物。

如今,村庄里的房屋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泥巴外墙,而村里的小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厚重。

TIPS

美食:普洱的早餐可谓一绝,尤其是宁洱豆汤米干,更是集美味和营养为一体。所谓米干,就是把米用石磨磨成浆,蒸而成米干。而豆汤是将黄豆泡水或花生泡水磨成浆过滤,煮熟后放在米干碗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佐料。

交通:昆明每天有约4个航班飞往思茅机场,航程约40分钟,思茅机场距离普洱市区很近,打的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闹市区。也可以选择从昆明客运站乘巴士到普洱市,车程约5小时,全程高速。

特产:普洱的第一大特产当属普洱茶。普洱市区内有几个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不管你看上了什么茶,都可在店里抓上一把泡一泡试喝一番。另外,宁洱的银器和蛋糕也值得一买。尤其是宁洱蛋糕,主要有鸡蛋蛋糕、荞面蛋糕、枣蛋糕、茶叶蛋糕等不同口味,其中,茶叶蛋糕很有特点,甜而不腻,有股茶叶的清香,值得一试。

熟茶的起源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是普洱茶的最大消费地,那个时候人们去茶楼喝茶,普洱茶被看做大众茶,乌龙茶才是高端茶。

当年普洱茶做完后要存放一段时间,香港属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地价也是寸土寸金,普洱茶多被存放在地下室,潮湿的环境加速了普洱茶的转化速度,使茶叶的香气快速流失,汤色漂亮但汤感寡淡,韵感和滋味也有所降低。

此时人们就在想:既然生茶要放很多年才能品饮,为什么不改变工艺,让茶叶的口感快速接近放了很多年的老生茶的口感?于是才有了熟茶的潮水、渥堆技术。近代熟茶工艺于1973年试制,1975年试制成功。也就是说熟茶的试制是为了追赶香港仓老生茶的口感,所以在1975年普洱茶熟茶工艺定型的时候,所有的茶叶发酵程度还比较轻,到80年代工艺成熟。这段时间中国茶叶总公司云南分公司给各茶厂下达了任务:大力推广生产普洱熟茶,一直到90年代初,人们喝到的熟茶就是现在的轻发酵口感,有回甘生津,但汤感稍显寡薄。

90年代初期到中期,台湾人进入大陆做茶,他们认为“爷爷存茶孙子喝”不符合商业价值规律,因此不断探索,改进工艺,也加重了茶叶的发酵度,才有了后来市面上看到的完全发酵工艺。但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二十年间生产的茶叶,大多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一带,基本不在大陆流通。

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随着市场需求和大众品饮习惯一直在不断改进,直到前几年,茶商们才又开始尝试做轻发酵系列的熟茶。

轻、重发酵熟茶的区别

轻发酵熟茶保留了生茶的一部分口感,没有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完全发酵,因此茶叶才保有了越陈越香的生命属性,这也是普洱茶的灵魂所在。

重发酵茶叶是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完全发酵,再留下惰性物质。重发酵茶叶也可以越陈越香,随着时间流逝,汤色会越来越漂亮,厚度和糯感会增加,但是它始终不会出现回甜、喉韵这些生茶所具备的口感。

云南七子饼茶是如何制作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喝茶的习惯,不管是什么样的茶,都有着喜爱它的人群饮用。云南七子饼茶就是其中一种,不过,相对不懂茶的朋友而言,就不太懂七子饼茶了。那么,云南七子饼茶是如何制作的?

七子饼茶是什么茶?

七子饼茶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因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称。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

七子饼茶的品质特点:

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熟饼色泽红褐油润(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回甘,带有特殊陈香或桂圆香。生饼外型色泽随年份不同而千变万化,一般呈青棕、棕褐色、油光润泽,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清爽滑润,具有回甘、生津之特点。

七子饼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

七子饼茶的制作:

(1)称,即称茶。按标准干度,散茶净重应在360至362克之间,因加工时会有损耗,成品后还需要烘干(有水分散失)。随后,将已称好茶叶完毕倒入蒸茶筒内,摊平。这压茶的第一步工序就算完成。

(2)置,即放置内飞。内飞是指压在成品中的厂方或订制者标记,可作为辨识依据。放置内飞时,需注意两点:一要把内飞置于蒸茶筒中心处;二需在内飞上面放少许茶叶,以防成品后内飞脱落。

(3)套,在蒸茶筒上套上七子饼布套。

(4)蒸,即蒸茶。

通过蒸汽蒸10—20秒,让茶叶变软变湿,含水量增加3%时即可。蒸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时间。如果把茶蒸得过久,茶叶中吸取水分就过多,造成茶面黄熟,导致香气降低,引起霉变;如果时间过短,叶质不易变软,成型就比较困难,成饼后易产生脱层现象。

