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之南道,即南亚的通道

发布时间 : 2021-09-10
茶马古道的线路 茶马古道黑茶 茶马古道的线路情况

【www.cy316.com - 茶马古道的线路】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马古道之南道,即南亚的通道”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马古道之南道,即南亚的通道

南道,即对老挝、交址(越南)、遏罗(泰国)、甘蒲(缅甸)东南亚诸国,也可出缅甸到印度、尼泊尔、不丹的国际茶马古道。掘(宋)杨佐《云南买马记》中记载:大云南绎前有《里猴题》,东至戍州、西至身毒国,东至交址,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悉著其道之详。文中记载的交址,即越南,身毒,即天竺,今印度,说明云南在唐宋时已有交往。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受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由四川成都出发后.走清溪关道入云南,经哈刺章(大理)、永昌(保山)、金齿(德宏)出境至蒲甘王朝(缅甸)、交阻(越南),至(西双版纳)八百媳妇国返回云南,走步头道至押赤(昆明)由朱提道经焚道返回。明、清以来由于思普地区普洱茶兴盛,这条道则成为茶叶贸易之路。据西双版纳相关的文史资料记载共有三条,即东出老挝、安南(越南);南出缅甸、遥罗;西出缅甸、印度。即经思茅4日至车里(景洪),南行8日至八百媳妇宣慰司(景迈),又西行至老挝,西南行15日至摆古,均可乘船从海路运送京城。出境经(缅甸)景栋、仰光再溯伊洛瓦底江至印度,另普洱至动腊,出境老挝直至越南。,向南则由普洱、劲海至老挝或普洱至蒙自到越南。从滇南出思茅、车里至国外的茶叶之路或茶马古道'已形成,印度、缅甸、遥罗、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商人均往来西双版纳、思茅、普洱贩运茶叶.这时滇南的元江、石屏、建水、开远、蒙自等城市兴起,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21世纪初,最后的马帮在云南的贡山消失了,但清脆悦耳的马铃声仍在山间回荡,茶马古道留下的文化将是永恒的。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马古道北道,即"贡茶路"


茶马古道北道,即贡茶路

北道,即由思茅至省城昆明。途经那科里、普洱、磨黑、通关、墨江、阴远、元江、青龙厂、化念、峨山、玉溪、晋宁到达昆明。云南贡茶,自清康熙元年(1662)始,伤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饮用。从此而形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到清嘉庆元年(1786)改为1O担。其品种有普小茶、普洱女儿茶、普洱蕊茶、普洱茶膏等。(清)曹雪芹:《红楼梦》女儿茶为普洱贡茶中的一种,是装在银瓶中作贡。每年派官员支库银到思普区采办就绪后,由督辕派公差押运。清道光十八年(1839)道光皇帝赐给'车顺号主人进士车顺来瑞贡朝天的匾额,这是对普洱茶的最高荣誉。据清阮福《普洱茶记》云: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配。京师尤重云,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谓之毛尖以作贡。贡茶征购完备后方许民间进行采购。贡茶运至昆明经检验后由差员押运,在驮运的骡马驮子上插有奉旨纳贡黄旗,经平彝(富源)胜境关入贵州,经湖南至京城(北京)。人们将此道称为皇家贡道,也是商旅的通京大道。

云南与四川的古代交通,原有建昌路,即到昆明至富民武定马鞍山元谋金沙江姜骤黎溪凤营山会理巴松白水德昌禄马西昌礼州庐沽晃山越离黎州茶经雅州邓峡新都双流成都,再进入陕西或西蕃进行茶马贸易。这条道所经路段为元、明以来的骚站,路线由普洱一昆明一京城为贡茶道。茶运至昆明后,则沿长江而下至蜀身毒道的石门道(朱提道)、哭道入四川。据《滇程记》己载:经禽明一寻甸一东川8日程。向北行4日到昭通:向北经大关至盐津共6日程,再北经连药一高县一庆药至宜宾6日程,总计24日程,,665里到宜宾。从宜宾可乘船沿长江而下入湖北到京城;或溯崛江而上经嘉州(乐山)一彭县到达成都;或至嘉州走青衣道,即溯青衣江而上至雅安一邓睐一成都后再入西藏或陕西进行茶马贸易等的多条通道。

南茶马古道:寻觅顺宁古道


品普洱茶的陈香时,就会联想到茶马古道里那汲取天地之气、时光之韵发酵而成的普洱茶,也曾想去走一段,在那些时空痕迹里感受普洱茶的变化,慢慢陪着它从青涩到成熟。于是,这便成了一个美丽的心愿。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中,遇见了临沧。

