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班问“茶”:茶是谁?

发布时间 : 2022-01-10
发现茶的是谁 茶是谁发现的 是谁发明了茶

发现茶的是谁。

“我是谁?”

千古一问。看似如此简单,却问住了古往今来所有心灵。

茶是谁?

茶有什么用?

不喝茶行不行?

……

越简单,越本质。

八卦班九问“茶”,看看答案是否如你心中所想。

1。茶是什么?茶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茶是人类目前已知的世间万物中,唯一能够化解食毒的天然物种。

2。茶化解食毒的原理是什么?

答:疏解否塞。

3。没有茶究竟行不行?

答:只要吃饭,必须喝茶,只要不吃饭,就不必喝茶。如果身体堵塞严重,少吃饭,多喝茶。如果身体虚弱且劳累,多吃饭,少喝茶。

4。饮茶有无副作用?

答:所有东西都有副作用,而且,副作用和正作用等量并存。

5。如何避免副作用?

答: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地遵循时间,法度。

用茶有五个变量:1.从种子变成鲜叶;2.从鲜叶变成茶饼;3.从新茶饼变成适合饮用的茶饼;4.从茶饼变成茶汤;5.从茶汤变成我们身体里的茶气。

任何一个环节偏了,都会产生副总用,所以,要想避免副作用,就必须做到:五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时间和法度。强调一下,是五个环节,都必需严格遵守时间法度,而不仅仅是饮用环节。

前面的四个环节,我们通过专业人士来解决,但最后一个环节,必须使用者亲自参与。所以,从用茶者的角度,必须掌握三要素:时间,法度,活茶。

时:一天只有两个时间适合用茶:巳时,申时。

间:饭后三小时。

法:止语,端坐,冥想。

度:春天神清,秋天气爽,夏季腋凉,冬季脚暖。

6。如何选对活茶?

答:活茶的工作场地是在肚子里,所以,茶气,是挑选活茶的首要条件。只需要让身体记住两个字:和气。但不是用脑筋。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找一片范本,连续饮用两个月,身体就会记住和气,之后,不论喝什么茶,就会对茶气产生比较清晰的识别能力。

7。茶有没有好坏之分?

答:天下茶,存在即是合理,存在即是必然。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用途之别。

8。同一类茶,是否有高下之别?

答:有高下之分,但并不意味着,高就比下好。只要个子高的比个子矮的高,个子矮的就一定比个子高的矮。

9。如何深入地认识茶的具体感官品质?

答:这是一个茶人最重要的课程,说来话长,“熟茶二十二况”与“活茶二十一况”品鉴课上可见分晓。

小编推荐

究竟什么是老班章茶?


究竟什么是老班章茶?各位茶友对老班章的虽然有一定的共识,但答案还是会不不尽相同。

首先从地理环境说起,老班章古茶山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位于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公里路程,老班章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

1.老班章茶的年产量。据当地茶农说今年的产量大概在三十八顿左右,据我了解的情况,真正的纯粹老班章古树料不到一吨。大部分由陈升茶场包购。小部分自销。也就是说大茶商得不到多少毛料,小茶商就更难了。

2.老班章的原料问题。在老班章台地,野放,古树茶间种情况很常见,而供给的老班章毛料以混采居多。

3.老班章茶的树种辩析。老班章的树种分两系,即帕撒系和曼娥系,前者回甘好,但茶气稍弱,后者略有苦涩,但茶气猛烈。

从老班章的口感来说: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誉。老班章普洱汤水之柔,几无苦、涩之味,微微的涩感也是风抚柳枝雁过无声。含汤于口,其甘如怡,始终有一种淡淡冰糖之味。汤色观之,有琥珀之美;晃之,有菜油之厚,品之,有含玉之润。其柔、其味、其色、其润,竟二十余泡不变。

以上这些都是网上下载的内容,是基本的共识,下面谈谈自己对老班章的认识和感受。

由于今年天气等各种原因,春茶变化很大,我试过很多款老班章,树龄从号称200多年的到800多年的,价钱从1400元到5000元左右一公斤的,其中有纯料也有拼配的,发现有许多的不同,我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1、天气问题。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但今年的雨量非常大,3月末开始,云南地区下了几场大雨,能采摘及时的头春非常好,充足的雨量使二春、三春的茶叶长势非常好,古树、大树、小树很容易混淆,于是很多茶农和茶商将它们拼在一起。

