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国茶人之—柯树勋

发布时间 : 2022-01-26
云南古树普洱茶 云南古树滇红茶口感 天之红祁门红茶

云南古树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云南民国茶人之—柯树勋”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柯树勋字绩丞,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人。清末官至云南河口巡防营管带。宣统二年(1910),率军平定西双版纳勐遮土司兵乱。1912年,任思茅厅同知,提《治边十二条陈》,主张土流并治,为当局采纳,遂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任总局长,后改称殖边总办,历十余年。在职期间,团结边地宣慰使及各勐土司,统一政令,卫护边防,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功绩显著,名扬边陲。

民国元年(1912),柯树勋由思茅到车里视察,了解傣族土司制度历史渊源及现状,参考英国治理缅甸孟艮办法,拟具《治边十二条陈》上呈省府,获准实行。民国2年(1913),省政府批准创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辖区即车里宣慰使司境域),内设司法、教育、实业、财政、交涉、翻译六科,柯任总局长。他与各地土司协定十三条章程,相互守约,实施设流不改土。宣慰使司十二版纳划为8个行政区,设8个分局。派员编查户口,委派各区分局委员。柯树勋在位时期,与土司关系融洽,相安无事,10余年中政局稳定。

其间柯树勋命本部第五营兵50余名带头领垦荒地;筹办富滇银行车里分行,自兼行长;督导修通思茅一车里一勐海马帮道路,沿途建站驻兵保护商旅;创设邮电局,办理邮件商贸汇兑;设立劝学所,在车里倚邦、易武兴办学校,劝导各民族子女人学。民国13年(1924)6月12日,柯树勋率各勐土司头人121人到昆明谒见督军唐继尧,受到嘉奖。通过观光,各土司开扩了眼界,知道中国幅员广大,民物众庶,加深爱国观念。1925年,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奉令改为普思殖边总办公署,柯任总办。

1926年5月,柯树勋因病医治无效,卒于车里任所。在临终前他令总务科长及各边委员共同清点家中箱柜,查明无私蓄金银,省督府追赠他为陆军少将,拨治丧费安葬于澜沧江北岸三达山。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民国茶人之—白耀明


民国24年(1935),白耀明到车里、佛海、南峤三县考察农、矿、茶的情况。看到车、佛、南地区大片平坝荒山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但民众贫困,深感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之必要。

民国25年(1936)至26年(1937)间,白耀明先后到国内20余个省市考察,接着又到日本学习茶叶及其他农作物栽培加工技术。回云南后,结合云南边疆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提出开发方案。他曾为了实业开发上书省政府,其中写道:政府若只靠收税养国,是吃老百姓胡须上的饭而已。要兴办农业、工业、商业、牧业等多种多样的事业,才能达到国强民富。

民国27年(1938),云南省财政厅采纳了白耀明的建议,决定建立云南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当年元月,在南峤建立第一个分场,同年4月,在佛海南糯山建立第二个分场。采选国内优良茶种试种,采用梯台栽种,实行科学栽种,管理和采摘。民国29年(1940),佛海总场成立,白耀明担任场长。总场在南糯山茶园中心区建立制茶厂,从印度引进制茶机,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制茶方法,工效成几十倍提高,质量也优良,还从上海、杭州选聘来高级技师10余名。当地傣族群众赞叹道:孔明老爹又活回来了!白耀明了解到外国人多喜欢喝红茶,为了扩大国外销路,占领海外市场,茶厂以制红茶为主,属云南省第一次制出红茶和出口红茶。

民国31年(1942),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划归云南省企业局,于当年4月1日正式将该场改称思普企业局,白耀明任总办。原茶叶试验场一分场改称安峤农场;二分场改称南糯山茶叶种植场。并且建立了樟脑培植场和志安纺织厂,白耀明兼任纺织厂厂长。