(5)倒,是指把正好的茶叶,连同布袋一起倒在作业台上。这一步,既要快,也要轻;双手用力要均匀,以保证倒出后的茶叶平整,不使内飞向外移。

(6)揉,即揉茶。这一步,是整个压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布袋里将茶向周围均匀扒开,中心见底(内飞)。随后右手(或左手)将布袋捏紧置于茶团中央,左手(或右手)揉茶、搓茶,力度需均匀,布袋口处揉转一圈到一圈半,茶团揉圆,呈饼型。下一步,是在茶饼的中间挽结,这结不宜太高。整个过程十分讲究手法,亦需在20秒内完成,否则茶叶变硬,成饼之后外表不整洁,也易产生脱层现象。

(7)定,即定型。口袋的袋底朝上,置于压板上,随后用碗形石模平整的压上。要使茶饼压紧,整个人站在石模上往一致方向均匀的摇动石模,半圈即可。如用力不均,茶饼成品后厚薄不一,就失去茶饼的“容颜”和“体型”。待15分钟后方可取出,取得太早,茶饼易变型。

(8)晾,即晾茶。将压制好的茶饼,放置在晾架上,经半小时左右的摊放冷却和定型。

(9)脱,即脱带。待茶团热气散去后,把茶饼从布袋里轻轻取出,再放回凉架上即可。

云南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是怎样的?


冲泡普洱茶还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定式"。

如何冲泡好一壶云南普洱茶,既是一种技艺、技巧,是饮茶者经验的积累,通过正确的冲泡,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使饮者达到陶冶情操、身心愉悦、养生延年的目的。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

1、宽壶留茶根闷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2、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闷泡。

3、盖碗杯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高照:云南普洱茶是黑茶


“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说茶叶在茶马古道上发酵,到了京城就成了普洱熟茶,乾隆、慈禧喝的是汤色红浓的茶,这是不可能的。熟茶渥堆发酵有很多条件,首先要用来发酵的茶要量大,最少要一吨茶的堆子;其次要进行温湿控制,隔个三五天就得翻堆。洒水多少,也直接影响渥堆发酵的效果。我自己做过实验,一筒茶用水泡十分钟不晾干外面存放,一年后就是垃圾了。普洱茶在茶马古道运输途中,风吹日晒雨淋变成熟茶等说法,都是故事。但故事是故事,科学是科学。”长期致力于普洱茶的发酵研究的高照教授,在访谈中拨开故事的迷雾,从科学实证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不是黑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是什么优势菌种在主导?喝发酵过的普洱茶安全吗?湿仓茶能喝吗?为什么离开勐海茶厂很难做出“勐海味”的熟茶?茶叶存放在广东与昆明有什么不同?越陈越香是怎么一回事?普洱茶在茶马古道的马背上发酵是传说故事还是有科学依据?普洱熟茶工艺真的在70年代成熟的?……

带着这些问题,聆听老专家眼中的普洱茶陈化的真相与秘密。

普洱茶属于黑茶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因为有的茶叶专家认为是黑茶,有的认为是独立于六大茶类的第七大茶类,有的认为是跟花茶一样属于再加工茶类。“在古代,普洱茶跟绿茶可以是一样的,外形翠绿,汤色差不多,做成的团茶、饼茶,跟绿茶是近似的。那时,茶类还没有分成六大茶类,普洱茶可以划到绿茶类。现在的科学细分了茶类。

吴觉农教授和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等老一代茶学家,他们正确定义了黑茶:黑茶是后发酵茶。但对普洱茶属于什么茶,解释不完整。熟茶可以归为黑茶,因为它的叶子是黑的。而对生茶就没有解释怎么归类了。通过我的研究认为,云南普洱茶是黑茶,是典型的黑茶,是优质的黑茶。”在高照教授看来,黑茶本质上是后发酵的茶,而普洱茶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都是在以黑曲霉为主体的有益菌种的作用下进行后发酵,提高品质,达到越陈越香,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

据其介绍,普洱茶能后发酵是因为存活真菌孢子。茶叶经过杀青,其最大的目的是杀死茶叶细胞,让植物内以氧化酶等主体的酶失活,茶叶细胞壁破了,细胞死了,酶失活了。但杀青,杀死的是细菌类的微生物,真菌类的微生物是还存在的,附在茶叶上的真菌类孢子具有蛋白质外壳,非常耐高温、耐压的。杀过青,没有内源酶,但还有很多益生菌的孢子还存活着。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不能炒干、烘干,所以叫晒青毛茶,这是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后发酵开始于晒青毛茶的后发酵。晒青毛茶上附有很多真菌类,最主要的是黑曲霉。曲霉有许多种,对人类最有益的叫黑曲霉。青霉也是曲霉的一种,能产生抗菌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比如青霉素就具有这种功能。此外,酵母菌、木霉、根霉(做甜白酒用的)等都是有益真菌。像这一类的微生物就附着在晒青毛茶上。要是蒸、炒、烘了,温度超过200度以上,就变成绿茶。晒青要保证叶片上的孢子的存在,因为有真菌的孢子,是黑茶能够后发酵的源泉。普洱茶的后发酵,起始是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是幼年的,刚进入后发酵初期的普洱茶。