2、技术、质量的问题。杀青、揉捏等工序的把握和质量控制,使每个茶农或茶商所出产的茶都有很大差别,甚至是同一批茶都有不少的差别。

3、对老班章的认识和理解,每个制茶人和品饮者都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老班章,就算同一个树种在不同的方向、不同地势所造就的茶味道都有所不同;制茶人对老班章不同的理解,更造就了不同的口味。对于追求纯料的茶友对拼茶嗤之以鼻;同样,喜欢拼茶的茶友对纯料不屑一顾,争执不下。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认为是不大可能品尝到真正纯料的老班章,只能喝到"创造"出来的老班章,所以我更加认同拼配出来的老班章。

解决所有的争执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时间来检验,5年、8年、甚至10年已后,也许我们才能确定"心目中"的皇者-----老班章。哎!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纠结和争论,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各有各的精彩,只要喝到自己开心的老班章就满足了。

中国古代茶圣是谁?《茶经》是谁写的?


古代有诗圣酒圣乐圣……也有茶圣,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的茶圣是谁吗?你知道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谁写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圣陆羽及其代表作。

茶圣: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

茶圣

《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茶圣最大的成就《茶经》

《茶经》是陆羽毕生的心血,也是目前世界现存最完整的第一部关于茶的作品。《茶经》被赞为茶叶百科全书,深受各国人士的追捧。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据说,最早开始于神农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经》一书体现了陆羽对“茶文化”的认知。茶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作为药材,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疗效。关于如何选择水源来泡茶?陆羽在经过多次的实验后,出了较为确切的说法。陆羽认为茶水有“三沸”,第一次煮开的水最好不要泡茶,第二次煮开的水为泡茶最佳选择;第三次沸腾的水也不可采用。喝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很多人表示第一次听说啊。

陆羽每年都去各地游历考察,潜心研究各地茶叶的不同之处,不仅自己研究,还要和当地的茶农沟通了解本地茶叶历史。陆羽整整用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本著作,完成的时候,他已经四十七岁了。游历期间,他还收集了很多茶叶作为标本,这也为他以后写作《茶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羽是什么圣?看完上文的你肯定知道啦。这是因为陆羽写了这本《茶经》,才丰富了人们对于茶的认识,人们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发现了茶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功能,发现原来喝个茶有这么多的讲究。他的《茶经》,对茶道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袋泡茶(茶包)是谁发明的?


袋泡茶(茶包)方便快捷,出门在外随身携带,冲上开水即可饮茶。茶包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那么茶包是怎么来的呢?

茶包的起源

1908年6月,纽约茶商汤玛士·苏利文(ThomasSullivan)时常寄送茶叶的样品给潜在的顾客群。为了降低成本,他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将少许的松散茶叶装在几个丝制小包袋里面。

当时一些没泡过茶的客户在收到那些丝袋之后,由于不太清楚泡茶的程序,往往直接就把这些丝袋咚一声就往开水里丢。可渐渐地,人们发现这样包装过的茶方便好用,便逐渐形成了用小袋包茶的习惯。

最初的茶包使用丝袋,成本颇高。后来波士顿商人威廉赫曼逊(WilliamHermanson)发明了抗热的纸纤维茶包,在材料上更贴近现代的茶包。

刚开始这些美国茶包都是单囊造型的,由于形式简单,使用包装的机械较为简陋,将这类茶包放入水中,茶叶会集中在茶包内,冲泡速度很慢。后来有人将茶叶装入中间折成W型的双囊型茶包当中,发现可加快热水中茶叶冲泡的速率。

1949年德国的Teepack公司便以这样的概念生产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双囊茶包袋包装机。从此此种包装开始在欧洲风靡,一些老牌茶商如twinning和Whittard多采用此类包装。

茶包的种类

最初的茶包都是简单的方块单囊造型,将这类茶包放入水中德国的钻石茶包,茶叶会集中在茶包内,冲泡速度很慢。但是由于形式简单,使用包装的机械较为简陋,所以仍为大多数商家使用。

随着花果茶的风行,普通的茶包由于空间小,不能容纳果粒和花瓣的膨胀,市面上开始出现钻石茶包。

钻石茶包顾名思义犹如钻石,呈正四面体结构,采用食品级尼龙进行包装。此类茶包外观玲珑剔透,且袋内空间很大,利于香味的散发,同时也可观赏茶叶的形态变化,是未来茶包的主流趋势。但钻石茶包加工成本较高,很少有工厂能够生产。

此外,还有一些异形茶包。在钻石茶包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夸张的调整。此类茶包尽管外形新奇有趣,但是加工极为复杂,很少有品牌采用。

