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之10方面

发布时间 : 2022-01-05
西双版纳普洱茶 中国10大茶叶 九方绿茶

西双版纳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之10方面”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双版纳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另外还有茶树摇篮之美称。在笔者的记忆中,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有10个方面:

一、西双版纳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研究所。其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坐落在勐海县境内。它的前身是解放前思普企业局的一个茶叶试验场,成立于1938年,解放后,改名为省农业厅茶试场。该所曾五易其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改为现在的所名。它是一个科室齐全、历史悠久,科研硕果累累的老所,是云南省茶叶界最高学术的权威机构。

二、世界上发现最早、报道最早、一直得到专家学者们认可的巴达野生型大茶树,南糯山栽培型茶树也在西双版纳州境内。巴达野生型茶树的树龄达1700年,树高34米,树径1.21米,树幅10米(1960年发现时测定的数据,该树是由张顺高、刘献荣发现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树龄800余年,树高5.9米,树幅10米,树径1.38米。

三、世界上最大的茶树叶片,出自于西双版纳州的茶园中:叶长330毫米,叶宽136毫米,叶面积31416平方毫米。

四、最多的茶多酚含量--勐海县曼真村的古茶园中茶多酚含量高达42%.

五、历史上最高的红茶售价--原勐海茶厂生产的红茶售价达4000美元/吨。

六、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大叶茶种质资源园在西双版纳茶叶研究所内--它保存了1000余份大叶茶原始材料,24个茶种,2个变种。

七、西双版纳有最重的茶树芽叶--一芽一叶,重3.4克,一芽二叶重4.6克,单芽重1.05克,一芽二叶最长达16.8公分,陈列在省茶叶研究所陈列园内。

八、最速成高产的茶园--3年亩产干茶523斤(级内茶);5年亩产干茶1042.6斤(级内茶)。这一产量是省茶叶研究所栽培研究室创造的。

九、最高售价的茶叶--紫娟茶,每千克售价1.5万元。WWW.cY316.cOM

十、最早种茶的民族--澲人,即今天的布朗族。

小编推荐

西双版纳古茶山行记之攸乐山


原始森林的大青树

说起"攸乐山"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并不陌生,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早春的攸乐古茶树刚刚吐出嫩芽

清朝官员"阮福"檀萃等压根就没到过西双版纳,在他们的志录里为何把攸乐山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原因:在攸乐同知设置后嘉庆四年(1799年)六月的一个下午,一个小小的场景与攸乐山当年的政治军事风云相映成趣;乾隆进士,长期在滇任职的安徽人檀萃,在著名的武昌黄鹤楼上,对着漫漫汗江,把酒临风,一边与楚中文友们谈笑风生,一边挥豪濡墨,为自己倾注了不少心血刚写完的《滇海虞衡志》作序。

耐人寻味的是,在滇为官时的檀萃清正不阿,兴学劝农,对老百姓颇有悲悯意识,但〈滇海虞衡志〉也站在皇家政治经济学的立场,称六大茶山的茶"可谓大钱粮矣"。

攸乐同知设立六年后,即因瘴气太盛,士卒多病等原因,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迁往思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茨通老寨的攸乐同知旧址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草树杂木,那些见证五百清兵威风的残砖破瓦,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地上,有的已经被泥土掩埋,仔细辨认那些早已青苔班驳的图案,很难在这样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日子把它的存在与当年雍正皇帝和他的心腹大臣鄂尔泰的深心密虑联系在一起。

修建粗制所时挖出的瓦片---见证五百清兵威风的残砖破瓦

"攸乐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小勐养的基诺乡距景洪市29公里,基诺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基诺册饶","基诺阿饶","基诺珠",基诺阿珠",基诺玛",基诺阿玛",即,"基诺人共同体"之意。"基诺"为基诺族语言记音,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边,后人,后面,后代之说,"基诺"应是"舅舅家的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的意思。基诺族是1979年5月31日,国务院最后正式确定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有20685万人。

基诺山的基诺族由乌热,阿哈和阿西三个胞族组成。基诺族主要居住在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山",因为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因而基诺族在用茶,饮茶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在古代基诺族也有祭茶祖的习俗,而现在仍保留祭"茶虫",吃凉拌茶的风俗习惯。每年春茶芽的时候,基诺族都要带上鸡和鸡蛋到茶山拜祭"茶神",到了五月份村寨还要统一拜祭"茶虫",祈求消灾灭难,茶业兴旺。

今年三月,正是春采摘的季节,"鸿福茶厂"厂长"黄宏宽"先生邀请并陪同我们参观了"鸿福茶厂"在攸乐山"司土老寨的生态古茶园,原料基地。路上黄厂长向我们介绍,"鸿福茶厂"原料基地位于小勐养"攸乐山"司土老寨拥有多片混林古茶园1200亩,茶树密度每亩100株左右,但茶树多为以前村民砍伐后重新萌芽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古茶树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现在聘请了10户农户,对茶园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管理,年产晒青古树乔木茶叶近100吨。攸乐山古茶树基地由厂长及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并独立核算,设有专门组织机构,实行"定人员,定面积,定要求,定实限,定绩效"的模式细化指标考核。