白耀明动员家乡沙甸的回族乡亲,先后迁移200多人到佛海垦殖,带来内地较为先进的农耕和工艺技术。他还引进先进农机具开垦荒地,佛海第一次出现了新式农机具。经过几年努力,安峤农场开垦田地100多亩。南糯山茶叶种植场种植茶树10万株,采用科学方法管理和采制。南糯山制茶厂建了厂房500平方米,住房17间,约700平方米;有大小揉茶机各1台,大小烘茶机各1台,有切茶机1部、分筛机1部,年生产机制茶2000担左右。

民国37年(1948)11月,白耀明卸任,出国侨居缅甸。1956年,由缅甸移居泰国清迈。1965年8月,白耀明寿终于泰国清迈女儿家中,享年72岁。

民国范儿的云南茶事


因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西迁,最后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大批学者、教授来到昆明,很多文学大家都在昆明留下过足迹与记忆,甚至是生命,比如闻一多。西南联大师生们在昆明的生活状态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有着最生动细致的描写。

虽然这些文字大多是八九十年代写的,但是展现出的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很有民国风范。如他在《寻常茶话》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

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馆里读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著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到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关于昆明的茶馆,汪曾祺在散文《泡茶馆》中表现得更为细致入微,我的大学就是在西南联大旧址上建起的云南师范大学读的,联大学生泡茶馆的凤翥街、龙翔街、文林街、钱局街,也是我们学生时代常常游荡的地方,只是过去了70多年,那些茶馆早已灰飞烟灭、踪迹全无,现在充斥那些小街的全是些餐馆、冷饮店、服装饰品店。还是文艺青年时,读了汪曾祺的散文后,也曾激动地跑到学校附近那些小街上去追忆凤翥街上张罗茶馆的那个强壮而勤劳的女人;喜欢看小帅哥的花生西施;乐意借钱给学生买电影票的绍兴老板;文林街茶馆里美国明星的照片和摩登的同学;钱局街上各种奇怪的小吃;广发茶社里的学会风波那时的昆明竟然有那么多茶馆,茶馆里可以洞见万千世界,汪曾祺在昆明的茶馆里泡成了小说家。

云南茶民国时期大事记


1912年(民国元年)

3月,思茅茶商许清华、华光藻等向云南省实业司提出请求,成立普茶公司。10月大理商人杨德臣、陈伯英、郭明成、唐健彪等集资一万元设立广利茶业公司。同年,佛海(今勐海)将团茶改制成带把的心脏形,取名宝焰牌紧茶。

1913年(民国二年)

昭通大关县商人张寿昌、张明经等人在盐井渡成立兴华茶业有限公司。同年底,云南派出赴欧美、日本公费留学生139名,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熊庆来和大力整顿云南实业的著名经济学家缪云台。这批留学生中还有赴日专门学习现代茶业的朱文精、陈洪畴,他们成为中国最早学习现代种茶、制茶之法的留学生。在他们毕业以后,1919年浙江所派遣的后来被尊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和著名种植专家葛敬应二人才成为第二批中国茶业留学生。

1914年(民国三年)

在9月30日征集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陈列品中,有云南宁洱县糯茶一封,那次云南陈列品总值银元2000元,其中茶叶类值30元。

1915年(民国四年)

路南县在万户庄朝阳寺设立官办制茶厂,招学生10名,将宝洪寺(今归宜良县管辖)茶叶改良焙制。

1916年(民国五年)

云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为现在的碗形沱茶。碗形窝部有通风透气,防止霉变的作用,成为畅销国内外品种之一。

1917年(民国六年)

茶帮、茶号、茶行、茶铺代表齐聚昆明,向云南省都督唐继尧、云南全省商会代表祁奎、副会长王连升上书,痛陈假茶之害,要求省府打击假茶。

1919年(民国八年)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朱文精、陈洪畴等人受到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农会的重视,决定为他们提供施展所学的舞台,成立茶叶实习所,所长由朱文精担任。

1920年(民国九年)

由于茶叶实习所没有实习场地,云南省府又租借场地,成立茶叶试验场,委任朱文精兼任场长。

1923年(民国十二年)

佛海县(今勐海县)南糯山设立云南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

1924年(民国十三年)

