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姑娘茶

发布时间 : 2021-12-25
酥油茶哪个族的 哈尼族普洱茶 上班族喝什么茶

酥油茶哪个族的。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布依族的姑娘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饮茶,以茶水待客,也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有时也上山去采些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的嫩叶,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金银花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在贵州北盘江畔布依人居住的地区,出产一种坡柳茶,以前曾作为地方名产进贡给皇帝。坡柳茶加工精细,成色均匀,质地优良,茶味醇正,是茶叶中的上品。现在的坡柳一带,家家户户都善于加工茶叶,饮品也很讲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g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的拉祜族的姑娘茶


云南的拉祜族在谈婚论嫁时,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哪个小伙子看上了某个姑娘,在小伙子去姑娘家求婚时,必不可少的礼物,就是被称作“求婚茶”的一包茶叶及两套茶具。姑娘家很看重这种“求婚茶”,往往是根据小伙子带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来判断男方创造财富的本领和求婚的诚心。可见,拉祜族人是将茶视为一种高贵的礼品。

青年男女在定亲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总是离不开茶礼。如果姑娘反悔了,只要将男方送来的茶礼退回去,就意味着这桩婚事告吹了。

拉祜族有一种姑娘茶,是专门给要出嫁的新娘准备的。这种姑娘茶有甜茶和苦茶两种。在新娘出嫁那天早晨,要先喝一杯冲泡得酽酽的苦茶,然后再喝一杯用蜂蜜等冲泡的甜茶。其用意是先苦后甜,姑娘的人生已经吃过了苦头,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甜美。

苦茶的制作是将茶叶放入烤热的陶罐中,用文火慢炒,等到茶叶色泽由绿转黄,发出焦香味时,注入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饮用。这种茶虽有香气,但味道苦涩,故称之为苦茶。甜茶的冲泡较为简单,它是用蜂蜜、芝麻等与茶合泡而成的。加入蜂蜜是意味着新娘的未来会像蜂蜜那样甜;加入芝麻是表示新娘的生活会像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这样蜂蜜的甜和芝麻的香就融合在一起,可谓是甜香可口,内涵丰富,还对身体有保健作用。

在男方迎娶新娘这一天,不但出嫁的新娘要喝一杯娘家泡制的甜美的姑娘茶,就是前来迎亲的人和宾客,也要一起饮用甜美的姑娘茶,以此来表示对姑娘未来新生活的祝福。

“姑娘茶”的传说(上)


姑娘茶,亦药亦茶。

它是一剂治疗热病的良药,由秋云姑娘首创。

秋云的父亲洪掌柜在襄阳城内青石后街上开了一家药铺,店内药材齐全,品质上乘,加上服务周到,生意十分红火。秋云聪明伶俐,很小的时候就把药性歌赋等中药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年方十八就开始帮父亲打理药铺。

这年夏天,襄阳城里异常炎热,人们纷纷涌到药铺来买清热解毒之药,服用之后效果却并不明显,而巷道里依然热浪滚滚。

洪掌柜命家人在药铺门口摆了一口缸,里面装满了精心熬制的凉茶,免费供人们饮用,这一善举获得了交口称赞,可还是抵挡不住热病的侵扰。

秋云一边熬制凉茶一边想,有没有一种特效药能尽快帮人们从高温火热中解脱出来呢?就去查找药书,一连几天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却是收效甚微。

这天晚上,秋云又在灯下熬夜,连日来的辛劳已让她透支不少精力,脸颊瘦了,眼窝陷了,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就给女儿端来一杯蜂蜜水,劝她休息一会儿。

父亲走后,秋云又忙活开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到底支撑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忽然坐到自家药铺柜台后面了。这时,一个浑厚的声音响了起来:金叶银花一条根。

秋云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老者,头发眉毛都是白的,胡子有一尺来长,身穿青布长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这老者莫非是在出对联考自己?略略沉思一下回答说:冬生夏草九重皮。

老者微微点头,又说: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

秋云回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老者接着说: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秋云又回答:女儿红佩兰种合欢。

老者暗暗吃了一惊,心想这小女子不但心肠好,而且读过几年私塾,在她父亲的熏陶下长了不少学问,就想再试试她的应变能力,于是就说自己要买四样药:称心丸,如意丹,烦恼膏,怨气散。

秋云却说:老师傅,你这四样药是有名无药。

老者反问:小姑娘既然晓得是有名无药,那,你能解释一下吗?