鸿福茶厂攸乐司土老寨生态古茶园基地纪念碑(由老馆头昆明经营部立)上山前的休整,黑壶泡新茶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进入茶园基地的路口了,别看这短短几公里的路我们整整走了1个小时,说到这条路"黄厂长"又介绍,才来的时候这路连牛都不愿走的,是投资20余万元用人工开出来的,为的是尽可能的保护原始森林,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处弯道我竟然要用两个倒车才转得过来,难怪我们"同益堂"刘总会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一句来形容它"雄关漫道铮如铁"。

雄关漫道铮如铁茶妖与铁嘴

这时已到了路的尽头,我们的车停在了山林间难得的宽敞平台上,这就是"鸿福茶厂"古茶园基地的粗制所所在地,我在一本"普洱茶行之西双版纳篇"写"攸乐山"中看到当年设置攸乐同知时五百清兵的演练场,就是现在"鸿福茶厂"古茶园基地的粗制所,我们在粗制所稍做休息,粗制所刘所长就带我们钻进原始森林去寻找那神秘而向往的古茶林。其中;拍了好多照片,现在与广大茶友共享。

原是500清兵练兵的场地上吧快到原始森林啦

通过三方面去了解茶艺的分类


茶艺指的就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下面来给大家讲讲茶艺应该如何分类。

茶艺如何分类:

不同茶艺的分类也就多种多样,首先从冲泡方法来区分吧,比如说像功夫茶、盖碗茶以及玻璃杯这三种泡法;

第二个就是按茶叶来区分,例如红茶茶艺、绿茶茶艺、花茶茶艺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按地区名称来区分,例如武夷茶艺、安溪茶艺、潮汕茶艺等,这些茶叶的名称都是因一些地区名而产生的。

这三个都是比较简单的茶艺分类的方法,但是有一些茶叶的名称并不能准确反映该茶艺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别的茶艺混乱,例如绿茶类的龙井茶、黄山毛峰、碧螺春等名茶,这些不能通过地区名称和茶叶去分类,只好以冲泡方法去进行分类,这三种名茶都是用玻璃杯或者盖碗杯冲泡的,其程序大致相同,除了通过冲泡方法去进行茶艺分类,还有一个是比较常用到的,地区名称分类,但是入股都按地区名称来命名,那么,有多少生产乌龙茶的地方,就有多少种茶艺,这是令人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的。

所以,综合以上所说的,茶艺的分类应该以冲泡方法作为分类标准是较为科学的。

从四方面了解土家族茶文化


茶文化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一起从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土家族的茶文化。

油茶汤

油茶汤在土家族已有悠久的制作饮用历史,土家族对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被称为最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特色的茶汤,有一句话这样说:“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

四道茶

土家族的四道茶也是非常特别的哦,头道茶为白鹤茶,称为“亲亲热热”,第二道茶,称之为“香香喷喷”,三道茶称为“甜甜蜜蜜”,四道茶称为鸡蛋茶,称为“圆圆满满”,这四道茶泡茶的方式一般是依据来客身份亲疏长幼而定。

罐罐茶

罐罐茶就是用土罐来作为泡茶的工具,做法很简单,先将茶叶放进罐中用火烤焙,待香味完全散发的时候用沸水冲泡即可,可加入姜片,成为姜茶,无论油茶汤还是罐罐茶,都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必备的饭后好饮料,土家族有句民谣是这样唱:“客来不办包谷饭,请到家中喝油茶”。

种茶、采茶、制茶

土家族不仅饮茶讲究,还创造出种茶、采茶、制茶一系列的茶文化。

饮茶,不仅是土家族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礼仪。

西双版纳茶祭风俗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西双版纳打造普洱茶优质基地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这是实至名归。西双版纳历来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

人们说普洱、道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十二座古茶山抒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西双版纳的血统。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州人民政府生物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庆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同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达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西双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最大程度的利益,是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的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6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5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庆友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西双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是: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即:队伍专业化、品种良种化、基地生态化、采摘加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系列化、企业品牌化、营销网络化、管理规范数字化。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即: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即: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茶区气象服务中心。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即: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

普洱茶的摇篮--西双版纳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

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

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5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

因此,凡普洱茶品茗大师,欲寻普洱珍品,无不涌向香港。同时,在台湾、益城行、谊欣陶艺、风采堂、上仁茶行、福大同茶庄、齐壶惜、祥兴极品茶庄、随缘陶艺、鸿记洋行、瑞顺行和世逢有限公司等等,无不以陈年普洱茶为经营主项,且以所藏之珍互相斗法攀比,把这茶中绝唱演绎得令人荡气回肠。据统计,台湾每年的普洱茶销量为1000公吨以上,平均每人每年消费0.05公斤。