从昆明一路驱车到临沧,越靠近临沧空气中的茶香就越清香。尤其是远望时,轻薄的雾气与连绵的青山相拥一起,云雾缭绕处,层层叠叠,如茶海,如梦又如幻。

但在记忆的最深处这还不是最渴望的那一抹陈香,“寻找历史中的普洱香,感悟普洱中的陈年岁月”,成了最直接的向往。寻寻觅觅,就这样走进了顺宁古道。

顺宁古道是南茶马古道的顺宁段。在明代崇祯十二年七八月间,徐霞客为探寻澜沧江的源流,从永昌(今保山)南下顺宁(今凤庆)、云州(今云县),然后从顺宁北上,渡澜沧江到阿禄司(今鲁史),再从新牛街(今犀牛街)渡黑惠江往蒙化(今巍山)而去。他在《游记》里把这段路称为“顺宁道”。

公元1328年,正是元代的天顺元年,庆甸部落首领孟氏归附朝廷后,元政府设立顺宁府宝通州和庆甸县,同时整修古道,筑为官道,也就是后来的顺宁道。沿顺宁道往北,可到今天的巍山、大理。从大理往西是茶马古道,可北上丽江、中甸、西藏;往东则可到昆明,这条道叫做官道,又叫通省大道,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段。沿着顺宁道南下,又有两条古道:一条从缅宁(今天的临翔区)到普洱、车里(今天的西双版纳);一条从今天的永德、镇康进入缅甸,直到印度。

在今天的云南驿道有三大干线,迤东道、迤西道、迤南道。而顺宁道就是迤西道的一条重要支线,从顺宁、镇康进入缅甸腊戌,既有货运,也有客运。运货的是用驮马,送客的是用轿子和滑杆。走在这条驿道上的驮马每年有2000到4000匹,运货的货物主要是土杂货,但最多的还是茶。

顺宁是茶叶栽培的起源地之一,素有茶香之称。据明代的《滇略》《徐霞客游记》和清代的《滇行日录》《滇海虞衡志》等古籍记载,明代顺宁的太平茶、太华茶、玉皇阁茶已十分有名,被称为云南茶的上品,可与碧螺春、龙井茶相媲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近年的考察表明,凤庆有研究价值的古树不少。除了香竹菁大茶树外,还有琼英大茶树、富帮大茶树、打虎山大茶树等,有的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在清代时,顺宁还多次沿着南茶马古道引进很多优良茶种,到光绪年间,下关茶商用临沧晒青毛茶作原料,这时候便有了云南沱茶,畅销于四川、重庆、康藏地区。而这一来原料需求大增,大批临沧毛茶通过顺宁道运往下关,更刺激了顺宁的茶叶生产。光绪三十四年,顺宁知府琦璘大规模引进双江勐库大叶茶种,从此茶叶产量也猛增。到民国时期,顺宁种茶面积达三万多亩,年产茶近1300吨,加上双江、临沧的茶叶都经由南茶马古道、顺宁道外运下关。这一时期马帮运输也迅速兴起,还刺激了骡马牲口的需求,当时大理、丽江一带的骡马,也从顺宁道、南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进入今天的临沧地区。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仅顺宁一地就引进骡马一万多匹,常年行走在顺宁道上的骡马就在2000匹以上。因此,顺宁道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1916年,下关沱茶又出尽风头,原料却几乎全出自今天的临沧。以永昌祥沱茶原料配方比例为例:勐库茶60%,取其味;凤山茶20%、博尚茶10%,取其香;景谷茶10%,取其形。而所有这些原料,都必经过南茶马古道、顺宁道运送到下关。

由于顺宁凤山茶品质优良,各地商号出售的顺宁茶,都称凤山茶。每当春茶上市,各地商贾云集顺宁,争相采购,称为春茶会。1928年,下关永昌祥率先在顺宁开设商号,收购茶叶。后来外地茶商又在顺宁设立福利和、福协合、福春和等茶叶商号。顺宁茶叶畅销,繁荣一时。据估算,20世纪50年代前,每年由顺宁古道运出的毛茶达1500多吨。按当时的市价,一驮沱茶重70公斤,卖价二两黄金,那么从顺宁道运出的“茶金”就有两吨多!顺宁道不仅是茶马古道,又成了“黄金之道”了。