秋云就莞尔一笑说:热情待客称心丸,有问必答如意丹,无事生非烦恼膏,药材精良怨气散,老师傅,不晓得我说得对不对?

老者点了点头,又说:我再买四味药,一是游子思亲一钱七,二是举目无亲七钱一,三是夫妻相敬做药引,四是儿无娘亲二三厘。

秋云想了一会儿,转身从药柜里拿出四味中药:茴香、生地、蜂蜜、黄连,笑吟吟地看着老者说:游子思亲当回乡(茴香),举目无亲在生地,夫妻相敬甜如蜜,儿无娘亲黄连苦。

老者就捋着胡须说:秋云姑娘果然名不虚传。

秋云反倒吃了一惊:老师傅,你咋晓得我的名字?

老者却笑而不答。

秋云就想,看来这老者也是精通中药的,说不定还是一个世外高人呢,何不借此机会请教一下?急忙走出来请老者上座敬茶,随后便将襄阳城里热病流行的情况向老者说了,并请他开一副良方。

老者一连喝了三杯茶,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秋云,随后起身便走,一边走一边念唱:世人皆为名利忙,哪懂秋月菊花香?清茶一杯烦恼解,道是心静自然凉。

秋云看得目瞪口呆,一紧张就醒了。细细回忆梦中的情境,觉得十分奇妙,猛然抬头发现桌子上有一张纸,展开一看上面有一行字:家养菊花、野生菊花、花红树叶等四味中药相配,可解热病。(应洪家后人的要求,为防止泄露商业秘密,故此隐去第四味中药的名字。)

老者特别说明:家养菊花必须是白色或者黄色的小花头而且一株必须有五十多个花头。

秋云愈感惊讶,急忙叫来父亲,洪掌柜看了一眼药方,却有些纳闷儿了:医术上说家养菊花有平肝明目的功效,而野生菊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两样药材一般都不同时服用,老者咋会开这样的方子呢?再说了,花红树叶一般只是人们用来代茶的东西,也是入不了药方的呀?

秋云点点头说:是这个道理,可老者绝不像糊弄人的,难道这纸上另有玄机?又低头去看药方,果然在背面发现了一行小字:英雄不问出处,药材不分贵贱;用药妙在中和,不可拘于常规。

洪掌柜仔细揣摩一番,忽然一拍桌子说:秋云,你遇到高人了!那老者很可能是天上的神灵下凡来解救深受热病之苦的芸芸众生。急忙拉着女儿一起跪在药王孙思邈的画像下面拜了三拜。

天亮后,洪掌柜让伙计们赶快四处收集那四味药材交给女儿配制成药剂。秋云当天下午就熬好了一大锅,立即免费分给沿街的店铺,人们喝下之后顿觉神清气爽,体内的火气慢慢降了下来。五天之内,全城的居民都喝过了,热病渐渐就被平息了。

人们感念秋云的善良,就把那凉茶称作姑娘茶。

秋天,一个叫樊天赐的小伙子出现了。

他是枣阳县城里一家药铺的小工。襄阳城里热病流行的时候,有一天天赐正在药铺里忙碌,忽然看见几个伙计走了进来,说是洪掌柜的女儿已经找到了治疗热病的良方,特意派他们过来收药材。众人听说是一个黄毛丫头找到了良方,顿然大吃一惊,又听说是神灵托梦点悟她的,更觉得不可思议。

天赐夹在人群中听得真真切切,当下就记住了秋云的名字;又听说那洪掌柜医术如何高明为人如何厚道,洪记药铺生意如何如何好,就想,既然有这么好的一家人,我为何不去投奔他们求一碗饭吃呢?凭我的一点中医知识应该没问题吧?

拿定主意后便向东家告辞,背着一个包袱来到襄阳,走进青石后街果然就看见了洪记药铺的牌子,只见大门两旁挂着一副对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心想这家药铺真的有点儿与众不同。

天赐抬脚走进药铺,向一个伙计说明来意,伙计立即进去通报,不一会儿洪掌柜就走了出来,开口就说:这位小伙子,来我洪记药铺有何贵干?

天赐双手抱拳说:想在洪掌柜这里讨碗饭吃。

洪掌柜微微一笑,说:我这开的可是药铺呀。

天赐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他的父亲生前也在青石桥镇上开药铺,今年春上,父亲因抗交军饷而被枪毙,家产及姐姐均被霸占,母亲一气之下上吊自杀,天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逃到枣阳,靠给药铺打短工为生,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说着说着便掉下眼泪来,惹得洪掌柜也叹了几口气,就让伙计搬来一把椅子让天赐坐。

洪掌柜又问:你懂中药吗?

