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明年“申遗” 为亚洲最复杂古代商路

发布时间 : 2022-02-19
茶马古道黑茶 茶马古道的线路 什么是茶马古道线路

茶马古道黑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马古道明年“申遗” 为亚洲最复杂古代商路”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马古道明年“申遗” 为亚洲最复杂古代商路”相关知识!

如今的马道已很少有人经过,只有石阶上深深的马蹄印,诉说着它曾经的繁荣。

茶马古道申遗开始走上正轨昨日,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在丽江宣布成立。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调查,并着手开展两岸茶文化交流。同时,中心计划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是中心重要课题

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张宝三介绍,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属的研究中心,其成立宗旨是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弘扬中国茶文化,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研究中心的任务是通过策划、调查、研究、整理,编辑出版发行相关书刊及拍摄影像资料等举措,抢救保护中国茶文化遗产,再创中国茶文化的辉煌。

茶马古道的申遗是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杨杰表示,中心计划今年年底将茶马古道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年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后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集市、骡马店、桥梁、保存完好的路段及其他实物)进行调查,还将深入调查茶叶种植和制作的传承人,全国茶馆的历史和现状,茶叶的种类、性能等,为未来茶马古道申遗做准备。

将办茶文化职业学校

此外,研究中心计划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高峰论坛,今明两年组织一批内地茶叶界、茶文化界人士赴台湾考察。条件具备时,还将创办茶文化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各级茶艺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对优秀的茶文化研究成果进行评奖,宣传普及茶文化,促进海内外茶文化交流。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金荣华会上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意义非凡,将来回过头看,茶文化的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上必将具有一定的地位。

聘请丹增担任顾问

成立大会上,该中心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元蔚颁发了名誉主任聘书,并聘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丹增,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金荣华担任顾问。

会议最后,冯元蔚及丽江市市长王君正共同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揭牌。据了解,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历时两年申报,中心的总部设在北京。

丹增:古道有深厚内涵和价值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就两个中心的成立发表看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表示,中国有诸多茶文化的研究机构,而国字号的研究中心是很难获批的。两个国字号的中心在云南成立,无疑是一件盛事,非常有价值。茶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全世界有30亿人在喝茶,这个市场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云南普洱茶产业从起点走向顶峰,现在有所回落,但我想这是暂时的,因为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者群。

丹增说,目前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仅仅是皮毛,茶马古道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价值。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的成立,应当在茶马古道文化的弘扬、研究、探索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洪宝:要尽快抢救古道文物

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运行的古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但如今,茶马古道的遗迹正在慢慢消失,专家介绍,在云南,目前茶马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仅有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该如何保护茶马古道?会上,来自北京的民族出版社编审高洪宝提出了诸多意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8、317国道取代,人们的传统生存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洪宝指出,要尽快抢救茶马古道的文物,尤其是那些已濒临消失的旧时马帮的各种驮运工具、生活用品,尽早整理出明清档案里有关茶马贸易的历史档案。

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文化遗迹还没有得到保护,岌岌可危,如金沙江两岸分布着的不少岩画,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系统的考察研究。我们应该把保护茶马古道的文物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他说。

高洪宝表示,茶马古道所经过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开发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制定茶马古道沿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主要项目的控制规划,避免低层次的或雷同项目的开发规划,在开发过程中把环境和人文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可能保持茶马古道的原汁原味。

申遗有利于保护消失的古道

杨亮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着名民间文艺家):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是唐宋以来中国汉族等农耕文明与少数民族等游牧文明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申遗有利于保护正在慢慢消失的茶马古道遗存。

杨杰(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茶马古道比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悠久,丝绸之路已经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了,茶马古道没有理由不申报,之前有很多人提出要将其申报为世界遗产的想法,但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是第一个提出并付诸于实践的。

赵莲英(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丽江古城福国大饭店董事长):茶马古道是中国、云南的巨大财富,现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对申报非常有信心。

马小姐(媒体人士):申遗能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茶马古道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保护和开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马古道:亚洲大陆史上最庞大复杂的商路


日前,由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正在对“茶马古道”进行首次综合考察。随着考察的逐步深入,不断有新的古道支线被发现。有关专家称,“茶马古道”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扩散性,因此,使“茶马古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内容十分宏大。“它究竟有多少支线,谁也无法说清,只能用‘密如蛛网’来形容。”

专家的研究表明,“茶马古道”的运行范围在中国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可延伸到广西、贵州等省,而国外则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进一步还涉及到南亚、西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科考队现场踏勘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中甸至东巴白水台的一段古驿道,确认这是“茶马古道”的另一条重要线路,即由白水台直下虎跳峡,然后从丽江石鼓沿金沙江而上到鲁甸,翻越栗地坪雪山垭口到维西城,再逆澜沧江而上至岩瓦后分两路,一路渡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至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后进入缅甸,另一条路继续从岩瓦逆澜沧江而上,在德钦燕门谷扎渡江越太子雪山到西藏、印度。“随着考察研究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茶马古道’被发现。”专家们对此深信不疑。