茶包的改良

茶包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减低或提升茶叶质量,而是为了方便携带和冲泡,更多的是顾及便捷性。对于出门在外的喝茶爱好者,茶包也是有其优越性的。

传统茶包对茶叶外形的要求较低,一般来说使用的原料也不尽人意,这对爱喝茶的人来说口感上势必会打折。

但经过创新研究和改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条状名优茶的茶包。包装选用日本进口植物玉米纤维纸,包装环保,卫生安全。泡后茶叶一片片舒展,茶包被茶叶充盈,充满活力。

新式袋泡茶的茶叶也有所保证,选用品质高端的名优茶,方便的同时也确保口感极佳。如果你喜欢便捷又卫生的喝茶方式,袋泡茶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选。

班章茶为何那么贵 班章茶是生茶贵还是熟茶贵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班章茶为何那么贵 班章茶是生茶贵还是熟茶贵》内容,感谢阅读!

班章茶虽然是普洱茶,但是和普通的普洱茶相比,价格这块要贵得多了,可以说是上等普洱茶品种。那么,班章茶为何那么贵?班章茶是生茶贵还是熟茶贵?

班章茶为何那么贵

首先,物以稀为贵。

其次,独特的口感、个性鲜明的滋味,这就像歌手选秀,唱得好只是基础,要胜出更需要的是特色。

其三,商家和部分收藏客的追捧炒作。

其四,勐海茶厂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龙头在2000年-2006年间生产了很多批以老班章为主料的“白菜”系列产品,存放到现在受到资深茶人的认可和业界的广泛好评。它率先完成了一个老班章的体系,使得老班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班章茶是生茶贵还是熟茶贵

1、生茶贵,而且比同样的熟茶贵3倍以上,因为喝熟茶的人少,存久了不如生茶口感变化大。

2、老班章不会拿去发酵做熟茶,今年老班章原料收购价6000-8000,还不好收,拿去发酵一定是是脑子发酵了。

3、任何名山、名寨的原料,都是优先制作生茶的,熟茶都是用没人喝的夏天雨水茶和和台地茶做的。

班章茶多少钱一斤

春茶古树纯料批发价格:8000以上,零售价格20000左右一斤,上不封顶

秋茶古树纯料批发价格:6000以上,零售价格16000左右一斤,上不封顶

如果您留意一些大品牌的普洱茶基本上都没有纯料的老班章,就是因为其价格高,已经没有了市场的操作性。所以购买此种茶叶的时候需要谨慎,现在甚至在云南本地都很难买到真的。

班章茶怎么辨别

一是外形香气滋味之辨。比如一般认为有芽头大而金黄的、苦味特重,涩感较轻的茶才是“老班章”,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如前所述,老班章茶有芽头大也有芽头细的。其滋味有苦茶、涩茶、甜茶。

其实“老班章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只要是古树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首先是独特的香气。老班章古树晒青普洱茶的香并不是很张扬,嗅之有一种如蜜的韵香,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冷嗅香气厚而持久悠长。

其次是品之滋味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涩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入口也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甜,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

其三是回感特佳。总之冷杯香气厚而持久,品之滋味厚重,苦涩味入口即化,口感协调,韵味丰富,耐泡度高,回甘生津强一是外形香气滋味之辨。比如一般认为有芽头大而金黄的、苦味特重,涩感较轻的茶才是“老班章”,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如前所述,老班章茶有芽头大也有芽头细的。其滋味有苦茶、涩茶、甜茶。

关于本文《班章茶为何那么贵 班章茶是生茶贵还是熟茶贵》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问茶君山银针


飘渺于洞庭湖烟波中的君山,自古就有“天下第十一福地”之美誉。冬去春来,登临君山就好象走进了一幅如梦似幻的水墨丹青之中。那湖、那山、那茶园,还有那淡淡的忧伤的爱情传说,仿佛都在为一个名曰“君山银针”的名字作着一份水盈盈的渲染,随着袅袅的茶香如波纹般慢慢地散开在洞庭之中。

来君山之前就曾听说过“银盘托日”为君山一绝。为了欣赏到这一壮观的景象,我登上了望湖亭。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一轮浑圆的红日自天边冉冉升起。远远望去,它就像是一枚通体透明的鸡血石悬浮于天水之间,微风吹过,但见湖面上点点碎金跃动,流光生彩。