天赐说:家父在世的时候曾经专门教过我,晚辈虽然天生愚钝,却也学得一些皮毛,可在洪掌柜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洪掌柜随后便问了一些中药知识,没想到天赐竟然对答如流,洪掌柜就细细打量了一下他,只见小伙子虽然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跟其他的伙计明显不同,当下心里便有了几分欢喜,于是又问:这襄阳城里有好多家药铺,你为何要到我这里来?

天赐就站起来指了一下大门口说:洪掌柜,就凭你这门口的一副对联,就晓得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樊天赐不才,愿拜在先生门下为徒。说完便扑通一声跪在洪掌柜面前。

洪掌柜心里很是受用,急忙伸手扶起天赐,正准备答应他的要求时,忽然看见秋云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就想让女儿再考一下天赐,便给秋云使了一个眼色,又对天赐说:小伙子,这位是小女秋云。

天赐就施礼道:洪小姐好。

秋云明白父亲的意思,开口就说:刚才我都听到了,原来樊公子也是很懂中医的;又听樊公子说起我家大门口的对联,想必你对对联也是有所研究的。

天赐急忙说:不敢当,只是粗略懂一点儿。

秋云就说:那,我们今天就切磋一下,用中药入对,如何?

天赐就说:恭敬不如从命。

秋云略加思索,指着一盆佛肚竹说:消暑最宜淡竹叶。

天赐说:伤寒尤需小柴胡。

秋云说: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天赐说: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秋云说: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天赐说:春风来时尽看花,但闻藿香木香。

秋云说:姑娘茶,茶如姑娘,姑娘如茶。

天赐说:男儿志,志远男儿,男儿远志。

秋云沉吟一会儿,忽然抬头看了一眼天赐,脸儿却莫名其妙地红了,就说:看来樊公子的确也是有学问的人,小女子献丑了。说完就扭身走进内室。

洪掌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当下就答应收天赐为徒,并吩咐一个伙计去望江楼饭馆里端回来几样卤菜,又拿出一壶上好的地封黄酒,给天赐接风洗尘。

天赐勤快,眼里有活儿,一天到晚闲不住;嘴巴很甜,尊重药铺里所有的伙计,对来往的顾客也以礼相待,没过多久便博得众人的喜爱;对洪掌柜更是俯首帖耳,每天给他端洗脚水,倒夜壶,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洪掌柜愈加器重。

秋云则有另外一种心思。

姑娘大了自然就会思春,无奈媒人介绍了好几个都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天赐的突然出现,就像一粒石子落入水池中一样在她的心海里荡起了涟漪。随着彼此交往的增多,慢慢就萌动了情感。

那是一个月圆之夜,秋云正独自在一丛竹子下面赏月,天赐忽然从后面抱住了她。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天赐笨拙且鲁莽,秋云混乱而紧张,一不小心踩到一只猫,一声哀叫引来了洪掌柜,他看见女儿跟天赐抱在一起,急忙咳嗽一声,天赐惊醒过来后飞奔而去。

洪掌柜对女儿疼爱有加,在婚姻大事上完全由着秋云的意思去,为此还惹得秋云的后妈吴氏老大的不满意。此番所见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或许还暗合了洪掌柜一些微妙的想法,于是开始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当天赐认识刘公的时候,他跟秋云已经定亲。

刘公,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这年冬天,他从汉口回襄阳养病,时常到洪记药铺去拿药,对那个面容和善为人和气的樊天赐印象尤为深刻。后来,刘公就请天赐到家里去给他看病,并亲自给他煮咖啡。

刘公出身商贾世家,本人又在日本留过学,身上自然有一种洋派,言谈举止颇有些与众不同,令天赐耳目一新。最让天赐惊讶的是,刘公有好多新鲜的想法,比如平均人权等,此前更是闻所未闻。天赐问啥叫平均人权?刘公就拍拍他的肩膀说: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

天赐就问:我们天天不都在说话吗?刘公却说:可我们能想说啥就说啥么?所说的都是真心话吗?天赐想想也对,从此就记住了这句话。刘公见他思想单纯,就有意给他灌输了不少新道理,天赐慢慢也知道了同盟会、共进会等新鲜玩意儿,并且有了同情革命的倾向。

第二年春天刘公返回汉口的时候,天赐决定跟他一起走。洪掌柜不同意,刘公就上门说情,说自己在汉口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药铺,需要天赐去帮他打理;像天赐这样的年轻人就应该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将来才能干出一番大事来。洪掌柜只好答应下来。