高照教授说,绿茶、青茶、白茶等也会后发酵,食品发酵是不可抗拒与避免的,但菌种不是茶叶本身带真菌孢子,而是外来的菌种——外源性的微生物孢子。绿茶、青茶、白茶,在两三年内的存储过程中,通过发酵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品质就会变坏,成为过期变质的茶。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可以放心饮用

高照教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发酵食品。古代人最先喝的是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跟蔬菜、水果、肉食等一样,茶叶最开始都是吃(饮)鲜嫩的,但随着人类生活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包括发酵茶叶在内的发酵食品。谈及发酵食品的出现,先要说说什么是发酵。鲜嫩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使得食物腐败不能食用。发酵就是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无机物与水的过程。其跟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是对应的,属于大自然循环与生态平衡的一部分。

对新鲜食品来说,发酵起到破坏作用。但在人类历史中,有一种食品叫发酵食品,这是先人摸索与总结出来的,有益的微生物对动植物的有机物进行发酵,是有益无害的,可以食用的。鲜肉通过发酵制成腌肉,牛奶通过发酵成为奶酪,豆腐通过发酵变成卤腐,葡萄通过发酵酿造成为葡萄酒等等,都属于发酵食品的范畴。

接着,他详细介绍了茶叶发酵的原理与发酵茶的种类。茶叶可分为不发酵茶与发酵茶两大类。我们先来看不发酵的绿茶如果外露存放两年后,发酵会使绿茶品质下降,放上三四年味道淡薄,茶叶叶片腐朽,不能喝了。这是不好的发酵。绿茶属于典型的不发酵茶。茶叶里也有发酵茶,分为前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前发酵茶是不杀青,经过萎凋、(太阳晒),叶片萎蔫,再经揉捻、切碎,让茶叶细胞释放出自身的氧化酶等——植物体内源酶。在植物活的时候,这类酶起代谢作用。茶叶被摘下的两三天之内内源酶就失活了,在内源酶具备活性的条件下,对茶叶受损细胞起发酵和氧化作用,就制成了前发酵茶。前发酵茶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轻发酵茶。

全发酵茶。红茶就是全发酵茶的代表。其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细胞壁破了,释放出植物自身的酶,把叶子的纤维素、茶黄素等物质充分氧化。红茶发酵,大多数萎稠24小时左右,在台湾要到阿里山,有萎稠发酵72小时的深度红茶,茶叶里的茶黄素通过酶的作用,整片叶子发红,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红色的。

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萎凋时间不超过一天,揉捻轻,通过短时间的发酵,一片叶子的边缘会因为自身的酶氧化作用而发红,叶子中间的细胞受到的机械损伤不重,内部受力轻,酶作用就少,还是绿的,从而出现“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的现象。

轻发酵茶。月光白,它不杀青、阴干,在月光下轻微发酵。中国著名的白茶,不揉捻,萎凋非常轻,叶片完整。黄茶,用蒸汽焖黄。这些都属于轻发酵茶。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普洱生茶的后发酵——陈得香

生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是将晒青毛茶用蒸汽蒸,其作用是让干茶变软,胶体物质浸出,便于压制成茶饼。这时,茶厂制作车间的原生态微生物会附着在茶饼上(高温灭菌、紫外线杀菌和辐射杀菌都是错误的,因为会把内源性的微生物杀死),用绵纸包起来,叫紧压的生茶。而将晒青毛茶直接放在罐子里存储的,叫散茶。

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昆明虽然比较干燥,但也是分四季的。当空气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茶叶的细胞虽然死了,微生物还是会对它进行后发酵。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其实黑茶类都是能越陈越香的,不只是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茯茶都和云南普洱茶同属黑茶类。

普洱熟茶的后发酵——热湿熟得快冷藏香又醇

高照教授认为,“熟”和“陈”是两码事。要做到“熟得快”容易,“陈得香”就难了。因为“陈”是需要时间的。而要茶叶“熟”,很简单,就是让茶叶的氧化加快,让茶黄素氧化,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两三天后氧化作用就很强烈了。

“陈得香”,一定需要一定年份才能做到。陈化是在防止熟得过快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发酵。利用有益人类的益生菌进行后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特点的茶类,就叫黑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等等都是黑茶。黑茶在蒙古、西藏这些食肉较多的地方很好销售。各种黑茶,高照教授都做过微生物培养。经过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得出结论,都是以真菌中对人体最有益的黑曲霉等有益真菌进行后发酵的茶。