云南省府向军需局租借牧野山公地190余亩,建立模范茶园。此时,朱文精专任茶叶实习所所长,茶叶实验场场长由其同学陈洪畴担任。从1919年茶叶实习所成立到20世纪30年代,十多年的茶叶实习所和茶叶实验场似乎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也导致后来云南省地方政府制茶的重心转到了和中茶公司共同成立的云南中茶公司。

1925年(民国十四年)

周文卿在佛海(今勐海)正式成立可以兴茶庄,开始以家庭成员为主,只收购散茶,运出思茅销售。同年,柴萼《梵天庐丛录》记有,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题之。

1929年(民国十八年)

昆明设立云南茶务讲习所。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7月22日征集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土特产陈列品中有宜良宝洪茶。博览会展期是1933年6月1日至11月1日。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全省产茶19.6万担,是民国时期最高年产量,出口9224公担,价值国币31.63万元。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于12月16日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昆明威远街208号。缪云台为董事长,郑鹤春为经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3月8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正式成立,滇红试制成功,厂长冯绍裘。5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良县城近郊的下栗者村租用村民旧房设临时制茶所,何亦鲁任所长,为省办茶叶技术人员训练班实习场所。同年10月改为茶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4月1日,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厂址在博爱路(今保健路),厂长范和钧。厂区占地面积40亩,有厂房2160平方米,职工80人左右。主要生产紧茶销西藏。当年,佛海实验茶厂生产红茶93担,绿茶39担,圆茶400担(委托同昌号和玉溪人陈玺加工)。另外,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生产紧茶1000担。

5月,改宜良茶场为茶厂,童衣云任厂长。

10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建立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厂址设在昆明金碧路478号(今342号),童衣云任厂长,主要任务是用勐库和凤山茶为原料加工名牌,复兴沱茶。

1941年(民国三十年)

3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康藏商人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格桑泽仁订约,合出资15万元,在下关成立康藏茶厂,制造藏销紧茶、砖茶。任命周赓昌为厂长。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4月1日云南省思普企业局成立。以茶叶为主要产品。种植场设于车里之南糯山。制茶厂设于南糯山之石头寨。

同年,由于日军攻入缅甸,佛海茶叶出境通道被阻,同时,日机轰炸佛海,佛海茶厂大多数员工撤退,茶厂进入保管期,厂长范和钧离开佛海,厂方物资由佛海服务社李拂一负责接收,刀国栋、周光泽等留守。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由于太平洋战争致红茶外销路线阻断,无业务,冯绍裘返湘,辞去顺宁茶厂厂长职务。12月,云南中茶公司成立5周年纪念会在昆举行,公司总经理郑鹤春先生训话,总部员工聚餐,尽欢而散。此后,通货膨胀,茶叶销售跟不上飞涨的货币,加上公司为资金困扰,生产更为困难,茶叶产销量不断下降。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复兴茶厂退租,李宗桂带领工人、技术员在沙沟仓库继续做茶。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李拂一将部分1942年存留的紧茶卖给马鼎臣的鼎兴号,同时生产一些白茶维持佛海茶厂的工厂和员工开支。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佛海茶厂1942年所收购的紧茶数千担被售与思茅恒盛公司,后者将这批茶全部销往西藏。

2月1日,康藏茶厂结束,于次年改为新康藏茶厂重新生产。

同年,云南各公营银行、企业并入人民企业公司,云南中茶公司、思普企业局等数十大企业均在其列。12月,郑鹤春请假返沪,次年12月委任刘云阁为云南中茶公司经理。曾叱咤风云于云南中茶公司经理一职的郑鹤春返沪后,1957年以清贫的普通中学教师身份辞世。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佛海茶厂留守的职员周光泽,利用佛海茶厂的油印机开办《佛海旬刊》,共出版10期。

1950年3月,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管会接管,从此,公司进入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时代,民国云南茶时代终结。

茶马驿站·那柯里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唱响中央电视台的《马帮情歌》的诞生地,位于宁洱县南部,距离宁洱县城16公里,普洱市区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66户农户,两条小河盘旋相汇于此,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荣发老店,部分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茶文化、古道文化痕迹,美国、日本、香港等地探险人士多次到此探访。