在一本名为《紫玉金砂普洱文选》的台湾出版的茶书中,所列普洱,大都又以署勐海茶厂和易武茶区为招贴;另一本由邓时海先生所著的茶书《普洱茶》,所列的普洱茶42种珍品,不包括那些外地茶厂,用西双版纳茶叶原料生产的普洱茶,仅出自版纳的就达31种,而其中勐海茶厂就占了11种,与西双版纳无关的仅9种,且都是北越、泰国、不详、思普茶区等国外的或含糊的产区所为。

这例让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下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摇篮这一观点。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王懿之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探源》(原载台湾版《紫玉金砂》第14期)的文章,其中一段,摘录如下:

据我国史书记载,茶沿至魏晋开始有了采茶做饼的加工方法。经六期以后不断改进,到唐代又发明了蒸青制法,将鲜叶用蒸汽杀青后,捣碎制饼,贯穿起来烘干,改变了原有饼茶的气味,变得更加的馨香可口。唐代以后,我国的茶叶及其栽培技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便传播到亚洲四邻及世界各地。

然而,我国的茶叶业最早又源于哪里?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多年来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的学者根据一些不完全的资料,认为原产地在印度,而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则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论证,首先,从野生茶树的重要发现来分析。世界上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瑞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最先所定的茶树学名Thea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在我国史书上,有关野生大茶树早有记载,最可贵的是,1949年以来在云南境内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是我国迄今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的省份。特别值得重视的是,0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先后发现的两株古老的野生大茶树,它是论证茶树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962年2月24日,茶叶科研工作者张顺高与刘献荣在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小黑山原始森林里考察野生大茶树群时,发现其中最大的一株主干直径为1公尺,株高32.12公尺,取老叶作化学分析,含咖啡喊1.14%,水浸出物21.27%,水溶性茶多酚6.09%。1980年云南省茶科所王海恩等人,又在该地附近发现一株更大的野生茶树,主干围粗3.8公尺,高34公尺,年代相当久远,估计在千年以上,据植物分类学家张洪达先生鉴定,为大理茶种。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通过1980年、1981年、1982年连续三年在滇南的茶树资源考察,共发现了18个茶树新种,它们都分布在西双版纳及其周围。这说明了西双版纳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也是古老的普洱茶的故乡。

茶树,在植物学上属茶科,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约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云南大叶种茶由于生长在特别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了茶树的原始类型。云南各族人民老早就从事野生茶树的驯化,在驯化的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成灌木,由大丛灌木变成小灌权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而深,分枝由稀而密,发芽由早而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现在栽培的茶林。

其次,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来分析。众所周知,包括野生茶树在内的所有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生长,都受到一定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即具有良好条件和环境的便能生长、繁衍,不具备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就无法生长,即使暂时生长了也会逐步消亡。这不是人们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和生长法则。云南,尤其西双版纳具备了野生茶树生长和大量栽培茶林所需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是我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古老茶区,气候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型,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严寒酷暑,无霜,全年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光、热、水、土的综合效应在全国茶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因而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是最适宜种茶,最适宜于茶树的良好生长,尤其是为大叶茶权势繁衍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再从古气候考察,更能说明问题。据古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1.8亿年至1.3亿年前,裸子植物发展迅速,真蕨、苏铁、银杏、松柏生长繁茂。第三纪出现了山茶等被子植物,但在第四纪的几次大冰期中,地球上的许多植物种被毁灭。据研究,云南南部很多地方未受到冰川的袭击,西双版纳是未受袭击和影响的重要地区,因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植物种,如木莲、望天树、黄缅桂、龙脑香、苏铁、树蕨等。山茶种植物分布广,种类繁多,它们是第四纪冰川劫后的幸存者。现今世界上有山茶科植物16属500多种,我国就有15属400多种,其中大部分布于云南特别是西双版纳。

印度的情况怎么样呢?古地质学研究告诉我们,印度的产茶区系喜马拉雅山南坡,当时还是大海,不可能有古老的山茶植物,也就不存在冰川毁灭与否的问题,诚然,更不可能是茶树的起源地。据史书记载,印度茶是公元1780年由我国广州运去茶籽后才开始种植的。迄今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欧洲的茶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三百多年前,当茶叶第一次运到英国时,人们还不知其用途,竟被作为时髦的冷盘菜吃了。