茶马古道邮票明年5月发行


日前,记者从雅安市邮政局了解到,在中国邮政2003年邮票发行计划中,“茶马古道”与雷锋一道位列新邮发行计划。在计划中,《茶马古道》序号为“11T”,1套4枚,1枚小型张,将于2013年5月发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题材邮票,计划发行序号为“5J”,一套2枚《“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

“我市是茶马古道之一的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而茶马古道是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有识之士认为,中国邮政将茶马古道列入2013年纪念特种邮票发行计划,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茶马古道是我们伟大民族在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之一。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以川藏道、滇藏道、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庞大道路交通系统。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起于我市,经康定至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是连接西藏高原和内地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迄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今,茶马古道不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而且还是一条世界上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最为壮观、文化最为神秘、人文精神最为宝贵的旅游“绝品线路”。

“茶马古道”的命名人、主要从事古汉语、民俗学及民族文化研究的纳西族木霁弘教授,以及有关专家在长期研究中认为,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地地道道的马帮走过之路,是“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据了解,包括《茶马古道》、《“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在内,2013年全年计划发行的29套纪念和特种邮票,有10套纪念邮票、19套特种邮票,3枚小型张和小本票3本、小全张1枚。

最艰苦的茶马古道


历史上,雅安茶主销甘孜和西藏,人们习惯称之为南路边茶。

明代中期,川茶开始主要销往拉萨、康定以及松潘、金川一带,称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其数量相当于川茶总产量的90%。自那时起,以雅安为起点直到康定一线,已成为边茶最为重要的流通渠道。

到了清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就这样,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天全越马鞍山、泸定到康定的“小路茶道”,以及由雅安、荥经越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的“大路茶道”。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力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他们认为一旦印茶能取代川省边茶的地位,英国即可垄断西藏之政治与经济。为此,英帝国主义甚至用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从此,川茶又成为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武器。反对印茶销藏,保护川茶销藏,成了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重要内容。

因此,这条茶马古道可谓意义重大。

据史料记载,清代每年输入西藏的茶80%以上来自四川,其中主要为雅州所产边茶。

这条路也是最艰苦的茶马古道,全部由人力运输,于是,在那个时期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工作岗位——背夫。从雅安到康定的茶叶,全部由背夫一步一个脚印背运到达。背得多的,足足要背两三百斤。此外,妇女、小孩也加入了背夫的行列,甚至还有哺乳期的妇女带着婴儿一同上路。

这条路即现在所称的“川藏茶马古道”。

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输送到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的互补互利关系。

最古老的茶马古道


因为有茶,所以有了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以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青藏茶马古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再看雅安境内的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知名茶学、茶文化专家、市茶叶学会顾问李家光说:“历史上有三条线从雅安出发。”深入发掘三条线的历史,就会发现雅安的茶马古道不仅历史最悠久,且线路最广阔。

三条线路上,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李家光希望,2010年雅安能举办一个千年茶马古道大型旅游活动,以茶马古道来推介藏茶,因为藏茶和茶马古道是“兄弟”,将藏茶与茶马古道打捆打造,将有利于藏茶品牌的宣传。

近日,记者与市茶叶学会相关人员一道,听李家光讲起了茶马古道的往事……

第一条茶马古道从天全县开始,也称为旄牛道。

历史的碎片不断在李家光脑中闪现,他说,宋太祖初年,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更加注重民族关系。所谓前朝的教训,是指唐代后期,西南边缘地带的吐蕃和南诏联合起来,攻打四川,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的汉源、雅安被吐蕃占领,成为真空地带。宋朝建立初期,就对西南边缘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封官、赏赐。在那个时期,雅安的黎州(今汉源)、天全是边防要塞,挨临着多达十几个少数民族。

于是,就在天全县组织天全“土军三千,茶户八百”,形成一股势力,防止吐蕃的进犯。李家光认为,“土军三千,茶户八百”只是一个概数,实际数量肯定不止。这里的“土军”指的是民兵,而“茶户”所生产的茶叶,就用来赏赐顺从朝廷的吐蕃等少数民族。

追溯历史,茶叶在宋代就是一种普遍种植的农作物,在雅安,除了石棉和汉源,到处是茶,当时四川的茶叶产量居全国之冠,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