明清以来,凤庆鲁史人就以茶为生,民国年间,骆英才开设了“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的栽培、加工和贸易;还有出自凤庆段逸甫五保山茶园的“凤山春尖”,也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中的极品之一,声名远播。

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第一批滇红茶问世,成箱16.7吨,由茶厂自备6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经顺宁道运到昆明,再经香港转销伦敦,以每磅800便士的高价出售。仅此一批滇红茶,便可换得近13万英镑。从这个意义上说,顺宁道还被称为“英镑之道”。

在当时马帮驮出的大多是晒青毛茶。毛茶打包前是用清水回软,以免在运输途中破碎,茶叶带着这些水分,便随着马帮走过一道道干热河谷,翻过一座座凉爽的高山,在千里古道上不停地吸允天地的灵气,草木的芳香。马帮不断地走,茶叶不断的氧化,于是才有了醇香润口的普洱茶,闻名遐迩,享誉天下。但谁能想到,造就普洱茶醇香的竟是这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呢?(作者:朱净宇,来源:普洱杂志)

茶马古道 我国最早的茶叶贸易通道


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是通过我国西北到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另一条则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经过海路到达中东、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通道的两条“丝绸之路”,运输和对外贸易的商品包括茶叶,但不是茶叶运输和贸易的专用通道,而早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我国还有一条专门的茶的运输和贸易的通道滇藏茶马古道,又被称为“南方的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是唐宋至民国时期,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茶叶与西藏的马匹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和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亚洲大陆历史上是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它不仅是西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

茶马古道的形成,首先是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大力发展,宋代东南、西南的四川、云南地区茶叶产量巨大,西南地区又与西藏为邻,茶是藏族“不可一日或无”的生活必需品,为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茶马古道的行程,并不仅仅是茶叶运输和贸易的需求。茶是商品,但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在我国宋代,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成为边陲要政,宋代把茶叶和战争捆在一起,茶马贸易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

茶马古道异常艰险,其作用不仅仅是茶叶运输与贸易,通过茶叶的贸易,更是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经济。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在未来我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中,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如何做“茶”文章,让茶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类似茶马古道的更大作用。

茶马旧道滇川藏汗青大通道


茶马旧道上的马帮,毗连着云雾晨霭森林密布的西双版纳和距离天国比来的布达拉宫。掠过1400多年的汗青灰尘,全程近4000公里的路,他们事实是怎样超过重重山峦和数条大河的艰巨险阻的?

考查与命名

1990年,6个年轻人,赶着几匹马,挎着枪支,带着锅、碗、瓢、盆、茶、睡袋、帐篷相机以及录音机之类的物什,牵着一只猎狗,抱上一只会下蛋的母鸡,从丽江出发踏上了第一次茶马旧道文化大三角的考查之路。脱离丽江之后,他们进入康巴地域喷鼻格里拉,之后从德钦,翻越梅里雪山入甲郎、碧土、昌都之后他们辗转到四川一带,历时100多天,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录音凌驾1000个小时,他们考查的开端结果搜集成了一本书《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在这本书里,他们把这条没有名字的旧道命名为茶马旧道,而这6小我也被称为茶马旧道六正人。他们的名字现在活泼在各类与茶马旧道相干的册本中木霁弘、陈保亚、李旭、王晓松、徐涌涛、李林,21年后,王晓松已颠末世,木霁弘成了云南大学着名传授,陈保亚在北京大学,李旭在云南省社科院,徐涌涛是印象丽江的总经理,李林在喷鼻格里拉发改委。2011年他们在昆明再次聚首,云南大学为茶马旧道命名20周年召开了昌大的学术钻研会,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正积极地为茶马旧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副长长的画卷:高山、大江、旧道、雪域、骡马、茶叶、盐巴、药材、喷鼻料、糖、边销、马锅头、马脚子、藏客等等中国西部奇特的元素,以及它所抖擞出来的苍凉意想和触目惊心。茶马旧道是指以茶为流传、商业和消耗主体,以马帮为重要运输本领而形成的文化、经济走廊,茶马旧道照旧一个文化标记和一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茶马旧道分歧于茶马互市,犹如茶马旧道分歧于丝绸之路一样,前者有着平易近生、平易近间的一壁,而后两者更有官方性子。在时候上,平易近间商业也远远早于官方商业,从汗青履历来看,只有平易近间商业成长到肯定程度之后,才会上升到官方商业。早在宋代,就有不少人看到官营茶马互市对市场的风险,即即是在严禁私茶通番的明代,平易近间的茶叶也是一派繁荣景象。茶马旧道正是在平易近间商业以及平易近间本钱的驱动下,才为我们保留了至今依旧可以触摸的很多遗迹。