人工催熟(潮水发酵),是通过洒水增温增湿,让毛茶里边的微生物以天文数字繁殖生长。在温度达到35度,湿度足够的情况下,会比生茶里的菌种的繁殖速度高上几百倍。

“云南普洱熟茶原料是晒青毛茶,为什么用绿茶是不行的?烘青能发酵,但跟用晒青发酵出来的熟茶比,品质有天壤之别。因为附着在绿茶表面的微生物菌种是外来的,不是茶叶本身与制茶车间里的原生菌种。”

茯砖长金花的原因

"我做过的安化的千两茶、百两茶的菌种分离,但只有茯砖会产生金花。金花也不是茯砖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其也是以黑曲霉为主体菌种。你们可以到我在云南大学(一二一大街这边)的实验室,去拍黑曲霉等有益真菌提取的样本图片。”

据其介绍,湖南安化黑茶,为什么有的长金花,有的不长,其实金花是跟工艺有关系的。湖南的千两茶、百两茶压得太紧,存放几十年后边缘虽然变疏松,但里面还是很紧的,还要拿电锯来锯开。压得紧是为了保存的时间长,但是不太容易产生金花。作用于后发酵的菌种有几十种,陈椽教授的书里将金花叫“薛氏曲霉”。现在通过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现代的金花是冠突散囊菌。这不是一个菌种。金花是湖南等地茯砖的特征菌种,但不是所有黑茶的特征菌种,黑茶的优势菌种还是黑曲霉,云南普洱茶的优势菌种和特征菌种就是黑曲霉。

熟茶的工艺真正成熟是在80年代

"云南的熟茶,从历史上看,1973年以前有没有发酵过的茶?解放以前,茶不值钱,易武茶农茶卖不掉,泼点水轻度发酵。70年代,广东泼水搞茶叶发酵实验,云南借鉴其经验研制熟茶,70年代处在试验阶段,80年代工艺才成熟并定型,1984年做出第一批能出口的优质熟茶,做了50吨,赚了几十万元的外汇,才有现代化的熟茶。当时,已故的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盛玲玲带领邹炳良、吴启英等人做了熟茶发酵的项目,得了云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奖金几百元。熟茶发酵有来自传统工艺的领悟,也借鉴了黑茶的工艺。盛老师把渥堆过程中的优势菌种——黑曲霉提出来了。这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高照教授认为,熟茶是发酵程度最深的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黑茶,是在1-3天之内人工催熟的,属于轻度后发酵茶。熟茶跟湿仓茶以及其他的轻度后发酵茶相比,其区别主要体现在茶色素的转化上,熟茶转变的最深。转化程度依次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种转化主要是空气与酶的氧化作用导致的。正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检测的,转化得越深,熟度越高。跟十年、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生茶,以及茯砖、六堡茶等相比,熟茶的茶汤颜色转化最深。

但其不主张把熟茶发酵得太深,他说,发酵到什么程度为好,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气候条件不同进行判断。发酵太深,茶多酚损失过多,茶汤不够亮,也不利于熟茶的后期陈化。因为,制作好的熟茶还会继续发酵。“据我研究,熟茶的后发酵是不可避免的。放些年头的茶叶,体积会变大,重量越来越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把茶叶作为养分,把有机物的茶叶最终分解为成水、二氧化碳、无机物。因此,我喝熟茶一定要放三到五年才喝。熟茶在十年左右会达到一个更好、更新的品质高度。”

熟茶为什么很难做出“勐海味”

针对许多人反映的“熟茶发酸”的原因,他说,在发酵过程中,到了三十天左右,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翻堆,这时茶叶有个酸化期,是黑曲霉产生柠檬酸的高峰期。这时起堆就是“酸茶”。茶叶发酸多半因为不是在勐海渥堆的。比如在昆明渥堆,气候跟勐海不一样,天气更冷一些,发酵的时间要长些,如果跟勐海一样的天数的就起堆,就会发酸。这样的劣质熟茶,可以再发,但“回锅茶”的品质不会好。

至于在昆明很难发酵出“勐海味”来,是因为勐海茶厂乃至勐海茶区那个微生物菌群及其生长环境很难复制。“有人说,是勐海茶厂的水井好。其实水井不够干净,用的是自来水。我是十位‘勐海之星’人物之一,为勐海做出了科技方面的贡献。我认为勐海茶厂七十年没有挪窝,其加工车间产生优选微生物菌群环境,包括空气里都有菌群优化和生长繁殖环境群体才是‘勐海味的本质’。邹炳良、阮殿蓉两位老厂长以前在昆明建厂,后来又搬回勐海做熟茶。这就是要有原生态菌种群体、原生态工艺才能得到勐海味。”

揭秘普洱茶仓储:“热藏熟,冷藏香”