那柯里,原名“马哭里”。相传,无论从磨黑孔雀坪下来走夷方,还是从思茅上来,经官府大道入京的马帮,都须在那柯里“荣发马店”歇脚过夜。进或出“荣发马店”的马帮须涉水淌过马店前的一条小河,劳累或者睡眼惺忪的马儿面对清凉的河水,都流下伤心的泪,因而得名“马哭里”。视马为生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官府遂了马锅头的心愿,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规格为五格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

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祖先创造性地开通了这样一条与外界商贸交流、沟通的路线,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崎岖山路为载体的民间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从唐代开始,古普洱府(宁洱)就因普洱茶和磨黑盐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的拓展带来茶业的兴盛,马帮也成了促进普洱茶名扬天下的传递者。茶马古道沿途的地域风光、民风民俗、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旅游黄金线路。那柯里就是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珍珠。

民国那些茶叶名人


抛开政治原因不谈,民国初期还是涌现出一大批历史、文学、艺术、建筑、军事等大家的!而且这些大家之中不乏对茶热衷的茶人。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嗜茶之胡适

胡适生于茶商之家,一度曾嗜饮茶,任驻美大使时,曾多次要妻子寄茶叶到美国,他在信中对夫人江冬秀说:“只要上等可吃的茶叶就好了,不必要顶贵的。”但胡适很忙,他大概没时间去品烹茶之水来自三峡哪一段。

斟细呷茶之文化

梁实秋也写有《喝茶》,他在《喝茶》开篇就为自己定位:“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梁实秋

梁实秋《喝茶》记有亲历:“《潮嘉风月记》说工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娈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工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

有人说,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梁实秋在《麻将》中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梁实秋在《喝茶》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苦茶庵老人说茶道

周作人既为“苦茶庵”老人,应该很讲究喝茶。但周作人也写有一篇《喝茶》,文章开篇首先提到徐志摩:“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剎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鲁迅不喜徐志摩,周作人虽为徐志摩写过悼文,但他对徐志摩的“茶道”似也并不很热情。

鲁迅在《喝茶》中说:“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鲁迅所说的收梢,可能还远。生命,思想,压抑,痛苦,该敏感的地方不敏感,不该敏感的地方,仍越来越发达。

茶马重镇-那柯里驿站


“那柯里”为傣语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的意思是说该村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是出古普洱府南门关后的一个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

那柯里驿站距离普洱市思茅区24公里,占地约70亩,四面环山,两条小河盘旋相汇于此,山青水绿,自然生态良好,景色十分秀丽。这里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那柯里段茶马古道,整段古道用人工打制条石和自然砾石铺就而成,路面宽1.5—2米,是古代直至解放初期连通昆洛公路时思普区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为自宁洱县经思茅区至澜沧县的茶马古道之一段,古树参天,古道沧桑,韵味悠远。

除此之外还有百年荣发马店,那柯里风雨桥,当年马帮用过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痕迹和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

清朝光绪年间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那时的那柯里是茶马古道上热闹繁忙的驿站,马帮往来不断,客栈、马店林立,小桥流水,人欢马叫,十分热闹。

据说,原来这里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地方,由于茶马古道十分难行,马帮路过那柯里必须涉水淌过村里的一条小河,长时间的行走,再加上马驮重负,劳累的马儿行走到这里,面对清凉的河水,都会流下伤心的眼泪,因而得名“马哭里”。

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之后,官府遂了马锅头的心愿,在这修建了一座“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

如今的那柯里驿站,依然能感受到那时古道岁月里留下的古朴气息,这里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在风雨桥上聆听“哗哗”的小河淌水声,古道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水磨坊里不停旋转的石磨,经历沧桑的建筑,仿佛让人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五个第一”的云南普洱茶人


近年来,云南普洱茶风靡全国,我也从逐渐接受普洱茶独特的品质变为痴迷普洱茶,特别是它越陈越香的个性品质。

我购买和收藏了很多普洱茶产品,也购买了许多书,认识了许多普洱茶友,直到认识王位,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淘宝者淘到真金,求佛者遇到唐僧的感觉。