茶叶多了,就需要运输。茶叶从天全运出,经荥经到汉源,这条路也就是历史上的旄牛道。据说,远在西汉时期,蜀郡的商人就常以布匹等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牛夷、邛等部交换牦牛、马等物,因此,这条道史称旄牛道。

到了汉源后,旄牛道再分为两条线,一条到康定,另一条经过邛都(今西昌)到越西、云南,继而出国。后一条路,也就是传说中的南方丝绸之路。

李家光说,这条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不仅起到了稳定民族关系的作用,还加强了茶马贸易,加深了交流。

最繁华的茶马古道


以茶治边,茶马交易治边制度延续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四川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史料记载,宋代以及明中叶以前,川茶大部分运入陕西,后转销西番。李家光介绍说,在茶马古道历史上,北宋中期一直到南宋初年,期间有80余年的历史,四川的茶叶经过夏阳道进入陕西、甘肃,而后运往西藏。这是一条最繁华的道路,当时也是北上唯一的路。

夏阳道也叫灵关道,它经过芦山、宝兴、汶川,然后左走到陕西,右走到甘肃。这条道,在春秋时期,就是通往西北的大道。

当时,每年有100多万公斤干茶从名山县运出,经上里、中里,到芦山,由厢军和士兵共同护运,气势宏大。当时的“厢军”指的是地方军,“士兵”指的是国家军队。

如此持续了80余年,后来由于朝代更替、战乱等原因,这条北上道路最终中断。但是,李家光认为,这条路在茶马交易具有最高的性价比,茶叶的价值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过,这条路在今天却已经鲜为人知了。李家光认为,这条路上拥有深厚的汉文化、红军文化和熊猫文化,具有强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值得探索和开发。

古代茶叶的传播路线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向西南,传播至西藏和印度。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茶马古道,向西南,传播至西藏和印度。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向西由我国的新疆传播至中亚。

据传是在公元六世纪时,茶叶由回族人运销至中亚细亚。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茶的痕迹。中唐以后,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向吐蕃和回纥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传播,客观上为茶叶向中亚和西亚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居住在中亚和西亚的人们应对茶叶有一定的了解。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将中国茶砖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到元代,蒙古人远征,创建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中国文明随之传入,茶叶开始在中亚饮用,并迅速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明清之际,通过新疆的丝绸之路形成一条茶之路,由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把中国茶叶输往各个国家。

草原茶路,向北传播至今天的蒙古和俄罗斯广大的欧洲地区。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输入茶叶的是俄罗斯。随着蒙古人的扩张,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茶砖引起人们的好奇。幅员辽阔的蒙古大帝国分裂后,游牧民族的饮茶习惯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固定下来。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听闻茶的时间应于1567年。

清康熙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正式签定《恰克图条约》,恰克图被辟为国际商埠。中国的茶商出长城,经过今天蒙古的乌兰巴托,到达恰克图与俄商交易。中国茶叶在俄罗斯社会受到普遍欢迎,茶叶贸易日趋繁盛,并形成独特的俄罗斯饮茶文化。迄今,俄罗斯仍然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

海上茶路,茶叶南传中南半岛,是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肇始,开始向非洲、欧洲、美洲传播,而向东,则传播至朝鲜和日本。

茶叶向中南半岛的传播由来已久。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众7次远航。所经南洋、西洋、东非国家30余国,加深了与各地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船首航从爪哇岛运中国茶到欧洲。

据传六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遍及全朝鲜。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是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日留学僧最澄,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永忠等一起从明州起程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

五“最”带你了解茶马古道


五最带你了解茶马古道。

大家对于茶马古道相信都不陌生。在大陆西南地区,有这样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她壮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内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感,无不吸引着游人。

从唐代开始,官家都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而随着茶马互市的繁荣,也使马帮商队走过的茶马古道长兴不衰。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茶马古道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长的古道

茶马古道在大陆主要分两条主线,通往云南的滇藏道,与通往四川的川藏道。滇藏道从云南南部产茶区思茅、普洱起,经大理、鹤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德钦,越过澜沧江进入西藏的盐井、芒康、邦达、昌都、林芝抵拉萨,之后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甚至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川藏道则从四川产茶区雅安起,分为南北线,北线从康定起接道孚、甘孜、德格、江达抵昌都(即今川藏公路北线);南线从康定经雅江、理塘、巴塘,接西藏芒康抵昌都(即今川藏公路南线)。茶马古道两条主线估计约有4千多公里,加上连接四川与云南的川滇等支线,与通往国外的路线,至少达万余公里,亦有学者将唐蕃古道列为茶马古道路线之一。