当问及普洱茶在昆明存放与广东存放有什么区别时,高照教授说,2005年,他发表过一篇文章《普洱茶后发酵的两个特征》,提出了“热藏熟,冷藏香”的观点。他对云南普洱茶的定义:其是中国黑茶类的典型代表,以云南11个州市所种植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能够在后发酵过程中提高品质(即越陈越香)的茶。黑曲霉等为主体的菌种参与后发酵;汤越来越黑,从黄色变成晶莹剔透的宝石红、琥珀色。叶底从黄绿色变成褐黄色。他根据自己收藏的茶品与朋友的对比,越陈越香是有科学依据、品饮依据、商业依据(价格增值)的。

接着,他以88青为例子说明了,普洱茶一定要放在有段时间比较冷的地方。

“我有位资深茶友陈强先生如今70多岁了,曾经是香港驻勐海茶厂的代表,在1991年到1993年期间进了两三千件茶,在香港陈放四五年后卖给陈国义。陈接手的是91年到93年的茶,因陈的茶庄开张是在88年,所以叫88青。陈收的88青在香港回归前就基本卖完了。我问陈强先生,你当时是怎么存放这批茶的,他说,茶存放在广州、香港也要放在空气清新和凉爽的地方。”高照教授说,“很多人说茶应该放在很潮湿的地方有利陈化,但我认为茶一定要放在有段时间比较冷的地方。金瓜贡茶因为放在北京才留下来,要放在广东早成一堆灰了。生茶前十年放在广东熟得快,但再过十多二十年来看,在昆明存放的茶品质更好更有香气,更有卖点。”

关于存茶条件,他认为做到避光,放在非常清新、无污染、无异味的环境里就可以了。至于通风、翻仓都不是很重要的储藏条件。在不同的环境下,熟化条件是不同的。在后发酵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不同微生物活动的速率是不同的。在广东比较潮湿的地方会藏出有霉味的普洱茶。广东人生长在那个地方,对霉味是习惯的。这不是黑曲霉长出来的孢子,而是另一种霉带来的。湿仓茶经过后期处理,茶汤不是红亮的,而是暗黑色。茶饼长了毛,用刷子刷,然后晒。不像四季分明的地方,如昆明存放的茶,茶饼黑叶金芽,黑而亮。茶汤又红又亮。昆明存放的易武茶,外形为金芽黑叶,叶底油亮板栗色,茶汤晶莹剔透,宝石红。在茶杯中呈现“金黄圈”,他表示自己有对比图。

易武为王景迈为后班章冰岛威武大将军

高照教授站在资深普洱茶收藏及评鉴学者及易武茶的爱好者的角度,将易武茶推崇为普洱茶中的“王者”,向我们诠释了易武茶的“王者风范”。

他说:“存放10年以上的易武生茶,茶汤上会浮一层黄金圈,琥珀色,倒出来的时候有油珠似的颗粒状,蜜香、兰香浓郁。易武茶历史底蕴深,工艺传承古朴,是贡茶的主要茶园。它自有王者风范。一般流行的说法是,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但我的观点是,易武为王,景迈为后,班章、冰岛威武大将军。景迈茶作为贡茶,茶芽细嫩,性柔,香气高扬,古代女性更喜欢。其做成贵妃茶、女儿茶,古代宫廷里的贵妃、贵族家的小姐,比如林黛玉、慈禧喝的应该就是这个。班章、冰岛的选育代数不如易武,所以其茶气更野性,更霸气,是男人们的最爱,而易武茶口感更柔和、更醇正,更具有高贵气质。”

高照,云南大学生命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普洱茶科技研究学者、资深普洱茶收藏及评鉴学者。在科研方面,专门从事茶叶的微生物育种工作,得到云南大学、昆明市科技局的专项资金资助,分离和选育出云南普洱茶不同区域的黑曲霉优良菌株46个。

普洱茶为什么是云南独有?


在区分茶叶品类时,不论产地,我们通常会看工艺,比如同样的鲜叶,按照绿茶工艺制作叫绿茶,按照红茶工艺做叫红茶,唯独说到普洱茶的时候,会遇到这些问题:

为什么普洱茶似乎只有云南可以生产?其它地方生产的晒青茶是不是普洱茶?搞懂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普洱茶?