从望湖亭出来,阳光已将整个君山映照得一片金黄。沿着弯曲的湖边小道缓缓而行,茶园渐渐远去,而茶香却依然绕鼻不散。移步换景,不知不觉已到了二妃墓前。

所谓二妃即舜帝的二位妃子,一曰娥皇,一唤女英。相传远在尧舜时代,尧见舜德才兼备,就把帝位让给了舜,并把长女娥皇,次女英嫁给了舜为妻。一次南巡时,舜帝病死于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二妃见舜帝久去不归,便四处找寻,来到洞庭山,闻讯舜帝死于苍梧之野的噩耗。她们眼见水漫路断,欲达不能,便用七十二只青螺,聚成君山,为了不让君山岛被淹,还在湖底插下了“定海神针”,随后又将身所带的茶籽播于君山。为了纪念二妃的播种之情,当地的人们将她俩葬于此地,并建起了一座二妃墓,并模仿“定海神针”之形,将君山茶制成针状,取名“君山银针”。

君山茶之所以能名扬四海,除了茶的品质以外,就是它的水了。据宋《岳阳风土记》曰:“以井水煮茶则白鹤影见鸥中”。这井就是位于君山龙舌山的尾部的柳毅井(即传说中的白鹤泉)了。柳毅井,相传为柳毅传书时入洞庭龙宫之地。井口呈圆型,由双鲤环护成井栏,井壁上书“柳毅井”三个隶书大字,壁侧为一手执宝剑的巡海神浮雕像。井口,距井泉水面约两米深,在离井约5米处辟有一斜坡道,道壁刻有虾兵蟹将的浮雕。

自古以来,品茶讲究的是一个“道”字,即茶之情致,茶之情趣及意境。君山岛上的茶庄一般都临湖或据山岗峭壁,四周绿荫覆盖,或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或烟波浩淼、垂柳袅袅。再加上君山多竹,岛上的茶亭均为清一色的竹亭。因此,在君山岛上饮茶,那份情趣及意境真是妙不可言。

我走进临湖的一家茶亭,刚入座,服务小姐便笑意盈盈地端上了一只茶具,上放一只精美的玻璃杯。但见她一举手,一包银针茶已入杯中,再一抬手,一壶滚开的开水,便如高山流水般地冲入玻璃杯,然后,把杯盖盖严。一会,奇迹出现了。最初,茶芽头全部冲向水面,状如“万笔书天”,继而,芽柄芽身汲水后徐徐下沉,茶芽幼叶微张,形同 “菊花盛开”;此后,茶芽根竖于杯底,宛如 “群笋出土”,间有小气光点缀芽尖,恰似“雀舌含珠”;如此,一起一落,反复有三;最后,茶芽竖于杯底,又如“刀枪林立”。综观整个泡茶过程,可谓赏心悦目。揭开杯盖,汤色杏黄明净,叶底黄亮匀厚。闻一闻,香气鲜嫩清香;品一口,滋味甘醇甜和,回味无穷。

据服务小姐说,君山银针茶的泡法是十分有讲究及程序的,若不得法,就没有杯中奇观了。我将一杯银针一饮而尽,原本有些杂念的心绪莫名地清净了下来。与此同时,一份久违了的淡泊及宁静,如茶水一般沉淀在了我的心底。

茶在植物学上的首次命名是谁?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茶在植物学上的首次命名却是瑞典的植物学家林奈。

林奈是现代生物学分类的奠基人。1737年,林奈试图在瑞典种植茶树。他委托奥斯比客船长帮他在中国采集茶树标本,很不幸此次采集的标本在回程中被好望角的飓风吹落坠海。之后林奈又委托瑞典东印度公司董事拉格斯托姆在中国带回两株茶树,经过一年的培育,发现带回来的并非茶树而是山茶,就又委托赴中国经商的厄客堡船长把茶籽埋在花盆中带回,没想在回程途中茶籽发芽,到岸时竟枯死了一半。

林奈将存活下来的茶苗移植到了乌鲁萨拉培育,欧洲由此而来第一次有了茶树活体。由于气候及水土差异,茶树只能长在植物园中,无法发展规模种植。林奈想在欧洲种茶制茶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林奈之后,英国也陆续指派了许多植物学家来中国寻找茶种、植株带回印度殖民地研究如何发展大规模种植。移植成功后,印度、锡兰茶大规模倾销致使中国茶在世界市场失势。

在欧洲的茶叶栽种历史上,植物学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与植物学在西方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西方在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植物学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冲垮了神创论。19世纪英、法等欧洲强国向外扩张,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已开始致力于对世界各国植物的探索。从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300多年间外国人在中国采集了121万余份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大多保存在欧美几个大的标本馆里。苗木和种子则繁殖引种在欧美一些大的植物园中,比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