另外,从古地质史与古植物学来分析,更能看出云南西双版纳是茶树原产地的可靠依据。大家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分布有一定的区系,与地质史、古植物学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地质学界公认的大陆漂移论,大约二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分为两个大陆,即冈瓦纳和劳亚,中间为海水相隔,亦即地中海经过西南亚直达泰提期海,当时中国和印度不在一个大陆版块。植物学家把在地球上发现的植物化石,根据当时植物群落归来两类,即劳亚北古大陆热带植物区系和冈瓦纳古大陆寒带植物区系,中国属前者的热带植物区系,而我国的西南原处于劳亚北古大陆的南沿,临管泰提斯海,在第四纪更新世、全新世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发生以前,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是第三纪出现山茶等植物被子植物的大温床,是高等植物理想的发源地,也是茶属植物的故乡。因而,野生茶树发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历史的必然,是大自然的选择。而当时的印度,处于寒带植物区系,没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现在产茶的喜马拉雅南坡,在出现高等植物的当时还是大海,没有陆地植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不讲自明的道理。此外,有的农学专家还从自然条件对茶树形成和发展的关系、茶树近缘植物、茶树的原种、茶叶生产化和茶树的分布等方面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

以上论证,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中国云南尤其是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它为世界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它是世界茶叶赖以繁衍、发展的母体,是世界茶文化发生、传播的摇篮,因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

王懿之先生此文,从四个方面界定了茶树生源于西双版纳这一基本常识,同时也推出了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这一结果。这无疑为我铺阵出自勐海茶厂乃至西双版纳的普洱茶珍品,提供了强大的历史背景。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是王懿之先生的此文,在台湾版的图书上和滇版图书上,于某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却存在不同。台湾版《紫玉金砂》第14期和台湾版《紫玉金砂普洱文选》上,关于茶树的发源地,关于北回线以南的我国古老茶区,均专指西双版纳;而由黄桂枢先生主编、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在1994年4月出版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中,则几乎在西双版纳的前面都加上了思茅一词,意即思茅在茶树发源、茶山种植史、普洱茶制作等方面,更胜于西双版纳。古人皆云普洱不产茶,为何云南之书却将思茅置于西双版纳之前,何故?不得而知。当然,我希望这是因为台湾图书的编辑因偏爱西双版纳而删除了思茅,而云南的编家则是因商业文明之需而加上了思茅。

但不管怎么说,茶树之于西双版纳,普洱茶品之于西双版纳,均犹如儿孙之于母体,毫无争讨的必要。

现将行世的陈年普洱珍品,据邓时海先生所著《普洱茶》一书及另外一些相关资料,侧重整理于后,目的是让事实说话,还普洱茶及其产地以公允,同时,也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普洱茶消费者抛开错误导向,获得知情权,以便能品尝到优质的普洱茶。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踏访记


具有千年历史的云南西双版纳茶马古道将重新出现马帮;茶马古道起点的易武古镇遗迹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将采取保护措施,恢复古镇风貌。不久前,记者踏访了这条中国历史上边疆农业地区和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交通线路。

形成于1000多年前

早在1000多年前,产自滇西、滇南的茶叶就以马匹为交通工具,被运送至川、藏一带。云南境内的茶马古道以易武为起点,北经思茅、临沧、大理、丽江和迪庆进入川、藏,绵延1000多公里。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东南部的勐腊县境内,从古到今都盛产茶叶,滇南的六大茶山一半在易武,被认为是最好的普洱茶的产地。明清时期,易武普洱茶被选作朝廷贡品。

易武古镇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和古道遗迹,有存活千年以上的普洱茶树。在一所小学里,记者看到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碑亭和青石碑。

青石板路留下马蹄印

距碑亭约100米的另一个角落里,露出了一条古街道的入口。街道宽约4米,为青石板铺就。青石板路上还有马蹄踏出的印迹。据说,明清时期,每天出入易武的马帮多达上百个,骡马上千匹。街道两侧各有四五座明清时期的院落。临街一面是商铺,从前是经营茶叶的商行,现在里面的人家仍在加工制作普洱茶。古街延伸至一个杂草丛生,留有残墙断壁的山坡上。穿过荒凉的山坡,青石板路延伸进了一个地势稍微平缓的、约有100多户人家的镇子里,这里的建筑和街道与山坡上残留的那一段古街道完全相仿,但人气明显旺了,不时走过人群,还随处可见家禽家畜。

古茶树已有700多年

在易武镇东北约8公里的一个丛林密布的山坡上,见到了一棵生长了700多年的古茶树。据说在易武境内,像这样古老的大茶树有上百棵。这种大茶树上的茶叶是茶中极品,据说加工后每500克可卖到五六百元,若存放至10年以上,每500克可以卖到数万元以上。

据悉,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恢复易武古镇风貌的规划,并策划组建一支由100匹马组成的马帮。马帮组建后的第一个行动便是驮着茶叶从易武镇出发,沿着眼前的这条古道走到四川、西藏乃至北京,让荒废的茶马古道再展风采。

云南西双版纳茶区 茶祭风俗大观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