心上人即将远行,秋云自然是难舍难分,那几天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临行前,秋云把一大袋姑娘茶装进天赐的包裹里,说汉口夏天特别热,多喝些凉茶可防暑降温。

这一别就是数月。当年八月的一天傍晚,天赐在洪记药铺出现的时候,秋云正在给病人把脉,猛抬头看见一个身着灰色中山装、留着平头的年轻人站在门口笑吟吟地望着她。细细一打量竟然是天赐,秋云急忙丢下病人就跑过来一把抱住他,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

天赐瘦了,黑了,却更精神了。

洪掌柜设宴为天赐接风,席间问他此次回来还走不走?天赐说他回来是要帮刘公做一件大事。洪掌柜问啥大事,天赐就说:刘公前不久通过关系捐了一个实缺道台的职位,马上就可以到河南走马上任,但需要白银八千两。

洪掌柜感叹一句:这么多钱呀?

天赐接着说:就这还是最低的价,还有好多人踮着脚尖、拎着钱袋等着哩,要不是刘公关系硬,哪里会轮到他?

吴氏就说:天赐,你也捐一个回来呀,要是你能混个一官半职,以后我们家就多了一个靠山,秋云也会跟着享尽荣华富贵,嘿嘿,花一些钱也是值得的。洪掌柜白了女人一眼,她立即住口了。

天赐就说:刘家凑够了五千两,还差三千两没有着落。我想,要是在刘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一把力,他以后要是发达了,肯定不会忘记我。再说了,刘公对我很好,处处关照我,我得念这个情呀!

洪掌柜似乎听明白了,却只是笑而不语。

秋云当然也听出了天赐话里的意思,心想,其实他当不当官并不重要,即便他当官了我还会继续经营我的姑娘茶;可他毕竟是我的未婚夫,关键时候我不帮他谁帮他?可她更晓得父亲的心思,就出面软磨硬泡,洪掌柜总算答应下来,拿出了一千两银票。

天赐一高兴就说出一句:胸怀天下男儿志。

秋云接着说:悬壶济世姑娘茶。

一个多月后,辛亥革命爆发了。

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驻光化新军马队骑兵张国荃、李秀昂部率先起义,发布光复汉族、驱逐鞑虏、兴汉灭满、保商保民的安民告示,并于次日进取襄阳,城内早已人心惶惶,有钱人家纷纷跑路到外地躲避。

吴氏的娘家也是当地大户,家有良田数十亩,庭院四五进,其弟弟后来从戎,成了新军的一个头目。襄阳光复后,他特意去洪记药铺探望姐姐,并以此安抚人心。洪掌柜手忙脚乱地端茶倒水,顺手给了几名军官一人一张银票;秋云则把配制好的姑娘茶分发给各位军人,连声说各位好汉鞍马劳顿辛苦了,喝点儿凉茶可安神去燥。

维吾尔族的茶俗


茶也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女还有在喝完奶茶的液体后,再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一起放在口中嚼食的吃茶习惯。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维吾尔族人的饮茶方式仍是沿袭我国唐宋时的煎茶或煮茶法。煮茶用具,北疆大多使用铝锅,而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此外,还有人喜食将糖放进茶水煎煮的甜茶和用植物油或羊油将面炒熟后,再加人刚煮好的茶水和少量盐的炒面茶。

纳西族的茶谱


纳西族饮茶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土语称茶为勒,它是纳西族每日必不可少的传统饮料。早上一起床,老夫老妇环围着火塘火,忙是是拾缀早茶的事情,太阳挨山,又忙着煮晚茶。有人逢到茶叶断喝的时候,就会捧着脑壳,哼着脑壳疼痛。问其原因,说是犯茶瘾。这是纳西人对茶的一种特殊感情的剖露。所以纳西族以茶作为传统的饮料,是历史岁月悠久了。在这漫长的饮茶传统的食谱里,他们又积累了许多饮茶的文化。

茶内搁放腊油加盐烤烘,称曰油茶,喝此油茶有经饿经渴的作用。有的煮烤罐茶,杯里搁放蔗糖块;然后把茶水倒水倒进茶杯里,称曰糖茶,也有泡清茶。

煨罐茶:取一土罐子,将茶叶置于罐内,在火塘边烤烘,等到茶叶烤出香味,倒进开水,暴涨,旋即倒入杯中,此茶称为煨罐茶。

煨罐茶有不同的饮用方法:有的在茶杯里倒上半杯白酒,然后把罐里的酽茶水,倒进茶杯里,此为酽茶竞白酒,有驱寒解毒清热的功效,是为纳西人喜爱的茶谱之一。有的酽茶内搁盐,喝盐茶有舒胃功效。