行走文化的古迹

茶马旧道是沿线各平易近族逾越时空的巨大缔造,除了具有很高的汗青文化代价和学术研究代价外,照旧当下西部平易近族的生存的活例证,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古迹。它贯串了整个横断山脉,超过中国西部多省区,毗连着三十多个平易近族、八千多万生齿,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平易近族和地区。行走茶马旧道,可以体验当当代界上阵势最高奇特文化经济走廊。从云南起头,可以在体验发展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觉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传播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旧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三千多米,巍峨的高黎贡山,沧桑的博南旧道,曾经是汉谣中艰巨的代名词,剑气呼呼风霜、荡气呼呼回肠并没有成为往事,而是铭刻那一起的石碑、石刻和摩崖之上,勒在无数人的心中。在唐代,茶由两条线路传入西藏。一条是北方的唐蕃旧道,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门路,她的身后是吐蕃与唐延绵赓续的官方商业与朝贡往来。另一条,则是从云南丽江。本日的西藏人,仍旧把丽江传入的滇茶称号为绛槚茶(Ijangjia),意思便是纳西茶,而槚则是茶在唐期间西南一带的别称,这一称号在藏语中保留至今。西藏对茶的正视,可以从一样平常细分中看出眉目,其谚语说宁肯三日无盐,不行一日无茶,又说茶是肉,茶是血,茶是生命,同时,他们对茶的泉源有着特别很是过细的区分,不久有着种类如汉地茶、酥油茶、饮用茶、常用茶、佛事茶等等分别,还把茶的运输条件都思量进去,如半包茶、牛皮茶、针缝茶、官驮茶、竹篾茶、竹包茶等等,有爱好的人可以比力《藏汗大辞典》、《汉藏比较辞典》之类的东西书,会有更惊喜的发明,藏族人对茶之热爱,可见一样平常。上个世纪做的《藏族社会生存查询拜访》中,和尚的吃茶品茗开支占到了收入的11%以上,通俗人家也占到了8%。茶的远征,缔造出了人类汗青上最了不起的商业线路,商业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鼓起,如今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等,都是茶马商业缔造的高原明珠。另一个典范便是桥,远在唐代,就由于吐蕃神川铁桥的修通而呈现铁桥城;在西藏昌都离别有三座桥,西藏桥、云南桥和四川桥,他们离别是西藏、云南和四川马帮投资构筑的。马帮修桥是茶马旧道很典范的财产转移体例,当地住民一无需求,二无财力,故在茶马旧道上,很多桥都是往来的贩子构筑,构筑桥的同时,也构筑了古刹祈求桥永固的同时,也抚慰在路上的身躯与心灵,由于马帮群体中每每与分歧信奉之人,故常会看到庙中有分歧的神,这带来了多种信奉的神共存一庙。商业往来带来了信奉的多元,这是茶马旧道很了不起的处所。茶马旧道是平易近族迁移的走廊,它为人类探求永恒的故里供应了很多实证。只管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域茶马旧道上有浩繁的平易近族,但这些平易近族的第二说话同一在西南官话下,这是世界文明流传史上罕有的实例,无疑是茶马旧道又一大孝敬。拿云南省迪庆州小中甸村来说,村平易近寻常都服从藏族习俗,通用藏语外交,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而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很多藏语词汇就来自西南官话。西藏芒康,纳西族说藏语,而当地的藏族说的却是纳西语,如许的征象在其他地域无法碰到。

茶马旧道的范畴及线路

茶马旧道范畴的规定必须起首从茶马旧道观点简直认起头,而后者又有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茶马旧道指的是起于本日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商业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调换藏区的外相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除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之外,它的范畴还可进一步延长到青海、甘肃等省区。广义的茶马旧道因此云南、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云南、四川、西藏、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邻接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当场理范畴而言,它不但笼罩了汗青上的蜀-身毒道、旄牛道、五尺道、进桑麋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等,还包孕了之前的学者们提出的西南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门。随着唐朝之际茶叶传入藏区并成为藏平易近生存中的必需品,以茶叶为载体的藏区与茶叶产区的商贸往来日趋蓬勃,渐渐形成了从茶叶产地到藏区的茶叶商贸之路。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又以行政力量大大强化并拓展了本来由平易近间商帮踏出的门路,渐渐形成了亚洲大陆上历时最为悠长、空间漫衍最为重大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贸易交通收集。其范畴还远不止国内的西南几省区及其四周地域,还随着商帮的辗转运输而笼罩了四周的邻国,如从云南出发的茶,又经西双版纳、普洱、腾冲等地进入到了越南、缅甸,进而辗转达到印度。从雅安出发的茶,则颠末西藏的亚东、聂拉木、吉隆等出口,进入到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乃至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这些处所也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域传统商贸往来的范畴,也是茶马旧道笼罩的范畴。