认识普洱茶

普洱茶的定义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这段定义里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

1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其中,定义里特别强调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而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提出的范围为准,为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部分现辖行政区域。这些区域涵盖了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的发源地,以及普洱茶原料优质产区。

所以有人会问,在广西、海南甚至缅甸、老挝等境外地区也有大叶种,这些大叶种与云南大叶种有什么区别?这些原料用晒青工艺制作出来的茶算不算普洱茶?根据“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条件来看,其他地区大叶种制作的晒青茶尽管和普洱茶相似,但原料不同,工艺不成熟,不符合普洱茶定义,也不算是普洱茶。

2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决定了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云南的高原气候、偏酸性红土以及澜沧江流域形成独特生态系统,极易让云南大叶种形成了积累丰富的内含物质,它的茶多酚物质和茶碱类物质含量更高,水浸出物高达35%-50%之间,这是普洱茶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中小叶种茶达不到。后劲不足,就没有足够的物质转化,出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标志性特征。

3独特的晒青工艺

晒青茶是普洱茶的原料(称为茶青、茶菁或者毛茶)制作工艺,炒制之后,太阳底下晒干。像龙井之类的绿茶、铁观音之类的乌龙茶,都是炒青,没有晾晒过程,不是晒青茶。毛料晒青之后压制成饼、砖、沱就是生茶;如果是渥堆发酵之后再压制,就是熟茶。

晒青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首先是是利用太阳的热能达到“脱水”的目的,其次,让受晒的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快速氧化、聚合与降解,使茶叶成熟度提升一级,同时有灭菌的效果;第三,促使茶叶形成特定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普洱茶的后发酵。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近几年普洱茶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一些非云南普洱茶产区所生产的“普洱茶”无论其外观、汤色和口感,与云南普洱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品味,仍明显感到缺乏一种“神似”。并且,这些产品最大的弱点,就是普遍不具备储存价值。新茶品质尚可以以假乱真,但一段时间过后品质快速下降,与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特征相悖。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种物质戓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的产品不能在其它地区“复制”。这类物质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与不可复制性,其中的核心则是它们依赖性极高的地理因素,更准确地说,是地理价值。云南作为茶叶起源地、孕育地有着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就像广东新会的小青柑、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冬虫夏草、长白山的人参等等,普洱茶也如此。

所以为什么普洱茶只在云南生产,不是简单地因为它自古就发源于“普洱”这个古老的茶城,它的特殊性也不仅表现为它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更多表现为普洱茶独有的价值体系,包括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普洱茶的内含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价值。它们有序组合,缺一不可。

云南人是怎么饮用普洱茶的?


云南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是怎样的,要知道好的饮用方法取决于冲泡技巧,今天小编要通过冲泡普洱茶的方法来介绍云南普洱茶的饮用方法。

冲泡普洱茶还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定式”。

如何冲泡好一壶云南普洱茶,既是一种技艺、技巧,是饮茶者经验的积累,通过正确的冲泡,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使饮者达到陶冶情操、身心愉悦、养生延年的目的。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

1、宽壶留茶根闷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2、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闷泡。

3、盖碗杯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探寻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对于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发源地还存在着分歧,这里就来探寻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三峡是茶树原产地。关于茶树原产地问题,学术界有过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少茶树原产地的说法。就亚洲范围(茶树只可能原产亚洲),有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折衷说和二元说等;就我国国内讨论的情况,起源地点有云南说、贵州说、川西说、鄂西说、湖南说以及西南地区说。

综合各种关于茶树原产地的学说时发现,他们在为茶树原产地提供依据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考察那里有或是没有野生茶树。如折衷说认为:茶树原产地应包括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理由是这个区域常发现野生茶树,而这些野生茶树又多在金沙江、富良江、萨尔温江、依洛瓦底江、湄公河、雅鲁藏布江沿岸发现。国内的起源学说也都有自己的野生茶树作为有力证据。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着《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着名茶人大多数是着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着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来麻醉老百姓。作为统治术,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它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唐宋佛寺常兴办大型茶宴。茶宴上,要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在民间茶礼方面,朝廷茶仪难以效仿,禅院茶礼容易为一般老百姓接受,因此佛教的影响较大。

柑普茶的起源与发展


说到柑普茶,就算是爱喝茶的人,都不是很熟悉,就是什么陈皮普洱、桔普茶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茶叶的加工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类,柑普茶是近两年来逐渐流行的说法,是人们对选料标准、制作工艺、外观形态逐渐成型的柑果类再加工产品的一种称呼。

明朝苏州人顾元庆在《茶谱》已有如此记述:“橙茶,将橙皮切为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烘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此处橙茶是以橙皮窨茶,还不是陈皮。到清朝,广东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年老时告老还乡,带回许多当地的普洱茶。回到家乡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妻子忙用陈皮煮水给他喝,他以为那是泡茶的清水,于是误把壶中的陈皮汤倒入了茶壶中。喝了几口,发现茶中竟有奇异的香味,口感醇厚,又多了几分清甜。喝了几杯,他觉得咽喉舒畅,咳痰少了。至此,陈皮泡着普洱一起喝的做法也就传了开来。

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当冲泡普洱熟茶时加入陈皮,香气、滋味大有增益,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口感,因而陈皮普洱茶逐渐被人们接受。陈皮普洱茶属于随意性较强的产品形态,通常是品饮者自主搭配,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标准。除了陈皮普洱散茶,常见产品形态差异的还有完整柑果形态的陈皮普洱茶、陈皮普洱茶饼、陈皮普洱茶沱和单泡装陈皮普洱。而现在热火茶市的柑普茶只用产自新会的新会柑作为唯一原料,其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是普通桔子所不能替代的。

如今,市场上的柑普茶产品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柑普茶的差异化发展。那么,柑普茶都有哪些差异与分类呢?