其外有传统的面汤茶,炒米茶,麻籽茶,煮此茶锅内搁入麦面,米粒麻籽,放上腊油伙炒,待烤得发黄冒香气,再放上茶叶,加盐,续炒,然后放上水煮之,放面的称面茶,放米的称米茶,放麻籽的称麻籽茶,此为纳西族的传统茶汤。

还有一种叫姜茶,此茶为婚丧事时,纳西族有俗歌之达旦,喝姜茶以驱寒,也有米花茶,它为正月初一必喝的茶谱。

酥油茶:纳西族为牦牛种,酥油视为圣油,是祈神油;新郎新妇抹额头油,也取酥油;纳西族家有客人,必用酥油茶敬客;纳西族的酥油茶做得很考究;取以酥油,茶叶,核桃米沫,麻籽沫,鸡蛋等,然后取煮沸的酽茶水倒入茶筒内,搅拌使其水乳交融,此茶为待客的佳品;有的煮茶水,取牛奶煮茶,此为牛奶酥油茶。

山里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献雪茶,雪茶土语称为阁勒,意为高山爱茶。喝此茶,寓有相爱之意。因而青年男女寻偶相互呼唤:阁勒吾阁勒,阿胡胡登。就有宙求爱的文化。

蒙古族的“茶道”


客人来家以后,要给端茶,这是欢迎客人的一种礼节。客人坐好以后,主人站起来,双手捧着茶碗,向客人敬献。客人也要坐起来,用右手把茶碗接过去,放在桌上。主人接着双手端来一盘奶食,客人用右手接过,倒在左手里,用右手的无名指将鲜奶醮取少许,向天弹洒,并放在嘴里舔一舔。端茶的时候,女人们一定要衣冠整齐,仪态大方。

品尝茶和鲜奶都有是蒙古人见面的一种礼节性活动,往往并不是真给客人解渴。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不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的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放在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来在手里去添茶。一般较隆重的仪式是: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额吉沁去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把碗里的茶喝完,勺子从锅里拿出来,就可以上路了。

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砖茶为主,东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红茶为主。砖茶在熬的时候,可以单熬或加入其他佐料,除奶茶外还有以下几种。

1)素茶

水烧开以前,把事先捣好的砖茶末放进去,加上适量的盐。茶水一滚开,就用勺子反复的扬,等茶香散发出来以后,灌在壶里端上来饮用。这种茶因为没放奶子,所以称为素茶(黑茶)。冬天牲畜奶子干了以后大多喝素茶。

2)捣茶

熬好素茶以后,把茶叶皮捞出去,倒在一个特制的有木杵(捣茶器)的桶里,里面放进酥油、奶子、奶皮子,用木杵捣,直到跟奶皮子等物溶为一体时,停止捣茶,倒在茶壶里饮用。做法跟藏族的酥油茶相近。这种茶一般敬给老年人喝。

3)面茶

把熬好的素茶捞出茶叶皮以后,再倒回锅里,把腰窝油或肚油切成碎块洒进去,再加上酪蛋之类,共煮一阵后,把炒熟的白面撒进去,拌匀以后再煮。这种茶白面要放的合适,不能放得的太多,否则就会做成稀饭;而放太少,颜色就发白,变成淡茶,喝起来很不爽口。面茶一般在冬天喝。

珞巴族茶俗


目前,在西藏琼林村的珞巴族中,很多习俗已经很难见到。在与藏、门巴、汉等兄弟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其他民族的某些饮食习俗被引入,替代了本民族的饮食习俗,本民族的饮食习俗也因为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现在的琼林村村民以大米、麦子为主食,大米基本都到米林县城去买。村民在自己的土地里种的都是青棵和麦子。麦子作为主食,青棵主要用于酿酒。村民们平时不怎么喝酥油茶,但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要用酥油茶敬客。平时村民都饮茶,把茶砖放在茶壶里煮,煮沸后放盐,就可以饮用了。这样的茶水其实也是做酥油茶的原料,只要将茶水倒入茶桶里,再放上一定的酥油舂打一段时间即可。部分人家现在喝的酥油茶已经不再用茶桶打,而是用搅拌机搅拌,这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力,不仅琼林村的珞巴族如此,在整个西藏自治区都有不少家庭采用了这种颇具现代色彩的方式。