茶马古道的前身就是南丝绸之路


在云南的高山与深谷之间,“山重水复疑无路”是行走在云南大地上最普遍的感受。以至于人们误以为古老中国最初与外界的联系,靠的是那条起自西安、横贯欧亚大陆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事实上,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之前的几个世纪,横穿云南并最终抵达印度的南丝绸之路就顽强地传递着东西方文明。而这条南丝绸之路,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茶马古道的前身。

因为它是云南最早与外界相连的通道,这一点已经不容置疑。公元前322年建立的印度孔雀王朝的两部重要著作《政事论》和《摩奴法典》中,就已有“支那”及“丝”的记载。而茶成为世界第一饮料以及公元前5世纪凯撒大帝身着丝绸盛装出现在王公贵族面前,引起朝野震动的记载,更是茶马古道沟通东西传递文明的有力佐证。

但是这一条条在云南崇山峻岭中艰难穿行的古道,因其道路的重重险阻而不为外人所知,甚至那些编纂史书的人也不愿提及它。因此,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艰险、也最漫长的茶马古道,只能在中国历史的深处,隐隐约约极不自信地延伸着。

当然,茶马古道真正在云南大地上频繁地延伸,是在茶成为云南主要的输出商品之后,据研究茶马古道的学者统计,当年以思茅地区的六大茶山为始发地的茶马古道,竟然有十八条之多。

对于我们栖息的大地来说,如果每一条道路都是一部史书的话,茶马古道就是这样一部写满了茶字的卷帙浩繁的史书。

五尺道延伸为茶马古道


尽管当年以思茅、六大茶山、勐海等地为始发地的茶马古道交错着延伸到各地,但其主道大体可分为北道、西道和南道。茶马北道指的是思茅至昆明,再由昆明一直北上直至京都。这条从两千多年前延伸过来的茶马北道,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与雄壮的话剧,也记录下了无数历史人物纵横南疆的不凡经历。

这条道最初是以运送皇家的贡茶为主,但在“普洱茶名重京师”之后,它也是思茅地区六大茶山的茶叶流向中原市场的主要通道。雷继初先生在《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及旅游开发》一文中谈到,当年的普洱茶由产地运至昆明,要经过思茅、那科里、普洱、磨黑、通关、墨江、因远、元江、青龙厂、化念、峨山、玉溪、晋宁、昆明15个驿站。由于人马流量太大,原来的土路不堪重负,于是在道光六年,也就是1820年开始修筑五尺道,历时30年完成了始于昆明止于思茅最终延伸到六大茶山的茶马古道。

实事上,五尺道的修筑,是从公元前250年开始的。那时,秦孝文王在稳定对巴蜀的统治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于是开始经营巴蜀以南的地区。李冰,就是那位因修筑都江堰而名垂青史的蜀郡太守,又承担起了开修通向南方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遭到了云南高原峭壁千仞的群山阻挡,面对那些坚硬的岩石,智慧的李冰想出了积薪烧岩的办法,从而保证了五尺道艰难地向南延伸。

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积薪烧岩,坚硬的岩石上留下了赤、橙、黄、黑、紫的斑纹。二十多年以后,秦统一了全国,又派人把李冰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到了建宁,也就是今天的曲靖。此后到了汉代,又将这条道路延伸到汉王朝开拓与经营西南最远的地方——永昌郡,也就是今天的保山。由于云南山高谷深,河川纵横,这条官道仅宽五尺,故称其为“五尺道”。

公元225年,诸葛亮就是沿着李冰始修的这条道路开始南行的,这也才有后来六大茶山对于“茶祖”诸葛亮的种种传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茶马北道的历史就从那时开始了。