虽然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在甲骨文上有了植物名称的记录,并发现有早期的植物分类思想的萌芽。但从十八世纪到辛亥革命大约200年的时间内,中国植物学却因发展缓慢而落后于西方。对茶树植物学价值的探索与发现是在解放后才逐渐有了起色。

在此之前中国人喝茶只知道帝王喝芽茶,百姓喝粗茶,文人则依托茶附会了许多想当然的文化符号。即使是现在,‘茶禅一味’仍不绝于耳,岂知植物学在一杯茶中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茶道。植物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密切相关,尤其是现代社会,对植物资源的拥有、研究和利用水平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如果用植物学的方法来喝茶,茶会是什么味道?不妨让我们按照茶树植物标本的顺序逐次饮来。

季节更换的味道都悄然的藏于茶梢中。茶树在冬季通过越冬休眠,体内氧份储藏充分,当年花芽尚未分化,耗费养分不多,春梢发生数量多,且整齐,采下的茶叶有效成分含量高。春梢的茶芽原料因氨基酸含量高,是全年中茶树原料鲜甜度最高的。追求极致味觉的茶客,必是只饮春茶的。

夏梢则由春梢的顶芽、腋芽发育而成,少数是春天时候营养差的短枝上刚刚发育出的越冬芽。夏梢是夏茶的主要原料。夏季气温高,新梢的生长速度快,由于春天消耗了茶树体内大量养分,夏天又是花芽的分化期,故夏梢的生命力不及春茶。夏梢内的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氨基酸的味道以鲜甜为主,茶多酚则易于发香,所以夏茶多被用于制作红茶。若拿来制成绿茶、乌龙茶则容易香气低闷,味道苦涩。夏茶制作的原料,多会被茶农拼配到春茶当中来降低成本。拼配后的茶除了能品出春天的鲜爽外,收尾带着夏季的湿闷。

夏摘过后的秋天,茶树会形成秋梢。秋天温度跟光照都较夏季低,秋梢的发育比较夏梢要好,得益于季节,品质要高于夏季。在乌龙茶乡除了春茶,就是秋茶能卖上好价钱了。但秋季干燥,茶叶走水速度较春天要快,秋茶的高香往往带着某些季节的燥感。

冬至以后海拔较低的地方发育的冬季新梢,一般不采摘。因为市场需要,也有采摘后制成茶叶的,因经历了前三季的采摘,茶树的品质大不如前,滋味单薄、香气清淡。个别商家喜好把冬茶形容为‘清雅’、‘泠冽’,玩儿的也是文字游戏。这个季节若再行采摘,茶叶没有得到良好的休眠,春季时候味道必是打折扣的。

茶山有句话叫做:砍不完的麻,采不完的茶。说的就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茶作为经济作物,以创收为前提的情况下一年多次采摘的常态。现在的消费市场则更看重茶叶品质以及风格。在此前提下若想保证高品质的春茶,最好一年只采摘2~3季茶,若再多采摘容易损害茶味而得不偿失。原题:《植物学的味道(上)》

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Enjoying tea at dragon well)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龙井,附近有龙井村,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它和白鹤峰下慧禅寺内的虎跑泉,杭州植物园的玉泉在内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

现代龙井茶的分类

以时间来划分

清明前数日采制的品质最佳,为"明前茶";

从清明日到谷雨前采制的次之,叫"雨前茶";

谷雨日到谷雨后五日采制的,称"头春茶";

谷雨后六日到十日为"二春茶";

谷雨后第十一日到立夏日叫"三春茶"或"三尖";

立夏日后摘的茶则称为"四春"或"烂青"。

秋日里采摘的则叫"秋片",因茶树要休养少有掠夺式的采摘。

冬日前采的叫"冬叶",不为茶家首肯的。

二春之后的茶色青味苦,为行家所不喜,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

按季节划分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但口味枯涩。

按形状划分

(1)、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特一、特二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只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

一级: 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

二级: 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

三级: 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四级: 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 。

五级: 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

不过这只是从形状上的区分,还没有从色、香、味、形四个要素进行细致的划分。

按产地划分

西湖龙井茶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

"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

"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

"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

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狮峰又分为许多品种:如婴儿茶为3月所采、女儿茶茶是清明前采的茶,这俩都是是茶中的极品,过去是给皇帝上供的。依次还有姑娘茶、嫂子茶和婆婆茶,细琢磨起来很是有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