珞巴族介绍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麦克马洪线附近,北至雅鲁藏布江的广大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人口约30万,但实际在西藏境内,即麦克马洪线以南生活的珞巴族人口只有约3000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居住不同地区的珞巴族,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年来,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加金》曲是珞巴族专门用以叙述民族历史的最古老曲调,在当地广为流传。

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阿昌族与茶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地区。我国境内的阿昌族现有2.77万余人,其中2.76万余人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等县、市内,占阿昌族总人口的85.38%,其余4000多人则分散居住在保山地区的腾冲、龙陵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等县。陇川县的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的九保阿昌族乡、翼宋阿昌族乡是阿昌族主要人口聚居区。

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

阿昌族,喜欢饮用"青竹茶"。这种青竹茶、山泉水、鲜竹青香与茶香味融为一体,滋味十分浓烈。

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阿昌采茶女

云南哈尼族的茶俗文化


有学者经过调查后指出,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哈尼族种茶饮茶有深厚的文化根源。

哈尼族祭茶 哈尼族在每年初春举行的全寨性的祭祀活动“甫玛突”节,有一个对茶树的祭拜仪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的方式告诉茶树神已经是春天了,赶快从冬眠中醒来吧,祈求茶树多发芽。届时,主持祭祀的摩匹率众跪在一棵选定的古茶树下,不断诵经祈祷,神秘而又严肃。仪式过后,方可上茶园采摘茶叶。

哈尼族采茶制茶 在采茶时,哈尼族尽量做到两叶一心,保证了茶叶产品的质量,这种茶叶制成成品后,茶毛微白,叶心相拥,是上等精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山村里的哈尼人家都用土办法制茶,他们把当天采回来的茶叶晾一个小时左右,烧旺火,把铁锅烧得通红后把茶叶投进锅中,不停地翻炒搅拌,同时渐渐减弱火势。这样杀青的茶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的新鲜度和茶叶所含的各种养分。杀青后,用手不停地搓揉,揉得越多越好。而后再用微火把茶叶烘干即可。这种茶叶泡出的茶水鲜绿透澈,清香四溢,耐泡耐渴。

哈尼族煮茶喝茶 煨酽茶,以土锅煨煮酽茶饮用,是哈尼族最古老的饮茶方式。将土质陶罐洗净烘干,抓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罐中,把陶罐置于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烘烤一段时间,烤至茶叶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清香时,将清水舀入罐中,再把陶罐置于火塘边煨煮。煨煮时间可长可短,既可煨煮片刻即饮用,也可煨煮1—2小时甚至更长,但以煮至罐中水剩一半时的色泽和口感最佳。正宗的哈尼族煨酽茶茶水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烈的烟熏味。“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清阮福《普洱茶记》),说的就是哈尼煨酽茶。

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待客茶,一般均以精茶位原料。用清水将土锅洗涮干净,舀入清水,将土锅架到火塘边的锅桩石或铁三角架上,烧开锅中的清泉水,在滚沸的开水中加入精制茶叶,煨煮三五分钟后即可倒入杯中饮用。土锅茶水色泽金黄、幽香绵长、品味高雅。

青竹茶是哈尼族在山里劳动时常喝的饮茶方式。砍来竹筒,一端留节。竹筒里倒入适量清水,架在火塘架上烧煮,同时用火把茶叶慢慢烤至焦黄后投入竹筒中,再煮沸竹筒里的水,就烧成了青竹茶。青竹茶的汤色清绿中带黄,有竹与茶的清香味,慢慢品茗,清爽津甜。

哈尼族茶歌 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时候,烧起火塘,煮上煨酽茶,人们围坐在一起,就开始唱民族的创世古歌、迁徙史实等,其中茶歌也是他们经常唱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茶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唱,别的如创世古歌、迁徙史诗等则不行。哈尼族的茶歌一般有“种茶歌”、“采茶歌”、“饮茶歌”、“情茶歌”等。哈尼族的茶歌唱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哈尼族茶疗 哈尼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用茶来作医疗保健,比如在眼睛感到疲倦时,他们会抓来一大把茶叶,取一个茶缸用沸水浸泡,把双眼移至缸口,让蒸腾上升的茶水热气不断熏眼睛,反复数次,眼睛的疲倦和痛感就会减轻,疗效明显。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出热痱子,将茶叶、生姜、葱等用热水浸泡后给孩子洗澡,亦可治疗热痒子等等。

哈尼族介绍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现有人口1253195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