平均海拔最高的古道

茶马古道从四川、云南至西藏,跨越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从500多米到5500公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沿线经过农耕放牧的坝子(云贵高原局部平原)、直上天际的冰峰雪岭、汹涌咆哮的大江大河,以及高耸不见天的峡谷;一路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穿过横断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和雅鲁藏布江,切进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尼泊尔,可说是世界上最高、最危险、最长,气候及地理环境最复杂且多变的贸易之路。

最惊险的过江方式

茶马古道沿线穿越高原地区,经过高山大川,严峻的地形考验着马帮行进速度。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茶马古道照片,将昔日古道上马帮生活情境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一张骡子过江的画面震撼人心。溜索是马帮最惊险的过江方式,澜沧江盐井至德钦这段江面狭窄,水流湍急,长期靠着竹篾溜索过江,让人心惊胆战。过江时,须将身体用绳索绑在溜筒(一个像筒瓦的滑梆,长约4厘米、宽约两厘米的槽形硬木)上,从溜索一端凭借着重力惯性滑过去,无论是人畜或是货物皆是如此过江,一不小心,即损身体或财物,重则丧命。茶马古道上最著名的溜索之处是澜沧江边的溜筒江村,以编织过江悬命用的一线─竹篾溜索为生,又有溜筒锁钥之称。

最早的铁索桥

茶马古道过江重要工程除了石拱桥外,铁索桥是最常见的形态,位于云南省保山市50公里外澜沧江上的兰津渡口上,有座明代修建的铁索桥霁虹桥,建于1475年,长度约106米、宽约3.5米、高20多米,用15根铁链连接,铰链176锁,桥面铺上横直两层木板供人、马、车辆通行。明崇祯十二年徐霞客过霁虹桥时,曾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描绘了当时澜沧江的水势。据专家考证霁虹桥是最古老铁索桥,桥侧两端设有桥亭关楼,建闸门立税卡,在桥东建有御书楼,并悬挂清康熙皇帝书写的飞虹彼岸匾额,西岸则建有观音阁,可惜1986年一场大洪水将霁虹桥关楼损毁,铁索也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石碑荡然无存,霁虹桥走入历史。2006年原址上游100米处修建新桥,2008年小湾水电站完工蓄水后,古桥痕迹更加难寻。

最大马店

云南驿位于现今云南省祥云县城东约21公里处,西汉时云南县县城设于此,明代才移至祥云县,自此之后在此设立驿站取名为云南驿。云南驿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咽喉之地,往西通昆明,是进大理必经之处,凡举与马帮有关的生意,包含了马店、客栈、娱乐、商铺等无一不有。明清时,这里的马店有20多家,每日从这里路过的马帮至少有40多队,最多可容纳300多匹马,一日供应几千斤草料,可想见此地的繁华盛景。目前云南驿长达1公里的古道依然保存完整,青石板铺设的路旁不乏超过160年的老屋,现存古建筑主要有驿站(岑公祠)、大马店、客栈、李家大院、郭家大院、钱家大院等,2005年大马店整修作为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保存众多马帮相关文物,一一呈现过去马店形态与格局,吸引不少马帮迷前来参观。

云南发现最完整“茶马古道”地图


百年前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一位女学者意外地发现。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惊世之谜将由此解开。

今天的茶马古道,早已被一条条现代化的公路所覆盖,仅有断断续续的一些青石路段淹没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密林之中,人们已很难窥见这条神秘古道的全貌。茶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经过现今的哪些地方?在主干道之外又有些什么样的附线?……这一切都是扑朔迷离。

一百多年前,在滇西北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许许多多的法国籍、德国籍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足迹曾经踏遍整个滇西北高原,他们会不会留下关于茶马古道的一些记述?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热衷于“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研究的女学者、云南人民出版社女编辑郭素芹习惯性地前往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她意外地发现,不大的德钦县图书馆里,竟藏有外文原著近千册,其中法文原著就有300多册。当地学者告诉她,那些书原本都是茨中教堂的幸存物,所有的书都是当年的外籍传教士或探险家们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那些传教士们回国著书立说后寄来的。

那些码放在书架上的书虽然被当作宝物很珍重地陈列在县图书馆的书架上,但是数十年没有任何人去翻动它们,轻轻一拂,都会扬起一阵灰尘。郭素芹一本一本地翻阅,突然,在一本书的夹页里她翻到了一张地图,印制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将地图上标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译出来,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云南省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刘群激动了:这竟是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马古道完整路线图!

地图印制于1875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地理社会》公报。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发现,它不仅是目前发现的一张茶马古道的完整地图,对于茶马古道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而且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云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根据民间传说有一种猜测:滇藏茶马古道有一条附线可以不经过西藏腹地而直接从云南走出去。社会科学研究者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这条路的踪迹,但未见突破,那条传说中的道路仿佛是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这张百多年前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佐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

相关文章