在云南有濮人种茶的传说和史记,也就是说濮族人是云南最早种植茶树的土著居民。据专业考证关于濮,最早见于东晋的史书当中,其实就是现在的彝族中的一些支系(也有布朗等一些被错划为其它少数民族的小种民族)。王位先生是濮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充满茶气的感觉。得知王位先生一九八七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一直从事茶业工作,细究起来发现,现今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院长张俊,下关茶厂技术科长杨汝平等等很多当今云南普洱茶界的精英,都是他大学一班的同学。当今云南普洱茶界制茶泰斗沈柏华教授,茶树品种学家张芳赐教授等等都是他的老师,真可谓是名师出高徒。但是云南普洱茶界有一种说法“农大的卖普洱茶卖不过云大的”之说,大概说农科出身的茶人太过实在,不会炒作,习惯默默无闻地做事的原因。我有一种莫名愿望,希望多为这些实实在在的普洱茶人说说讲讲,多宣传一下他们的想法。

说普洱茶,王位先生如数家珍,从他的讲述、从他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云南普洱茶正在从老作坊中的老师傅的经验,向现代科学化食品生产迈进。现将茶海拾贝,偶得珍宝——我发现的王位先生在业内的几个第一或独特见地一并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第一,从药始考证看茶。

现今中国医界医始考证,发现神农是中国的第一个医生,“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王位先生提出茶是中国的第一种药。调查一下,茶学界以前没有人这样提过,王位先生应该是此说之第一人。

第二个第一,从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角度看茶。

与人类共同进化,寄生和共生在人体上的微生物有400多亿种,1000多亿个,换句话人体是一个由1000多亿个、400多亿种生命组成的生命共同体,这些微生物每天产生人体代谢所需一半的约40来种酶。如这些酶不能及时产生或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够时都会影响人的健康。但是由于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吃药等不当生活行为都会影响人体微生态平衡,造成人体代谢紊乱,产生如痛风等诸多怪病。普洱茶是微生物发酵茶,人吃进的茶汤中,除了茶类物质,还有很多微生物以茶为营养体产生的代谢物。在中国有吃什么补什么之说,吃普洱茶最大功效之一就是帮助人体改善微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吃普洱茶先养了人体里的微生物,微生物养好了,微生物代谢正常了,就促进人体健康。

为了方便介绍这些知识,王位先生创立了“大我茶道”从尊重人体上每一个有益微生物的生命开始。每一个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是一个“我”,人体上有1000多亿个“我”,人体不单单是100多千克的肌肉、血液和骨骼,人体更是一个大“我”的生命共同体。人体要健康首先从喝茶、从人与微生物的平衡关系看起。人是整个世界的第一世界,人是整个自然的第一自然,茶道、茶人追求的“和”谐精神,首先从人体的生物和谐关系开始。我以前喝茶就只知茶,不知道喝普洱茶,还喝出这么多内容来,这是我发现的王位先生在茶界的第二个第一,关于健康的“大我茶道”。从红茶菌到普洱茶,茶的内含物及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因为多了“大我茶道”,茶人们就有了很多要说的话。

第三个第一,普洱茶是微生物发酵茶,微生物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科学。

人们常常看到如喝酸奶补充乳酸菌等内容的广告,很多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食品,都是有益人体健康的食品,从这个角度看普洱茶同酸奶、奶酪一样。王位先生提出应当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重新界定茶产品分类。中国古人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黑茶,日本人将茶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王位先生认为应该将茶分为微生物发酵茶、非微生物发酵茶喝不发酵茶三类。以前权威们的书里没有,太专业了,我提不出别的意见,记录下来刊载出去与茶人共探讨。王位先生的第三个第一:新的茶产品分类方法。