当然,公元794年,袁滋受朝廷的委派到云南来册封蒙异牟寻为南诏更是五尺道上一次盛大的演出,这位在平原地区生活惯了的唐朝官员,在行至云南境内的豆沙关时,被横江两岸千仞峭壁所震慑,心想此次前去大理恐怕再也不能回中原了,于是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豆沙关一侧的岩壁上刊石纪事,告之后人他此次南行的目的。于是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存“袁滋摩崖”。

如果说秦、汉及唐对五尺道的修筑更多的是从政权考虑的话,那么清朝道光年间将五尺道往南延伸到六大茶山的倚邦,纯粹就是为了茶。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清政府设思茅厅,开始征茶捐,当年普洱府就发出了三千担茶。尤其是乾隆九年(1744年)以后,由于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更由于普洱茶那特有的品质让皇族和京都的人们爱不释手,销量大增,这条从倚邦起直抵北京的古道基本上就成了皇家贡道,从上面走过的运送茶叶的马帮,将五尺道上坚硬的岩石也踩踏出了深深的印痕。

这条道在漫长的岁月中,源源不断地将茶输送到四面八方,滋润着无法计数的苍生。对于我们栖息的大地来说,如果每一条道路都是一部史书的话,茶马古道就是这样一部写满了茶字的卷帙浩繁的史书。

茶马古道之松州古城


古道西风瘦马。翻开尘封的历史,松州是四川一座非常古老的边陲重镇,松州在藏语中称为茸曲,意为岷江城。在《松理茂懋汶边务鸟瞰》书中记载:松州古道其间鸟道羊肠,千回百折,长峰巨岭。棋布星罗,水不可行舟、陆不可并辔。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的历史佳话。松州古道如诗一般的古老,也如诗一般的苍凉。历史是不会死亡的,即便它已陈旧,即便它已远去,即便它已消失,它都静静的躺在历史的书籍里,等待着后人来翻动,来阅读,来了解。

千回百转的羊肠小道中,马帮把平武、北川、安县、彭州、什邡的茶叶、瓷器、丝绸、布匹和盐从都江堰运往松潘集散地。在这古驿道上,一个马帮从灌县(即今天的都江堰)出发到松州(680华里)在崇山峻岭中要走20天。

松州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高原古城战略要冲之称。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中继站。

古城海拔2850米,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以数千年来积淀的历史文化、各民族风格各异的风土民情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进入松州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鄱一时。松州城内城外廓,瓮城(月城)女墙(雉谍)、马面、炮台规模完整,有觐阳门、延荤门、威远门、镇羌门、临江门、阜清门、小西门七道城门,每道城门施马面、嵌石门媚,门媚柱础雕石莲花。门洞用六面体条石拱券,门基条石为奔马流云浮雕。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松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厘米,所有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用糯米、桐油、石灰混合熬制的灰浆粘砌。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传说修成如此规模的城墙,动用了上万军士民夫,用三分之一的人烧砖、三分之一的人修筑,三分之一的人采金以补修城费用。整体布局内城跨江沿山构筑,呈等腰三角形,并筑有外城和瓮城,与古城的地形、山势、水流非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今天,在松潘的窑沟、窑坝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窑遗迹。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此地置松州,两宋因之,元为松、潘、叠、宕、威、茂等处宣慰司,明置松潘卫,清改松潘厅。松州城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军事重镇,明王在松潘设立了专营茶、盐、马的茶马署,通过以茶马易法,在藏区换取大批良马以充实军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是四川省现存城樯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

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钥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率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著名女诗人薛涛曾被流放到松州,她曾写下了具有政治远见的《筹边楼》史诗。

岷江有声万里滋润无私藏。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古朴别致的古松桥跨越滚滚岷江,向大家讲述着松州城内茶马互市的历史。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地使得整个松潘古城屯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是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以四川古建筑形象为基础,引入了松州民居的穿斗结构的特色民居,一片连一片的平房和在平房中兀自耸立的城墙、体现和点缀了藏式和回式风格的特色仿古建筑,加上唐式风格的街灯,欣赏远山近水,非常的写意。茶与马的交易历经畜产品、中药材、布匹、五金及其他百货的交易发展到今天,更扩充到了繁荣的旅游业,让我们回到大唐,体验这古风古味。

松潘还是一处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清咸丰年间,税赋沉重,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起义历时六年,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额能作。起义军曾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古城(今松潘县城)两年,多次击败清军围攻,消灭清军数千人。

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这里的藏、羌、回、汉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的战乱兴裒,古城墙记载和显示着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深沉豪迈的民族风格。如今登临城头,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松州城已失去昔日攻防战守的用途,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的一大名胜,定会激发起无限的感慨与怀想。