最常见的也是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新会柑果大小及成熟度差异来分类的。大家都知道,新会柑是一种农产品,有着相对固定的生长周期,如7、8月份是小青柑陈皮普洱的生产时期,往后就是大青柑、大红柑了。

小青柑处于幼果时期,个头小,果皮厚,芳香类物质丰富,但苦涩成分也比较多,故加工成好喝的柑普茶颇费功夫。小青柑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物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具有优良的抗肿瘤作用,而青柑中的柠苦素具有化痰、润肺、理气的功效。可以说,小青柑优质的保健功效,结合普洱熟茶的醇和口感,从产品形态到茶汤内质,都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一度成为受人追捧的热门产品。

大青柑处于新会柑的长成阶段,即果身大小基本定型,果皮厚度适中,但目前拿来做茶的还比较少。

大红柑是柑果的成熟阶段,柑果饱满,色泽红润,每年的十二月和来年的一月份是柑普茶大量生产的阶段。从体型上来说,大红柑可以容纳更多茶叶,而且较好得保护了条索的完整性。目前茶市上出现不少品牌茶企的老茶头大红柑、特浓大红柑、优选大红柑和精品大红柑等。大红柑陈皮的存储价值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民间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选择柑普茶的时候,陈皮的陈期是很重要的一个选购指标,陈皮的陈期越长药理价值越高,口感越甜润。

传统的柑普茶产品都是生晒工艺,靠天吃饭不能量产,多为民间自制自用;后来出现了半生晒和烘干的工艺。而烘干又有电烘、柴烧烘干之分,柴烧烘干难以避免有烟味等杂味,而半生晒生产效率较低,成品现饮体验不佳,因此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电烘的方式。某品牌首创的独家烘焙工艺,经历杀青(解决苦涩)—烘干—提香的步骤,不断调整,根据柑果的不同生长阶段,将柑的香气和水份与茶叶的融合度之间取得平衡。柑普茶的发展经历了百年历史,其加工工艺也在不断的传承与进步中逐渐完善,无论何种工艺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柑普茶达到更好的入口舒适度及后期的陈化价值。

在云南,高端普洱茶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普洱茶是云南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独特多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这一茶叶起源地深厚的韵味。浩渺茶山,犹如一颗颗明珠,在普洱茶版图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根据“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条件来看,普洱茶的产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主要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些区域涵盖了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的发源地,以及普洱茶原料产区。

高端普洱茶的地域性

从地域性、茶品质特点、产量、市场影响力等差异性存在来说,还是将普洱茶产区分为三个板块——临沧茶区、西双版纳茶区、普洱茶区。高端主流的普洱茶90%甚至95%以上用的是这三个茶区的茶制作。这体现了普洱茶独有的核心价值:地理价值。也是高端普洱茶存在的首要特性--地域性。

高端普洱茶的产量

据数据统计,近三年的普洱茶产量是这样的:2017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为13.9万吨,2018年云南普洱茶产量为14.3万吨,较2017年增长2.9%。茶叶受农业气候影响较大,2019年云南茶区在去年“拉尼娜”和今年“厄尔尼诺年”气候轮流夹击下,雨热分布不均,茶树生长各地表现不一,各茶区在下行压力下,砥砺前行,预计2019年普洱茶产量较往年整体持平略减。

云南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连片古茶园的地方,现存古茶树资源总分布面积约为329.68万亩,是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云南人把古树茶当作经济作物是在2004年左右,市场化的商品古树茶在2012年左右才在市场逐具概念。随着古树茶价值的认知深化,古树茶当之无愧成为高端普洱的代表。

高端普洱茶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原料的珍稀,其产量是以极少的数量存在的。据统计,云南古树茶(树龄100年以上)整体占云南茶产业产量的不到5%,而名山大寨的古树资源就更少了,预计1%都不到。

特定区域百里挑一的产量,必定成为小产区的高端茶品。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旺盛,这也是高端古树茶的魅力所在。

高端普洱茶的品饮价值

高端普洱茶的另一特性,是茶的基本品质,即饮用价值高,口感好。除了产量极少,高端普洱的价值更以拔尖的品质和独特的山野气韵著称。名副其实的物以“优”为贵。其中对古树茶品质特点的认同,改变了普洱茶形势格局,占领了普洱茶行业的半壁江山。

高端普洱茶的市场需求

云南普洱茶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2018年淘宝双11茶叶数据报告显示,普洱茶风头最盛,销量稳居第一。茶叶消费群体在不断增长,品饮,投资,礼品等需求性持续增强。