第四个第一,大我茶道,在别人心找我。

说到茶道,书里的、听到的都是古人的东西,日本的东西,还有无我茶会。王位先生介绍说:除了喝茶养生之外,在中国喝茶还养心,茶道的核心精神是和,我心和则万事和,和的主体是“我”,“和”的关键是“我”在我的心中,还“我”在别人的心中。只在自己心中有“我”的人,是一个会走的肉,在别人心中有“我”,“我”才有了真正的社会意义,“我”才有社会价值。在别人心中有“我”,别人记得我,我才会有很多朋友,喝茶交朋友的核心,就是要在别人心中找“我”。要别人心中有“我”,凡事必须心中先有“大家”,然后才是“我”。这就是大我茶道关于“大我”的文化解释。

世人都是俗人,会有很多追求和思欲,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我,与其不能“无我”,还不如尽可能“大我”。我是一种感情,情在大家心中,喝茶交友,在大家心中找“我”。舍我得尊、无我致和、超我我大、大我生我。记录不完整所有的大我茶道的东西,但我感到一种兴奋:中国茶道正在复兴,茶道不再是深奥和难懂,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解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愿更加多的茶人为中国茶道有了新的又个性化内容的东西而努力,为大我茶道喝彩,为中国茶道加油。我说不出来,但我很认同我发现王位先生的第四个第一。有个性文化内容的大我茶茶道。

第五个第一,将中国茶道变为中国百姓的“国道”。

现在中国人的思想很乱,很多人无信仰,或只信自己,私欲膨胀,社会矛盾加深。中央发现了这个毛病,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很多中国人在开放与传统的冲突中困惑,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流失或正在变得支离破碎,或被日本人、韩国人拿走。油盐柴米酱醋茶,棋书画诗歌茶,茶通元艺,喝茶是中国人普通的生活方式。茶道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喝茶的人懂道理,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还有就是喝茶交友讲感情。王位先生认为除了主体信仰之外,在中国百姓心中应有更传统更系统化、更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思想和生活。建议中国茶人共同努力将中国茶道共推中国百姓之“国道”。

不要单单只讲茶艺,光有民俗和历史还不够,时代在发展,中国茶道要有符合时代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日本茶道只是中国茶道的一个衍生物,中国茶道才是正统正宗。

通过复兴中国茶道来唤醒国人重视传统。古代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发生过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王位先生建议通过推广茶道,在中国发起一场感情复兴运动,并计划通过一种合适的形式组建一家中国感情银行。

王先生坚信普洱茶越陈香,人的感情越长越真。通过回味、鉴赏和储存,让中国人重视感情的传统很好地传承下去。我也是一个茶人,也知道喝茶还是中国文人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想不到,喝了茶心静之后,除了茶还会想出这么多东西。茶道为国道、感情复兴运动、感情银行、敬国神殿我却都是第一次听说,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听说关于中国茶道,王先生想得很远很远、很多很多。当又得知王位出身在文山,文山就是十年前十万英雄儿女十年对越自卫作战的地区,王先生为此专门组建了文山老山真情文化交流协会,并设立了专门的老山真情网站,网站有一个专栏叫中国神殿,呼吁曾参加过作战的人,以自己喜欢的名称将牺牲在老山的人命名为神,并将他们照片和事迹贴上去,共建中国的“敬国神殿”。

王先生说喝茶是长情,喝酒是豪情,喝茶的人不排斥烟盒酒,茶和万事、茶容万物,只是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喝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希望国人们的感情越长越真。

云南普洱茶种茶人的“茶祖”


在云南省种茶的茶农心中,茶是圣物。每年在采摘春茶季节的到来时,无论是少数民族哈尼、基诺、壮、佤族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行祭茶仪式。祭茶是云南省种茶茶农对天地的感激,对先民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祈福。在云南省普洱市茶产区有的祭的是古茶树,有的祭的是一方山神,还有更多的是祭拜茶祖--孔明。

可是为什么云南人不祭神农、陆羽为茶祖而偏偏祭拜孔明呢?这还得从诸葛亮(孔明)南征说起。云南攸乐茶山的基诺族传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诸葛亮给他们茶籽,让他们安居下来,种茶为生。基诺族自称丢落,世代尊奉孔明。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象明乡西100里处)。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府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遭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7月23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

2005年3月底,在云南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了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人们以纪念茶祖孔明、振奋云南茶界精神为名,提出了全面振兴普洱茶古茶山(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