自唐代开始,吐蕃便用马匹和唐王朝建立起了以物易物的交换关系。文成公主和松赞干部成亲的塑像不仅成为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而且城墙各点布置古战车、弓弩、抛石机、烟火、莽号、战鼓、唐代官兵石膏塑像,尽现边关战场历史风云。

高厚的城墙,严峻冷漠,铁壁似地横亘。圆形的城门洞,无门关,不分昼夜地敞开着,人车畜随时可以进进出出,城门洞上方,斗大松州二字,游客将在硝烟弥漫中感受远古战场的悲壮与宏大。飞阁流丹、画栋雕梁的南桥象一条玉带的扣子把南北两条大街紧紧相连。桥下的岷江把个松州城拦腰截断,据说是万鳌为破风脉,斩象腿而开凿的。水打穿城过,月映古松桥从此成了松州一景。现场融入藏族酥油茶、石磨手推糌粑、纺线、织地毯、编织氆氇等场景,再显唐代边塞古城藏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质朴善良,团结和睦的盛世局面,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

在朦胧白亮的夜色中,明晰可见。城墙上的垛口,列列凸现。飞檐翘角的箭楼,轮廓分明地屹立。挂在箭楼角上的铜质风铃,微微地晃摆,发出串串清脆的铜质声响,让人恍惚地觉得,流淌的气流中,夹带着远古高原的韵律。

多彩的服饰、独特的习俗、别致的建筑古城内居住着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保持各自的个性,形成了独特、悠久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在各具特色的逸情广场、松州广场、大唐松州广场、古韵广场上,听一曲藏歌,跳一曲锅庄,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这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今的古城松潘,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定位:与黄龙、九寨齐名的又一人文景观,以千年古城文化为底蕴,突出唐、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把松州古城打造成为九环线上与黄龙和九寨沟齐名的中国高原第一文化古城。

晚上的松潘城很热闹,这里的价钱较实惠,可以选购一些牦牛肉干、民族工艺品、藏刀什么的带回去。路边到处都有烧烤摊,小店和饮食店开到11点。如果喜欢牦牛头的话,根本无需用钱买。市场卖新鲜牦牛肉的地方到处都有丢弃的牦牛,带着肉丝和血迹。可以拿这些原始的牦牛头叫当地人加工,几十元钱就行了。如果不怕麻烦的话尽可以带回来做家居装饰。

松州街上,商店里大多经营着玛瑙、玉器、银具、金货、饰物、皮毛等藏区特有的物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各种物品发出或淡红、或碧绿、或白亮、或金黄等。

在松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赶马人,听到他们的高声吆喝。这些马帮,已不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了,他们驮的不是布匹、盐、茶,而是外地游人。这些客人一般来自东南亚或港澳,他们是来体味高原古老的民风民俗,骑马翻山看景来了。松潘顺江农民李贵权就是一个牵马的,仅有小学文化的他,1996年组建了快乐的小路骑马旅游公司。1997年7月,在河南洛阳师专任教的苏格兰姑娘罗娜安妮威尔金斯在松潘骑游,认识了李贵权,没想到李贵权竟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她交谈,两人在这茶马古道上点燃了爱火。1999年7月18日,一只由30匹马组成的马队迎亲来了,在松州古城依照中国传统形式,李贵权与这位苏格兰金发碧眼的姑娘举行了婚礼。

松州茶马古道的历史是深厚的,它不仅仅是一条古道,一条供马帮行走的古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已成为一条连结大西北的纽带,是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重走松州的茶马古道,沿途可以领略玉垒关、雁门关、大石关、黄胜关

在雪山中,在草甸上,在山梁上,四处可以寻觅到它的苍凉,可以抚摸历史深处的体温,可以聆听赶马人时而流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的吆喝声,不知不觉中在茶马古道上串起千年的历史。如今,松州的茶马古道已成为川西北高原南来北往的交通大动脉和黄金旅游线。

千年南丝路·探秘茶马源——普洱茶马古道之旅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距城区5km,距市政中心2km,坐落于北部区腊梅坡,占地面积近5000亩,全程约5174.4米。普洱市群山千里,宛如凝固的海洋,素有“绿海明珠”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最古老神奇的商道,也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它起始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一千余年的岁月磨砺,成为普洱大地人文精神的根基。

茶马古道遗址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生机盎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重走茶马古道,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时光隧道中穿梭,乘坐高空索道俯瞰茶城美景,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碧连天的湿地里打马而过……