因高端普洱茶价值的市场认知加强,有消费力的群体扩大,人们对品饮品质的要求提升,稀缺古树、大树的竞争格局还是最明显的。但也因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古树茶的价格成年持续上涨。

价格是跟品质相关的,始终围绕价值这一维度上下波动,就价值规律来说,高端普洱的价格上涨也是必然。

高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

多样的气候特征,复杂的地形地貌,优良的茶树品种,造就了高端普洱茶的山头韵。一山一味,一寨一香,这尤其是古树茶的风味象征。每一个山头,村寨的古树茶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如果再考虑上不同的仓储方式形成的不同口感,世界上不会有哪一种茶叶有如此丰富的韵味。

高端普洱茶的理性看待

高端茶在消费者心中有高等级,高档次,高价位的商品属性。其中“高等级”是高端茶的必要条件,指用料高端,品质高端,品饮价值高端。其次,还要有高端的品牌形象,时尚高级的包装设计,高价值的服务体验、成熟的文化内涵、合理的投资市场。

就成熟的文化内涵、合理的投资市场这两个短板来说,高端普洱茶还未具备全面的“高端茶”价值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消费者应该合理的看待,评判。

临沧产区的高端普洱茶

临沧,不仅是普洱茶的一大标杆产区,也是一座巨大的“茶树基因库”。说起临沧茶,冰岛、昔归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产区,以世人瞩目的品质,让“临沧茶”一词声名远扬,振聋发聩。

深度了解高端普洱茶,临沧最具代表性的标杆山头茶是必须体验的。津乔即将推出的2019“典藏系列”新品,同时也是津乔品牌最顶尖的旗舰茶品。以三大名山名寨的顶级纯料限量推出,是实至名归的高端收藏级茶品。

传承典藏,延续高端,2019年津乔典藏系列即将耀世开启。

云南大叶种茶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


云南大叶种是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是加工云南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环境的与众不同也是形成其特殊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茶区山峦错综,河谷幽深,气候类型十分复杂,形成了立体农业的环境条件。独特的红土壤更是云南茶树生长的根基。这些土壤大部分布在北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呈酸性反应。由于气候、土壤、生物、地质、地形和茶树品种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风格,其它各地,即使引种云南大叶种种植,其茶叶品质,亦无法与云南茶叶相比拟,这就是云南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之处。云南大叶种茶就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水土纯净,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因此大叶种的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比中小叶种高很多,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也协调适口。茶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云南的传统产业,很多地方至今保持了不给茶叶树施农药、化肥的习惯,这使得云南省茶叶农药残留量非常低。

茶也的故乡——云南


普洱茶的产地在云南,是以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经过多次发酵后制成的,它的神奇,源自云南,源自乔木型大叶种茶。庆沣祥以古茶树叶做成的普洱茶制品,无论从生态无污染,还是保健健身、治疗疾病、养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主要依据是云南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云南不仅有树龄最高的野生茶树,野生茶树成片成林,而且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研究所获的大量资料证实,云南处于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翻开云南的地图,生生不息、翠绿成荫的分布于全省各地州的古茶树,赋予了普洱茶强劲的生命力,走在云南的红土高原上,到处可以探寻到古茶树,闻到古茶香。在普洱茶主产区思茅、西双版纳、临沧聚集了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全世界发现目前存活最古老的三株茶树均在云南:思茅地区镇沅县千家寨,树龄2700多年的野生型茶树;思茅地区澜苍富东乡邦葳村,树龄1000多年的过渡型茶树;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半坡寨,树龄10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还有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型千年古茶园,构成了闻名中外的古茶树博物馆。

茶属于山茶科花属,是山茶花的近亲。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丰富植物资源。全世界的茶花有三千多个品种,其中,云南有二千八百多个品种。全世界的茶有三百多个品种,云南就有二百八十多个品种。在茶树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乔木大叶种,到乔木中叶种,再到灌木小叶种驯化演变过程,云南的乔木型大叶种茶性状最稳定,目前许多地方的茶树若有退化,都会到云南引种重新培育。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茶性稳定,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茶树,正是这种云南大叶茶特有的品质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魅力。

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孕育了普洱茶,也深深浸润了云南民族文化。对于云南人民来说,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已经是一种和自己的生命连为一体的“神明”之物,人们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祭祖庆生,都离不开它,留下了许多浪漫的故事和优美的传说。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州的德昂族民间神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一片混浊/天上美丽无比/到处是茂盛的茶树/

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叶的精灵化出……

茶叶是德昂人的命脉/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

神奇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

德昂族人民把茶树作为图腾,视茶叶为民族的始祖,很早就有饮茶种茶的历史,走到哪相依相随把茶带到哪,有德昂人住过的地方就有茶山留下。足可见云南少数民族种茶、饮茶之悠久。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云南是茶的起源地》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云南是茶的起源地》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茶的起源地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