沿着茶马古城小镇商业街进入,引入眼帘的是水映茶马区,穿过宏伟的思茅城关,可见水光潋滟的饮马湖,湖心上是跋涉在古道之路上的马帮群像——“传茶者”描绘一幅马帮在陡峭山道中艰难跋涉的画面,马帮凭借着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条条通往东西南北的贸易之路,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宛如璞玉,待世人拂尘,进入游客中心,开启探秘之旅。

穿过陡峭的难搭桥,沿着马帮结义林步入缆车观光区,该区以良好的绿化景观和水景观为依托,首创普洱高空观光索道项目;第一段索道全长1403米,乘坐时间约25分钟,索道倚靠着起伏的山峦,途中可欣赏景区下方的茶马古城旅游小镇及风光旖旎的亚热带雨林,第一段索道到达山水如画的定波湖,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蓝天碧水相印成趣,水面上有很多小船,鸟儿鹤立船舷,整齐地列队,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它们就是鱼鹰,鱼鹰学名叫鸬鹚。原属野生鸟类,善于潜水,是捕鱼能手,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养鱼鹰。鱼鹰抓鱼是我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这项工作需要的是勇气、技艺、人与鹰的无间合作。在这里搭乘小舟环游定波湖近距离欣赏精彩的鱼鹰表演,踏上普洱首座水上浮桥,渐入第二段索道起点,此段索道全长786m,乘坐时间约15分钟,该段旅程沿途丛林中散布着自然栖息的动物群,热闹的思茅城区尽收眼底。

叮叮当当…清脆的马铃穿过山谷,迈出缆车到达马帮寻迹区的忠义驿站。马帮行路安全第一,晓行夜宿,茶马古道沿途驿站林立,南来北往的马帮在此打尖住店,借着灶火给饥肠辘辘的人马准备晚餐,饭桌上大快朵颐,杯盏间谈天说地,好不惬意。院里的汗血宝马健硕有力,打着响鼻邀请尊贵的宾客推开历史的大门。

迈开脚步,继续探索茶马文化的奥秘。以茶易马,始于唐代,古道溯源区的第一站唐茶殿引领大家追溯历史的源头,揭示茶与马的进化,描绘茶马古道最初的印迹。通过悬索桥来到滇藏茶马古道祭祀圣地—土地坛,土地坛以土地公,神树,孔明井,招财宝鼎、霸下驮碑等内容构建信仰回归的圣地。互市兴盛,边贸繁荣,宋茗阁将茶马古道上可歌可泣的马帮故事缓缓道来,《普洱府秋集图》长卷展示热闹繁荣的茶马贸易。

踏古道游普洱,松柏绿荫拂清凉,踏上林间古道,苔藓斑驳的古道上先人的足迹和马蹄的烙印清晰可见。在原始森林的滋润下,古道长亭的石斛长廊分外蓬勃。古道春秋,一览无遗,元驿宫倾诉着交汇于普洱,纵横在崇山峻岭间的五条古道,感受马帮在茶马古道上行走的艰辛与勇气。茶技渐长,茶韵悠长,明朝万历年间,“普茶”正式定名为“普洱茶”,普洱茶产业空前繁荣,明朝是茶产业与茶政的昌盛时期,是茶文化的发展传播的摇篮。清代是普洱茶成为皇家贡茶的开始,众多茶号应运而生,贡茶院贡茶机构茶马司、普洱府“六大茶山”和贡茶机构茶马司以及老茶号。

古道溯源区的茶马互市马蹄嗒嗒,马铃叮当,马帮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穿越百年…

闲庭信步,缓缓走下407级台阶或是搭乘爽快的林间滑道,掩映在山谷中的街巷古茶陈香,循着街口苍翠的古道树王到达古树问茶区,观赏美妙绝伦的茶道表演,品一杯香醇的普洱茶,当然还能走进生态茶园亲身体验采茶的乐趣,制一枚属于自己的七子饼,真是一次极有意义的体验,长长的古街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等待探寻。

伴随着马铃声声,马队缓缓走上拱桥,离家的背影越来越远。穿过马铃拱桥,来到了野美湿地区,这里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弄幽谷,水滩鸥鹭啄鱼欢的大美之情。一只只白色羽翼的白鹭,生活在如画幕般的湿地中,尽情地歌唱舞蹈,骑着马儿,漫步在湿地间的马帮栈道,置身其中,感受清风拂面,水草摇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